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共86页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在现代社会,抑郁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
而抗抑郁药物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备受关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抑郁症的本质。
抑郁症并非仅仅是情绪低落,而是一种涉及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回路异常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疾病。
在这个背景下,抗抑郁药物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一类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是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比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5 羟色胺是一种能调节情绪、睡眠和食欲的神经递质。
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释放 5 羟色胺后,一部分会被再摄取回细胞内。
而 SSRIs 能够抑制这种再摄取过程,使得神经突触间隙中的 5 羟色胺浓度增加,从而改善情绪。
除了 SSRIs,还有 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这类药物不仅能抑制 5 羟色胺的再摄取,还能同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去甲肾上腺素在调节注意力、警觉性和能量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增加这两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抑郁症状。
另外,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虽然由于副作用较大,使用不如前两类广泛,但它们的作用机制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TCAs 主要通过阻断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来发挥作用,但其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都有作用,这也导致了其副作用相对较多。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并非立竿见影。
通常,在开始服用药物后的 2 4 周,患者才会逐渐感受到症状的改善。
这是因为药物需要时间来调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重建神经回路。
而且,药物的疗效也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人可能对某种药物反应良好,而另一些人则可能需要尝试多种药物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疗效方面,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抗抑郁药物对于缓解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们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问题和负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3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近年来的单胺递质假说对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起到很大
的推动作用。认为 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功能不足与抑郁症的
发病密切相关。
8
单胺递质假说
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抑郁症的形成是由于脑内某些神经通路中的NE缺乏造成,尤其
是篮斑核向边缘系统通路中的NE缺乏。
者有抑郁症。
6
内 容
抑郁症的概述 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
7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社会环境 、躯体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过去认为与儿茶酚胺有关,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 类抗抑郁药(第一代)进行治疗。
4
抑郁症的危害
5
影响大脑,导致头昏,记忆力下降以及睡眠障碍。
诱发躯体疾病。一个人一旦与抑郁症结缘,那么他患心脏病的危 险性增加2倍,遭遇中风的概率增加3倍。因为心情抑郁会使人体 的自主神经系统发生变化。 缩短寿命。一项历经40年的研究发现,由抑郁症导致功能失调而 引起的死亡率,同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人的死亡率一样高。 自杀。根据统计,2/3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意念,而大约10%抑 郁症患者会自杀。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80%的自杀患
《抗抑郁药合理使用》课件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等,以辅助药物治疗。
定期复诊与评估
提醒患者定期复诊,与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药物调整,确保治疗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抗抑郁药的研发历程
第一代抗抑郁药
第三代抗抑郁药
20世纪50年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出 现为抑郁症治疗带来了突破。
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不断涌现,如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 剂(SNRIs)等。
第二代抗抑郁药
20世纪80年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 取抑制剂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了抗抑郁 效果和安全性。
02
抗抑郁药的种类与特点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总结词
SSRIs是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 取,提高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详细描述
SSRIs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具有疗 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小、耐受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各 种类型的抑郁症,尤其是轻度至中度抑郁症。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增加神经递质
抗抑郁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再 摄取或降解,增加其在突触间隙 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调节受体
