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电路电务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轨道电路电务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轨道电路电务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TBT2402-1993《铁道客车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

现发布《铁道客车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轨道电路通用技术条件》、《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铁道客车车厢用灯第1部分:卧铺车厢用 ELD地灯》、《弹条Ⅰ型扣件第五部分:弹条Ⅰ型、Ⅱ型扣件挡板座》等5项铁道行业标准修改单予以发布。修改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5项铁道行业标准修改单不另印刷单行本,可登录铁道技术监督网站查询,网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9e10885077.html,。 二○○四年七月三十日 TB/T2402-1993《铁道客车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 第 1号修改单 修改内容 一、标准中“4.4 玻璃钢及其制品:氧指数OI≥30%;45°角燃烧通过难燃级。”修改为:“4.4 玻璃钢、塑料制品:氧指数OI≥30%;45°角燃烧通过难燃级。” 本修改单刊载于2004年8期《铁道技术监督》

TB/T2852-1997《轨道电路通用技术条件》 第 1号修改单 修改内容 一、“4.3 在最不利条件下,用0.06Ω(驼峰轨道电路取0.5Ω)电阻在轨道电路内的任何一处轨面可靠分路时,均应使受电端的接收设备可靠地停止工作。”修改为: 4.3 在最不利条件下,用0.06Ω(1500Hz~3000Hz频段的轨道电路分路电阻取0.15Ω;驼峰轨道电路取0.5Ω)电阻在轨道电路内的任何一处轨面可靠分路时,均应使受电端的接收设备可靠地停止工作。 本修改单刊载于2004年8期《铁道技术监督》 TB/T3058-2002《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第 1号修改单 修改内容 一、前言第一句修改为:“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373:1999《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二、6.2.3中公式(第4页第3行)修改为:

常用建筑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常用建筑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项目钙质石灰镁质石灰 一等二等三等一等二等三等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 未消化残渣含量(圆孔筛余)不大于(); 消石灰粉的技术指标 项目钙质石灰镁质石灰 一等二等三等一等二等三等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 含水率不大于(); 细度方孔筛余不大于(); 0.125mm方孔累计筛余不大于()-;- 建筑石膏质量标准 技术指标项目一等二等三等 凝结时间 ()初凝不早于 终凝不早于 终凝不迟于 细度 (筛余≯)孔筛 孔筛 抗拉强度 () 养护一天 养护七天 抗压强度 ()养护一天 养护七天 碎石或卵石中不良颗粒及有害杂质的规定 项目≥<≤ 针片状颗粒含量() 含泥量()适当放宽 泥块含量()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颜色不宜深于标准色,否则以砼进行强度对比试验复核注:①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砼,所用碎石、卵石的含泥量不大于; ②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其总含量可由及分别提高到和;

③含有颗粒状硫化物和硫酸盐时,要经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砼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石子的颗粒强度 火成岩变质岩水成岩 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注:石子的颗粒强度与所采用的砼标号之比,不应小于。 石子的压碎指标值 岩石品种砼强度等级压碎指标值() 碎石火成岩≤≤≤ 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 水成岩≤≤≤ 卵石≤≤≤ 砂、石的坚固性指标 砼所处的环境条件循环后的重量损失 砂石 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砼≤≤ 在其他条件下的砼≤≤ 砂中泥污、有害物质含量的规定 项目≥<注 含泥量≯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砼用砂不宜>;对≤的砼用砂可放宽 云母含量≯有抗冻、抗渗要求的砼用砂不宜> 轻物质含量≯-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含有颗粒状者,要经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砼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有机物含量颜色不宜深于标准色如果深于标准色,则应配成砂浆进行强度复核 泥块含量≯对≤的砼用砂可放宽 烧结普通砖耐久性能鉴别指标 项目鉴别指标 抗冻 试验每块砖样均须符合下列要求: ()干燥时的质量损失不大于 ()被冻裂砖样的裂纹长度不大于下表中关于“裂纹长度”的规定

采购设备的技术参数及标准配置要求

技术参数要求 一、平板电脑 1、操作系统:Android 5.1 2、★处理器型号:海思麒麟930 3、★内存容量:3GB 4、★存储容量:64GB 5、GPU型号:Mali-T628 6、显示屏:电容式触摸屏,多点式触摸屏 7、屏幕类型:十点式触摸屏,IPS屏幕 8、★屏幕尺寸:10.1英寸 9、★屏幕分辨率:1920×1200 10、★屏幕像素密度:224PPI 11、★指取设备:触摸屏,主动笔 12、★WiFi功能:WIFI无线上网 13、★网络模式:移动4G(TD-LTE),联通4G(TD-LTE/FDD-LTE),移动3G (TD-SCDMA),联通3G(WCDMA),联通2G/移动2G(GSM) 14、麦克风:内置麦克风 15、扬声器:内置4颗高功率喇叭,SWS2.0和Harman Kardon音效技术 16、数据接口:1×Micro-USB2.0 17、音频接口:3.5mm耳机接口 18、★摄像头:双摄像头(前置500W,后置1300W),LED辅助灯,自动对焦,F2.4光圈,F2.0光圈,蓝玻璃滤光 19、蓝牙:支持,蓝牙4.0模块 20、★GPS:内置GPS导航 21、★内置感应:智能重力感应,三轴陀螺仪,指南针 22、★通讯功能:支持通话功能 23、指纹识别功能 24、★电池类型:锂电池,6660毫安 25、续航时间:525小时左右

