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教师以史育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在以史育人心得体会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明白国家兴亡、民族复兴的道理。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挖掘历史事件中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我讲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让学生了解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进步的强大动力。
历史教育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讲述民族英雄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例如,在讲述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忠诚担当、艰苦奋斗等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新一代。
三、历史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述古代文化经典时,我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讲述历史人物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以史育人的实践体会1. 融入生活,激发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我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古代节日时,我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走进历史,体验感悟。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增强历史教育的实效性。
3. 互动交流,共同成长。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探析
客观地讲 , 目前 , 中 历史 教学 实践更 多的 还是 处于 第 高
二个 阶段的水平 。这 种情 况 的存在原 因 一是评 价 制度 的滞 后 。历史 教育处在一种两难 的夹缝 中 , 一方面 是要面对考试 应试 的现 实压力 , 一方面又必须 面对学生 素质的 发展。应 另 试与素质 教育在 目前的历史教育 中很难实 现统一性 , 知识 的
掌 握 和思 维 能 力 的 发 展 是 容 易 测 试 的 , 要 在 考 试 中测 试 学 但
Gen r lNo 7 ea ’ 5
.
高 中历史 教育的 育人功 能探析
陶 莉
( 铁岭 市教 师进修 学院, 宁 铁岭 1 20 辽 100)
摘 要 : 历史教育 的本真含义是育 人, 我国高 中历史教育经历 了三个 曲折发展 阶段。在理论 上明确 认识, 在实践 中倾力而 为,
2 1 年第 3期 01
( 7 总 5期 )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LO IO IGT A H R O L G S CA CE C SE IIN O R A FLA NN E C E S LE E(O ILS IN E DTO ) C
NO . 01 32 1
一
识, 人们 也越来越多地将历史 教育 与人 的发 展 以及教 育的使 命 等根本性 的问题结合 在一起 , 而越 来越 多地强调 了历史 从
教育在人 的全 面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 。教育 部 2 0 0 3年制订 的《 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 ( 普 实验 ) 对 高中历 史课程 性质 的 》 界定是 : 普通高 中历 史课 程 , 是用 历史 唯物 主义 观点 阐释人 类历史发展 进 程 和规 律 , 一步 培 养和 提 高学 生 的历 史 意 进
高校校史馆的建设策略及其新时代育人功能研究
高校校史馆的建设策略及其新时代育人功能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校史馆作为高校文化传承和教育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校校史馆是高校的历史见证者和教育平台,它不仅记录了高校的发展历程,还承载了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校校史馆的建设策略以及其新时代育人功能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高校校史馆的建设策略1. 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高校校史馆的建设首先要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学校办学历史、校园文化遗产、学校名人事迹等,要通过调查研究搜集相关史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做到条理清晰、档案齐全,为学校校史馆的建设提供扎实的资料基础。
2. 建设展陈环境和设施高校校史馆的展陈环境和设施应该符合现代博物馆的展陈要求,要有清晰的展陈主题,合理的展陈布局,以及先进的展陈技术。
展示柜、灯光、声音等设施也要与展品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一个具有教育功能和观赏性的展陈环境。
3. 推进数字化建设和科技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校史馆的数字化建设和科技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将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实现文献信息的便捷查询和检索;同时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参观者呈现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示效果,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
4. 加强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高校校史馆的建设还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融合。
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展示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校园历史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可以将校史馆的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开发相关的课程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和体验学校的历史文化。
5. 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高校校史馆还应当具备社会化服务功能,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应该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校史馆的建设和利用之中,拓展校史馆的社会影响力。
历史课堂如何把握新课标
历史课堂如何把握新课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基本途径,是中国屹立于21 世纪的基础工程;而素质教育是通过新课程的推行来实现的。
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原则和全新的教学方式。
我们完全可以说,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的实施起着法律条文的作用,是新时期历史课程实施的行动纲领。
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运用“新课标”呢?我认为应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1 关注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育人功能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初步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历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而最高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也就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教育目标。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把传授知识作为最高目标,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淤竞争机制的引入。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学校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奖励制度中,无不体现出竞争的因素。
