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谈谈你对宪法思维培养的认识。

谈谈你对宪法思维培养的认识。

宪法思维培养是指通过对宪法的学习、研究和理解,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从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加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宪法思维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

一、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广泛的法律适用范围。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职权、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国家制度的基石和民主法治的保障。

因此,宪法教育对于公民的法治素养和宪法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宪法教育,才能让公民深入了解宪法的内容、精神和价值,进而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自觉性。

二、宪法思维培养的方法(一)正式教育正式教育是指在学校、培训机构等官方场合进行的宪法教育活动。

在这些场合,可以通过正规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宪法的内容、精神和意义,增强对法治社会的认识和认同。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能力。

(二)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的宪法教育活动。

这些教育活动包括宪法宣传、普法讲座、法律咨询等,旨在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宪法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社会教育需要广泛参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格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宪法教育需求。

(三)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个人主动学习和探索宪法知识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报刊等多种渠道获取宪法知识。

通过自我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宪法意识,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促进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三、宪法思维培养的意义通过宪法思维培养,可以形成健全的法治体系和法治文化,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具体来说,宪法思维培养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一)增强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自觉性;(二)促进司法公正和法律实施的公平性,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三)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和地位。

国家意识 公民意识 法治意识宣讲材料

国家意识 公民意识 法治意识宣讲材料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讲材料一、引言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作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我们身处其中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讨论,分别从概念、内涵、培养和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国家意识1. 概念国家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属国家的认同、热爱和尊重之情感和态度。

它是个体的情感和认知的结合体,体现在思想、行为和言论等方面。

2. 内涵国家意识包括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了解和认同,是对国家认同感的内在体现。

它还包括对国家利益、荣誉和民族团结的关注和支持。

3. 培养和实践国家意识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共同努力。

个人应该通过学习国家历史、文化、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国家意识。

实践中,个人应该尊重国家法律,爱护国家公物,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团结做出贡献。

三、公民意识1. 概念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态度。

它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 内涵公民意识包括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和认同,是公民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

它还包括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是公民对自己所属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3. 培养和实践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入手。

个人应该通过学习宪法、法律、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公民意识。

在实践中,公民应该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公民义务,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贡献力量。

四、法治意识1. 概念法治意识是指个人对法治理念的认同和支持,是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的态度。

它是国家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内涵法治意识包括对法律权威和法治精神的认同和支持,是个人对法律权威的敬畏和尊重。

它还包括对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和认同,是个人对法律的遵守和维护。

关于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几点思考

关于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几点思考

关于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几点思考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性工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利和义务,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对于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要在中学教育中加强宪法教育。

中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阵地。

在中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宪法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涵、精神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宪法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形成敬畏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

还可以通过宪法知识竞赛、宪法主题班会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中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宪法观念。

要加强课外宪法教育。

课堂教育只是学生宪法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外宪法教育同样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宪法社团、宪法读书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宪法知识,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同。

学校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法官等专业人士为学生讲授宪法知识,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接触到宪法教育,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和认识。

要加强宪法法治实践教育。

宪法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让学生了解宪法、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对法治的信仰和敬畏之心。

要加强家庭宪法教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宪法教育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宪法意识,从小教育他们尊重宪法、遵守法律,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看新闻、讨论时事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使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就能够形成尊法守法的习惯和观念。

关于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几点思考

关于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几点思考

关于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几点思考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于每个公民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中学生阶段,培养宪法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以及学习宪法内容和价值观。

在以下的几点思考中,我将探讨一些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的方法和重要性。

要提高中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宪法经常被认为是一本乏味的法律文件,很少在中学生的教育中得到重视。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也是中学生应该了解和遵守的法律依据。

教育部门可以增加对宪法的教学内容,包括宪法的目的、原则和基本条款等。

教师可以使用更有趣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游戏和讨论等,来吸引学生对宪法的关注和兴趣。

要培养中学生的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和态度。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

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律教育,包括让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利益和后果,以及培养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

要鼓励中学生参与法律和公民事务。

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法律和公民事务中,如参观法庭、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等。

这些经历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宪法的实践意义,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这也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思辨能力。

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

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可以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传授法治观念和宪法知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来加强对宪法的教育。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让中学生参与到法律和公民事务中。