二、打印机 1、分辨率要求 黑白:不低于1,200 x 1,200 dpi,彩色不低于4,800 x 1,200 dpi 2、打印速度要求 黑白:草稿模式下使用AC电源不低于20页/分钟,使用电池不低于18页/分钟;标准模式下使用AC 电源不低于10页/分钟,使用电池不低于9页/分钟。彩色:草稿模式使用AC电源不低于19页/分钟,使用电池时不低于17页/分钟;标准模式下使用AC 电源不低于7页/ 分钟,使用电池不低于6页/分钟。 3、支持纸张尺寸要求 适用A4;A5;A6;B5 (ISO);B5 (JIS);信封(A2;C5;C6;DL);相纸(10 x 15厘米。 4、要求内置电池,尺寸接近于(长x 宽x 高) 364 x 186 x 69毫米,重量不大于2.3千克(含电池)。要求标配无线功能,支持云打印,支持移动打印,支持自动无线连接功能。要求标配一个USB接口,支持现在办公系统及软件。 三、测距仪 参数要求:测量范围0.05m-100m,精度不低于+-1.5mm,测量速度6-10/秒 四、高拍仪 1、对焦模式:定焦 2、操作方式:直立式、90度角折叠 3、高度:480mm 4、主感应器解析度:不低于2594x1944 (5 million pixels)可辨识小五号字体 5、辅感应器解析度:不低于1600X1200 (2 million pixels)拍摄人脸功能 6、最大拍摄尺寸:不低于A4幅面 7、拍摄速度:不大于1秒/张 8、图像色彩要求:RGB24,一千六百万色全彩模式 9、★水平方向270°旋转无死角拍摄,垂直方向≧45°向下倾斜并可以旋转,方便采集人像。 10、二次开发WDM Driver / VFW Driver / 标准TWAIN 接口 SDK支持B/S和C/S软件系统的无逢集成,并提供B/S和C/S软件系统的内置拍照

轨道电路

轨道电路课外读物 第一节轨道电路的发展史 一、轨道电路发展史 铁路最初的雏形是没有轨道电路的,但随着列车对数的增加和运行速度的提高,火车事故率开始飞速增加,不能明确反映列车空闲与占用轨道是导致火车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为了检查列车占用钢轨线路状态,美国人鲁宾逊1870年发明了开路式轨道电路,1872年研制成功了闭路式轨道电路,于1873年首先在宾西法尼亚铁路试用,从此诞生了铁路自动信号。 我国铁路在建国前采用的轨道电路传输信息少,分布也极不平衡,建国后从50年代中期开始,轨道电路技术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传输的信息量增加而且它的使用已遍及全国铁路各线,构成了我国铁路信号技术发展的基础。 1924年,我国首先在大连——金州间,沈阳——苏家屯间建成自动闭塞,采用了交流50Hz二元三位式相敏轨道电路,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轨道电路。 我国的轨道电路发展分为直流轨道电路、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和交流计数电码、移频、高频轨道电路(包括计轴设

备)、无绝缘轨道电路等几种。 (一)直流轨道电路 直流轨道电路又分为:普通直流轨道电路和直流脉冲轨道电路 1、普通直流轨道电路 京奉(现沈阳)铁路在联锁闭塞设备中自动控制出站信号机恢复定位,最早用的水银轨道接触器。1925年首先在秦皇岛及南大寺两站装设了直流闭路式轨道电路,取代了水银轨道接触器,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直流轨道电路,轨道电路器材用的是英国麦堪和荷兰德两家公司的产品。1942年,在济南站中修建了进路操纵手柄式继电电气集中联锁,轨道电路是直流闭路式的,器材为日本产品。1952年,衡阳站建成进路操纵继电式电气集中联锁。轨道电路也是直流闭路式的,器材是上海华通、新安电机厂新成电器厂的仿美制品。 在50年代初,从苏联引进了HP-2型直流轨道电路,曾用在蒸汽牵引区段的小站联锁设备中。由于它抗干扰性能差,继电器不能集中管理,所以使用较少,已逐步被交直流轨道电路所取代。直流轨道电路没有绝缘破损防护功能,抗

