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变异学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文学变异学是一门独特的文学学科,它研究的是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它强调的是文学传播的演变和影响。

本文将从比较角度出发,对文学变异学在不同地区及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欧美文学变异学在欧美地区,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在那个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例如经济萧条、战争和移民等,欧美文学作品发生了变异。

许多传统主题的文学作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塑造也发生了改变。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和全球化的进程,欧美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欧美地区文学变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编,比如各种文学作品的小说、戏剧、电影等。

翻译和改编过程中,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都会产生各种变异。

这就需要研究者针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翻译或改编版本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比较文学作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异,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是欧美文学变异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欧美地区被广泛地翻译和改编,这些版本之间存在着各种变异。

一些翻译版本强调情节,而另一些版本则更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欧美文学变异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会通过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重要性”、表现手法等方面,寻找到最合适的版本,从而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二、东亚文学变异学和欧美地区相比,东亚地区的文学变异学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在东亚地区,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变异。

东亚地区文学变异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编方面。

与欧美地区的文学变异学不同的是,东亚地区的文学作品种类较单一,主要是小说、诗歌和戏剧作品。

而且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下,同一文学作品的变异也相对较小。

由于中文、日文和韩文译本之间的差异,东亚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往往更注重文学作品在管理中的转化。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创新意义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创新意义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创新意义比较文学变异学,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仿佛在说一些只有教授才能懂的东西。

咱们可以把它想得简单点,像是在大街上闲聊的感觉。

想象一下,大家聚在一起,喝着咖啡,聊着文学,那种轻松自在的气氛其实更容易理解这一领域。

变异学嘛,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变化的。

文学作品就像人一样,总会在不同的文化、时间和空间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不同的面貌,有的甚至让人捧腹大笑,有的则让人感慨万千。

比较文学变异学带来的创新意义可真是好比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

想想吧,经典的文学作品,像《红楼梦》或者《哈利·波特》,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能被解读得截然不同。

这就像同一首歌,翻唱后有了不同的风格和味道。

有人把《红楼梦》改编成了话剧,有人又把它拍成了电影,甚至还有漫画版本,真是花样百出。

每一种变异都让这部作品重获新生,让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焕发出不同的光彩。

文学不再是死板的教科书,而是像流行的潮流一样,不断变化、不断创新。

变异学帮助我们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就拿《西游记》来说吧,这个故事可不是只在中国流行。

在东南亚,甚至在西方,它都被翻译、改编,成为了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可以说,这个经典故事像一颗种子,随着文化的传播生根发芽。

在不同的地方,它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却又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我们从中能学到,不同文化之间其实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就像朋友之间可以分享各自的趣事,让彼此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还有一点,变异学让我们认识到文学的包容性。

文学作品就像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风味,碰撞出无数的火花。

有的作品大胆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像现代诗那样,简洁而又富有冲击力;有的则像长篇小说,细腻入微地描绘人物和情节。

每一种风格都有它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索。

这种多样性不仅让我们的文学视野更广阔,也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

就像吃饭,不同的菜式总能带来不同的满足感。

比较文学中变异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比较文学中变异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比较文学中变异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文学中的变异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论特征,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
1. 诗歌与韵律分析:通过研究诗歌中的音韵规律和韵律变异,揭示文学作品的特殊美学效果和意义。

2. 文体分析: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体差异,例如小说、剧本、散文等,探讨不同文体的特征和功能。

3. 批评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方法,揭示文学作品可能的多重解读和解释。

4. 文化与历史背景研究:考察文学作品与其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之间的关联,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变异是否受到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

5. 比较文学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研究,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共同主题和风格变异。

6. 心理分析:运用心理学理论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变异是否与人类心理有关。

7. 语言学分析: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使用,研究作者在不同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和风格变化。

8.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对比研究:通过比较古典文学作品和现
代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探讨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中的变异特征。

综上所述,文学中的变异研究可以采用上述不同的方法论特征,通过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从变异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变异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术研究视角,为我们理解文学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变异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然后探讨了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传统方法及其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如何从变异学的视角深化对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理解,并分析了这种新方法可能带来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推动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创新,为文学交流与对话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变异学的引入,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还能在跨文化、跨时代的文学交流中发掘更多的共性和差异,推动文学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二、变异学理论基础变异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文本、文化和社会现象中的变异现象。

