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诱变育种 —20120915
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
![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990417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b.png)
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郑津辉【摘要】为获得性状稳定、高产的碱性蛋白酶菌株,采用平板诱变法对产碱性蛋白酶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采用牛奶平板法及Folin测酶活法从鸡粪土样获得产碱性蛋白酶出发菌株.该菌株经亚硝基胍(NTG)诱变并利用利福平抗性株筛选获得蛋白酶活力为出发菌株34,65倍的2个变异株.因此,利用亚硝基胍作为诱变剂可产生高产酶菌株.【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5(030)005【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碱性蛋白酶;筛选;诱变育种【作者】郑津辉【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7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应用的酶制剂,占酶制剂市场的65%以上,广泛用于洗涤剂、制革、银回收、医药、食品加工、饲料、化学工业、废物处理等行业。
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pH 值一般大于9.0,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蛋白酶。
微生物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代谢过程特殊和分布广等特点,使之成为生物酶的重要来源[1-2]。
又由于微生物蛋白酶均为胞外酶,与动物、植物源蛋白酶相比具有下游技术处理相对简单,价格低廉、来源广、菌易培养、同时易于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特点。
而且碱性蛋白酶比中性蛋白酶具有更强的水解能力和耐碱能力,有较大耐热性,有一定的酯酶活力。
因此,碱性蛋白酶研究已成为蛋白酶研究的热点。
在全世界生产所有种类的酶中,碱性蛋白酶占总产量的37%左右,其中以微生物源的蛋白酶研究最为广泛,尤其是芽孢杆菌属菌株[3]。
当前国外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主要用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手段进行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定向选育,目的性强,而且酶结构研究也比较深入。
目前,我国碱性蛋白酶研究总体趋势发展较好,主要集中在高耐温碱性蛋白酶和常温碱性蛋白酶,但酶活力不高仍是当前工业化生产的一个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利用物理、化学因子单独或复合诱变选育高活力菌株是菌种选育的一种好方法。
实验三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复筛
![实验三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复筛](https://img.taocdn.com/s3/m/def2eeba5ef7ba0d4a733bb3.png)
计算出当OD为1时的酪氨酸的量(μg),即为吸光常数K值, 其K值应在95-100范围内。
第二次实验:
从紫外诱变的平板上,选择水解圈最大的、产芽 孢的菌落进行菌种保藏;
将1株未诱变处理菌株与1株诱变的菌株分别接种 到液体LB培养基中, 37℃ 180 r/min 培养12-16h ;
将活化的种子液按照2%的接种量接种到液体发 酵培养基中,接种过程注意无菌操作,然后放入 摇床37℃,180 r/min发酵48 h。
实验三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复筛
一、目的意义 二、材料方法 三、数据结果 四、讨论分析 五、参考文献
一、目的意义
1、复筛获得一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的芽孢 细菌菌株。
2、学习掌握用摇瓶法进行复筛及酶活性 测定 的方法。
二、材料方法
关键技术:
综合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准备 L-酪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酪蛋白溶液的制备 蛋白酶的测定(Folin-酚法) 无菌操作
10.00mg/ml酪素溶液制备。
摇瓶发酵复筛:斜面菌种→接种LB液体培养基37℃,180 r/min
培养12-16h →按2%接种发酵培养基→37℃,180 r/min发酵48 h。
样品酶活力测定:酪素溶液40℃恒温预热5min →4支试管各加
入1ml酶液 →空白管,加2ml三氯乙酸;然后各管分别加入1ml酪素 ,摇匀,40℃保温10min →测试管中各加入2ml三氯乙酸,→静置 10min,离心→取1ml滤液→加0.4mol/L的 Na2CO3 5ml→加福林试剂 1ml→40℃显色20min→680nm处测OD值。
产中性蛋白酶菌种的选育及其在玉米淀粉生产浸泡工艺中的应用_图(精)
![产中性蛋白酶菌种的选育及其在玉米淀粉生产浸泡工艺中的应用_图(精)](https://img.taocdn.com/s3/m/c8c2db364b73f242336c5fdb.png)
1.2.3菌种的诱变选育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7]的方法处理初筛菌种,提高蛋白酶活力。
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蛋白酶活力。
通过观察诱变高产菌株继代培养后蛋白酶活力,确定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1.2.4发酵液在玉米浸泡中的应用以5%的接种量将种子培养液转接于发酵培养基中,37"C,210r/rain,摇床振荡培养65h。
测菌体图2菌Y6.0的酪素平板生长情况和产酶规律。
取5份相同的10g玉米籽粒,去胚去皮后添加入到含不同浓度(5%、10%、15%、20%、25%发酵液的浸泡水中,浸泡6h,测定淀粉与蛋白质的得率,选择适宜的发酵液浓度[8]。
将适宜浓度的发酵液加入到玉米浸泡液中,浸泡玉米。
为了设计出最佳的浸泡条件,实验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法Ⅲ。
正交实验如表1所示。
表1正交实验表O O.05 0.1 O.1518 24 30 362结果与讨论2.1菌种的初筛与鉴定从配制的不同pH值牛肉膏蛋白胨酪素平板上长出若干菌落,但生长状态较好的菌落主要集中在pH6.0、pH6.5和pH7.0条件下。