设备技术要求规范

非标设备要求规范 一、技术要求 (一)、操作面板 1、操作面板得位置要合适,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2、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得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具体要求为:电源指示灯——绿色,状态灯——黄色,故障灯——红色。 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得部件,都应有相应得手动操作按钮。 4、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点。 5、操作面板上得指示灯、按钮开关等,要有明确得名称指示标牌,并要可靠固定。标牌采用金属刻字标牌。 6、设备自动运行时,在任何位置,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并继续自动运行。 7、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恢复到原位后,工作设备才可以再次自动运行。 8、操作面板打开时,应有防止操作面板打开过位、脱落得保护装置;操作面板得电线引线要可靠固定,并在打开过程中移动部位留有一定长度得余量。 9、操作台箱体结构、元件布置结构应便于维修及部件更换。 10、可移动式操作台必须单独内置或外置软地线。 11、对灰尘、水气、油污比较大得环境,操作台箱体要有良好得密封设施。

(二)、控制柜 1、控制柜要有标牌,标明设备型号、电气容量等技术参数。 2、控制柜应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总开关操作手柄应设置在控制柜两端外侧。 3、控制柜应装射照明灯。 4、控制柜应有插座,2线,3线220V、5A以上得电源插座各一组。 5、控制柜得各个元件应有永久性标牌,并应与图纸得名称一致。标牌位置不能贴在元件上,应就近合理布置。 6、控制柜元件布置位置应预留10%以上位置。 7、接线端子板得同一端子位置,最多接3根电线。 8、接线端子板要预留10%以上备用端子。 9、导线接点要压接专用接线端子,不得直接与端子板或元件连接。 10、备用线应预留10%以上,并标有备用线号。 11、控制柜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便于拆装;不允许采用螺丝、螺母穿孔固定方式。 12、电气配线应有标号,并与图纸一致。标号要求为打印方式,长期使用不脱色,并能防水、防油。另外,同一电线两端得标号必须相同,接到同一端子上得电线得标号相同。 13、控制柜得铁板厚度要保证强度,根据控制柜得大小,厚度要求不同。但一般铁板厚度要大于1、0---1、2mm。 14、控制柜得颜色为兰色或深灰色。 15、移动、运转装置得急停、安全装置等互锁信号,要求必须有继电器

客专ZPW-2000A轨道电路技术规格书

客专ZPW-2000A轨道电路技术规格书 客专ZPW-2000A轨道电路 技术规格书 2008年12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名词术语 (2) 4一般技术要求 (2) 5区间轨道电路结构 (5) 6站内轨道电路结构 (6) 7轨道电路设计长度(区间) (10) 8站内频率配置示意图 (12) 9机械绝缘节处连接线走线布置 (13) 10补偿电容 (13) 11电缆使用要求 (13) 12空扼流的设置 (14) 13室外设备布置及引接线走线示意 (16) 14完全横向连接的一般规定 (20) 15设备名称 (24) 16设备用电量(详见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技术汇编) (28) 17设备技术要求(详见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技术汇编) (29) 18客专ZPW-2000A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及监测维护机工程实施方案见附件1 (31)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200-250km/h客运专线和300-350km/h客运专线ZPW-2000A轨道电路工程设计、施工。 2 引用标准 2.1 TB 10007-2006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 2.2 TB 454-81 铁路信号名词术语 2.3 TB 2852-1997 轨道电路通用技术条件 2.4 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技术条件 2.5 主体机车信号技术条件 2.6 无砟轨道条件下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传输特性关键参数技术条件(暂行) 2.7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v2.5(报批稿) 2.8 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 3 名词术语 3.1 基准载频 派生-1型载频和-2型载频的频率,共有4种:1700Hz、2000Hz、2300Hz、2600Hz。 基准载频1700Hz代表1700-1(1701.4Hz)和1700-2(1698.7Hz); 基准载频2000Hz代表2000-1(2001.4Hz)和2000-2(1998.7Hz); 基准载频2000Hz代表2300-1(2301.4Hz)和2300-2(2298.7Hz); 基准载频2600Hz代表2600-1(2601.4Hz)和2600-2(2598.7Hz):。 3.2 奇数载频:由基准载频1700Hz、2300Hz组成。 3.3 偶数载频:由基准载频2000Hz、2600Hz组成。 4 一般技术要求 4.1 区间采用客专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中间站站内应采用客专ZPW-2000A轨道

材料技术要求(全)

