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尖端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体尖端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摘要:作为静电方面的重要现象,尖端放电已被人们认识很久,从静电屏蔽笼到如今的避雷针等,通过对它原理的逐步掌握,一方面人为的避免它给社会带去的损伤,另一方面将其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类造福。
关键字:尖端放电静电屏蔽避雷针
引言:在中学阶段,通过“电风转筒”,“电风吹烛”等趣味物理实验的直观展现及教科书知识的学习,我对尖端放电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产生很大的兴趣。现在,由于大学对物理的进一步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科学的解释尖端放电的奥秘,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原理分析: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物的顶端),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它附近的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此现象称电晕放电。尖端放电为电晕放电的一种,专指尖端附近空气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的现象。对于电风转筒,气体在高电压静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离,带正电的离子集体流向尖形电极的负极,带负电的离子集体流向尖形电极的正极,从而带动塑料圆筒旋转。而电风吹烛,在尖端附近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散存的带电粒子加速运动,并获得足够大的能量,以至它们和空气分子碰撞时,能使后者离解成电子和离子,这些新电子和离子与其它空气分子碰撞时,又能产生大量新的带电粒子。与尖端上电荷异号的带电粒子受尖端电荷的吸引,飞向尖端,使尖端上的电荷被中和掉;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带电粒子受到排斥而从尖端附近飞开,蜡烛火焰的偏斜就是受到这种离子流形成的“电风”吹动的结果。实验中,不断给导体充电,可防止尖端上的电荷因中和而逐渐消失,使“电风”持续一段。
应用:一般的电子打火装置如打火炉、打火机、沼气灯的点火装置,氩弧焊的钨极针,避雷针,还有工业烟囱除尘的装置等等都是运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
对于电子打火装置,主要运用的是尖端放电中的火花放电,在导体带电量较大电位较高时,尖端放电多为火花型放电。这种放电伴有强烈的发光和破坏声响,其电离区域由尖端扩展至接地体(或放电体),在两者之间形成放电通道。由于这种放电的能量较大,所以其引燃引爆及引起人体电击的危险性较大。而高大建筑物上安装的避雷针,是由于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上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这样不停的将建筑物上的电荷中和掉,永远达不
到会使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强烈放电所需要的电荷。雷电的实质是2个带电体间的强烈的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有巨大的能量放出。建筑物的另外一端与大地相连,与云层相同的电荷就流入大地。显然,要是避雷针起作用,必须保证尖端的尖锐和接地通路的良好,一个接地通路损坏的避雷针将使建筑物遭受更大的损失。
为了避免导体尖端放电所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尖端放电知识与静电屏蔽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工作生活及公共设施上,这也是对尖端放电的抽象运用。比如常见的均压服,在高压带电作业中,工人常常穿上用金属丝或导电纤维织成的均压服,这样可以对人体起屏蔽保护作用,避免人受到电击伤害;还有家喻户晓的鸟巢,运用的不是避雷针,而是避雷网。“鸟巢”的整个“钢筋铁骨”就是一个“笼式避雷网”。为了防止雷击对人体的伤害,场馆内人能触摸到的部位上,比如钢结构,都作了特殊处理,抵消了雷电对人的影响,绝对不会伤害到人;同时,“鸟巢”内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和避雷网连接,保证雷电来临的一瞬间,能顺利将巨大电流导入地下,保证了场馆自身、仪器设备和人身安全。
结论:想起中国的一句哲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自然及各种物理现象,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它们的规律,并合理利用,运用,就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造福亘远。而若忽视它们或不合理的滥用,即使是不起眼的事情,亦会造成灭顶之灾。在日常生活中,尖端放电现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希望我们都会趋利避害,享受它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注意它的危害,避免灾难发生。
参考文献:
1.《大学基础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健涛,中专物理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