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
a
1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原因:
1、帝国主义掠夺。 2、国民政府搜刮。 3、战争破坏。
(2)恢复和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一五 计划(1953-1957年)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 “左”倾错误:两个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 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 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a
19
国内方面:
1.十年“文革” 使中国社会经济遭 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生产力发展 a
生活水平提1高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 (以时间为线索)
• 1992年十四大--确立目标
•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基本框 架
•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
• 21世纪初--基本建立
a
14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历史意义
1、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创造了世
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国民经济)
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 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 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a
18
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和 国内背景
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清 国 情
文革 认清主要矛盾
, 防止阶级斗争扩 实 大化,以经济建 事
设为中心
求
是
a
7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思想:“凡是”—真理 经济:停滞
2、决策
思想路线:“左”倾——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拨乱反
正 3、意义: 伟大转折 新的起点
a
9
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关系)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所 有 制:公有制——多种 分配体制: 平均主义——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意 义: 积极性,竞争机制,增强活力, 经济发展,效益提高
3、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 积极性—生产力—经济发展
a
11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 目的是什么?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 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 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
解放 社会主义 建立社会
社会
发展 制度的自 主义市场
主义
生产 我完善和 经济体制
制度
力 发展
a
12
三、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
十四大(1992)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十五大(1997)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初步改革:—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1978 安徽、四川)
改革: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意义:农业发展,农村变革;
促进城市改革。a
10
2)城市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措 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自主经营
(1)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2)内容 (3)后果:三年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的调整 内容: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结果: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a
5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总体损失原因:
“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 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局部回升原因:
大搞阶级斗争, 忽视经济建设
1971周恩来恢复调整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革 “左”倾错误)
a
2
2、“一五”计划(1953--1957)
(1)任务之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历史: 重工业基础差 现实: 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外部: 苏联经验 结果:超额完成
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a
3
(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a
20
二、对外开放的步骤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 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 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a
21
什么叫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 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 特殊渠道。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 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成功: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全面整顿
失误: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文革
a
6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 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大跃进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认
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提高。
(国际地位)
3、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达到
了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生活水平)
a
15
小结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a
16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a
17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土地私有制
与未来的社会性质不符
小农经济
满足不了工业发展需要
基本途径和方式: 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a
4
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1956 北京)
(1)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2)评价: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