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V 1 3 No 3 o. 7 .
比 较文学中 平行研究的 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孔 许 友
(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 闻学院 , 都 60 6 ) 成 104
摘 要 :平行研 究理论的形成与成熟凝 结 了一大批 比较 文学 学者 的心血 。它克服 了法 国学派的 实证 主义 局限, 同时也 自始至终在丰 富自身和反思 自身。从 比较文学学科理 论建设 的高度看 , 常所说 的平行研 究与影 通 响研究的结合并非完美无缺 , 因而有必要提 出“ 变异 学” 为比较文学 学科理 论 的新维度 , 作 重新考察和 界定 不 同
学和文 化史 方面 的研 究 , 无 异 于 使 比较 文 学 失 去 这
象, 只要 具 备 一定 的 可 比性 , 于 一 定 的研 究 目的 置 下, 都可 以被 纳入 平行研 究 的视野 。因此 , 它涉及 的
范 围和 对象 十分 广泛 。概括 而言 , 它涵 摄 比较诗学 、
文学本 位 ; 三是影 响 研 究 隐含 了文 化 民族 主 义 的动

平行研究的基本功绩和特点
经 过 数 十年 的理 论磋 商 和 研究 实 践 , 行研 究 平
的方法 日益 显示 出其 生命 力 , 被普 遍接 受 。那 么 , 并
到底什 么是 平行 研究 ?平 行研究 到底 有何 功绩 ?要
比较全 面地 了解 平 行研 究 , 们 首 先 需 要 从 以下 几 我 个 方 面认识 平行 研究 的基 本特点 和历 史功绩 : 第 一 , 行研 究 打 破 了影 响 研 究局 限于放 送 源 平 与接受 者 的关 系限制 , 从而 扩大 了 比较文学 的 范 围 ,
21 0 0年 5月
山 西 师 大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2.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2.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2.平行研究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与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的范围更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平行研究的提出是美国学派的贡献。

一、平行研究的可行性平行研究比较的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对象,它不可能像影响研究那样可以拿出确凿的证据。

那么,平行研究何以能够存在呢?下面,我们通过探讨文化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以论证平行研究的可行性。

1.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自19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质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逐渐摆脱孤立、割裂的思维方式而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一种宏观的综合的研究。

这种研究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发展和人性的综合研究上。

就社会发展的同步性而言,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在他们的著作中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宏观地勾画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从而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大致都需要经过这些阶段。

20世纪以来,人们不断修正和补充社会发展的理论。

如比利时学者曼德尔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三个阶段①。

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的补充和修正,但这些修正并没有否定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关系的类同。

‘法国社会学家德鲁兹则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共性。

德鲁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分为五个阶段。

起初是“无符号”阶段,这是一个无符号、无沟通,与动物相差无几的蒙昧时代;第二个阶段是“符号化”阶段,人类开始认识周围的环境,赋予客观世界以名称和形式,如可吃与不可吃、生吃与熟吃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超符号化”阶段,随着人类对符号的运用,产生了系统的语言,符号的意义开始固定并被“神圣化”,人只能改变自己以适应僵化的符号;第四个阶段是“解符号化’’阶段,所有神圣的名目不再有意义,一切用符号结构起来的“系统”已经分崩离析、“零散化”,人们甚至怀疑语言系统能否真正具体表现人类复杂多样、变幻无穷的感受。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
曹顺庆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54)003
【摘要】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两大研究领域之一,该研究不但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更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从变异学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相互比较与阐发之中的变异规律,涉及当今学术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从学理上阐析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的具体内容和生成机制可知: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在相互阐发中出现的误读、误解等变异现象是此类研究的对象;东西方文明的异质性和话语规则的不同是导致阐发变异的根本原因,而决定阐发的则是话语权.由于与话语权紧密相连,平行研究中的阐发变异不仅是有待研究的学术问题,而且也是值得反思的文化问题.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曹顺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2.比较文学危机中的"平行研究"
3.论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展开--以平行研究中的人物分析为例
4.基于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的欧美汉学文化5.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与文化研究之争——论20世纪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危机及其化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解读