这种多方合作可以为中学生的宪法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教育环境。

培养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提高中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鼓励他们参与法律和公民事务,以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强化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水平,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培养合格公民
通过宪法意识培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权利义务观 念,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的合格公民。
THANKS
感谢观看
组织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内公共场所,提 高学生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05
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成效与挑 战
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取得的成效
宪法知识普及
通过课堂教学、宣传讲座等形式 ,大学生对宪法的基本原则、内 容、精神等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
认识。
宪法意识提升
大学生开始关注和思考宪法问题 ,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有了更
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宪法意识
组织参观宪法主题公园、纪念馆等
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感受到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宪法的敬畏之心。
开展法律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模拟法庭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宪法的实 际应用。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宪法意识普及
制作和发布宪法教育网络 课程
拓展教育形式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宪法讲座、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 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宪法知识。
加强教师培训
对从事宪法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宪法素养和教学水 平,确保教学质量。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重要意义
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通过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法治 人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应当树立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分析
宪法知识储备不足

宪法与法治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宪法与法治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宪法与法治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一、引言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法治教育则是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宪法与法治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方面的作用。

二、宪法的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政府权力的行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活动。

宪法的确立和实施,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对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三、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活动。

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公民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以及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通过法治教育,公民能够主动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宪法与法治教育的关系宪法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宪法以及由宪法衍生的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益和义务。

法治教育则是通过宪法和其他法律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为公民提供了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通过将宪法和法律内容纳入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公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增强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

五、培养公民意识的途径1.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公民的重要场所,通过开设宪法与法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社会教育: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等途径,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其法律素养。

3. 媒体宣传: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报道法律案例、推出法律专栏等方式,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了解和认知。

4. 公民参与: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公民参与法律制定、监督法律执行等活动,激发公民对法律的关注和参与。

六、培养法治观念的途径1.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公民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效果,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

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民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关注。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将从提高自身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以及公民责任的履行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提高自身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作为公民的身份、责任以及权益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公民意识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以公民的身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益。

只有具备了公民意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培养公民意识可以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公民意识强的人会更加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他们会更加关心公共事务,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肩负起公共责任的行为,将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最后,拥有公民意识的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只有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权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只有具备公民意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二、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培养公民意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下面是几种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

首先,加强公民权益的学习。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权益,了解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益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益,为自己的权益发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参与社会事务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公益活动、参与社区建设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多关注社会问题。

了解社会问题对于培养公民意识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公共利益,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了解社会问题的背后原因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浅析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宪法的关系