它认为,任何文本或文化现象都是在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生成的,因此,它们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产生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表面形式的变化,更深层次地涉及到文化意义、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在比较文学中,变异学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影响。

它不再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静态存在,而是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不断地与其他文本、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价值。

变异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文本变异理论,它认为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文本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接受和解读;其次是文化变异理论,它关注文化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文化意义和价值观的影响;最后是社会变异理论,它主要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传播。

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中,变异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它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更关注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与其他文本、文化和社会现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比较文学未来发展之路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变异学

比较文学未来发展之路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变异学

其次,比较文学研究将更加注重文本的细读和深入分析。在跨文化对话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本分析 和理论素养。同时,细读文本也有助于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异和共同点。
最后,比较文学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框架。对于文学作品在 跨越文化和时空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研究人员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动因、 机制和结果。因此,一个完善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比较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挑战同样存在。比较文学研究需要面对的问题包括如何保持学科的独 立性和特色,如何平衡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如何在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 中保持客观和中立。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比较文学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研究方法和 理论体系,加强与世界文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对话与合作。
对比分析: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变异学的启示
然而,这两种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需要更 加严谨的方法论支撑,以便更好地处理跨文化比较中遇到的问题;而文学变异则 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文本和语境因素对文学作品变异的影响,以更好地解释变异 现象。
未来,我们可以将这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文学研究 方法。例如,可以通过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的发展和演 变,同时结合文学变异分析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创新与变化。这样,我们就 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力。
参考内容二
近日,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聚焦比较文学变 异学研究。作为会议的重要环节之一,比较文学变异学分论坛围绕这一领域的最 新研究成果、研究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 的文学交流与相互影响。在本次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就比较文学变异学 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学科交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一、概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自20世纪初兴起以来,不断拓展其研究视野和方法论。

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流动、翻译、接受与变异现象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变异学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特点,分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文学变异学关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本变形、意义变化和审美影响。

这一研究领域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而且有助于深化对文化差异、文学交流与互鉴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学科中,文学变异学不仅为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文学理论、翻译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和理论资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学变异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同质化、文学市场的商业化等问题。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文学多样性,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对话与交流,成为文学变异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文学变异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现状与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推动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1. 文学变异学的定义与起源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言、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异现象。

它关注的是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社会习俗、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文本内容、形式、主题、意义等方面的变化。

文学变异学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表面变化,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原因,以及它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产生的影响。

文学变异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学作品开始跨越国界,进入其他文化领域。

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异,导致读者对作品的误解或曲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文学作品的变异现象,并尝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比较文学变异学-从理论到实践分析

比较文学变异学-从理论到实践分析

比较文学变异学:从理论到实践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建立发展以来,呈现出“涟漪式”的叠进走向,法国学派强调实证性研究,美国学派补充了非实证性的审美研究,而中国学派中曹顺庆提出的变异学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向。

文学变异学是针对全球化发展的现状与跨文明语境下的文学变异所提出,它紧扣跨越性、文学性与异质性等特点,重新规范了影响研究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变异学解释了文学交流比较中的文学变异现象,它的比较基点不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求同”,而着眼于文明的异质性,建立了“求异”的比较范式。

同时,随着一些学科的发展,如译介学更多地关注了在翻译中的文化变异,又如形象学更多关注了形象制作的主体能动性,这些都不再是用传统实证性研究方法能解决的,变异学的提出使这些学科从原先实证性研究中分列出来,归为变异学研究,重建比较文学学科体系。

变异学的提出,凸显了不同文明圈中的文学与文化的异质性,以和而不同为研究目标,有助于破除某种文明中心论,建立多样化的文化生态。

一、变异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曹顺庆在《复旦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发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一文,提出变异学定义,即“比较文学变异学将比较文学的跨越性和文学性作为自己的研究支点,它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以及研究没有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在同一个范畴上存在的文学表达上的异质性和变异性,从而探究文学现象差异与变异的内在规律性所在”。