分别在上述3个pH条件下各分离出50株产蛋白酶的菌落。
将这150株菌株再次涂平板后,分离得到了相对酶活力较高的3株菌株,分别命名为菌Y7.0,菌J6.5及菌Y6.0(图1~图3所示。
将这3株菌株进行斜面保藏,作复筛之用。
图1菌Y7.0的酪素平板将初筛分离得到的3株菌与实验室保藏的地衣80l兰Q盟191:望型里!!!旦191兰璺!!图3菌J6.5的酪素平板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比较,测量茵落直径d 和蛋白水解圈直径D,计算蛋白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值,结果菌Y7.0产蛋白酶活力最高。
对菌Y7.0进行了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得到菌落不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液体培养浑浊。
菌体为直杆状,偶有成链排列。
芽孢端生、椭圆、内有核,孢子囊无明显膨大。
初步鉴定菌Y7.0为芽孢杆菌属。
2.2菌种的淀粉平板鉴定将初筛分离得到的3株菌与实验室保藏的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共同活化稀释涂布于淀粉培养基平板上,于37℃静止培养36h,滴加卢戈氏碘液,3~5min后观察透明圈大小,结果菌Y6.0、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周围都有明显透明圈产生,菌J6.5的淀粉平板变成无色,菌Y7.0的菌落周围没有透明圈产生,淀粉平板仍呈蓝色(图4。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选育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选育](https://img.taocdn.com/s3/m/bb4be51159eef8c75fbfb333.png)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选育摘要:紫外诱变方便易操作,所以本实验选用紫外诱变的方式对分离纯化到的菌株进行诱变,以获得具有较高酶活性或产酶较多的产中性蛋白酶菌株。
本实验对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LB培养基活化,得到代谢旺盛,酶系活跃的活化菌株,功率15W紫外灯30cm处照射照射分别照射1min、3min,将得到的诱变菌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取10-3~10-6梯度菌液涂布于固体牛奶培养基上,37。
C培养24h,另设一组未经紫外诱变的对照,同样条件下培养。
结果发现,未经诱变的培养基中,-3培养基中出现较多菌株,而-4、-6均无菌株,-5中仅出现一株菌株。
经紫外诱变照射1min的关键词:紫外诱变活化培养蛋白酶引言: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经简单筛选而获得的产酶菌株,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产酶能力,但是要达到某种特定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实现高产、优质和低耗的高效转化则需要对菌株进行改良,解除或突破微生物的代谢调控【1】。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代谢控制理论的发展,定向育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传统的诱变技术仍然是大多数工业微生物育种的重要技术【2】。
传统诱变技术包括应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例如紫外诱变,X射线,NTG诱变,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及简单的使用方法,仍然是目前大多数菌体选育首选且使用最多的方法,现有用来进行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应对诱变剂敏感,变异幅度大,经诱变处理过的高产菌株,并一定是继续提高产量潜力大的菌株。
这是因为,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再诱变时易出现负突变,继续提高产量较为困难【3】。
本实验利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得到D1/D2=6:1的诱变菌株,相较于未诱变前D1/D2=8:3酶活力显著提高为原来的2.25倍,可用于进一步的发酵复筛。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原料初筛并保藏的菌种1.1.2 培养基1)LB发酵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0g;酵母膏:5.0 g;氯化钠:10.0g;蒸馏水:1000mlpH到7.0。
2)初步筛选固体培养基:脱脂奶粉:5.0g;酵母膏:2.0 g;琼脂:20.0g;蒸馏水:1000mlpH: 7.0。
一株产中性蛋白酶的波茨坦短芽孢杆菌[发明专利]
![一株产中性蛋白酶的波茨坦短芽孢杆菌[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36aa38ed90c69ec3d4bb7505.png)
专利名称:一株产中性蛋白酶的波茨坦短芽孢杆菌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殷博,曹亚彬,孙宇峰,郭丽姝,安琦,樊川,王慧民,张欣,迟君道,吴皓琼,牛彦波,杨旭升,刘雷明,王玉文
申请号:CN201410668536.0
申请日:20141120
公开号:CN104328078A
公开日:
201502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株产中性蛋白酶的波茨坦短芽孢杆菌,它涉及一株产蛋白酶的波茨坦短芽孢杆菌。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产中性蛋白酶的波茨坦短芽孢杆菌。
本发明产中性蛋白酶的波茨坦短芽孢杆菌为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HWyb1312,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8717。
本发明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HWyb1312具有耐高温特性,在70℃条件下仍能存活,并能代谢出中性蛋白酶。
申请人: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地址:1500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何强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02 实验二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