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解读
• 克罗齐说:“我不能理解比较文学怎么能成为 一个专业?”因而下结论道:“看不出比较文学 有成为一门学科的可能。”
• 有学者指出,克罗齐是“带着与比较文学公然为敌 的独裁观念,在各种场合用种种不同的沉重打击来 对付我们这门学科,并将它们几乎打得个片甲不 留。”⑵
• 这种“打得片甲不留”之势,可以说是比较文学学 科的第一次危机。克罗齐的反对,不能不引起欧洲 比较文学学者的震撼,引起他们对危机的反思。
• 2、恢复了文学审美性,形成了科学+审美 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
美国学派存在的问题与危机
• 一、如果说法国学派学科理论引发的危机 是一种学科收缩的危机,或者说是“人为的 设限”而形成的危机的话,那么,在批判法国 学派中诞生的美国学派的学科理论,则从它 诞生的那一天起,便面对着扩张的危机,或者 说是没有设限的漫无边际的无限扩张的危 机。
• 法国学者们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实证的方法来建 立一套独立的方法论体系,因而他们不可避免地要 反对“随意性”的宽泛的且倍受攻击的“对比”, 从而走上缩小研究范围、限制研究领域的自我设 限道路。为了建立一套独特的方法论,他们宁肯放 弃美学的涵义,而追求科学的涵义。
• 其三,世界胸怀与民族主义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比较 文学的早期研究者们。
• 基亚明确指出:“比较文学并不是比较,比较只 不过是一门名称有误的学科所运用的一种 方法。”
• 既然比较文学不“比较”,那比较文学干什 么呢?
• 法国学者们在甩掉了倍受攻击的“比较” 二字后,将比较文学的范围大大缩小,缩小为 只关注各国文学的“关系”上,
• 以“关系”取代“比较”。
• 法国学派的奠基人梵·第根说:“比较文学的目的,主 要是研究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注重 关系的所谓“比较”是不足取的。

4.第四章平行研究

4.第四章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的“可比性”




首先是文学研究的“整一性”。所谓“整一性”, 就是把文学视作一个连贯一致、互相关联的整体, 而非零散破碎、互不关联的片段。 其二是文学研究的“文学性”。文学是一个独立自 足的封闭体,文学科学即诗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不是 文学与作家、社会、历史、心理等外在要素之间的 关联,而是文学之所以成其为文学的内在性质,也 即“文学性”。 从“文学性”出发进行文学研究,则对文学作品本 身的美学评判成为问题的焦点。 归类原则,问题意识以及跨文化研究的整体性原则。
可比性的关系类型





可比性是客观存在,又有待于研究者去发现和认识进入比 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关系有三类: “亲缘关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联系(同源性); “类同关系”:在两个民族文学之间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某 些相关之处,主要是其中的相同相异(同类性); “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孕育、阐发、 影响、借鉴、渗透等关系; 可比性有显性或隐性的,需要去发现。 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 现,并不等于可比性,但可以成为比较研究关注的热点或 切入口。单纯着眼于相似点,易于流于肤浅。
可比性的要求
1、对象之间应具有同一关系。这里的“同一关系”,在 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的关系;如 果客观存在的两个对象,它们的外延不相同,那就应 当把它们限定在一个外延相同的范围内进行从而比较, 确定它们的同一关系; 2、是对象之间具有的与文学相关的客观联系; 3、是相对内在的联系而不是浮表的联系; 4、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应该是始终明确、一致的。 研究对象同一关系的学理论据为: 同源性(事实联系上的); 同类性(美学价值上的)。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一、概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自20世纪初兴起以来,不断拓展其研究视野和方法论。

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流动、翻译、接受与变异现象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变异学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特点,分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文学变异学关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本变形、意义变化和审美影响。

