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住院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 1周郅隆. 高危妊娠的监护与处理. 第一版. 上海 : 上海科 技教育 出 版 社 ,9 92 9—2 0 19 .6 7 [ ]付 中静 正 常分 娩 3 2 3例 产后 出血 护 理 体会 中 国 医药指 南
20 ,( 6 :4 — 4 0 9 8 1 )1 5 16
产 后 血 的 产 妇 , 易 出现 多 种 心 理 问题 , 分 娩 极 为 容 对 不利 , 特别是初产妇 , 由于分娩经验 的缺乏 , 配合差 , 容易 更
出现产 后出血 , 因此排除产妇心理弊病 , 不仅 能够提高 配合 默 契度 , 能 降 低 产 后 出血 发 生 率 。面 对 产 妇 的 危 险 肚 , 还 家
3 交 流 与 沟 通
1 了解 病 人 心 理 需 求 , 接 新 病 人 迎
当 一 个 人 生 病 后 ,从 自 己熟 悉 的环 境 进 入 到 一 个 完 全 陌 生 的环境 ; 家庭 、 会 的多种 角色变成一个 病人角色 , 情 从 社 心 多 显 得 紧 张 或 忧 虑 ,对 治 疗 有 恐 惧 感 。 病 人 这 一 角 色 的转 变, 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去做 大量 的工作 , 使之从心理 和生 理 上 都 成 为 一 个 健 康 快 乐 的 人 。为 此 我 们 应 该 热 情 接 待 病 人, 给病 人 留下 良好 的第 一 印象 。 同 时做 到入 院 多介 绍 , 晨 问 多问候 , 作 多解 释 , 院多关照 , 除其 紧 张 、 惧心 操 出 消 恐 理 , 病 人 有 信 任 感 , 病 人 感 到 如 同在 家 里 一 样 温 暖 , 使 让 亲 切和舒适。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 。 2 病 房 环 境 每一位患者入院后都希望看到一个整洁 、舒适安静 的 病房 , 更希望 医护人员有责任感 , 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 此我们应安置优 雅舒适 的病房 ,并 向其细致的介绍主治 医 生 和 责 任 护 士 、 院环 境 和工 作 流 程 。 医 同时 医护 人 员 也 应 着 装 整 洁 , 表 大 方 , 神饱 满 , 笑 待 人 , 仪 精 微 使病 人从 心 里 有 一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助于手术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一:《浅谈急诊病人心理护理》[摘要] 目的对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探讨,并探寻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和策略。
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7月接诊的602例院前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探讨总结,根据其心理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策略。
结果602例院前急诊病人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急躁易怒、紧张恐惧和悲观绝望三种心理。
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在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目前,心理护理在急诊科病人的护理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多数急诊病人的病情紧急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病人和家属的角色转换较慢,对医院的心理依赖性较强。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充分地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地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措施对急诊病人进行护理。
这对加强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救治效果上有着重大意义。
1资料自2009年11月到2010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病人一共有602例。
其中男362例,女240例,年龄12-63岁,平均36.5岁。
其中,病因分类:自然灾害致伤23人(3.8%),服药自杀24人(4%),打架斗殴致伤72人(12%)人,醉酒82人(13.6%),慢性疾病急性发作144人(23.9%),车祸伤257人(42.7%)。
2方法由急诊高年资护士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专职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患者的典型行为和语言为根据,对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分类:第一,急躁易怒型。
急躁易怒型的典型表现是高声吵闹难以平静,情绪激动极易激怒且行动具有攻击性。
第二,紧张恐惧型。
紧张恐惧型的急诊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言语慌乱、情绪激动、坐立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发抖蜷缩身体和试图躲藏等行为。
浅谈心理护理
浅谈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对人们的言行有着重大的影响。
据调查,现在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绝大部分行为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我们不仅要关心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和患者心理活动带来的弊端。
如何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并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各国医务人员探讨的新课题。
心理疾病表现的症状多样,作为一名护士,在这里我从自己的护理实践中谈谈在临床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1、疾病对患者心理影响疾病(重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相同的病,相同的治疗方法,为什么有的患者治愈时间快,有的患者治愈时间慢,更有患者治愈后却始终有阴影。
而我们在临床护理上发现,患者受到疾病折磨的同时,还有遭受社会心理因素和自身心理因素影响,往往治愈时间较长。