![02 实验二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b42133639b6648d7c1c746fd.png)
第二次实验:
(二)诱变处理:
预热:在正式照射前,应先开紫外线30min,让紫
外灯预热。
搅拌:取5ml制备的菌液加到直径9cm培养皿内,放
入一无菌磁力搅拌子,然后置磁力搅拌器上、15W
紫外线下30cm处。
照射:打开皿盖边搅拌边照射,所有操作必须在黑
暗或红灯下进行。
第二次实验:
(三)培养:
稀释:在红灯下分别取未照射的菌悬液(作为对照)
五、参考文献
一、目的意义
1、通过紫外线诱变的方法,筛选获得一
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
二、材料方法
关键技术:
实验原理
技术路线
紫外线诱变
紫外线诱变育种的原理 紫外线的波长在200~380 nm 之间,但对
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仅仅是在253~265 nm,一
般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射的紫外线大约有80% 是254 nm。
紫外线诱变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由于DNA
变化而造成的,DNA 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
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 为敏感。紫外线引起DNA 结构变化的形式 很多,如DNA 链的断裂、碱基破坏。但其 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同链DNA 的相邻嘧啶间 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 对,从而引起微生物突变或死亡。
(五)突变株的筛选
1. 初筛(以量为主) 方法需简便、快速
2步
初筛 复筛
(1)利用形态变异:需预先测定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 (2)根据平板颜色反应直接挑选 透明圈法(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 抑菌圈法(抗生素); 变色圈法(柠檬酸)、显色圈(氨基酸); 沉淀圈法(外毒素) 透明圈直径(H)/菌落直径(C):产量高低(初筛指标) 2. 复筛(以质为主,定量测定) 摇瓶培养,直接检测所需产物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和紫外诱变育种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和紫外诱变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0fb97403bed5b9f3f90f1ca3.png)
Screening and UV Mutagenesis of Protease Producing Strains
CAI Wan - ling,TIAN Bao - yu* ,GUO Jing,LAN Can - hua,HUANG Wei,HUANG Jian - zhong*
(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tain high and well defined protease - producing strains. These strains can be used in seafood process to produce poly - peptide. Method: The protease - producing strains were first screen from soil by well - designed sampling sites and colony screening,fermentation supernatant identification and Folin - phenol measurement assay etc.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protease capability for the target strain,UV mutagenesis were further introduced. Result: 187 protease - production strain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collected 12 soil samples. Further secondary screening indicated a strain W9 produced stably higher enzyme activity than any other strains among the primary screened 11 strains. The activity of strain W9 reached to 1 594U / ml. Mutant strain W9UV was obtained by UV mutagenesis which enhances the protease activity by 15. 6%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wild strain W9,with the activity of 1845 U / ml. Conclusion: W9UV strain has a greater protease activity and more stably ferment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 screen; seafood process; neutral protease; enzyme activity; UV mutagenesis
空间诱变、选育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研究的开题报告
![空间诱变、选育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1988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7.png)
空间诱变、选育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
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空间诱变、选育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研究
研究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性蛋白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是中性蛋白酶的重要生产菌株。
