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一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第一章软实力VS硬实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掌握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2.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识别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并能从中进行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3.了解身心一体的健康理念,意识到健心&健身的重要性,掌握健心&健身的具体方法。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
3课时
授课序号:S01-S03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
教学难点: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
五、参考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S01:心理健康导论
1.案例引入
张帅:男,19岁,大二,计算机专业,话剧社成员。
佳琪:女,18岁,大一,中文专业,正应聘话剧社社员。
佳琪上大学以前是个超级学霸,一心只知道用功读书。
上了大学后,佳琪听师兄师姐们说以后进入社会只凭学习好是不行的,要踊跃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
思来想去,她选择了一个自己想尝试的社团——话剧社。
佳琪和张帅在面试中第一次相遇。
佳琪长相清秀,性格开朗。
在面试中,张帅向佳琪提了很多问题,她毫不紧张,对答如流,最终进了话剧社。
自从佳琪进了话剧社之后,张帅就对她格外关注,逐渐产生好感,十分想在佳琪面前好好表现,但是话剧排演的时候,只要佳琪在他就经常忘词。
有一次张帅明明晚上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到排练的时候又搞错了,惹得台上的人一阵爆笑。
张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帅纳闷——我英俊潇洒、出口成章,怎么见到佳琪就变得愚钝了呢,面对几百人的演讲我都不紧张,怎么在佳琪面前就词不达意呢?张帅开始觉得自己不正常了。
张帅一紧张就词不达意,这还算好的,张帅的同学小刚,每当心情不好或者紧张的时候,他就会买东西,宿舍里堆满了他买的电子产品和衣服等,这些东西足够宿舍几个人用4年的了。
同是话剧社的小美,一紧张就想吃东西。
有一次,在话剧社的大型表演前,小美很紧张,拉张帅去吃东西,好家伙,一顿吃了2碗面条、3个烧饼,比张帅胃口还大。
小刚和小美都是张帅眼中的奇人,张帅觉得他们不正常,但又说不上怎么不正常。
教师通过以上案例引入:什么是正常、不正常,进而为心理健康的概念做铺垫。
2.什么是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述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安宁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1948);“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1989)健康不仅包括强健的体魄,还应包括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健康新理念:
①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而不是指“十全十美”;
②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或行为的偶尔出现以及轻
微情绪失调,如能恢复正常,则不能认为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
③心理健康可以用一系列具体标准来描述,但这种描述通常是一种全面的理想要求,不一定能全部做到;
④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渐趋于多元模式,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内在生命的和谐。
马斯洛10条标准:
①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②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④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
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
③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性。
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
⑤养成健康习惯,无不良行为。
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判断要素:
①个人痛苦水平;
②失功能行为的领域和影响大小;
③对自身的伤害性,是否使痛苦或死亡的风险增加;
④个人行为的社会可接受性,即是否违反社会规范。
3.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
(1)案例引入:主题班会——大学阶段的成长目标
佳琪刚进入大学没多久,一方面对大学学习和生活有着新鲜感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也面临很多适应的问题。
这天班主任正在给班里的同学开班会。
班会的主题是大家讨论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成长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对于佳琪来说很容易想——好好学习专业,扩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在社团里面锻炼一下自己的综合能力。
但是成长目标对于佳琪来说就很陌生了,可以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课堂上大家的踊跃发言,如想要独立、照顾好自己、主动与人交往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上了大学的成长目标,并向学生提问。
(2)分离个体化理论
分离个体化是一个内在的、主观的过程,是个体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并建立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形象的过程。
这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分离是一种必要的发展任务,能帮助青少年在家庭外建立亲密的关系。
良好分离个体化优势:与他人合作,考虑他人的利益;对各种观点开放,尊重他人,为自己负责;不会因为别人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控制别人为他们负责。
(3)哈维格斯特的观点
①青年期的同龄团体
A.学习与同龄男女之间新的熟练的交往方式。
B.学习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及角色。
②独立性的发展
A.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身体。
B.从精神上独立于父母或其他人。
C.具有在经济上自立的自信。
D.选择职业并为其做准备。
E.做好结婚及家庭生活的准备。
F.发展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和观念。
③人生观的发展
A.发展并完成附有社会性责任的行为。
B.学习作为行动指针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
