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运动障碍病共81页

合集下载

发作性运动障碍课件

发作性运动障碍课件

PHD
本质为夜间额叶癫痫(NFLE)。 NFLE是一类以睡眠相关性额叶运动性发作为主要特征
的临床综合征,多出现(chūxiàn)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临床以散发性病例为主;家族性病例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性夜间额叶癫痫(ADNFLE),是被发现的第一类与特定基
因相关的癫痫。
发作性运动障碍
对具有阳性家族史的PKD患者,应首先进行PRRT2基因 (jīyīn)筛查,并优先筛查热点突变c.649dupC。
发作性运动障碍
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PNKD
发病年龄早于PKD,多于婴幼儿期起病,平均(píngjūn) 发病年龄8岁,男女比例为1:1—2:1。
诱因:茶或咖啡、精神压力、疲劳等非运动因素, 饥饿以及女性月经期或排卵期亦可诱发。
kinesigenicdyskinesia,PKD):由突然运动诱发; (2)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由摄入茶、咖
啡、酒精等非运动因素诱发;
(3)过度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ED):由长时间运动诱发; (4)夜间阵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hypnogenic
dyskinesia,PHD):在睡眠(shuìmián)中发生。
组钠通道基因邻近。
钠离子通道病?
对具有阳性家族史的PNKD患者,应首先(shǒuxiān)进 行PNKD(MR-1)基因筛查,并优先筛查1号外显子。
发作性运动障碍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治疗(zhìliáo)
缺乏特效治疗。
可尝试:卡马西平 苯二氮卓类
氯硝安定
发作时短暂睡眠(shuìmián) 进食大蒜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发作时脑电图可见尖波或棘波,发作间期睡眠脑 电图可见低频(dīpín)痫样波。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对于继发性PKD,多发性硬化可能是最常见的 病因,其他病因包括头外伤、脑卒中、脑炎、围产 期缺氧、甲状旁腺机能减低(甲旁低)、假性甲旁 低、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进行性核上性眼肌 瘫痪、非酮性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PKD的发作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偶尔 可自发缓解。PKD对小剂量抗癫痫药有效,卡马西 平和苯妥英钠均能明显减少甚至终止发作。它们 是通过使钠通道失活从而抑制细胞膜的兴奋性。
发作通常单侧或不对称。发作累及肢体、面部、 颈部,躯干肌肉也可受累。发作时意识清楚,面部肌 肉受累可引起面部肌肉扭曲,有时产生构音障碍,导 致有些患者不能说话。发作可以使患者丧失活动能 力,干扰其行走、工作和日常活动。有些患者有感觉 先兆,如在受累部位有肌肉紧张,不均匀感觉,麻刺感 和感觉异常或头晕。

发病年龄从 2~30 岁 , 多在儿童期, 散发病例男女相 等,家族病例女性多。
PED至今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氯硝西泮、卡马西平无效,左旋多巴、色氨酸、 乙酰唑胺对少数病例有效,皮质类固醇对个别病例有效。

发作性睡眠诱发性运动障碍PHD

在睡眠中发生。 PHD 仅有数例报道 , PHD 包括 肌张力不全、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或舞动样动 作的发作,发生在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一般发 生在NREM的Ⅱ期而且在觉醒之后发生,患者可以睁 开眼睛,以舞动样动作和肌张力不全的姿势剧烈的 移动肢体和躯干 , 肢体的远端可呈舞蹈手足徐动 , 发作后患者常常入睡,但是在醒后能想起发作情形。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
PNKD类似PKD,是以肌张力不全、手足徐动、舞蹈样 动作或舞动样动作或者任何这些过度运动障碍相结合的发 作为特点。但是, PNKD呈自发发作,以下因素可加重:应激、 兴奋、疲劳、酒、咖啡、茶、热和冷等。发作频率比PKD 少,可以1个月2~3次或每天20多次,持续时间通常数分钟至数 小时,有时持续1 d以上,但亦有少数报道持续几秒钟,也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发作减少。发作类似于PKD,通常单侧或不对 称,但是有时可以是双侧的,发作多累及肢体,但是常累及面部、 颈部和躯干肌肉。构音障碍或不能说话也可见到,如果发作 非常严重,可以出现跌倒而且干扰日常生活活动。有些病例 也有感觉先兆如肌肉紧张、麻刺感和感觉异常