同时在该文中,明晰了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四大研究范围,一是语言层面的变异学,也可称为译介学研究;二是民族国家形象变异学研究,又称为形象学;三是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四是文化变异学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曹先生在《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中拓展变异学的研究层面,增加了文学“他国化”和跨文明研究。

第4章--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4章--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研 究
4、外国作家、文学和理论思潮的中国接受研究
5、翻译研究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
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
我国较早接纳“接受美学”的 比较文学著述
《比较文学原理》【乐黛云著】
主 《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乐黛云主编】
要 《比较文学》【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
著 述
《比较文学教程新编》【张铁夫等主编】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主编】
卡雷
(影响研究)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而 且经常是靠不住的。在这种研究中,人们往 往试图将一些不可称量的因素加以称量。相 比之下,更为可靠的则是由作品的成就、某 位作家的境遇、某位大人物的命运、不同民 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旅游和见闻等等所构 成的历史……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
萌蘖与生发
卡雷的贡献
新的研究 空间
各民族间通过文学作品、旅游日记所表 现出来的“想象性的相互诠释”
研究力作
《法国游客与作家在埃及》
《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 形象学拓荒力作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
萌蘖与生发
基亚
不再追求抽象的总括性影响,而设法深入 了解一些伟大民族传说是如何在个人或群体的 意识中形成和存在下去的,这就是近五十年来 法国的一种远景变化,它使比较文学产生了真 正的更新,给它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0世纪九十年代 初,代表学者: 莫哈、巴柔 形象学成为比较 文学学科的一种 专门研究类型。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
萌蘖与生发
学术背景 19世界末20世纪初
比较文学研 究取向趋异
受进化论影响 重视归纳与综合
强调文献实证, 排斥理论综合和
美学评价
难以操作 “影响研究”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

比较文学变异学-从理论到实践分析

比较文学变异学-从理论到实践分析

比较文学变异学:从理论到实践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建立发展以来,呈现出“涟漪式”的叠进走向,法国学派强调实证性研究,美国学派补充了非实证性的审美研究,而中国学派中曹顺庆提出的变异学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向。

文学变异学是针对全球化发展的现状与跨文明语境下的文学变异所提出,它紧扣跨越性、文学性与异质性等特点,重新规范了影响研究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变异学解释了文学交流比较中的文学变异现象,它的比较基点不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求同”,而着眼于文明的异质性,建立了“求异”的比较范式。

同时,随着一些学科的发展,如译介学更多地关注了在翻译中的文化变异,又如形象学更多关注了形象制作的主体能动性,这些都不再是用传统实证性研究方法能解决的,变异学的提出使这些学科从原先实证性研究中分列出来,归为变异学研究,重建比较文学学科体系。

变异学的提出,凸显了不同文明圈中的文学与文化的异质性,以和而不同为研究目标,有助于破除某种文明中心论,建立多样化的文化生态。

一、变异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曹顺庆在《复旦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发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一文,提出变异学定义,即“比较文学变异学将比较文学的跨越性和文学性作为自己的研究支点,它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以及研究没有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在同一个范畴上存在的文学表达上的异质性和变异性,从而探究文学现象差异与变异的内在规律性所在”。

同时在该文中,明晰了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四大研究范围,一是语言层面的变异学,也可称为译介学研究;二是民族国家形象变异学研究,又称为形象学;三是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四是文化变异学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曹先生在《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中拓展变异学的研究层面,增加了文学“他国化”和跨文明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doc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doc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2020年4月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关键词:比较文学,变异,学科,研究,文学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简介:[摘要]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文学变异学(一)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内容:[摘要]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文学变异学(一)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是一个新的提法。

这个研究领域的确立,是从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文学发展的历史实践以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的。

首先,所谓当下比较文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失范是指比较文学自身的研究领域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而且有些理论阐述还存在很多纷乱之处。

其中存在于影响研究中的实证性与审美性的纷争中就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失范现象。

影响研究的法国学派最初之所以提出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一方面回应了当时克罗齐等人对比较文学的非难,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作为一个学科必须有一个科学性基础,所以他们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而是一种实证性的国际间文学关系史的研究。

