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语文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经典名著的读解和分析,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情怀。
对于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名著的主要内容、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基本知识,理解名著的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了解名著对文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经典名著选材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的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等,涵盖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2. 名著导读内容针对每部名著的结构、主题、人物、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导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名著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名著背景介绍为学生提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名著的内涵和价值。
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呈现名著的具体情节和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名著的阅读和理解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小组分享、名著剧本创作、名著名场景朗诵等课外拓展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1. 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名著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3. 视听教学法运用视频、录音资料等视听形式,为学生展示名著的具体情节和形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阅读体验,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浅谈。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导读问题,引导学生读懂名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导读问题可以包括:名著的主题是什么?名著的人物形象有哪些?名著的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名著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通过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使名著导读更加生动有趣。
导读过程中可以引入名著的相关音频、视频和图片等素材,让学生通过听、看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也可以播放名著改编的电影或戏剧,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师在名著导读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驱动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点交流。
在合作探究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名著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展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启发。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定的写作任务来巩固名著导读的效果。
学生可以根据名著的主题或人物形象,进行写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写作任务可以包括读后感、作品赏析或人物评析等。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评价是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展示评价等,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讨论记录、小组报告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导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导读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写作任务巩固名著导读的效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名著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语文素养。
对于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探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名著导读。
一、教学设计1.选取合适的名著在进行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名著。
在选择名著时,教师需要考虑名著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教学目标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习名著的内容和情节,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通过名著导读,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名著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名著导读,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解读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名著的原文解读和课外阅读等。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名著的内容和精神。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中,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名著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讲授、讨论、分组阅读、课外阅读、文学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评价教学效果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中,需要评价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课外阅读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还可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课外阅读报告、名著导读心得等形式开展评价。
高中名著导读课程设计
高中名著导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名著《红楼梦》的深度阅读与分析,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及其象征意义;技能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练习,锻炼文学分析与表达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通过作品深刻理解并内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红楼梦》展开,包括小说背景介绍、人物关系分析、情节梗概、文学特色解读等。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1.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作者简介2.第二章:主要人物与关系网3.第三章:情节梳理与主题探讨4.第四章:文学特色分析与欣赏5.第五章:现实意义与传统文化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红楼梦》的相关知识;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对小说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案例分析法则通过分析具体片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红楼梦》原著、相关的研究评论书籍、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文学资源以及经典影视改编作品等。
这些资源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小说,丰富学习手段,提升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积极性;作业则包括短篇写作和读书笔记,以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期中和期末考试则是对小说知识的全面检测和文学鉴赏能力的考察。
评估标准客观、公正,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按照上述教学内容进行进度规划,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我们将合理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小说情节的演绎和互动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文学分析任务;对于对小说情节更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她们更深入理解小说。
(完整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
《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把握文章隐晦文字下所蕴涵的作者创作的深意。
教学重点:人物在小说中的经历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隐晦文字下所蕴涵的作者创作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不少同学看过电视剧《红楼梦》,但作为语言文学的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同学们也许感受不深,尤其我们高中同学由于学业压力,纵有读《红楼梦》的心思,但没有时间和精力;纵然读《红楼梦》,但又觉得读不下去。
那么今天就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机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二人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命运隐在第五回的曲子和判词中。
今天我们不妨从曲子判词着手,讨论一下宝黛二人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对《红楼梦》中的部分曲词进行了改编,谱以曲子,成为经典的《红楼梦》歌曲,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歌曲,见识一下“红楼梦中人”吧。
二、感知(一)感知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霜,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
“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
他孤傲不屈,嫉恶如仇。
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
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于幼子夭亡,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
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
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二)感知作品[内容提要]《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
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人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
高中名著导读教案
高中名著导读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名著导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导读名著,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名著的基本情节、主题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其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批评和阅读体验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片段或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并对名著的背景作简要介绍。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其对名著的好奇心。
2. 阅读导读(20分钟):- 首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解释名著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 分别介绍每个章节的简要内容和意义,强调重点事件和角色。
