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合集下载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

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卫生部•【公布日期】2011.05.25•【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卫生部疾控局2011年5月25日)为加快我国消除疟疾工作进程,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疟疾诊断标准》、《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消除疟疾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地区,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职责,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科技水平的工作思路,确保消除疟疾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各地应根据当地疟疾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适时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相关技术措施。

二、传染源控制措施(一)病例诊断。

1.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曾有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史,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或有既往病史。

(2)临床表现①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重症病例可出现昏迷等症状。

② 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发冷、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有类似感冒症状或伴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有头痛、妄语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① 病原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简称镜检):血涂片查见疟原虫;② 免疫学检测(快速诊断试剂盒,简称RDT):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③ 基因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疟原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阳性。

2.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2)临床诊断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且临床表现典型者。

(3)确诊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或既往病史,有典型或不典型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镜检、RDT或PCR)阳性。

利用抗疟疾药物治疗疟疾抗疟疾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利用抗疟疾药物治疗疟疾抗疟疾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利用抗疟疾药物治疗疟疾抗疟疾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抗疟疾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疟疾的药物。

正确使用抗疟疾药物对于有效治疗疟疾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疟疾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抗疟疾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目前常用的抗疟疾药物包括磷酸氯喹、氯喹、奎宁和青蒿素类药物等。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抑制疟原虫的生物代谢、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和DNA等方式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疟疾的效果。

二、抗疟疾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1. 用药前需咨询医生:在使用任何抗疟疾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2. 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服用:抗疟疾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确定的,必须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准确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

3. 配合饮食和其他药物:有些抗疟疾药物需要在饭后或者与其他药物一并使用,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搭配。

4. 继续用药至疗程结束:即使症状缓解或消失,也不能随意停药,必须坚持使用完整个疗程,以确保疟原虫被有效清除。

三、抗疟疾药物的注意事项1.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使用抗疟疾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咨询。

2.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抗疟疾药物可能与一些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咨询医生,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一些抗疟疾药物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抗疟疾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权衡利弊。

4. 注意使用期限和贮存条件:抗疟疾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会受到贮存条件和使用期限的限制,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贮存和使用。

总结:抗疟疾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治疗和预防疟疾至关重要。

在使用抗疟疾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疟疾怎样治疗?

疟疾怎样治疗?

疟疾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疟疾的治疗方法,治疗疟疾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疟疾应该吃什么药。

*疟疾怎么治疗?*一、西医疟疾治疗不仅是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

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

*1、治疗(一)治疗用药建议:早期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决定疟疾预后最重要关键,由於台湾根除疟疾已经四十年,近年来境外移入的病例每年约只有30例,临床医师若经验不足,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来;另外因为疟疾病况变化迅速,重症疟疾(severe/complicatedmalaria)开始常以非特异性症状来表现,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给予适当的治疗,常会导致各器官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另外治疗上最棘手的问题是抗药性的问题,以恶性疟来说,传统的药物如chloroquine目前可以说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流行区都已产生抗药性,甚至在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边界还出现对chloroquine,mefloquine,quinine都有抗药性的多重抗药性疟疾(multiple-resistantmalaria),是治疗上的一大挑战。

90年代以来,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青蒿素类(artemisinin)的药物,被视为是可能解决此一难题的利器。

它的安全性高,作用速度快,而且对於不同阶段的疟原虫都有作用[31],目前WHO 的建议是使用这类的药,再搭配另一个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artesunate+mefloquine;artemether+lumefantrine),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根据WHO的统计,到2006年1月为止,青蒿素为主的合并疗法(artemisinin-basedcombinationtherapiesorACTs)已经有56个国家采用为治疗疟疾的第一线用药。

当前治疗疟疾的难题在於一方面必须注意疟原虫的抗药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抗疟疾药物的毒性。

困难在於,目前疟原虫的抗药性系以临床治疗失败作为定义,无法在治疗之前先作药物感受性试验;而且,重症疟疾症状与奎宁,primaquine等抗疟疾药物的毒性狠相似,都会造成恶心,呕吐,溶血性贫血,低血糖,肺水肿及休克,难以从症状来分辨。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课件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课件