(4)课堂活动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为自己设定三个在大学阶段主要的成长目标,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教师: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组成2-3人小组进行分享,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进行分享,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享,在学生分享时,不对内容进行好或坏的评判。
4.适应大学生活
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要面对很多方面的变化,包括学业、人际、自我认知以及和家庭的关系等,每个环节上的适应都尤为重要。
(二)S0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主要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强有力地证明了精神分裂症受遗传影响。
另外一些研究证明了遗传在酗酒、抑郁症、多动症及双向情感障碍和其他一些神经症上的作用。
(2)环境因素
①家庭环境
②社会环境
③学校环境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影响自己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化: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出价值观,致其行为和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与社会的过程。
(1)社会环境:物质生活优越
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爱和关注,父母也越来越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让个体有充分和空间进行自我探索;另一方面,更多的关注有时也会变成一种压力,个体需要承担更多的父母期待和学业压力。
(2)科技环境: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
一方面塑造了个体的价值取向:乐于探索不同领域并进行深入了解,能够积极获取家庭和外部资源,对差异越来越包容,更擅长自我形象管理,重视平等并关心自己所在的群体。
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个体心理健康也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例入,更高水平的社会比较会降低个体的幸福感,自我形象管理的反面就是完美主义倾向等。
3.家庭因素的影响
(1)案例引入:我和妈妈好像
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佳琪,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她的心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这个小秘密既难以启齿又常常带来烦恼——她每次考试前都非常的焦虑,甚至会觉得胸闷、失眠……每次有一些压力的时候,这种的焦虑的感觉就会如影随形,而随着事情渐渐平息,她的焦虑也慢慢过去,这样的循环从她中学的时候就开始了。
最近又要考试了,焦虑的佳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由得想起假期里妈妈“手忙脚乱”的画面:妈妈的工作是财务,有次做报表任务繁重,她焦虑的手足无措,都忘记了“批量保存”的功能,非常抓狂。
直到佳琪过去安抚她,并帮她保存好了文档……似乎,从佳琪记事起,妈妈就非常容易焦虑。
佳琪不仅仅想到了妈妈遇事的反应,还想到每次自己焦虑的时候,妈妈比自己还要焦虑,比如高考的时候,自己有压力也很焦虑,但还可以,妈妈则是每天在家里大气不敢出,平时回家来都会看
电视,但在整个高三,家里的电视几乎没有开过,连夫妻二人讲话都是小心翼翼的,佳琪说晚上睡不好觉,妈妈也跟着睡不好。
佳琪的焦虑和妈妈有什么关系呢?这种焦虑的“遗传”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佳琪的焦虑是否受到妈妈的影响,如果有,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
(2)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治疗一个核心基础理论:系统论。
系统论:系统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家庭不是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关系网,某一家庭成员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成员的变化,要理解个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应该考察整个家庭系统,问题的发生与维持是整个家庭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系统论会从整个系统中来考察大学生的行为,认为大学生的行为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密切相关的。
原生家庭:特指的是父母和未婚的子女住在一起组成的家庭,即每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佳琪的焦虑,给予适当的提示:当佳琪焦虑的时候,妈妈也很焦虑,妈妈的焦虑会对佳琪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妈妈的焦虑不仅不会减轻佳琪的焦虑,反而会增加佳琪的焦虑,佳琪越焦虑,妈妈就更焦虑,于是母女二人变得越来越焦虑。
二人实际上是在相互影响对方,久而久之佳琪也就学会了这种应对重要事情的方法——焦虑。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家庭,看看你的家庭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家庭如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结构派家庭治疗的创始人萨瓦尔多·米纽庆认为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家庭亚系统和界限
“亚系统”:例如夫妻亚系统、父子和母子的亚系统、手足亚系统等,个人作为家庭内部的一个成员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亚系统。
各个亚系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任务与功能,不能彼此侵犯或混淆。
如果要一个家庭功能良好,家庭中的成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亚系统之间应该有一个清楚的界限,而疏离和纠缠的界限会影响家庭的功能和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界限疏离的家庭:亚系统之间的界限比较僵硬,成员之间的距离比较疏远,虽然彼此很
独立,但缺乏情感上的联结。
界限纠缠的家庭:亚系统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成员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家庭就像一锅粥,虽然彼此的情感联结很多,但成员会缺乏独立性。
②家庭不良互动模式
案例引入:小刚是张帅高中时的好友,也在同一个城市上过大学。
有一天张帅突然接到小刚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小刚妈妈特别焦急地说:“张帅,你赶紧去看看小刚吧,他现在整天玩游戏,给他打电话也不接,发信息也不回,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很多课都没去上,我真是担心死了。
”
张帅一下子有点蒙了,赶紧说:“阿姨,您先别着急,我去看看他到底怎么回事。
”
小刚妈妈接着说:“好的,这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现在父母说的话也不听了,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你说的话他肯定听,你劝劝他吧,让他别玩游戏了,好好专心学习,阿姨就拜托你了啊!”