一、材料要求: (一)路基技术要求 1、设计路基应处于干燥、中湿状态,土基回弹模量应大于30MPa。 2、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应采取填砂、砂砾、碎石渗水性材料处理地基,或采取掺入消 石灰,固化材料处理,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加强路基排水等,进行综合处治。 3、碾压: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 路基填料必须进行CBR试验,根据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凡是借土填筑路段,路床以下0~30cm,CBR≥8,填料最大粒径10cm;30~80cm,CBR≥5,填料最大粒径10cm;80~150cm,CBR≥4,填料最大粒径15cm;150cm以下,CBR≥3,填料最大粒径15cm;零填路基,CBR≥8,填料最大粒径10cm。 (二)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 1、压实度:≥97%(重型击实法)。 2、水稳碎石中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粒土颗粒(即碎石、砂砾、粉粒和粘粒)的干质量的 百分率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干土质量=5%。 3、强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在3~4Mpa,根据强度要求选定混合料配合比。 4、材料:应选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大于6小时),且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 求的P.0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 5、集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加工成的碎石,材料最大粒径为3.15cm。压碎值不大于30%, 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 6、养生: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 结束后立即喷洒透层沥青、垫脚砂,并在5-10天内铺筑沥青面层。 7、碾压:用18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碾压成型。下层水 泥稳定碎石碾压后必须养护7天后方能进行上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摊铺碾压。 8、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如下表 筛孔尺寸(mm)31.5 19.0 9.50 4.75 2.36 0.6 0.075 骨架密实型GM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三)级配碎石技术要求 1、压实度:≥96%(重型击实法)。 2、CBR值:≥80% 3、碾压: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 4、碎石级配范围:最大粒径为3.75cm。 5、塑性指数:<9 6、级配碎石级配组成如下表 筛孔尺寸(mm)0.075 0.6 1.18 4.75 9.5 16 26.5 31.5 37.5 通过率上限(%)10 18 20 27 40 67 85 100 100 通过率下限(%)0 5 8 10 20 42 65 85 100 (四)级配砂砾技术要求 7、压实度:≥96%(重型击实法)。 8、碾压: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 9、砂砾级配范围:最大粒径为5.3cm。 10、塑性指数:<9 11、级配砂砾级配组成如下表 筛孔尺寸(mm)0.075 0.6 4.75 9.5 37.5 53 通过率上限(%)15 45 85 100 100 100 通过率下限(%)0 8 25 40 80 100 (五)沥青混合料面层技术要求 1、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 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路面的路用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项目目标值测试方法 平整度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σ<1.0mm T0933、T0932 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符合表1要求T0965、T0961、T0963 高温稳定性 动稳定度可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并根据当地的工程经验确定设计值。 T0719 水稳性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符合表2要求T0709、T0729 抗裂性能极限弯曲应变符合表3要求T0715 2、表面抗滑性能以横向力系数SFC60和路面宏观构造深度TD(mm)为主要指标。抗滑 技术指标符合表2要求。 表1 抗滑技术指标 年平均降水量(mm) 交工检测指标值 横向力系数SFC60 构造深度TD(mm) >1000 ≥54 ≥0.55 500~1000 ≥50 ≥0.50 250~500 ≥45 ≥0.45 3、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表2的要求。当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性技术 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应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适量消石灰或水泥;也可掺入一定量的石

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及要求精

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心电监护仪: 、技术参数要求 1一体便携式,主机与屏一体 2电池:连续使用小时,可插拔 3显示屏为TFT彩色液晶显示屏,尺寸》8 4英寸4同屏显示波形通道数》6道5报警级别:声光双重三级报警 6心电 7心电导联I ,n,m,AVR,AVF,AVL,V 8滤波最大带宽0 .0 5 — 1 0 0 HZ或更宽 9具有心电级联功能 10心电增益:四档可选和自动方式 11心电抗干扰工作模式:诊断,监护,手术 12具有>13种的心律失常分析13具有ST段实时分析功能 1 4无创血压 15测量方式:自动震荡法,采用单管路袖带 16测量模式:手动,自动,连续,自动循环测量时间可设定十种以上 17血氧饱和度 18用户可自设Spo2和PPR的上下限19 具有血氧脉搏音调制功能

20屏幕波形实时冻结16秒或以上,》40s 的全息波形回顾 要求厂家省内有正规注册服务机构或办事处,可提供快捷优良的售后服务 B 超: 1、技术参数 1.1 应用范围:可用于腹部、妇产科、浅表器官、外周血管等检查和诊断 1.2 工作条件 1.2.2 温度 1.3 系统参数 *1.3.1监视器》14英寸逐行扫描高清晰度监视器,无闪烁 1.3.2灰阶翅56灰阶 1.3.3 成像技术: 全数字波束形成器,实时逐点动态接收聚焦技术, 实时接收动 态变迹波束合成装置,实时动态孔径成像技术(提供国家级证明文件) 1.3.4电影回放>128帧 1.4 技术要求 *1.4.3 扫描深度 >24.6cm 。 21 有洱2小时生命体征趋势图/表存储,分辨率1分钟 22 具有A 4 0 0组无创血压存储回顾 23 具有呼吸氧合图、他床观察功能 24 具有脉搏调制音 25 配置心电,呼吸,无创血压,心率,血氧,双通道体温 26 27 在江西有十家以上三甲医院用 户。 1.2.1 电压 220V ±22V , 50HZ ±1HZ 1.2.3 湿度 30?80% 1.3.5 输出接口: 视频打印机接口,双 USB 接口 . 1.3.6 探头接口: 全激活电子接口> 2 个 1.4.1 显示模式: B 、B+B 、B+M 、M 1.4.2 扫描模式: 电子凸阵、电子线阵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机构篇