发作性运动障碍PPT课件

发作性运动障碍PPT课件

遗传特点
离子通道病 原发性PKD以家族性病例为主,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伴有婴儿惊厥、偏头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共发现3个与PKD有关的致病基因或位点:PRRT2、 SCN8A、EKD3。
2011年PRRT2基因被首次证实为家族性PKD的致病基因, 基因定位于16p11.2。PRRT2基因编码富含脯氨酸跨膜蛋 白-2,其表达于神经元突触,并通过与突触结合蛋白相 互作用参与Ca2+的快速识别机制,从而介导神经递质的 同步释放。
PNKD临床诊断标准
(1)婴儿或幼儿期发病; (2)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且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 (3)饮用咖啡、酒精等可诱发; (4)不自主肌张力障碍表现,包括肌张力异常、舞蹈
症或混合型发作; (5)发作持续时问:10 min~1 h,不超过4 h; (6)家族性PNKD:有家族史者符合上述1~5条标准。
遗传特点
发病率极低。 临床以散发性病例为主,仅约10%患者存在家族史。
家族性PED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遗传 早现,相关致病基因包括:SLC2A1(1p34.2)、PRRT2、 PNKD(MR-1)、GCHl(14q22.2)和ECHSl(10q26.3)等。
PED患者中存在SLC2A1基因突变者不超过20%,故 除了进行SLC2A1基因筛查外,还应进行其他相关致 病基因筛查。
PxDs分类
Bhatia根据诱因等临床特点,分为4类:
(1)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dyskinesia,PKD):由突然运动诱发;
(2)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由摄入 茶、咖啡、酒精等非运动因素诱发;
(3)过度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ED):由长时间运动诱 发;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介绍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是一种罕见的运动障碍,常见于20-30岁的青年人。

该病发病率较低,但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

本文将介绍一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包括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

病历患者为一32岁的男性,因肢体肌肉不自主收缩3年来就诊。

患者在平静或静止状态下无异常表现,但在运动时(例如站起来或步行)肌肉不自主收缩。

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家族史均正常。

病史中没有使用相关药物或接受手术的记录。

体检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是无异常的,但在进行锻炼或运动时,患者的肢体肌肉会不自主地抖动或收缩,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患者的反射、感觉和协调均正常,但注意力和形式思维受轻度影响。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患者被确诊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病因不明,常见于生殖年龄的男性。

PKD的特征是在运动或锻炼后肌肉的不自主收缩。

PKD的攻击可持续从几秒到几分钟,有一定的循环规律。

在临床上,判断PKD的最好方法是致病性治疗,例如展示荷尔蒙,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

如果患者症状得以缓解,那么可以增加PKD的抗心理因素的确诊程度。

血泪的格锥体或症状相似的遗传性动作障碍(如myoclonus dystonia)也可以与PKD有相似的表现,因此必须在诊断中加以考虑排除。

治疗治疗PKD的首选方法是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phenytoin)是治疗PKD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和攻击次数。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也可以用于治疗PKD,但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镇静剂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荷尔蒙,如生长激素或雌激素,用于缓解PKD的症状。

手术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PKD,例如脑神经刺激术或脑深部刺激术,但是仅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考虑使用。

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罕见的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

