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全课时教案-精编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的广泛应用。 5.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3)( )千克可以用符号 kg 表示,它又叫做(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 一记,哪些物品重 1 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 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4.想想做做 6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 6 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5.填空
( )大约重 1 克
( )大约重 1 千克
3 千克=( )克
5000 克=( )千克
7 千克 500 克=( )克 23 千克-15 千克=( )千克
4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 克)两袋盐呢?(1000 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
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 千克=1000 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 1000。注意读法:读作“1 千克等于 1000 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 克》教案
第 1 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 28~30 页,千克的认识
教材简析:
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 1 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 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熟练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单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质量单位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对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教学时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和换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质量单位卡片,练习本。
3.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场景,如购物、称重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质量单位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克和克。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同时,讲解千克和克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中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中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克和克》是中心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但是,对于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道具、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的千克和克模型、实物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称重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和克来计量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千克和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和克。
同时,教师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操练,让学生亲自动手称重,体会千克和克的使用。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千克和克来计量下面的物品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千克和克》》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3.知道1千克(kg)=1000克(g)。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使学生感受到物品有轻重之分,要想知道物品具体有多重,需要用秤去称。
2.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和克。
3.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4.知道质量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5.知道1千克(kg)=1000克(g)。
千克和克3课时认识千克教材第28~30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课件,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1.感知轻重。
(1)课件演示:超市货架上有一袋红枣,还有一袋膨化食品。
这两袋食品包装差不多,质量却不一样。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3)议一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4)试一试:用你的办法来操作。
(5)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需要用到秤。
2.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1袋红枣,看一看,指针指着数字几。
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3.动手操作,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及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能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长度、面积等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质量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和质量单位的认识。
2.千克和克之间换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情境、实物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引导学生认识质量。
2.准备课件,展示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和换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书包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它们都有重量的不同。
教师进而引入质量的概念,并提问: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呢?引入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讲解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0.001千克。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购物时商品的重量标签,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千克和克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千克和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进行物体的质量表示。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克和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物体的质量表示4. 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物体的质量表示2. 教学难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计算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运用实物、图片、教具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直观认识。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千克和克的应用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运用实物、图片、教具等进行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称量物品、换算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千克和克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和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如练习题的正确率、解题思路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千克和克》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概念和单位,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质量单位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质量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借助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学会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2.难点: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质量的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质量单位卡片、实物、天平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质量单位卡片等。
3.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克和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如: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1/1000千克。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感受质量单位。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了解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通过相关的演练加深对计量单位千克和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换算关系
2.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讲授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千克、克的定义及区别
2.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
第二部分:引入实际问题(10分钟)
1.通过示例引入实际问题,如:物品的重量、购买商品时遇到的计量单位等。
第三部分:运用实例进行基本操作演练(15分钟)
