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宪法意识调研

合集下载

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笔者在湘西进行了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

共设计了35个问题,提供了70个选项;有11个空格要答卷者填写,其中6个是答卷者对宪法基本情况的回答。

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回答卷690份。

一、基本情况统计分析读过宪法的人为59%,完整读过的人为12%,没读过宪法的人占24%,加上没有表态的人,29%的人没读过宪法;66%的人表示家里有宪法内容的书,28%的人表示没有,6%的人没有回答;5%的人承认有过违反宪法的行为,86%的人说没有,4%的人不知道,5%的人没表态。

85%的人知道宪法由全国人大制订,约10%的人以为由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国务院、司法部或国家主席制订,5%的人没有回答; 85%的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效力高,4%的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比宪法效力高,11%的人不敢表态。

对城市土地所有权,1%认为属于市民,6%认为属于使用者,87%认为属于国家;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归属,4%的人认为属于农民,44%认为属于集体,46%认为属于国家。

66%认为家里可以挂国旗,18%的人认为家里可以挂国微,16%的人不知道;哪个是国家元首?4%以为是国务总理,81%知道是国家主席,8%认为是总书记;只有54%的人表示生活中运用过宪法条文,27%则表示没有运用过,10%不知道,9%拒答;10%认为民主党派是执政党,79%认为是参政党,近1%认为是在野党,10%不知道。

82%的人知道宪法保护住宅权,8%认为不保护,10%不知道;54%肯定劳动是公民的权力,%认为是义务,但同时把劳动看成是权力和义务的人则很少;88%的人知道担任国家主席的年龄起点;84%认为宪法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6%认为不保护,10%不知道。

19%知道享有选举权的年龄起点,2%的人知道选举权有国籍条件,只有不到1%的人知道享有政治权力的条件;只有36%的人知道追查刑事犯罪和国家安全需要时,公安机关可检查公民通讯权。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一、实践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特色体系的形成,法律文明的重点也将从以普及法律知识为基础向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转变。

城乡法制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具有直接参与的特点。

这次我以隆尧县城及其所辖下的毛尔寨村作为缩影点。

通过对隆尧县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状况的调查,了解现今隆尧县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隆尧县城乡居民的居民法律意识,减少法盲。

通过这次调查,使得法律知识得到普及,隆尧县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也在提高,进而使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以此推动隆尧县的法制化发展的进程,推动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二百份一共回收了二百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城乡居民的法律素质总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绝多数居民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匮乏与以前相比,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仍然是很薄弱的。

现实生活,相当一部分居民对我国的法律体系了解不够全面,不习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居民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权,有的人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而有些人“以暴制暴”。

在抽样调查中,设问“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权”时,回答“经常”的占29.5%,回答“很少”的占.5%,回答“没有”的占6%。

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很少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映我国城乡居民法律意识薄弱。

在回答“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回答“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占9.5%,回答“用武力解决”的占33%,回答“通过关系解决”的占38%,回答“感觉很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的占19.5%。

宪法调研报告总结

宪法调研报告总结

宪法调研报告总结《宪法调研报告总结》1000字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理解,根据组织的要求,对宪法进行了调研。

通过对宪法内容、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宪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核心内容。

而且,宪法的内容是具有时代性和稳定性的。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和修订。

同时,宪法也需要具有稳定性,保持其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制度的延续性,以促进国家长期的稳定和法制秩序。

其次,宪法的实施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

宪法的实施情况与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法治进程密切相关。

在宪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宪法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宪法监督机制,确保宪法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得到有效监督和保障。

然而,宪法的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宪法的知晓度和理解度仍然不够,很多公民对宪法的内容和意义还存在模糊和误解。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国家机关在宪法的执行情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破坏宪法的规定、超越职权范围等行为。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宪法教育和监督机制的建设,不断提高宪法的实施情况和执行效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宪法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强宪法教育,通过宪法宣传周、宪法宣誓等形式,普及宪法的内容和核心价值观。

同时,要加强宪法的研究和解读,为公民提供权威性的宪法解释和指导,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宪法。