浅析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宪法的关系

公民意识的培养也有利 于宪法 的实施 。总的来说 , 公 民意识 和宪法是 相辅 相成的 。 宪法通过作 出相应 的法律规定来提 高公 民的公 民意识 , 如确 认公 民所应 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确 定人 民在 国家 的主体地位 , 确定人民 行使 国家权 力的方式 。通 过这些规定 , 在人 民的脑海 树立平等、自由、 民主 的观念 。宪政 的一个 重要要素就是 民主,而 民主所强调 的是公民 对 国家政治生活的广泛参 与。而 当前我 过公民对于 国家 的政 治生活参 与度 明显不 够, 或者没有得到提倡 , 而 间接导致 了我 国公民公民意识 的 缺 失。 传 统的封建观念强调 公而忘 私, 这对公 民意识 的培养是很不利 的。 直到 2 0 0 4年的宪法修正案才对 《 宪法》 第 1 3 条关于财产权 的内容作 了 修 改, 规 定: ” 公 民的合 法私有财产不 受侵 犯 。 ” ”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 护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 权。 ” ” 国家 为了公共利益 的需要 , 可 以依 照法 律规 定对公 民的私有财产 实行征收和征 用并给予补偿 。 ” 同时, 2 0 0 7 年 颁布生效 的《 物权法》 第3 条第 3 款规定 : ”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 保 障一切市场主体平等 的法律 地位和发展 权利” , 第 4条规 定” 国家 、 集 体、 私人 的物权和其他权利 人的物权受法律 保护” 。这些规定 , 使 得公 民私权 意识的产生有 了合法依据 , 同时, 也对提高公 民的公 民意识 有重 要 意义。 四、 如何提高公 民意识 虽然我 国公 民的公民意识 已经有 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我 国公民意 识的现 状仍 同经济 、 社会 的发展不相适 应。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 识不 到 自身所拥有的权利 , 仍存在 自卑、 渺 小、 依赖 、 崇拜 、 逆来顺 受的臣民 心理 , 这 和我国几千年 的封建 专制 传统分不开 , 也和建 国后甚 至当前仍 存 在的官僚作风 、 权利集 中 以及特权现象 分不开 。 公民意识的强弱 ,反映了 公民作 为国家主体的 自 我觉醒 和觉悟 的 程度 。作为现代公 民必 备的基本素质 ,公民意识的普及和增 强需要进 行有 关公民个体修养和素质 的教育, 使公 民真正成 为护 宪守法 、 有 社会 责任 感的追求 自由、 平等 的独立 个体 。首 先, 应培养公 民的宪法 精神 , 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 。通过对宪法和法 律的学 习认识 到宪法 赋予 自身 的权利 以及 自己应 当承 担的公 民责任 ,引导公 民树立在宪法 和法 律范 围内活动的 自 主精神 , 并利用宪法和 法律维护 自身权利 。 其 次, 引导公 民的爱国主义和 民族精神 , 认 同本 国的政 治制度和 社会 生活方式, 培养 公 民的公德意识 。 近年来 , 农 民工 维权、 工人维权 和市 民维权等事件 时有发 生, 在网 的” 。 络上对于丑恶事件的披露也 时有 发生, 如” 正龙拍虎” 、 ” 瓮安事件 ” 等, 公 公 民意识的普遍形成 新 时期 以来, 特别 是改革开放 3 0多年 以来, 中国人民的观念也在 民开始懂得通过 自己的行动来维 护 自己的权利 。 发生 巨大 的变化,特别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 为公民提高公 民意 必须建立在每个 公民个体 的具体 实践上,只有经过 具体的实践环节并 识带来 了物 质基础 , 也带来 了观 念上的改变 。不同于传统社会 的小农 得到肯定和反馈 , 人 民才能确切认识 到 自身的公民身份 , 法律规定的权 这也 需要创 造一个公正的社会 经济和 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是 自由经济 , 也是法治经济和道 利才能转化 为普遍 的公 民意识 。同时 , 德经济 , 它所追 求的价 值是独立 、 自由、 平等 、 竞争和效率 , 这 正是 公民 环境 , 提供培养 公民意识 的根本 条件 。公 正即公平、 正义 , 公正的社会 法律公 正权 威的 。 所 以, 在肯定公民权利的前提 意识所 需要 的。但是 , 中国当前的公 民意识还 是存 在一定 的问题 , 主要 环境应该是 政治清明、 是 公民意识还是一个” 义 务本位” 的公民意识 , 而不 是” 权利本位 的公民 下 , 做到 以人 为本, 强调 民有、 民治 、 民享, 兼顾效率与社会公平 ; 领导干 意识 。中国公民懂得去承担一个 公 民的责任 ,但是还是不懂如何合 理 部应 该克 服官僚 主义作风 , 规 范权 利运作过程 。 我们应 当从 公民的思想认知和 客观 实践的相互促进 中切实增强公 合法 的要求国家乃至政府来保 障 自己的权利 或者提 供必要 的条件 。 民意识 , 以此 实现政 治文化和政治 结构之 问的 良性互动 , 为我 国的政治 三、 公民意识与宪法之 间的联 系 宪法是一国根本大法 , 近代 以来西方 国家宪法是建立在摧毁 封建 发展和政 治现代化提供价值保 障。只有真 正切实提高 了公 民的 公民意 我们 的宪法才能真正深 入人心 , 我们 的社会 才能真正取得发 展, 而 专制 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的过程 中产 生的 。而我 国宪法 是在 识 , 中国共产党推翻 了三座大 山, 建立 了新 中国后制定的 。由此 , 宪法 往往 不 是仅仅 局限于经济上 的发展 。 注释 : 由某 ��

宪法主题班会详解

宪法主题班会详解

宪法主题班会详解班会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加强班级凝聚力,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宪法主题班会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班会活动,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宪法主题班会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组织和开展宪法主题班会的具体方法。

一、目的和意义宪法是国家权力运行和社会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和公民之间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通过开展宪法主题班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1. 培养公民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意味着了解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

2. 弘扬法治精神:宪法是法治的核心,通过宪法主题班会,可以向学生传递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 培养道德品质:宪法涵盖了国家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宪法主题班会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守道德底线。

二、组织和开展1. 选题策划: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宪法主题,如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与法治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宪法主题进行讲解。