1.通过画图、列式等形式演示运用千克和克进行换算,如:1千克等于几克、2500克等于几千克。
2.分组进行实例练习。
第四部分:小结及拓展应用(10分钟)
1.小结千克和克换算的方法。
2.给学生留下一些计算题目进行拓展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2.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彩笔、计量杯、示例物品等。
五、教学方法
1.授课法: 对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实际问题、操作演练进行讲解。
2.案例法: 演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3.互动式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如测试和调查问卷,评价学生对于千克和克概念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主要是对本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和个别问题的反思,并根据学生反馈和教育科研成果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的计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千克和克的定义,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质量单位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质量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千克和克的定义,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现象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千克和克的定义,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换算关系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运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质量单位。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活泼的氛围,便于学生愉悦地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如:“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重200克,请问小明买的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千克和克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同时,讲解千克和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018—2019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 千克和克) (盐城市让学引思版)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学生活动
集体备课后的调整
一、质疑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二)体验克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估一估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
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是小学数学课程中重量单位的学习。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并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并运用它们进行质量的计量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基本度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重量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质量的计量和计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和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对千克和克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2.学具:学生准备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
例如,讲述一个小朋友去超市买水果,水果的重量用千克和克来表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两个单位来表示重量。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
可以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感受千克和克的大小。
2018_2019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课时2认识克精练课件苏教版
六、小熊和小兔运西瓜过河。 小熊重40千克、小兔重3千克,3个西瓜分别重 4千克、2千克、500克,一只船载重45千克,另一只船载重7千克,它们应怎 样坐船运西瓜过河?Leabharlann 3000克 < 28千克
四、计算。(链接拓展要点) 78克+922克= 1000克 90千克-37千克= 53千克 4千克×9=36千克 56千克÷8=7千克 5千克400克-400克= 5千克 1千克+20克=1千克20克
五、水果店里出售苹果和香蕉,苹果现有186千克,香蕉现有142千克,苹果 和香蕉各卖出130千克,哪种水果剩得多?多多少?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认识克
一、想一想,连一连。
二、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大约重200( 克 )。一个苹果大约重250( 克 )。 一只羊大约重50(千克)。一个铅球重4( 千克)。
三、在 里填上“>”“<”或“=”。(链接思想方法要点)
990克 < 1千克
(易错)5千克 > 9克
8千克 < 8020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 千克和克(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千克和克(苏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2单元千克和克(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教的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千克和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关系以及单位换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重量物品(如苹果、书本等)、卡片、黑板。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如“小明买苹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基本概念: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3. 单位换算:讲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克和克2. 板书内容: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判断题:千克和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对/错)选择题:1千克等于(A)克。
(A. 1000 B. 100 C. 10)计算题:小明有200克糖果,他想知道这些糖果换成千克是多少,请帮帮他。
(答案:0.2千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单位换算的运用上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进一步讲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吨、克拉等,让学生了解更多质量单位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生活实例的引入:我选择了“小明买苹果”这个生活实例来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 千克和克 教案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1课时认识千克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预设:2分钟)猜一猜:哪一盒重?哪一盒轻?为什么?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
(大的重,小的轻)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
(小的重,大的轻)引导: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板书:掂一掂)指出: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
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
指出: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
(板书: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要用秤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二、自学例1。
(预设:20分钟)(一)认识千克1.导学单1:(时间:3分钟)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表示什么呢?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3.全班交流。
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给予适当点拨。
导学要点:1.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2.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
追问: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二)建立1千克概念。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是学生在学习了《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质量单位的知识。
本单元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际操作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常见的质量单位,如斤、两等。
但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克和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千克和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天平,砝码等。
3.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已知的质量单位,如斤、两等,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千克和克。
(教案)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千克、克的定义及其换算。
(2)了解千克、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掌握转换计量单位的方法。
(2)能够运用千克、克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分享的态度。
(2)鼓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计量单位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游戏法、问答法、实验法、讨论法。