运动障碍ppt课件

运动障碍ppt课件
–嗅觉的检测(运动症状前期) –植物神经症状:便秘等 –焦虑-抑郁状态(运动症状前期) –睡眠障碍:白天过度睡眠(EDS)、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
31
运动症状前期的PD患者的诊断
• 生物学标志
–影像学特征
• 中脑黑质部超声检查 • 脑功能显像
–基因检测:α-synuclein基因、parkin基因 –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脑脊液中α-syn寡
28
帕金森病的分型
• 少动-强直为主型
–震颤轻,甚至终身不出现震颤 –进展较快,药物剂量增加较快 –常伴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29
帕金森病的UK脑库临床诊断标准
UK 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 副作用:
– 胃肠道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口干、便 秘或腹泻、幻觉
40
帕金森病
B-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特点:
– 单用或与多巴制剂合用可减少PD症状 – 可减轻多巴制剂引起的轻度症状波动 – 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 药物:
– 司来吉兰(咪哆吡、金思平), 5mg, b. i. d
• 副用:
– 恶心,轻度心律失常,多梦、 幻觉,有精神病 的PD患者禁用,骨骼肌不适,轻度肝功能异常
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
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记忆力、语言和行为障 碍
锥体束征阳性(Babinski征 + )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阻塞性脑积水
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接触过MPTP
步骤III
(至少有3项)
单侧起病 静止性震颤 逐渐进展 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

运动障碍PPT精选课件

运动障碍PPT精选课件
7
运动障碍病
需要注意的方面: 10、缓解因素:
酒精可减轻ET和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跑和倒退走可 减轻肌张力障碍步态
11、分散注意力和不持续性:提示非器质性可能
,但是需要与上述第10点一致。
8
运动障碍病
病史:
起病的方式、病程、伴随症状、功能残疾、生活质量 的影响
过去病史、包括感染(如风湿热)和中毒 服药物史-现在,既往和娱乐性毒品 酒精的反应性 家族史 神经心理特征 自主神经症状 睡眠障碍
14
运动障碍病
辅助检查:
血液: 脑脊液 遗传 电生理 影像学 活检(皮肤、肠道、骨髓):偶尔
15
运动障碍病
辅助检查:
常规的血液学检查:肝、肾、甲状腺功能对震颤和阵 挛有重要意义;
铜蓝蛋白:年轻人和中年人:WD PD有时要注意和SCA和青少年起病的HD鉴别 影像学:意义有限,对于不能分类的PD随访可能有一
用可能会在药物已经停用后也持续存在 许多运动障碍病基本通过临床确诊,辅助检查所起的
作用很少 神经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在运动障碍病很常见,在决
定病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很重要。
20
21
肌张力障碍
神经功能紊乱
锥体外系病
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 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
肌张力障碍 可累及躯体的 任何部位
以异常运动和 姿势异常为特征
运动障碍病的诊治规范
1
运动障碍病的分类
运动增多的运动障碍病(hyperkinetic disorder) 运动减少的运动障碍病(hypokinetic or
akinetic-rigid disorder)
2பைடு நூலகம்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PNKD的发作频率同PKD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PNKD的发作频率同PKD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的发作频率同PKD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治疗困难, PNKD对抗癫痫药反应不佳, 治疗困难, PNKD对抗癫痫药反应不佳,但有报道 氯硝西泮、丙戊酸治疗有效。苯二氮类药物对部 氯硝西泮、丙戊酸治疗有效。 分患者有效, 分患者有效,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黑质和苍白 球的GABA受体进而影响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的 球的GABA受体进而影响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的 合成和释放。 合成和释放。
应激、活动增加和月经期可加重PHD,前驱症状少 应激、活动增加和月经期可加重PHD,前驱症状少 发作可伴有呼吸不规则、 见,发作可伴有呼吸不规则、不自主发声或心动过 频率可1年数次到每夜4~5次 速。频率可1年数次到每夜4~5次,通常每次持续 20~50 s。也有数例持续超过5 min的报道。通常 s。也有数例持续超过5 min的报道 的报道。 发生在儿童,男性比女性多(4∶1)。 发生在儿童,男性比女性多(4∶1)。 PHD不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 PHD不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少数病例可自发中 不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 大多数短程发作的病例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止。大多数短程发作的病例卡马西平治疗有效,有 一些病例对苯妥英钠有效, 一些病例对苯妥英钠有效,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合 用有效,乙酰唑胺也有效。 用有效,乙酰唑胺也有效。
发作通常单侧或不对称。发作累及肢体、面部、 发作通常单侧或不对称。发作累及肢体、面部、 颈部,躯干肌肉也可受累。发作时意识清楚 意识清楚, 颈部,躯干肌肉也可受累。发作时意识清楚,面部肌 肉受累可引起面部肌肉扭曲,有时产生构音障碍, 肉受累可引起面部肌肉扭曲,有时产生构音障碍,导 致有些患者不能说话。 致有些患者不能说话。发作可以使患者丧失活动能 干扰其行走、工作和日常活动。 力,干扰其行走、工作和日常活动。有些患者有感觉 先兆,如在受累部位有肌肉紧张,不均匀感觉, 先兆,如在受累部位有肌肉紧张,不均匀感觉,麻刺感 和感觉异常或头晕。 和感觉异常或头晕。