而竞争结果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学生的成绩。
这成了衡量教师优劣的重要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出人头地、要稳固工作岗位,就必须拿出“高分”。
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强化学生记忆,以赢得考试的胜利,完全顾不得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了。
于历史教师的非专业化。
很久以来。
历史课是作为“小副科”出现在中学教学课程中的(这在农村中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为历史教学只是“勾勾、划划、背背”的小菜,因而常作为“搭头”由其他“主科”教师兼任;或者,由音、体、美教师代劳。
这种历史教师的非专业化必然导致教师对历史教学的认识浅薄,讲解不透彻,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更谈不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发现历史规律、解决历史问题了,从而使历史教学停留在“传授知识”这一基本目标上。
盂考试领导教学。
在考试领导教学的今天,特别是“文综、理综”的中考模式,决定了历史课的地位“江河而下”。
高中历史学科育人价值之我见
高中历史学科育人价值之我见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价值。
我认为,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不同文明的兴衰兴废,从而形成对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认识。
同时,历史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
此外,历史学科还能够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看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壮丽篇章,还会意识到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不幸和悲剧。
这些历史事件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当下的情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是由前人的努力和牺牲才得以成就的。
学生在历史学科的教育下,会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愿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历史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和事实,更重要的是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历史学科常常呈现给学生一系列事件和观点,学生需要具备辩证的能力去分析、评价和判断。
这种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能够客观理性地思考,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坚信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有责任感、有批判思维能力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的历史教育与育人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 布罗代尔认 为 , 史学的首要 目的就是教育。史学的教育功能体现为 : 第一 , 历史 知识 认 知功 能 。诉 诸 历史 知识 是人类 认 识 自身 的重
要 方式 。古 罗 马政 治 家 西 塞 罗 曾说 : “ 一 个 人 如 果 对 自己出生 以前 的历 史 毫无 所 知 的话 , 这 个 人 就 等 于 没长 大 。 ” 史 学 首 要 的教 育 功 能 就 是 传 承 历 史 知 识, 帮助 人们 从 历 史 纵 深 的 角 度 了解 社 会 、 认识 自 身 。第 二 , 历 史 意 识 培育 功 能 。历 史 意识 是 指 在 历 史 知识认 知 的基 础 上凝 聚 、 升 华 而形 成 的经 验 性 心 理、 思维 、 观 念 和精神 状态 。历 史意 识 的生成 以历 史
知识 为基 础 , 以历 史感 的形 成 为 前 提 。对 历 史 的感
往往比较狭隘 , 常常以绝对的、 简单的是非标准和善 恶 观念评 判 复杂 的历 史人 物和 历史事 件 。史学 蕴 涵
着 宽容 和理 性 的人 文精 神 , 大学 历 史 教 育 可 以引 导 学 生从 不 同角度 观察 历史 人物 , 分析 历史 事件 , 从 而
性 体悟 和理 性认 知经 过 长久积 累 , 便会慢 慢 凝结 、 升
华 为一 种深 沉 的历史 意识 。尼 采把 人 的历史 意识 分 为“ 批判 性历 史 意识 ” 和“ 纪念 碑 式 历 史 意 识 ” 。通
利 益 而缺乏 长 远 的追 求 , 容 易 陷 入 物 欲 的 陷 阱而 难 以养成 通达 的人 生境 界 和价值 追求 。大学史 学教 育 可 以在提 升青 年学 生 的人 生境 界 过程 中发挥 重要 作 用: 其一 , 史 学 可 以为大 学生人 生境 界 的提 升奠定 知
发挥历史学科德育功能提升人文素养
发挥历史学科德育功能提升人文素养华山《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指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历史教育"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这体现了史学工作者和历史教学专家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可贵精神,标志着我国的历史学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终于使它的教育目标回归到本应该有的位置--历史教学是一门主要承载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性教育科目。
今天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用当代具有普遍价值的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用历史的观点来反思现代,让历史为今天的人们所用,为现在的社会所用。
所以应当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理解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强调个性、勇于创新。
中学生必须面对三个世界:物的世界--自然,人的世界--社会,价值的世界--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侧重于精神层面。
人文教育的理念是指一个中学生在学习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是人文教育的任务和作用。
因而,人文教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素质养成。
下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科德育功能提升人文素养谈一些看法。
第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开发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实践,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历史教育能否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历史教师除了在从教前所获得的丰富人文知识和形成的人文为本的历史教育观外,还要在从教后,利用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广泛地涉猎并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构成历史的各要素如语言、文学、哲学、音乐、美术、宗教、民俗等各学科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不断地自我内心反省、感悟,从而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全面发挥历史教育育人功能论文
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摘要:历史学的是过去,但为的是未来。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体现了新世纪、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历史以其独特的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体现了新世纪、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要通过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来具体落实的。
