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留学生
36
课
geochemistry)
岩石地球化学
070900M32
(Petrological
36
geochemistry)
岩矿分析
070900M10 (Mineral and rock
36
analysis)
石油地质学
070900M17
培养等多种模式。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修满的学分至少为 28 学分,其中学位课 15-18 学分。 七、培养环节
1、师生互选:研究生入学 1 个月之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订培养 方案,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课程学习:安排在一年级进行; 3、开题报告:研究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安排在第 3 学期进行,应在实地考 察的基础上提出开题报告。⑴开题报告之前应针对拟解决的科学或实际应用问题 提交有深度的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要求最近 5 年的文献不低于 30 篇, 外文文献不低于文献数的 1/3;⑵开题报告应有明确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解决一 个基础科学问题或应用基础问题;⑶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要有详细 的说明,要有具体的工作量,一般应包括野外调查、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等,作 为中期考核的重要依据; 4、中期考核:论文中期考核安排在第 5 学期进行,重点核对论文工作量完 成情况和野外工作情况,工作量完成率达不到 80%的,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毕 业论文撰写阶段; 5、论文提交:根据学校研究生院盲评论文抽察的时间,要求所有硕士研究 生论文(非盲评论文)与盲评论文提交时间一致。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进行审查, 论文工作量少,或论文质量差的研究生,论文答辩至少推迟半年。 八、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同一门课程的学时数及该门课程是考试或考查根据不同的研究 方向有所不同,详见附表。所选学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九、答辩及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前,要求导师自行组织预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应由两位外校同行专家进行盲评,评阅通过后,方可答辩。答 辩委员会由 5 人组成,其中外单位同行专家至少 1 人参加,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 持。论文答辩通过及完成相关培养环节要求后,且参加我校认可的外国语水平考
地质工程专业(081803)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081803)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质工程专门人才。
硕士阶段硕士学位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地质工程领域内常用的测试、实验分析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地质工程项目的设计勘察、工艺优化、施工项目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某个方向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实际问题,能独立组织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或工程评价。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科学严谨的学风。
毕业后能够在科研院所、生产和设计部门、大专院校或相邻专业从事生产、教学和科研工作。
博士阶段博士学位应具有宽广而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了解。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设备,熟悉现代测试技术。
具备在地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工艺最优化、研制新材料、新机具、施工项目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某一两个方向上进行创造性科研工作的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具有学术带头人或组织实施科学研究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
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和设计部门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环境岩土工程2.边坡工程3.地下工程4.大型工程检测与监测5.环境工程地质6.工程岩土体改良7.岩土力学与试验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已获得学士学位及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及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二年半,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8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团队意识,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本学科领域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深入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工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成绩;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油气地质与勘探
2.油气藏开发地质
3.油气田地质工程
4.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与技术
5.测井理论、方法与技术
6.工程地球物理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那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岩土工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研究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等基础知识,熟悉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3.实践能力:研究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岩土工程相关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数学、力学等。
2.专业课程:(1)岩土工程基础:包括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岩土工程勘察等。
(2)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包括基础工程设计、地基处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等。
(3)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包括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估等。
(4)岩土工程管理与经济:包括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等。
3.选修课程:研究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四、科研训练1.科研项目:研究生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
3.学术交流: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五、实践环节1.实习:研究生需在岩土工程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工程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2.实践项目:研究生可参与实际工程项目,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研究生应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论文题目。
3.论文答辩:研究生需通过论文答辩,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七、培养过程管理1.导师责任制: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面指导。
2.学术评价:建立学术评价体系,对研究生学术成果进行评价。
3.质量监控: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培养质量。
4.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研究生。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力求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803)
一、学科专业简介
“地质工程”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原二级学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为主体,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是地质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之间的边缘学科。
我校地质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环境地质为省级重点学科,并建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探矿工程的人才优势,以人类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测试和计算技术、现代钻掘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重点研究解决大型工程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地质工程问题,研究与开发地质工程勘察方法与施工技术。
服务于资源的勘察与开发,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
二、研究方向
●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
●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环境效应
●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
●岩土钻掘技术
●工程与环境水文地质
三、课程设置。
地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 081400 (Civil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
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建造工程设施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
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经济而便捷地建成既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又能安全承受各种荷载的工程设施,是土木工程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
2010年土木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含有三个专业,分别是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和结构工程。
