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学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红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红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红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红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作者:许礼聪摘要:本文对红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反思,以红学的发展与变迁为依据,提出了其在综合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先介绍了红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从它的历史演进和理论研究来考察它的方法论。

最后,总结了红学发展过程中有关方法论的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红学;方法论;发展趋势红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最近几年在国内外都激起了巨大的关注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我们谈论红学的发展和变迁时,必须将其方法论纳入考量范畴,因为它是一项研究的基础。

本文聚焦于红学的方法论,从历史演进和理论研究提出见解,旨在为红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性意义和建议。

首先,本文综述了红学的定义、特点及其历史发展,指出它拓展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可以为全面而深入的社会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参考。

红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行阶段、新旧交替阶段和现代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特点和对红学的理解,形成了红学发展史中理论、方法与实践相互融合、互补的综合体系。

其次,本文考察了红学的方法论,分析了其研究理论及方法的发展。

红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两种方式支撑了社会科学的研究:革命方法论与实证方法论。

在两者之间,红学方法论构建了独特的路径,它融汇了历史、思想和行动三者,以实践和重建的方式对历史进行思考,以整合的理念重新审视当代世界,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

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探讨了红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当下的研究现状,红学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质量和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这意味着既要坚持理论创新,又要保持实践力量,发展多样的研究方法,考察红学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完善红学研究的学术体系。

从方法论角度看,红学研究应当通过整合新的研究理论、强化研究方法和立意独特的实践力量,以实现其融入社会科学研究范畴的前景。

总之,红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拥护,它以自身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红学研究中的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问题

红学研究中的泛娱乐化、非文学化、非学术化问题

的 《 红楼梦》 “ 研究 ”成 了一部无所不容的奇书、
天书,隐藏 着无穷 的秘密。不仅是一部 曹家的秘 史、李家的秘史、清官的秘史 ,更有其他许多考证 不完 、探佚不尽、索隐不止 的 “ 真事 ” 。对曹雪芹 的研究也越来越离奇 ,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还
“ 发现 ” 的研 究 起 点 和重 要 “ 据 ” 新 根 ,并 由此 生
第 1 第 5期 3卷 21年 l 0】 O月
辽 东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 f at nLann nvr t Sca Si cs ora o s r ioigU i sy( oi ce e) l E e ei l n
Vo _ 3 No 5 ll . Oc. O 1 t2 1
20 年末笔者在铁岭 “ 08 纪念高鹗诞 辰二百五 十周年学术研讨 会” 上的发言 中提出 了当前一些
是一个 “ 奇人” ,甚至是个勇士和阴谋家 ,他 的一 些 “ 亲朋好友 ” ,甚至和他八竿子打不着 的人 ,也 都成 了研 究 对 象。对曹 雪芹 的祖 籍 研 究也 已经 “ 深入” 到他 的祖宗 的祖宗,甚至更远。 “ 大概 ” “ 可能” “ 估计” “ 我想”成为一些红学文章 ( 著 述 )的流行 语。 “x× 红学 ”层 出不穷 ,大言不 惭 ;所谓的新流派、新学说 、新发现 , 目不暇接 , 读 不胜 读 ;红 学分支 的分支 ;考证 的考 证 ……恰 如 天方 夜谭 ,无 奇不有。例如 ,小说 中作者清清 楚 楚 、明明白白介绍的从养生堂抱来 的秦可卿 ,就被 “ 证 ” 出原本是 皇 室 的公 主 ,并 由此 诞 生所 谓 的 考 “ 秦学” ;脂砚斋被考证 出是史湘 云 ,是曹雪芹 的
本 红学 界 内部 的一个 学 术 问题 ,于是 就成 了家喻 户

他山之石:美国红学研究

他山之石:美国红学研究

他⼭之⽯:美国红学研究在近年来的海外红学中,美国红学的成就是独树⼀帜、成果斐然的。

⾃⼗九世纪起,美国的汉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说的影响,并开始通过译介向西⽅介绍这部⼩说。

⾃20世纪50年代“海外红学”的构想被提出后,美国红学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红学研究不仅可以与西⽅⽂论相结合,亦可以开拓出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式。

这也展现出与中国传统红学研究风格迥异的⼀⾯。

同中有异地构成了美国红学的特点,美国红学也构成了汉学的⼀部分,不再是单纯的中国古典⽂学研究。

美国红学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红学的发展有⼒地拓展了空间,其研究经验也⼗分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在《红楼梦》研究的学术史中,美国红学可谓较为年轻的⼀脉,其研究历史只有短短⼏⼗年。

然⽽在《红楼梦》⾛向世界并逐步经典化的过程中,美国红学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已然成为了⼀座令⼈瞩⽬的红学研究重镇,其红学研究成果也相当可观。

