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度的差异
明朝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区别
明朝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区别明朝内阁的出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明太祖时期,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2)明成祖时期,内阁制正式形成;(3)明宣宗时期,授予阁臣票拟权。
明内阁属于君主个人专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尽管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
虽有内阁大学时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
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因此,尽管有人认为首辅即变相的重设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而在西方,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是民选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它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
另外,简单介绍宰相制度如下:“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
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
丞相,该制度起源于战国。
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
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
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
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
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
总体而言,丞相和宰相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和清朝的大学士一样,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官职;唯一有区分的,在于朝代,早期的封建王朝设丞相、中后期的封建王朝设宰相;在有一个就是封建制度的发展,随着王权的渐渐集中,相权也在慢慢削弱,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宰相的实权没有丞相大。
“。
明朝与西方君主制度的比较分析
明朝与西方君主制度的比较分析为了探讨明朝与西方君主制度的异同,我们需要回顾两种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
明朝是中国自然孕育出来的一种封建君主制度,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上、宗法等级制、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和世袭制。
西方的君主制度则是从中世纪发展而来,其特征是国王至高无上、土地和权力分散、等级制度并存和宪政制度逐渐建立。
本文将从历史条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五个方面对明朝与西方君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历史条件明朝的封建君主制度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儒家思想、孔子文化和民族精神紧密结合。
而西方的君主制度则是在制度混乱、宗教改革、国家分裂和税收危机等背景下产生的。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国王通过建立中央集权、背离教会和使用民族语言等手段逐渐巩固了君主制度的地位。
二、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以皇权至高为特征,皇帝作为天下所有的主宰,制定重要政策和行政法规,并任命官员进行统治。
此外,明朝政府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形成一种以文化才干为核心的官僚制。
而西方国王除了具备类似明朝皇帝的特征外,还面临各种封建贵族、国会和教会等力量的制约和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国王需要建立一套既能保持自己权威又能应对各种变化的宪法和议会制度。
三、法律制度明朝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着重于维护权力,强调行政命令的权威性和执行效率。
明朝政府采用了律令法、引证法和九章律师等方式来建立起官法系统。
而西方君主制度的法律制度注重平衡权力,以法律的普遍性和公正性为目标,通过各种合法的程序和审判机制,保障个人和集体权利。
西方君主制度逐渐发展出君主立宪、民主法制和独立司法等制度和原则。
四、经济制度明朝的经济制度在封建经济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物种主义思想、重商轻农政策和多种限制措施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
同时,明朝政府注重财政管理和经济建设,通过实行均田制、扩大农业生产和发展海外贸易等措施,促进了国家经济繁荣。
而西方君主制度的经济制度个性更为复杂和多样,国王需要与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市民和殖民地居民等利益集团协商和交锋。
明朝内阁
英国内阁的工作流程:内阁提案——议会审批——首相签署——元首颁布
将两者对比,我们发现,在明朝内阁中皇帝可以罢黜或提升阁员,事实上充当了“议会”和“元首”两个角色。而“议会”的公平性代表着社会的民主程度。明朝皇帝虽然会忌惮内阁,但远未到达“统而不治”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制虽然起到了牵制皇权的作用,但其仍然是独裁政治的一种形式。
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以前,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皇帝的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143700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当时的大明万历皇帝还是个孩子,张居正身为皇帝的老师,很容易影响皇帝的决策。
再者,万历帝的“批红”是在司礼监冯保指导下完成,而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密切。
内阁首相张居正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人,写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拟”赞同。幼年皇帝的批红自然毫无问题。
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比较辨析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两组概念辨析四川省西昌市阳光学校房波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
不过明太祖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
于是他「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由六部尚书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立下祖训不许再立丞相。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据学者统计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并且遇到重大向题也无人商量。
面对如此繁多的政事,朱元璋自作一首诗概叹道:“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于是,他仿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不过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与决断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明成祖时,选拔了几名翰林院的官员(正五品)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
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左右,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后来,阁臣的官秩不断提高并超过了六部(官秩变成从一品,超过了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职权也不断扩大,地位逐渐上升,可以得替皇帝草拟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明宣宗以前,内外诸臣的奏章均由皇帝亲自批答。
明宣宗时,始将大臣的奏硫交给阁臣,让他们拟出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各奏疏面上。
呈给皇帝,称为“票拟”。
然后由皇帝亲自审定,让太监用红笔仿照阁票抄写,交给有关部门施行,称为“批红’。
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成为内阁的一项专责。
从此,内阁成为辅佐级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到明中后期,某些主持阁务的大学——首辅,威权显赫,权压众臣‘虽无相名,实有相权”,‘赫然为真宰相”。
六部级不隶属于内阁,但必须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其地位反在内阁之下了。
但是,明朝的内阁始终是一个皇帝的顾问班子派生的机构,而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它的职权范围并不明朗,而且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由皇帝的旨意而定,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心内阁演化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予以牵制。
高一历史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异同?