记得上学时,心理老师和我们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几年前,国外的一个心理研究小组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找两名死刑犯让其中一名犯人看着另一个行刑,把一块硬币大的烙铁烧红放在那名犯人的大腿上,结果当然烫出个很大的血印。
然后把这个犯人眼睛蒙住,用一枚硬币在50度的温水里泡一下,然后放到他的腿上,同时用烙铁在动物皮上烙一下,发出烧焦的味道和嗞嗞的声音。
结果这名犯人的腿上出现了和之前那个犯人同样的Ⅲ度烫伤。
可想一个人的心理会对躯体造成多大的伤害。
对于不同疾病,患者的反应不一,这都是不同心理障碍造成的。
突如其来的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
患者的思维来不及反应,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心理,对医生、亲人的择优心理、依赖心理等等,这都是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或不能正确疏导,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据调查,晚期癌症患者中,70%的患者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或焦虑,甚至是绝望,从而加速死亡。
由此可以看到,社会心理因素和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结果,我们不能忽略心理因素的治疗。
2、心理护理的措施心理护理是指护士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浅谈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浅谈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作者:马红仙李宜梅李凤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可以减轻或解除疼痛的。
方法: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40例各种疼痛病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消除疼痛的人数占17.5%,减轻疼痛的人数占77.5%,总有效率达95%。
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疼痛。
【关键词】疼痛;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8—01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是患者最痛苦的感受,也是不舒适中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其出现与否、强度如何与肌体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疼痛还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特征及评定疗效的一个标准,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40例各种疼痛病患者,对40名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了研究,现将护理体会作如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共护理疼痛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47岁。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颈椎病6例,肩周炎4例,癌症患者8例,骨性关节炎7例,其他疼痛5例。
1.2疼痛的临床心理人们通常认为疼痛总是由于组织损伤引起,因此对于疼痛患者,临床医师常致力于寻找躯体的原因,并采取各种生物检测手段力图发现躯体的器质性损害。
疼痛有时也能由心理因素引起,并且这类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常常不被正确认识,同时,由于疼痛的原因没有消除,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成为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1.3疼痛的心理护理1.3.1对患者进行心理减压临床上疼痛患者多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或对康复失去信心,尤其是癌症患者,形成不良循环,甚至产生厌世的不良情绪,这些现象对治疗极为不利。
浅谈对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浅谈对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引言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
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
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
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
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
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浅谈危重病人常见心理护理
3 危重 患者的 心理护理 ( 1 ) 帮助 患者稳定情 绪I C U 患者 比 一 般 患者更多地面对不 良疾病预 后, 甚 至受 到死亡 的威 胁, 因而容 易心浮气 躁 、 情绪 变化 不定。 护 理人 员 应尽 可能保 持患者心 平 气和 , 稳定 患者 的情绪 。 当患 者一 时失去理 智。 情绪难 以自 控 而 言行 不当时, 护理 人员最好 保持沉 默。 等患 者情绪 反应基本 稳定后, 再进行耐 、 细致 的宣教 。 ( 2 ) 创造 良好的环境尽力创造优美 、 舒适 的治疗环境, I C U 要保持室 内安静, 创造 一个 安全可靠 和谐 的气氛 。 室 内悬 挂时钟, 增加 患者 的时 的时 间受 限, 因而 引起 病人 的隔离感 和孤独 感 。 由于外 伤原 因不 同, 也 就有各种不 同 l 理 活动, 如因车祸 或打架 致伤, 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 空 感, 减 轻患者 的紧张 恐惧情绪 。 环境 的改善从生物 、 心理 、 社会三方 还 担 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 疴 清做 出正确 处理 或有偏 向。 个 别病 人不能 面 的因素 考虑, 给患者营造 一个 安静、 安全、 整 洁、 舒适 的休息环境 。 如实叙述 病情或故意 把病情 说重, 给 诊断和治疗 带来 困难 。 ( 3 ) 危 重患者 的心 理护 理危 重 患者常 被 安置在 I C U , I C U 环 境因素 1影 响患者 心理反 应的 因素 对他 们是陌生和 恐惧 的, 尤 其是首次进 入 其身旁放置各种 复杂 的仪 1 . 1疾病 因素 器2 4 z J , 时昼夜 不停地 运转和 记录 : 医务人员不断往 来处 理各种 危重 患 房 间整天 光线 通明难分昼 夜 , 使 患者生物 节律 完全打 乱, 极 易导致 循环 系统疾 病与 神经 系统疾病 往往有 脑供 血不足, 使 患者发 生不 者 : 另外患者 病情 多危 重 处于监 护状 态, 限制与家 人及 朋友接 触交 同程 度 的精神 神志 改变。 电解质 紊 乱以及有 毒 的中间代谢 产物 蓄积 , 失眠 。 往, 几乎 与社会 隔离 , 从而加 重 患者不安 全感 和孤 独情绪 , 同时目 睹其 也能 引起情 绪不稳定 、 忧郁、 疲倦 、 萎靡、 乏力等症 状 。