3. 学生阅读任务(15分钟):- 学生独立或分组阅读指定章节,并要求他们提炼出关键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同时,可以分发名著的相关资源作为学生的参考资料,如作家的传记、文化背景等。
4. 学生分享和讨论(20分钟):-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将他们的观点和理解分享给其他同学。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质疑和展开深入的讨论,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探索名著的内涵。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对学生的讨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强调名著的重要性和价值。
- 提供延伸阅读和研究的建议,如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文学批评文章等。
教学辅助工具:1. 名著导读教案和课件。
2. 名著相关材料(如电子版书籍、文学批评文章等)。
3. 图片、视频片段或音频资源,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评估:1. 学生在课堂分享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 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观点的表达。
3. 学生在书面作业中对名著的分析和评价。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适当调整名著的阅读量和难度。
2. 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中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和发表独立观点,创设积极和宽松的学习氛围。
高中名著导读讲解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名著导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所选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名著。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 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 名著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 简要介绍所选名著的作者、背景和主要人物。
2. 阅读与讲解-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并做读书笔记。
- 对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讲解。
- 引导学生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3. 讨论与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4. 写作与总结-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读书笔记或作文。
-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 布置与所选名著相关的阅读任务,如阅读原著、观看影视作品等。
- 布置写作任务,如撰写读书笔记、作文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3. 写作法:引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作文等。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资源1. 名著原著2. 相关的影视作品、图片、音乐等3. 互联网资源,如文学作品网站、学术论坛等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写作水平等。
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语文名著导读教案一、课程背景在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名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名著,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导读。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名著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2. 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核心内容;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发掘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进行导读。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一想他们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本书?2. 引入话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讨论喜欢一本书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如情节吸引人、主题深刻等。
步骤二:了解背景1. 讲解《红楼梦》的背景:介绍《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贾府的荣辱兴衰和世态人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学生讨论和总结: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红楼梦》能够成为经典,有什么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
步骤三:了解作者1. 讲解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阅读曹雪芹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家庭背景。
步骤四:导读名著1.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展示《红楼梦》的书籍封面、插图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阅读,例如前十回、后十回等。
3. 小组探讨:每个小组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全班的阅读热情。
步骤五:阅读策略引导1. 教师示范:以一个具体的段落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阅读策略来理解和分析文本。
2. 学生实践:学生自行选择一段文字,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解读。
可以和同伴一起讨论,加深理解。
步骤六:艺术魅力欣赏1.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欣赏名著改编的电影片段、舞台剧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吴泓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
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
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
这个难度很大。
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
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
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
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书”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本文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
一、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清晰而具体地明确每一次导读的教学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或是培养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感知能力等。
2.合理选择文本: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以及课程要求,合理选择适合导读的名著作品,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文学价值。
3.探究思考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思辨和探究,理解作品的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文本解读和艺术欣赏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导读中。
5.综合评价方式:通过个别演讲、小组演绎、书写读后感等形式,对学生的导读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提供具体而客观的反馈,激励学生对文学作品持续深入地研读。
1.前瞻性导读:在学生开始阅读一本名著之前,先通过介绍作者、作品背景、文学风格和核心主题等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逐章分析导读:将名著分为多个部分进行导读,每次导读前先介绍本章节的主题内容和重点要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最后展开讨论和思考。
3.情感体验导读:通过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角度进行心理垂直和人物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4.多元文化导读:将名著与当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相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人际关系、社会问题和人生价值观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5.批判性导读: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1)
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1. 理清本段行文思路2. 借鉴启发学以致用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本段思路,辨析“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游褒禅山记》,大家一起梳理了一二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内容。
首先从文体特征入手,《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类散文。
(PPT展示)既然是散文在内容上一般就是由事即理或由景即理。
本文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展开行文的。
1、2自然段叙事,讲游山经过;3、4自然段借游生议、即事见理,写游山心得。
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分析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怎样由事入理,抒发了什么感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明确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1. 理清本段行文思路2. 借鉴启发学以致用三、整体感知:首先我们一起齐读本段。
(学生朗读第三段)读得很流利,看来同学们之前预习得还不错。
现在老师将本段的重难字词进行点拨,我们共同完成本段文言字词的积累。
古今异义1、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2.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词类活用1、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3、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文言句式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句)2、不随以止也(省略句)3、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四、合作探究请学生讨论本段(PPT展示)本段着重写什么?可以分几层?(行文思路)作者的“叹”给你哪些启发?学生讨论后呈现讨论结果,各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老师点评(PPT展示)余有叹:1、古人求思有得的原因2、世人避难就易的现象3、到达险远奇观的条件(有志、有力、不怠、有物、尽志)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的很热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仅仅是给我们总结到达险远奇观需要的条件吗?显然不是,险远奇观只是比喻指,指是那些宏伟目标、远大理想。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名著导读 红楼梦》课程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红楼梦》之“迷”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五七零二中学弓娟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理解主要人物意义以及当下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以《红楼梦》之“迷”的解答,获取阅读名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贾宝玉形象,理解其丰富深邃的思想意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从《红楼梦》所塑造贾宝玉形象理解其丰富深邃的思想意蕴。
