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扎后的原发性输卵管癌3例误诊原因分析及文献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罕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可靠的诊断方法,诊断率不高,术前常被忽视或误诊。我院近1年收治3例原发性输卵管癌,均有输卵管绝育史,术前均误诊,现结合文献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避免误诊误治。

1 病历资料

病例1:患者57岁,绝经5年,阴道不规则流血伴阴道排液13月余,下腹胀痛10余天,于2009年4月20日入我院。30年前行绝育术,G3P3。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体前位、萎缩,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包块。妇科超声示子宫大小3.8 cm×3.0 cm×3.0 cm,内膜厚0.4 cm,宫壁回声不均匀;双卵巢未显示,双附件未及明显包块。CDFI:未见异常。宫腔镜检查见:宫腔内散在白色小菜花样结节,表面明显血管,取少许内膜送病理,病理为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于4月30日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中见少量淡黄色盆腔积液,子宫大小约4 cm×3 cm×3 cm,表面光滑,宫旁及骶韧带未触及增厚,双侧输卵管见绝育术瘢痕,余未见异常,双侧卵巢萎缩。取盆腔冲洗液送检脱落细胞。术后剖开子宫,宫内膜未见明显病灶,左侧宫角部见少许病灶。颈管内膜光滑。术后病理回报(309640):(左侧)输卵管:中分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内膜见有微小病灶,右附件及左卵巢未见癌。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腹水脱落细胞回报见较多间皮细胞、淋巴细胞,未见恶性细胞。术后患者未行化疗,复查两次未见异常,现健在。

病例2:患者52岁,绝经3年,阴道血性分泌物1年,于2009年11月24日入我院。

1 w前于外院刮宫病理为“子宫内膜癌”。27年前行绝育术,G2P2。妇科检查:宫颈外口略红,子宫前位,略小,左附件区触诊较厚,轻度压痛。右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妇科彩超示子宫萎缩,宫腔分离0.3 cm,宫壁回声欠均匀。左附件区可见3.8 cm×2.5 cm的实性低回声,形态尚规则,界限尚清,右卵巢未显示,右附件未及包块。CDFI:未见异常。我院病理科会诊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形态符合透明细胞腺癌。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于11月27日在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中见无腹水,子宫大小约5 cm×4 cm ×3 cm,双侧输卵管可见节育术瘢痕近端的输卵管部分均增粗,直径约3.5 cm。双侧卵巢萎缩。术者以为是输卵管积水,未引起注意。术后剖开子宫,宫内膜无明显病灶,宫颈内膜光滑,未剖开增粗的输卵管。腹水脱落细胞病理回报:较多退化变性的细胞成分,少量淋巴细胞,未见到恶性细胞。术后病理回报:双侧输卵管中 低分化浆液性腺癌(局部伴有透明细胞腺癌),浸润输卵管壁浅层,双侧卵巢未见癌,阴道壁未见癌,萎缩型宫内膜,慢性宫颈炎,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术后给予TP方案化疗6个疗程,复查未见异常。

病例3:患者59岁,绝经13年,阴道流血9 d,于2010年5月3日入我院。32年前行绝育术,G4P3。妇科检查:宫颈光滑,萎缩,分泌物稀薄,子宫前位,增大饱满,约10 cm ×8 cm×9 cm,形状规则,活动度尚可,有压痛,双侧附件区增厚,轻度压痛。彩超示:子宫大小为9.5 cm×6.7 cm,形态饱满,被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见8.2 cm×6.1 cm 的液性暗区,内液欠清,未见明显血流。左、右附件区分别见5.2 cm×2.9 cm和3.3 cm×1.5 cm不整形囊性光团回声,有分隔。宫腔镜检查,宫腔内大量脓血性液体,反复冲洗后见宫内膜薄,未见病灶,刮取少量内膜送病理。病理为宫内膜低分化腺癌。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癌。于5月14日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中未见腹水,子宫约5.5 cm×4.5 cm×4.0 cm,表面光滑,双侧输卵管均增粗迂曲,粘连成团状,直径约3 cm,双侧卵巢萎缩。该术者与前两例术者并非一人,此改变亦被该术者误认为输卵管积水。术后剖开子宫,宫内膜未见明显病灶,宫颈内膜光滑,未剖开增粗的输卵管。术后病理结果回报:

右侧输卵管中分化浆液性腺癌,管腔内生长,输卵管肌层未见浸润,右侧卵巢及左侧附件未见癌,左侧输卵管积水,萎缩性宫内膜,慢性宫颈炎,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术后TP方案化疗6个疗程,复查未见异常。

2 讨论

2.1 发病率

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较少见,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1%~1.8%〔1〕。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2~57岁,2/3为绝经后妇女〔2〕。本文3例均为绝经后发病,平均年龄56岁,与文献报道相符。

2.2 病因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70%患有慢性输卵管炎,促性腺激素的高水平、不断排卵及不孕不育等均增加了肿瘤发生的风险。Annika 等〔3〕研究指出:单因素分析输卵管绝育对输卵管癌可能有保护作用,输卵管结扎后,一些致癌物质被阻断,不能刺激输卵管上皮细胞癌变,从而降低了发病风险。但有学者认为输卵管结扎可能为输卵管癌的发病因素〔2,4〕,推测输卵管本身有清除能力,但当输卵管堵塞或上皮受损时清除能力下降使致癌物质积聚,导致癌症发生。本文3例均有输卵管绝育史,支持后一观点,但例数少,尚不能确定输卵管结扎与输卵管癌之间的关系。

2.3 诊断

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常表现为阴道排液、腹痛、盆腔肿块,称为输卵管癌三联征〔2〕,术前诊断率仅为2%~6%〔5〕。目前尚无可靠的确诊方法,多数患者需在剖腹探查后才能做出诊断。彩超、CT及MRI均可协助诊断。彩超可判断肿块的位置,并通过检测肿块血流的频谱来判断良恶性;CT发现附件小的梭形、蛇形分叶状实性或管状、腊肠形囊实性肿块,是输卵管癌较具特征的征象〔6〕。本文3例均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后2例彩超提示有附件包块,但因该病发生率低,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故没有想到输卵管癌,从而也忽略了借助CT或MRI来进一步明确附件包块的性质。

2.4 治疗

输卵管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相似,手术范围与卵巢癌相同,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和腹膜后淋巴结〔7〕。以手术为主,强调首次手术的彻底性,术后辅以放、化疗。有报道盆腔放疗〔8〕不能提高生存率,腹部治疗效果不确定,亦不能控制腹腔外转移灶的复发,且常常伴有严重的胃肠道并发症,因此目前放疗不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首选,而作为复发的姑息性治疗。化疗是术后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GOG(美国妇科协作组) 追踪TP 方案60个月,发现TP方案降低进展危险率28 %,降低病死率34%,并经长达6.5年的观察,TP 远期效果优于CP方案,这奠定了TP方案作为首选的基础。本文3例因术者未发现输卵管癌,均未行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术,但术后有2例患者采取TP方案化疗,取得良好疗效,因随访时间短,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