纵观不⾜百年的研究历史,美国红学的最⼤特点,就是研究者的个体意识在《红楼梦》的阐释中被极⼤地突显出来,不再拘泥于索隐与考证,⽽是转⽽追求学术的多元化。

他们的研究历史,也是《红楼梦》国际化、经典化的历史,更是红学研究追求⾃由的开始。

纵观整个美国红学发展的时段,其对红学中的索隐研究保持了⼀贯的淡然。

虽然在中国国内各个时期,甚⾄海外都有索隐红学⼀度红⽕的现象,但在美国,却连起码的红极“⼀时”都未曾出现。

与之相似的还有红学中的阶级⽃争学说,对此,美国研究者不仅疏离,⽽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不乏批判。

与中国传统红学的“知⼈论世”不同,美国红学研究者们常常⽿⽬⼀新地将那些看似与⼩说研究关系不⼤的因素融⼊其中。

有趣的是,中国传统红学研究⼀直试图在《红楼梦》和曹雪芹及其家庭背景之间勾勒出⼀个看似清晰⽽可靠的对应关系;⽽在美国,红学研究却有意背离这种追求清晰稳固结论的研究⽅式,坚持从多⽅的⾓度、不同的学科来阐释《红楼梦》。

这样⼀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看上去就更像是⼀个未解之谜了。

林语堂的红学研究述评

林语堂的红学研究述评

林语堂的红学研究述评
代顺丽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8)001
【摘要】林语堂虽不是著名的红学家,但他的红学研究也是不可小觑的一家之言.他的红学研究成果主要收在其专著《平心论高鹗》一书中,集中探讨了"伪续"说、高本后四十回如何评价、脂砚斋及畸笏等问题.林语堂红学研究最大的特点是他以小说创作家的身份介入红学研究,因此得出了许多与非小说家的红学家不同的创见.【总页数】6页(P49-54)
【作者】代顺丽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林语堂:鲜为人知的《红楼梦》译著与红学情结 [J], 彭靖;
2.林语堂红学研究的特点 [J], 代顺丽
3.《平心论高鹗》:林语堂对大陆红学家的反驳 [J], 王人恩
4.平心论高鹗,到底意难平:林语堂的红学研究——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六 [J], 高淮生
5.六大红学家曹雪芹卒年研究述评 [J], 张义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再复红学研究述评

刘再复红学研究述评
刘 再 复先 生 的红学 研究 大体 具有 以下 的特点 :


援引中西理论。 深入揭示《 红楼梦》 思想 内涵
刘 再 复先生 红 学研究 的最 突出特 点 , 是援 引 中西文 学 、 学 、 学 理 论 , 为联 系 比较 的参 照系 , 美 哲 作 : 仅 重 视 宏 观 的把 握 与微 观 的 文本 细读 , 且 重 视 精 神 内涵 与 审美 意 蕴 的 开掘 。这 种 比较 联 系 , 如 而 诸 “ 红楼 梦》 中 国哲 学 ” “ 红 楼 梦》 西 方哲 学 ” “ 雪 芹 和 陀思 妥 耶 夫 斯 基 ” “ 士 精 神 与女 儿 崇 《 与 、《 与 、曹 、骑 拜 ”“ 、 曹雪 芹 与尼 采 的 贵 族 主义 ” “ 雪 芹 与斯 宾诺 莎 的 泛 神 论 ” “ 红楼 梦》 马 克 思 的历 史 唯 物 、曹 、《 与 论” “ 、 曹雪 芹 与海德 格 尔的死 亡哲 学 ” 等 , 等 开辟 出红 学 研 究 的许 多新 视 角 , 求 从 根 本 上扭 转 《 楼 力 红
墓 。并进一步指出曹雪芹对人生的思考与海德格尔“ 未知死 , 焉知生” 的思路相通 , 即人在面对必有一
收 稿 日期 :2 1 0 一3 02— l l
作者简介 :李秀敏 (9 3一) 女 , 苏张 家港人 , 17 , 江 文学博士 , 山西师范大学文 学院讲 师, 临汾 , 10 。 0 04 4
种解读》 《 、 红楼哲学笔记》 等红学著作与《 悲剧与荒诞剧的双重意蕴》 《 红楼梦) 中国哲学》 《 红 、( 与 、(
楼梦) 与西 方哲 学》 单篇 红学 研 究论 文 , 引 中西 文 学 、 学 、 教哲 学 理 论 , 等 援 美 宗 自觉 地摒 弃 了索 隐 派 繁

红学研究优秀作文

红学研究优秀作文

红学研究优秀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红学研究优秀作文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红学研究作文内容,我将课余时间分享优秀作文素材,作文轻松拿高分。

学位论文选题的8个方法

学位论文选题的8个方法

学位论文选题的8个方法选题基本途径为从读书和讨论中发现问题,突破学科“空白处”及“空缺处”,在多学科“交叉口”产生新思想,把握学科发展前景。

选题方法则包括材料提取法、拟想验证法、启发法、社会调查方法、回溯法、比较法、综合法、移植法、怀疑法、换位思考法、类比移植法等。

学位论文题目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矛盾,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原有理论难以解决,就构成课题。