2. 内容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的课件、案例和资料。

课件要简明扼要,生动有趣,以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方法:在班会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加深他们对宪法内容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案例可以选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身边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宪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5. 学生发言:班会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提问或分享自己的观点。

通过学生的互动,可以增加班会的热度,提高教学的效果。

6. 总结回顾:班会结束前,教师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使学生对宪法主题班会的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当前依法治国政策的推行下,要完善各项法治制度,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也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同样的意义。

本文首先探究了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措施,以此来不断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向前发展。

关键词:培养;公民宪法意识;重要性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也是完善我国各项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重要手段。

依法治国是我国大力推行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制度与理论上。

在新时期,法治国家讲求的是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要完成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提高公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可。

当前我国在培养公民宪法意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要立足当前国内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探求更加完善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一、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一)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树立人民主权思想的根本保证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确保人民管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保证[1]。

培养和提高宪法意识,首先是培养和提高人民主权的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更好地理解宪法的基本精神,认识宪法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的总章程,自己应当忠于宪法、遵守宪法,从而树立宪法意识。

(二)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客观要求宪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关于国家权力的约束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保障,其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及保障其实现是根本目的。

所以宪法素来有“人民权利保证书”的美称[2]。

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意识的核心就是公民权利意识,只有培养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才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根本实现。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心得体会发言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心得体会发言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心得体会发言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的心得体会。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法治国家建设的新时期,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增强宪法意识,遵守宪法、尊重宪法,并通过实际行动将宪法的精神体现到日常生活中。

首先,宪法作为一部基本法,具有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我们要深入学习宪法的法治理念和内容。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感学习宪法是增强宪法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学习宪法,我发现,宪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规范了国家权力的行使范围和方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只有深入学习宪法,了解和掌握宪法的法律意义、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才能真正站在法治的高度,增强宪法意识。

其次,宪法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准则,我们要将宪法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宪法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要自觉地遵守宪法,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以违法方式谋取私利,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公共场所,我们都要严格依法行事,遵守法律,做到诚实守信、公平正义。

再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善于发挥法治的作用,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权、不滥用职权。

同时,我们要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治理念的普及,使法治思维成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常态。

最后,我们要弘扬宪法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宪法精神是宪法的灵魂和核心,是驱动法治进步的动力源泉。

我们要用弘扬宪法精神的行动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宪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宪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宪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学习宪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一级段落标题:引言在当代社会中,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公民意识则是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为我国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部分,学习宪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关于学习宪法的内容,并分析其对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积极影响。

二级段落标题1:了解宪法及其重要性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宪法及其在国家运行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通过介绍宪法的定义、起源、修订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宪法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级段落标题2:学习宪法框架与原则在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应包含对宪法框架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讲解。

例如,讲述中国宪法的总纲和各章节内容,如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与义务、宪法保障等。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所体现的人民主权、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等重要原则。

二级段落标题3:宪法实施与维护了解宪法仅仅是第一步,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宪法的实施和维护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司法机关如何依据宪法行使职能,保护公民权利;体会公民参与宪法实施的途径,如选举、投票等;并且明白遵守宪法规定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要影响。

二级段落标题4:倡导公民参与意识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还需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习宪法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身份和权益,并激发他们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的意识。

通过组织模拟选举、社区服务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识。

二级段落标题5:宪法教育与道德培养结合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中的宪法学习可以与其他道德教育内容相结合,形成有机整体。

例如,通过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权利;通过宪法对社会规范的界定来教导学生遵纪守法;通过宪法对公民义务的规定来呼吁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等。

论宪法信仰的培育与树立.doc

论宪法信仰的培育与树立.doc

论宪法信仰的培育与树立-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这是促进民众更加了解宪法精神、培育全民宪法意识和推进宪法实施与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决定。

纵观世界各国,没有哪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信仰能在短期内迅速的树立起来,都是需要长期的积淀方可初步形成。

而且,宪法信仰的树立不可能单靠公民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国家配套相关制度加以培育。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还处于宪法信仰培育的初步阶段,宪法信仰的培育和树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培育和树立宪法信仰面临的难题如何加强宪法的实施、发挥宪法的效用以及使全民更加理解宪法的精神内核?培养宪法意识是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过去,我国缺乏宪法信仰培养和树立的原始土壤。

相比于西方,我国宪法存在的历史较短。

就近代来说,清末明初虽然先后制定过十来个宪法性文件,但大都由于没有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盲目学习西方,最终未能在全国推行,对当时的人民观念更新引导作用甚微。

