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新)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1、国别文学2、民族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5、比较视域6、对话平台7、汉学8、主题学9、意象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三、问答题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7、什么是比较文学?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法国学派一一影响研究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起点(作家、着作、思想)—放送者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一一接受者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美国学派一一平行研究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事实联系一一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一一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交叉关系一一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比较文学马工程教材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马工程教材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马工程教材重点整理第一章比较文学总论本教材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跨越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文明的文学比较研究在这种的跨越式的比较研究中,比较文学主要探讨各种不同语境下的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它以是实证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学变异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研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服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从而推动世界文学共同发展。

1、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定义;英国学派定义;中国学派定义(发展)——提出了异质性和变异性的文学可比性观念【我们国家更多的是强调“异”的关注,前两个国家更多的是“同”的关注】2、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最①比较文学的诞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相伴的世界主义意识直接相关。

②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世界主义文学的觉醒,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比较文学的兴起于19世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边缘、交又。

关联学科的出现也有一定关系。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业性的独立学科,发端于欧洲。

】·形成期-欧洲阶段→时间:19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部分时间与美洲阶段相重叠)→特征:将比较文学作为文学史的分支,重视研究对象的事实联系。

渊源关系及实证方法。

·转型期-美洲阶段→时间: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

·拓展期-亚洲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东西方文学交往的日益增强,日本、印度、韩国、阿拉伯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国家,逐渐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发展新动向的主力军。

补充:◆中国比较文学→时间:滥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征:继承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理论,形成自觉的学科创新意识。

在方法论上,提出阐发研究,跨文化、跨文明研究和文学变异学研究,突破了原有欧美比较文学学派的传统理论框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比较文学重点

比较文学重点

(十一)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的特征:1.放逐性所带来的故国想象与历史重写:这些作家在对“中国性”、“中华性”等概念的理解上给了我们别样的启示。

“想象的故国”不仅使作家们发现了自我,同时也艺术地创造了“故国”本身。

2.双重性所带来的边缘、含混与杂糅书写:作家们的文化认同呈现出了多棱镜般的变化和不同。

将整个世界都看做异乡”的境界是知识分子克服、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之后的博大胸怀意义:跨界性注定它将在传播、译介、影响、融合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意义;它所表现出来的边缘性、双重性、含混和杂糅性在国别文学之间开拓出了第三个空间;在建构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既能与本土文学对话,又能与世界文学对话,同时也激活了很多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的跨学科研究课题,在拓宽比较文学疆界方面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案例分析:张瑞华的《简论麻将与〈喜福会〉的主题与结构》作者立意新颖,选取了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麻将”这个文化意象作为切入点,围绕麻将牌的方方面面对小说做了一番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式的解读,并从中得出了以其他方式很难读出的文化意义。

作者清晰地透视了小说中麻将这个文化意象给移民女主人公们带来的故国想象和她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新书写,同时,也将由此带来的中西方文化的含混、杂糅的第三度空间书写出来,使从主题到结构都与麻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十)中国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异常丰富,语言多元,体裁多样,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很高的思想性。

通过比较研究这一方法和途径,将会揭示出各个民族文学本身所固有的价值,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显示出其特有的风采。

在比较文学理论规范下,发展国内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文学研究,正确认识各个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魅力,它们各自在中国文学总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国整体文学发展的推动力。

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起步,迅速的发展:郎樱的《比较文学及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等、陈守成、庹修宏、陈世荣主编《中国民族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20世纪90年代形成规模,取得显著成就: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1997年出版马学良、梁庭望、李云忠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21世纪初10年不断深化和繁荣:2001年出版《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2002年出版扎拉嘎著《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2005年郎樱和扎拉嘎主编、全国近二十位专家学者撰写《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案例分析:蒙古史诗传统与汉族演义小说的文化融合扎拉嘎《蒙古史诗传统与汉族演义小说的结合——“五传”论略》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揭示“五传”的蒙古文化底蕴,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五传”是蒙古族英雄史诗与汉族演义小说的结合,是蒙汉文化交流的结晶。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它涉及至少两种文学传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传统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

2. 内涵- 跨文化性: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 交叉性:比较文学不仅限于文学内部的研究,还涉及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

- 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 跨国家文学关系- 翻译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和接受。