【教学创意】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导”字。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设计这一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读物(主要是文学名著),培养提高学生对名著的兴趣与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内在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所以只有“导”还不够,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现代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那么,这部旷世奇书有何迷人之处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红楼梦》之迷。
二、曹雪芹和《红楼梦》之迷1.说说你所知道的曹雪芹。
明确:主要经历(家庭背景)曹氏家世曾祖曹玺/妻——康熙奶娘(一品夫人)祖父曹寅——康熙伴读(江宁织造)父亲曹頫伯父曹顒曹霑,字梦阮,别号雪芹、芹圃等曹雪芹的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内务府的“包衣”,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侍读,两个女儿都被选为王妃。
雍正继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担任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名著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浅谈。
一、教学设计:1.设置导读目标:在开始导读前,明确导读的目标。
可以从知识性目标和能力性目标两个方面来考虑。
知识性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名著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主题等;能力性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等。
2.确定导读内容:根据名著的内容结构,选择适合的章节进行导读。
可以选择名著的开篇、高潮部分或重要转折点等引人注目的部分进行导读。
3.设计导读活动:导读不宜过于枯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设计,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4.导读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在导读过程中,可以根据名著的情节、人物形象等设置问题。
问题应既有挑战性,又能达到学生掌握名著的目的。
可以设置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多种类型。
5.导读材料的前置处理: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在导读前提供一些关键词或概念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内涵。
也可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世界观。
二、教学策略:1.激发兴趣,营造好的氛围:在导读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如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展示名著的插图等。
在导读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故事性的语言,生动地讲述名著的情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启发思考,提问引导:在导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可以针对名著的核心问题和复杂情节,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在导读结束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作品书写、口头表达等。
重点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而不仅仅是结果的正确与否。
4.综合应用,拓展延伸:在导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名著中的问题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通过综合应用名著的思想和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名著导读教学活动方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名著导读”教学活动方案福建省泉州一中谢贵荣一、“名著导读”教学活动设计背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
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在平时的教学,较之操作性不强的“听说”及费时低效的“写”,“读”的教学与“读”的能力训练几乎占据了中学语文读本教学的大半壁江山。
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教师阅读的方式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与空间等的制约,阅读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浅阅读的不良阅读风气不断侵蚀着中学校园的现实面前,不用说“大部头”的外国经典名著,就连家喻户晓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也几乎无人问津。
名著阅读,似乎早已成为与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格格不入的明日黄花。
另一方面,现代文阅读及写作却一直是高考语文的软肋,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差,以致中学语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千夫所指”的尴尬局面。
鉴于此,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张扬起课程资源大旗,充分利用学校素材性资源与教师自身条件性资源的优势,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外名著篇目较多的有利契机,在高二年级合理设计、规范组织、严格落实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名著导读”教学活动应运而生。
二、“名著导读”教学活动设计目标1.课改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既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高中语文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2.人文目标:中学阶段的所有学科中,语文应当是最有活力、最具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学生精神品质的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也应该肩负起在学生心中播撒人文精神的使命,正如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所言:“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学上,就是给人打一个精神的底子。
”“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吸收文学精华、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而“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教案
走进新词新语探究流行文化——《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分析它们所反映流行文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对新产生的词语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教学创意】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点“实施建议”: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要求他们理性思考这些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
教学中我以秀自己导入新课,最后以学生秀自己结束,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说实话,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out了,好多的新词新语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我的感受正如崔健的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经过一番恶补,我终于也掌握了一些。
下面我就用新词新语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自己,一来和大家交个朋友,二来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也能踊跃展示自己,让我们更好的交流。
(出示课件1)我的名字叫庞俐敏,昵称PLMM,是我名字拼音的缩写,如果大家要读成漂亮美眉,我也欣然接受,虽然纯属巧合;我的年龄嘛,应该属于奔奔族中的一员,不是新新人类;职业,大家都知道,教师应该属白领阶层吧,但实不相瞒,生活过得有点辛苦,我还真想成为粉领;看我这把年纪,肯定是已婚,但因工作关系,我和丈夫成了半糖夫妻,因为我不是新新人类,所以没能成为丁克家庭;要问我的经济状况嘛,因为不舍得花钱,所以我还不是月光公主,挣的钱不够多,买房子只能按揭,是个房奴;兴趣爱好呢,我喜欢卡拉OK,唱得不怎样,偶尔上上网,是个草根网民,最近蠢蠢欲动,想成为一个股民,但目前还是一个股盲。
高中语文一年级教案:学习文学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一年级教案:学习文学名著导读文学名著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教案将着重介绍如何进行文学名著导读,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
一、导读的目标与重点1. 目标通过导读,使学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对作品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化、历史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2. 重点a.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b. 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c. 揭示作品艺术手法与结构特点;d. 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安排1. 阶段性总结复习初步了解课程内容及相关知识,回顾前几次课堂讨论或阅读活动,明确目标并引发学生对该名著的兴趣。
2. 导读前的准备a. 导入与概况:介绍文学名著的作者、作品背景等,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好奇心;b. 观摩导读应用:播放相关影视片段或阐释示范文本,帮助学生了解导读方法与技巧。
3. 导读过程a. 分段导读:将文学名著按照章节或篇章进行划分,每次选择一个较为精彩和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导读。
b. 问题指引:根据选定片段的内容和重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享个人见解。
问题可以包括:-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如何?- 作者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述情感和场景?- 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什么?- 你在这一部分读到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和值得思考的内容?c. 小组合作与展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互相交流并提出问题。
然后从各小组中选取代表发言,展示各自小组讨论结果。
4. 导读后的延伸活动编写读后感或观影心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
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和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并提供相关参考材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述法:通过讲解文学名著的背景知识、主题思想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情节、艺术手法等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了解历史文化、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设计一份合适的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1. 选择优秀的名著名著的选择十分重要,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强的优秀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这些名著既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人性和社会等问题。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对每一篇名著进行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
