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基本原理优秀PPT

合集下载

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

第一章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一章 透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透视的定义:将三维的客观空间画到二维 的平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深度空间得 到三维的绘画效果。这就是透视。
焦点透视:
又称“定点透视法”是视点相对近距离地观察物 体的投影方式,属于有限视域范畴的中心投影性 质。即将人的眼睛在视觉活动中的瞬间停顿。相 对静止状态,从理论上加以固定、其视域是在一 定范围内的单元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要求 将所绘的客体,空间纳入正常的能辨析的范围内, 这个范围以60度角视角为基本视域圈。画面只有 体格中心形体空间的表现能给人一种集中的,近 距离的现实感,有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竿。焦点 透视法最早产生于后希腊。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 的许多建筑家、画家和数学家长期深入的研究和 整理奠定其理论基础,并得到广泛应用。
如图所示:将平放的正方形ABCD画到透明面上,其 透视形就出现了ABCD的梯形。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基本术语
EP(Eye Point) 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PP(Picture Plane) 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
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 GP(Grand Plane) 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
画面和基面成90度角。 CVP(Central Visual Ray) 视心线:画面和视点的
距离,也即视距,视心线也画面垂直。 CV(Center of Vision) 心点: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 VH(View Horizon) 视平线:由心点所引水平线。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技巧来突出产品的重点部分,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 的构造和特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原理ppt课件

透视原理ppt课件

建筑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来表现建筑的 外观、内部结构和装饰效果,使设计方
案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是透视原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运用透视原理,画家可以创作出 更加逼真、立体的作品,提高画作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在绘画艺术中,透视原理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远近、大小、形状和色彩 等关系,使画面更加自然、和谐和生动。
应用
斜线透视在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电影制作等领 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创造出更加生动和 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2023
PART 03
色彩透视
REPORTING
色彩的远近感
总结词
色彩的远近感是由于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使不同距离的 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明暗度,从而影响我们对物体距离 的感知。
详细描述
《雅典学院》
拉斐尔巧妙地运用透视技巧,营造 出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
《大卫》
米开朗基罗通过精确的透视构图, 展现了人体的立体感和肌肉的动态 。
摄影案例
掌握拍摄角度
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利用透视 效果突出物体的立体感。
运用前景和背景
利用前景和背景的透视关系,增 强画面的空间感。
控制景深
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控制画面的 景深,使主体更加突出。
透视原理
研究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 空间中的物体,以及如何通过视 觉感知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空间 关系。
透视的重要性
01
02
03
艺术创作
透视原理是绘画、摄影、 电影等艺术形式中不可或 缺的元素,它能够使画面 更加逼真、立体。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透视原理 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 解空间关系,创造出更加 舒适、合理的建筑空间。

《基本透视原理》课件

《基本透视原理》课件

双点透视
双点透视是由两个视点和一个 投影平面构成的透视图,呈现 出线性透视效果。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是由三个视点和一个 投影平面构成的透视图,呈现 出线性透视效果。
透视的应用举例
1
绘画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可以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增强艺术作品的观赏性。
Hale Waihona Puke 2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中的透视技法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设计意图。
《基本透视原理》PPT课 件
透视是一种绘画技法,通过视觉错觉的效果,能够给画面带来真实感和立体 感。它在绘画、工程设计和摄影中有广泛的应用。
什么是透视
透视是一种绘画技法,通过虚拟的投影效果模拟人眼的视觉,使画面具有真 实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透视在绘画艺术、工程设计和摄影等领域有广泛的应 用。
透视的三要素
视点
视点是观察者眼睛所在的位 置,决定了透视图中物体的 形状和大小。
投影平面
投影平面是平行于画布的虚 拟平面,用于投影物体的影 像。
画面中的物体
物体在透视图中的位置和大 小对整个画面的效果起着重 要作用。
透视图的基本构成
单点透视
单点透视是由一个视点和一个 投影平面构成的透视图,呈现 出线性透视效果。
3
摄影
透视在摄影中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有趣的视觉效果,增强照片的吸引力。
总结
1 透视的基本要素
视点、投影平面和画面中的物体是透视的基本要素。
2 透视的构成方法
透视可以通过单点、双点或三点透视的构成方法来实现。
3 透视的应用领域
透视在绘画、工程设计和摄影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课堂PPT)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课堂PPT)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四章 成角透视
1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一节 成角透视及其特点
2
成角透视
第四章
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地面平行, 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由于空间物体对画面的角度不同形成下述两种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
一、立方体的两个面和两个边棱与画面都成45度角 时消失于距点。此种透视的特点,是两个距点与心点和 视点的距离都相等,故被称为等角透视。
25
成角透D
C’ B’
C
A
B
S
V2 HL
(PL)
GL 2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G
V1
M2
CV
M1
D
C’ B’
C
A
B
S
V2 HL
(PL)
GL 27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L
F
G
V1
M2
CV
M1
D
C’
B’
K’
C
KA
B
S
V2 HL
(PL)
GL 28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L
F
G
N
V1
M2
CV
4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四节 量 点 法
5
成角透视
第四章
一、量点法形成的原理
M B’
B B1
m A
V E
v
S
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M
B’
A
B1
B
A
m B1
S
V HL

