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_刘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研究2009.1

独生子女教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任性、依赖性强、胆小、自私及孤僻等,严重危害了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孩子要长大,要从家庭走向社会,面对大千世界,孩子应如何适应外界的风风雨雨,这是家长和老师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如何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环境,尤其是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不良因素,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是当今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园研究发现,混龄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摸索出幼儿园混龄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混龄角色游戏的人数应有控制

在游戏中幼儿人数太多,不利于游戏的进行和教师的观察,幼儿太少,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游戏的气氛不够,不能满足幼儿和同伴交往的需求,这样的混龄角色游戏不能很好的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的。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人数为20~25人时,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游戏的气氛明显好转,能真正达到混龄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二、教师的指导策略应有所侧重

对于托班(2.5~3岁)幼儿,应着重培养其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树立角色意识。托班幼儿常常无目的地参加角色游戏,只对游戏材料感兴趣,没有任何计划和讨论角色的意义和玩的形式。如托班有个李子俞小朋友,她在游戏中常常都是一个人玩,老师建议她找一个小朋友或是让中班的小朋友来带着她玩,她都采取一种抗拒的态度,只愿意一个人玩玩具。托班有个何秋男,虽然跟中班大龄幼儿一起玩,但对于自己当的

“宝宝”角色没有意识,缺乏和别的角色的交流和合作。对于这一类幼儿,我采取多干预、多关心、多让游戏能力强和社会性发展较好的幼儿与她结伙伴等方法进行指导。

对于小班(3~4岁)幼儿,应着重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及游戏能力的提高。小班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但是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幼儿往往只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太会扮演角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丰富其社会生活经验,并在游戏中给与启发和指导。

对于中班(4~5岁)幼儿,应注重提高其角色游戏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积极扮演游戏角色,给每一个角色命名,清楚安排角色并构思一个较完整的游戏情节。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其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角色意识强烈,玩角色游戏时,最为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但往往只考虑个入的愿望而不善于分配角色,有时也会发生争执。所以教师应该交给幼儿一些分配角色的方法,如自己报名、推选、轮流等。鼓励对低龄幼儿多关心和帮助,展现自己大哥哥和大姐姐的风采。

对于大班(5~6岁)幼儿,应注重游戏的主题、角色、

情节的多样与新颖。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做游戏的积极性。

三、教师在游戏中要善于观察

观察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如幼儿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观察幼儿的行为。

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观察幼儿社会性水平。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

(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观察幼儿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拟实物的玩具替代,还是替代物?或言语动作

混龄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刘芳

教学18

幼教研究2009.1

替代?玩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通过细心的观察,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

四、帮助幼儿将体验迁移到生活中

在游戏情景、游戏材料不变的前提下,教师每次将参加混龄角色游戏的幼儿依次按小班、

中班、大班的顺序让幼儿在情景、材料相同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角色,尝试将以往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进行迁移。如果幼儿在情景、

材料相同的情况下,能将混龄角色游戏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的情况下,教师将幼儿带到新的环境中和新的同伴玩角色游戏,让其尝试将以往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进行迁移。

五、混龄角色游戏主题应丰富多样1.双重角色的主题角色游戏

教师尝试让幼儿同时担任双重角色(社会、家庭),以观察幼儿社会性发展如何。结果发现,大班幼儿可以很好地以双重角色的身份进行角色游戏。在游戏中,他们会在上班前送宝宝到幼儿园,之后赶到单位上班,在单位认真工作,偶尔还会偷偷跑到幼儿园看看自己的宝宝乖不乖。下班后,

他们会第一时间到幼儿园接宝宝回家,为宝宝做饭、培宝宝玩、哄宝宝睡觉等。总之,大班幼儿可以很好地在角色游戏中转换两种角色,并且按角色身份做出相应行为。小班幼儿也能较好地进行游戏,他们在游戏中进行宝宝、幼儿园小朋友两种角色的转换,能很好地担任双重角色。作为宝宝,他们对大班幼儿十分依赖,乐于被大班幼儿照顾,帮大班幼儿做事。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认真上课、做游戏,玩得很开心。中班幼儿对双重角色十分感兴趣,但在游戏中,他们往往无法兼顾两个角色,游戏一会儿,就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游戏。

大班幼儿社会经验较丰富,社会认知发展较好,特别是经过混龄角色游戏,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较快、较好。所以,他们在担任双重角色游戏时,并不觉得吃力,反而觉得发挥的空间更大,游戏更多样性,更好玩,更生活化。

小班幼儿经过混龄角色游戏,他们的社会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教师提出双重角色的游戏玩法时,他们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社会认知发展较差,所以表现出一些畏难情绪,不知道自己可以担任什

么双重角色,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理解并能很好地进行双重角色的游戏。原因很简单:宝宝和幼儿园小朋友这两种角色是他们熟悉的,乐于扮演的。

中班幼儿在知道游戏的主题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自己要做医生和爸爸、厨师和妈妈等,但在游戏进行一会儿后,他们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以及游戏水平的关系,无法兼顾到两种角色,渐渐地只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角色,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一种角色要担任。

2.“穷人、富人”主题角色游戏

在幼儿会熟练担任双重角色进行角色游戏后,教师又开展了

“穷人、富人”的主题角色游戏。这个主题最开始玩时只设置“娃娃家”和“医院”两种角色区。先请幼儿自由组合成家庭,

而“医院”请几个“医务成员”,以供家庭成员生病时就医即可。教师在分发给每个家庭钱币时,有意制造出穷人家庭和富人家庭,看看穷人家庭和富人家庭幼儿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自我调节等方面的表现。

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很有意思。穷人家庭的幼儿在得知自己是穷人时,开始有一些迷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担任爸爸、妈妈角色的大班幼儿很快的进行了自我调节,在没有外部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积极地带领家庭成员外出打工赚钱。他们去医院做勤杂工、

打扫卫生、帮人按摩等,很快就赚了钱回来。赚到钱后,穷人家长就带孩子去看病、买菜,并进行了家庭成员分工。爸爸妈妈去赚钱,姐姐哥哥留在家了领弟弟妹妹。而富人家庭则表现得懒懒散散,等着人来服侍,吃喝玩乐。等到富人的钱花光时,他们也想到变成有钱人的穷人家打工,但遭到了穷人家庭的拒绝,因为穷人家庭不愿把辛苦赚来的钱用光,他们宁愿自己做饭、

做家务,也不用人。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社会性的发展,混龄角色游戏的主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在这些丰富的、多样的混龄角色游戏中不断得到发展。

混龄角色游戏相对于普通的角色游戏而言,它更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混龄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对游戏是否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起关键的作用。

指导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