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质量优秀,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队伍和科研群体。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以及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业注册师,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二、培养目标研究生应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从事土木工程研究和工程应用所必须的力学、材料、结构、施工与管理、检测技术与分析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且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一)岩土工程1.岩土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 2.地基与基础工程3.边坡工程 4.地下工程5.环境岩土工程 6.寒区工程7.文物保护(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岩土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2.工程问题的力学建模与仿真3.结构抗震及减灾4.滑坡、高边坡灾害的防治技术与预测、预报(三)结构工程1.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抗震 2.钢结构及抗震3.新型结构体系 4.计算结构力学及工程应用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公共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5门,按照外语分级教学及国家政治课新方案执行;学科通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2门,不低于6学分;专业基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1门,不低于3学分;必修环节:均为必修,计入总学分;①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专题报告,每学年作报告不少于1次,在学期间不少于2次。
地质工程学科攻读专业硕士学位
地质工程学科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研、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
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
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学位委员会审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本学科设置以下研究方向:1、电磁勘探2、地震勘探3、地球物理测井4、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与应用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类课程、选修课程和校外实践研究,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框架如下:1、公共课程,必修,7学分(1)政治理论课 2学分(2)外国语 3学分(3)知识产权 1学分(4)信息检索 1学分2、基础理论类课程,至少须修满6学分(1)数学类课程 2~4学分(2)专业基础课程 2~4学分3、专业技术类课程,至少须修满6学分每个领域设置4~6门专业课程,其中有1门案例研究课程。
4、选修课程,至少须修满7学分由各培养院系根据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工作需要和培养条件自行确定。
5、校外实践研究,必修,6学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工程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年的工程实践,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选.)
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地质工程学科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国内培养水利水电地质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全国综合排名处于前列。
本学科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近年来在各类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学科拥有地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地质参数快速测试系统等先进设备。
本学科教师每年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攻关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经费达500万元以上。
先后有20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毕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土木、交通、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一、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一般应在1年时间内完成。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企业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实践环节三部分组成。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5学分,其中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
实践环节为5学分。
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地质工程培养方案(专业型)
地质工程专业(专业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一、培养目标1、较好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章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
3、了解地质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4、具有独立负责工程项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地质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文献,撰写相关的外文摘要。
6、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地质工程领域的技和管理问题。
二、研究方向1、水电枢纽高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水电枢纽高陡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作为地质工程学科的传统研究方向,近几年在理论、手段和方法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伴随地质学、岩土力学理论的发展,以构造控制论、岩体控制论为基础的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得到了进步,主要体现在实验技术和手段的进步提升了理论的应用价值,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地质体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定量化,三维极限平衡方法已经得到具体应用。
目前主要研究水电工程及其它土木工程建设中常常遇到船闸边坡、坝肩边坡、渠道边坡、厂房边坡、道路边坡、地下洞室等大量的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方法2、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本研究方向以库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降雨及水库蓄水诱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重点,以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等4个方面为研究内容,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包括水对岩土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降雨及库水升降所引起的滑坡内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地质灾害现象的物理模拟、地质灾害现象的数理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技术等内容。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监测新仪器、监测新技术、特别是光纤传感监测仪器及技术的开发应用;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试验研制与产品的开发;地质模型、监测模型的研究等。
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绪论地质工程是一门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环境影响的学科,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掌握地质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方案旨在加强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以提高地质工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促进地质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培养目标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精通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1.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2.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
3.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
4.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三、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研究生应全面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地质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2.研究能力:研究生应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地质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应用能力:研究生应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程实践。
4.工程实践: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5.科学素养: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四、培养方式1.课程教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等,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南京大学地科院地质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学 (2学 (2学 (3学 (3学 (2 学 (3 学 (2学 (2学 (2学 (2学 (3学 (3学 (3学 (3学 (3学 (3学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地球科学的计算机模拟 岩石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动力学 环境地质学
地质模型与模拟 地球信息技术专题 矿床学专题 经济地质学
(2学分)
外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论文答辩
委员会由3人组成,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
凡修满32学分,且提交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取得全日
制工程硕士学历证书。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评定委员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
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地质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教育部教学司函[2009]2号文《关于对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 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通知精神,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加快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模式的改革步伐, 结合我校多年来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矿产资源和能源开 发、和科研院所企事业等有关单位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制订地质工程领 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用于招收参加全国硕士研 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培养方案如下:
现代工程地质学专题 专业选修课: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 分)
岩土工程系统工程概论 分)
高等岩土力学试验 分)
大陆岩石圈动力学 分)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分)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分)
地球物理专题 分)
地震学 分)
成岩成矿矿物学 分)
岩石学与岩石成因 分)
成岩成矿与板块构造 分)
(2 学分) (2 学分) (4 学分) (2 学分) (2 学分)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研究方向培养方案查询学院名称:建设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地质工程层次:硕士研究方向:所有方向培养方案: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掌握地质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毕业生可胜任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以及地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与评价工作。
4、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5、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地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地质工程专业下设七个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主要学术带头人如下:1、多工艺冲击回转钻进方向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冲击回转碎岩理论、各类潜孔锤内部动力过程分析及优化设计、多种钻进工艺综合实施等。
学术带头人:殷琨。
2、岩土钻凿工艺及机具方向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泡沫钻进工艺、碎岩新方法及材料、新能源勘探开发技术、钻井泥浆及处理剂、注浆技术与工艺等。
学术带头人有:孙友宏。
3、基础工程施工及管理方向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地基处理新技术、大口径桩基础及基坑支护、地质工程施工管理等。
学术带头人:陈晨。
4、土体工程地质方向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主要以人类建筑活动引起的相关工程地质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特殊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和问题及地基处理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
学术带头人有:王清。
5、岩体工程地质方向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岩石边坡、硐室、山区岩石地基的勘察、稳定及变形分析、岩体工程施工、岩体工程监测、岩石工程反分析及设计优化等理论与方法研究。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包括研究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藏)条件和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经济与技术特征,矿产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与工程地质体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与方法;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观测、处理与解释技术;地质体钻掘工艺与装备;地球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开发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
本学科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现阶段我国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呈现如下几种新的趋势: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深部隐伏矿寻找和非常规(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体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资源—经济—环境联合评价,地面、井下及空间探测技术等。
贵州大学在此一级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地质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主要研究各类矿产的勘查理论与方法,在现代地球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发现和查明矿产资源、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综合效益最优化为研究目的,综合运用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方法、地球探测技术、地球信息技术以及探矿工程技术,研究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藏)条件和形成机理,探索和认知矿产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和随机性,研究矿床和矿体地质、经济与技术特征,开展科学有效的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包括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地球信息技术两个方面。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主要是运用电子信息、数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复杂地质体的各种地球物理响应规律、地面/井下/空间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分析与联合反演的理论与方法。
地球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地球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开发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通过各种地球探测及空间探测资料的挖掘、分析、融合,推断地表至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产分布等相关信息。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17一、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领域范围及研究方向介绍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覆盖的范围及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矿区与矿床的勘探、开发与评价,地质勘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行业的工程管理等。
三、培养方向1.油气田勘探工程2.油气田开发地质3.油气田勘探开发地球物理技术四、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非全日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三段式培养,其中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半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为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实践和论文方向,成立联合指导小组。
基本学习年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五、学分要求:总学分30学分,必修课15学分。
六、课程设置对跨学科报考的学生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学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3门。
【VIP专享】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学科专业简介
“地质工程”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授予工学硕士学 位,我校地质工程学科历史悠久,在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 1958 年即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2000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地质工程硕士点,该学科与 岩土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是地质学、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之间的边缘学科。我校地质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并与喀斯特环境与 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使其状大发展。
经过长期建设与合作,本学科已形成一支由教授、博士为骨干的学术队伍,教学、科 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21 人,其中博士 7 人,硕士 7 人,教授 10 人,副教授 7 人,硕士生导师 16 人。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研究队伍的中 坚力量。
本学科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探矿工程的人才优势,以人类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地质 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测试和计算技术、现代钻掘工程技术为主要 手段,重点研究解决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地质 工程问题,研究与开发地质工程勘察方法与施工技术。服务于资源的勘察与开发,土木工 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主 义民主与法制,立志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事业服务。并具有严谨求实并勇于探索的科 学态度和作风,为人谦诚有礼教,有团队精神。 2.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 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新进展和新动向;具有现场勘察、实验测试和数值分析技能;具有 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 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专门的应用技术,并能应用互联网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4.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学科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国内培养水利水电地质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全国综合排名处于前列。
本学科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近年来在各类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学科拥有地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地质参数快速测试系统等先进设备。
本学科教师每年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攻关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经费达500万元以上。
先后有20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毕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土木、交通、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一般应在1年时间内完成。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企业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实践环节三部分组成。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5学分,其中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
实践环节为5学分。
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