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异同?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异同?篇一:英国内阁制度和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差异比较英国内阁制度和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差异比较篇二:西方政府制度的异同西方政府制度的异同通常可以把西方国家的政府制度分为总统制政府、内阁制政府和委员会制政府三种类型。
美国、法国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采用总统制,多数欧洲国家采用内阁制。
瑞士采用委员会制。
(一)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制度“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制度”,是指美国的总统制政府制度和英国的内阁制政府制度。
由于这两种政府制度都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因此,它们有诸多相同之处:1.遵循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美国人在争取独立和制定宪法的过程中,接受并发挥了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形成了美国式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以及相应的政府制度。
它统摄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两个层面。
纵向分权即为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划分,这就是联邦制。
横向分权即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分立,美国宪法将联邦政府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将它们授予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相互独立,相互平衡,但在行使权力时又相互依赖,相互重叠。
在英国,虽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议会在形式上处于主导地位,但在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构建方面与美国一样,遵循分立与平衡的原则。
2.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无论是在美国总统制政府制度下,还是在英国内阁制政府制度下,政府都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即执政党)出来组阁,当选的总统和首相一般都要任命本党政治家为内阁成员(人们称英国的内阁制为“政党内阁制”)。
所以,政府实际上是由执政党把持的政府。
执政党通过掌管政府,就能在内政外交各方面推行本党的政策和主张,通过各种途径为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服务,这也可说是现代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核心内容。
3.总统和首相都拥有巨大的权力。
这首先表现为二者都拥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他们既可以通过议会中的本党党员,提出法律议案和预算案,又可以根据宪法行使国情咨文权,还可以运用否决权干预议会的立法活动。
2024年最新仁爱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魏B. 蜀C. 晋D. 吴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隆基D. 李治A. 沈括B. 王安石C. 苏轼D. 欧阳修4. 元朝的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铁木真D. 耶律楚材5. 明朝的“靖难之役”是由谁发起的?A. 朱元璋B. 朱棣C. 朱标D. 朱厚照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是秦朝的第二位皇帝。
()2. 《史记》是由司马光所著。
()3.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唐玄宗的治理时期。
()4. 宋代的“庆历新政”是由王安石主导的。
()5.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
2. 唐朝的都城是____,而宋朝的都城是____。
3. 元朝的疆域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等地。
4. 明朝的“一条鞭法”是由____提出的。
5.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指____、____、____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
2. 请简要介绍唐朝的开元盛世。
3. 宋代为什么会出现“重文轻武”的现象?4. 明朝的“永乐盛世”有哪些特点?5. 请简要说明清朝的“摊丁入亩”政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假设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巩固统一后的国家?2. 请以唐朝的“安史之乱”为例,说明其对唐朝的影响。
3. 分析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4. 请结合明朝的“土木堡之变”,谈谈你对明朝衰败的看法。
5. 请谈谈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的影响。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2. 请结合历史事件,分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你以历史地图为依据,绘制一幅唐朝的疆域图。
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度的差异
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度的差异与万二同时代的沈万三就没那么乖巧、幸运了。
朱元璋惦记上了他的“聚宝盆”,修筑南京城墙时,沈万三慷慨截囊,先资助了白银一万三千两;工程超支后,又追加了一万三千两。
皇帝仍然不买帐,逼他献出聚宝盆,沈万三摇头了,把家财深埋在苏州周庄的地下,夹起聚宝盆远遁他乡。
最后还是落到了朱元璋手里,没有杀,远远地发配到云南充军去了。
《周庄镇志》记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我国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过十几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史称这一时期为“十六国”。
此后,439-581年,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与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明穆宗,这小子得批评下,就知道后宫淫乱,连个诗都没留下,关键是人家有厉害的管家啊,徐阶、高拱、张居正。
2020年西藏一级建造师准考证打印时间:2020年9月18日至9月23日,通过资格初审并已交费的考生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
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
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
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
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军队土地流失的最大危害,就是大量士兵流离失所,或者沦为军官家里的佃农。
有的无地士兵为了活路,不得不给权贵家当杂役、奴仆,到了嘉靖朝中期,甚至达官贵人家修楼盖庙,也就直接调部队当苦力,保卫大明江山的百万雄兵,就这样沦为了苦役、杂役、佃农。
这样的军队要战斗力,显然不可能。
结果,就有了明军战场上屡战屡败的情景。
由此可见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明朝内阁制度
内阁出现: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十作为侍从顾问,但她们极少能参与决议政事。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议,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以后内阁地位日益提升,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票拟权。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届机构。
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一直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议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分: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给予决议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但内阁只是皇帝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议权。
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个人支持和信任。
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所以,尽管有些人认为明代首辅即变相重设宰相,但其权力和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明朝内阁制度和西方近代内阁制本质不一样:内阁是皇权专制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绝对权力,确保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统治,深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利于预防专制独裁。
内阁设置:1、原因: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全部由明太祖决断,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
②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她处理繁多政务。
③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决议,“内阁”由此出现。
(明成祖时期确立内阁制度)2、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正式设置内阁;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明成历年间,“部权尽归内阁”。
3、实质:君主专制强化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5、职能:为皇帝提供顾问内侍机构(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议机构);阁臣升降、职权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取最终取决于皇帝批红)。
6、地位:明朝内阁一直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议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内侍机构。
中西比较高危考点(考点2)
3、导致不同点产生的原因:
中国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了小农经济, 中国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了小农经济,使 奉行 强化了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以及国内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以及国内市场。 闭关锁国”以及“海禁”政策使中国失去了拓展海外市 “闭关锁国”以及“海禁”政策使中国失去了拓展海外市 场以及学习西方技术的机会。儒家思想强调的“重义轻利” 场以及学习西方技术的机会。儒家思想强调的“重义轻利” 的思想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逐步落后 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的思想也影响了经济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逐步落后 于西方,始终没有形成近代科学, 于西方,始终没有形成近代科学,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技 术支持。 术支持。 西方自古就有从事工商业的传统 从事工商业的传统, 重商政策” 西方自古就有从事工商业的传统,“重商政策”、新 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资金、市场和原料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金、市场和原料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以及 启蒙运动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近代科学的兴起为经济发 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启蒙运动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当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以后尤其是工场 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工业革命 就开始了。 就开始了。
主要差异: 主要差异: 在政治思想方面,西欧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抨击封 在政治思想方面 西欧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抨击封 建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生活, 建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生活, 形成了西欧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形成了西欧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中 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家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力度 不够,未有形成为思想解放运动。 不够,未有形成为思想解放运动 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经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如欧洲, 经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如欧洲, 政治: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远比西欧厉害, 政治: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远比西欧厉害, 思想: 思想:明清思想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学的范 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家。 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家。
高考历史考点精讲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4.易错警示 [易错点2]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内阁首辅就是宰相? 【史料研读】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 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 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 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
本 题 易 错原 因 是 不 正确区分明朝内阁制与 明朝的内阁制,本 理解两国内阁的性质。 英国内阁制的差异,明 质上是专制制度的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 朝的国家权力中心是皇 产物,但从另一方 化的产物,不是中央一 帝,阁臣只是顾问,一 面看,它对君权也 级的行政机构;英国内 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 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产 起到一定的制约作 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 物,是最高行政机构; 败。英国的国家权力中 用,不少题目从这 明朝废丞相,内阁长官 心是议会,内阁掌握行 个角度考查,要根 称首辅,故 ABC 项不符 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据题意灵活把握。 合史实, D 项反映了两 国内阁制的特点,故答 案为D项。
史料一 (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
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史料二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 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 政,此宰相职也。
反映汉唐时期宰相的职权与地位
助记表格
相似 不同
宰相制 内阁制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地位 百官之首 仅备顾问 职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影响 制约皇权 无制约力
4.易错警示 [易错点1]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 阁制的差异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考情分析 2.考点精讲
考点6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3.拓展提升 4.易错警示 5.典例剖析 6.跟进题组
1.考情分析 考点 2014 命题统计 2013 2012
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什么区别
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什么区别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内阁制度,而英国如今也有内阁制,那对比两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吗?下面是分享的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
不过明太祖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
于是他「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由六部尚书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立下祖训不许再立丞相。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据学者统计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并且遇到重大向题也无人商量。
面对如此繁多的政事,朱元璋自作一首诗概叹道:“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于是,他仿宋制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不过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与决断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明成祖时,选拔了几名翰林院的官员(正五品)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
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左右,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后来,阁臣的官秩不断提高并超过了六部(官秩变成从一品,超过了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职权也不断扩大,地位逐渐上升,可以得替皇帝草拟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明宣宗以前,内外诸臣的奏章均由皇帝亲自批答。
明宣宗时,始将大臣的奏硫交给阁臣,让他们拟出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各奏疏面上。
呈给皇帝,称为“票拟”。
然后由皇帝亲自审定,让太监用红笔仿照阁票抄写,交给有关部门施行,称为“批红’。
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成为内阁的一项专责。
从此,内阁成为辅佐级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到明中后期,某些主持阁务的大学;;首辅,威权显赫,权压众臣‘虽无相名,实有相权”,‘赫然为真宰相”。
六部级不隶属于内阁,但必须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其地位反在内阁之下了。
但是,明朝的内阁始终是一个皇帝的顾问班子派生的机构,而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
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和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史实,认识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比较中西方内阁制度的异同,认识两种制度的实质。
3.多角度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养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学习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导入新课:汉代宰相坐议事宋相站议事明相跪受笔录请思考: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基础梳理一、明朝强化君主专制1.废除丞相制度(1)目的:防止_______专权,加强君主专制。
(2)影响: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达到了____________的目的;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
2.内阁的创立与发展(1)过程: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___,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__________时,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主力机构;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张居正任首辅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2)特点: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明朝__________行政机构,职责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并受_______太监的牵制。
⑶评价:内阁是皇帝为加强_______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延伸阅读: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
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二、清朝强化君主专制⒈军机处的设立⑴目的:雍正年间,适应_______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⑵职责:①最先是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②只能秉承______旨意办事。
⑶特点:①辅助______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明朝历史】明朝的内阁和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确立的内阁趋同
【明朝历史】明朝的内阁和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确立的内阁趋同?首先来看明朝的内阁: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
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