然而,目前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的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因此开展空间诱变、选育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研究内容:首先,利用空间环境的高辐射、低重力等特点进行枯草芽孢杆菌的诱变;其次,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最后,对所得菌株进行遗传和代谢分析,揭示中性蛋白酶产生的基因调控机制和代谢途径,为提高其产酶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卫星实验室进行空间诱变,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高产蛋白酶菌株,并对其进行基因克隆、表达、酶活鉴定、遗传操作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研究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可以获得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同时,可以深入了解中性蛋白酶产生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改良和优化提供方法和依据。
03 实验三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发酵复筛
![03 实验三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发酵复筛](https://img.taocdn.com/s3/m/ecd1b0704b35eefdc8d33350.png)
一、目的意义
通过液体发酵法产生中一株高产中性蛋白 酶的菌株。
二、材料方法
关键技术:
标准曲线的制作 液体发酵产酶 Folin-酚法测定中性蛋白酶活性
技术路线:
标准曲线的制备
出发菌株(纯化) 突变株分离
初筛(水解圈法) 复筛(发酵法)
酵培养基中;
培养:37℃,180rpm摇床振荡培养; 取样:分别取24h、48h发酵液测定其酶活。
第三次实验:
(一)酶活测定: 参照《GB/T 23527-2009 蛋白酶制剂》
第三次实验:
(二)菌种鉴定方案讨论: (三)菌种鉴定试验准备
三、数据结果
四、讨论分析
标准曲线 Folin-酚法测酶活 ……
生产性能实验 菌种鉴定 菌种鉴定
第一次实验:
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准备:活化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等; 活化:LB培养基,37℃摇床振荡16-24h
活化液体培养基
蛋白胨:10.0g; 酵母膏:5.0 g; 氯化钠:10.0g; 蒸馏水:1000ml pH到 7.0。
发酵液体培养基
葡萄糖:2.5g; 蛋白胨:5.0g; 酵母膏:2.5 g; 氯化钠:2.5g; 蒸馏水:1000ml pH到 7.0。
第二次实验: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 参照《GB/T 23527-2009 蛋白酶制剂》 蛋白酶制剂:
第二次实验: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 蛋白酶活性定义:
第二次实验: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 标准曲线:
第二次实验: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 标准曲线:
第二次实验:
(二)发酵: 接种:将活化好的菌液按照2%接种量,接种至发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N +离子注入诱变选育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N +离子注入诱变选育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3a8a85cc22bcd126ff0cdf.png)
基础 发酵 培养基 ( : %)豆饼 粉 3 5 薯干 粉 65 ., 、,
麸皮 53K 2 O 0 0 , aH O 07 。 . , H P 4 .3N z P 4.8
牛奶培养 基 ( : %)脱脂奶 粉 1 , 脂 2 0琼 。
在 于低 能离予 注人 生 物 体 时 同时存 在 能量 交 换 、 能
量沉 积 、 量沉 积及 电荷交 换 四大效 应 。 由于 注入 质
离 子的 电荷 数 、 量 数 、 质 能量 和剂 量 的组 合不 同 , 可
选和存 活率 的计算 。 14 突变 株的 筛选 .
以提供众多的诱变条件 , 使离子注入诱变具有突变 谱宽 , 突变率高的特点, 从而可以筛选到符合生产要
-
2 %, 3℃ -4 ̄ ~3℃ 变温发酵 4 h 酶 活力最 高可达 16 0 mL, 0 以 2 0 0 2, 98 u/ 为初始 菌株 的 2 1 。 .倍
关 键词 : 枯草 芽孢杆 菌 ; 中性蛋 白酶 ; 离子 注入 ; 诱 变选育 中性 蛋 白酶 是一种 能将 大分子 蛋 白质 迅速水 解 成肽类 和部分 游离 氨基酸 的胞外 酶 , 其最 适作用 p H 介于 60 . 间 ] .~75之 。作 为一种 生物催 化剂 , 该
性 宽 , 广 泛地 应 用于 食 品 、 药 、 被 制 化妆 品 、 涤剂 、 洗
丝纺、 毛皮 软化 等行业 ] 。
种子培 养基 ( : 浸 粉 0 5 胰蛋 白胨 05 %)酵母 ., .,
葡萄 糖 1 K P 4 、 5 NaHP 4 、 。 , H2 O 0 0 , 2 O 0 4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和利用其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方法[发明专利]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和利用其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cf54cd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a.png)
专利名称: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和利用其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承民,贾仲昕,王雪,赵佳男,季芳,王猛,张立敏,胡国成,武斌
申请号:CN202210059357.1
申请日:20220119
公开号:CN114540221A
公开日:
202205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MPEB0001958,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MPEB0001958的亲缘关系接近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于2021年11月1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No:62056。