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既是落实学校教育改革方针的关键,也是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历史学科的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过程中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应试教育制约了历史学科教学功能与活力的发挥。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学习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最重要的尺度。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历史学科等人文学科受到功利性挤压,成了中学里的“小”学科,不被学校领导和学生所重视,甚至即使将来要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学生,也把历史学习作为一种为了升学的暂时选择。
这严重制约了历史学科教学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制约了历史学科教育功能与活力的发挥。
主要表现在:1、受应试教育的左右,历史教学仍是比较典型的传授知识型的教育模式。
中学历史学科所担负的三项任务: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但在考试导向的体制下,教师主要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对史料的归纳、分析等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环节明显弱化,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史料堆积和史料解读分析,这种教育模式大大弱化了历史最主要的教学功能,成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障碍和学之乏味的沉重负担。
历史学科育人总结
历史学科育人总结——彰显历史学科特点,突出育人价值(2018-2019第一学年)历史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尤其是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而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历史教学中要致力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历史教学应遵循素质教育目标,其教学应当彰显学科特点,突出育人价值,现将本学年历史学科育人总结为以下几点:一、重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提高人文素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提升者,理念的引导者,是进行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最直接的作用者。
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
如,在课堂上,经常提问、鼓励那些学习一般、不善言谈、爱搞动作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快乐。
就算学习成绩不算好,但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也是人文素养提升的基础。
二、扩充拓展历史教学内容,在浩瀚的历史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丰富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素材,或进行知识拓展,对学生进行激励、感染和影响,滋润和震撼学生的心灵。
如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孔子儒家思想,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其实,历史教学的每一节课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平台,只是我们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深刻体会,并以实际行动追求崇高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
这样我们也就实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积极营造和创设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切感受人文情怀,拉近人文素养教育与现实的距离。
分析高中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分析高中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摘要: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为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意义。
历史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处事。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在历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学科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育人功能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06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录,却面向于未来的发展。
历史记录总结了过去的生活实践活动,为人们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参考。
开展历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智力,历史教育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历史的本质就在于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高中阶段开展历史教育,其第一要务就是教书育人。
1 应试教育下的历史学科发展状况在应试教育的发展中,一切教学都是为考试服务的,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不得不随着高考的指挥棒统一行动,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历史学科等人文学科自然就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小”学科,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本人,都没有在思想上引起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这就制约了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
1.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考试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
只有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才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欣赏。
这就导致了老师在历史的教学中,老师主要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归纳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等。
而对情感教育、历史的价值教育等内容进行弱化或者忽视,本来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历史课堂却因为堆积如山的史料分析而死气沉沉。
这样的历史教学使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发挥,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
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指的是通过学校校史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
实现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学校可以通过将校史故事融入到学生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传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校可以组织校史宣讲和展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校史文化的魅力。