所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是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从读书和讨论中发现问题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曾指出:“读书有疑,所有见,自不容不立论。

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在科学研究成果中,常常发现这类词语:“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当程度上”、“在某种范围内”、“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多种多样的形式”等等。

那么,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多大程度上?何种范围内?存在怎样的联系?有哪些不同形式?这些都可以构成进一步研究的子课题。

对这些子课题锲而不舍地探讨,可能产生新的研究成果。

在选题前,应先在自己熟悉或有兴趣的范围内广泛阅读有关文献信息,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开阔思路,扩大视野。

张世英教授曾深有体会地说:“选题过程中,要大量翻阅资料,东翻翻西翻翻,左想想右想想,题目中心也就酝酿得差不多了。

”这是经验之谈。

通过读书,了解信息、思考选题,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良好途径。

王力先生也主张通过读书培养选题能力,他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头一步。

你连问题都提不出来,怎么谈得上解决呢?首先要注意到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有些人念了很多书,什么问题也没有,那就不好,等于白念。

”二、突破学科“空白处”或“空缺处”及“交叉口”学位论文选题有一定难度,有利于挖掘研究生潜力,发扬创新精神,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表达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成一家之言。

(1)“空白处”是本学科领域尚未涉猎的课题,如改革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等。

大数据时代的红学

大数据时代的红学

大数据时代的红学(中英文版)英文文档:In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study of Hong Xiuquan, commonly known as "Redology," has undergone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With the advent of advanced analytics and digital databases, researchers can now examine the rich and complex world of Hong"s literature in new and exciting ways.The availability of vast amounts of data has allowed scholars to conduct large-scale textual analysis, uncovering patterns and themes that were previously difficult to identify.By utiliz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researchers can gain insights into the language and style of Hong"s works, as well as explore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were written.Furthermore, big data has enabled the creation of interactive digital editions of Hong"s texts, allowing readers to explore the works in a more engaging and immersive ers can navigate through the texts, annotations, and related materials, all within the click of a button.The era of big data has also facilitated the study of Redology through social media and online forums.By analyzing the vast amount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researcher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s 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Hong"s works.In conclusion, the era of big data has brought about a new era for Redology, offering researchers and readers new ways to explore and appreciate the rich and diverse world of Hong Xiuquan"s literature.中文文档:在大数据时代,对洪秀全研究,即“红学”的研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 读后感 浅谈红学研究

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 读后感 浅谈红学研究

浅谈红学研究
有这么一本小说,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不改初衷。

引得古今中外文人学者为之着迷,这边是《红楼梦》。

人们对于它的研究探索也从未停止过,《文艺杂志》1914年第8期发表了均耀《慈竹居零墨》,称清末上海松江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

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

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如此“红学”一词就约成定俗,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名称。

一、红学的来源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

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

美国红学研究述评

美国红学研究述评



二 〇 一 〇 年 第 一 辑
内容提要 : 美国红学的特点是: 一 、 美国红学的开创者 虽然也不乏精英人物, 但一般来说对红学研究并不精深, 某 些认识上也有偏差 , 基本上还是追随着中国红学的脚步, 在 美国国内也并未取得该领域的领军地位并成为经典。 二 、 美国红学的诞生背景比较特殊, 其走向繁荣反而是政治因 素造成的 。三 、 美国红学的分期为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的 译介期和 20世纪 60 年代之后的专业研究期 。四 、 美国红 学研究在美国处于一个边缘经典的地位 。美国红学在理论 阐释和比较文学小范围之内相比中国红学可能有过之而无 不及 。美国红学促进了 红楼梦 世界文学经典的面貌塑 造, 并加快了 红楼梦 的世界经典进程 , 美国红学研究者 多具有多种语言和文化底蕴的背景 , 都值得中国红学研究 者重视并借鉴 。 关键词: 美国红学 中国红学 边缘经典

