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古书注解常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学书籍及注释
(1)汉许慎《说文解字》,清段 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2)汉扬雄《方言》,晋郭璞注, 清戴震疏证(《方言疏证》)。
(3)汉刘熙《释名》,清毕沅等 疏证(《释名疏证》)。
(4)魏张揖《广雅》,清王念孙 疏证(《广雅疏证》)。
(二)史部
1、司马迁《史记》三家注: 刘宋裴骃《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 “寤生”之“寤”实是 “啎”的通假 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 “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二、四部书籍的重要注家及注本
(一)经部 1、十三经及注疏 (1)五经: 汉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2)七经:东汉魏晋七经:《五经》
加《论语》《孝经》
(3)唐《五经正义》《九经》《十 二经》
• 另外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 释的,也称作传。如西汉鲁人毛亨 的《毛诗传》: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
《毛传》:“关关,和声也。雎 鸠,王雎也。……水中可居者曰 洲。”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 《毛传》:“相,视也。无礼仪者, 虽居尊位,犹为闇昧之行。”
①孔颖达《五经正义》:《诗经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礼记》汉郑玄注; 《周易》魏王弼注;《左氏春秋》 晋杜预集解。
②《九经》:加《仪礼》、《周礼》、 《公羊传》、《榖梁传》。
③唐《十二经》:加《论语》、《孝经》、 《尔雅》。
(4)宋《十三经》:加《孟子》。
什么是十三经?
2、唐颜师古《汉书注》。 3、唐李贤等《后汉书注》。 4、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 5、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三)子书注释
1、魏王弼《老子注》。 2、晋郭象《庄子注》。 3、唐杨倞《荀子注》,清王先
谦《荀子集解》。 4、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梁刘孝标注。
(四)集部书注释
1、汉王逸《楚辞章句》。 2、唐李善《文选注》。
古代汉语
第一讲
古书注解常识
• 一、古注的重要性 • 二、四部书籍的重要注家及注
本
• 三、古书注解体式 • 四、古书注解体例 • 五、古书注解内容 • 六、古书注解术语
一、 古注的重要性
有些词句必须借助古人的注释我们 才能了解。例如:
《左傅·隐公元年》:祭仲曰:“都 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注: “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 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 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 雉。”
• 汉以后以传为训诂体式的注较少。
3、笺
“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 释。《说文》:“笺,表识书也。”
最早使用笺体的是郑玄。郑玄《六 艺论》:“注诗宗毛为主,其意若 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 己意,使可识别。”(《毛诗正 义》)
“笺”的特点是对前人注释的阐明、补
如《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 百两御之”。
6、集解
“集解”是汇集众说而解之的意思。 如魏时何晏的《论语集解》。
“集注”、“集传”、“集释”等 与“集解”性质相同。
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是 “集”经、传为一书而为之作“解” 的意思,虽名“集解”,实为杜氏 一家之言。
7、音义
“音义”是兼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古 注,以注音为主。
陈隋唐时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 儒家十二经(无《孟子》)及《老 子》、《庄子》注音并简单注释。 每部书单称《音义》,如《毛诗音 义》、《周易音义》、《尚书音义》 等,合称《经典释文》。
《榖梁传》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 疏;
《春秋左传》晋杜预集解,孔颖达 疏;
《公羊传》汉何休学,徐彦疏; 《论语》魏何晏,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2、朱熹的经书注解
(1)《诗集传》 (2)《周易本义》 (3)《四书章句》
《大学章句》 《论语章句》 《孟子章句》 《中庸章句》
毛传云:“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 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
郑笺云:“之子,是子也。(订正) 御,迎也。(补充)”
4、章句
“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除了 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串讲句、 章的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 构等。如汉代王逸的《楚辞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句》 和赵岐的《孟子章句》。
《孟子章句·梁惠王上》:孟子见梁 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 将以利吾国乎?
是指中国古代社会儒家学派最重要的十三部 经典,包括《易》《书》《诗》《仪礼》 《春秋左传》《公羊传》《糓梁传》《周 礼》《礼记》《论语》《孟子》《孝经》 《尔雅》。涉及了大到国家治理、小到家 庭秩序、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是儒家文化 的根源,是封建文化的主流。
十三经注疏
《周易》魏王弼注,孔颖达疏; 《尚书》汉孔安国传,孔颖达疏; 《诗》汉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 《周礼》汉郑玄注,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孔颖达疏;
唐五臣《文选注》。
《文选》除李善注本外,还有唐代开元时 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合 注本,世称“五臣注”。自南宋以来,李 善《文选注》多与五臣注合刊,称为 《六臣注文选》。
三、古书注释体式
1、注 汉武帝时有犍为文学《尔雅注》,
东汉郑玄有《三礼注》。
2、传
• 传是 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 的注解。如《春秋》三传 [《糓梁 传》《公羊传》《春秋左氏传》] 。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 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 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 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 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 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 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 也。”
• 《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 姜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 故惊而恶之。”
《章句》:“曰,辞也。叟,长 老之称也,犹父也。孟子去齐, 老而至魏,故王尊礼之。曰: ‘叟不远千里之路而来至此, 亦将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 乎?’”
5、疏、正义
疏即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或 称作义注,正义、疏义等,简称疏。
一般兼疏经注,六朝所作的义疏很 多,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南朝梁皇侃 的《论语义疏》。在唐代“疏”属 于私人注释,如唐代贾公彦的《周 礼疏》;“正义”属于官修,如唐 代孔颍达的《毛诗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