其次,要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加强对宪法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问责。

最后,要加强宪法修订,及时修订和更新宪法的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宪法调研报告

宪法调研报告

宪法调研报告《宪法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了解和研究宪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宪法的实施情况,分析宪法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二、调研对象调研对象包括宪法实施的具体情况、宪法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宪法修正的必要性及可能的方向等方面。

三、调研方法1. 采访法:采访宪法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法官律师等,收集他们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看法和意见。

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公民对宪法的理解和观点,了解民众对宪法的认同程度和对宪法修正的期望。

3. 实地调研法:实地走访国家机关和司法机构,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具体作用。

四、调研结果1. 宪法实施情况良好,但在一些具体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宪法对国家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3. 针对宪法修正的必要性和可能的方向,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应该根据当前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变革的要求,适时地进行宪法修正。

五、调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宪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民对宪法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加强宪法的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对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正,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变革的要求。

六、建议1. 加强宪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民对宪法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 加强宪法的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3. 研究宪法的适时修正,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变革的要求。

七、致谢特此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调研的专家、学者和公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本次调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精心整理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以禹州市市区居民为例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实践团队我们“弘扬五四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禹州市为范围通过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的调研。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72份、有效72份,极高的有效回收率表明了公民对其自身的法律意识的普遍关注,对其自身及周围人的法律意识程度讨论态度是积极的。

(二)受访公民基本信息本次调研的对象性别差异不大,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里男性42名,女性30名。

这表明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对自身法律意识乐于讨论的程度基本一致。

在年龄方面16—29岁公民人数40、30—39岁公民人数16、40—49岁公民人数10、50岁以上公民人数6人,不难看出16—29岁公民所占比例高达56%,说明三十岁以下的青年自身法律意识关注程度最高。

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9、初中24、高中(含中专、技校)1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1人;政治面貌上,受访人员为中共党员11人共青团员21人群众39民主党派成员1人;受访公民职业上,在校学生13人、国家公务员3人、私企工作人员2人、科教文卫人员3人、自由职业21人、其他20人。

月收入情况为1000元以下32人、1001—2000元21人、2001—3000元9人、3000元以上4人。

可见,公民的收入水平还是相对较低,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仅占5.6%,公民收入有所增长,但收入水平不高。

(三)对公民法律意识的相关调查1.法律现状及作用在“法律与您工作、学习和生活关系”中有39人认为关系非常密切,23人认为有多大用。

”以上数据表明法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到很大作用。

然而对于“与人发生纠纷”通过“和平协商解决”的占67%、“向法院诉讼”占14%、“找中间人解决”占18%,72人中只有一人选择了“其他”。

这表明,人们虽然承认法律在生活中其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不会直接选择“法律手段”,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地位,对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国家机构及其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宪法意识的形成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时代下,一些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仍存在不完善和模糊的现象,缺乏宪法意识。

违法违规行为频发,法治观念淡薄,公民意识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

研究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和建议,对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推动法治教育和宪法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证调查和深入分析,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宪法意识的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宪法的基本认识和理解程度,分析其宪法意识的现状;二是探讨影响大学生宪法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社会环境等;三是总结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宪法意识的有效措施,为提高大学生宪法意识水平提供参考;四是分析宪法意识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探讨宪法意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和思考,旨在为加强大学生宪法教育和培养具有法治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大学生宪法意识的调查方法大学生宪法意识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

问卷调查是最常见的调查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设计针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问卷,包括关于宪法知识、宪法意识和相关看法的问题,通过对大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整体情况。

访谈调查也是了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他们对宪法的认知、理解和态度,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内在特点。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一、实证调查为了解现代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可以进行一些实证调查,例如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

以下为可能的问题示例:1. 你对宪法有多少了解?2. 你知道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吗?3. 你了解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吗?4. 你在学校或社会中有参与宪法教育或宣传活动的经历吗?5. 你觉得宪法在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作用吗?6. 你觉得宪法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有何作用?7. 你认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二、调研结果与思考在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现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进行思考和讨论。

