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小课题结题报告

崇文小学教育集团崇文街校区卫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个人内心感受化为词语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文本的感情,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我结合教学实际申报了《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小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指导思想或显示的理念或坚持的原则)

三、研究途径与方法(包括策略、过程、做法或工作措施)

四、研究的成果(体会经验或不足)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本课题研究从四个阶段组织了实施。

第一阶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朗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课题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首先,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标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使我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学习《吉林教育》杂志中陈树民老师关于朗读教学的系列讲座,还观看了名师王淞舟《语感教学》课例光碟,促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第二阶段:结合课堂教学现状,梳理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3.学生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教师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第三阶段: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利用学校开展的教科研活动,多交流,多请教。2.立足课堂,针对问题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1).保证读书时间。(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3).让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以下是我课堂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如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对比朗读。在教学《三月桃花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读出三月桃花水的轻柔与舒缓,我采用了与《春潮》对比朗读的方法。首先播放春潮到来时的影片,让学生观看不可抗拒、令人震撼的春潮的到来,体会读这一段时应感情充沛、铿锵有力。接着又播放优美的《三月桃花水》影片,学生看着潺潺的流水、鲜艳的桃花,倾听着舒缓的小夜曲,感悟出桃花水这一段应读的舒缓、轻柔一些。这样,在《春潮》的强烈反衬下,学生将桃花水片段读得轻轻柔柔、舒舒缓缓,与音乐融为一体。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五、六年级学生每学期每生日记本、摘录

笔记本不低于2本。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学校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学生在课堂中敢说了,会说了,能说了。本课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学校领导也给研究活动提供了许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

、初步成果。1.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可读性强。学生通过练读这些文章可以较好地掌握不同体裁类型、不同情感基调文章的一般朗读规律。不同类型的文章,课题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①写景状物、优美散文写景状物、优美散文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②含义深刻的文章《最大的麦穗》《天游峰的扫路人》等含义深刻的文章学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于这类文章可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③对话类文章对话类文章,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身份,再现生活情境。④寓言童话类课文《北风和小鱼》《雨点》等童话类文章可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来进行创造性朗读。(2)朗读指导细化要求字、词、句、段、篇是构成文章的要素。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字词的发音、句子的读法、篇目的感情基调总结了朗读指导的一些具体要求。①把字准确化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掌握一些音变规律,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并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②把词形象化这就是说读出的词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要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③把句子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