以中国红学为参照系, 具体而论美国红学具有以下四 个特点: 一、 美国红学的开创者虽然也不乏精英人物 , 比如汉学 家卫三畏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际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 珍珠等, 但是, 美国红学的开创者一般来说对红学研究并不 精深 , 某些认识上也有偏差, 基本上还是追随着中国红学的 脚步 , 在美国国内也并未取得该领域的领军地位并成为经 典; 这和王国维、 蔡元培、 胡适在中国红学上的地位、 作用和 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 和中国国内红 学大多直接介入研究不同 , 美国红学研究中常有大段的介 绍性段落。这是两国的读者背景不同所造成的。中国早有
20世纪60年代中史景迁的曹寅与康熙使人们除了对身外史等其它小说的研究世复杂的曹寅以及作为曹寅活动背景的清代政治生活有所了解外也连带地对和曹寅及其家族密切相关的红楼梦以及曹雪芹产生兴趣因为不但曹家和红楼梦中的贾家照应之处是这么频繁和明显而且史景迁也引用以周汝昌为代表的红学家的考证成果来加强这美国红学研究的渐趋深入和广泛, 红楼 梦 不再仅仅是个别汉学家的独得之秘, 也不再是高不可 攀的象牙塔文学。 20 世纪 60 年代, 张爱玲在美国中西部 进行研究工作时, 曾调查过美国大学生对 红楼梦 的熟悉 程度 : ! 我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大学城待过些时 , 知道 红楼 梦 的学生倒不少 , 都以为跟巴金的 家 相仿 , 都是旧家庭 里表兄妹的恋爱悲剧。 ∃ 据不完全统计, 到 2004 年为止 , 美国关于 红楼梦 的相关论文论著超过两百篇 ( 部 ) ; 发 表关于 红楼梦 论文的期刊包括 景风 、 东西方文学 、 哈佛亚洲研究杂志 等 ; 在如今的美国汉学界 , 中国古典 文学的研究中 , 相对于先秦两汉、 魏晋隋唐和宋元等时期的 文学 , 明清时期的文学特别是小说和戏曲更受关注。其中 , 周策纵、 浦安迪、 余国藩、 李欧梵、 李惠仪等在威斯康辛大 学、 普林斯顿大学、 芝加哥大学、 哈佛大学等学府专门开设 红学课程。在明清时期的小说研究中, ! 名著 ∃研究是其中

美国红学史的学术史反思

美国红学史的学术史反思

的个体 意识 在 《 红 楼梦 》 的 阐 释 中被 极 大 地 凸 显
出来 , 不 再 拘 泥 于 刻 板 的索 引 与 考 证 , 而 是 转 而
追 求 学 术 的 多 元 化 。他 们 的 研 究 历 史 , 也是《 红
楼梦 》 国 际化 、 经 典 化 的历 史 , 更 是 红 学 研 究 追 求
自由的 开 始 。
鲁 迅 先 生 曾经 这 样 评价 赛 珍珠 对 中 国小说 的
认识 : “ 她 所觉得 的 , 还不 过 一 点 浮 面 的情 形 , 只有 我们 做起来 , 方 能 留一个 真相 。 ” L 1 ] 2 O世纪 6 O年代 之前 美 国学者 对《 红楼梦 》 的了解 和认识 , 初看 起来
传》 和《 列 国志 》 上 似乎 下 了更 多 的工 夫 , 并 给予 了 相 当长 的篇幅来 介绍 这两 部小说 。
此后 的很 长一段 时 间 , 《 红 楼梦 》 在美 国是 备受
冷遇 的 。直到《 红楼 梦 》 被 两位 华 裔 学 者 王 良志 和 王 际真 ( C h i —C h e n Wa n g , 1 8 9 9 一? , 哥伦 比亚 大学 教授 , 任 教东亚 系 长达二 十年 ) 将其 译成 英文 , 才得 以化 解《 红楼 梦 》 的“ 危机” 。尤其 是 王 际 真 译 本 的 问世 , 对 美 国红学 起 到 了相 当重 要 的作 用 , 成 为美 国红学 发展史 中 的基 石 。王 氏的译 本 逐 渐 产 生 影 响, 受 众广泛 , 不 仅 对 于普 通 读 者 有着 相 当 的吸 引
合, 亦可 以 开 拓 出跨 学 科 、 跨 专业 的研 究方 式 。这 展 现 出 与 中 国传 统 红 学 研 究 风 格 迥 异 的 一 面 。 同 中有 异 是 美 国红学的特点, 美 国红 学 构 成 了汉 学 的 一 部 分 , 不再 是 单 纯 的 中 国 古 典 文 学研 究 。 美 国 红 学 的 研 究 成 果 为今 后

中国红色经典国外研究综合评述

中国红色经典国外研究综合评述

中国红色经典国外研究综合评述中国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的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著作,其中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中国红色经典在国外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红色经典的跨文化传播和接受情况中国红色经典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普世价值,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红楼梦》在西方文学界多次被评为世界文学巅峰之作,其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和忠义精神也深受国外读者喜爱;《西游记》所表达的人性探索和佛教思想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三国演义》所展现的权谋智慧和英雄气概也在海外广为传播。

二、国外学者对中国红色经典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国外学者对中国红色经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文化、历史和哲学等领域。

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红色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

一些学者将《红楼梦》视为对封建家庭和社会结构的深刻揭示;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情节,探讨了忠心、勇气和团队精神等价值观;一些学者则分析了《西游记》中的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一些学者通过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智慧,揭示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内在规律。