- 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另一个国家的接受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2. 跨民族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 跨境民族文学:探讨跨境民族文学的传统、风格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3. 跨文化文学关系- 东方与西方: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和表现手法。

- 古代与现代:分析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重新诠释。

4. 跨学科文学关系- 文学与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哲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文学与艺术:探讨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响研究- 直接影响:研究一部作品或文学思潮对另一作品的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探讨文学作品通过中介(如翻译、评论)产生的间接影响。

2. 平行研究- 类似性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 对比性研究: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3. 媒介研究- 翻译媒介:研究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电子媒介:探讨网络、电影等电子媒介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4. 跨文化研究- 文化过滤: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被如何重新解读和接受。

比较文学笔记(完整版)

比较文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篇绪论第一节“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1、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性,文学的内在,文学作品的构成及特征等,基本上是将文学现象作为同一时代的一种思想体系来进行研究的。

文学批评(微观):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做出分析评价。

文学史(宏观):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心态的制约。

2、比较文学中的“比较”雷马克的定义:是超出已过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地域),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宗教等(学科领域)。

“比较”的真谛:跨越和打通既定的界限。

比较文学的本质:它是一种跨界限(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学科的界限)的文学研究。

3、比较文学的特点:1、开放性,2、比较性,3、汇通性。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1、季羡林的定义: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狭义)。

把文学痛其他学科拿来比较(广义),包括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钱钟书:作为一门学科,则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乐黛云: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曹顺庆: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雷同性、异质性和互利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础方法。

教材定义:比较文学史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基本要素:(四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

第三节走向世界文学1、(1)民族文学:指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2)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认为划分的文学单位,它可由多个民族文学构成,也可是单一民族文学。

比较文学课件整理笔记

比较文学课件整理笔记

第一讲《比较文学》导论一、“比较文学”词源考法国是比较文学的发源地,“比较文学”一词也最早从法国产生。

1816年,两位法国教师,编辑家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出版了一系列多国文学作品选集,取名Cours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意即“比较文学教程”。

1848年,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从法语引进这个术语,并造出英语比较文学一词,即Comparative Literature. 其中“比较”一词可以说共同来源于拉丁文Comparãtivus一词,意为为“比较的”、“相互对照”、“相互关照”等义。

法英德三种语言“比较文学”一词比较如下:<法> Littérature Comparée <英> Comparative Literature<德> Vergleichende Literaturwissenschaft二、什么是比较文学你怎么理解比较文学?1、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侧重于文学史)2、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即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视野的文学研究)。

3、文学比较与比较文学文学比较自古有之,不是比较文学(巴柔:我们什么也不比较)比较文学发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诺埃尔和拉普拉斯所编《比较文学教程》,确立名称。

独立学科的创立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4、比较文学发展“四类型说”1)、影响研究2)、平行研究3)、历史类型学研究4)、阐发研究5、比较文学“三阶段说”法国影响研究(突破传统在于“跨国”,打破第一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一阶段)美国平行研究(突破传统在于“平行比较”和“跨学科”,打破第二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二阶段)中国跨文明研究(突破传统在于“跨文明”,打破第三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三阶段)6、比较文学的发展地域路向:走出欧洲→走向美洲→来到亚洲→面向世界三、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1、比较文学是一门显学从学科内部看: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学术上卓有建树,产生大批学术权威。

比较文学考点整理

比较文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一、1816年第一个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的是两位法国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主编了《比较文学教程》二、1829年,维尔曼出版了《比较文学研究》,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研究著作三、1886年,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由英国学中文波斯奈特著述出版。

四、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标志: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出版;3、比较文学作为正式课程进入大学;4、比较文学教授职位的设立(学位论文、工具书)五、1931年,巴黎大学教授梵*第根出版了《比较文学论》、此书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首次把文学研究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类。

六、比较文学三大学派:法国学派——欧洲中心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西方中心论(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中国学派——以“世界文学”为中心(阐发研究)七、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大陆的比较文学研究走向全面复兴。