这一研究领域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而且有助于深化对文化差异、文学交流与互鉴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学科中,文学变异学不仅为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文学理论、翻译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和理论资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学变异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同质化、文学市场的商业化等问题。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文学多样性,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对话与交流,成为文学变异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文学变异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现状与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推动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1. 文学变异学的定义与起源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言、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异现象。

它关注的是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社会习俗、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文本内容、形式、主题、意义等方面的变化。

文学变异学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表面变化,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原因,以及它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产生的影响。

文学变异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学作品开始跨越国界,进入其他文化领域。

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异,导致读者对作品的误解或曲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文学作品的变异现象,并尝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doc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doc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2020年4月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关键词:比较文学,变异,学科,研究,文学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简介:[摘要]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文学变异学(一)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内容:[摘要]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文学变异学(一)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是一个新的提法。

这个研究领域的确立,是从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文学发展的历史实践以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的。

首先,所谓当下比较文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失范是指比较文学自身的研究领域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而且有些理论阐述还存在很多纷乱之处。

其中存在于影响研究中的实证性与审美性的纷争中就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失范现象。

影响研究的法国学派最初之所以提出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一方面回应了当时克罗齐等人对比较文学的非难,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作为一个学科必须有一个科学性基础,所以他们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而是一种实证性的国际间文学关系史的研究。

但是,后来美国学者却质疑了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单纯强调科学实证而放逐审美价值的学科定位,认为他们的影响研究是僵硬的外部研究和文学史研究,提出要正视‘文学性’这个问题,因为文学性是美学的中心问题,是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存在的内在规定性。

也就是说,比较文学应该把美学价值批评重新引进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之中。

但是,一旦文学性介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实践之中,就使得我们面前的比较文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困扰。

【范文】关于推进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面的方法论建构

【范文】关于推进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面的方法论建构

关于推进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面的方法论建构一、平行研究的兴起及其方法论的问题“平行研究”(parallel study)的理念是由美国学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来的,并引发了美法学者关于比较文学到底“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和究竟“怎么做”的长期论争。

这段历史我们比较熟悉,无需在此赘述。

韦勒克、雷马克等美国学者将探讨“文学性”或“美学价值”作为比较文学的中心问题与首要任务,并以此来矫治早期法国学派在学科定位、疆域划分、方法建构等方面的过于机械与僵化,这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也需指出,他们在执着于理论“综合”的同时,大都疏于方法论的建构,甚至否定比较文学具有独特方法。

在这批美国学者里,似乎只有阿尔德里奇稍微注意到平行研究的依据---可比性问题。

他指出,在美学视角下进行的平行比较更重视“相似或契合”, 这种“没有接触的类似”可使研究更多地关注“主要作品”(按:这是针对法国学派重视“次要作品”的主张而言的)并探讨其艺术创造的过程;不过他接着又指出,不必纠缠于方法论的问题,相比于内容,方法只是次要的问题.倒是从19世纪末直至20世纪中叶,维谢洛夫斯基、日尔蒙斯基等俄苏学者所倡导的“历史比较诗学”对于“类型学相似”及其深层原因与规律的探讨,更具有平行研究的方法论启迪意义(吴泽霖27-38;刘宁250-268).我国现代学者在中外文学“平行研究”及其方法建构方面主要表现出两个倾向:一是求同、求通的“比较”或“阐发”, 如钱钟书的《管锥编》,无论是在“针锋粟颗”处的剔抉爬梳,还是在东海、西海间求取“三隅之反”, 进而追讨“放而成山河大地”的共同“文心”和“诗心”, 他要“打通”的正是彼此之间没有事实关联的文学与诗学---主要是借助“比较”来清除遮盖了中西共同“文心”“诗心”的各种“迷障”.另一种是求别、求异的“对比”.这种论述更多,特别是经过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之后,晚清民初一批具有世界视野、对西方文化具有较深认识的中国学者,无不热衷于此,如从最早的郭嵩焘、严复,到梁启超、王国维,再到陈独秀、胡适、鲁迅,等等。