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
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
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同年九月,朱元璋设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
洪武十五年,再次撤销,而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
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
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悉数罢免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
此后改谨身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
明成祖靖难夺位后,召解缙、胡广、杨荣等人直入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度至此建立。
然而,当时进入内阁的成员均来自翰林院编修、检讨与试读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
而九卿等官员上奏,亦不得向内阁通知。
洪熙年间,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于是从明仁宗起,内阁逐渐受到重视。
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
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后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14]。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均列六部之上。
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张居正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万历首辅张居正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
秦始皇确立世袭皇帝制度
清朝:军机处 明朝:内阁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汉朝:中外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制
中央职能部门 中央官僚机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地方行政机构
监
察
秦:设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
史大夫监
度
察百官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分封制
汉:设刺 史监察诸 侯和地方 官
郡县制
唐:在全 国 设 立 10 个道作为 监察区
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 出现失误。 B、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 的管理,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 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 落后于西方国家。
◇ 【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分 封制
宗 法制
含 义
目 的 不 同特 点点
作 用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 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 国的制度
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 护政治统治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 定
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 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 性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 关系联系在一起。
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 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③、影响:A、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 法。 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④、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①、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文明史)(岳麓版)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12分)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2分)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2分)(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周代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3分)(3)为保证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控制网络的畅通,秦朝、西汉、北宋、明朝是怎样逐步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督?(4分)秦朝:中央设御使大夫,监察百官。
西汉:承袭秦朝在中央设御使大夫;并在各州设剌史,监察地方。
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地方。
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监督百官,镇压人民。
(4分)(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想一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处理朝政时哪一位权力最大?为什么?(3分)明太祖权力最大。
明太祖废除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分)2.(12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制的三幅图:图三图一 图二(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朝代的哪种制度?(3分)西周:分封制;唐: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度(3分)(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维护周朝统治(2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内阁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内阁制度起源于英国,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已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的内阁制度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政治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阁制度。
2. 内阁制度的组织架构:英国的内阁制度以首相为核心,成员包括各部部长和其他重要政府官员。
内阁负责制定政策、协调政府部门的工作,并对议会负责。
在我国,内阁制度的发展历程中,明代内阁制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明成祖时期,选拔一批亲信的大臣进入内阁,预处理国家政务,内阁制度基本形成。
3. 内阁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内阁制度在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利于加强政府决策效率,推动国家发展。
在中国,明代内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帝的政务压力,提高了决策效率。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内阁制度的发展相对较慢,直到清末才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内阁制度。
4. 内阁制度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英国内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和殖民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而我国内阁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在明代,使得君主专制加强到顶峰,封建制度开始没落。
这也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国家。
5. 内阁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变革:随着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内阁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内阁制度,以适应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
在我国,近年来,政府也对内阁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中外内阁制度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但都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阁制度,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西政治制度的对比
中西政治制度的对比一、中国农耕文明与希腊商业文明
二、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制对比
三: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制的区别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古希腊的政治对比
1、政治趋势:
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则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2、经济:
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3、政治体制:
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4、体系性质:
希腊城邦之间是联盟性质而非统一政体,没有统一的上级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局面形成前就存在统一“天下”的观念,并且存在周礼的维系.
中国近现代政治
中共四次重大会议对比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比较:
两次国共合作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表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表3: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表4: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政体对比
表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度的差异
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
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
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
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由此可见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而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