浅谈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现今,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重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加上人们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以各种方式自杀的人越来越多。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体会,从患者自杀的常见原因、自杀的方法、急救措施、心理护理四个方面浅析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 自杀的常见原因1.1家庭原因家庭生活拮据、困难多、矛盾多、孩子多、情感纠葛、家庭生活压力大等原因,使患者在心理上极度焦虑、紧张、烦躁、悲观、失望、无助到了极点,对家庭生活失去信心直至绝望。
1.2社会原因工作长期不顺心、与领导同事关系紧张、同事间互相猜忌、诬陷等原因导致精神抑郁、求职困难无望、失业、免职、生意失败亏损、遭到坏人蒙骗、看破红尘等原因导致对生活前途绝望。
1.3心理精神异常因患抑郁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原因,认知失常,行为不能自控。
2 自杀的方法2.1服毒临床上患者常用的毒物有有机磷农药、鼠药、盐卤、硫酸等强腐蚀剂、镇静类药品等。
2.2自残用自缢、跳楼、跳崖、投湖、割脉、刎颈、咬舌、卧轨、爆炸、车祸、人为泄露煤气等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2.3延展性自杀自杀带有报复性,自杀行为同时造成他人伤亡。
3 急救措施3.1临床常用的急救方法根据所服毒物不同,采取中和毒物的方法彻底清胃内容物。
3.2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输氧、输液、利尿、排毒等治疗措施。
3.3患者来院时情况般是昏迷或吵闹,对洗胃一般都不能配合,因此洗胃这一技术操作,一般都是由医护人员及家属配合强行进行。
在这个过程一开始,要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自杀原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洗胃顺利进行到底,彻底清洗毒物。
在洗胃完毕后,患者清醒后仍会有继续拒绝治疗的行为,常采取自行拔吊针、输氧管、头撞墙或床边,还有的甚至要跳楼等,患者情绪极不稳定,在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监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 心理护理4.1心里护理的重要性古人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浅谈临床各科的心理护理
浅谈临床各科的心理护理作者:郭丽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护理工作在临床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科学飞跃发展的今天,世界科技飞速前进,疾病与健康的概念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对医学和社会人文知识,有广泛的涉措,护士不仅要护理病人身体方面的疾病,同时还应重视病人心理方面的创伤,可见护理在临床科的重要性。
【关键词】重视心里护理;增强病人安全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0-02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一般发病急、病情重、都是需要立即进行抢救的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往往这时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对病人生命的挽救。
而对心里方面无暇顾及,然而,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情重,心理正处于高度的应急状态这时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心里紧张。
通过心身相互作用,稳定患者的生理状态,否则不良情绪可导致病情的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急性病人的突出心理问题恐惧,他们害怕死亡害怕功能受损等,为此,医务人员这时要采取种种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增强病人的安全感,态度上执意要热情,耐心专注而严谨,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是真正关心他的,询问病情时,要细致而有条,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水平高超,动要要轻柔而准确,让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技术的娴熟,这样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无论从态度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值得信赖的安全的,对疾病的康复会增加信心,紧张的情绪因而得到缓解。
当然病人除了对疾病后果本身恐惧还可能因为其它问题而出现不良情绪,如,担心医疗费用,家人的心理反应工作等等问题而紧张不安,这时护理人员应当具体分析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尽可能进行心理调节,为疾病的好转和康复创造条件。
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接受长期治疗的现实。
使病人增强生活的兴趣。
慢性病人的特点是病长,见效慢,病情易反复,心情和病情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针对这种特点而进行。