透视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透视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三点透视具有三个灭点,能够 表现物体的多个角度和高度, 适用于表现俯视或仰视的场景 。
透视图具有立体感强、形象逼 真、易于理解等特点,能够有 效地传达三维空间信息。同时 ,透视图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透视变形、透视缩短等问 题需要注意。Βιβλιοθήκη 02透视图的绘制原理
Chapter
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
透视投影是利用中心投影法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 上的一种绘图方法。
绘制透视线
从各个角点出发,分别向两个消失点绘制透 视线。
细化物体轮廓
根据透视原理,细化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结构 ,注意两个消失点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三点透视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视平线、主消失点和两个次消失点
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的位置,选择一个主消失点和两个次消失点。
绘制透视线
从各个角点出发,分别向三个消失点绘制透视线。
06
透视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Chapter
透视图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01
02
03
透视不准确
由于绘制者没有正确掌握 透视原理,导致透视图中 的物体比例、角度、距离 等出现错误。
消失点设置不当
消失点是透视图中非常重 要的元素,如果设置不当 ,会导致整个透视图的比 例和视觉效果出现问题。
线条不直
在绘制透视图时,线条应 该保持笔直,否则会影响 透视效果,使图像看起来 失真。
现代透视图技术
现代透视图技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 技术,能够实现更为精确和复杂的 透视图绘制,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 、动画制作等领域。
透视图的种类与特点
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透视图特点
一点透视是最基本的透视图形 式,所有物体都消失于一个灭 点,适用于表现正面平行的场 景。

透视学-第四章-倾斜透视-张岩PPT课件

透视学-第四章-倾斜透视-张岩PPT课件
•22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1、上斜平行透视 2、下斜平行透视
•23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3、上斜成角透视 4、下斜成角透视。
•24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三、仰视、俯视的倾斜透 视 俯视、仰视倾斜透视是由 于中视线对基面倾斜而导致 方形物与画面倾斜的透视。
•25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三、仰视、俯视的倾斜透视 种类: 1、正仰视、正俯视 概念: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中 视线与地面垂直,且地面与画面 平行,画面中的方形物透视投影 特征与平行透视相一致,只有一 个消失点,实际上是一点透视。
•14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俯仰视域的形成与分类 根据视向的变化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两种类型: 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俯视、仰视的倾斜透视
•15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二、平视的倾斜透视 平视倾斜透视是由物体倾斜而形成的透视,也称为 斜面透视。 斜面透视的中视线与地面平行,视平线与地平线合 二为一,但方形物的一个面与地面形成了一边高一边 低的倾斜状态。其中斜面近高远低的叫下斜,近低远 高的叫上斜。
倾斜透视的写生:
1、对成角俯仰透视建筑写生,我们可以先凭
感觉作画,然后在画面上确立地平线、中心垂
线
2、画出三条建筑主要变线,加以延长,必然
会与地平线、中心垂线相交出有关的灭点。然
后利用这些灭点,一一验证凭感觉得到各条变
线。
3、有了这三条变线,画起来容易把握形象。
4、写生时还需要注意三个灭点,不能同时距
•34
(三)成角仰视透视(地平线在下面)
1、所有的边都消失,产生3个灭点,视点到三个灭点的视 线互为垂直。 2、成角透视的左右成角边,对仰视画面,已变为左右两组 近高远低边,向下水平消失到地平线上左右两个灭点。两 个灭点在平视心点两侧。 3、垂直边变为近低远高边,向上垂直消失到中心垂线上•的35 顶灭点。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原理与分类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觉 经验总结而来,包括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等规律。
透视分类
根据视点和画面的相对位置,透视可 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等。
透视术语解析
心点
在画面中心垂直于视平线的点 ,是透视的中心点。
消失点
物体边缘线在视平线上汇聚的 点,表示物体向远处延伸的方 向。
视点
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决定了 画面的视角和视野范围。
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决 定了画面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和 高度。
基线
画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线,用于 确定物体的水平位置。
02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平行透视概念及特点
平行透视定义
平行透视是绘画透视的一种,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 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立体物象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 的科学。
视觉引导
利用曲线透视的视觉引导作用,可 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中的 重点部分。
实例分析:曲线透视作品欣赏
实例一
《XXX》:这幅作品通过运用曲 线透视,将画面中的建筑物和街 道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实例二
《XXX》:这幅作品利用曲线透 视表现了水面的波纹和倒影,营 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增
添加阴影和投影
根据光源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在物 体上添加阴影和投影。阴影和投影的 形状和大小也要根据平行透视的原则 来绘制。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画面上画 出物体的轮廓线。注意轮廓线的形状 和比例要与实物相符。
实例分析:平行透视作品欣赏
01
作品一
《街道景色》这幅作品运用平行透视描绘了街道的景色。画面中的建筑