八、但丁在《论俗语》中表现出全欧性的眼光。

九、、1912年,鲁迅先生见到洛里哀《比较文学论》日译本,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作为中国知名学者第一次在书信中提到“比较文学”。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及学科的扩展性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文学关系(P18)跨越性、可比性、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见P19)具体内容:1、事实联系与影响研究;2、价值关系与平行性研究;3、理论互借与阐发研究;4、交叉关系与跨学科研究三、比较文学经受之股世界潮流的冲击(P22)第一,理论研究的大潮;第二,东西比较文学研究热潮;第三,“文化研究”热潮四、早在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格义(汉学可附梵学、无穷贴近佛经本义)”方法可以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可视为最早的“阐发研究”佛教典籍,其他经典的的外学、內典。

五、博东升翻译出版洛里哀《比较文学史》(1937年),戴望舒翻译出版梵*第根《比较文学论》六、中国比较文学完全成熟的标志是1985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研讨会。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整理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整理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教程Comparative Literature法布吕奈尔《什么是比较文学》日大冢幸男《比较文学原理》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瑞士弗·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法基亚《比较文学》法洛里哀《比较文学史》罗亚历山大·迪马《比较文学引论》法国学派:French School美国学派:American School 影响研究:influence studies 平行研究:analogy studies主题:theme 母题:motif 意象:image 套语:topos 情境:situation比较文学诞生标志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77 匈梅茨尔《总体文学比较报》;1887 德马克斯·科赫《文学比较杂志》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1886 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0 俄维谢洛夫斯基(俄国比较文学之父)彼得堡大学;1892 法戴克斯特里昂大学3,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进入高校。

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和工具书的出现:1895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学专著;同年;贝茨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1895 贝茨《比较文学目录初稿》工具书--3000条索引,比较文学研究必备法国学派中心:法国指导思想: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特征:1、把比较文学看成文学史的分支,强调从史学角度考察;2、以实证考据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而忽视美学意义;3、注重各民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对象:欧洲各国文学间的影响联系研究方法:实证考据代表人物:法国学派布吕纳介、戴克斯特、贝茨、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局限:拘泥于时政而错过一些具有可比性的东西;欧洲中心论;民族主义的倾向和文化记账现象贡献:因为时政而积累了大量研究材料;许多观点具有开创性,并为学科建立了一个细密的理论体系作品:梵第根《比较文学论》卡雷《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教堂山会议:1958年9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的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标志美国学派取代法国学派成为比较文学中心;拉开美法两派的十年论争。

比较文学知识点梳理

比较文学知识点梳理

比较文学
一、学科性质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界限、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其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现在,比较文学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有活力、最有成就、最受人青睐的学科之一、世界各国的大学在社科院系,均已开设该门课程。

学科教学目标:能按照中外文学发展史线索掌握各个时期、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概况、重要作家作品等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对异质的中外文化间的文学历史、文学运动和文学现象的梳理与评析的基本方法。

既能明晰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又能理解比较文学同民族文学、外国文学、世界文学与总体文学等概念间的学科特性,以及彼此间存在着的相辅相成联系。

充分把握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史(尤其是中外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史前史与早期史间的根本差异)。

全面理解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种类和任务。

根据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及跨学科研究的各自研究范畴和研究目的,能够借助中外文学文化领域中的史实,进行初步的且有一定价值的比较研究。

二、学科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
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三、研究内容:(见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1、比较文学的定义: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巴尔登斯伯格: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1937戴望舒中译本)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

(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领域出现最早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名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范围,它强调纵向性和传承性。

2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分支学科,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比较各种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3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比较研究。

泛指文艺理论以及批评,与诗无关。

它始于清末的王国维,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研究的种种方法和观点被广泛运用到比较诗学的研究上,既丰富了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又更加贴近诗学的"人学"本质。

4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任务、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

这种研究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5.译介学:如今翻译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又称译介学。

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研究。

翻译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学间发生影响的媒介方式之一,属于文字媒介。

6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成就,命运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有利于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7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和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文学中类似题材,人物作平行研究8平行研究: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名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它强调横向型和空间性。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简洁版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简洁版

1、英国学者波斯奈特1886年出版《比较文学》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比较文学的专著。

2、意大利,桑克蒂斯1871年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其比较文学名称是效法法国。

3、中国黄人1904年在《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一书做过介绍。

真正使比较文学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931年傅东华从英文转译的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4、歌德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观念。