还提供了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株的初筛活化:将菌株MPEB0001958接种于筛选培养基上,35℃培养48h;(2)发酵培养:挑取有透明圈的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35℃、150r/min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用无菌水调整至OD600为0.500,按体积比2%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在37℃、180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24h,然后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得到发酵液。
通过对时间、温度和pH的调节确定芽孢杆菌所产中性蛋白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条件。
申请人: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地址:5100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0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汕头兴邦华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华淑贞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https://img.taocdn.com/s3/m/3c2734207375a417866f8f1a.png)
摘要 : 对产中性蛋 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 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 ) S H B 2 0 1 0 — 1 进行物理和化学诱变以筛选 高 产菌 株。 考察 了6 种 筛选培养
基在分辨中性蛋 白酶 高产 菌株上的效率 , 菌株在脱脂牛奶培养基上生长状态最佳, 水解圈易于观察。 以紫外线、 硫酸二 乙酯为诱 变剂, 研 究了两者的致 死率曲线 , 选择致死率为 9 0  ̄ 9 5 %的剂量进行两轮复合诱 变,诱变菌的发酵液酶活依次较 出发 茵提高 1 . 4 9 %、1 0 . 9 9 %、
r a t e a t 9 0 - 9 5 % Wa s s e l e c t e dt ot a k et wo - r o u n du l t r a v i o l e t - d i e t h y l s lf u a t emu  ̄t i o n . he T e n z y mea c t i v i i t e s o f mu t a n t s t r a i n sf r o m e a c h s t e pwe r e
Mu t a t i o n a nd S c r e e n i ng o f Ne ut r a l Pr o t e a s e Hi g h・ e l d S t r a i n
微生物实验技术-04 实验四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微生物实验技术-04 实验四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bca4889d87c24028915fc3cc.png)
-23S rRNA含有的核苷酸数几乎是16S rRNA的两倍,分析 较困难。
3、16S rDNA的特点
-16S rRNA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在 16S 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 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 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V1: 61-106bp V2: 121-240bp V3: 436-500bp V4: 588-671bp V5: 734-754bp
V6: 829-827bp V7: 990-1045bp V8: 1118-1160bp V9: 1240-1298bp V10: 1410-1492bp
5、常用的16SrDNA扩增引物
-16S rRNA的相对分子量大小适中,约1540 个核苷酸,便 于序列分析。
-可变区序列因细菌不同而异,恒定区序列基本保守,所 以可利用恒定区序列设计引物,将16S rDNA片段扩增出来, 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来对不同菌属、菌种的细菌进行分类 鉴定。
4、16S rDNA的序列组成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10
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 ,在肠道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
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 ,但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差别很大。有的能 产酸和气体,有的只产酸不产气。
发酵产酸时,溴甲酚紫(pH6.8)变为黄色 (pH5.2)。气体的产生可以由倒扣的杜氏小管 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3、MR(甲基红试验)
液,轻轻旋转,使碘液均匀铺满整个平板 观察菌落周围有没有透明圈出现。透明圈和菌落的直径大小可以
初步判断菌体解淀粉的活性。
蛋白酶产生菌的紫外诱变育种
![蛋白酶产生菌的紫外诱变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f94bcfe60740be1e640e9a2a.png)
蛋白酶产生菌的紫外诱变育种蛋白酶产生菌的紫外诱变育种xxxx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第一组前言: 因为自发突变率小,以微生物的自然变易作为基础的筛选菌种的机率并不很高。
为了加大突变频率,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进行诱发突变。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且十分有效是紫外,紫外诱变一般采用15w的紫外灭菌灯,其光谱比较集中在253.7nm处,这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可引起D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易。
本次实验通过比较对照组和紫外诱变1min、5min、10min的实验组菌落的生长情况和水解圈的情况,可以很好的了解紫外诱变的效果。