1. 宪法知识和意识的欠缺调查结果可能显示出大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普遍较低。

这可能与宪法教育的不足有关,也可能与大学生平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宪法的接触较少有关。

提高宪法知识和意识的普及程度,增加宪法教育的力度至关重要。

2. 宪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树立起国家的法治原则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宪法的教育和灌输密切相关。

加强宪法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秉持宪法精神、尊重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至关重要。

3. 宪法对于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作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作为公民,享有宪法所保障的各项权利。

通过加强宪法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宪法也规定了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保障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大学生应当通过宪法教育,树立正确的公平正义观念,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 提高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与法治观念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宪法教育的力度,将宪法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023公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怎么写5篇

2023公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怎么写5篇

2023公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怎么写5篇2023公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怎么写精选篇1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

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习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习惯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维权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习惯。

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

学生宪法调查报告

学生宪法调查报告

学生宪法调查报告学生宪法调查报告引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作为学生,我们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学生宪法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对宪法的态度以及宪法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覆盖了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

问卷包括了有关宪法基本知识、宪法权利保障和宪法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1. 宪法基本知识了解程度在宪法基本知识了解程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权力机构。

然而,只有不到50%的学生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表明学生对宪法的基本知识了解还有待加强。

2. 对宪法的态度在对宪法的态度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认同宪法的重要性,认为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

一些学生还表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应该得到全体公民的尊重和遵守。

3. 宪法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关于宪法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宪法对他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了学生的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受教育权利。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等。

学生们普遍认为,宪法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通过这次学生宪法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宪法的基本知识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了解。

然而,大部分学生对宪法持认同态度,并认为宪法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宪法教育,提高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同时,学生也应主动学习宪法知识,积极运用宪法保障自己的权益,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实证调查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宪法的意识和认知也在不断提升。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大学生的宪法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实证调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实证调查在进行实证调查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大学生的宪法意识。

宪法意识是指个体对宪法的认同、理解、尊重和遵从程度的总和。

宪法意识包括个体对宪法基本原则的理解、对宪法权威性的认可、对宪法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以及对宪法价值观的认同等。

通过实证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宪法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对宪法的认同和了解程度:调查大学生对宪法的基本认同程度,以及对宪法内容的了解程度。

通过实证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具体数据和分析结果,从而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思考与建议实证调查的结果将为我们提供直观的数据和信息,对于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分析实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1. 教育与培养: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可以加强宪法教育和宪法法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宣传与传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传播,提高大学生对宪法的关注度和认知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宪法宣传讲座、开展宪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大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同。

3. 体制建设与法治建设:完善宪法实施和保障机制,提高宪法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加强宪法的执法力度,加大对宪法的法律保护力度,从制度层面营造良好的宪法意识培养环境。

4. 培养宪法意识的多元途径:大学生的宪法意识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过程。

除了教育和宣传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法律援助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和实践水平。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和问题一、引言公民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知、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行使法律权益的能力。

它是建立在法治社会中的基本要求,对于公民的法律素养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公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调查对象主要为18岁以上的居民,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三、调查结果分析1.公民对法律的意识在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表示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50%的人接受过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

这表明大部分公民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然而,仅有45%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了法律的具体应用,只有25%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借助法律途径解决。

这说明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法律意识的应用程度还不够高。

2.公民法律意识的薄弱环节调查结果显示,在公民法律意识中存在以下薄弱环节:(1)法律知识薄弱:超过60%的被调查者表示法律知识了解不足,无法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2)维权意识不强:只有30%的人在遭遇侵权时选择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其他人多将问题置之不理,甚至以暴力方式解决。

(3)对于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不足:50%的受访者对于维护公共秩序的主动责任不强,甚至对于律师的暴力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

3.形成公民法律意识不足的原因在调查中,受访者提到了一些形成公民法律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1)普及教育不到位: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普及法律知识的渠道不足,学校、社区等地方普及教育缺失。

