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殖列传今解 - 中国古代生意经的当代解读--似水人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详细介绍了有关货殖的各种情况,以及各地货物、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等,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以下关于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货殖列传|这本书虽不敢保你大富大贵,但可保你一生衣食无忧
货殖列传|这本书虽不敢保你大富大贵,但可保你一生衣食无
忧
司马迁用史实总结了中古代经济发展思想,精辟分析了商道经营的原理,致富的秘密。
读懂《货殖列传》,领悟其经商原理,用之于实践,即使不大富大贵,赚到的钱足可以让人衣食无忧。
货物买卖要及时出手,不要错过最佳时机;货物要不断流通,利润自然就会得到。
商人,应以交换商货为根本,以卖奇货为末业。
说明经商应务正业,不要着眼于“奇货可居”。
货物不管大小,缺少时就显得珍贵。
商人到远处人员物资聚集的地方做买卖,他们为牟取高额利润,足迹遍及各种地方。
在庄稼成熟的时候,粮价便宜,就收进谷物,出售丝漆;在收获蚕茧的时候,丝价下跌,就收购丝织品和丝绵,卖掉粮食。
说明经营者应掌握时机,注意观察农业的年成和市场物价变化的动向。
当货品的价格极高时,就要像扔掉粪土一样赶快抛售;当货品的价格极低时,就要像购买珍宝一样趁机购取。
说明贱买贵卖的商业道理。
商贩不往来行走做生意,就难以获得利润。
要使商品和货币流通、周转起来,就像江河的流水一样,流动不息。
这里用“流水”作比喻,很好地说明了商业经营中不可使货物和资金积压的一条重要原则。
#文字摘抄#
第17章左青龙探爪八势。
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译文作者: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
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司马迁作品《货殖列传》读书笔记980字
司马迁作品《货殖列传》读书笔记980字司马迁的《货殖列传》至今已经有2100多年了,可仍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货殖,即经商,做买卖,靠贸易以生财求利之意。
在《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详细地介绍了汉代及其以前有货殖的种种情况,如商贾怎样致富,各地有什么货物,以及经济状况怎样影响人民的生活,形成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等等。
它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货殖的重要性及其不得不然的道理。
它说明为积累财富而努力发展生产和贸易,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巩固国家统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指出不断发展生产和贸易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
司马迁很早就能够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并且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交换贸易和积累财富等等的重要性,反映了他的卓越的经济思想,这是十分可贵的,很值得重视。
文章一开头就否定了老子所设思的理想社会,老子说:“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司马迁认为:这种理想美好的情形,不能光靠教化,也要靠发展经济。
人是讲利益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你看,大家热热闹闹地、高高兴兴地、忙忙碌碌地云集又离散为了什么?还不是实惠。
你光空头政治行吗?农民种地,人们就有饭吃,工人做工,就会有生产日用品、矿山、铁路、高楼,商人经商,货物就流通市场经济下,价格自动调节,比如,今年大蒜贵了,明年种蒜的就多,猪肉贱了,喂猪的就少了,南方的菜贵了,其他地方的菜就流向南方。
北方的劳动力稀少,劳力就开到北方,并没有人强迫和组织他们这样做,这就是司马迁说的“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文章还谈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在这里,司马迁虽然过分强调了财富对道德的影响,而他的见解也不无道理,有饭吃,生活幸福,出去做盗贼的就少,从小不教育,没能力抚养,不学好的可能性就大,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货殖列传读后感
货殖列传读后感以下是关于货殖列传读后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篇一:货殖列传读后感太史公作《货殖列传》,不拘泥于时,驳斥儒道两大家有关经济问题的观点,大胆提出人类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无论多美好的志向都得有实现的基础,财富,在很多时候就是我们人生的资本。
自从商业产生以后,贫富差距渐渐出现,同时因为有了差距,便生出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作为以农为本的国家,古代中国一直到了清朝还在压制商业活动,商人们承受着来自朝廷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阻挠与压力,可以说,一个成功的商人的创业历程真的是步履维艰。
士农工商中,商为最下等,其实各个阶级都要养家糊口挣取银钱,只是收获渠道不同,收获数量也不等。
皇家贵族子弟生下来过的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双手不沾一点腥土,整天跟着先生念叨仁义礼智信,之乎者也,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
每每这些“贵人”不开心的时候,一个巴掌抡过去,挨打的小奴仆低头含泪,以头抢地,可怜兮兮地捂着一边打红的脸:“奴才该死!”同是人,贵贱就这么给划分·明了,你,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受欺负被奴役的命。
富人家是有自己的烦恼,他们担心的也许是明天去哪里游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众多吃穿无着落的穷人们还在忍受着饥饿侍弄那几亩租田,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财大气粗”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钱,本身是的确没有什么价值的,如果,我们的祖先把土块当做“钱”来换吃换喝的,那么现在的土块就不是被小孩子和泥巴的玩意儿了,当然,我只是打比方而已。
况且为富不一定就是不讲仁义的人,正所谓国富民强,同样的道理,家富了亲人也不用受人冷眼,遭人欺负。
骨气不是穷人的专属名词,富可敌国是一种本事,家徒四壁就算清高吗?可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两袖清风,只是说明你不愿陷于泥淖之中,换一种说法,就是保身之法,避免以后因此落个骂名。