二、校史文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学校可以通过历史课程和社团活动等形式,传授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学校还可以通过纪念活动、纪念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校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校史文化的教育实践:学校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校史文化。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校园文化建筑等地方,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庆活动、校史研究等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校史文化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学校可以将校史文化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感受学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在教授历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时,可以将校史文化作为实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是多样化的,需要学校与师生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来落实。
学校还需要加强对校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提炼出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资源,为实现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提供坚实的基础。
历史教育学要点
1、历史教育学历史教育学是以实证为基础的富有实践意义的独立的教育理论学科,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对历史教育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2、基础的历史知识是指在中外历史各个发展阶段中,最能体现其基本面貌、基本特征的带有主干性质的确定无疑的那一部分历史知识。
3、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
分为事实性概念和理论性概念。
4、历史规律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
它指明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5、智能指智力和能力。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综合性的潜在的人脑机能。
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某些活动的个性心理特点的综合。
智力一般体现为内在的认识力,能力则一般体现为外在的实践力。
由于智力和能力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此,我们常把二者合并起来称为智能。
6、历史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制定颁发,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的文件。
它指出了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规定历史课的知识体系、中心内容和范围等,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7、历史教科书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由专家编写出来。
它全面地反映了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历史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和智力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历史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化。
它既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凭借,又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的基本依据。
8、历史教学过程即历史教学遵循历史教育目的和任务,领导学生学习历史教材的过程。
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9、实例论证法这是先提出命题(结论),再以具体史实加以解释说明来明确历史概念的方法,适用于阐明名词性的历史概念。
10、分析综合法形成历史概念的过程中,是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分析是把一个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1) 历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不是显性的、功利
的和单一的,而是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本质的和全面的特点。因此,历史学科是最大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教育具有极其丰富和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1)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2) 理性原则的确立;(3) 伦理道德的升华; (4) 健康审美情趣的陶冶;(5)历史意识的形成;(6)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7) 理性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
(2) 课程目标针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对个人而言,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在人文精神、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人格品位、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上得到完善和升华,我认为这是历史教育的一项基础性目标,因为没有上述个人目标的实现,就不会有对祖国和人类命运的真诚关注和高度的责任感。个人性格是构建中华民族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透视中学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代 人 的 精 神 , 须 先 使 历 史 进 驻 个 人 , 个 人 从 历 史 中 汲 必 使
级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大 纲 》 提 出 了 这 样 的 要 求 : 通 过 历 史 教 “ 学 , 学 生 了解 人类 社会 的发展 过 程 , 历 史 的角 度 去认 使 从 识 人 与人 、 与社 会 、 与 自然 的关 系 , 中吸 取智 慧 , 人 人 从 提
“ 忠 报 国 ” 岳 飞 ,天 下 兴 亡 , 夫 有 责 ” 顾 炎 武 , 精 的 “ 匹 的
够给 人们 提 供一 种 全 面 、 合 、 价值 的 经验 总 结 与 理性 综 有
思考 . 史 教育 可 以培 养 学 生智 力 、 成 能 力 , 时 , 史 历 形 同 历
教育 也 是教 人做 人 的 ~ 门学科 ,著名 历 史学 家 白寿 彝先 生说 得好 : 历 史 的真 谛 在 于教会 学 生 如何 做 人 。 中学 教 在
一
个 需 要 创 新 和 开 拓 的 新 时 代 ,更 不 能 失 去 抗 挫 折 和 战 二 、 养 学 生 的人 文素 质 培
胜危 机 的意 志 。
关 键 词 :中 学 历 史 教 育
做人
育 人 功 能
历 史 学 科 在 渗 透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方 面 更 具 得 天 独 厚 的
健 康 成 长。
志 品质 : 史 是一 部 社 会 教 科 书 , 学 生 认识 自我 、 越 历 是 超
发挥校史育人功能总结汇报
发挥校史育人功能总结汇报校史是学校历史的简称,是学校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校史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下是我对校史育人功能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首先,校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学生们在了解了学校的辉煌历史和杰出校友的事迹后,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望。
校史中的成功故事和典型经验激励着学生,让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同时,学校的优秀校友也成为学生奋发向上、追求梦想的榜样。
其次,校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当代见证者和受益者,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学校大家庭的一员,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同时,学校举办的校庆活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热爱学校,为学校的荣誉而努力。