(2)法律意识宣传不到位:很多人表示,在媒体中很少看到法律宣传,相关知识的普及不够广泛。

(3)法治环境不完善:有人认为法律执行不公正,相信通过法律维权没有实际效果。

四、提升公民法律意识的建议为了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1.加强法律教育普及: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设法律课程,教育公民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的,至2002年12月4日已经整整20年了。

我们不禁要问:宪法公布实施20年了,我国公民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宪法的认识水平怎样、对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是怎么评价的?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时间:2012年1月初至2月底。

调查区域:廊坊市、邢台市、衡水市。

调查地点:这次调查的范围包括火车站、汽车站、火车上、长途汽车上、公共汽车里、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店铺摊吧、闹市乡镇以及邻居家中,等等。

调查人员:廊坊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共86人。

调查方式:调查人员由调查人员亲自走访调查、询问填写,本次调查一律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消除了被调查者的顾虑,以便他们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调查要求:调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调查必须客观中立,不能先入为主;调查要尽可能多记录被调查人的原话;每个调查人员至少调查10人以上,要尽可能扩大调查面,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一个单位的调查对象一般不超过3个人。

调查问卷: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1份。

江苏947份,其中苏州708份(市区582份、市郊城镇106份、昆山10份、张家港10份)、无锡62份、南京48份、常州45份、泰州30份、盐城20份、南通18份、镇江16份;上海42份;浙江宁波12份。

调查对象: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基本情况,详见下面的表1、表2、表3、表4。

表 1 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统计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596 59.54% 女405 40.46% 合计1001 100%表 2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统计表年龄人数百分比18-29岁391 39.06 % 30-39岁263 26.27 % 40-49岁212 21.18 % 50岁以上135 13.49 % 合计1001 100 %表3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统计表文化程度人数百分比不识字或识字不多21 2.10 % 小学55 5.49 % 初中157 15.68 % 高中或中专327 32.67 % 大专203 20.28 % 本科及以上238 23.78 % 合计1001 100 %表4 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统计表职业人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90 8.99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57 15.68 % 国有企业职员124 12.39 % 集体企业职员81 8.09 % 私营企业职员153 15.29 % 外资企业职员70 6.99 % 个体户97 9.69 % 农民40 4.00 % 在校大学生128 12.79 % 其他61 6.09 % 合计1001 100 %表4说明:这次我们调查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市委、区委、政法委、宣传部、政府办、公安局、公安派出所、司法局、工商局、地税局、物价局、民政局、卫生局、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交通局、城市管理局、城市执法局、城管办、城市监察大队、街道办事处、法院、人大常委会、选举委员会、政协、工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法治意识调查报告

法治意识调查报告

法治意识调查报告法治意识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意识在我国逐渐得到普及和提升。

为了解当前社会对法治意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我们进行了一项法治意识调查。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公民对法治的认知和态度。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

受访者的年龄跨度较大,涵盖了不同职业、教育程度和地域的人群,以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二、法治意识的认知程度在调查中,我们首先询问了受访者对法治的认知程度。

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法治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它能够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此外,还有约10%的受访者认为法治是一种法律体系,它规范了社会行为和公共秩序。

只有少数受访者对法治的概念存在模糊和不了解的情况。

三、法治意识的内涵和要素在调查中,我们还对受访者对法治意识的内涵和要素进行了提问。

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法治意识包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公正和平等的法律适用、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教育的普及等方面。

这些要素构成了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

四、法治意识的现状和发展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了受访者对法治意识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看法。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我国的法治意识在不断提高,法治环境逐渐改善。

他们普遍认为,随着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的法治意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然而,也有少数受访者对我国法治意识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忧。

他们认为,尽管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一些地区和领域,法治意识仍然不够深入人心,法律的执行和适用存在不公平和不规范的情况。

他们呼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五、提升法治意识的建议在调查中,我们还询问了受访者对提升法治意识的建议。

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此外,还有受访者提出了加强法律援助和维权渠道的建设,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报告总结-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精品

报告总结-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精品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的,至2019年12月4日已经整整20年了。