透视学基本原理精PPT课件

透视学基本原理精PPT课件

透视的基本术语
10、C.V(心点):过视点作与画面的垂线,所得垂线与视平线的交点
V.P(灭点)
P.P(画面)
H.L(视平线)
C.V(心点)
E(视点)
(基线)
(基面)
S.P(立点)
第13页/共16页
透视的基本术语
11、V.P(灭点):不在画面上相互平行的直线,消失在上的点
V.P(灭点)
P.P(画面)
P.P(画面)
H.L(视平线)
E(视点)
(基线)
(基面)
S.P(立点)
第7页/共16页
透视的基本术语
V.P(灭点)
P.P(画面)
H.L(视平线) E(视点)
(基线)
(基面)
S.P(立点)
5、S.P(立点):人在地平面站立的位置
第8页/共16页
透视的基本术语
6、P.P(画面):人的眼睛的高度所在的水平面(图中蓝色线条所围成的面)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将三维空间的形体画到二维的图纸画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有深度的空间达到三维的绘画效果
透视的定义
什么叫透视?
第1页/共16页
透视的定义
透视是将三维空间的形体画到二维的图纸画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有深度 的空间达到三维的绘画效果。
第2页/共16页
陈小将
透视的基本术语
V.P(灭点)
P.P(画面)
V.P(灭点)
P.P(画面)
H.L(视平线) E(视点)
(基线)
(基面)
H(视高)
S.P(立点)
8、H(视高):视点到立点的垂直距离
第11页/共16页
透视的基本术语
V.P(灭点)
பைடு நூலகம்

2024版(新)中小学美术《透视》教学课件

2024版(新)中小学美术《透视》教学课件
根据透视原理,合理安排静物的大小比例,表 现前后关系。
细节刻画
注重静物的细节刻画,利用透视原理表现静物 的质感和纹理。
人物画透视注意事项
1 人体透视
掌握人体透视原理,注意人物各部分的比例和位置关系。
2 服饰透视
根据服饰的材质和款式,运用透视原理表现服饰的质感和 形态。
3 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透视
结合场景透视原理,将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表现空间感。
欣赏透视感表现突出的作品,感受透视在画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立体感表现强烈的作品剖析
剖析立体感表现强烈的作品,学习如何通过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04
透视在绘画创作中应用
风景画透视处理技巧
消失点定位
确定画面中的消失点位置,使画 面具有空间感。
色彩与明暗透视
通过色彩与明暗的变化,表现画 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镜头运动中的运用 通过透视镜头的运用,可以模拟出各种复杂的镜头运动效 果,使动画更加逼真、流畅。
跨学科融合创新思考
透视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透视原理与数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析透视现象,为艺术创作提供更精确的理论支 持。
透视与物理学科的融合
透视原理也涉及到光学、力学等物理知识,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来探究透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1 2
色彩冷暖对空间感的影响 暖色调具有前进、凸出的视觉效果,冷色调则具 有后退、凹进的视觉效果。
色彩明暗对立体感的影响 明亮的色彩显得凸出,暗淡的色彩显得凹进。
3
色彩纯度对空间层次的影响 高纯度色彩具有前进感,低纯度色彩具有后退感。
光影变化与立体感表现
光源方向与阴影形成
01
光源方向决定阴影的位置和形状,进而影响物体的立体感和空