在教学内容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合理的删减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
3.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名著导读教学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分析、朗诵、演讲、写作、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根据名著的特点和故事情节,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教学活动,如模拟角色扮演、分组演绎、主题展示等,增加教学的情境感和趣味性。
4. 拓展名著的内涵除了对名著的情节、人物、语言、风格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外,还可以拓展名著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名著,如社会背景、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现实意义等,以便深入挖掘名著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名著导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学生往往会因为名著的古老和繁杂而产生浓厚的抵触情绪,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课前导入、图文展示、音视频播放、名著解读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接触和了解名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教案《文言词语与句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情况,从而确定“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共有三个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二、教学重点:同上123三、教学方法: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探究内容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准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合作完成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
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小组。
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
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一、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探究问题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生甲: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⑥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生乙: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繁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④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⑤到例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生丙: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使动用法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生丁: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2、不远万里(认为……远)3. 鱼肉百姓(以……为鱼肉。
)4、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5、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其它小组同学质疑使动意动小组同学解答师根据情况补充师补充: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意动用法是表示主观意念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什么,这种主观认识不一定与客观情况相符。
比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中的作文素材,是选自《韩非子》的一个寓言故事,其原文是这样的: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就是著名的“智子疑邻”的故事。
文末“智其子”中的“智”是古汉语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其子智即认为自己家的孩子聪明。
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谓语所表示的性质状态。
这个失窃家庭的孩子也可能聪明,也可能并非很聪明,凭此一点不能作出聪明与否的结论,更不能因此而对邻居家老人产生怀疑。
而使动用法是客观上即事实上使宾语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使宾语将要发生某种变化。
丰衣足食::使……丰足。
“丰、足”是客观上使“衣、食”发生了变化。
(二)实词词义师: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
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文言实词的掌握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这样就能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探究问题: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生甲:1、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②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其他例句略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汉字本是具有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汉字虽历经演变,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例①“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例②“啖”的含义,根据“口”,就可知其大致是“吃”的意思。
)2、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其他例句略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辨别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对这类句子中的实词,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
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例①(“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例②“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3、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其他例句略3、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学会联想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相关联想,通过联想可推断词义。
A项“竟”是完毕、终了的意思,“竟死”即一直到死的意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过“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竟”即完毕的意思。
D项中的“结发”在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结发同枕席”的诗句,古时候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20岁,女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
生乙:(第二小组补充)4、①收天下之兵。
(《过秦论》)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其他例句略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不少成语,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①中的“兵”。
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之意。
例②中的句中的“危”字,可借助成语“危言危行”很容易推断出是“端正”的意思。
)5、①故山殊可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其他例句略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语言环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推断。
(例①“过”搭配对象为“山”,可释为“游览”。
例②“鲜”应和“无”对应,结合上文意思,故为“少”。
)生丙: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和“以”位置相同,“以”的意思不就是“用”)2、卖官鬻爵(“鬻”因与“卖”处在结构相同的同等位置上,就可由已知的“卖”来推出未知的“鬻”的相同的含义。
)3、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4、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幸而、幸好)其它小组同学质疑实词词义小组同学解答师根据情况补充师总结:综上所述,在一词多义辨析时,如能辅之以技巧,根据字形推断,利用句式辨别,结合语境把握等,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关键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师: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如果对一些句式,尤其是像宾语前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句式,进行梳理和探究。
(探究问题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生甲:宾语前置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④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⑤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⑥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⑦成语:唯利是图生乙:1、例①至例②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例③至例⑤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介词的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3、例⑥至例⑦是: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师总结: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宾语前置共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②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③用“之”、“是”提宾。
生丙:请其他小组同学做拓展练习:1、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2、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3、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 译文:“我凭什么到这样的地步呢”4、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5、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6、成语: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文:“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其它小组同学质疑宾语前置小组同学解答师根据情况补充学生评价: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师总结:同学们在“文言词语和句式”专题的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们“探究并快乐着”。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补充知识点]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七种句式. 只要同学们花功夫扎实地记熟每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及其例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