一.结构可靠 1.结构件各自分工,功能确定;机构稳定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2.机构定位准确; 3.重复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4.机架、机座及零部件刚性足够,工作时不致于变形(如气缸座等); 5.运动无干扰 A在零件的所有自由度内(360°旋转、摆动、上下、左右)无碰撞、阻挡(包括电线、气管等),应预留尽可能大的空间; B必要时,螺丝采用沉头或平头。 二.安全措施 1.设计防止意外事故的防护罩(如皮带、运动机构); 2.必要时,设计双手操作按钮(如冲床等运动机构); 3.必要时,设置安全光栅; 4.设置极限位置限位器(机械限位与Sensor限位双保险); 5.必要时,马达装扭力限制器,防止过载烧毁; 6.必要时Senso加保护罩。 三.安装调试方便 1.精度要求高的较大机架,不便加工的,基座面板采用可调支承(大直径细牙螺柱),降低成本; 2.螺纹联接部位要预留尽较大的安装维修空间; 3.有定位精度要求的零部件,应尽可能延伸到基座面板上,不可直接安装在焊接机架上。 四.气(油)管线要求 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穿留管线孔,减少安装现场开孔的困难; 2.对大流量气动元件,要考虑供气管直径是否足够,并在必要时设置储气罐; 3.需旋转的气管应采用旋转接头; 4.对于长距离,多管路系统,为方便维修,应采用可拔插的对接式接头。 五.电气线路要求 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留马达及S e n s o r穿线孔,需往复长距离移动部位应采用拖链;

2.Sensor座要可调; 3.对于小电流低压电器,为方便维修,可采用对接式接头; 4.必要时,电线应采取防油防爆措施(套金属软管)。 六.滑动转动部位的润滑措施 1. 导轨等滑动部位,及轴承等转动部位,应设计润滑结构,装注油咀。 2.必要时,设置防尘结构(如采用带密封盖轴承,装密封圈等)。 七. 其他要求 1. 机器结构满足加工工艺要求,便于制造; 2. 结构简明; 3. 符合经济性要求; 4. 符合美学原理; 5. 符合噪声要求(如同步带传动比齿轮传动噪声低); 6. 符合环保要求(防尘、无污染)。 非标设备设计装配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部分 一.机加工件 1. 机加工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乾淨,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著色剂和灰尘等. 3. 关键部件(主要有运动部件如:线运动模组,气缸,马达等;高精度需求的量测装置如激光头&工业相机等)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和螺栓头部不得损坏,并且需要用黄色油漆笔进行刻画. 4.设计人员会先提2D图纸(PDF),机加件BOM,机械标准件BOM用于生采购物料,如有必要,须提供3D文档 5.有标明使用防静电材料的零件需符合10^6~10^8 ohms 规格. 二.钣金件 1. 钣金加工件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表面的缺陷,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表面油漆(粉)均匀,颜色统一不得有色差及它明显的缺陷,将以厂商提供的色板作为验证依据. 2. 整机外观钣金件装配完成后需确认依设计需求装配整齐一致,不得有明显的断差,及外露部分不得出现锐角对人产生伤害.

叠加方式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

叠加方式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一节实施电码化技术的必要性 (4) 一、轨道电路必须实行电码化 (4) 二、常用的站内轨道电路必须实行电码化 (4) 三、电码化是防“冒进”的需要 (5) 第二节电码化技术的发展 (6) 一、叠加移频电码化 (6) 二、车站接、发车进路电码化 (7) 三、预叠加移频电码化 (9) 四、闭环电码化 (10) 第二章电码化叠加预发码技术 (11) 第一节实施叠加预发码技术的原因 (11) 一、采用预发码的原因 (11) 二、预叠加电码化的作用及主要特点 (12) 三、系统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 (13) 第二节预叠加电码化控制电路 (14) 一、预叠加电码化原理 (14) 二、正线区段控制电路 (14) 三、正线股道和到发线股道区段 (16) 四、电码化电路设计举例 (16) 第三节关于空间连续 (21) 一、绝缘节空间连续的处理 (21) 二、道岔跳线和弯股跳线设置 (23) 第四节工程设计 (23) 一、站内发送频率的选择 (23) 二、电码化电缆及配线的选择 (24) 三、电码化设备的使用环境 (24) 四、隔离设备的使用 (25) 五、电码化配套设备的使用 (25) 六、非电气化牵引区段移频电码化 (25) 七、电气化牵引区段移频电码化 (27) 第五节电码化码序编制原则 (30) 一、制定码序标准的必要性 (30) 二、编制原则 (30) 三、电码化码序的编制 (33) 第三章ZPW-2000(UM)系列 (41) 预叠加电码化系统 (41) 第一节系统类型和设计原则 (41) 一、简介 (41) 二、系统设计原则 (42) 第二节电码化补偿电容设置原则 (43) 一、补偿电容结构特征和技术指标 (43) 二、设置方法 (43) 三、举例计算 (44) 四、补偿电容设置参考表(表4-2) (45)