部分抗抑郁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 ,如5-羟色胺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调节信号传导,改善情绪状态。
其他机制
部分新型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还包 括抑制某些酶或影响神经可塑性等 方面。
用药经验分享
患者C
分享了自己在使用抗抑郁药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强调了按时服药、遵循医嘱的重要性。
患者D
分享了对抗抑郁药副作用的应对方法,如采 用放松训练、调整饮食等,以减轻不适感。
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
• 临床表现
» 出现腹痛、腹泻、出汗、发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意
识改变(谵妄)、肌阵挛、动作增多、激惹、敌对和情绪改变。
严重者可导致高热、休克,甚至死亡。
48
SSRIs:药物相互作用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色氨酸:5-HT综合征。
• 利尿剂:严重低钠血症。
• 抗凝血药:增加出血危险。
• 非甾体抗炎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危险。 •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室性心律失常,QT延长。 • 氟哌啶醇、马普替林:严重锥体外系反应。 • 锂盐:锂血浓度升高,毒性增加。
足有关。
• 单胺递质理论认为,抗抑郁药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NA
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后膜受体部位的神经递质(NTs)
浓度而起效。
15
单胺递质理论的局限性
• 无法解释抗抑郁药临床效应的滞后现象。 • 有些抗抑郁药并不抑制NTs,如米安色林。 • 有些药虽抑制NTs的再摄取,却没有抗抑郁作用, 如可卡因。
52
SNRIs:不良反应
• 常见嗜睡、出汗、食欲下降,恶心等。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大大低于TCAs。 • 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 文拉法辛存在与剂量相关的持续性高血压(日剂量75-375mg
高血压发生率为3%-13%,患者需要进行常规的血药监测)。
• 度洛西汀可引起尿急。
53
2.6 NA和特异性5-HT抑制剂(NaSSAs)
• TCAs治疗指数狭小,在治疗剂量的2-6倍即可产生严重毒性,
其中最危险的心脏毒性,可导致QRS或QT间期延长,引发猝死。 • 阻断H1受体:镇静、嗜睡、体重增加和低血压等。 • 阻断M受体: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记忆损害和窦 性心动过速等。 • 阻断α1受体: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和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抗抑郁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抑郁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一、杂环抗抑郁药这一类药物曾经是主要的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和地昔帕明)、改良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机制是: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HT、NE等的再摄取),使得人体内5-HT、NE等神经递质增多,从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由于存在不良反应,目前仅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四环类抗抑郁药:(麦普替林、米安舍林、司普替林)的作用机理与TCAs药物基本相似,也归于TCAs类药物。
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其主要对抗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睡眠不良等情况,适用于各型抑郁症患者,尤其适用于焦虑性抑郁症患者。
近年来,由于此类药物的安全性远低于新型抗抑郁药物,临床上已经不使用此类药物。
杂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突触间隙5-HT的再摄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要去甲肾上腺素的可用性。
长期使用可以下调突触后膜alpha-1肾上腺受体的功能,是常见抗抑郁药的最终作用机制。
尽管有效,但这类药物现在很少用,因为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剂量较大时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杂环类抗抑郁药更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其对毒蕈碱、组胺和alpha1肾上腺受体的阻断作用有关。
许多类杂环抗抑郁药具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因此不适用于老年患者及前列腺增生患者、青光眼患者或慢性便秘的患者。
所有杂环抗抑郁药,尤其是马普替林和氯米帕明,容易降低癫痫发作阈值。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苯乙肼、异卡波肼、安非他明和司来吉林。
药理机理为:不可逆地结合并灭活单胺氧化酶,从而防止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降解,使其在体内积累,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但随着在临床的应用,问题也逐渐显现,现已被弃用。
这些药物抑制3类生物源性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TH)和其他苯乙胺氧化脱氨基反应。
当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抗抑郁药,有时甚至电休克疗法(ECT)无效时,它们的主要价值是治疗难治性或非典型抑郁症。
临床药理抗抑郁药合理使用
• 氟伏沙明 6、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
临床药理抗抑郁药合理使用
导致恶心、便秘、镇静等发生率在5种药中最
用定。志小丸(开肾心散上演变腺而成)素(NA)突触前膜再摄取 ,且具有抗胆
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经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碱作用。 a、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RIs)
柴胡疏肝散、 代表药物:盐酸丙咪嗪、盐酸阿米替林 7、躁郁症(双相型—静如水潭,动如风暴)
可逆性抑制作用,故其引起高血压危象的危险性远远低于
不可逆的MAOIS,通常不需要限制饮食。新型可逆性选
择性MAO-A亚型抑制剂虽比早期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安
全,但仍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及潜在的食物、药物间相互
作用,一般也不作为首选药。
2、三环类抗抑郁药
其他:石菖蒲、莲子、银杏叶、巴戟天、积雪草、柴胡、葛根、姜黄、尖叶紫苏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特点在于辩证论治,多靶点发挥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属于第一代单胺再摄取抑制剂。
