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递质 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
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产生突触 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28
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的条件
a.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 和酶系统,并能合成该递质;
b.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当兴奋冲动 抵达末梢时,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c.递质作用于受体后能发挥生理效应; d.存在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 e.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的功能
1
神经系统的解剖
大脑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中枢N
延髓 小脑
脊髓
周围N
神经节
功能
传入Nf
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
神经纤维
传出Nf
自主N 躯体N
2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3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为NS的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
糖尿病
6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7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在周围神经: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Satellite cell;
Capsular cell)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Ca2+浓度、突触前 受体
(2)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 递质的消除:重吸收、酶解代谢
(3)影响受体的因素:受体亲和力、数量 药物、毒素、化学物质
26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递质的发现: (Loewi, 1921) 蛙心灌流:
刺激器 迷走素(ACh)
???
27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8
2.在中枢神经系统 1.星形胶质细胞
2.少突胶质细胞
3.小胶质细胞
9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①支持作用 ②修复和再生作用 ③免疫应答作用 ④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⑤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 ⑥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 ⑦参与某些物质代谢
10
二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11
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定向突触
(2)拮抗剂(antagonist):只与Receptor发生特 异性结合,但并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2、配体:激动剂、拮抗剂的统称。
35
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ACh)及其受体 2.去甲肾上腺素(NA或NE)及其受体
36
自 主 神 经 系 统 的 传 导
37
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导
Ca2+
17
4、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概念:在递质作用下,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去极 化改变,这种电位变化 称为 EPSP。
*实验证据: *形成EPSP的机制:兴 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受体 增大后膜对Na+和 K+的通透性,特别是Na+的 通透性 局部膜的去极化。
1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伸肌运动 神经元
屈肌运动 神经元
21
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常同时与多个神经末梢 形成突触,其电位变化的总趋势取决于同时 所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
22
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23
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
产生部位:轴突的始段
24
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
25
6、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氨基酸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类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来自百度文库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31
递质的共存: ➢戴尔原则
✓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多种递质, 有时还可共存于一个囊泡内,其末梢可同 时释放这两种递质—递质共存。 ✓ 意义:协调生理过程。
32
递质的代谢
⑴合成:多在胞浆中合成; ⑵贮存:被摄取入突触小泡内
贮存; ⑶释放:以出胞(胞裂外排)方
式释放; ⑷被消除而失活;
①ACh:被突触间隙中的胆碱酯酶 水解;
19
4、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概念:在递质作用下,突 触后膜的膜电位产生超极化改变, 这种后电位变化称为IPSP。
*实验证据:
*产生IPSP的机制: 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
使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 Cl-内 流↑ 膜电位发生超极化。
20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伸肌肌梭的传入纤维
②单胺类(含NA):主要被末梢重摄取; ③肽类递质:被酶促降解。
33
受体(Receptor)
1、概念: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 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 物分子,其本质属于蛋白质。
34
(1)激动剂(agonist):能与Receptor发生特异性 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③髓鞘厚度: 轴索/总直径=0.6时最佳 ④温度:一定范围内正比.
化学突触(神经递质) 非定向突触
电突触(局部电流)
12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1、结构
13
14
2、经典的突触分类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为:
① 轴突-树突式突触
② 轴突-胞体式突触
③ 轴突-轴突式突触
15
2、经典的突触分类
16
3、突触传递过程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 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 突触 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受体 突触后膜去极化(超级 化) 突触后电位
29
神经调质:
一类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受体后, 在神经元之间不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 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 作用。这种作用称为调制作用。
例:阿片肽对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 调制作用:
作用于δ- receptor:促进末梢释放NE,加强血管 收缩。
作用于κ- receptor:抑制末梢释放NE,抑制血管 收缩。
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产生突触 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28
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的条件
a.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 和酶系统,并能合成该递质;
b.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当兴奋冲动 抵达末梢时,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c.递质作用于受体后能发挥生理效应; d.存在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 e.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的功能
1
神经系统的解剖
大脑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中枢N
延髓 小脑
脊髓
周围N
神经节
功能
传入Nf
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
神经纤维
传出Nf
自主N 躯体N
2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3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为NS的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
糖尿病
6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7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在周围神经: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Satellite cell;
Capsular cell)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Ca2+浓度、突触前 受体
(2)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 递质的消除:重吸收、酶解代谢
(3)影响受体的因素:受体亲和力、数量 药物、毒素、化学物质
26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递质的发现: (Loewi, 1921) 蛙心灌流:
刺激器 迷走素(ACh)
???
27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8
2.在中枢神经系统 1.星形胶质细胞
2.少突胶质细胞
3.小胶质细胞
9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①支持作用 ②修复和再生作用 ③免疫应答作用 ④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⑤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 ⑥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 ⑦参与某些物质代谢
10
二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11
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定向突触
(2)拮抗剂(antagonist):只与Receptor发生特 异性结合,但并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2、配体:激动剂、拮抗剂的统称。
35
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ACh)及其受体 2.去甲肾上腺素(NA或NE)及其受体
36
自 主 神 经 系 统 的 传 导
37
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导
Ca2+
17
4、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概念:在递质作用下,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去极 化改变,这种电位变化 称为 EPSP。
*实验证据: *形成EPSP的机制:兴 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受体 增大后膜对Na+和 K+的通透性,特别是Na+的 通透性 局部膜的去极化。
1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伸肌运动 神经元
屈肌运动 神经元
21
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常同时与多个神经末梢 形成突触,其电位变化的总趋势取决于同时 所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
22
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23
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
产生部位:轴突的始段
24
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
25
6、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氨基酸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类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来自百度文库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31
递质的共存: ➢戴尔原则
✓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多种递质, 有时还可共存于一个囊泡内,其末梢可同 时释放这两种递质—递质共存。 ✓ 意义:协调生理过程。
32
递质的代谢
⑴合成:多在胞浆中合成; ⑵贮存:被摄取入突触小泡内
贮存; ⑶释放:以出胞(胞裂外排)方
式释放; ⑷被消除而失活;
①ACh:被突触间隙中的胆碱酯酶 水解;
19
4、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概念:在递质作用下,突 触后膜的膜电位产生超极化改变, 这种后电位变化称为IPSP。
*实验证据:
*产生IPSP的机制: 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
使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 Cl-内 流↑ 膜电位发生超极化。
20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伸肌肌梭的传入纤维
②单胺类(含NA):主要被末梢重摄取; ③肽类递质:被酶促降解。
33
受体(Receptor)
1、概念: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 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 物分子,其本质属于蛋白质。
34
(1)激动剂(agonist):能与Receptor发生特异性 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③髓鞘厚度: 轴索/总直径=0.6时最佳 ④温度:一定范围内正比.
化学突触(神经递质) 非定向突触
电突触(局部电流)
12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1、结构
13
14
2、经典的突触分类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为:
① 轴突-树突式突触
② 轴突-胞体式突触
③ 轴突-轴突式突触
15
2、经典的突触分类
16
3、突触传递过程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 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 突触 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受体 突触后膜去极化(超级 化) 突触后电位
29
神经调质:
一类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受体后, 在神经元之间不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 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 作用。这种作用称为调制作用。
例:阿片肽对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 调制作用:
作用于δ- receptor:促进末梢释放NE,加强血管 收缩。
作用于κ- receptor:抑制末梢释放NE,抑制血管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