读懂了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不敢保你大富大贵,但可保你衣食无忧
读懂了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不敢保你大富大贵,但可保你衣食无忧读中国书而未读《史记》,可算末曾读书;读《史记》而未读《货殖列传》,可算未读《史记》。
一一潘吟阁《货殖列传》是中国浩瀚的史书中唯一为商人立传的名篇。
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的天性;追求财富是天经地义的。
司马迁用史实总结了中古代经济发展思想,精辟分析了商道经营的原理,致富的秘密。
还列了一个古代富豪排名榜,讲述他们是如何白手起家,如何抓住商机,如何经营生意,读后令人感到茅塞顿开,原来钱是可以这样赚的。
读懂《货殖列传》,领悟其经商原理,用之于实践,即使不大富大贵,赚到的钱足可以让人衣食无忧。
闲话少说,直接上硬菜。
一个人怎么样才能从一穷二白走上致富路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给世人道出了一个由穷致富的内在规律。
司马迁说:家中贫困,父母老迈,妻儿瘦弱不堪,逢年过节连买块肉祭祀祖宗的钱都拿不出来,吃不饱,穿不暖。
落到如此田地,如果还不知羞愧,那就没有什么可比拟的了。
也就是说穷到这般田地的人,还不知羞耻,就无可救药了。
贫穷是奇耻大辱。
你认可了这个观点,你就有救了。
那怎么才能咸鱼翻身,摆脱贫穷,奔上致富路呢?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下十二字真言: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意思就是自己没有钱财时,就要出卖劳动力,打工赚钱,通过努力劳动赚钱。
通过辛苦劳动后积蓄了少量的钱财,就要靠智慧赚钱了。
而当自己有了一定财富的时候,就要洞察社会,抓住时机,才能赚到大钱。
这是一个人由贫至小康,由小康至大富的一个原理。
懂得了并自觉运用这个原理,才能咸鱼翻身,摆脱贫困。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说透这个原理。
八十年代,湖南湘乡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庄,有一个小姑娘,五岁丧母,父亲又有残疾。
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没有钱上学了。
无奈,为了生活下去,告别大山,来到深圳一个手表玻璃厂打工。
(无钱作力)打工存了点小钱,她就报了一个夜校。
白天在工厂挥汗如雨,晚上在夜校孜孜不倦学习文化和技术。
他所在的手表玻璃厂扩建了一半,老板要撤资。
司马迁《货殖列传》蕴藏的经济思想
司马迁《货殖列传》蕴藏的经济思想推荐语 文章不长,但极有见地和学术价值。
——跃农十八世纪时,英国学者亚当·斯密以一本《富国论》成为经济学的创始人。
说到“富国论”,社会经济学界都会提到这位经济学家。
其实,比亚当·斯密早1700年时,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提到了这一经济学的观点:“《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室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司马迁这一观点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独具只眼,发人之未见,在世界上也许都是第一个提出市场经济学的观点的人。
《货殖列传》是《史记》的第129篇,除第130是司马迁自传,这一篇便是压卷之作。
可以看作是司马迁对社会经济的“一家之言”。
货,是货物、商品、财富和意思;殖,就是增殖。
从标题的意思看,这一“列传”是对社会财富增殖的研究。
司马迁对经济的研究相当广泛深入,从文中列举的一系列商品来看,汉代经济领域已经十分周全:山西的木材、竹、谷、旌、玉石,山东的鱼、盐、漆、丝,江南的楠、姜、金、锡、丹砂、玳瑁、珠玑、齿革,龙门以北的马、羊、铜、铁等,这都是当时流通相当普遍的货物。
司马迁的“经济学”观点是:让各地的特产自由流通,在本地低廉的东西,在别处便会增殖。
这一观点与一千七百年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提出的“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交易原则”基本是一致的。
在《货殖列传》中讲到:“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意思是说,让老百姓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拿出各自的特产,适应流通的需要,哪儿缺啥,随时就补充,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社会经济自然运行,那么,人们所需的衣食货物就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和流通。
经济搞好了,“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人们的贫富则不是天赐的,也不是他的给予或夺去的,聪明而灵通的人会致富快一点,笨拙的人会显得慢一些,这都是市场的规律,由不得哪个人投机取巧。
论司马迁的商业经营思想--以《史记·货殖列传》为例
论司马迁的商业经营思想--以《史记货殖列传》为例邓皎昱【摘要】本文通过对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的梳理,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货殖列传》中典型人物的经营方式,并由一个个的具体故事探索司马迁的商业经营思想,研究司马迁的一些经济观点和主张。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9【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商业思想【作者】邓皎昱【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就整体而言,司马迁的思想观念与汉代正统的儒家观念有一些出入,班固就认为司马迁的思想受黄老之学影响很大,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就有“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记载。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最早的“富豪榜”,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家历程和经营策略,并加以评述,其中有司马迁对于商业经营者的看法,而这样的经营思想也为我们认识古代经济社会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
据司马迁的自述,他著《货殖列传》的宗旨是:“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
”[1]总结那些经商的人的致富经验,以便后来者学习。
其实司马迁本人也通过为商人立传,表达了他的经济思想和人生理想。
《史记·货殖列传》里面的主人公大体可分为两类人,一类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的人,如宣曲任氏、巴蜀卓氏、巴蜀寡妇清等;另一类是运用经济思想经营国家的人,典型人物是范蠡、计然[2]和白圭。
通过这些商业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司马迁提倡的经营策略。