临床药理抗抑郁药 合理使用
2、抑郁症的危害
•
近些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以
女性为高。目前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
病,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估计为2600万,且95%未
得到应有的、科学合理的治疗。
•
严重者极度消极厌世,10%-15%的病人有自
杀行为。
二、抑郁症的分型
• 1、内源性抑郁症 • 2、更年期抑郁症 • 3、反应型抑郁症 • 4、神经官能症状抑郁症 • 5、隐匿性抑郁症 • 6、继发性抑郁症 • 7、躁郁症(双相型—静如水潭,动如风暴
挛、癫痫发作等。
•
抗胆碱能作用: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记忆减退
抗抑郁药的使用 ppt课件
抗抑郁药的使用 ppt课件
14
1、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
(Monoamine oxidase imhibitor,MAOIs)
代表药物:吗氯贝胺(中枢选择性可逆性的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 MAOIs是最早发现的抗抑郁剂。一度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以后发现
MAOI与多种药物合用都有潜在危险,如麻醉性镇痛药、拟交感药、 抗高血压药等。甚至接受MAOIs治疗的病人某些食物也不能食用。
抗抑郁药的使用 ppt课件
22
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
抗抑郁药的使用 ppt课件
23
SSRIs 代表药:
– 氟西汀 – 帕罗西汀 – 舍曲林 – 氟伏沙明 – 西酞普兰
Fluoxetine Paroxetine Sertraline Flovoxamine Citalopram
抗抑郁药的使用 ppt课件
5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近年来的单胺递质假说对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起到很大 的推动作用。认为 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功能不足与抑郁症的 发病密切相关。
抗抑郁药的使用 ppt课件
10
单胺递质假说
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了解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了解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了解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疗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RI是当前抑郁症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
它们通过抑制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症状。
SSRI通常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并且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副作用更少。
然而,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
二、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NRI)SNRI是另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类别,它们不仅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还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这种双重作用机制可以更全面地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SNRI常被用于对抗抑郁症状难以控制或出现耐药性的情况。
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TCA是最早出现的抗抑郁药物之一,它们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发挥治疗作用。
虽然TCA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但副作用较多,包括口干、便秘、尿潴留等。
因此,TCA常被用于对其他抗抑郁药物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
四、其他抗抑郁药物除了上述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类别,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可用于抗抑郁治疗,例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脑重排素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场景与前面介绍的药物略有不同,适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副作用和潜在的风险。
总结:抗抑郁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改善抑郁症症状,但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因此,在治疗抑郁症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同时,药物治疗通常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PPT84页
44
SSRIs:不良反响
• 胃肠道反响:便秘、恶心、腹泻、口干、呕吐、胃肠胀气等。 • 中枢神经系统:嗜睡、失眠、冲动、震颤、焦虑、头晕等。 • 性功能障碍:射精延迟、性欲下降。 • 锥体外系反响: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等。 • 停药反响:头晕、焦虑、流感样症状为以及感觉异常等。
郁症发作在6个月内可以缓解,3/4的患者在两 年内可到达临床痊愈,90%的患者会对至少一 种抗抑郁药或合并治疗干预有效; • 此外,抗抑郁药的稳固和维持治疗能有效降 低抑郁症的复发率。
5
抗抑郁药应用的广泛性
6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
7
处方量与严重不良反响的发生
8
因此,掌握抗抑郁药临床应用的平安性 与合理性,促进合理使用抗抑郁药,减少不良 反响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失眠、性功能障碍、恶心及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响。
53
NaSSAs:米氮平
• 剂量范围:15-45mg/day • 特点:
» 起效快、疗效确切; » 平安性高; » 使用方便; » 药物相互作用少,方便与其他药物合用。
•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能下调脑内β-AR数量,但是不影响亲和力, 因而普遍认为TCAs下调β-AR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由此提 出了神经递质受体理论。
16
神经递质受体的局限性
• 有些抗抑郁药长期服用并不下调β-AR和5HTR,且不良反响比TCAs小。如氟西汀、 文拉法辛等。
• 说明β-AR下调并不是产生抗抑郁作用的必 要条件。
剂量范围(mg/day)
50-300 75-250 50-300 75-300
四抗抑郁药合理使用课件
详细描述
TCAs包括阿米替林、氯米 帕明等,对于重度抑郁、 焦虑障碍等症状治疗效果 较好。
注意事项
TCAs副作用较多,包括口 干、便秘、心悸等,因此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总结词