我们不禁要问宪法公布实施20年了,我国公民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宪法的认识水平怎样、对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是怎么评价的?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时间2019年11月初至12月底。

调查区域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

调查地点这次调查的范围很广泛,调查人员的足迹遍及调查区域内的党政军工农学商等各种单位、火车站、汽车站、火车上、长途汽车上、公共汽车里、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店铺摊吧、闹市乡镇以及邻居家中,等等。

调查人员苏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共96人。

调查方式调查人员亲自走访调查,由调查人员询问填写,或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

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本次调查一律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

调查要求调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调查必须客观中立,不能先入为主;调查要尽可能多记录被调查人的原话;每个调查人员至少调查10人以上,要尽可能扩大调查面,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一个单位的调查对象一般不超过3个人。

调查问卷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1份。

江苏947份,其中苏州708份市区582份、市郊城镇106份、昆山10份、张家港10份、无锡62份、南京48份、常州45份、泰州30份、盐城20份、南通18份、镇江16份;上海42份;浙江宁波12份。

调查对象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基本情况,详见下面的表1、表2、表3、表4。

表1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统计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59659.54女40540.46合计1001100表2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统计表年龄人数百分比18-29岁39139.0630-39岁26326.2740-49岁21221.1850岁以上13513.49合计1001100表3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统计表文化程度人数百分比不识字或识字不多212.10小学555.49初中15715.68高中或中专32732.67大专20320.28本科及以上23823.78合计1001100表4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统计表职业人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908.99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5715.68国有企业职员12412.39集体企业职员818.09私营企业职员15315.29外资企业职员706.99个体户979.69农民404.00在校大学生12812.79其他616.09合计1001100表4说明这次我们调查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市委、区委、政法委、宣传部、政府办、公安局、公安派出所、司法局、工商局、地税局、物价局、民政局、卫生局、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交通局、城市管理局、城市执法局、城管办、城市监察大队、街道办事处、法院、人大常委会、选举委员会、政协、工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报告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的,至XX年12月4日已经整整20年了。

我们不禁要问:宪法公布实施20年了,我国公民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宪法的认识水平怎样、对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是怎么评价的?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时间:XX年11月初至12月底。

调查区域: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

调查地点:这次调查的范围很广泛,调查人员的足迹遍及调查区域内的党政军工农学商等各种单位、火车站、汽车站、火车上、长途汽车上、公共汽车里、广场、公园、街头巷尾、店铺摊吧、闹市乡镇以及邻居家中,等等。

调查人员:苏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共96人。

调查方式:调查人员亲自走访调查,由调查人员询问填写,或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

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本次调查一律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

调查要求:调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调查必须客观中立,不能先入为主;调查要尽可能多记录被调查人的原话;每个调查人员至少调查10人以上,要尽可能扩大调查面,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一个单位的调查对象一般不超过3个人。

调查问卷: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1份。

江苏947份,其中苏州708份(市区582份、市郊城镇106份、昆山10份、张家港10份)、无锡62份、南京48份、常州45份、泰州30份、盐城20份、南通18份、镇江16份;上海42份;浙江宁波12份。

调查对象: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基本情况,详见下面的表1、表2、表3、表4。

表1 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统计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 596 59.54%女 405 40.46%合计 1001 100%表2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统计表年龄人数百分比18-29岁 391 39.06 %30-39岁 263 26.27 %40-49岁 212 21.18 %50岁以上 135 13.49 %合计 1001 100 %表3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统计表文化程度人数百分比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21 2.10 %小学 55 5.49 %初中 157 15.68 %高中或中专 327 32.67 %大专 203 20.28 %本科及以上 238 23.78 %合计 1001 100 %表4 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统计表职业人数百分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90 8.99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57 15.68 %国有企业职员 124 12.39 %集体企业职员 81 8.09 %私营企业职员 153 15.29 %外资企业职员 70 6.99 %个体户 97 9.69 %农民 40 4.00 %在校大学生 128 12.79 %其他 61 6.09 %合计 1001 100 %表4说明:这次我们调查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市委、区委、政法委、宣传部、政府办、公安局、公安派出所、司法局、工商局、地税局、物价局、民政局、卫生局、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交通局、城市管理局、城市执法局、城管办、城市监察大队、街道办事处、法院、人大常委会、选举委员会、政协、工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浅析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18-06-05T16:52:20.84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作者:陈砚纯[导读] 本文首先探究了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措施。