浅谈门诊换药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门诊换药病人的心理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创口换药是外科临床的一项基本功,是换药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技术,在换药过程中除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临床经验,按不同创口给予不同的处置方法外,更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学会观察病人言行和心理状态,掌握心理发展的规律,清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秉承现代护理理论,做好躯体和心理护理,使护患双方共同配合,促进创口愈合。
1清除不良心理1.1恐惧:人在恐惧时,可能使意识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力缩小,甚至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正常行为的瓦解。
同时可以表现为一系列机体的变化,如: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口干、出冷汗、恶心呕吐等躯体表现。
创口的疼痛、流血、流脓都会给病人带来恐惧。
为尽量避免上述症状发生,要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
在换药时调整好体位,使病人舒适,必要时给予遮挡,耐心解释,稳定好患者的病情。
动作轻柔娴熟,减轻疼痛,转移注意力,最大限度消除病人恐惧心理。
1.2抑郁:部分营养状态差,基础病变多创口感染较重,愈合时间较慢,常需他人协助的病人易产生抑郁心理,失掉治疗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护理人员除给病人体贴、关心、劝导和鼓励外,更应积极想办法,针对不同创口取分泌物或脓汁做细菌培养,针对性用药缩短治疗时间,消除抑郁心理。
2不同年龄的心理护理无论年龄大小,病人在患病时其心理状态与常人均有不同,他们有着特殊的心理反映和需求。
2.1儿童:以哭闹、拒绝、逃避或反抗为主。
通过对幼儿的抚摸、拥抱,拉近距离。
用鼓励、夸奖、讲故事,询问幼儿园情况的方法,将注意力从换药疼痛这个应激源转移开,取得患儿合作,保证创口换药顺利进行。
2.2中青年:因在职、时间紧、工作压力大,反复迁延不愈的伤口,易让病人产生急躁、易怒、不理解、不信任的心理。
应对此类病人应耐心和颜悦色,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发生冲撞。
同时,根据临床经验,动脑筋、想办法、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病人负担。
浅谈心理护理在骨折病人各年龄阶层中的应用
呼吸机在使用中需维持一定的温湿度 , 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 殖 , 应定 期 消毒 呼 吸机 的 细菌 过 滤器 、 滤 膜 、 道 及鼻 面罩 。 故 过 管 每日用 7%酒精擦拭机器表面;鼻面罩每 日 7%酒精擦拭后 , 5 用 5 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 1 。 次 每周用 2 %戊二醛浸泡螺纹管两次 , 每次 3 i, 0m n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 晾干备用。撤机后, 除上述步骤 外, 应设立专人保管。呼吸机内部还应给予清洁、 洗尘、 调试和保 养。 呼吸机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固定地点, 如出现故障应及时维修。
5 小 结
BP PVsn无创 呼 吸机 治 疗 轻型 呼 吸衰 竭 和 C P iA i o O D,患者 既方便又安全 , 并为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 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 高碳酸血症 , 增加通气 , 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 , 减 少并发症发生 , 降低死亡率, 使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 但在使用 过程中必须要求护理人员有冷静的头脑 、 精湛的技术以及 良好的 职业 素养 , 才能 在治 疗 中突显其 价 值 。 这样 参 考文献 『 金 中杰, 英 . 护理『 1 081 l 1 林梅 内科 M . 0,. 2
12 5
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防止枕头过高而影响气流通过, 从而降 低疗效。 对痰多、 不易排出的患者可进行氧启动雾化吸入 , 也可调 节湿化器, 增加气体温度 , 有效减轻患者咽部不适 , 同时稀释了呼 吸道内分泌物, 以利痰液排出, 并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若患者出 现咳嗽咳痰剧烈, 可停机 2 ~0 i, 0 3 rn让患者休息片刻 , a 将痰咳出, 并及时漱口。 若患者在使用时 出现鼻塞症状 , 可用 O1 . %呋麻滴鼻 液滴 鼻以收 缩鼻 黏膜血 管 , 状缓 解后 再使 用 呼吸机 。 等症 必要 时 , 经 口咽通气 道吸 痰 。 3 .呼 吸机 的监测 。使 用 BP PVsn 创 呼吸 机治疗 时 , .4 2 iA i 无 o 湿化 器需用蒸馏水, 否则长期使用罐底会 出现杂质结晶。每次使用前 将蒸馏水 20 l 0m 倒人湿化器内, 湿化灌上有刻度 , 水位保持在上 下线之间 , 使气体先湿化再进人气道 , 以防呼吸道干燥。 在使用中 温度保 持在 3 3 13℃。可 根据 季 节 、 内温 度 、 度来 调节 湿化 器 室 湿 温度。密切观察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和各项指标, 注意呼吸机的报 警。 如有 报警 应迅 速查 明原 因 , 予及 时处 理 ; 注意检 查 呼吸 给 同时 机管道的衔接, 鼻面罩是否漏气, 氧气管道有无脱落、 扭曲, 呼吸 机参数调节及氧流量是否合适 ; 及时调整及排除故障 , 每天监测 呼吸模式、 参数、 监测指标等。 3. .5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 自主呼吸的频率 、 2 节律 , 呼吸机 是 否 同步 , 量是 否适 当 , 者 的安静 情况 , 动呼 吸与 机器 的 通气 患 主 同步情况。 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 ,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 , 多与 通气不足或痰液堵塞有关, 应及时清除痰液 , 增加通气量 。同时, 监测患者的神志、 体温、 心率 、 呼吸 、 血压、 出入量 、p S O 以及血气 分析、 血生化检查、 血常规等项 目。护士应加强夜 间巡视及观察 , 对 使用无 创 呼吸机 的患 者严 密观 察 , 因为 患者 的不 自主 活动 或睡 梦中的举动 , 常易造成氧气管脱落或摘除面罩 , 这是危险信号, 往 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 3. .6出现 并发 症后 的护理 2 3 .1 .6 腹胀是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在 2.