发作性运动障碍简介

发作性运动障碍简介

对于继发性PKD,多发性硬化 对于继发性PKD,多发性硬化可能是最常见的 多发性硬化可能是最常见的 病因,其他病因包括头外伤、脑卒中、脑炎、 病因,其他病因包括头外伤、脑卒中、脑炎、围产 期缺氧、甲状旁腺机能减低(甲旁低) 期缺氧、甲状旁腺机能减低(甲旁低)、假性甲旁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低、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进行性核上性眼肌 瘫痪、非酮性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瘫痪、非酮性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
PNKD类似 PNKD类似PKD,是以肌张力不全、手足徐动、舞蹈样 类似PKD,是以肌张力不全 手足徐动、 是以肌张力不全、 动作或舞动样动作或者任何这些过度运动障碍相结合的发 作为特点。但是, PNKD呈自发发作,以下因素可加重:应激、 作为特点。但是, PNKD呈自发发作,以下因素可加重:应激、 兴奋、疲劳、 咖啡、 热和冷等。发作频率比PKD 兴奋、疲劳、酒、咖啡、茶、热和冷等。发作频率比PKD 可以1个月2~3次或每天 多次 次或每天20多次, 少,可以1个月2~3次或每天20多次,持续时间通常数分钟至数 小时,有时持续1 d以上 但亦有少数报道持续几秒钟, 以上, 小时,有时持续1 d以上,但亦有少数报道持续几秒钟,也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发作减少。发作类似于PKD,通常单侧或不对 年龄的增长而发作减少。发作类似于PKD,通常单侧或不对 但是有时可以是双侧的,发作多累及肢体,但是常累及面部、 称,但是有时可以是双侧的,发作多累及肢体,但是常累及面部、 颈部和躯干肌肉。构音障碍或不能说话也可见到, 颈部和躯干肌肉。构音障碍或不能说话也可见到,如果发作 非常严重,可以出现跌倒而且干扰日常生活活动。 非常严重,可以出现跌倒而且干扰日常生活活动。有些病例 也有感觉先兆如肌肉紧张、 也有感觉先兆如肌肉紧张、麻刺感和感觉异常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
PKD是突然的运动所引发的不自主运动发作。发病年 龄从4个月~57岁,一般<20岁,通常在儿童期,尤其在特发的 家族和散发的病例。男女比例为2∶1~4∶1;以肌张力不全、 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或舞动样动作或者任何这些过度运 动障碍相结合的发作为特点。这些发作总是被随意运动所 诱发。有些发作也可由讲话、咀嚼、惊吓、闪光刺激、过 度换气、应激、月经期、热和冷所诱发。发作频率可高达 100次/d。发作通常每天都有,但是也可以1个月(或更长时 间)发作1次,但是每次发作很少超过5 min,极少数长达数小 时。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和 癫痫的关系
PKD与癫痫间的关系存在争议。由于其呈 发作性表现,与癫痫并存的病例较多,对 抗癫痫药有良效,因此认为系皮质下癫痫 或反射性癫痫;但由于其发作时意识清楚, 脑电图多无癫痫样放电,故不能等同于癫 痫。
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本病与癫痫,发作性 共济失调,偏头痛等并存者多,因此认为 这些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发作性疾病的共 存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及离子通道 缺陷。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
PNKD类似PKD,是以肌张力不全、手足徐动、舞蹈样 动作或舞动样动作或者任何这些过度运动障碍相结合的发 作为特点。但是, PNKD呈自发发作,以下因素可加重:应激、 兴奋、疲劳、酒、咖啡、茶、热和冷等。发作频率比PKD 少,可以1个月2~3次或每天20多次,持续时间通常数分钟至数 小时,有时持续1 d以上,但亦有少数报道持续几秒钟,也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发作减少。发作类似于PKD,通常单侧或不对 称,但是有时可以是双侧的,发作多累及肢体,但是常累及面部、 颈部和躯干肌肉。构音障碍或不能说话也可见到,如果发作 非常严重,可以出现跌倒而且干扰日常生活活动。有些病例 也有感觉先兆如肌肉紧张、麻刺感和感觉异常