历城二中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当前依法治国政策的推行下,要完善各项法治制度,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也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同样的意义。

本文首先探究了当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措施,以此来不断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向前发展。

关键词:培养;公民宪法意识;重要性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也是完善我国各项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重要手段。

依法治国是我国大力推行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制度与理论上。

在新时期,法治国家讲求的是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要完成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提高公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可。

当前我国在培养公民宪法意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要立足当前国内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探求更加完善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一、我国公民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一)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树立人民主权思想的根本保证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确保人民管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保证[1]。

培养和提高宪法意识,首先是培养和提高人民主权的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更好地理解宪法的基本精神,认识宪法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的总章程,自己应当忠于宪法、遵守宪法,从而树立宪法意识。

(二)培养公民宪法意识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客观要求宪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关于国家权力的约束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保障,其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及保障其实现是根本目的。

宪法宣传_社会实践报告

宪法宣传_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我们组织了一次宪法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民众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宪法意识,推动宪法精神的深入人心。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宪法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部分民众对宪法知识了解不足,宪法意识淡薄。

为了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我们决定开展这次宪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增强宪法意识;2. 普及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在民众中的传播;3. 培养公民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习惯;4. 促进法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活动内容1. 宪法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开展宪法知识讲座,讲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精神以及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宪法知识竞赛组织宪法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民众学习宪法的兴趣,提高宪法意识。

3. 宪法宣传展览在社区、公共场所设置宪法宣传展览,展示宪法的发展历程、宪法知识等内容,让民众在参观中了解宪法。

4. 宪法宣传海报制作组织民众参与宪法宣传海报制作活动,通过创意设计,提高宪法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 宪法宣传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在社区、公共场所开展宪法宣传服务,为民众提供宪法咨询服务,解答民众关于宪法的问题。

五、活动实施1. 策划阶段成立宪法宣传社会实践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等,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 宣传阶段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宪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民众参与度。

3. 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开展宪法知识讲座、竞赛、展览、海报制作、志愿者服务等各项活动。

4. 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六、活动成果1. 提高了公民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增强了宪法意识;2. 宪法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宪法在民众中的传播得到加强;3. 培养了公民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习惯;4. 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宪法意识研讨交流材料

宪法意识研讨交流材料

宪法意识研讨交流材料宪法意识是指公民对宪法的了解、认同和尊重的程度,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

宪法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需要广泛的研讨交流活动,下面是一个关于宪法意识研讨交流的材料,共1000字。

【引言】尊重和学习宪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宪法意识的培养则是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的基石。

为了加强宪法意识,我们组织了一场研讨交流活动,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宪法意识的提升之道。

【正文】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对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权利、义务等进行规定,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规范。

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是维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

二、宪法的普及教育教育是培养宪法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宪法普及教育活动,包括宪法知识的讲解、宪法法律常识的普及等,提高公民对宪法的认知水平。

三、宪法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其中宪法作为法治的基础,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宪法宣传手册、法治宣讲等形式,向公民普及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引导公民遵守宪法。

四、建立健全的宪法研究机构为了加强对宪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建立宪法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对宪法进行研究并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宪法意识,同时也推动了宪法的发展。

五、发扬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国民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涵盖了对法治的尊重、守法自觉、合法合理的行为等。

我们需要通过宪法知识竞赛、宪法宣讲等方式,推动法治文化的传播,引导公民形成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动。

六、制定宪法意识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可以制定宪法意识培养方案,包括针对青少年的宪法教育、工人农民的法律培训等,培养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七、加强宪法意识的实践除了理论性的研讨交流,我们还需要注重宪法意识的实践。

