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人教版高中语文- 2 -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黄海霞审核人:李慧班别:姓名:学号:组号:【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2.学习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3.体会“豪放”词的特点,背诵两首词。
【学习重点】把握词作的内容及情感。
【学习难点】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知识链接】一、解题念奴娇,著名词牌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妓“念奴”,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取念奴为词牌名。
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共有一百字,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使用这一词牌填写的名篇,因句中有“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等句,该词牌又得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等。
在这里,苏轼所游的赤壁,指黄冈城外的赤壁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古代文人学士,登临山川胜地,凭吊前人遗迹,发为吟咏,叫做怀古。
这类作品往往联系历史往事来抒发个人的感慨。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本义应为平定变乱之意,始见于五代后蜀欧阳炯词。
二、衬托手法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主要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正面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主要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三、双关手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它分为:(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gswhywbx4----004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学习过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高一语文组 主备人:宋老师 2011-04-17【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以及两首词的时间和背景,体会作者仰慕英雄、感叹年岁将老却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 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3、 学习作者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抒发人生哲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1、 体会作者仰慕英雄、感叹年岁将老却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2、 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抒发人生哲理的方法【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知识链接】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故垒.(l ěi ) 还酹.(l âi ) 樯.橹(qi án ɡ) 纶.巾(gu ān ) 公瑾.(j ǐn )料峭.(qi ào ) 一蓑.(su ō) 萧瑟.(s â) 2.多音字二、字形 ⎪⎩⎪⎨⎧躲避避白璧无瑕璧赤壁壁 ⎪⎩⎪⎨⎧觐见觐谨慎谨周公瑾瑾 ⎪⎩⎪⎨⎧斟酌酌酎咎酎酹江月酹⎪⎩⎪⎨⎧俊俏俏讥诮诮料峭峭 三、词义 1.重点词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②形容冷落凄凉。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2.近义词何妨·不妨何妨: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如:“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用在陈述句中。
如:“如果有意见,不妨当面提出来。
”一时·时时一时:一个时期,短时间内,临时、偶然的。
如:“一时多少豪杰”。
时时:常常。
如“时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四、文学常识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⒉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预习展示】1.听课文范读,指导朗读,正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以各种形式朗读本词,读出气势。
3.辨形组词。
①纶()②墙()③瑾()伦()樯()谨( )④蓑( ) ⑤峭( ) ⑥啸()衰()俏()潇()【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⒈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有几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赏析,并探讨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A.背诵默写全词。
B.正确认识苏轼思想。
C.就苏轼积极人生态度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归纳总结所学内容
【视野·推荐】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学习主题
1.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新方法?
3.你发现了哪些新规律?
4.你还有哪些疑问、困惑需要解决?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感慨。
2、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课标及考纲要求
1.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2.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有发现有创新;
3.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整体感知
20分钟
生本对话
生生对话
解读文意,体悟作者思想
【精读•思考】作者在最后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对作者的这种情绪,你是如何评价的?
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分享个性化阅读体验
8分钟
与大师对话
比较阅读,体悟哲人情怀
【比读•发现】
《赤壁赋》
主动思考,探究规律
6分钟
与心灵对话
课题:《苏轼词两首》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
上课时间
2015年6月第1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1
《苏轼词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学习难点: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三、学习思路及方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鉴赏意境、体会情感(读中赏,赏中读)。
诵读、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自主预习导引:1给粗体字注音:淘(táo)樯橹(qiáng)(lǔ)酹(lèi)吟啸(yín)(xiào)峭(qiào)蓑(suō)萧瑟(xi āo)(sè)妨(fáng)2多音字:juǎn)中间(jiān)毛发(fà)半身不遂(suí)纶巾(guān)卷间发遂纶juàn)间断(jiàn)出发(fā)所谋不遂(suì)涤纶(lún)3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新人教版必修4 2.5《苏轼词两首》1 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一、文学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师版)
苏轼词两首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及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预设】二课时【课前预习】一、预习新课,熟悉字词(音形义)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1、旷达人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an)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2、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3、背景: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二、回顾苏轼名篇名句(看谁积累的名句多)(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9)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的】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5.23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熟练地背诵这两首词,明确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诵读吟唱,合作探究,掌握借古咏怀、情景交融的方法。
3.激情投入,准确把握词人感情,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课前预习案】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读准句读;借助学习指导P34、文言文完全解读P145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结合学习指导P34、文言文完全解读P1451、【走近作者】苏轼2、【背景介绍】3、文体知识:怀古诗知识简介: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4、给加点的字注音:公瑾.()纶.巾()樯橹..()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5、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重难点解析】◆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案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2.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3、下阕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4、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样的情感?5.这首词在表达上是怎样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的?6、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定风波》探究案1、《定风波》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读这首诗的内容?有什么作用?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导学案(教师)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 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 淘.( ) 故垒.( ) 公瑾. ( ) 纶.( )巾 樯.( )橹.( ) 还酹.( ) 同行.( ) 吟啸.( ) 一蓑.( )烟雨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14苏轼词二首责任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当心打坏了街坊家的玻璃。