浅谈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1418浅谈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胡新红江苏省东海县中医院(222300)摘要: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疾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加之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认识,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利于老人的健康恢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在患病的同时,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老及临近死亡,不免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眷恋,因此,心理护理可起到药不可及的治疗作用。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患者刚入院,对医院的环境均感到陌生,中断与亲友的正常来往,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特别是有的病人病情较重,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护士应怀有高度同情心,主动热情地关心他们,给予他们尊敬的称呼,不可直呼床号,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使之在精神上感到有依托,有安全感,安心住院。
2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必要的个体化护理2.1理解帮助侧重固执孤僻的患者,这类患者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护理中我们尽可能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理解和帮助他们,减少他们的对立情绪,增强治疗的效率[1]。
2.2开导劝慰适于抑郁、猜疑心理的患者,他们多性格内向,自我调节能力差,护理中针对患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减少空洞的安慰,以实例开导病人,帮助病人熟练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关心鼓励侧重于悲观心理患者,这类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情绪低落,失去心理平衡,故护士应经常巡视,关心生活琐事,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多给予鼓励,调动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2]。
3以三美实施护理所谓三美:即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
语言美不仅能密切与患者的关心,同时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同老人讲话时,要特情尊重,态度和蔼,语调要平和,注意语言通畅,清晰明了。
不要模棱两可,以免病人产生不必要的误解[3]。
心灵美能给病人以启迪和鼓励,使一些颓废的老人认为世界上关心他们的人很多,从而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举止端庄不仅使病人感到亲切舒适,而且可暂时忘记疾病的痛苦,针对病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使病人处于一个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生理状态。
浅谈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癌症本身是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加重了恐惧、疑虑、忧郁、绝望情绪反应。
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
病人身心均遭受巨大的痛苦。
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癌症的治疗信息,并且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亲切的关怀、安慰,同时加强对家属的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帮助病人建立积极情绪,树立坚强的意志,使病人重燃生活的希望,可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
这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关键词:癌症病人心理护理discusses shallowly to cancer patient s psychological nursingwang yunyunabstract:cancer is threatens one of human life most serious diseases.cancer itself is one m alignant stimulation,has the serious psychological influence to the patient,aggravated the fear,the anxiety,melancholily,has despaired the mood response.facing cancer threat,the patient must pass through to disease to understand and to accept the treatment the complex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process.the patient body and mind suffers the huge pain.the nurse through provides forthe patient about cancer treatment information,and utilization exchange skill for patient kindconcern,comfort,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s to family member s communication,obtains family member s understanding and the support,helps the patient to establish the positive mood,sets up the strong will,causes the patient to burn the life again the hope,may promote the patient to this tense condition adjustment.these are defeats cancer the important spiritual prop.keywords:cancer patient psychology nursing【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31-01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浅谈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
浅谈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各种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就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进行浅谈。
1. 焦虑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患者须要呆在密闭的舱体内,在闷热的环境下进行治疗。
患者可能因为这些条件而感到不适,从而产生焦虑。
特别是在初次进行治疗时,患者可能对这种治疗方式感到陌生和害怕,这会加剧他们的焦虑。
2. 抑郁一些患者可能因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感到绝望和失落。
如果他们感觉治疗效果不佳,这些负面情绪可能更加严重,最终导致抑郁。
此外,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保持静止,并且有些患者会感到孤独和无聊,这也可能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3. 恐惧高压氧治疗需要患者呆在密闭的舱体内,舱内压力也比较高,这可能会让部分患者感到恐惧,从而产生恐惧情绪。
此外,患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这也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恐惧。
1. 预防和缓解焦虑情绪在高压氧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内容和流程,避免患者由于缺乏了解而产生焦虑情绪。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安慰,以减轻他们的不安和紧张情绪。
患者可以听音乐、看书等放松自己,在治疗前给自己制定好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也是一种很好的缓解焦虑状态的方法。