比如,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守法用权、加强社会自治等,从而将宪法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结论】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宪法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实践报告公民宪法意识调研团队名称:队长姓名:公民宪法意识调研姓名:安逸团队名称:××学院:×××内容摘要:宪法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大法,公民意识与社会的正常发展息息相关。

公民宪法意识决定了公民在一系列情况下的行为选择。

与此同时公民的宪法意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宪法权威的树立和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决定着国家公民意识教育的推进。

本文阐述了有关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公民宪法意识现状及成因,试探性地提出了公民宪法意识提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宪法、公民、公民意识、公民宪法意识、现状及成因、解决方案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的。

在我国宪法的实施过程中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多次修正。

[1]作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证书,以及各类组织活动的根本活动准则,公民有义务对宪法有基本的认识,政府机关有义务推进宪法意识的普及。

从近几年社会热点问题来看,公民宪法意识的提高已经成了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一、主要概念1. 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2. 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

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3.宪法意识:公民宪法意识是公民对宪法现象的心理活动,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公民对宪法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综合反映,包括人们对于宪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宪法地位和功能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基本权利义务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

3. 公民:在我们谈论上述各个概念的同时,必须意识到“公民”一词在中国的特殊性。

“公民”一词在中国的首次出现是195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当时只是有了“公民”的基本概念。

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邹谠认为:中国与西方建立国家的基础不同,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是建立在公民概念上的,而中国革命是建立在群众基础之上的[8]。

中国对“公民”认识较晚,直到“八二宪法”颁行以后,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才上升到了宪法的层面。

可以说,“八二宪法”才是中国民众真正属于自己的“权利保障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是从那时起,“公民”这一与个人政治地位、民主权利紧密相连的法律概念才真正走入中国社会,中国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民。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层面上,公民作为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关注了成员之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权利平等,即每个人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由此来看“公民”概念是一个普遍性的概念。

但是宪法意识作为一种法律意识必定有其群体差异性。

根据苏联法学家拉扎列夫的观点,即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若干法律意识体系,因为社会各阶级、各居民阶层和团体各自对法的理解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法律意识由于受到社会主体的政治经济地位、所属社会阶层、所接受的法律文化教育以及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格结构等的影响,通常在一个社会中形成不同的观念体系。

有学者就曾做过这样的分类,按照宪法观念主体在国家政治法律生活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将群体的宪法观念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宪法观念、学者的宪法观念和普通公民的宪法观念[9]。

我们主要阐释的是普通公民的宪法观念,关注的是普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宪法意识。

二、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现状1. 存在宪法不信任从我们所做的调查来看,多数调查者能够正确区别宪法与其他法律,对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地位认识存在较为准确。

但是就对宪法的信任来看,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被调查者不认为宪法将对自己的权益维护产生重要影响。

7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维护公民权益的过程中应用宪法情况的几率微乎其微;更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会依靠宪法来维护个人权益。

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在法制建设中的进步,但是正如黄莹教授在论述市场经济初期法制心理的逆反问题时所指出的那样:“一方面是法制日益被提到社会生活的日程当中,另一方面是社会上遵纪守法意识在淡化”[10]。

公民在对宪法规范逐渐熟悉的同时,相应的宪法信任感并没有实际确立。

2. 利用法律保护自己行为不当由于对于违宪行为意识不充足,在面对违宪行为时往往不能意识要其违法的客观现实。

产生诸如:暴力维权是合法途径的极端认知。

公民中普遍存在不相信法律手段能切实保障个人的权益的现象。

从近期的各类袭警、袭击政府部门的事件中我们不应只看到各种矛盾的紧张,也应该看到普通公民在维权中的手段不正当映的正是宪法意识到缺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五十一条中明确规定了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限度。

同时参照第二章第四十一条公民的监督权,仅限于向国家有关机关提出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11]然而从调查来看,有20%的民众认为暴力维权可以认可。

有18%的被调查这认为自己会采用此类方式进行维权。

3. 就有观念影响深1)人情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人治思想远远强大于法制思想,导致公民在遇到争端时,并不是想到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多是产生中国传统的人情思想。