轨道电路教学讲义(彩图)

轨道电路教学讲义 本讲义分四节,分别讲述有关轨道电路的发展、基本组成、基本构成元素的日常应用分析和一些轨道电路的故障分析和处理技巧,重点为第三节和第四节内容。 第一节中国铁路的发展简史与轨道电路的发展史 一、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十八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进入了顶盛发展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到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和第一台机车就在英国达林顿问世,铁路的建成使英国的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时期,此后,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了铁路工业的大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大约是1876—1893年期间)铁路的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0.5公里的铁路进行展览,遭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也是英国资本主义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是上海—吴淞口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也被清政府赎回来拆除了。五年后,即1881年,由清政府洋务派主持,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又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台北到

新竹的铁路。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仅修建大概400多公里铁路。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割地赔款,国力大损,帝国主义纷纷加入剥削中国的阵营,铁路路权被强行霸占,在清政府执政时期(1876~1911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来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中华民国成立。在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于1912年执行了“路政统一”政策,各省商办铁路公司被强行解散,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被收缴为国有,用来抵借外债,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从1912年到1916年资本主义国家略夺路权共达13,000多公里。在北洋政府执政的时期(1912~1927)内,关内共修聿建了约2,100公里铁路,大部分为原有铁路的扩展和延续;在东北修建了约1,800公里铁路,多数也是日本帝国主义采用借款、垫款或“合办”等方式修建和控制的;还有一些是官商合办的铁路。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后,又出现了以官僚买办资本和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的方式修建铁路,从而又出现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三次高潮。1928年到1937年间,在关内修建铁路约3,600公里;在东北以官商合营方式修建约900公里(1928~1931)。从1927年

网络设备技术规范

一、 1310 光发射机 (2) 二、光接收机 (6) 三、放大器 (9) 四、线路供电器 (11) 五、光缆 (13) 六、同轴电缆 (15)

器材清单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预估单价总价备注1光发射机14mw台1 2光分路器1x8台1 3配线箱48 芯台1 4法兰盘FC/APC个48 5跳线FC/APC- FC/APC根40 6光缆 4 芯公里3 7光接收机 2 口台8 8供电器6A台8 9分配放大器台16 10过流器件个16 11直连器个60 12分支分配器个200 13用户盒个500 14 F 头-9个100 15 F 头-5个1000 16电缆-9米4000 17电缆-5米25000 18电缆线卡-9颗6000 19电缆线卡-5颗30000 20器件箱个120 21钢绞线 1.8公斤600 22铁丝8#公斤1200 23电源线米400 24电源插板个10 25其它辅材批1

26材料合计(元) 施工费用 序号名称公式金额(元)备注 1工程费 2安调费工程费 *40% 3税费(工程费 +安调费) *3.41% 4工程费合计 一、 1310 光发射机 参考依据 《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通用规范》 类型要求 安装方式: 19 英寸机架式; 输出光路数:单路; 输入射频信号: 1 主路,不少于 1 路支路 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 -5 ℃~+55℃,贮存温度范围为 -25 ℃~+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 0.1dB 以内。

机电主要材料技术要求

机电主要材料技术要求 目录 1、管材(PPR及管件、UPVC及管件、PVC电线管) 2、镀锌钢管 3、电线、电缆 4、开关、插座 5、电缆桥架 6、户内配电箱 7、消防箱 8、给水阀门 9、散热器