• 口服型,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5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6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7
(二)杀灭肝内期和配子体的药物
1、伯氨喹(primaquine):
• 8-氨基喹啉类药物,对肝内期疟原虫有明显杀灭作 用,是目前唯一的间日疟根治药物。
(1)杀虫机理: • 抑制线粒体氧化和消耗还原性辅酶Ⅱ而破坏红外期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0
(一)杀灭红内期无性体的药物
(3)药理: 氯喹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 顿服0.6g后2—3h在血浆内可达到或超过 有效浓度,其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内高 10—20倍。有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比无疟 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又高20~25倍,血浆浓 度≥15ug/L时对间日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20ug/L对恶性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3)主要的副反应:为头昏、头痛、乏力、 恶心、呕吐等,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升高,肝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常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2
3、咯萘啶(pyronaridin)
苯骈萘啶类药,是一种新型的抗疟药。常用 于治疗抗氯喹或喹哌的恶性疟。
(1)杀虫机理:主要通过破坏疟原虫复合膜的 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泡的代谢活力而发挥 杀虫作用。
(2)药理: 肌注后0.75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 吸收后肝内含量最高,血浆半衰期约为2-3 天。与氯喹无交叉耐药性,
(3)主要的副反应:食欲下降、腹痛、恶心、
呕吐等,对心脏无毒副作•常用用抗疟药。和抗疟药使用原则
•13
4 、青蒿素类衍生物
倍帮萜内酯类新型抗疟药,较易通过血脑 屏障,常用于治疗抗性恶性疟。其口服后吸 收良好,1-1.5小时即达血高峰浓度,作用迅 速,但代谢也快,血浆半衰期仅为2小时, 具有吸收快,分布广,代谢和排泄迅速的特 点。但治疗后复燃率较高。

医学知识之抗疟药

医学知识之抗疟药

抗疟药抗疟药抗疟药是用于防备或治疗疟疾的药物。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发的一种寄生虫传染病,致病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

完整的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雌蚊体内进行的有性生殖阶段。

(2)人体内进行的无性生殖。

在人体内,不同生长阶段的疟原虫有不同的形态和名称,主要侵害人肝细胞和红细胞。

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病因预防药,乙胺嘧啶。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控制复发药,伯氨喹。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碎片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出汗等疟疾的临床症状。

控制症状药,氯喹等。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

氯喹【体内过程】氯喹(chloroquine)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

红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比血浆内浓度高10~20倍,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内药物浓度又比正常红细胞高25倍。

主要分布于肝、脾、肺、肾等组织中,这些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浆高2 00~700倍,脑组织中浓度为血浆浓度10~30倍。

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去乙基氯喹仍有抗疟作用,少部分以原样经肾排泄。

该药因在组织内贮存,代谢和排泄都较缓慢,故作用长久。

【药理作用】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药效强盛,作用迅速,能迅速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

普通患者服药1~2天内寒战、发热等症状消退,2~3天后血中疟原虫消失。

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缓慢,作用持久,故能推迟良性疟症状的复发。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不能作病因性预防、良性疟的根治。

机制:① 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使DNA断裂,抑制疟原虫的繁殖;② 干扰虫体内环境,使疟原虫分解、利用血红蛋白的能力降低,导致氨基酸缺乏,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临床应用】1.用于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根治恶性疟,是临床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2.治疗肠外阿米巴病。