发作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

发作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
“ KD , P ” 口服卡 马西平 , 症状 明显 减轻 。
2 讨 论
感染 等 。本病 的发病 机 制 尚未 明 了 , 目前 越来 越 多 的 学者认 为 P KD是 一 种 离 子 通 道 病 , 能 与基 底 节 区 可
的功 能异常有 关 。卡 马西 平大 部 分病 例显 效 , 故早 期
夜 间发作 性 肌 张 力 障 碍 ( D) HP 。现 将 笔者 遇 到 的 1
例 P KD报 告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1 d可 发作 1 0余 次 , 作 问 期无 异 常表 现 。1 6 0 发 9 7年 Kets 描 述第一 例 P rez KD病 例 后 , 后 相 继有 其他 学 此 者 描述 了一些病 例 。 P D可分 为 原 发 性 和继 发 性两 种 , 发 性 P K 原 KD 多有 明确家族 史 , 常 染 色体 显 性 遗传 , 发 性 P D 呈 继 K

病 例 报 告

发 作 性 运 动 障碍 1 报 告 例
牛勇爱
山 西 阳煤 集 团 总 医 院神 经 内科 阳泉 0 50 4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关键 词 】 发 作 性 运 动 障 碍 ; 例报 告 病 【 图分 类 号 】 R 4 中 71 【 献标 识 码 】 D 文
发作 性运动 障碍 是一 类 少 见 的神 经 系统 疾病 , 表 现为发作性 肌张 力障碍 、 舞蹈样 动作或 舞动样 动作 , 或 在正常活 动背景 下发生 的任何肌 张力 障碍性疾 患 。根 据诱 因 、 发作 时间和病 因学可分 为 四型 : 发作 性运动诱 发的异 常运动 ( KD 、 P ) 发作 性非 运 动诱 发 的异 常 运 动 ( NKD 、 P ) 发作 性持 续运动诱 发 的肌 张力 障碍 ( E 、 P D)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及临床特点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及临床特点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及临床特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及临床特点引言: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是一种罕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具有突发性、短暂性运动发作的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PKD的相关特点,包括视频脑电图以及临床表现。

一、PKD的视频脑电图特点PKD发作时的视频脑电图显示了一系列典型的脑电波形变化。

这些波形变化反映了患者在运动发作期间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

1. 视频脑电图的正常基线:PKD发作前,患者的视频脑电图通常显示正常的基线活动。

这表明在发作前的静息状态下,患者的脑电活动没有明显异常。

2. 发作性波形异常:PKD发作时,视频脑电图显示了一系列发作性波形异常。

其中最常见的异常是高幅度、高频率的β波或γ波,通常出现在发作开始之前的数秒内。

这种异常波形在发作期间持续数秒到数十秒。

3. 脑电激活异常:在PKD发作期间,脑电图还显示了脑电激活异常。

这些异常包括高频率、低振幅的α、β或γ波。

这种异常和患者的症状密切相关,表明患者的运动发作可能与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有关。

