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尸体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认尸体现象

确认尸体现象

进行尸体病理解剖前,首先应确定患者是否己经属于生物学上的死亡,即,不仅是呼吸、心跳不可恢复地完全停止,而且出现一定的尸体现象,如角膜干燥混浊、尸冷、尸斑、尸僵等。

一、尸冷:在正常机体,热的产生与散发保持着平衡状态,因此,人的体温能恒定地维持在370C左右。死后,体内产热停止,而体表热散发继续进行,结果

尸体温度逐渐下降并冷却,称为尸冷。一般在死后6〜12小时内逐渐发生,其体表暴露面3〜6小时即先冷却。

影响尸冷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一)周围环境温度周围环境温度越低,尸冷就越快;反之则越慢。尸体在冰库和冰雪中,约经1小时即可完全冷却,时间稍长即可发生冰冻,体腔内的液体可冻成冰块,四肢、躯干变硬。如果周围环境温度高达40〜500C,则尸冷很难发生。

(二)年龄和肥胖老人和小儿较青壮年尸体容易冷却,刚分娩的婴儿,死后经5〜10个小时即可降到与周围环境相等的温度。脂肪组织有保温作用,因此,肥胖尸体较廋弱尸体尸冷为慢。

(三)死因急死者尸冷缓慢;一氧化碳中毒死和机械性窒息死尸体尸冷也慢; 有些病死尸体,在死后一定时间内,反而可暂时上升,例如:高热传染病、伤寒、猩红热等死后,主要是因为病原体可使分解作用增强,产热增加,致使尸温暂时上升;其他如破伤风、脑膜炎、癫痫、士的宁中毒等患者,死前曾发生较长时间痉挛,体内产热增加,而使尸温暂时上升。

相反,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出血、溺水、冻死、大而积烧伤之尸体尸冷较快。其他因素如尸体放置处的通风条件、尸体体表面积大小、尸体穿戴及覆盖情况等均对尸冷时间有重要影响。

二、尸斑: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本身的重力作用而坠积于尸体低下部位,使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透过皮肤呈现从云雾状、小片状到大片状的紫

红色斑块,称为尸斑。其发生机理是:死后血液集中于小静脉、毛细血管内,成小斑纹,其后血液向组织内渗出,斑纹扩大,融合成较大的斑块。

(一)尸斑的分布尸斑出现于尸体所在位置的低下部位。在仰卧位时,尸斑见于枕部、项部、背部、腰部及四肢后侧,有时也见于尸体的侧面甚至上面的倾斜区如锁骨上部;在俯卧位时,尸斑见于颜而、胸腹和四肢的前侧面,两侧的睑结膜往往也呈现淤血状;悬吊尸体的尸斑分布于下肢和上肢的远端,以及裤腰带上缘的皮肤。如翻动尸体体位,则在尸体新的低下部位可出现第二次尸斑分布,而原来尸斑,若位于新的高在部位,则可逐渐减退,但很少能达到完全消失的程度。

(二)尸斑的颜色尸斑的颜色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合状态。死后,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转变为还原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暗紫红色,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冻死或放置在冷藏室、冰箱的尸体的尸斑,因尸体组织氧消耗缓慢,尸斑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红色;一氧化碳中毒尸体的尸斑由于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呈樱桃红色;氰化物中毒尸斑可呈鲜红色,但不如一氧化碳中毒的亮

红色;氯酸钾和亚硝酸盐中毒时,因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呈灰褐色尸斑;另外,白种人与有色人种因肤色的不同,尸斑的显现程度也不同。

(三)尸斑形成的时间尸斑最早在死后20〜30分钟内即可出现,但多数在死

后2〜4小时开始出现,到死后12〜24小时最明显。尸斑出现的迟早和程度与

血液性状和血量密切相关,死后血液凝固性较差或不凝固者,血液易下坠,尸

斑出现早且明显,如急死、窒息死、败血病死等,尸斑明显,同时,因此处毛

细血管过度充盈而发生死后出血点;相反,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死亡的尸体,由于血液量少,尸斑出现慢,甚至可以不显现;其他溺水死亡尸体皮肤毛细血

管受冷水刺激发生收缩,且因尸体在水中不断浮动和翻转,故尸斑出现慢且弱。(四)尸斑分期

1、坠积移动期系尸斑早期,因血液本身的重力作用而下坠于尸体低下部位血

管中,此期因血液局限子血管腔内,尚未扩散到血管外。在此期内,如用手指

按压尸斑,则此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即流向周围,尸斑可以暂时消失;但随着

压力的解除,血液又回到原处,尸斑又重新出现。切开尸斑处皮肤,则血液从

血管断面流出,容易用纱布擦去,但边擦边流出。

2、扩散固定期系尸斑晚后期,此期尸斑以固定为特点,固定的原因是由于血液扩散和毛细血管阻塞。死后,除血液外,组织液也同样向尸体低下部位沉降,特别在组织疏松部位,因死后组织液坠积,有时甚至可形成肿块状。坠积于血管周围的组织液透过血管壁进入血管内,引起溶血,然后被稀释的并为血红蛋白所染色的血浆向血管外渗出,浸润于组织间隙,此外,有时毛细血管内血液形成凝固状态,或者其周围脂肪组织因尸冷而由生前的液态变为固态,均可使毛细血管发生阻塞,故因上述原因而致尸斑固定。手指按压尸斑仅轻微褪色;翻动尸体位置,原尸斑不易消褪,新尸斑也不易形成。如将尸斑处皮肤切开,则血管断面渐渐流出血滴,组织间隙中淌出浅黄色液体或红色液体。死后24小

时,再压迫尸斑,尸斑不褪色,更不能形成新的尸斑,切开尸斑处皮肤,则见皮肤组织呈紫色或浅紫色,也无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

(五)影响尸斑发展的因素

1、外力压迫在尸体低下部位并非都能见到尸斑,尸体的柔软部位及凸出部位如肩胛部、背部、骶尾部、臀部和足根部等,与硬面接触处被压成扁平状,皮肤颜色苍白,见不到尸斑。如果硬面不平整,其皮肤上可留下与硬面形状相一致的印痕,暗紫红色的尸斑与苍白色的印痕相映,更为明显、清晰,且,这种印痕并不因搬动尸体而消失。此外,在腰带结扎处、袜子紧套处、衣服折叠处甚至皮肤皱折处等也可不出现尸斑。溺水身亡者,尸体皮肤毛细血管受冷水刺激发生收缩,且因尸体在水中不断浮动或者翻转,故,尸斑出现慢且弱。

2、血液性状与血量尸斑出现迟早和程度与血液性状及血量密切相关。死后血液凝固性差或不凝固者,血液就容易下坠,尸斑出现就早并且明显,如急死、窒息死、败血病死,其尸斑在死后1〜1.5小时即可出现,甚至在半个小时后可见云雾状尸斑,经8〜10小时发展到扩散固定期,尸斑处因毛细血管过度充盈而发生死后出血点。相反,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的尸体,由于血量少,尸斑出现缓慢,甚至不出现尸斑。

(六)尸体内脏血液坠积死后血液坠积不仅发生于体表,也同样发生于内脏。1、头颅的死后血液坠积在仰卧位的尸体,其枕部头皮下可积聚血样液体,容易被误认为钝器伤所致。锯开颅骨,可发现上矢状窦和横窦的后方充满血液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