但是,后来美国学者却质疑了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单纯强调科学实证而放逐审美价值的学科定位,认为他们的影响研究是僵硬的外部研究和文学史研究,提出要正视‘文学性’这个问题,因为文学性是美学的中心问题,是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存在的内在规定性。

也就是说,比较文学应该把美学价值批评重新引进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之中。

但是,一旦文学性介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实践之中,就使得我们面前的比较文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困扰。

2021《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内容简述及其学科理论价值范文2

2021《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内容简述及其学科理论价值范文2

2021《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内容简述及其学科理论价值范文 几经等待,曹顺庆教授的英文力作《比较文学变异学》(TheVariation Theory ofComparative Literature)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与思考后(变异学理论由本书作者于 2005 年在《比较文学学》中首次提出),终于由世界知名的斯普林格出版社(全称为: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 Co. K)于 2014 年 3 月在纽约出版。

本书由杜威 ? 佛克玛教授作序,是作者关于比较文学变异学学科理论在英语世界的首次亮相和集中体现,亦是在当今比较文学学术界以“欧美”学科理论为马首是瞻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为数不多的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在英语世界发出自己的学术之声,意义非凡。

“正如佛克玛教授所言:比较文学变异学英文著作的出版,是打破长期以来困扰限制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语言障碍的一次有益尝试,并由此力图与国外学者展开对话”(Cao,The Variation Theory V)。

曹顺庆教授学贯中西,初以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与中西比较诗学崭露头角,如今又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上颇有建树,此英文力作便是其“以往比较文学理论建构相关研究的最好总结与展现,包括《比较文学教程》(2006)、《比较文学学科史》(2010)、《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2011)、《中西比较诗学史》(2008)、《中外文论史》(2012)等”(Wang2)。

全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影响研究的历史功绩及重大缺憾”中,作者在梳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生成的历史语境、其研究范围及特点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影响研究对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重大贡献,并指出了影响研究的理论特点为实证性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研究,并不能有效解决形象学及跨文明语境研究中的变异问题。

作者认为影响研究的实质应为影响与变异共存,从而为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出路:即影响关系变异学。

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

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

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曹顺庆是一位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学者,他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比和变异,并从中发现文学的演化之路。

他的研究引领了文学研究的新潮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曹顺庆及其研究成果。

一、曹顺庆的学术背景曹顺庆,男,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人才称号。

他于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赴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

曾先后担任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师大等院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二、曹顺庆的研究方向曹顺庆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尤其是关注文学的演化和多样性。

他曾出版过多部专著和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三、曹顺庆的主要研究成果曹顺庆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史诗、小说、戏剧、散文等多个文学形式。

他以“变异”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对比,发现文学的演变规律和各式各样的文学变异。

曹顺庆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史诗与神话的文学变异》一书,系统分析了世界各地的史诗和神话之间的文学变异。

2.《小说的多元化语境与文学变异》一书,探讨了小说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异和多样性。

3.《城市与文学的变异》一书,研究了城市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文学的变异历程。

4.《中国散文发展史》一书,系统总结了中国散文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

四、曹顺庆的学术影响曹顺庆的学术研究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意义。

他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丰富文学研究的思路,加深人们对文学本质和文学多样性的认识。

他的学术成果被广泛引用,并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和赞誉。

综上所述,曹顺庆是一位文笔优美、学识渊博的中文写作专家。

他的研究成果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和提升文学研究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

变异学研究一、理论核心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大收获,也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可比性基础及理论核心是文学的差异性存在样态,及异质性和变异性。

二、研究范围1.跨国变异研究——形象学2.跨语际变异研究——译介学3.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学接受研究4.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5.跨文明研究——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三、文学的他国化研究1.定义指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出现理论改变,从而产生新质,发生更为深层次的样态;这种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过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为他国(接受国)所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