初步的说明诱变育种为筛选高效,稳定的菌种提供了有效可能的方法。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样品:老师提供的生长较好的菌液 1.1.2培养基及其配制1)液体培养基:牛肉膏0.3g,蛋白胨 1.0g,NaCl 1.0g,pH7.0~7.5,H2O 定容至100ml。
配好50ml/三角瓶,分装两瓶每瓶50ml.包扎112℃,灭菌 30min。
2)固体培养基(300ml):牛肉膏0.9g,蛋白胨3g,NaCl 3g, H2O 定容300ml,pH值7.0。
配好后,按100ml/瓶分装三瓶, 分别称取1.5g琼脂条塞入三角瓶,包扎,112℃,灭菌 30min。
取牛奶粉25g用250ml水溶解,包扎,116℃,灭菌 15min。
按10%分别加入上述3个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10ml。
混匀后,倒平板。
1.1.3生理盐水:取Nacl 1.8g 溶解在200ml的水中,即配制0.9%的生理盐水。
1)每支试管中加入4.5ml蒸馏水,塞上试管塞,22支试管分4组分别包扎; 2)剩下的生理盐水装入三角瓶包扎;112℃灭菌 30min。
1.1.4器材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紫外诱变箱,红灯泡,移液管,涂布棒,含有7颗玻璃珠的空三角瓶等,112℃灭菌 30min。
终稿-微生物实验技术
![终稿-微生物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dec8a990c22590103029d43.png)
第二次实验: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 标准曲线:
第二次实验:
(二)发酵: 接种:将活化好的菌液按照2%接种量,接种至发
酵培养基中;
培养:37℃,180rpm摇床振荡培养; 取样:分别取24h、48h发酵液测定其酶活。
第三次实验:
(一)酶活测定: 参照《GB/T 23527-2009 蛋白酶制剂》
经紫外线损伤的DNA,能被可见光复活,因 此,经诱变处理后的微生物菌种要避免长波 紫外线和可见光的照射,故经紫外线照射后 样品需用黑纸或黑布包裹。另外,照射处理 后的孢子悬液不要贮放太久,以免突变在黑 暗中修复。
诱变育种中的几个原则
指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群体细胞,促进其突变 率显著提高,然后设法从中选取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则:
• 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 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 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 • 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 • 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 • 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 • 设计高效筛选方案; • 创造新型筛选方法。
技术路线:
出发菌株(纯化) 前培养( 培养至对数期)
保藏:37℃培养24h,保藏备用; 讨论下一步实验方案(发酵法复筛)并准
备实验材料;
三、数据结果
处理
10秒
20秒
30秒
对照
稀释倍数
菌落数 存活率/% 致死率/%
四、讨论分析
致死率 诱变率 评价体系 ……
五、参考文献(举例)
[1] 李红亚等,芽孢杆菌乳酸高产菌株UZ-3-15的紫外线 诱变选育,河北大学学报,Vol.31 NO.6,627-631
物理诱变剂:频度低、大损伤,难修复,且操作简便; 化学诱变剂:频度高,点突变,易回复突变,操作麻烦。
0203-司庆刚-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筛选-20102917
![0203-司庆刚-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筛选-20102917](https://img.taocdn.com/s3/m/2cb25a56804d2b160b4ec0a1.png)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筛选司庆刚(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工程3班 ,泰安)摘要:目的:豆豉中可以产生中性蛋白酶菌株,因此培养高产菌株,进行保藏,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1]方法:将豆豉样品进行预处理分离其中所产生的细菌,用酪蛋白平板法进行初步筛选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斜面菌种保藏。
保藏一段时间后在紫外线下进行诱变育种。
[2][3]通过酶活测定的比较,可以筛选出活性高的诱变菌株。
[4][5] [6][7]结果: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进行保藏。
关键词:芽孢细菌、酶活测定1. 目的意义:1.通过酶活测定筛选出一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的芽孢细菌菌株。
2.学习掌握酶活测定的基本方法。
[9][10]2. 材料方法:2.1.1 实验材料已加工的豆豉样品2.1.2 实验试剂6mol/L NaOH,1mol/L HCl,干酪素,酵母膏,琼脂,蒸馏水,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碳酸钠(42.4g/L),福林试剂,酪氨酸(100µg/mL),酪蛋白溶液(10.0g/L),三氯乙酸(65.4g/L)2.1.3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电磁炉,培养皿,电子天平,移液枪(1mL及200µL),枪头(蓝色及黄色),枪头回收盒,量筒(100mL),接种环,超净工作台(含紫外灯),锥形瓶(250mL),搪瓷杯,棉塞,报纸,皮筋,试管(规格15x150),接种环,涂布棒,高压蒸汽灭菌锅,玻璃棒,精密pH试纸,酒精灯,微波炉,磁力搅拌器,离心管(10mL),分光光度计,容量瓶(250mL)2.1.4培养基酪蛋白筛选固体培养基:酪蛋白:5.0g;酵母膏:2.0 g;琼脂:20.0g;蒸馏水:1000ml pH: 7.0LB分离纯化固体培养基:蛋白胨:10.0g;酵母膏:5.0 g;氯化钠:10.0g;琼脂:20.0g;蒸馏水:1000ml pH到 7.0LB斜面保藏固体培养基(同纯化培养基)LB活化培养基(同纯化培养基,琼脂除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5g;蛋白胨:5.0g;酵母膏:2.5g;氯化钠:2.5g;蒸馏水:1000mL;pH到7.02.2.1 材料准备配制牛奶筛选固体培养基5瓶,每瓶200mL;3瓶无菌水,每瓶45mL;21支无菌水试管,每支9mL;LB固体培养基两瓶,每瓶200mL;LB斜面14支,每支5mL;包好的平板等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121℃,20分钟LB活化培养基2瓶,每瓶100mL;配制酪蛋白筛选固体培养基7瓶,每瓶200mL;1瓶生理盐水,100mL;44支无菌水试管,每管9mL;LB斜面20支,每支5mL;包好的平板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121℃,20分钟LB活化培养基4瓶,每瓶50mL;发酵培养基4瓶,每瓶50mL;2.2.2 产蛋白酶细菌的初筛取3份样品每份5g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80℃恒温水浴锅预处理10min。