(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是司马迁对白圭的经营思想的概括。
白圭在经商的时候,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并不和别人竞争热门的商品,而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与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他总是自某种商品的生产旺季收购而在其淡季出售,或在其产地收购而在其短缺地出售,通过季节的差价和地区的差价而获利,并且调节了旺季淡季和地区之间的供求平衡。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翻译范蠡既雪会稽之耻①,乃喟然而叹曰②:“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③。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④,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⑤,之陶为朱公⑥。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⑦,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⑧。
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⑨。
故善治生者⑩,能择人而任时(11)。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12),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13)。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14),子孙修业而息之(15),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16)。
①既:已经。
②喟然:叹息的样子。
③得意:满足意愿,实现愿望。
④扁舟:小船。
浮:漂泊。
⑤适:到……去。
鸱夷:亦作“鸱鴺”。
皮制的口袋。
也用来盛酒。
⑥之:到……去。
⑦中:中心。
⑧交:交流。
易:容易、方便。
⑨与时逐:随时逐利。
责:责求,要求。
⑩治生:经营产业。
(11)择人:择用贤人。
任时:把握时效。
(12)致:取得、得到。
(13)再:两次。
与:给予。
贫交:贫穷的朋友。
疏昆弟:远房同姓的兄弟。
(14)听:听任,任凭。
(15)息:增长,增利。
指发展。
(16)称:称颂,赞誉。
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
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
”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
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
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
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
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
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
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
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子赣既学于仲尼①,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②,七十子之徒③,赐最为饶益④。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对财富和商道的论述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对财富和商道的论述【发现生意经】的小编来为大家讲解;《货殖列传》论述司马迁最不喜儒学,但赞同法家,爱好道家和兵家。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用大量篇幅赞扬了子贡,子贡干了什么事呢?做生意成了巨富,乘坚策肥;搞阴谋破吴、霸越、制齐、存鲁。
从《货殖列传》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司马迁对财富的态度,肯定并似乎有些狂热;对商道的认识,即并用道家和兵家之术。
把《货殖列传》中记述各地物产和富商事迹的文字删除后,以下就是司马迁的观点:第一,求富逞欲是人的本性,儒家的义利之辨是不足取的(一)论求富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頉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
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二)挖苦儒家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闲,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嗳,匿于穷巷。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
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
(三)先富民而后教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现代经济思想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现代经济思想司马迁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司马迁在对当时的经济作了仔细而认真的考察分析后,对当时的经济规律进行了总结与提升,得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结论。
一、重视商业和商人的作用司马迁认为,利己之心人皆有之,求富求利,追求和满足更多的物质需要是人的本性。
他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衿势能之荣”等欲望,就一直存在着,它是生来就有的。
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去追逐利益,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西方经济学认为,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而司马迁也认为人一切活动的动因,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求富求利。
总之,“欲利”是商业产生、发展的根本动因。
商业形成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农、虞、工、商各业分别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需求,并获得各自利益,这是社会经济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有社会分工就有交换、商品交换和商业,商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商业和商人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肯定经商求富的正当性。