透视ppt课件

透视ppt课件

通过透视技法,可以在平面上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距离感 ,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透视发展历史概述
01
古代透视起源
古代艺术家通过长期观察和实 践,逐渐发现了透视现象并尝
试将其应用于绘画中。
02
透视理论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数学 家开始系统研究透视理论,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透视理论体系
透视在艺术创作中应用
绘画领域
在绘画中,透视技法被广泛应用于风 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多种类型的 作品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 感。
设计领域
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 领域中,透视技法也被广泛运用,帮 助设计师更好地表现设计方案和效果 。
影视领域
在影视制作中,透视技法被用于场景 设计、角色造型、动画制作等方面, 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震撼的视觉效 果。
PPT中透视效果实现方法
使用形状工具创建透视图形
通过插入形状并使用编辑顶点功能,调整形状的边缘以创建透视 效果。
利用图片透视效果
将图片插入PPT后,通过图片工具中的透视效果选项,调整图片的 透视角度和程度。
应用3D效果增强透视感
为对象添加3D效果,如旋转、倾斜等,以增强透视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PPT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02
透视种类与特点分析
一点透视及其特点
定义
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是指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上下、前后及两侧六个面,不 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 叫“平行透视”。
特点
真实性较强,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但画面比较呆板,变化不丰富。
03
透视绘制方法与技巧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3)中心线CL——通过心点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也 称视中线。
16
(4)视距圈---以心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在透明画面上所 作的圆。
17
(5)距点DP——视距圈的任意一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 视平线的两个交点,它反映了视点至画面的远近距离。
(6)余点V——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它点统称余 点。
25
26
27
28
29
2.视 距 直接影响透视图表现的空间大小。 当距离控制恰当时,被表现的空间主体突出、完整; 反之,则主题不明,不够完整。
30
规律: 视距越近,视角大,透视变形越大,展示的内容越少。 视距越远,视角小,透视变形越小,展示的内容越多;
31
3、视距﹑视角与画面的关系: 对于同一画面,视距近则视角大,视距远则视角小。
提问: 红点、蓝点哪个 是距点?
提问: 距点一定在视平线上 ( )。 心点一定在视平线上 ( )。
18
(7)灭点VP——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消失点
19
(8)天点AP——凡在画面上处 于视平线以上部分的灭点,统 称天点。
(9)地点BP——凡在画面 上处于视平线以下部分的灭 点,统称地点。
20
35
36
局部观察效果 ,缩小视距
37
细节表现
38
注意观察下图的视距有什么变化
39
40
练习
立点(SP) 视点(EP) 视高(EL) 视平线(HL) 基面(GP) 画面(PP) 基线(GL) 心点(CV) 灭点(VP) 视距(D) 距点(DP) 41
42
思考题
1、一个画面里有几个视点、心点、距点、余点? 几条视中线、视平线?
透视基本原理
1
一、透视三要素
眼睛
物体 画面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观察物体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2
物体
画面 眼睛
3
二、透视的基本术语
1、与眼睛相关的术语解释
(1)视点SE——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停点SP——视点在基面的垂直落点。 (3)视高H——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6
通常采用60度以内的视域作画
7
取景框的选择:60°视圈最远边即为取景框的边
8
(7)视心点V——过视点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是一点透 视的消失点 。
(8)视距D——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9
(11)视平线HL——过视心点所作的水平线
10
(12)视平面HP—— 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11
(13)视向——视中线所对的方向,即眼睛朝向的方向, 分为:平视、斜仰视、斜俯视、正仰视、正俯视五种。
4
(4)视线SL——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5)视角SA——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形成的夹角。 (6)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通常采用60度以内的视域作画。
5
知识拓展
两眼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为可见视域,水平视角190°垂直视角140°。 正常视域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60°范围内的锥形空间。 在 60°视圈内,物体处于常态透视变化中,超出范围透视就会失常。
(10)原线——即不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也不会改变形状、 方向的线
(11)变线——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最终在画面上集聚成 一个踪迹点
21
(12)真高(宽)线——在透视图中的最近空间所画的一条 代表物体实际高(宽)度的垂直线或水平线,是作为不同 远近物体透视变形的依据。
22
三、影响透视变化的三大要素
视平线
视距 角度
1、视平线 一般为人直立状态下平均的水平视高—1·5米到1·8米之间。
这样的视平线高度所绘制出来的透视图,空间感较为真实;
但是在不同的透视图中我们也经常改变透视图的视平线高度 来展示具有图中,我们 可以用降底或提 高视平线使空间 看起来更为开阔。
12
2、与物体相关的术语解释
(1)基面GP——景物所在的地平面。 (2)基线GL——透明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
基面GP
基线GL
13
3、与画面相关的术语解释
(1)画面PP——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 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实际画面)
14
(2)画幅PA——在最佳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 积(?取景框)
2、一个画面里能有几种透视? 3、视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是_视_平__线_? 4、视平线以下的等高的景物,越近越低,越远越高。(×)
43
90°
60°
39°
32
视距、画幅、视角的精确比例关系
A B
C
画者A视距为1D,视角为90° 画者B视距为1.5D,视角为67° 画者C视距为2D,视角为53°
D
画者D视距为3D,视角为37° E 画者E视距为4D,视角为28°
33
视距越近,视角大,透视变形越大,展示的内容越34 少
视距越远,视角小,透视变形越小,展示的内容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