第三,校史可以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和精神。
学校的传统和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和传承校史,学生们能够了解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理念,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的文化熏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追求。
学校的优秀传统和精神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最后,校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校史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了解许多真实的人生故事和成功的秘诀,从中受益并获得启发。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校史中的优秀典型,认识到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习校史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明确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
总之,校史育人功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校史,学生们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自豪感和归属感,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史育人功能,注重校史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成为有志气、有情怀、有责任感的栋梁之才。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教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
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2.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公民意识。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社会
的发展和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公民意识。
3.历史教育可以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人
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现实决策提供参考。
4.历史教育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
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文化。
总之,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非常重大,可以为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高校校史馆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史馆的育人功能一、校史馆是学校历史积淀的浓缩校史馆记载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工作,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反映和总结,它充分展示了学校办学成就、发展历程,同时,校史馆也是扩大学校社会声望的重要窗口。
校史是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 是学校成立、发展、壮大、变迁的最好见证, 是学校发展、经验、教训、智慧等各方面的总结和积淀。
回眸学校的发展历程,时代所给予学校的不只是和煦的阳光,还有风雨的考验。
校史并非是去而无返的遗迹,它在岁月流变中的种种积淀,是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
广大教职医护员工生可以通过校史对学校的整体概况、校训精神、历史沿革可以有全面的、直观的认识,对弘扬贵医精神、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校史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贵阳医学院走过的历程,给我们以无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学校从抗日时期创建至今、扎根贵州沃土、成长于建国之后、发展于改革开放、壮大于迈向新世纪的步伐中,一代又一代贵医人,从这片沃土走出,走向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许多人成为了著名的医药学专家、学者。
通过与先辈们跨越时空的交流,缅怀那些献身贵州医学教育事业的教育家,激励着贵医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人生志向,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献身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校史馆对构建校园文化起着积极作用,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教育导向功能,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一种体现,是现实中引导大学发展方向的无形力量。
“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和“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为核心的贵医精神,催人奋发,让贵医人沐浴在贵医精神的光芒下,凝视和感思,自己所肩负的使命。
三、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育人功效校史馆不仅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回顾,它更是学校教书育人,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继承传统,弘扬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创造贵医美好灿烂的明天!1、开展爱校,宏扬学校传统文化大学的首要功能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确立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促进改革创新,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障碍及其解决
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障碍及其解决校史馆作为高职院校的文化之窗,承载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是培养学生爱校情怀、传承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的重要场所。
在实际运行中,校史馆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存在一些障碍影响了其育人效果。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障碍及其解决进行探讨。
障碍一:学生参观积极性不高校史馆的参观积极性通常不高,学生往往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知识兴趣不大,缺乏主动了解学校历史的意愿。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对校史馆认知不足,不够重视;二是校史馆展示形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解决方案:1. 提高学生对校史馆的认知。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校史馆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校史馆的兴趣。
2. 创新校史馆展示形式。
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互动式展示等方式,增加校史馆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参观中能够享受到知识的愉悦和乐趣。
障碍二:校史馆教育内容单一校史馆的教育内容往往过于单一,注重历史事件的叙述,而较少关注学校的教育精神和传统文化,缺乏具体的教育引导和启发作用。
1. 深入挖掘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校史馆的建设中,要注重挖掘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校史馆的展示中,让学生在参观中体会学校的精神内涵。
2. 加强教育引导和启发作用。