产中性蛋白酶菌种的选育及其在玉米淀粉生产浸泡工艺中的应用
![产中性蛋白酶菌种的选育及其在玉米淀粉生产浸泡工艺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b59a5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5.png)
产中性蛋白酶菌种的选育及其在玉米淀粉生产浸泡工艺中的应用赵寿经;赵静;王辉;李东芳;钱延春;徐立新【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08(034)008【摘要】从玉米淀粉生产企业的玉米浸泡水中筛选出可在中性pH值条件下降解蛋白质的菌种;经对该菌种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其蛋白酶活性提高了198%;将不同浓度的发酵液添加到玉米淀粉生产的浸泡水中,替代SO2.方差分析表明,菌液的作用时间和SO2含量对淀粉得率的影响显著.得到的优化组合为:玉米先在添加0.1%SO2的浸泡液中浸泡18 h,然后在pH值7.0条件下加入20%的蛋白酶发酵液,继续浸泡10 h.改进方法后获得的淀粉得率为67.71%,总的浸泡时间缩短至28h.【总页数】4页(P79-82)【作者】赵寿经;赵静;王辉;李东芳;钱延春;徐立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5;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5;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118;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5;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利用蛋白酶发酵液替代SO2改进玉米淀粉生产浸泡工艺研究 [J], 赵寿经;孙莉丽;钱延春;李东芳;朱克卫2.一株低产甲醇的果胶酶菌种选育及产酶工艺优化 [J], 陈玮琳;张惠玲;周晓娟3.湿法玉米淀粉生产中玉米浸泡方法与影响因素 [J], 夏超4.乳酸对玉米淀粉生产中浸泡效果的影响 [J], 姜秀娟;吴威5.利用电解水替代SO2改进玉米淀粉生产浸泡新工艺研究 [J], 乌云达来;郝建雄;刘海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与诱变
![一株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与诱变](https://img.taocdn.com/s3/m/bcc867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e.png)
一株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与诱变
卢超;陈景鲜;王国霞;李春阁;林展;苏芳谊;张苗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22()11
【摘要】通过牛奶平板初筛、摇瓶复筛,从土壤中筛选出产中性蛋白酶菌株L01,以紫外线和亚硝酸钠为诱变条件,分别利用单因素和复合诱变方法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最后对遗传稳定性良好的菌株L01F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菌株L01分别经过紫
外线照射60 s和亚硝酸钠处理12 min时,其中性蛋白酶酶活力最高,为459.13
U/mL,是原始菌株的2.07倍。
在先亚硝酸钠处理12 min后紫外线照射48 s的最适复合诱变条件下,筛选得到的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L01F,酶活力达到577.87
U/mL,是原始菌株L01的2.61倍,且该菌株传代10次后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最后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筛选出的菌株L01F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总页数】6页(P30-35)
【作者】卢超;陈景鲜;王国霞;李春阁;林展;苏芳谊;张苗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3
【相关文献】
1.ARTP-NTG复合诱变选育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
2.一株香兰素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筛选
3.一株香兰素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筛选
4.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的诱变筛选
5.高产中性蛋白酶菌株的诱变选育及益生特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的诱变育种
摘要:紫外线辐射是目前最为广泛的物理诱变因子之一,其引起菌体DNA结构变化的形式很多,如DNA链的
断裂、碱基的破坏等,但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阻碍碱基间的正
常配对,从而引起微生物突变或死亡。
以上次得到的高产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
对得到的菌株进行诱变,以获取可高效发酵高产蛋白酶的突变株。
关键词:中性蛋白酶;芽孢细菌;紫外诱变
Production neutral protease spore bacterial mutation breeding
