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10 月 23 日) 材料三: 今年是互联网发展五十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在这个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望成为全球互联网再出发的新起点。 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 一方面,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延续 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代表性的全球秩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崇同 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漠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其结果是该话语体系 与现实层面的断裂,既无法反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互联网发展 正进入下半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 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 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 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 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 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 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 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 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材料一: 2014 年 11 月,中国在浙江乌镇举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 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就很“响亮”。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 20 年来,由中国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互联网大国的自信。参加
这次盛会的嘉宾可谓“明星云集”。作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梳理全球互联网阶 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此次大会第一次汇集了来自全世界近 100 个国家和地区 1000 多名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此次大会设置了 8 大板块、13 个分论坛,涵盖网络空间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在分论坛议题的设置中,不仅第一 次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成就,而且就世界 性的互联网热点议题进行头脑风暴。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 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 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 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 “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 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 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光明网》2019 年 10 月 25 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来看,这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这充 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B. 从参会的规模来看,首届互联网大会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和梳理全球互联网 阶段性发展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C. 从大会涵盖的内容来看,这次盛会不仅全景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网络企业发展状况, 而且对世界互联网热议问题产生重要意义。 D. 全方位展示了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情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我国首次举办这 一世界性盛会的自豪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用形象的描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万物智能互联”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也表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B. 材料三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分析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已经无法解决全球互联网背 景下的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C. 截至 2019 年,我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 网大国和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D. 综合三则材料来看,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主线将材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辩证地分析 了全球互联网发展中的喜与忧。 6. 从哪些方面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保障互联网安全,消除网络公害,促进互联网领域均衡发展;②要在全球范围内克服 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③中国要继续发挥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在网络 空间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④推动互联网格局的重构,健全互联网合理秩序,使技术进步 与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相匹配。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曲解文意或推断错误。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 统揽全局。 B. 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 制叙述原则。 C. 《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 人”的世界。 D.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 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的区别。 B.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 改造。 C.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 小说的虚构性。 D.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 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 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 项,“只有……才能”说法太绝对,由原文“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 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 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 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可知,选项中“只有……才能”太绝 对。A 错误。 B 项,“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错误。由原文“第一人 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可知,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 “超过半数”,而不是“统统”是第一人称,范围扩大。B 错误。 C 项,“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无中生有,由原文“最后随着 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 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可知,原文只是说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 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并没有 说“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C 错误。 D 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 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 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 “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 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 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 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 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 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 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 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 真实性。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 2020 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
(全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內。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 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B.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 的代言人。 C. 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 术效果。 D.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 者受到触动。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 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 项,“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 由原文“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地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 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 的引、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可知,应是“叙述者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 大张力”,选项中的“小说”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 如此。D 错误。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夸大作用。由原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 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可知,原文只是说“冲淡和消解”文学故事 的虚构性,并非“彻底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C 错误。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1 月 18 日) 材料二: 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古老历史与未来技术的牵手,赋予“万物智能互联”丰富 内涵——站在屏幕前,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幅有世界名画特色的艺术照;走 上传送带,就能跟随交互设计穿越到 5000 年前的良渚古城;听机械臂灵巧拔动“手指”演 奏《茉莉花》,化身航天员登陆“月球”……今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 25 周年。最新 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9》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为 8.54 亿人; 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34.8%。然而迈向“万物智能互 联”,有喜亦有忧。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 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 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努力做网络空间发 展的贡献者、网络空间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建设者。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 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 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 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 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 Baidu Nhomakorabea和逼真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