变异学:让异质性成为比较文学可比性

变异学:让异质性成为比较文学可比性

比较文学变异学 的理论 。”④那么 ,异质性如 何成为 比较文学可比性? 中西异质文学对话 的哲学基础 、 发生 机 制及方 法 路 径是 什 么 ?
一 、 “寻 同”:异质 性 的 被抛 式否 定 制 阐 释 论 。 自 2014年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江教授发表 《强 制阐 释论 》系列 论 文 ,指 出 西 方 文 论 强 制 阐 释 中 国 文 学 存在“场外征用 、主观预设 、非逻辑证 明 、混 乱 的认 识路 径 ” 等 问 题 ,随 后 国 内 多 次 召 开 “强 制 阐 释 论 ”理 论 研 讨 会 ,梅 内 迪 、贾 科 巴 齐 、张 隆 溪 、王 宁 、 周宪 等 国 内外著 名 学 者 纷 纷撰 文 呼 应 ,成 为 当下 最 前沿 的 学术 热 点之 一 。事 实 上 ,强 制 阐 释 论 并 不 是 一 个 新 鲜 话 题 ,早 在 1996年 ,曹 顺 庆 教 授 就 指 出 :
基础 上 ,将异 厨『生作为比较文学可 比性 ,着力研 究 文学 交流 与 比较 阐释 中 的变异 状态 ,并将 之展 开为 三种 研 究视
域 :影响研 究中的流传变异 、平行研究 中的阐释变异以及他 国化 研究 中的结构变异 ,这三 种视域 传承 了法美学 派 同
源性 、类 同性 的可 比性构架 ,又弥补了它们忽视 异质性与变 异性 的理论缺憾 ,进一步 推进 了比较 文学学 科理论 的包
(总第 185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No.5 20l8 General No.185
Vo1.31
变 异 学 :让 异 质 性 成 为 比较 文 学 可 比性

《比较文学》题集

《比较文学》题集

《比较文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A. 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B. 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比较研究C.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D. 文学作品内部的结构分析2.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 文学作品之间的主题相似性B. 文学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C. 文学作品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D. 文学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3.下列哪位学者是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的重要推动者?A. 梵·第根B. 韦勒克C. 雷马克D. 艾略特4.“主题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或相似主题的表现B.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如何随时间变化C.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如何反映社会现实D.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作者生平的关系5.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流浪汉小说”这一跨国文学现象?A. 《堂吉诃德》B.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C. 《西游记》D. 《鲁滨逊漂流记》6.“形象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B. 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描绘C.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象描写D.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形象反映7.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常被用于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A. 莎士比亚B. 杜甫C. 卡夫卡D. 鲁迅8.“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主要研究:A. 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B. 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与影响C. 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D. 文学作品的版本研究9.下列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特点?A. 跨越不同文学体系B. 跨越不同艺术形式C. 跨越不同学科领域D. 局限于同一文化圈内10.“接受美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情况B. 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C. 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D. 研究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50分)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跨越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领域。

2021《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内容简述及其学科理论价值范文2

2021《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内容简述及其学科理论价值范文2

2021《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内容简述及其学科理论价值范文 几经等待,曹顺庆教授的英文力作《比较文学变异学》(TheVariation Theory ofComparative Literature)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与思考后(变异学理论由本书作者于 2005 年在《比较文学学》中首次提出),终于由世界知名的斯普林格出版社(全称为: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 Co. K)于 2014 年 3 月在纽约出版。

本书由杜威 ? 佛克玛教授作序,是作者关于比较文学变异学学科理论在英语世界的首次亮相和集中体现,亦是在当今比较文学学术界以“欧美”学科理论为马首是瞻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为数不多的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在英语世界发出自己的学术之声,意义非凡。

“正如佛克玛教授所言:比较文学变异学英文著作的出版,是打破长期以来困扰限制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语言障碍的一次有益尝试,并由此力图与国外学者展开对话”(Cao,The Variation Theory V)。