街坊向他索赔美元。
在当时,美元是笔不小的数量,足足能够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可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男孩犯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取出美元说:“这钱能够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此后,男孩开始艰辛的打工生活。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往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他在回想这件事时说,经过自己的劳动来肩负过错,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微感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集》赏读:君子的行为,应寂静地涵养自己,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淡泊以明志,寂静而致远。
德高莫高于仁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新书》赏读:道德高的没有高过对人广泛施爱,当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过于对广大人民有益。
拥有仁爱之心,是为人之道。
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赏读:用善行来洁身自爱,就能够比较尧舜。
可见人们增强自我涵养是多么重要啊。
易穷则变,变则通,公则久。
——《周易》赏读:《易》这门学识,走到终点就要变化,变化此后就能通畅,通畅此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远。
变通一词,启迪人们遇事不用死钻牛角,而应当懂得通融、屈伸。
一、作者视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隐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可谓全才:其文汪洋恣肆,理解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辈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善于行书、楷书,能开创新意,用笔丰腴跌荡,有天真绚丽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二、写作背景《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教师版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高二语文组(教师版)2016.9.5一、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古诗文的诵读技巧并能背诵、默写这首词;2、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二、知识链接:1、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2、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樯橹:一尊:酹:已而:芒鞋:吟啸:料峭: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
2-2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派词。
在文学方面,历来有“苏黄”()、“欧()苏” 、“苏辛”()”之说。
书画方面,他和、、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2、名人评苏轼:“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4、本词创作背景: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
元丰五年,四十六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2)理解两首词的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两首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词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2. 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句意理解;2. 苏轼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3.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苏轼的生平介绍、两首词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2)引导学生关注苏轼词的特点和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词,感受词的韵律和意境;(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词中的字词句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2)详细讲解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谈谈自己对苏轼词的认识和感悟;(2)选取两首词中的佳句进行赏析,阐述其美感所在。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词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2)推荐课后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师用苏词二首导学案
[选修1]苏轼词二首导学案高二语文备课组 2008-3-28学习目标: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学习重点: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学习难点: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一、课前导学1.作者介绍: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祜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以作诗讪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由祐年间,调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知州、颍州知州。
不久又以写文章讥斥朝廷的罪名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接着再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儋县)安置。
1100年被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2.正音正字偓佺..()欹.()枕杳杳.()天籁.()料峭.()蓑.()衣3、词语理解①.欹枕江南烟雨②.杳杳没孤鸿③.认得醉翁语④.刚道有雌雄⑤.一点浩然气⑥.何妨吟啸且徐行⑦.竹杖芒鞋轻胜马⑧.料峭春风吹酒醒二、学习研讨(一)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
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我们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1、作品描写的重点不在快哉亭的本身,而在它周围的广阔景象。
作者起笔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2、这首词描写的对象是黄州快哉亭,为何上片却写平山堂上景色?一是因为两处景色有相似之处,二是借平山堂的文化地位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蕴味.这种以虚托实的想像式侧面描写,使词作显得曲折蕴藉.3.“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苏轼词中此语借自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词全文是:“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题枚举【学习目标】1、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方向和方法。
2、学习豪放词派杰作杰出作品在词风上的特点,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手法。
3、学习苏轼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诗歌鉴赏方法点拨】1.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
(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对大自然、生活、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2..鉴赏步骤:(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
3.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苏轼词两首》创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了解其文学成就。
2.学习《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的内容及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及表达技巧。
2.感受苏轼的豪放派词风。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两首词的内涵及背后的故事。
2.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的哪些诗词?他有哪些著名的词作?二、学习《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学生自读词作,理解词意。
2.教师讲解词作背景及意象。
3.分析词作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4.学生讨论:词作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如何把握词人的情感变化?三、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1.学生自读词作,理解词意。
2.教师讲解词作背景及意象。
3.分析词作中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
4.学生讨论:词作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如何把握词人的情感变化?四、对比分析两首词作1.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词作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豪放派词风。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的其他词作。
2.学生模仿苏轼的词风,创作一首词作。
六、课堂小结2.强调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七、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两首词作。