三、对中国红色经典的研究评述中国红色经典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

国外学者通过对中国红色经典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普世价值,丰富了国际文化交流和对话。

另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对中国红色经典的批评和质疑,认为其中存在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局限性。

在对中国红色经典进行综合评述时,应该既看到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文化底蕴和普世价值,又要批判地反思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并且要深入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起来,中国红色经典在国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

红学研究是20世纪最大的学术丑闻

红学研究是20世纪最大的学术丑闻

红学研究是20世纪最⼤的学术丑闻红学研究是20世纪最⼤的学术丑闻作者:⼩酱⼀葱来源:⼈民⽹发表⽇期: 2005-11-22 13:20:231979年6⽉,时任耶鲁⼤学教授的余英时先⽣在⾹港《中⽂⼤学学报》第⼆期上发表了⼀篇题为《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命》的论⽂,将“红学”、“甲⾻学”以及“敦煌学”并称为20世纪中国的“显学”。

他写道:“由于胡适的提倡,《红楼梦》的考证⼯作已和近代中国学术的主流——乾、嘉考据学到‘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汇合了。

因此,从学术史的观点来看,‘红学’⽆疑地可以和其他当代的显学如‘甲⾻学’或‘敦煌学’等并驾齐驱,⽽毫⽆愧⾊。

”[1]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化研究所所长、著名红学家刘梦溪先⽣在其2005年6⽉出版的学术专著《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书中提出,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楼梦》研究为开端的,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较集中地体现了现代学术思想和学术规范;现代中国思想⽂化舞台上许多第⼀流的⼈物都程度不同地卷⼊红学,如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陈独秀、顾颉刚、俞平伯、吴宓、陈寅恪、沈从⽂、郭沫若、王⼒、巴⾦、茅盾、冰⼼、张爱玲和林语堂等;此外,百年红学⼜是学者们“打架打得最多的领域”[2]。

可是,“红学”之“显”,似乎只是表现为研究⼈数之众、延续时间之长、投⼊规模之⼤,以及论⽂和论著产出之多等⽅⾯,在学术的⽅法论上其实并未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乾嘉考据学的优良传统;在答疑解惑的功效实绩⽅⾯,“红学”甚⾄连这门学科中⼀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

余先⽣在论⽂中写道: 索隐派之所以能重振旗⿎,主要原因之⼀是由于考证派红学对于⼏个基本问题尚没有确切的答案。

举例⾔之,《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前⼋⼗回和后四⼗回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脂砚斋⼜是谁?他(或她)和原作者有什么特殊渊源?这类基本性的问题在考证派红学中虽有种种的解答,但由于材料不⾜始终不能定于⼀是。

[3] 不但如此,关于曹雪芹的⽣卒年,以及曹雪芹究竟是曹颙还是曹頫的⼉⼦等问题,学术界⾄今存在不同的说法。

2007年林语堂研究述评

2007年林语堂研究述评

2007年林语堂研究述评
黄贤娟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或许是因为曾经和鲁迅交恶,也或许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与左翼文学有着太大的鸿沟,以至于长期以来人们都不厌其烦地诟病他作为资产阶级文人的立场和习性,1949年后近30年的时间里,他的著作未在大陆出版,关于他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

【总页数】6页(P4-9)
【作者】黄贤娟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述评 [J], 翟红梅;姜家涛
2.林语堂的红学研究述评 [J], 代顺丽
3.《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研究述评 [J], 刘福莲
4.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述评 [J], 骆明丽;王晓燕
5.翻译家林语堂研究述评 [J], 郑中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上半期女性红学研究述评

20世纪上半期女性红学研究述评


证, 尤其关于纳兰恋人姓氏的推断, 完全是猜测。然而, 苏氏

此文作为较早出现的一篇评论性文章, 突破了女性红评单一
的题咏、随笔式印象批评, 尝试了“他证”与“自证”相结合
的考证式批评, 这些都对以后的红学批评产生了不小影响。
值得肯定的是, 就大观园究在南方、北方, 苏氏在第五部分也
提出独到的看法, 并进行分析论证, 可聊备一说。
( 二) 本事索隐 以索隐理路阅读《红楼梦》, 早在乾隆末年即已存在, 至
20
世 纪 上 半 期 女 性 红 学 研 究 述 评
73
清末民初, 更是形成三大索隐派, 明珠家事说是其中重要一
派。受当时盛行的本事索隐影响, 苏雪林于1931年发表的洋
洋大篇— ——《饮水词与红楼梦》⑩亦采用这一方法, 通过梳理
瑶草金钗订旧盟, 何须石上问三生。杜兰香是仙家 女, 一谪人间便有情。
东风不卷绣帘斜, 两袖啼痕湿碧纱。抱得痴情抛不 断, 绿阴深处葬桃花。
两首七言绝句写得情思悱恻, 不仅对宝黛钗之间的情缘 二