五、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两个物品:一个千克,一个克,让学生猜测两个物品的重量,并观察比较两者的重量大小。
引领学生认识千克与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换算方法。
2. 概念讲解(1)定义教师讲解千克和克的定义:一千克是1000克,一克是千克的1/1000。
(2)换算教师用有趣的比喻和图示解释千克和克之间的转换关系,对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进行深入讲解。
3. 案例演练教师给学生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用千克和克的方式表示出来,并进行相应的换算。
例如:毛巾的重量,大米的重量等等。
4. 游戏体验让学生进入课堂小实验,体验不同重量的物品的重量,通过操作探究千克与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5. 巩固练习教师发给学生练习千克和克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6. 课堂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强调千克和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千克:1000克克:千克的1/1000七、教学资源:教材、黑板板书、实验器材、课堂小游戏、练习题集。
八、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以及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喜欢学习科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案)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2. 学生能够将千克和克进行相互转化;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计量不同物品的重量。
教学重点:1. 千克和克的概念及相互转换;2. 计量不同物品的重量。
教学难点:1. 千克和克的相互转换;2. 对于不同物品的重量的计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克和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两个单位来衡量物品的重量。
2. 播放图片:通过播放一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并告诉他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用千克和克来计量这些物品的。
3. 写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二、讲解新知1. 认识千克和克:a. 千克是较大的重量单位,通常表示比较大的物品,例如:一辆车的重量是几千克。
b. 克是较小的重量单位,通常表示较小的物品,例如:一只小虫子的重量是几克。
2. 千克和克的相互转换:a. 1千克 = 1000克b. 当我们要将克转换成千克时,只需要将克数除以1000即可得到千克数;当我们要将千克转换成克时,只需要将千克数乘以1000即可得到克数。
3. 计量物品的重量:a. 我们可以使用天平或称量器来计量物品的重量。
b. 在计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使用同样的重量单位,放置物品的位置需要平衡,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三、练习1. 请同学在纸上计算以下物品的重量并写出其重量的单位:a. 一辆小汽车重8千克。
b. 一根香蕉重80克。
c. 一颗刚刚掉下的树叶重0.01克。
2. 指导学生在教室里寻找不同物品并计算其重量。
3.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问学生如下问题:a. 一个大水桶有多重?b. 一个小铁钉有多重?c. 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用千克和克两种单位分别表示。
四、巩固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例如画出千克和克的图表,并将不同物品的重量写在上面。
五、扩展1.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教室里不同物品的重量,并汇报出结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成。
【目标 2 描述】 学生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 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千克与克的认识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关于千克和克,学生之前并没有真正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轻,重的概念有了初 步的感性认识,并会直观的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对如何进行量化比较,却并不十分明 确。课堂上要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当堂检测】 《思维训练》P7、8 部分题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A 类:补充习题 B 类:大册习题
练习五 (kg) 克(g)
1 千克=1000 克
教学反思与改进
前两节课,感知了 1 千克和 1 克,所以在填写物体的质量单位时,学生能正确填写。在思考题中, 可以让学生画 水果和天平的示意图,通过天平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剩下 2 个菠萝等 于 6 个苹果的质量,再引导学生体验出 1 个菠萝等于几个苹果的质量,所以得出 1 个菠萝是 1 个苹果 的 3 倍。
课题
第 2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认识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学习目标确定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 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千克和克word教案(1)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教材简析: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学习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三、巩固练习基础训练:1.想想做做1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一课时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教材简析: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学习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三、巩固练习基础训练: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业设计:我会填(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3)()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千克的认识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千克(公斤)KG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第二课时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教材简析:知道克是比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和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教学目标: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课前准备: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二、学习新课(一)认识克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2.认识小型电子秤。
①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
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②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
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4.估一估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
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
(数学书约300克)(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你有什么发现?板书:1千克=1000克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3.口答单位换算三、巩固练习基础训练1.想想做做1(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2.想想做做2先出示一个橘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克?一个哈密瓜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
提高训练3.想想做做4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综合训练4.想想做做6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1)观察“想想做做”第6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3)全班交流:作业设计:填空()大约重1克()大约重1千克3千克=()克5000克=()千克7千克500克=()克23千克-15千克=()千克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克的认识克——g1千克=1000克第三课时练习五教学内容:第34~35页。
练习五。
教材简析:单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 )克4千克=( )克3000克=( )千克5000克=( )千克2千克○160克550克○1千克3千克○2500克10千克○8000克二、练习:基础训练1、第1题(1)出示情景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品吗?篮球和乒乓球哪个更重?估一估:篮球大约有多重?乒乓球大约有多重?你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2.第2题(1)提问: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大约有多重?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头大约多少千克?(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高训练3.第4题(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提问: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综合训练4.第6题(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提问:你能算出2号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吗?怎样算?(3)学生算出2号杯中橙汁的重量。
(4)提问:你能估计出3号杯和4号杯里的橙汁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5)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5.思考题(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
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你又学到了什么解题思路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