张帅安慰到:“好的阿姨,我去找他聊聊,您先别着急啊。
”
挂完电话后张帅顿时感觉压力很大,同时也很纳闷,小刚一直都是比较听话的学霸啊,怎么突然就沉迷于游戏了呢?怎么就这么自甘堕落呢?我得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张帅立即发信息给小刚约他吃饭,过一会儿小刚回了信息,约了时间地点一起吃饭。
到了时间张帅先到了约定的地点,过了10几分钟小刚来了。
张帅:“忙啥呢,怎么还迟到了。
”
小刚:“没忙啥,有点事情耽误了。
”
张帅:“是不是在玩游戏啊,阿姨给我打电话了,说得我好担心啊,咱们关系这么好,我就直说了啊,你咋回事啊?”
小刚:“你别管了,没事,我妈瞎担心。
”
张帅:“你觉得我会相信吗?”
小刚支支吾吾了半天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现在学数学,真的是太难了,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对数学一点都不感兴趣,你是了解我的,我内心是很文艺的。
当初选文理科的时候我就想选文科,但我妈觉得理科好就业,男生学理科好,非得让我学理科,执拗不过就学理科了。
考大学以为能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不行,还是得听我妈的,她又说学数学好,将来好就业,本来我想选一个偏人文的专业,我妈非说不好找工作。
现在好了,学数学,特别难,我又不感兴趣,是真的不感兴趣,阅读能让我享受其中,但数字真的不能,还不如玩游戏呢。
”
张帅:“你要是不喜欢学数学,你就和你妈谈啊,争取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
小刚:“我妈那张嘴,我能说得过她?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似乎我也没有更强的理由可以说服她,于是我就妥协了。
”
听完小刚的心里话,张帅似乎对小刚理解了很多,这个问题看似是小刚的问题,但是又与小刚和妈妈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师总结:带领学生看到小刚与妈妈的互动模式就是大学生与父母常见的不良互动模式之一。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小刚沉迷于游戏的行为不是小刚一个人的错,也不能把全部责任归因于妈妈的教育方式上,而是小刚和妈妈的互动共同“努力”的结果。
课堂活动:
和身边的同学组成3人-5人的小组,分享自己家庭中的一个互动模式,以及这个互动模式对你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分享,邀请一些小组在班级分享典型的案例,教师对其互动模式给予简单反馈,引导学生看到该互动模式中未被看到的影响。
③家庭规则
家庭中有的规则是对系统的运作有益的,可以让家庭成员形成良性的互动,相处的十分融洽;家庭中也可能存在着一些具有破坏性的规则,这些规则的存在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破坏家庭关系。
如果这些规则有以下的特点便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非人性化——做人就是要坚强,不许表现出脆弱(脆弱是人的一部分)。
绝对化——做人要诚实;一定要准时(过于绝对)。
矛盾化——做人要诚实,处事要圆滑(两个规则相互矛盾)。
过时化——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时)。
课堂练习
①在下面写下你的家庭主要有哪些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可能是说出来的,也可能是没说出来但是你感受到的,在写之前,你可能需要花一点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学生填写完后分成3-5人小组进行交流分享,同时引入下一部分的内容。
(4)人真的就被家庭“框死”了吗?
大学生依然有能力改变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①保持觉察
②觉察资源和优势
③改变从自己开始
④改变永远是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