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讲:非结果论(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伦理学与生活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关于责任的三个命题
为了使人更准确地把握责任在道德生活中的 功能,康德把责任归纳为三个“命题”:
▪ 第一个命题: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取决于行 为是否合乎责任,而在于它是否出于责任。
▪ 第二个命题:一个出于责任的行为,其道 德价值不取决于它所要实现的意图,而取 决于它所被规定的准则。从而,它不依赖 于行为对象的现实,而依赖于行为所遵循 的意愿原则,与任何对象无关。
▪ 非结果论与结果论在许多问题上针锋相对。非结 果论倡导者主张,判断行为或人之道德与否,不 考虑(实际上也不应当考虑)结果。判断行为, 只要看行为公正不公正;判断人,只要看人善良 不善良。这就是说,判断行为或人之道德不道德 不应考虑行为结果如何,而应依据另外某个或某 些道德标准。比如神诫论主张,如果人们相信有 上帝、女神或神,上帝、女神或神又颁布了一系 列道德命令,那么,只要人们服从这些命令,不 论可能的结果如何,其行为都是正义的,其人都 是善良的。
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泉源,合乎责任原则的行为 虽不必然善良,但违反责任原则的行为却肯定都是 恶邪,在责任面前,一切其他动机都黯然失色。对 人来说,责任具有一种必然性,也可叫做自我强制 性或约束性,所以在伦理学上,责任和义务两者并 没有什么本质不同,都是一个人必须去做的事情。 德性的力量也正在于排除来自爱好和欲望的障碍, 以便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恪守自己的职守。所以德 性的力量,不过是一种准备条件,把责任的“应该” 转变成“现实”的力量。人,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 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 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
▪ 神诫论
▪ 神诫论主张,道德不以行为结果或规则为基础, 也不以自身利益或他者利益为基础,而是以“高 于”不完美的人类世界或自然世界之纯粹俗事的 东西为基础的。比如,以向人类传达了道德上的 应为和不应为之事的全能至善的超自然存在物为 基础。那么,为了有道德,人们就必须不折不扣 地遵循这种存在物发布的命令和禁律,而不关心 结果、自身利益或其他任何东西。
▪ 3、责任的分类
▪ 除责任的命题之外,康德还对责任从不同角度作 了不同的分类。其中最基本的分类是,首先按照 责任的对象和它的约束程度分为两大类,然后又 把每一类分为两类。所以,共有四类责任。
▪ 从责任的对象区分: (1)对自己的责任 (2)对他人的责任
从责任的约束程度区分:
(3)完全的责任 (4)不完全的责任
▪ 对行为非结果论的批评主要来自两种论据。 第一种论据是,从现实经验看,认为各个 行为彼此间毫无相似之处,并因而否定规 则对许多相似境遇的有效性,是难以成立 的。第二种论据是,单单依靠个人直觉并 不能引导做出道德决定,保证行为的正当 性。
2、规则非结果论
▪ 规则非结果论者认为,作为道德之唯一基 础的规则是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而结果则 无关紧要。遵循这些规则(正确的道德命 令)就是道德的,不能把道德概念运用于 因遵循规则而产生的结果。由于确定规则 的方法不同,规则非结果论又有不同的分 支理论。
▪ 第三个命题是以上两个命题的结论:责任 就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
▪ 三个命题归为一点: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在于 它所期待达到的结果,也不在于由所期待的 结果假借而来的任何原则。忠于责任完全不 同于因害怕不利的后果而来的忠实。因为忠 于责任对我说来这一行为的概念本身就包含 着规律,在另外的情况下,我就要在行为之 外去寻找与此相联的,也与我相联的结果。 纯粹责任观念,意识着自身的尊严,鄙视那 些来自经验的动因,并且逐渐地成为这些经 验动因的主宰。于此相反,一种混杂的道德 学说、一种把出于情感和爱好的动机与理性 概念搅和在一起的学说,就一定要摇摆在两 种全无原则可言的动因之间,止于善是偶然 的,趋于恶却是经常的。
大学生“精神成人”之《伦理学与生活》第五 讲
行为的崇高性和合规律性 能否保证行为的道德价值? ——非结果论(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主讲人:林志雄 博士
康德: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 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 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除非愿意自己的准则变为普遍规律,否则你不应行动。(要只 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康德: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 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 非结果论的理论与前述功利主义一样,可以按行 为和规则分为两大类。行为的和规则的非结果论 与行为的和规则的功利主义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后者以结果为基础,而前者从结果之外寻找其他 基础。
1、行为非结果论
▪ 行为非结果论者认为,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规则或理论,只 有我们不能使之普遍化的特殊行为、境遇和人。我们必须把 每一种境遇作为一个类别逐个进行处理,设法决定在此境遇 下何为应当采取的正义行为。这便要求我们凡注“我们如何 做出决定”的问题。行为非结果论者的决定是“直觉主义” 的。这就是说,由于不能使用任何规则和标准,一个人在特 殊境遇下的决定就基于自己所相信或感觉或直观的应当采取 的正义行为。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理论隐含的极端个人主 义的一面,持行为非结果论的人主张个人必须决定自己认为 应做的正义之事,然后去做,而全然不顾结果会是源自文库样。 (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流行的两句口号:“你觉得好, 就干吧”,“做你自己的事”。)在直觉主义、情感论和非 认识论的道德理论中,行为非结果论都具有深厚的传统基础。 这些理论似乎强调,思想、语言和行为的道德都不以理性为 基础,而是诉诸当下的情感、直觉等。
▪ 神诫论的固有困难在于:缺乏某种超自然物之存 在的理性基础,也不能证明这种超自然存在物的 支持足以令所讨论的道德体系合理且有用。然而 即便如此,神诫论仍旧可以在宗教信徒中以个人 道德的方式,在适当范围内流行。
二、康德义务论伦理思想概述
(一)责任和责任分类
1、责任 ▪ 责任概念在康德伦理学中占有中心地位。康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