MAOIs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提高神经递质的浓度,具有 快速抗抑郁的效果。
详细描述
联合使用的必要性及适用范围
必要性
在某些情况下,单一抗抑郁药可 能无法充分控制抑郁症的症状, 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抑郁 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适用范围
联合使用抗抑郁药主要适用于以 下情况:严重抑郁症、抗抑郁药 治疗无效或不耐受、预防抑郁症 复发等。
联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原则
剂量调整
联合使用抗抑郁药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调 整药物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
应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MAOI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较老的抗抑郁 药,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但与其他药物或 食物合用时需特别注意。
MAOIs应避免与SSRIs、SNRIs等同时使用,以 免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
04
抗抑郁的副作用及理法
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常见副作用:恶心、呕吐、 食欲减退、头痛、失眠等。
详细描述
SSRIs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 曲林等,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 性,是治疗轻度至中度抑郁的首选 药物之一。
注意事项
SSRIs起效较慢,通常需要数周时间 才能显现疗效,同时可能导致性功 能障碍、失眠等副作用。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总结词
SNRIs通过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 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同时提高两 者的浓度,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常见病及高发病,抑郁症的治疗要根据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该文通过对常用抗抑郁药的药品说明书及近年来相关文献内容整理研究,分析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以期为研究临床合理应用抗抑郁药提供参考资料。
标签: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mitriptylineLIU Xiao-qing1,TONG Fu-yu21.Yanbian Social Naokang Hospital,Yanji,Jilin Province,133000 China;2.Yanbi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Yanji,Jilin Province,133000 China [Abstract] The depression has already been the common disease and high-incidence disease at present,and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should rationally select drugs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factors such a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depression state,tolerance of patients to drugs and ability to shoulder economically,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indication,effe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clinical common amitriptylin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mitriptyline by sorting out and researching the common amitriptyline dispensatory and related literature contents.[Key words] Amitriptyline; Adverse reaction; Rational application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
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机制
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机制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抑郁症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伴有持久的悲伤情绪、兴趣丧失和对日常活动的厌倦感。
为了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状和恢复正常生活,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发展一系列抗抑郁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来改善大脑中的化学平衡,从而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抑郁状态。
一.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一类药物。
SSRIs通过阻断神经元中5-羟色胺再摄取,在突触间隙内增加5-羟色胺水平并加强其效应。
这可以改善5-HT(5-羟色胺)通路的活性程度,提高神经递质的功能。
1. 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SSRIs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舍曲林(Fluoxetine),它通过选择性地抑制5-HT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正常情况下,SERT促使5-HT在突触后腔内被再摄取,并转运回3侧口状密切区以供后续重利用。
而当抑郁状态时,这种再摄取作用过于快速,导致突触间隙中5-HT水平降低。
舍曲林通过选择性地与SERT结合,并延长其作用时间,从而阻止5-HT再摄取。
这样,在突触间隙内5-HT浓度增加,将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上所需时间变长,进而改善了抑郁症状。
2. 神经耐受性与治疗效果与其他类别的抗抑郁药物相比,SSRIs不会产生明显的中毒反应,并且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广泛应用。
然而,在开展长期治疗方面仍有一些患者存在挑战,因为在起效时需要一定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SSRIs在治疗过程中不同人群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有些患者可能对其产生抗耐受性。
二.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s)是另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