近些年来,实际生活中也多多少少发生过一些需要借助宪法为支撑的案例,但最终都被宪法的非司法化拦在门外,这样一来,宪法的很多条文规定并不能通过个案与大众的现实情况相关联,失望的实践情况导致宪法在老百姓心目中可有可无。

过去我国的宪法缺乏有效的实施,被人们称为“睡美人”,正好说明了我们宪法当前处境的尴尬所在。

如何建立具体有效的宪法监督体系,保障宪法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尊重和执行,是培育和树立宪法信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宪法监督体系和违宪审查机制,导致宪法未能得到不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尊重,沦为一些人工具,当宪法的规定与其谋取私利的目的有帮助时就引用宪法,否则则将宪法弃之一边。

这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前述问题的解决,宪法信仰的培育和树立就迈出了至关重要的步伐。

二、培育和树立宪法信仰的重要性何为宪法信仰?关于对其的定义,学界有着不同的见解,但都大同小异。

有学者认为,因为宪法是法律并且是一种高级法,所以宪法信仰是一种关于对高级法的情感、评价,也是一种心理状态。

第一章-培养公民意识 树立宪法信仰 -第一节宪法与公民(20180906)

第一章-培养公民意识 树立宪法信仰 -第一节宪法与公民(20180906)
科目
法律基础
课题
第一节宪法与公民
审签
2018年9月6日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
授课教师
李联富
课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通讯网络7班、供用电高级工4班




第一章培养公民意识,树立宪法信仰
教学目标
1.了解宪法的概念,熟悉宪法的原则。
2.理解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
3.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
使用
教学
设备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掌握宪法基本内容,宪法的权威性。
教学过程
教学课堂组织
时间分配
一、导入
宪法是母法。历史背景。
二、新课
(一)什么宪法
1.我国宪法确立的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容
国家的性质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国家的机构形式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二)宪法,公民的生活规范
1.公民是宪法的核心主体
2.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
3.宪法的使命在于融入公民生活
P19
三、小结
宪法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实践活动安排
集体讲授
5分钟
30分钟
5分钟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参与感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对于其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知识普及与教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基础。

学校应当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等方式,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历史知识,提高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

例如,在国民教育课程中加入公民道德、宪法法律、环境保护等内容,让学生从小就对这些重要的社会议题有所了解。

二、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提高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环境保护等实践中去。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

三、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塑造公民意识的重要元素。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关爱弱者、追求公平正义等。

这些价值观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四、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社会视野的扩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关注社会。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活动,让他们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现状和需求。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辩论,增加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五、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自治组织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会、青年志愿者队等组织,让学生自主参与组织的管理和活动策划,提升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六、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和社会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力量。

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小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尊重法律,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教育普及、实践参与、价值观引导、社会视野扩展、学生自治和家庭社会共同推动,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青少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作为社会的未来成员,小学生的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公民意识指的是一种对公民责任、义务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同和自觉,而法治观念则是指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思想观念。

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例如讲座、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向学生传授国家法律、宪法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课堂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增强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接受度。

二、校园文化建设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社会实践、法治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公民责任和法律尊重的认识。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如学生会、法制教育研究会等,使学生在参与管理和讨论中学会民主和法治的原则。

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可或缺的环节。

家长可以通过生活的点滴,引导孩子认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在孩子面临纠纷时,要引导他们通过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

此外,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做到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会更加深入人心。

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小学生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机关,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法律权威。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了解社会问题,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公民意识。

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孩子们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五、媒体引导媒体作为社会的舆论引导者,可以通过正面的宣传和有益的节目,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比如,媒体可以制作关于法律知识的动画片和栏目,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宪法意识研讨交流材料

宪法意识研讨交流材料

宪法意识研讨交流材料宪法意识是指公民对宪法的了解、认同和尊重的程度,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

宪法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需要广泛的研讨交流活动,下面是一个关于宪法意识研讨交流的材料,共1000字。

【引言】尊重和学习宪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宪法意识的培养则是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的基石。

为了加强宪法意识,我们组织了一场研讨交流活动,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宪法意识的提升之道。

【正文】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对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权利、义务等进行规定,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规范。

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是维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

二、宪法的普及教育教育是培养宪法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宪法普及教育活动,包括宪法知识的讲解、宪法法律常识的普及等,提高公民对宪法的认知水平。