感叹唏嘘, 也寄托了对黛玉痴情还泪深深的悼惜之情。


其中还往往出现用大量笔墨题咏人物故事的作品, 尤其
意冷, 苏氏认为纳兰亦有此经历, 其词中表明恋人早夭, 与卢
氏婚后虽美满, 但“鸾胶纵续琵琶, 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正
影射着“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之意。此外, 苏氏还
74
从《饮水词》中读出纳兰有“趋向空门的倾向”。( 5) “恋人
之性格及其他”: 苏氏分析词作表明纳兰恋人也有爱哭的特
征 ; 此 外 , 苏 氏 还 就 纳 兰 身 处 的 北 方 苦 寒 之 府 , 何 以《 红 楼

美国红学阅读理解

美国红学阅读理解

美国红学阅读理解海外红学中,美国红学的成就独树一帜、成果斐然。

回顾百年美国红学发展史,其研究不但可与西方文论相结合,亦可开拓出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方式。

美国红学的活力和发展,不但与中国红学密不可分,也对中国红学颇有启思。

美国红学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前此属于草创时期。

60年代研究代表之一是夏志清的《红楼梦》解读。

夏志清采用心理学来揭示《红楼梦》的优长之处,借助心理学的显微镜探触到人物的内心,并以此观照人物本身所负载的崇高与渺小,把人物还原为更自我的个人,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中另辟蹊径。

在心理学视角下,夏志清提出解脱论,评议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

自从胡适新红学指证后四十回为程高作伪,不少学者响应,甚至有把后四十回割下来扔到垃圾堆里的说法。

夏志清却推崇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认为如果只有前八十回,那么宝玉只是在喝酒作诗吃螃蟹,而他人生的打击幻灭和醒悟其实密集地体现在后四十回,故认为“任何阅读这部小说时对著作权没有先入之见的头脑公正的读者,将会发觉没有理由贬损后四十回,因为它们对任何中国其他小说都无法企及的这部作品的悲剧和哲学深度,提供了印象最深刻的证据”。

由于夏志清在西方汉学界的地位以及淹通中西的学识,他的评价对后来学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70年代研究代表为浦安迪的原型与寓意说。

他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中根本的宇宙学说和“原型格式”,并自铸术语,将“阴阳”命名为“二元补衬”,代表两个对立因素互相济补、互相交叠、彼此替代、反复无穷的关系:将“五行”命名为“多项周旋”,代表多种相关因素相生相胜、循环不已的关系。

他认为大观图既离含万物富足之意,同时也暗示人生的无常:钗黛之间,社会责任和个人修身之间,以及爱情与死亡之间那种几近辩证对立的东西,在单一的人生观基础上往复不停地摆动。

他认为,也正唯如此,大观图才有寓意可言。

80年代研究代表人物为周策纵。

他不仅考证出两个极难的答案一“一从二令三人木”和“汪恰洋烟”,还对胡适的“新红学”作了公平分析,并检讨了80年代红学研究的态度以及红学将来发展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5
! 开谈不说红楼梦 , 读尽诗书也枉然 ∃和在特殊时期 ! 每个 中国人要把 红楼梦 读五遍 ∃的背景 , 已经培养了一个相 对成熟的读者接受圈, 因此 , 中国研究者可以明心见性、 直 奔主题。而对于美国读者而言, 这样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 文化、 礼仪、 风俗、 典故的古典煌煌巨著 , 通读其译本就非常 吃力 , 更不用说直接阅读原文了。因此美国研究者就不得 不在切入主题前予以必要的回顾和总结。但随着时间的发 展, 美国红学中的介绍性文字渐次减少 , 也进入直接研究的 层面。 二、 美国红学的诞生背景比较特殊 , 其走向繁荣反而是 政治因素造成的。美国由于备战的需要而投入资金、 设立 职位支持对中国的研究 , 从而对美国红学的繁荣起到了一 定的促进作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国际形势发生急剧 二 〇 一 〇 年 第 一 辑 变化 , 中国不仅政权日益稳固 , 而且经济建设和国际影响力 都取得巨大发展; 亚非拉各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 苏联 军事、 科技实力大增 , 并抢在美国之前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迫于这一形式 , 美国国会 1958 年 8 月 26 日 以 212 票赞成、 85 票反对、 131 票弃 权通过了 国防教育 法 。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末期, 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 ! 国防教育法案 ∃, 鼓励美国青年学习外国语言 。 所以 与国防有关, 无非是知己知彼的意思, 因为在法律中规 定要修习的外国语 , 当时 , 大部分是与美国为敌国的语 言, 如中、 苏与东欧 , 还有一些远东 、 近东以及非洲的语 言。 政府在各大学广设奖学金, 成立研究中心, 以招揽 学生 , 学习西欧以外的语言。
, +
然而实际上, 随着美国红学研究的渐趋深入和广泛, 红楼 梦 不再仅仅是个别汉学家的独得之秘, 也不再是高不可 攀的象牙塔文学。 20 世纪 60 年代, 张爱玲在美国中西部 进行研究工作时, 曾调查过美国大学生对 红楼梦 的熟悉 程度 : ! 我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大学城待过些时 , 知道 红楼 梦 的学生倒不少 , 都以为跟巴金的 家 相仿 , 都是旧家庭 里表兄妹的恋爱悲剧。 ∃ 据不完全统计, 到 2004 年为止 , 美国关于 红楼梦 的相关论文论著超过两百篇 ( 部 ) ; 发 表关于 红楼梦 论文的期刊包括 景风 、 东西方文学 、 哈佛亚洲研究杂志 等 ; 在如今的美国汉学界 , 中国古典 文学的研究中 , 相对于先秦两汉、 魏晋隋唐和宋元等时期的 文学 , 明清时期的文学特别是小说和戏曲更受关注。其中 , 周策纵、 浦安迪、 余国藩、 李欧梵、 李惠仪等在威斯康辛大 学、 普林斯顿大学、 芝加哥大学、 哈佛大学等学府专门开设 红学课程。在明清时期的小说研究中, ! 名著 ∃研究是其中