口服后肝中浓度特别高,可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

第42章 抗疟药

第42章 抗疟药

【作用机理】
l (2)氨基酸供应缺乏:
l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主要依靠其蛋白分解酶,将 宿主的血红蛋白分解获得所需的氨基酸.氯喹 为碱性药物,进入疟原虫体内后则改变红细胞 内pH使pH增大,造成对疟原虫蛋白分解酶的 不利环境,血红蛋白分解减少,氨基酸供应缺乏, 疟原虫生长受抑,干扰摄食机制.
【作用与用途】
肝脓肿
棘阿米巴性 角膜溃疡
❖ 从溶组织阿米巴的生活史可知,包囊是传播的根 源,滋养体是引起急性发作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祸 根. 抗阿米巴病药分类: 1.肠内抗阿米巴病药: 卤化喹啉、抗菌素 2.肠外抗阿米巴病药: 氯喹 3.肠内、外抗阿米巴病药: 甲硝唑(灭滴灵)、吐根碱
CH2CH3
N
H2N
Cl
N
NH2
乙胺嘧啶是病因性预防的首选 药
【药动学】
❖ 口服吸收缓慢而完全,4~6 h血药浓度达高峰, 主要分布在肾、肺、肝和脾等组织。消除缓慢,
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t1/2为3~5天。
杀灭速发型子孢子,作用持久病因性预 防
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阻断传播 抑制未成熟裂殖体 症状控制起效慢 对成熟裂殖体无效 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不良反应:皮疹、巨细胞性贫血、致畸 磺胺类和砜类: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Cl
N
NHCHCH2CH2CH2N CH3
CH2CH3 CH2CH3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3~5h血药浓度达高峰。
分布: 广泛分布于肝、脾、肾、肺等组织,脑和脊 髓相对较少。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浓度高 10~20倍,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浓度又比 正常红细胞内高出约25倍。
代谢: 大部分药物经肝代谢。代谢产物去乙基氯奎 仍有抗疟作用
常用抗疟药

抗疟药使用规范

抗疟药使用规范
抗疟药使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治疗和预防疟疾时抗疟药的 选择依据和使用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和各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对疟疾的治疗和预防。
使用原则
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 应根据疟原虫虫种及对抗疟药敏感性和患
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合理选择药物 应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
抗疟药使用方案
– 三日疟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 氯喹三日方案 – 氯喹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哌喹三日方案 – 哌喹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咯萘啶三日方案 – 咯萘啶总剂量1200mg,分3日口服 – 青蒿素类复方方案
同恶性疟
抗疟药使用方案
恶性疟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青蒿素类复方 (成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总剂量9片,分3日口服 青蒿素哌喹片
次口服哌喹450mg(总剂量1500mg)
抗疟药使用方案
孕妇疟疾的抗疟药使用方案 –孕妇患恶性疟 – 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 同成人恶性疟治疗 –孕妇患重症疟疾 同成人重症(间日疟和卵型疟)
–伯氨喹总剂量180mg,分8日口服
预防服药
–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地区 – 哌喹每月1次,每次口服600mg;连续服药不超过4个月

变化,不利于控制病情,特别是儿童病人,
往往因高热导致频繁抽搐。因此应尽快控制体温,
采用有效的解热药物,如安乃近肌注等,病人频
繁抽搐者,采用氯丙嗪+异丙嗪肌注,同时采用物
理降温,尽可能使体温降至38℃(肛温)以下。
• 抽搐
是重型和极重型脑型疟的常见临
床表现。应及时处理,一方面采用镇静药
物,如安定10mg静脉注射,或氯丙嗪100mg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一般采用口服给药,成人总量 1.5g,分3次服,连用2天。服药 后24~48小时血中浓度达到高峰 ,可迅速控制症状。
青蒿素类药物及治疗方案
青蒿素
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一种过氧桥结 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高效 、速效、低毒的特点。
治疗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肌肉注射或静 脉注射。具体剂量和疗程根据病情和 医生建议而定。
评估指标
02
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注意事项
03
随访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再次感染;如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缓解焦虑情绪
疟疾患者常因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情绪。心理干预 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改善睡眠质量
蚊虫驱除与灭杀方法
室内滞留喷洒
使用杀虫剂对室内墙壁、天花板 等蚊虫栖息地进行喷洒,降低蚊
虫密度。
蚊帐使用
在疟疾高发地区,提倡使用经杀虫 剂处理的蚊帐,有效减少蚊虫叮咬 。
室外环境整治
清除积水、杂草等蚊虫孳生地,降 低蚊虫数量。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避免暴露
尽量减少在蚊虫活动高峰 时段(黄昏和黎明)外出 ,避免暴露于蚊虫环境中 。
穿着防护
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衣服 、长裤和袜子,减少皮肤 暴露面积。
使用防蚊用品
涂抹驱蚊剂、使用驱蚊手 环等防蚊用品,降低蚊虫 叮咬风险。
05
并发症处理及康复期管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原则
贫血
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治疗原则包括补充铁 剂、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
料,必要时输血治疗。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文件卫办疾控发[2007]6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疟疾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经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专家意见,我部组织制定了《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根据《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确定的防治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疟疾发病率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的主要传播媒介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了规范全国疟疾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传染源控制措施(一)病例发现。