2.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高压氧治疗患者需要医疗人员的耐心和关注,让患者感到细心照顾和关怀。
如果患者产生了抑郁情绪,护士应该及时与他沟通,给他讲述有益的经历和治愈的案例,引导他们逐渐建立希望和信心,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3. 提供支持和安全感高压氧治疗需要患者呆在狭小的舱体内,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治疗。
为了让患者感到安心,医护人员应该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避免出现任何意外事故。
同时,让患者随时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并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关怀,让他们在治疗期间感到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照顾。
浅谈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
浅谈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其发生率与年龄和个体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有关。
为了保障冠心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综合的护理措施,其中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1.疏导情绪冠心病患者往往因为健康问题而感到焦虑、担心、沮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对身体的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情绪疏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病情,以及应对孤独、无助、无望等心理问题。
2.建立信任冠心病患者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措施是否正确,这也会导致他们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下降。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关爱。
3.安慰患者生活中的任何小事都可能会让冠心病患者感到不安和担忧,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关心和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被重视。
二、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1.恢复锻炼冠心病患者的身体状况需要经过一定的康复锻炼才能得到恢复,但是这样的恢复锻炼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一般来说,恢复锻炼应该逐渐增加负荷,然后再逐渐降低负荷,以达到让患者逐渐适应恢复锻炼的目的。
2.控制卡路里摄入量冠心病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特别注意其饮食习惯,因为不当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状况恶化。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合理控制卡路里的摄入量,并注意减少食用高脂、高热量的食物。
3.规律作息冠心病患者需要一定的规律作息,以保证其身体状况能够得到恢复。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作息习惯,并通过合理地调整患者的作息习惯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以上是浅谈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的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冠心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其生活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给予患者综合的照顾,让他们感到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关爱!。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论文: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论文: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对手术患者来说适当的心理护理是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提高病人手术及术后质量。
通过对病人心理分析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病人以最佳心身状态接受手术,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改革的深入发展,病人的发生、转归、预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手术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将直接影响到病人手术的质量,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手术中一些护理体会。
【关键词】手术心理护理体会1 心理护理体会1.1 对心理护理实施心理护理的必要性:一个人从正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来到医院住院,看到医院各种各样的病人后,疾病就开始不断的捆扰患者的身心,由于生活节律被打乱,再加上手术病人一般对人体生理、解剖、麻醉、手术方法及手术后处理缺乏了解,就产生捆惧感,病人在术前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害怕和担心。
怕的是疼痛,担心的是否会出现意外。
手术病人入院后,就盼着早日手术,而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就会恐惶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理波动很大。
针对病人术前的心理特点,应请主刀医生在术前一日看望病人,同病人沟通,尽量解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病人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手术的安全性作出肯定,使病人获得安全感,让病人知道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
精神和心理压力主要是对手术、麻醉等相关知识缺乏或有更深了解所引起的焦虑、恐惧等,这种情绪变化不仅仅直接影响麻醉和手术的实施,还影响术后的治疗效果。
护士是在手术前后直接看护病人各种变化的,因此,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交谈中,要进一步掌握病人的职业、文化、婚姻家庭等状况,要实施的手术仔细解释,耐心说明,使病人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及对病人术后恢复报科学的态度,设法帮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和精神准备,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手术。
浅谈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 者 单 位 : 龙 江 省 大 庆油 田 总 医 院 门诊 部 黑 邮 编 1 3 0 6 00 收 稿 日期 2 O 一O 一O O8 7 l
医 生 和 护 士 进 行 咨 询 , 心 听取 病 人 的 意 见 和 要 求 , 耐 主动 找 病 人 谈 心 , 入 浅 出地 解 释外 科 手 术 方 面 的 知 识 , 深 消除 病 人 的 不 安 和 担 心 , 家 属 详 细 交 待 病 情 , 明 手 术 的 重 要 性 和 必 要 向 阐 性 , 其 要 对 手术 的 安 全 作 肯 定 的 保 证 。权 威 性 的 咨 询 对 病 尤 人 获 得 安 全 感 极 为 重 要 , 要 依 据 不 同 的病 人 , 其 恰 当 的 语 还 用
【 要】 随 着 医 学模 式 的 转换 , 理 护 理 在 手 术 病 人 的 护 理 工作 中广 泛 应 用 , 手 术 病 人 术 前 、 摘 心 对 术 后 及 预 后 起 着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 文 从 分 析 对 手 术 病 人 进 行 心 理 护 理 所 面 临 的 问题 着 手 , 出相 应 的 对 本 提
1 手 术 病 人 的 心 理 分 析
希 望 寄 托 于 医生 , 至 过 份 依 赖 和 信 任 医 生 而 无 任 何 焦 虑 , 甚 这
说 明 病 人 对 手 术 后 可 能 出 现 的 危 险 性 和 手 术 并 发 症 等 缺 乏 足
够 的认 识 。
1 3 术 后 病 人 的 心 理 问题 手 术 后 是 病 人 心 理 问题 较 集 中 . 的 阶段 , 术 后 的 许 多 实 际 问题 在 较 长 的恢 复期 内 不 断 出 现 。 手
若 手 术 后 护 理 不 当 , 人 会 产 生 忧 郁 、 助 自怜 的 心 理 反 应 , 病 失 使 伤 口愈 合 减 慢 , 术 后 疼 痛 期 延 长 等 。 手
心理护理体会浅谈