以中国红学为参照系, 具体而论美国红学具有以下四 个特点: 一、 美国红学的开创者虽然也不乏精英人物 , 比如汉学 家卫三畏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际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 珍珠等, 但是, 美国红学的开创者一般来说对红学研究并不 精深 , 某些认识上也有偏差, 基本上还是追随着中国红学的 脚步 , 在美国国内也并未取得该领域的领军地位并成为经 典; 这和王国维、 蔡元培、 胡适在中国红学上的地位、 作用和 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 和中国国内红 学大多直接介入研究不同 , 美国红学研究中常有大段的介 绍性段落。这是两国的读者背景不同所造成的。中国早有
∗ ) & %
美 国 红 学 研 究 述 评
桢指出: ! 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新中国 的建立, 西方研究中国学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 研究 的目标从传统中国转向现代中国 , 研究方法也从文献考释 发展为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互相渗透 , 即 ∀科际整合 # 。 美国研究基金雄厚 , 课题规模宏大, 吸引许多欧洲、 日本等 地学者参与, 不断提出各种新的解释模式, 建构新型的西方 ∀中国学 # , 主导西方中国学术研究达数百年之久的欧洲汉 学因此衰落 ∃。 ! 美国红学 ∃作为 ! 中国学 ∃的一部分 , 其研 究优势地域亦转移到美国。 再次 , 美国红学在整体美国汉学中数量和质量也是相 当显著的。姜其煌认为 , ! 广泛地考察了欧美红学之后 , 我 得出的一个最令我们中国人伤心的结论是 , 红楼梦 在欧 美文化界遇到了很不公平的待遇。直到今天, 在欧美知识 二 〇 一 〇 年 第 一 辑 分子中, 除少数汉学家以外, 知道 红楼梦 的没有几人。 ∃
. −
212
的热点, 其中尤以红学的论文论著排名第一, 超过 三国演 义 、 水浒传 、 金瓶梅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儒林 外史 等其它小说的研究 。并且美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 到 90 年代 , 每个年代都有比较有分量的红学论著出版。 20 世纪 60 年代中 , 史景迁的 曹寅与康熙 使人们除了对身 世复杂的曹寅以及作为曹寅活动背景的清代政治、 生活有 所了解外 , 也连带地对和曹寅及其家族密切相关的 红楼 梦 以及曹雪芹产生兴趣 0 0 0 因为不但曹家和 红楼梦 中 的贾家照应之处是这么频繁和明显 , 而且史景迁也引用以 周汝昌为代表的红学家的考证成果来加强这种印象。夏志 清的 中国古典小说 ( 其中有关于 红楼梦 的专章 , 除了 自身的感悟、 评论之外, 也涉及许多红学派别及考证成果 ) 出版之后 , 实质上起到了汉学尤其是古典小说学的教科书 作用 , 对下一代年轻学者的影响是深远的。事实上, 即使这 些学生中的很多人日后不从事红学研究工作, 亦对 红楼 梦 和红学具有了概要的认识。 20 世纪 70 年代中, 浦安迪 不仅自己出版了红学著作 红楼梦中的原型与寓意 , 他所 带的学生中, 也多有选 红楼梦 作为博士论文选题 , 或者 日后出版的 学术著作中涉及 红 楼梦 , 隐然形 成了一个 ! 普林斯顿学派 ∃。他的博 士目前分布在美国各大顶尖高 校的东亚系, 大部分已经成为教授并开始培养学生, 这种衣 钵传承必将推动美国红学的发展并影响美国红学的格局。 20 世纪 80 年 代开启了一个借助电脑研究 红楼梦 的潮 流, 最初的所得结论虽然值得商榷 , 但这种方法却被证明可 广泛采用。同时, 与此前时期关注 红楼梦 的内容相区别 的是 , 对于 红楼梦 的美的形式有了更多的关注。 1980 年 6 月 16 日 0 20 日, 威 斯康辛 大学召 开的 首届国 际 红楼 梦 研讨会不仅是红学研究走向世界的标志, 而且也成为 推动国内红学发展的一股外来动力 , 更为突出的贡献是进 213 美 国 红 学 研 究 述 评
210