在校史馆的展示中,可以设置一些教育引导的内容,让学生在参观中不仅了解学校的历史,更能够获得教育的启发和指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
障碍三:校史馆管理不规范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史馆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校史馆的运行和发展面临困难,无法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1. 健全校史馆管理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校史馆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管理职责、规范的管理程序和科学的管理流程,以确保校史馆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发展。
2. 加强校史馆的保护和利用。
在校史馆的保护和利用上,学校可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校史馆的保护和利用水平,确保校史馆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有效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1)历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不是显性的、功利
的和单一的,而是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本质的和全面的特点。
所以,历史学科是最大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历史教育具有极其丰富和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1)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2)理性原则的确立;(3) 伦理道德的升华;(4) 健康审美情趣的陶冶;(5)历史意识的形成;(6)科学思维水平的训练;(7)理性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
(2)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
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对个人来说,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使
学生在人文精神、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人格品位、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上得到完善和升华,我认为这是历史教育的一项基础性目标,因为没有上述个人目标的实现,就不会有对祖国和人类命运的真诚注重和高度责任感。
个人性格是构建中华民族性
格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竭源泉。
所以,在历史教育中,要通过丰富的历史教育资源,牢牢地打好这个基础,然后我们才有资格谈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2)对国家和民族来说,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理性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文明、民主与富强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它包括三个情感层次,一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二是对祖国的热爱,三是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
理性爱国主义中还有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所忽视的,即“国”的含义问题。
我想这里的“国”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的、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种族的、民族的等含义上的“国”,即“祖国”,她具有不可更改、不可置换、不可选择和无所谓优劣等特点,对她的热爱是无条件和非理性的。
二是政治的、制度的、政府的、政策的等含义上的“国”。
她具有可更改、可置换、可选择和优劣之分等特点。
所以,对她的热爱是有条件和理性的。
这两种“国”既紧密相联,又不完全相同。
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反对清政府的孙中山会是一个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
这同顾炎武对“天下”与“国”的区别相似。
3)对世界和人类来说,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的真实含义是人类理性与情感的包容性,它的确立与培养不会削弱对祖国和本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相反它会把对祖国和民族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使之具有更为理性、更为宽阔的情感空间。
那种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培养世界意识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狭隘的。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个判断丢掉了一个重要的前提:越是能够被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与借鉴的民族文化成果,就越是世界的文化成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判断都是有前提的:“和谐社会”的前提是社会正义与是非鲜明;“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民主与法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王蒙提出)的前提是人类有普世的价值观;“落后就要挨打”的前提
是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国家能够肆无忌惮地奉行帝国主义政策,它的逆定理是“强大了就要打人”;“弱国无外交”这个判断很含糊,“弱”到什么水准才没有外交?“弱国”要追求什么样的外交目标?“无外交”的含义是什么?是没有对外交往,还是没有国际影响,还是能够维护本国利益或以损害他国利益来获取本国利益?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批判他国文化为主的文化心态,向尊重、理解、欣赏、学习他国文化的理性心态过渡。
人类历史上的文化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宝贵资源,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使用这些历史资源。
一个拒绝学习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在完成这个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在培养对国家和民族情感与责任感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中几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即对父母、家庭、学校、社区和家乡的热爱与责任感,即使我们的课程目标中没有说及,但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要把学生的个
人人格、人性、意志和态度教育提升到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次,以上几个过渡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二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只有通过中国历史教育才能培养热爱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和责任感的片面理解,因为即使爱国主义和历史使命感的内容是有特定指向的,但在世界历史上,各国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使命感都具有共同的内容、特点和强烈的心灵震撼力,所以其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那种把对本民族和国家的热爱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无知、藐视,甚至是敌对基础之上,是极其危险的。
三是要特别注意对国家、民族情感和责任感评价标准的特殊性,严格说来,它是一种情感、一种意识、一种行动,而不是一种知识和语言的表达,虽然它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却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测评和个人的语言表达来检验。
所以要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摸索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