1. 发热病人血检。

凡具备显微镜诊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均应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村卫生室,也可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疟原虫抗原检测(血检方法详见《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下同)。

各类地区发热病人血检应达到以下指标:(1)发病率在10/万以上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5%;(2)发病率在1/万-10/万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2%;(3)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1%;(4)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应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对来自其它疟区的发热病人开展血检。

2. 主动病例侦查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疟疾传播季节组织开展。

实施范围包括疟疾发病率大于20/万的行政村,以及在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的自然村。

采用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疟疾发病情况,对遇到的发热病人或者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登记,并采集制作血片,进行检查。

(二)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及时发现并报告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疟疾诊断与防治(1)

疟疾诊断与防治(1)

防治原则
•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杀红内期的药物(氯喹、 羟基喹哌、咯萘啶、青蒿素);杀红外期和 配子体的药物:伯氨喹啉 • 保护健康人群:个人和集体预防,主要预防 药有乙胺嘧啶加磺胺多辛 • 防蚊、灭蚊 • 加强监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
抗疟药使用原则
抗疟药使用原则
• 第一线药物:磷酸氯喹(下称氯喹)、磷酸哌
恶性疟原虫
• 环状体:环纤细,多环(一个红细胞内有2个 环状体)、多核(一个环状体上有 2 个细胞核) 和边缘型(环状体沿红细胞边缘分布)。 • 配子体:雄配子体呈腊肠型,细胞质略红, 核疏松,位于虫体中央,疟色素分布在核周; 雌配子体呈新月型,细胞质蓝色,核致密, 核位置及疟色素分布特点同雄配子体 。
————————————————

全国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人数 发病率 死亡人数 死亡率 (万) (/万) (/10万) ————————————————————
1949 1960 1980 1990 2000 2001 3000.00 1023.68 330.00 11.74 2.40 2.48 600.00 155.39 33.78 1.06 1.87 1.91 300000 399 64 35 39 28 60.0000 0.951 0.0066 0.0032 0.0033 0.0023
• ④发病数天后触及脾脏,有时在脾肿
前即有脾触痛,偶伴胆囊区触痛; • ⑤投以抗疟药后,症状很快消失。
临床诊断要点:
• ①多数病例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
寒; • ②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 后很快下降,有不同程度出汗。隔 2 - 4 小时测 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可发现夜间的体温 降至正常或在常温以下; • ③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 有规律性; • ④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 外,一般感觉良好;

疟疾防治技术

疟疾防治技术

恶性疟原虫的特点
• 环状体: (特点:体积最小)环纤细,多环(一 个红细胞内有2个环状体)、多核(一个环状体 上有2个细胞核) 和边缘型(环状体沿红细胞边 缘分布)。
• 配子体:雄配子体呈腊肠型,细胞质略红, 核疏松,位于虫体中央,疟色素分布在核周; 雌配子体呈新月型,细胞质蓝色,核致密, 核位置及疟色素分布特点同雄配子体 。
实验室检测
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略)
1、检出疟原虫是明确诊断的最直接证据 2、厚、薄血涂片的优缺点:
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易辩认。 但虫数少,容易漏诊;厚血膜疟原虫较集中,易 于检查,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鉴别困难。
三.疟疾防治
(一)流行病学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要点
1.疟疾流行的三环节 (1)传染源:末梢血中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
(3)咯萘啶注射剂:肌注或静脉滴注,总剂量均 为480mg。每日1次,每次160mg,连续3日。需 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640mg。
4、孕妇疟疾治疗。 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3个月以
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3个月以上 的恶性疟患者采用ACT治疗。孕妇患重症疟疾应选 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 5、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次,每次 22.5mg,连服8日。
3、重症疟疾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蒿甲醚注射剂:肌注每日1次,每次80mg, 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 4—6小时可再肌注80mg。 (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 6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 给药后4—6小时,可再静脉注射60mg。 采用上述两种注射疗法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并且能 够进食后,改用ACT口服剂型,再进行一个疗程治 疗。