五四诗歌采用西方诗歌形式和规则寒山诗在美国的盛行2.特点(1)文学的言说方式和话语原则必须经一国传播到另一国,并且传播国与接受国的文明是不同质的(2)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国文学的话语言说方式和话语原则必须与本土文学、文化相结合(3)在传播和结合过程中,传播国文学的话语原则和言说方式必然被改造,并创生新质,新质的创生是以接受国的话语原则为主的3.现实性&可能性(1)必须有不同质文明的差异性存在(2)必须有开放的环境作为传播的客观条件(3)在传播过程中必须经碰撞与结合而产生新质四、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一)文化过滤1.定义文学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产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内涵:(1)文化过滤产生的基础在于接受者特定的文化构成性(2)文化过滤是接受过程中主体性与选择性的体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文化过滤还体现为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2.作用机制(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3)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经过了本土文化的过滤老舍《离婚》的两个不同英译本在美国的不同境遇3.理论基础(1)接受美学(2)哲学解释学(3)文化相对主义(二)文学误读1.概念指文化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会因文化过滤的原因而造成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因为发送者文化与接受者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影响误差,或者叫创造性接受。

比较文学变异研究.doc

比较文学变异研究.doc

比较文学变异研究一集体想象物如何实证ﻭﻭ比较文学学派在形象学研究上是求“同”的,其基本方法是实证,本文认为形象学是“异"的研究,异国形象是想象,是集体想象物,image就是somethingimagined,所以形象学研究就是辩“异”。

具体问题有三个:一是描述形象之“异”的具体表现。

文学作品中的他国人物形象,相对于“原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二是考察“异"是如何发生的.形象的生成、、接受是一个多重变异的过程,作家是如何塑造的,读者是如何解读、还原的。

三是思考“异”何以会发生,集体是如何想象的,深层的文化原因何在。

早期的形象学研究即已包含了变异的因子,正如后来巴柔所说:“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并非现实的复制品,它是按照注视者文化中的接受程序而重组、重写的,这些模式和程式均先存于形象。

”②这里的“重组”、“重写"意味着这种形象是一种变异的形象,这是从实证研究求“真”的现象考证向理性主义求“异”的本质探求作出的可贵努力。

形象是对文化现实的描述,是情感与思想的混合物,一切形象都是个人或集体通过言说、书写而制作、描述出来的,但这种描述并不遵循真实的原则,即并不会或不能忠实地描绘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那个“他者”.作家对文学形象的创造与读者的接受,不可避免会产生二度变异,所以运用实证的方法很难对形象学进行研究。

形象学研究的实质就是变异,学派在最早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就已提到文学作品中的“他国形象”问题,证明他们早已涉足非实证性变异学领域的研究,只是自己还未察觉,因而也没能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

正如八大山人画笔下怒目圆睁的鸟是对自然鸟的变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观众对艺术形象接受、还原的变异,他国人物形象的创造与接受,正是这样一个多重变异的过程,其学理性亦可以从保尔利科等人的想象理论中找到理论根据。

保尔利科将休谟那种把想象物归诸感知的理论命名为“再现式想象”,将萨特那种认为想象物“基本上根据缺席和不在场来构思"的理论命名为“创造性想象”.③巴柔认为:“他者形象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④所以形象学所关注的是文学和文化互动中生成的形象,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和阐释他者形象,就必须将其置于扩展了的、历史、文化等领域去考察,扩大的“新的视域要求研究者不仅考虑到文学文本,其生产及传播条件,而且要考虑到人们写作、思想、生活所使用的一切文化材料"⑤.新批评的那种将文本作为完全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文本分析法则因此而受到质疑,因为这种形象不仅是作家个人呕心沥血的产物,而且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阐释和想象,它要求研究者的重心不再局限于文本、修辞、话语,而要将他者形象纳入到总体分析的框架之中,既考察文学文本中他者形象生产、传播、接受的条件,又将这种文学形象与同时代的报刊、影视及其他媒介的描述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会使更多的材料和证据加入到接受的文学研究视野中来,从而使文学研究与历史学、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等领域交汇,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将其联系起来。

民国时期比较文学变异学分析

民国时期比较文学变异学分析

民国时期比较文学变异学分析一、比较文学的变异学问题变异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可比性在于同源中的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而文化过滤带来一个更为明显的文学变异现象就是文学的误读,即由于文化模式的不同造成文学现象在跨越文化圈时产生一种独特的文化过滤背景下的文学误读”。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形象“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

”巴柔也清楚地阐释了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他认为“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并不是现实简单的复制物,它是按照注视者的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序而重构、重写的,这些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式都先存于形象。