三、宪法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其中宪法作为法治的基础,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宪法宣传手册、法治宣讲等形式,向公民普及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引导公民遵守宪法。

四、建立健全的宪法研究机构为了加强对宪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建立宪法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对宪法进行研究并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宪法意识,同时也推动了宪法的发展。

五、发扬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国民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涵盖了对法治的尊重、守法自觉、合法合理的行为等。

我们需要通过宪法知识竞赛、宪法宣讲等方式,推动法治文化的传播,引导公民形成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动。

六、制定宪法意识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可以制定宪法意识培养方案,包括针对青少年的宪法教育、工人农民的法律培训等,培养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七、加强宪法意识的实践除了理论性的研讨交流,我们还需要注重宪法意识的实践。

比如,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守法用权、加强社会自治等,从而将宪法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结论】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宪法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意识到自己具有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人权利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以下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1. 倡导公平正义学校和教师应当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正义感、有同情心、关心弱势群体的公民。

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慈善机构、义务劳动等,使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社会的不公和需要帮助的人群,从而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2. 强调民主参与学校应当积极倡导民主参与,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

可以设置学生议会或学生代表团等机构,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公民参与意识。

3. 推崇社会责任学校应当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公民意识。

二、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在社会中自觉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并能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以下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1. 法律知识教育学校应当通过法律教育课程的设置,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

可以讲解宪法、刑法、劳动法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权威和普遍适用性,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 实践法律原则学校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原则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并提高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3. 建立法律意识文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教育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法律意识文化氛围。

可以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来学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状况,而且包括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丁•核心地位。

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过程。

国家的法治状况不仅仅依赖子公民是否具有一般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依赖子公民是否具有一定的宪法意识。

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是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必要动力,也是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宪法意识的结构与内容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及其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是人们自觉运用宪法进行思考、判断、处理各种问题的心理特征,它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和核心。

1、宪法意识的结构在内在结构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基本知识和宪法观念。

前者是人们对宪法常识、规范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精神和内涵的领悟。

宪法基本知识是形成宪法意识的基础,宪法观念是人们通过对宪法基本认识的消化和提炼而得到的理性认识。

在层次上,宪法意识包括宪法心理和宪法理论。

前者是对宪法现象的不系统的、直观的、具体的感觉,是感性认识;后者是人们对宪法现象进行系统抽象后的思想观点,它是在宪法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是较高层次的宪法意识。

从宪法意识主体上划分,宪法意识可以分为个体宪法意识与集体宪法意识。

前者是指个人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观念和评价,后者是社会群体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观念和评价。

宪法意识的结构分析对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来说,宪法基本认识、宪法心理和个人宪法意识都是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对宪法的基本认识、良好的宪法心理和个体宪法意识,那么建构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整体宪法意识就不会是稳固的、进步的、对法治建设有益的。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普通公民都精通宪法,对宪法的理性认识,或者说要具有系统的、完整的、抽象的宪法知识体系只是对法律职业者的要求。

但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则更应该着眼于普通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培养。

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

2、宪法意识的内容宪法意识的内容与宪法规范的内容在本质上是相对应的,但是又有超越之处,这体现在宪法意识不仅包括对宪法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也包括对宪法运行的思考和对宪法的评价。

对国家的基本制度的了解和认识。

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了解本国的基本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了解国情,增强对国家的整个法律制度的宏观认识。

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了解、认识和评价。

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了解和认识是公民宪法意识极其重要的部分。

我国现行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相应条款居于国家机构的之前,“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写进宪法也证明保障人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因此,培养公民的人权观念是宪法意识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同时,公民也必须对其应当承担的基本义务有所了解,以承担起作为这个国家公民的责任。

对国家机构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职责的了解和认识。

我国的国家机构分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和国家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

在我国,立法机关的立法对公民的权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往往影响到公民的日常生活和权利的实现。

二、宪法教育对宪法意识培养的作用如何才能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除了公民自身关涉宪法问题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之外,还要进行有意识的宪法教育。