最全抗疟药总结

最全抗疟药总结

具有吸收快,分布广,代谢和排泄迅速的特点,血 浆半衰期仅为2小时。但治疗后复燃率较高。
ACTs: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重症医学科
4 、青蒿素类衍生物
(1)蒿甲醚(artemether) 口服型 注射型:脂溶性,用于肌肉注射。 (2)青蒿琥酯(artesunate) 口服型 注射型:水溶性,用于静脉注射。 (3)双氢青蒿素(cotecxin) 口服型
2、用于三日疟的抗疟药:首选氯喹,氯喹无效时可改用哌喹、 咯萘啶或ACTs;
3、用于恶性疟的抗疟药:ACTs或咯萘啶;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 选用哌喹;
4、用于重型疟疾的抗疟药:青蒿素类注射液或咯萘啶注射液;
5、用于多种疟原虫混合感染的抗疟药:
5.1 恶性疟+间日疟或卵形疟:ACTs或咯萘啶+伯氨喹;
5.2 恶性疟+三日疟: ACTs或咯萘啶。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重症医学科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重症医学科
(二)杀灭肝内期和配子体的药物
伯氨喹(primaquine):
8-氨基喹啉类药物,对肝内期疟原虫有明显杀灭作 用,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最有效的药物。
(1)杀虫机理: 损伤线粒体和消耗还原性辅酶Ⅱ而破坏红外期的糖
抗疟药 Antimalarial drugs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w
概述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叮咬而传播的原虫类 寄生虫传染病。
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内 的主要有4种,即恶性疟(每天或隔天发作一 次)、三日疟(每隔两天发作一次)、卵形疟 和间日疟(隔一天发作一次)。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抗疟药

抗疟药
瘙痒等。
一般停药可迅速消失。
2.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多而重:
1)肝毒性:可致肝功异常。
2)眼毒性:角膜浸润、视网膜水肿、视力 。
3)耳毒性:听力 ,先天性耳聋。 4)心脏毒性:窦房结抑制、心律失常、阿斯综 合征。 5)致畸: 定期做眼科检查。孕妇禁用;肝、肾功不 良者慎用。
其它药物
药名
奎宁
主要特点
2.了解其它抗疟药及抗疟药的临床应用。
一、概述
(一)疟原虫生活史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给人而引起的 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 疟原虫 良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恶性疟
疟原虫生活史
在蚊体内的有 性增殖阶段: 配子体 合子 子孢子
在人体内的无 性增殖阶段:
配子体
迟发性红外 期裂殖体 速发性红外 期裂殖体
红内期 裂殖体
[不良反应] 毒性小(人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对之不敏感) 1.久用可致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 粒细胞减少,宜用甲酰四氢叶酸钙对抗。 2.过量致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 发绀、惊厥、死亡。故须注意保管(微香带 甜),防止小孩误服。
三、抗疟药的应用原则
(一)联合用药: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几乎没有哪个药能对 疟原虫生活史的各环节均产生作用。故欲达到 即控制症状,又能根治,又能阻止传播的目的, 就需要联合用药。 一般的联合用药方案为: 发作期:氯喹+伯氨喹(控制症状、防复发、控 制传播) 休止期:乙胺嘧啶+伯氨喹(防复发、控制传播) 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周效磺胺
(二)防治耐氯喹的恶性疟
1.预防: 乙胺嘧啶25mg+周效磺胺0.5 g 每周一次 顿服 连用3月 2.治疗: 1)乙胺嘧啶75mg+周效磺胺1.5g q.d.×2 2) 第一日 咯萘啶0.8g 第二日 咯萘啶0.4g+周效磺胺0.25g 第三日 咯萘啶0.4g+周效磺胺0.125g+乙胺嘧 啶12.5mg 第四、五日咯萘啶0.4g+周效磺胺0.125g+乙胺 嘧6.25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间日疟治疗药物

首选磷酸氯喹片(简称氯喹)、磷酸伯氨
喹片(简称伯氨喹)。

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
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进行治疗。
(二)恶性疟治疗药物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
(ACT),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
复方青蒿素片等。
青蒿素类抗疟药