心理护理体会浅谈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1]这种模式的特征是把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强调人的机体在内外环境中的整体性。
1心理护理的必要性病人由于疾病缠身,活动受到限制,又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故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需要。
在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具有双向作用,其不良情绪与病程以及愈后密切相关。
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对于疾病的恢复十分关键。
因此,心理调护具有重要地位。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个别干预,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与情绪,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2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对于初诊病人,因不知自己得了何种疾病,就医心切,加上环境陌生,需要相关检查,因此情绪紧张,焦虑,心里负担加重,这时护士应该主动接待,热情指导,诚挚相助,力求使病人消除陌生心理,适应环境变化,让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使病人安心治疗。
对于复诊病人,尤其诊断未明确的病人,疑虑焦灼。
此时病人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同时又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和医疗保护。
护士应尽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消除悲观失望情绪,给病人以心理安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顾虑。
对于慢性病患者,除叮嘱其坚持用药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好康复指导,用案例鼓励病人,增强其治愈的信心。
年老体弱患者就诊时,护士应以儿女般的心情尊重、关怀老人。
若老人走路不便,应主动上前搀扶;如无陪护人员,应帮助护送或指明路线,使病人感到温暖如家。
3心理护理的艺术性3.1倾听与交流语言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实施诊断的重要媒介。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要学会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我们应该运用“神入”,在心理学上,神入是理解与同情的结合。
我们在倾听时,要努力理解病人所讲的具体问题,不应摆出一副一贯正确的面孔,应该深入理解病人在想些什么,感觉什么,以及希望做些什么。
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
健康 、 工作 、 习和家 庭 的影 响 。脏 器 的 学
识, 积累丰富经验 , 拓宽知识面, 提高 自身 的心理素质 , 才能实施适宜心理护理。
眼 内 容 剜 除 断 外 直 肌 肌 锥 内义 眼 座 植 入 术 的 护 理 体 会
关键词 赵庆兰 万 道 红
眼座
眼
植入术
剜除
外 直 肌 肌 锥 内义
一
信仰 、 生活环境等 不 同, 产生 的心 理反 应
也 不 同 , 见有 以下 4种 类 型 。 常 恐惧型 : 这类病人 常害怕手术 和手术
护士要从 职业道德 的角度 解决 深层 次 的思想认识 问题 , 增强 工作 自觉性 , 以 换位思考的形 式来观察 安慰病 人 的心理 反应 , 过亲切交谈 , 通 讲明手术 治疗效 果 , 配合手 术 的重要 性 , 传 手术 成 功 的实 宣 例 , 手术过程 中动作应娴熟 、 在 轻松 , 以减 少 病 人 的恐 惧 心 理 。 手术前应给病人一种安静 的环境 , 舒 适的床铺 , 病人 感受到家 的温 暖 , 让 同时 向病人介绍手 术名称 、 醉方式 、 麻 麻醉 师
可 大 致 决 定 义 眼 座 的 大 小 , 作 全 身 和 双 并
眼座 的前端 , 用可吸收线分层 间断缝合巩 膜 和眼球筋膜 , 将球结膜充 分分离使球结
膜无 张力 , 再予以丝线间断缝合 。术毕植 入 临时义 眼片 , 眼加 压包扎 , 敷手术 单 冰 部位 , 术后 全身使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 和 止血剂 5天 左右 , 术后 3~ 4周结 膜水肿 消失 即可 安装仿 真义 眼片。所有 义眼座 植入 的术后患者均达到满意效果。
对患者眼部及 身心健 康恢复 的作 用。方
浅谈心理护理
浅谈心理护理新的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护理除应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社会学、伦理护理学等知识外,还应学习撑握心理学知识,并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
1 心理护理的意义1.1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人既有生理活动变化,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
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习惯和爱好,对待疾病也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要。
因此必须把病人看成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在生活护理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行动、言语、表情和姿势等去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动,帮助其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1.2患病者认识及情绪都会变化,而且意识减弱,自控力差,通过心理护理,能帮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主动接受治疗,并在治疗中获得保健知识;能帮助病人消除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刺激,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同疾病作斗争;能帮助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充分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尽快减轻或解除病人痛苦。
2 心理护理方法2.1交往心理护理是在护士与病人交往过程中完成的,交往过程中亲切的言语是最好的良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交流能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又能表达护士的良好愿望和诚挚的关心。
通过交往可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寂。
既有利护理工作的进行,又可以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2.2启迪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不能停留在单纯地问寒问暖上,而应不断地用医学知识和心理知识向病人作科学的宣传解释,给病人以启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消除治疗的态度的错误观念,错误认识,使病人对待疾病治疗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
2.3有针对性即强调个体化心理护理,一是因人而异,二是同一病人因时因地而异。
病人心理虽有一定规律,然而年龄、性别、心理特征和病情不同,其心理活动差异很大。
所以心理护理方法要灵活,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必须在对病人进行细致、全面、客观的观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具体心理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心理护理的概念综述•••••••••••••••••••••••••22. 临床资料•••••••••••••••••••••••••••••••••33. 护理••••••••••••••••••••••••••••••••••••3 3.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33.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53.3.1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63.3.2 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84.总结•••••••••••••••••••••••••••••••••••••105.参考文献••••••••••••••••••••••••••••••••••126.致谢信••••••••••••••••••••••••••••••••••••13浅谈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王宏丹[摘要] 护士工作中心理护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护患间通过密切的沟通,调整病人的心态,配合诊治,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综述:心理护理是护理学的组成部分,是护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部分,或称为临床操作部分。