二、PKD的临床特点除了视频脑电图的特点外,PKD还具有一系列典型的临床表现。

1. 运动诱发性特点:PKD发作通常是在运动诱发后立即发生,这是PKD的典型特点。

运动诱发因素可以是简单的日常活动,例如起床、行走、站立等。

此外,一些非特定运动如咳嗽、打喷嚏也可以引发发作。

2. 发作时的运动表现:PKD的运动发作一般为突然发作的不自主运动,常常是片段性的。

这些运动可以表现为抽动、扭曲、颤动等形式。

发作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分钟,随后症状会迅速缓解。

3. 同发病年龄组的家族聚集性:PKD通常有家族聚集性,且患者多为发病年龄为儿童或青少年的成员。

因此,PKD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研究发现,PKD可能与染色体19上的一个基因突变有关。

4. 非运动诱发的发作:少数患者在无明显运动诱发因素下也可以发生PKD发作。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中山大学 附属第一 医院特聘 教授 ,博 士生导师 ,澳 门镜湖 医 院神经科顾问医生,主要研究神经系统遗 传病和变性病
有些学者认 为 P D与基底节的功能有关 ,因 K 为丘脑血管损 害、基底节钙 化、脑外伤 等可导致 P D或 P K K N D的发 生 ,单光子发 射型计算机断层 发现 P D患者的发作肢体对侧基底节区域的血流 K 灌注显著增加 ,散发性 P D患者双侧尾状核灌注 K 减少。另外 ,有报道指出 ,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
运 动 障 碍 ( aoym lnnkns ei dsiei, prxs a o—iei nc ykns g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作性运动 障碍的发 病机 制仍未 阐明。P D K 是否癫痼发作的争论一直存在 ,有学者认为其是一 种反射性癫痼 ,因为 P D有发作性特征及非进展 K 性特点 ,并有感觉性先兆 ,且抗癫痼治疗有效 ,患 者的家系中癫痼的发 生率较高。另外 ,在 P D基 K 因定位区域的范围内已发现多个与婴儿惊厥或癫痫 有关的基因 ( 详见后述) ,提示 P D与癫痼可能有 K 某些共同的发病机制。
发作性运动障碍可以是遗传性、特发性或继发 于其他疾病 ,以前 2 种最为多见。该病可继发于多 种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多发性硬化 、脑外伤、围生 期脑部缺氧、丘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一 些内分泌和代谢 障碍如原发性 甲状旁 腺功能减退 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低血糖、糖尿病等;个另 』 报道认为胆红素脑病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抗磷脂 综合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等也可继发发作性运 动障碍 ;还有部分特发性病例的病因至今未明。
维普资讯
36 5
新医学 20 0 8年 6 月第 3 卷第 6期 9

发作性运动障碍2例报告

发作性运动障碍2例报告

发作性运动障碍2例报告
高龙飞;亓勒德;宋方禹;谷晓林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5)001
【摘要】发作性运动障碍较为少见,我们遇有2例,现结合文献讨论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封三)
【作者】高龙飞;亓勒德;宋方禹;谷晓林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71100;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71100;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71100;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7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丘脑梗死继发睡眠诱发发作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 [J], 吴英;崔志堂;杨丽丽;白玉海;刘杰;曹丽华;
2.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2例报告 [J], 周幼萍
3.丘脑梗死继发睡眠诱发发作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 [J], 吴英;崔志堂;杨丽丽;白玉海;刘杰;曹丽华
4.PRRT2基因相关的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病例1例报告 [J], 何妮;涂敏;孟全华;李洁;王淳
5.卒中后发作性运动障碍1例报告 [J], 王茜茜;沈翔;桂雅星;王国栋;吴云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