曹顺庆教授学贯中西,初以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与中西比较诗学崭露头角,如今又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上颇有建树,此英文力作便是其“以往比较文学理论建构相关研究的最好总结与展现,包括《比较文学教程》(2006)、《比较文学学科史》(2010)、《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2011)、《中西比较诗学史》(2008)、《中外文论史》(2012)等”(Wang2)。

全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影响研究的历史功绩及重大缺憾”中,作者在梳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生成的历史语境、其研究范围及特点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影响研究对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重大贡献,并指出了影响研究的理论特点为实证性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研究,并不能有效解决形象学及跨文明语境研究中的变异问题。

作者认为影响研究的实质应为影响与变异共存,从而为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出路:即影响关系变异学。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20、正是文化和文学的和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21、我国元代的著名杂剧流传到法国,伏尔泰读了之后,写了《中国孤儿》。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第一篇: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等。

其中雷马克在1962年发表的《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中全面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他认为,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者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艾德礼在1969年发表了《比较文学论文选集》,书中更是清晰地提出了“平行研究”的主张。

美国学派的观点打破了法国学派的局限,是对法国学派只注重影响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平行研究是一种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但它与影响研究不同,他不强调研究的放送、流传、媒介等问题,他是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同样,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等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知识体系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也算是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比较,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两者的比较必须具有可比性,比较结果是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包括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和跨学科研究。

类型学研究的目标主要是研究世界文学发展中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对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者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进行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讲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有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和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主题学研究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中的不同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它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主题进行比较研究。

主题学强调的是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母题、情境、意象、题材的不同处理。

主题学研究范畴主要是母题研究、情境研究和意象研究。

《比较文学》复习题

《比较文学》复习题

《比较文学》复习题填空题: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年由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渊源学分为笔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孤立(直线式)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文学性、跨越性和相容性三个条件组成。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文学变异和文化过滤、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和文学的他国化研究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比较文学论》。

1.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4.文化发展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5.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书出身新西兰奥克兰大英国文学教授波斯奈特之手。

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

6.戴克斯特最重要的贡献是使比较文学成为大学的一门学科7.梵第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

平行研究内容

平行研究内容

第二节平行研究对于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许多对比较文学的批评都是针对“平行研究”的。

有人认为没有影响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不能进行比较,因为它们不存在任何可比性;有人认为,平行研究在方法上是说不通的,既不能实证,也不能合理想象。

因此,所谓X+Y的文学研究,主要就是指“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作为一种方法,是1961年美国学者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提出来。

他认为:可以将赫尔基(德国批评家)与狄德罗(法国批评家)、诺瓦利斯(德国诗人)和夏多布利昂(法国诗人)、缪斯(法国诗人)和海涅(德国诗人)、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与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哈代(英国小说家)与霍普德曼(德国小说家)、阿佐林(西班牙作家)与法朗士(法国作家)、托·马斯曼(德国作家)与纪德(法国作家)进行比较研究。

并说:“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影响或有多大影响,都是卓然可比的”。

(《比较文学译文集》,2-3,大北,1982)一、“平行研究”的范围: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

通常包括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意象、象征、格律等的比较,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也包括对作家、作品进行全面的比较。

(一)、内容上的平行研究:1、主题的平行研究:不同民族、国家、时代的作家作品可以有共同的主题。

同: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异:各自的时代与创作的个性。

(复仇、爱情、恋母情结)例1:曹雪芹《红楼梦》与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主题:家族小说,人物众多,线索错综,背景广阔,以家族几代人的事业、爱情、婚姻、家庭等的纠葛,描绘出家族的兴盛至衰败的历史画卷。

同:家族盛衰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缩影,真正体现的是时代风云。

异:不同的角度,有各自的特色。

例2:莎士比亚《李尔王》与巴尔扎克《高老头》主题:女儿对父亲的不孝同:反映了作者对时代道德的思考。

异:李尔王最后醒悟,寻到了父女间的真爱。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浅谈比较文学变异学