由于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迅速,但代谢也 快,所以不能作为疟疾预防药物使用。 三种青蒿素类衍生物的单方制剂治疗抗药 性恶性疟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治 疗复燃率较高,治疗时需多次给药,7天疗 程比5天疗程的治愈率高。 目前,在治疗一般恶性疟病例时使用以青 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药物(ACT)
射60mg。 采用上述两种注射疗法治疗,患者病情缓 解并且能够进食后,改用ACT口服剂型,再 进行一个疗程治疗。
(三)重症疟疾的治疗
(选用一种方案)

3.咯萘啶注射剂:肌注或静脉滴注,总剂
量均为480mg。每日1次,每次160mg,连
续3日。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
640mg。
(四)孕妇疟疾治疗。

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孕期3个月
以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3
个月以上的恶性疟患者采用ACT治疗。孕妇
患重症疟疾应选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
剂治疗。
(五)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次,每
次22.5mg,连服8日。
(六)预防服药
(选用一种方案)

1.磷酸哌喹片:每月1次,每次服600mg,
磷酸氯喹(氯喹)

氯喹曾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在抗氯喹
恶性疟原虫出现和广泛扩散后才被其它抗
疟药取代,但目前仍是治疗间日疟的首选
药物。
磷酸氯喹(氯喹)



由于此药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都很缓慢,加 之在内脏组织中的分布量大,停药后可逐 渐释放入血,故作用持久。 其本身毒性小,与伯氨喹合用时不增加后 者的毒性。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既不能作病因性预防, 也不能根治间日疟。
(三)重症疟疾的治疗
(选用一种方案)

1.蒿甲醚注射剂:肌注每日1次,每次 8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 时,首剂给药后4—6小时可再肌注80mg。
(三)重症疟疾的治疗
(选用一种方案)

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每日1次,
每次60mg,连续7日,首剂加倍。若病情
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小时,可再静脉注
320mg),首剂2片,首剂后6—8小时、24
小时、32小时各服2片。
(二)恶性疟的治疗
(选用一种方案)

3.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
(每片含萘酚喹50mg,青蒿素125mg),
一次服用。

4.复方青蒿素片:口服总剂量4片(每片 含青蒿素62.5mg,哌喹375mg),首剂2片, 24小时后再服2片。
(二)恶性疟的治疗
(选用一种方案)

1.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口服总剂量
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各12片(青蒿琥酯每
片50mg,阿莫地喹每片150mg),每日顿
服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各4片,连服3
日。
(二)恶性疟的治疗
(选用一种方案)

2.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片
(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
常用抗疟药及相关常识

根据抗疟药对疟原虫各个发育时期的
作用,通常把抗疟药分为杀灭红细胞
内疟原虫的药物和杀灭肝细胞内疟原
虫的药物两类。
常用抗疟药及相关常识

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药物可有效地
杀灭红细胞内各种疟原虫滋养体和裂
殖体,达到控制发作和消除临床症状
的目的。
常用抗疟药及相关常识

杀灭肝细胞内疟原虫的药物可杀灭在肝细
睡前服。

2.氯喹:每7—10天服1次,每次服300mg。
服药注意事项

① 氯喹、磷酸哌喹、伯氨喹和咯萘啶的剂
量均以基质计。

② 方案中剂量均为成人剂量,儿童剂量按
体重或年龄递减。
服药注意事项

③ 阿莫地喹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萘酚喹可
引起血尿, 服用时如出现副反应,应立即停
药。
服药注意事项

④ 使用青蒿琥酯注射剂做静脉注射时,需
(三)重症疟疾治疗药物

1.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青
蒿琥酯。

2.磷酸咯萘啶注射剂。
二、用药方案


(一)间日疟的治疗。 氯喹加伯氨喹: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 第1日600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 300mg;第2、3日各服1次,每次300mg。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从服用氯喹的 第1日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日1次,每 次22.5mg,连服8日。 此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
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青蒿琥酯粉
剂中,反复振摇2—3分钟,待溶解澄清后,
再注入5ml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混匀后
缓慢静脉推注(不宜滴注)。配制后的溶
液如发生混浊,则不能使用。
服药注意事项