宪法教育是培养宪法意识的重要途径,对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起到有效的作用。

“社会主体对宪法知识的把握和对宪法的认同感即宪法意识并不能天然地生成而必须借助丁•宪法教育来培养。

”因此,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宪法教育。

第一,宪法教育是形成宪法基本认识的基本手段。

如果没有进行最基本的宪法教育,公民对宪法的基本认识就会处于一种零散的、不全面的状态,甚至会产生认识上的错误。

因此,宪法教育是形成宪法基本认识最基本的手段。

现阶段高中的政治课程、大学的法律基础课程,都是公民形成宪法基本认识的基本手段。

第二,宪法教育是公民将宪法规范内化为宪法心理的重要途径。

宪法心理作为宪法现象的不系统的、直观的、具体的感觉,是一种最基本的宪法意识。

外力教化往往对形成宪法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宪法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具体形式对公民产生一种导向作用,影响着宪法心理的形成。

第三,宪法教育是培养宪法思维的有效手段。

宪法思维是一种习惯用宪法的立场、观点来思考问题的思维,它具有稳定的特点。

宪法思维要求公民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以宪法为依据,以宪法规范为判断行为是否合法的最高标准。

宪法思维的形成是以具有宪法基本知识为前提的,这就需要对公民进行宪法教育;宪法思维也是运用宪法的体现,宪法教育正是培养宪法思维的基本途径。

第四,宪法教育能够通过宪法理论深化公民的宪法意识。

宪法理论主要是法律职业者所熟知的专业知识,但是随着法律职业者不断通过大众媒体、公开讲座、通俗读物等形式向社会传播一定的宪法知识,就会深化公民的宪法意识,使某些宪法理论也成为社会公众宪法意识的一部分。

第五,宪法教育能够使公民形成思考、评价宪法规范的能力,推动社会进步。

很多社会问题本身就可能涉及宪法规定。

例如,轰动全国的“孙志刚案”就是一个涉及到最基本的公民权利——人身自由的宪法实例,该案的解决部分依靠于网络媒体的推动,网民成为关注该案发展的主要力量。

网民们通过宪法基本知识和宪法心理对该案作出评论,其本身就是参与了宪法的施用过程。

该案的最终解决也使社会大众受到了一场宪法教育,从而又深化了宪法意识,增强了公民思考、评价宪法的能力。

三、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实践手段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时候还推动了宪法实践的发展。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法制还有待完善、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宪法意识还亟须提高,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仍然是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宪法教育是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途径,而教育的手段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也存在多种手段:1、开展普法活动,普及宪法知识。

自从1985年实施第一个普法规划以来,我国的普法活动已经走过了 20多年的时间。

其中,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一直是我国普法活动的重点。

尽管如此,由于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人口基数大,因此普及宪法知识的活动仍将必须坚持下去。

此外,普及宪法知识的形式必须进行创新,除了固有的形式外,还可以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普及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2、重视学校课堂中的宪法教育。

如果说普法活动是一种社会教育的话,那么,学校课堂中的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正式的教育,学校课堂的教育对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中学课堂和大学课堂虽然设有与宪法有关的课程,但是分量仍然过轻,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完全适应培养现代公民的需要。

有的学者提出的设立“公民课”、编写“公民课本”的做法在宪法教育中就显得颇有意义。

3、通过宪法实践推动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光有空洞的说教并不能使公民形成稳固的宪法意识,而宪法实践是最有效的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方法。

在宪法实践中,“既要强调‘国家’意义上的宪法,更要强调‘公民’意义上的宪法;既要重视‘政治’层面上的宪法,更要重视‘生活’层面上的宪法。

也就是说,宪法既是政治法规,又是公民的生活规范,实际上宪法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涉及到宪法,当公民亲自参与了宪法实践,比如通过诉讼来保障其具体权利的时候,公民的宪法意识将会大大增强。

4、培养和增强公民的人权意识。

人权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人权意识即是宪法的核心意识之一。

我国的传统社会一直缺乏人权意识,且人权保障机制比较薄弱。

在人权保障条款写进宪法之后,公民的人权意识被逐渐激发出来。

这不仅体现在法律职业者对人权理论及其保障机制的研究空前繁荣上,更体现在公民更积极地起来维护他们自身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上。

在对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培养中,要强调人权观念,要紧紧围绕生存、发展、民主、自由、平等、人道、福利、正义、和平等这些基本的主题来展开,摒弃那种以公民义务教育为主线的法制教育方式。

5、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激发公民的宪法意识。

民主制度是宪政的重要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其中包括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和机制。

根据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在民主制的国家,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有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担任国家职务,管理国家事务。

越发达的民主制度,公民参与政治和国家事务管理的机会越多,渠道越畅通,公民的民主意识越浓。

这种民主意识实际上也是宪法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宪法权利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公共精神,并激发公民的宪法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