管材(PPR及管件、UPVC及管件、PVC电线管) 一、应符合以下标准: 1、GB/T 18742.2-2002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2、GB/T 18742.3-2002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 3、GB/T 5836.1-2006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4、GB/T 5836.2-2006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5、JG 3050-1998《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 6、GA 305-2001 《电气安装用阻燃PVC塑料平导管通用技术要求》; 二、PP-R管技术标准管材部分 1、外观:管材的色泽应基本一致;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凹陷、气泡和其他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管材不应含有可见杂质;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管材应不透光。 2、PP-R管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3、卫生性能 符合GB/T 17219标准的规定。 4、标志 管材应有永久性标志,间隔不超过1m。 标记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生产厂名 ●产品名称:应注明PP-R给水管材 ●商标 ●规格及尺寸:管系列S、公称外径dn和公称壁厚en ●本标准号 ●生产日期 三、PP-R管技术标准管件部分 1、外观:管件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裂纹、气泡、脱皮和明显的杂质、严重的缩形以及色泽不均、分解变色线等缺陷;管件应不透光。 2、PP-R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本行的一定得看看为了在今后设备前期管理过程中,加强非标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改善设备初期状态,确保设备在生产服役过程中有良好的开动率,特制定本规范。希望参与前期管理的技术人员参照执行,使技术要求更全面、准确、严密。 一、技术要求 (一)、操作面板 1、操作面板的位置要合适,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2、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的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具体要求为:电源指示灯——绿色,状态灯——黄色,故障灯——红色。 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的部件,都应有相应的手动操作按钮。 4、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点。 5、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按钮开关等,要有明确的名称指示标牌, 并要可靠固定。标牌采用金属刻字标牌。 6、设备自动运行时,在任何位置,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并继续自动运行。 7、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恢复到原位后,工作设备才可以再次自动运行。 8、操作面板打开时,应有防止操作面板打开过位、脱落的保护装置;操作面板的电线引线要可靠固定,并在打开过程中移动部位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 9、操作台箱体结构、元件布置结构应便于维修及部件更换。 10、可移动式操作台必须单独内置或外置软地线。

11、对灰尘、水气、油污比较大的环境,操作台箱体要有良好的密封设施。(二)、控制柜 1、控制柜要有标牌,标明设备型号、电气容量等技术参数。 2、控制柜应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总开关操作手柄应设置在控制柜两端外侧。 3、控制柜应装射照明灯。 4、控制柜应有插座,2线,3线220V、5A以上的电源插座各一组。 5、控制柜的各个元件应有永久性标牌,并应与图纸的名称一致。标牌位置不能贴在元件上,应就近合理布置。 6、控制柜元件布置位置应预留10%以上位置。 7、接线端子板的同一端子位置,最多接 3 根电线。 8、接线端子板要预留10%以上备用端子。 9、导线接点要压接专用接线端子,不得直接和端子板或元件连接。 10、备用线应预留10%以上,并标有备用线号。 11、控制柜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便于拆装;不允许采用螺丝、螺母穿孔固定方式。 12、电气配线应有标号,并与图纸一致。标号要求为打印方式,长期使用不脱色,并能防水、防油。另外,同一电线两端的标号必须相同,接到同一端子上的电线的标号相同 13、控制柜的铁板厚度要保证强度, 根据控制柜的大小, 厚度要求不同。但一般铁板厚度要大于 1.0---1.2mm 。 14、控制柜的颜色为兰色或深灰色。 15、移动、运转装置的急停、安全装置等互锁信号,要求必须有继电器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轨道电路】利用铁路线路的钢轨作为导体传递信息的电路系统。出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轨道电路通用技术条件》(TB/T2852-1997)第3.1条。 【无绝缘轨道电路】两相邻轨道电路间不用机械钢轨绝缘的轨道电路。通俗解释:不用实体绝缘部件的轨道电路。出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报批稿)。 【通过信号】准许列车经正线不停车驶过车站的信号。通俗解释:一般指进站信号机的绿灯显示与通过信号机概念完全不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机就叫通过信号机。出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报批稿)。 【行车许可】指列车运行的起始命令,此命令包含列车运行的距离、速度等信息。允许列车到达的最远位置以及相关的线路数据信息。通俗解释:允许列车以多高的限速开多远。出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报批稿)。 【A TP完全监控模式】当车载设备具备列控系统所需的基本数据(行车许可、列车数据、线路数据等)时,车载设备生成目标距离模式曲线,并能通过人机界面显示列车运行速度、允许速度、目标速度和目标距离等,控制列车安全运行。通俗解释:列车运行所需的信息全部都有,列车最高限速完全由车载设备负责。出处为:科技运〔2008〕127号:关于印发《CTCS-3级列控系统需求规范(V1.0)》、《CTCS名词术语》及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 【A TP目视行车模式】列车根据调度命令越过停车信号的工作模式。车载设备按规定顶棚速度监控列车运行,司机负责检查轨道空闲状况。通俗解释:车载设备给出一个最高限速,列车前方的情况由司机目视检查。出处为:科技运〔2008〕127号:关于印发《CTCS-3级列控系统需求规范(V1.0)》、《CTCS名词术语》及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 【车机联控】指车务、机务等行车有关人员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按规定联络,提示行车安全信息、确认行车要求的互控方式。出处为:《车机联控作业》标准TB/3059-2009第3.1条。 【计算机联锁终端】计算机联锁系统中,为操作人员提供的控制、显示设备的总称,一般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等。 【调度集中终端】调度集中系统中,为操作人员提供的控制、显示设备的总称,一般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等。 【红光带】对于轨道电路区段,显示设备以红光带表示该轨道区段处于有车占用状态或故障状态(如钢轨折断、电缆断线、电源故障等)。 【调度集中终端显示与现场实际状态不一致】调度集中终端显示与现场实际不一致是指调度集中终端显示的当前站场及区间信号设备状况、临时限速状态、在线列车运行等信息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 【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转为非常站控模式】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原则,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与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出处为:科技运函〔2004〕15号:关于印发《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技术条件》(暂行修订稿)的通知。 【下行三接近】调度集中有分散自律控制模式和非常站控模式。分散自律控制的基本模式是用列车运行调整计划自动控制列车运行进路,同时在分散自律条件下调度中心具备人工办理列车、调车进路,车站具备人工办理调车进路的功能;非常站控模式是指当调度集中设备故障、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或设备天窗维修、施工需要时,脱离系统控制转为车站传统人工控制的模式。出处为:科技运函〔2004〕15号:关于印发《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