⑤ 使用咯萘啶注射剂做静脉滴注时,需将
160mg咯萘啶药液注入500ml的等渗葡萄糖
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60滴/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修订稿)
一、抗疟药使用原则

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 规范的原则。根据流行地区的疟原虫虫种 及其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表 现,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 和给药途径,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延缓抗药 性的产生。
一、抗疟药使用原则



疟疾有很多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 和卵形疟,不同类型疟疾的用药是不一样 的。 在我国常见的为间日疟,在海南、云南边 境地区存在恶性疟 间日疟治疗采用氯伯喹八日疗法 恶性疟一般采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 联合用药ACT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李国华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修订稿)》的通知

卫办疾控发〔2009〕106号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近年来,全球抗疟治疗和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 性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有关抗疟药使用指南, 结合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 卫生部组织专家对2007年印发的《疟疾防治技 术方案(试行)》中的附件《抗疟药使用原则 和用药方案》进行了修订。 原 方案中的附件《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同时废止。
青蒿素类衍生物是我国自主发明的一种新 型抗疟药。 青蒿素很难溶于水,在油中溶解度小,吸 收较差。 直接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所需剂量大、复 燃率高、治愈率低。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其衍生物抗性恶性 疟。
青蒿素类抗疟药

主要青蒿素类抗疟药

1、蒿甲醚

2、青蒿琥酯
3、双氢青蒿素

青蒿素类抗疟药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性质极其相似,都具有 吸收快、分布广、排泄快的特点。 口服双氢青蒿素1.3小时浓度达高峰;静脉 注射青蒿琥酯2-3分钟后达有效浓度,较易 通过血脑屏障; 青蒿素类抗疟药代谢和排泄迅速,血浆半 衰期仅为2小时左右。
胞内的疟原虫。

可用于间日疟的根治
或可起病因预防作用。

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对疟原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都有杀灭作用的抗疟药
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作用环节
磷酸氯喹(氯喹)



氯喹对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以及敏感的 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有杀灭 作用。 能迅速治愈恶性疟;有效地控制间日疟的 症状发作,也可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其特点是疗效高、生效快。多数病例在用 药后24~48小时内发作停止,48~72小时 内血中疟原虫消失。


磷酸伯氨喹(伯氨喹)




口服伯氨喹,在肠道内吸收迅速且完全, 药物分布广泛,在肝脏中浓度最高。 伯氨喹排泄很快,血浆半衰期仅5-6小时。 由于血药浓度在体内维持时间不长,需多 次给药。 根治效果与剂量、疗程、虫株毒力和人体 免疫水平有关,治疗天数不能少于8天,总 剂量不能少于180毫克。
41
分。
服药注意事项

⑥ 磷酸哌喹有肝脏积蓄作用,采用磷酸哌
喹片进行预防服药时,连续服药时间不宜
超过4个月(需要时,应停药2—3个月后再
次进行预防服药)。
服药注意事项

⑦ 孕妇、1岁以下婴儿、有溶血史者或其家
属中有溶血史者应禁用伯氨喹;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地区的人群,应
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服用伯氨喹。
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药物 (ACT)



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联合包装;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 青蒿素-萘酚喹片; 复方蒿甲醚片; 青蒿琥酯片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复方片联 合包装或联合用药。
磷酸伯氨喹(伯氨喹)

与氯喹不同, 伯氨喹可通过影响疟原虫的 糖代谢,干扰疟原虫在肝细胞中的发育, 杀灭肝期疟原虫。 对间日疟原虫的红内期疟原虫作用轻微, 对恶性疟的红内期疟原虫几乎无作用。 常和杀灭无性体药物连用,控制疟疾传播。
磷酸氯喹(氯喹)


氯喹抗疟作用机制复杂。应用氯喹后,疟 原虫溶酶体内药物的含量高出宿主溶酶体 千倍以上,由此认为疟原虫有浓集氯喹的 特异机制。 氯喹可插入DNA双螺旋链之间,形成DNA-氯 喹复合物,影响DNA复制和RNA转录,并使 RNA断裂,从而抑制疟原虫的分裂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