Abstract: the uv radiation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physical mutation factor, its cause bacteria in the form of DNA structure change a lot, such as DNA chain rupture, base damage and so on, but the main function is to make with chain of DNA is formed between adjacent pyrimidine thymine dimer, hinder the normal pairing between base, thus cause microbial mutation or death. Above time get high yield of bacillus for starting strain, the use of ultraviolet mutagenic method, gets the strain on mutation, in order to get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fermentation protease mutant strain. Keywords: neutral protease, Spore bacterium; Ultraviolet mutagenic
1 目的意义:
蛋白酶是重要的水解酶类,也是目前工业化运用最成功,产量最大的一类酶,占酶制剂市场的65%以上[1],其种类繁多,广泛存在动物内脏、植物茎叶果实以及环境微生物中[2],近年来,蛋白酶在水产品显现其作用,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国内蛋白酶的生产及制备工艺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国内市场基本为外国酶制剂公司所垄断, 因此进行该酶的相关生产技术研究就能缓解这一局面。
通过对豆豉中的产蛋白酶菌株筛选,获得高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处理,以期获得一株高产菌株,发展中国的酶产业。
[7]
2 材料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筛得的高产菌株
2.1.2 实验试剂:
6mol/LNaOH ,1mol/LHCl ,无菌生理盐水
牛奶筛选固体培养基:脱脂牛奶:5.0g,酵母膏:3.0 g;琼脂:20.0g;蒸馏水:1000ml pH: 7.0
LB活化培养基:蛋白胨:10.0g;酵母膏: 5.0 g;氯化钠:10.0g;
蒸馏水:1000ml pH到 7.0
2.1.3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培养皿70个、试管40、三角瓶9个、1000ul移液器、离心管、
离心机、大枪头一盒、接种环、涂布棒、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玻璃棒、精密pH 试纸、酒精灯、电磁炉、微波炉等
2.2 方法
2.2.1 材料准备:先制作好牛奶筛选固体培养基七瓶,每瓶200mL;一瓶无菌水45mL;十四
支无菌水,每支9mL;LB活化培养基一瓶;每瓶200mL;LB斜面25支,每支5mL;包好的平板,枪头等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121℃ 20分钟
2.2.2 产蛋白酶细菌的活化: 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单菌落菌株接种到灭菌的活化
培养基,37℃ 180r/min 培养16-20小时
2.2.3 离心取活化好的菌液,取10mL加入到离心管,8000r/min 离心5min,再弃掉上清
夜,加入生理盐水,再离心一次,弃掉上清液,用生理盐水配成菌液。
2.2.4 紫外诱变以每个离心管为一个单位,取2mL配好的菌液加入培养皿,每个离心管取
四次。
并对这四个样做空白、1min、2min、3min紫外线处理。
2.2.5 梯度稀释对处理好的菌液,每个样从10-1~ 10-7依次稀释。
2.2.6 涂平板用上面的10-4~ 10-7菌液涂平板,每个浓度涂2个平行,包装37℃恒温倒置
培养24h。
2.2.7 经培养后,点数菌落数并测水解圈和菌落直径后,接种到斜面,每个单菌落5支管,
培养长满菌苔后于4℃冰箱中保存。
3 数据结果
3.1 致死率
3.2 菌落与水解圈直径测量
通过酪蛋白平板试验,根据菌落大小跟水解蛋白透明圈大小比值从样品中初步分离得到3株产蛋白酶的细菌。
并发现10-5度为计数适宜浓度。
结果如下表
菌种菌落直径(D/mm)水解圈直径(H/mm)比值(H/D)
1min10-5 9.0 3.0 3
8.0 3.0 2.667
2min10-4 8.5 3.5 2.429 10-6 9.5 4.0 2.375
3min10-7 10 3 3.33
10 3 3.33
对照10-5 6.0 1.5 4
4 讨论分析
4.1 致死率存在负项
在做的每一组数据中,都存在较稀浓度的菌落数多于较浓浓度的菌落数。
原因应该有两点:在吸取菌液时未进行摇匀,造成浓度分布不均,涂布时就有的菌多有的菌少;另一方面,涂布不规范,造成涂布不均匀,影响了计数。
4.2 未得到更高产的诱变菌株
原菌种H/D比值最高,未得到理想的诱变菌株。
可能原因:一,确实没有正向突变;二,突变菌株生长缓慢,菌落太小,没法进行测量。
4.3怎么选取最好的菌株
一般根据H/D比值,然而,存在菌落非常小,而透明圈非常大的情况,这时,也应该对其进行接种,保藏,可以利用基因工程,获得其基因,进行转基因育种。
4.4 接种时间的选取
这次实验接种的较早,有的菌落还太小,不适合测量。
最好再培养6个小时。
然而时间为傍晚,不能过夜,否则,菌落由于太密长成一片,更我无法测量和接种。
然而这样可能造成某些较好的菌漏选,所以,最好能再培养几个小时。
5 参考文献
[1] 黄金,陈宁. γ-聚谷氨酸的性质与生产方法[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26(4):44-48.
[2] 李晶博,李丁,邓毛程,等. γ-聚谷氨酸的特性、生产及应用[J]. 化工进展,2008,
11(27):1789-1799.
[3] Bajaj I B, Lele S S, Singhal R S. Enhanced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
from Bacillus licheniformis NCIM 2324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8, 35:1581-1586
[4] 宋园亮等,元阳豆豉中高产蛋白酶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
志,2011年1月第23卷第1期。
[5] 肖峰等,一株产中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食品与药品,2011年第13卷
第03期
[6] 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4版
[7] 蔡婉玲等,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和紫外诱变育种,生物技术,2011年21(1)
[8] 汪家政,范明.蛋白质技术手册[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7-49
[9] 孙妍等,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纳豆芽孢杆菌益生菌株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研究,东北农
业大学学报,第42卷第3期,42(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