5、卡雷:在他的学生基亚的《比较文学》一书序言中写到,“比较文学主要不考虑作品的独创价值,而特别关怀每个国家、每位作家对其所取材料的演变。

”6、美国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干脆就称为文学研究或文学学术研究。

”7、主题学产生于德国的民俗学研究。

8、十四行诗在西方最早出现在意大利9、西方文体研究常常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大类: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10、文类学(来自法国,文艺的体裁、风格、类型)。

11、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分为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1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简答:1、可比性表现在:比较文学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文学比较研究。

在努力研究各种跨域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四大研究范围是:第一,比较文学包含了一种对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实证性影响关系研究;第二,它同时又包含了一种对不同文学体系之间变异性的研究;第三,它包含没有影响关系的平行研究;第四,比较文学拥有宽广的世界性胸怀和学科理想,这体现在总体文学的追求上面。

3、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1800年)中,把欧洲文学区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种类型,认为文学与地理环境如气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比较文学重点知识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知识整理

可比性:之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一方面是之在平行研究层面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另一方面指在影响研究层面对某些文类的跨国界流传,变异以及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事实进行研究。

社会总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他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媒介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交流过程中起传递作用并实现文学交流的人和事物,它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以及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

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从跨文化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进行的比较研究,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国际角度,以自觉地比较意识,超脱本民族的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探求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

情境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情景研究即对这些典型格局进行研究,特别似乎着力探讨这些情境怎样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到另一个国家民族,从一个作家笔下传到另一个作家笔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这些情境中的具体变异及其过程,寻觅到这些情境的鲜明的时代色彩、民族特征和个人风格。

缺类研究:指一种文类在这个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有,而在别的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没有,或者一种文类在两个国家或民族都存在,在差异较大的现象,通过对两个缺类现象的探讨、分析来挖掘缺类现象背后的文化差异,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审视,深入研究该文学的本质、源流以及各自的特点。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争辩。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争辩、平行争辩、变异争辩为根本方法,提倡建立一种全球性公平多元、相互包涵的文学沟通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进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缘由是当时学术界比照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猛烈质疑和挑战。

其次个缘由,是法国学者比照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寻找。

第三个缘由,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缘由重点〕4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根本定义:“比较文学争辩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争辩文学跟其它学问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展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推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争辩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受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 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进展史上具有不行无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争辩、类同性平行争辩〔含跨学科争辩〕、异质性变异争辩三大争辩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争辩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争辩的最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主张以一国的作品作为解释另一国作品的出发点,进行事实联系的考证。

b.将文学研究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

国别文学: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问题,是一切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比较文学:研究两国之间的文学关系。

总体文学:探讨多国文学共有的事实。

c.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两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研究的目的规定为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也就是后来的“影响研究”。

d.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精细而准确的考据”而排斥审美批评和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

②卡雷,强调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开创了“形象学”。

③基亚,将定义比较文学为: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

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

总之,第一阶段以影响研究为主的法国学派成绩显著,奠定基础,成为独立学科,确立地位。

二、美国学派(审美批评研究)1.观点①提出了“平行研究”的新方法,主张应当从美学的角度对照分析各民族文学的体裁、主题、形象、艺术手法等的异同,通过异同原因的探讨,找出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如:明代冯梦龙《杜十娘》与同时代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市民阶级的兴起,市民趣味的体现)。

②提倡跨学科研究。

③打破“欧洲中心说”,把比较文学的研究扩展到全世界。

④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2.代表人物:韦勒克,反对孤立地研究国别文学史,批评法国学派的实证主义方法,不赞成梵第根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隔开将美学评价排除在比较文学之外的做法面对“文学性”这个问题。

总之,比较文学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三、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1.共同点:都赞同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

2.不同点:①在研究方法上,美国学派将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之间的表研究纳入比较文学之中,同时还主张跨学科的研究。

②在研究方法上,美国学派从对文学外在关系历史证实转向了文学内在结构的文学分析。

3.融合:①法国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批评法国学派的狭隘,提出“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

②美国布洛克发表《比较文学新动向》,指出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虽然发生激烈的争论,但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4.教堂山会议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

韦勒克宣读了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提出全面尖锐的批评。

这篇报告被认为是美国学者的宣言书,并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

这次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转折点,法美两国的争论促使他们各自检讨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出现了双方互相吸收、取长补短的局面。