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 nursing)是指医护人员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利用心理学的方法预防或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以增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最佳护理过程。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护理工作者开始注意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尝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建立和适应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解决其困惑和心理问题。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将对疾病的护理转向对病人的护理,而病人不仅仅是肉体和生理活动,还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功能。
同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忽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医学的非人性化倾向要求加强心理护理:由于医疗器械的进步,医疗诊断、监护、治疗日益依靠先进的仪器,如CT、MRI、B超、大型X线机、多普勒等。
这就造成见物不见人,见病不见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这是医学的非人性化倾向。
因此,要克服这一倾向,改善医患关系。
行为卫生阶段要求心理护理:当前预防疾病已经由环境卫生阶段、个人卫生阶段,步入到当前的行为卫生阶段。
这是因为现代多发病多是由于不良行为所引起,只有从小养成健康行为和改变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现代疾病。
心理护理责任之一即是改变不良行为,预防现代疾病。
二、临床资料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建立护患互信,促进沟通,对病人所承受的痛苦,表现出关心与理解,稳定病人的情绪,消除其顾虑,准确了解病人的需要,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开导,确立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并进行心理沟通。
护理学科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护理工作必须转变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由护理疾病转到促进健康,工作对象由患者扩大到全人类,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各角落,所以必须重视心理护理。
三、护理(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出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对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为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
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少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二)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
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把握病情。
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
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
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
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
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斗争。
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
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
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閥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
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
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
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
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慢性病人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
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以垂危病人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
(三)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1.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
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能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于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
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现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
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
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
在心脏科某病室,病友们给将临手术的病友送桃子罐头,用意是祝福病友能从阎王爷那里“逃”回来。
一旦有病友死在手术台上,后来做手术的病友就更加恐惧不安。
一次在心脏科的一个病室里,其中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死在了手术台上,另外两个待手术的女孩就偷偷写下了遗书。
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
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
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
咨询应由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代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代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
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
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进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
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至惧怕。
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
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
另外做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对术前病人的情绪影响较大,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
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
这些心理上的准备。
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另根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得快慢也有很大影响。
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