9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中国法制建设仍有待于提高,“有法必依”并不是当下的真实现状,当前情况下所能做的只能保证“有法可依”,而国之大法宪法同样也遇到类似尴尬的境地。

甚至于,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风气:在使用法律维护个人权益的同时一定会利用个人的人脉、人情关系等非法律因素。

从调查来看,有87%的被调查者采用过送人情等非法律途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有84%的被调查这认为在我国,法律可以解决的问题中不能忽视人情的重要性。

从具体的操作来看,中国确实存在人情泛滥的普遍现象,而在日常生活领域“人情”这一因素的滥用,掩盖了各类评价标准、各类规章的重要性。

使得人们将这一因素的考虑带入法律问题中去。

这容易导致公民将宪法或者法律与个人情感联系到一起,甚至忽略宪法的标准作用。

2)“看客”心理严重同时,在考察中国公民宪法意识时,我们需要注意到中国普通公民普遍存在有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每个人能认识到其他人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参与到诸如法庭审判,等具体实践环节中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方式,去规避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不仅造成了受害者的无人关注,也造成了维权意识的确实。

使得法律甚至宪法成为了束之高阁的文献,而不是知道实践的维权书。

从调查来看,80%的民众不会关注身边法律问题的审理。

60%的人没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设计法院审理的过程。

“看客”心理在国民中的根深蒂固,阻碍了公民参与宪法或者法律实践中去,不利于宪法意识的培养。

4. 发展不均衡性中国公民的宪法意识总体状况仍是向前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尤其是近几年来对社会热点问题深刻讨论。

每一个人的宪法意识都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

与此同时个体意识的进步又推动了社会整体宪法意识的提高,从而使得宪法意识的整体水平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这种“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了地域、年龄结构、民族、文化程度等客观限制的,但我们认为也应当看到,宪法意识的培育并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它同样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就表明该内容具有社会所内含的复杂性与变动性,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牵制,从而使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公民群体显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这种不均衡性突出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1)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仍然是农村公民。

而他们因为经济水平发展较低、生活环境比较单一、现代知识严重缺乏及传统思想影响巨大等因素。

其宪法意识的发展与各方条件占优的城市居民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村官选举,村民维权事件中。

2)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仅是历史上,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而经济上的不平衡间接导致了社会生活、文化上的不平衡。

从已有调查来看,东部地区公民对于宪法及法律的认识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公民。

3)宪法权利关注程度平衡公民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或者和自己利益密切有关的权利和规定总是给予较多地关注,而对于哪些尽管很重要但是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宪法规定总是关注较少。

这种宪法意识中的利益取向也符合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的人性预设,这种预设认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是追逐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对于利益的追求是人的不变的本性。

”基于这种逐利的本性,公民在宪法实施,便首先关注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权利和自由。

[12]三、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现状成因1. 宏观成因:1)整体经济水平制约我国的整体水平较其他宪法深入人心之国仍然有很大差距。

管子云: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整体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认知上的差异,是宪法意识淡薄的根源。

公民有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诉求,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导致力所不能及,导致对宪法的认知和应用明显不足。

在调研中,西方一些国家也是在国家和公民个人积攒到一定的财富后才更好的解决宪法的推进与普及的问题。

从根本角度讲,经济状况很大情况下决定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一个人的见识与经历以及这些综合因素所构成的一个人的对事物的判断和对事物的认知应用能力。

所以均衡全面的提高经济水平是普及宪法及其法律意识的很重要的因素。

2)文化根基的缺失关于这一点,梁治平教授有非常清晰的阐释“考察西方法律的发展演进,辄见文化条件在先,政治变革在后,而且这种变革总是在固有文化基础上进行的。

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正好相反,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它的发展是以否弃传统为前提,于是政治变革在先,文化创造在后”[13]。

而“没有民众的信仰作基础,没有与之相应的社会条件及合理的政治结构相配合,所谓宪法不过是用以装点门面的一纸空文而己”[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