美国红学研究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特点、 专长和意义。 首先 , 美国红学有区别于中国红学的特殊性。虽然两者的 研究对象相同 , 而且在世界愈来愈趋同之后 , 材料、 思潮与 方法也愈来愈快地趋于同步共享 , 问题意识、 研究方法、 使 用材料都是相似或者说是共同的。但是, 正如葛兆光指出 的那样 ! 所谓 ∀中国学 # 首先是 ∀外国学 # ∃ 。美国红学问 题意识、 研究思路乃至方法跟它本国的、 当时的学术脉络、 政治背景、 观察立场密切相关。不但受到世界学术发展内 在线索的影响 , 而且也受制于当时国际形势的起伏跌宕, 因 而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 , 是美国学术史、 政治史、 思想史的 一部分。正是因为美国红学家异质文化的学术背景 , 才使 得他们的研究具有了相当多元的解释能力 , 其 ! 歧异性 ∃构 成了美国红学的不同面貌和纷呈异彩。 其次 , 美国红学在整体海外红学中成就非常突出。胡 文彬认为 : ! 红楼梦 在美国流传的历史, 比不上日本、 俄 苏久远, 也晚于英国、 法国、 德国。但其流传范围、 产生的影 响, 却不亚于上述国家。特别是在研究成果方面 , 美国反而 后来居上 , 令人瞩目。 ∃ 这是非常有见地的。先看日本红 学的研究情况 , 日本学者船越达 志指出: ! 长期以来, 日本 只出版过两本红学专著 : 一本是大高岩先生的 红楼梦研 究 , 另一本是合山究先生的 ∋ 红楼梦 (新论 。虽然每年 都有人发表有关红学的论文, 可是跟别的小说的研究情况 相比 , 日本的红学研究从总体上来看 , 还是比较低调的 ∃ 。 正如孙玉明所指出的那样 , 从 1979 至 2000 年这个时期 , ! 相对于中国的 ∀红学热 # 和日本的 ∀中国热 # 来说 , 这一时 段的日本红学明显处于冷寂状态 ∃ 。再看欧洲红学, 杨国 211
美国红学研究述评


二 〇 一 〇 年 第 一 辑
内容提要 : 美国红学的特点是: 一 、 美国红学的开创者 虽然也不乏精英人物, 但一般来说对红学研究并不精深, 某 些认识上也有偏差 , 基本上还是追随着中国红学的脚步, 在 美国国内也并未取得该领域的领军地位并成为经典。 二 、 美国红学的诞生背景比较特殊, 其走向繁荣反而是政治因 素造成的 。三 、 美国红学的分期为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的 译介期和 20世纪 60 年代之后的专业研究期 。四 、 美国红 学研究在美国处于一个边缘经典的地位 。美国红学在理论 阐释和比较文学小范围之内相比中国红学可能有过之而无 不及 。美国红学促进了 红楼梦 世界文学经典的面貌塑 造, 并加快了 红楼梦 的世界经典进程 , 美国红学研究者 多具有多种语言和文化底蕴的背景 , 都值得中国红学研究 者重视并借鉴 。 关键词: 美国红学 中国红学 边缘经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忽视的地步。美国红学的研究, 集中了研究与阐述我国人 文学术的 ! 他者 ∃智慧, 是我国人文学术可资借鉴的重要资 源库。诚然, 外国人研究中国红学难免有隔靴搔痒的缺陷 , 意识形态的差异也会造成旨趣相背的结论, 文化视角的不 同也会使他们有着不同于我们的观照、 表述角度 , 但这些都 不能作为我们忽视美国红学的理由 , 他们的存在和愈来愈 大的影响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 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 作 ! 反研究 ∃, 做应有的学术回馈。中国红学要走向世界 , 融入世界 , 需要了解海外红学的发展情况, 需要做好与西方 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 展开沟通和互动。简言之 , 对代表了 当今海外红学较高水平甚至是前沿水平的美国红学辨章学 术, 考镜源流, 不仅有助于深明红学精微、 群言得失, 以提要 钩玄 , 融会贯通 ; 对其研究所得出的认识和经验 , 也可为我 国红学提供 ! 它山之石 , 可以攻玉 ∃的良性效应 , 进一步推 进和提高我国红学的研究。 美 国 红 学 研 究 述 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