材料技术要求

材料技术要求

总则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壳牌气化炉金属滤芯采购项目。它提出了金属滤芯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采购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协议书中所给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明确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协议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如未对本规范书提出偏差,将认为卖方提供的金属滤芯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合同签订后个月内,按本规范书要求,卖方应提出合同滤芯的设计、制造、检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买方,由买方确认。 金属滤芯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投标报价中,卖方应保证买方不承担有关产品专利的一切责任。 卖方应提供高质量的金属滤芯。金属滤芯应是技术先进并经过两年以上成功运行业绩,证明是成熟可靠的产品。 卖方在金属滤芯设计和制造安装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必须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国际或中国国家标准。卖方应提供所使用的标准。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在签订合同之后,买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 本技术规范书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卖方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万元及以上。 *投标人必须是关键设备认证供应商清单中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滤芯的供应商。需提供关键设备认证供应商清单文件复印件; *投标人需提供金属滤芯在壳牌工艺范围内至少家用户出具的()飞灰过滤器整套(不少于支)使用至少年以上运行良好的业绩证明,加盖使用单位章。须提供份及以上()飞灰过滤器整套金属滤芯的合同及用户良好使用评价并加盖使用单位章。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工程项目简况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及功能要求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及功能要求: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技术参数: 1.样本通量(孔):可支持多达3种模块,96孔0.1ml模块、96孔0.2ml 模块和384孔0.1ml模块 2.反应体系可选配:96孔0.1ml模块:10-30uL ;96孔0.2 ml模块:10-100uL; 384孔模块:5–20 μL 3.温控模块最高升降温速率:6.5℃/秒,温度均一性:0.4℃ 4.精确数码温控模块:96孔0.1ml和0.2ml模块均支持6个独立的精确数 码温控区域,一次实验可运行6个不同温度; 5.热循环系统:Peltier半导体 6.反应运行时间:<30分钟运行 7.线性动态范围:10 logs 8.分辨率:在单重反应中可区分1.5倍拷贝数差异 9.灵敏度:最低 1 拷贝 10.支持的染料:FAMTM/SYBRGreen ,VIC TM/JOE TM/HEX TM/TET TM, ABY/NED/TAMRA TM/Cy3,JUN TM,ROX TM/Texas Red,Mustang Purple TM, Cy5/LIZ,CY5.5 dye,以上染料出厂前进行校正 11.*仪器自带存储:不小于10GB,相当于2000-2500运行文件 12.光源类型:高亮度白光半导体光源(工作寿命>5年) 13.*荧光通道数:96孔模块支持不少于6色激发光通道和6色检测光通道, 滤光片可自由组合,最多检测21种不同的荧光光谱;384孔模块不少于5色激发光通道和5色检测光通道 14.光学激发检测范围:96孔0.1ml和0.2ml模块:450–680 nm/500–730 nm ;数据采集:所有反应孔同时采集荧光数据,不同孔之间不存在时间 差 15.互动触摸屏:仪器自带触摸屏,并可查看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16.*云服务平台:基于网络浏览器的云服务平台,可连接Wi-Fi随时随地连 接、分析、共享数据 17.数据通信接口:USB,Wi-Fi,云服务平台,可选配二维码阅读器( 18.系统配置方式:单机运行,连接电脑,或连接云服务平台 19.分析软件登录途径: Windows? 7 系统的台式机;网络浏览器(在普通 PC or Mac?电脑上) 20.程序运行:预先优化的程序或客户自己设计程序;运行程序支持手动暂 停;固定的工作流程 21.MIQE 指南:实时荧光定量PCR标记语言(RDML) 导出格式 22.符合21 CFR Part 11要求的标准:支持,无需额外费用(支持电子签名) 23.*单块反应板分析功能:绝对和相对定量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分型分析, 阴阳性鉴定,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多块反应板分析功能: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