浅谈比较文学变异学

浅谈比较文学变异学作者:楚梦云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比较文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法国学派提出的实证性影响研究;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而第三阶段的研究正处于形成过程之中。

尽管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提出的理论对比较学科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比较文学学科仍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缺陷,而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提出不仅有着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而且针对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有着重大的贡献,同时其也重新规范了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关键词:法国学派;美国学派;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中图分类号:I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011-01在变异学提出之前,比较文学注重研究不同文化下的文学“求同”,这一研究方向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而这种倾向又与中国文论“失语症”息息相关。

因此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提出对于打破这种欧洲中心主义倾向,摆脱文论“失语症”的进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变异学不仅关注比较文学中的异质性问题,更尝试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文化下文学间的互补性,实现世界文学的总体性。

变异学动态的特征使其超越了民族性,具有普适性。

所以,在对待异质性的问题上,变异学范式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变化的新模式。

在比较文学变异学提出之后,源于对影响研究中的形象学及媒介学中的变异问题的思考,例如形象学中的社会集体想象物生成过程中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与异国真实形象一定的相异性,曹顺庆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变异学。

在2005年出版的《比较文学学》中,曹顺庆教授在国内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变异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分为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主题学、文类学、文化过滤及文学误读。

后来,在《比较文学概论》中,曹顺庆教授对变异学的研究范围又做了进一步的界定,第一类是跨国变异研究,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关于形象的变异学研究;第二类是跨语际变异研究,典型代表是译介学;第三类是文学文本变异研究,典型代表是文学接受研究;第四类研究是文化变异学研究,典型理论为文化过滤;第五类是跨文明研究,典型理论是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概念之谜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概念之谜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概念之谜
姚孟泽
【期刊名称】《文艺理论研究》
【年(卷),期】2022()3
【摘要】在中国的比较文学知识中,平行研究被认为是美国学派于20世纪中叶提出的标志性方法,指对毫无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

然而,这是一种起源于台湾、成型于大陆的误认——那些被视为美国学派代表的学者并没有支撑上述说法的表述,其实践也无法被统一地概括为平行研究。

作为一个专门的方法论概念,“平行研究”一词首先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台湾,并且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经过简化和误读的美国学派方法,二是指区别于美国学派实践的东西/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这两种含义被揉和到了一起,平行研究也终于被固定到美国学派身上。

不过,平行研究虽然不能被用来指称美国学派的观念与实践,但它却准确地指向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起源和知识构造,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学者自身的比较文学实践。

【总页数】10页(P110-119)
【作者】姚孟泽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3
【相关文献】
1.林语堂与比较文学——基于林语堂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2.论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展开--以平行研究中的人物分析为例
3.也谈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与曹顺庆先生商榷
4.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与文化研究之争——论20世纪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危机及其化解
5.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中国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变异学审视平行研究的理论缺陷

从变异学审视平行研究的理论缺陷

作者: 邱明丰[1]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192-194页
主题词: 变异学;平行研究;西方中心;异质文明;X+Y
摘要: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解决了比较文学的一些理论难题,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理论困惑。

文章从文学变异学的角度对平行研究的缺陷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它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西方中心与东方主义;(二)普世真理与异质文明;(三)X+Y的困境。

而其困惑的症结所在就是平行研究现有范式中异质性研究的缺席,这急切需要变异学研究的切实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作者:孔许友, KONG Xu-you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刊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0,37(3)
1.曹顺庆把握世界学术基本动向与学术前沿:跨文明研究 2006
2.吴兴明"理论旅行"与"变异学" 2006
3.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 2001
4.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跨越性"特征与"变异学"的提出 2006
5.布洛克比较文学新动向 1984(02)
6.李芝芭蕉的俳句和杜甫的诗歌 1991(01)
7.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2002
8.何云波跨文化视野中的跨学科对话 2006
9.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 1985
10.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 1998
11.王向远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本文链接:/Periodical_sxsdxb-shkx20100301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