”这种形象既然是一个“社会集体的想象物”,是按照注视者文化模式和接受程序重构的,那么发生变异就成为必然了。

在创造性想象和变异理论的视角下,毛姆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这一“他者形象”,“不是再现而是主观与客观、情感与思想混合而成的产物,生产或制作这一偏离了客观存在的他者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方法或注视方完全以自我的文化观念模式对他者的历史文化现实进行变异的过程。

”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他者(Other)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一种存在论上的逻辑辨识,而后转隐为一种更深的神学指认和伦理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他者”,并不仅仅指涉人物形象,他存在于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游记、回忆录等各种文字材料中,像异国形象、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这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研究的范畴。

因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异质文化相遇时,“毛姆对中国的关照,用的是两种眼睛:一是‘感官的眼睛’;一是‘心灵的眼睛’。

比较文学变异学

比较文学变异学

比较文学变异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学的交流和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深入。

在这种趋势下,比较文学变异学作为一门研究文学交流和影响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比较文学变异学是以比较文学为基础,研究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探讨文学变异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文学作品传播和变异的机制和规律,以及文学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同语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对比、分析和综合等。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和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探讨文学作品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和解读方式,揭示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变异和演化规律。

2. 文学作品的变异和演化。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异和演化情况,探讨文学作品变异的原因和规律,分析文学作品变异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揭示文学作品变异和演化的趋势和方向。

3. 文学作品的对比和交流。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不同语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对比和交流情况,探讨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方式,分析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交流和对比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4. 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情况,探讨文学作品之间的融合和创新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揭示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趋势和方向。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对比、分析和综合等。

比较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研究文学作品的变异和演化提供基础。

对比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为研究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提供基础。

浅谈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浅谈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浅谈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比较文学形象学论文(精选范文8篇)之第四篇摘要:形象学中的变异是比较文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

从学科史来看, 以往的形象学研究者虽然涉及到了异国形象的变异问题, 但对变异现象疏于理论总结。

从存在形态来看, 异国形象在创作、翻译、传播、接受过程中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误读等多重变异。

从研究实践来看, 形象学中的变异研究应将重心放在求异研究上, 从文本内部和外部对形象的变异因素进行辨异, 并以差异性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变异研究。

对形象学中的变异进行研究既顺应了当今比较文学追求差异性的发展趋势, 又对确立中国形象的身份坐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学,异国形象,变异,差异性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学科分支, 形象学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源自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形象学被引入中国并逐步发展起来,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当前学术界对形象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异国形象的真伪辨析、形象学的文化转向以及幻想、社会集体想象物、套话等问题, 但对形象学中的变异问题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深入阐释。

实际上, 在文学交流过程中, 由于在审美、心理等难以确定的因素下, 异国形象在他国的译介、传播、接受等过程中都会发生一定程度或者一系列的信息增删、变形、误读等多重变异现象。

显然, 这些变异现象无疑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 对其研究有利于形象学研究的全面深入。

因此, 本文试图从学科史、存在形态、研究实践等方面来探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问题。

一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发展历史来看, 由法国学派开创的形象学研究及其表述中已经涉及到了形象的变异问题。

形象学奠基人卡雷认为, 文学间的影响有时实际上很难估量, 因此在研究事实联系时, 研究重心应当是各个民族之间、各种游记以及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其着作《法国作家与德国幻象:18001940》中的幻象一词就是一国文学作品中对于异国异族形象的想象, 形象的想象表明了形象的变异是必然的。

比较文学变异学

比较文学变异学

研究层次
类型
1. 题材的翻译与移植 2. 情节的增删与改写 3.母题的借鉴与演变
途径
1. 征战、迁徙与文学更新 2. 联姻、通商与文化传播 3. 宗教传播与文学认同
变异学定义是指对文学作品在跨语际跨文明的传播交流和相互阐发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变异现象的研究
变异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定义是指对文学作品在跨语际、跨文明的传播 交流和相互阐发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变异 现象的研究。
特点
异质性和可比性
1.语言层面 2.民族国家形象 3.文学文本 4.文化变异 5.文学的他国化 6.跨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