于是,比较文学理论更趋成熟,这一学科也获得了新的活力。

四、环球文学指世界上所有文学与作品的总和,或所有民族文学的结合体。

作品平等,可作研究对象。

在批评方法上主张多元,倡导东西方文学比较。

五、前苏联学派主要观点:①前苏联把比较文学改为“历史比较文学”把比较文学分为“类型学”和“文学联系与影响”两部分;②把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间的文学比较也纳入比较文学的范围;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对文学的影响;④重视维护文学的民族特性;⑤反对“欧洲中心论”却流露出“苏联中心论”的倾向。

代表人物: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课程,比较文艺学研究,形式主义流派就俄国作品与西欧作品进行比较。

六、中国学派的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用影响研究的方法);②着重研究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异同及导致异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原因,探索各民族的特点及发展规律(用平行研究的方法);③积极开展中西诗学比较;④提出“阐发研究”的新方法;⑤赞成苏联学派的观点。

代表人物:李达三,古添洪、陈慧桦等人提出建立“中国学派”的设想【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七、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促使国际比较文学界进行反思和探索,推动着比较文学向更新更高的阶段前进。

1.第一股潮流是理论大潮。

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令人注目的所谓“诗学复兴”现象,大批的理论著作面世,各种新的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接踵而至,冲击着西方的比较文学界。

积极作用:比较文学理论化,一是指研究对象从传统研究的课题转向理论性课题拓展,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二是侧重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它的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理论架构。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负面作用:忽视对文学作品的具体研究,忘记其审美分析与文学性因素。

2.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

西方学者的自觉,把目光寄托在东方文学身上。

率先开展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是旅居海外的华裔学者,刘若愚(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文论)、叶维廉(模子说)、叶嘉莹(用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古代诗歌)等,中西皆通。

他们试图用西方文艺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解释中国的文学理论,辨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同时他们反对迷信西方理论而削足之举。

3.第三股浪潮是“文化研究”热潮。

在这股浪潮的冲击和推动之下,比较文学界对文化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在文本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的视角,在文化层面上探寻根源,追求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总之,呈现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相结合的趋势。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方法一、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1.跨越性是比较文学对象的基本属性。

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界限、文化体系界限、学科界限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是他的研究对象。

举例:譬如“莎士比亚在中国”“歌德与杜甫”一类的研究课题,由于他们跨越了国家民族的界限,属于两种民族文学间的比较研究,因此可以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而“莎士比亚在英国”“李白与杜甫”这样的课题,由于他们属于民族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不具备跨越性,因而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文学与音乐”“佛教对中国诗词的影响”是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属于比较文学。

而“诗词曲赋异同论”一类的题目不具有跨越性,便不属于比较文学。

2.可比性可比性来自客观存在,不应该是人为的、外加的东西。

作为意识形态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这些规律与特征具有共同性和相异性,这些为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举例:阿Q与堂·吉诃德,表面看来无法比较,然而研究者从他们的内在精神来考察,就发现了他们的可比性。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和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似乎风牛马不相及,当研究者把非主要人物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的时候,这两个形象就显出了它们独特的比较研究的价值。

◎进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关系有三个方面①亲缘关系各民族文学之间联系、接受与放送②类同关系跟民族文学之间相关、相同与相异③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跨越性3.文学性比较研究的课题和目的必须在文学上;不管研究中涉及文化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内容有多深多广,研究过程应该紧紧围绕着文学这个中心,有利于解决文学问题。

综上所述,文学性、可比性、文学性是比较文学对象的基本属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A.影响研究1.概念就是要用充分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2.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为放送、传播、接受三方面,由此也可划分出三种学问:①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②渊源学这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的来源。

③媒介学这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目的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媒介分为个人、环境与文字材料等三种,文字材料最为重要。

译介学也属此类。

B.平行研究1.概念是指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可以把不同时代、地域、地位、水平的作家作品都放在可比性的条件下,在一定的研究目的的选择下,进入研究视野。

它注重的文学现象间的相似与相异,通过异同的比较来发掘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探讨其内在联系,研究文学的共同规律及其民族特性。

)2.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平行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类学指对文学种类、文学体裁的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