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引导要更加细致,关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在分析词作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3.在拓展延伸环节,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创作任务。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分析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及表达技巧: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找到哪些具体的意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词中的意境?苏轼是如何巧妙运用这些意象来表达情感的?”2.感受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教师展示苏轼词作中的豪放语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一:认真阅读注释,完成以下填空。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一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即、、。
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 ”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合称“ ”,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 ”被贬黄州。
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是一首之作。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4.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樯橹:一尊:酹:已而:向来:芒鞋:吟啸:料峭:知识链接:怀古诗一向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苏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这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手法。
3、学习苏轼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知识链接】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二、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在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苏轼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出狱后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谴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日他都到那里去读书,与朋友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1082)。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故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轼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
【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淘.()故垒.()公瑾.()纶.()巾樯.()橹.()还酹.()同行.()吟啸.()一蓑.()烟雨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C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
强虏:劲敌。
D、故国:故地。
尊:通“樽”。
3、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阅读节奏和语气。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仰慕。
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迈。
4、名句填写。
(1)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4),谁怕?。
(5),归去,。
【课堂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描写了宏伟、壮阔雄奇、气势磅礴赤壁之景。
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浪涛奔腾澎湃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江水汹涌翻滚二.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下阙主要写周瑜,刻画的周瑜又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雄姿英发——风姿出众羽扇纶巾——从容闲雅谈笑间——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四、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
五、“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参考:人间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六、这首词在表达上显著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补充)明确:特点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
写景----描绘了古战场的雄奇景色。
怀古----叙写周瑜的丰功伟绩。
抒情----抒发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情怀。
《定风波》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
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
一、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形象二、这首词的很多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试着讨论下列词句。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实际上是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以“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轻松。
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无官一身轻”。
3、“一蓑烟雨任平生”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
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只要保持一颗超然恬淡而生机勃勃的心灵,平凡生活也有无尽的美。
“经过省察的生活,去直接面对人生的本质”(《瓦尔登湖》)。
三、分析这首词的艺术表现特点。
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具体来说,这里至少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审美要素: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写眼前景,就是落墨于眼前所遇到的真实景物;想心中事,就是着意于心中所萦绕和所要表现的事物人情;而这两者之间则必须具有异质同构关系,以使读者能由此而想象到彼。
《定风波》直接描述的是作者沙湖道中遇雨的情景,但所表现的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境遇和心情,因而作者在进行这首词的艺术创作时是“一心二用”,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定风波》中,沙湖道上的风风雨雨,与苏轼仕途上的政治遭遇就是异质同构关系,苏轼在道中遇时的感受,与他遭贬后的心境也是异质同构关系,而词的全部意理情致,也就含蕴在这一系列的异质同构关系中。
2、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这首词的言与意之间,不是局部的一对一的直接比喻关系,而是整体性的隐喻寄托。
这种整体性隐喻寄托具有若即若离的特点,而不可一一捉对坐实。
例如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隐喻寄托着苏轼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在“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中,隐喻寄托着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的社会人生感受;但不能说,这些都是比喻。
可以说,隐喻寄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味,不过这种象征意味是若即若离、隐约而含蓄的,而词的意境美也就更多地体现在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中。
3、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
而且这个“大”是难以穷尽的:不仅有通雨、吟啸、竹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晚照这一系列历历在目的自然真景,还有苏轼仕途坎坷、遭贬黄州、一蓑烟雨、超然物外等一系列在想象中展开的社会人生景象,不仅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而且渗滤出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
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限,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最终体现了这首《定风波》的成功之处。
四、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活动与探究】在词史上,一般把柳永推为婉约派的正宗,把苏轼当作豪放派的始祖。
两人的词放在一起,最能体现婉约、豪放两派的不同特点。
请各找柳永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若干首,作个对比研究,品味两者的不同风味。
然后学习委员组织一个诗词交流会,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
【课堂练习】1、苏轼是北宋留诗最多的诗人,诗词几千首,文几千首,名句何其多!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⑷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⑸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⑹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⑺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⑻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⑽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⑾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⑿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⒂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2、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