司马迁指出,“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
商人的存在及其经营活动不妨碍国计民生,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高度赞美富商大贾。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给那些“无秩禄之俸、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的富商大贾起了“素封之家”的雅号,把社会地位低下、正统思想中属五蠹之一的商人与皇家的贵族“封君”相媲美,赞赏有加。
在司马迁所处的历史时代,如此赞美商人的求利活动,实在是不同凡俗;三是指出商业的重要地位。
司马迁认为,商业如同农业、工业一样,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部门。
他认为农、工、商、虞四业皆为百姓“衣食之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四者按比例协调发展,“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就不能停留在“原小则鲜”的简单再生产和小规模商品交换上,必须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商品流通,通过自由竞争决定贫富,让“巧者有馀,拙者不足”,“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四是反对官营商业。
《史记·货殖列传》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探析
《史记·货殖列传》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探析《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记录经营农、牧、工、商诸业生殖货利及相关的人物传记。
在对他们的叙述和评论中,体现了司马迁的许多经济主张,简要摘录《货殖列传》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片断,一一阐述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现实意义。
标签: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分工论;义利论;善因论;价格规律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不朽著作《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史书和卓越的文学作品,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背后,它对经济学方面也有着相当精辟的描述和开创性的见解,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二篇中,尤其是《货殖列传》,记载了诸多有价值经商案例,充分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经济史观和卓越的市场经济思想。
这是我国第一部记载经济问题的专门著作,开史书记载经濟活动的先河。
故梁启超说,“其全篇宗旨,盖认经济事项,在人类生活中含绝大意义,一切政教,皆以此为基础”。
钱钟书也称赞其写了“民生日用”,“与新史学不啻手辟鸿蒙矣。
”由此可见一斑。
司马迁生活在封建经济繁荣的汉武帝时期,当时正处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时代,统治者极力推崇中央集权,大力倡导儒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世俗主流观念是“农本工商末”的重农轻商思想以及对道义的崇尚和对功利的鄙视。
而司马迁的主张正好与此相反,他突破了先秦以来的“重本抑末”的传统思维,主张发展工商业,推崇个人致富以满足求利的天性。
不但在当时独树一帜,极具前瞻性,并且对当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分工论、义利论、善因论和价格规律四个部分分别阐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着重分析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知灼见,并对它们的现实意义做简短的评述。
1 分工论在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中,他针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描述了两种不同分工形式,即区域分工和社会分工。
司马迁是这样描述了西汉王朝的区域经济,他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是夫山西饶材、竹、毂、泸、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锌、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
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司马迁所著的《货殖列传》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正史中的第一篇经济学专论,全文贯串着司马迁独特而朴实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司马迁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经济思想。
本文总结概括了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体现的四个经济思想,即商业的重要性,市场经济规律的阐述,地域经济思想和致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货殖列传司马迁所著的《货殖列传》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正史中的第一篇经济学专论。
钱钟书先生说:“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事记’、‘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僻鸿朦矣”全文贯串着司马迁独特而朴实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司马迁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经济思想。
其中许多经济思想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太史公自序》中说道:“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作《货殖列传》”。
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写作《货殖列传》的目的。
即像布衣匹夫这样的平平常常的人,不妨害政令,不妨害百姓,据时买卖增值财富,智者在他们那里可以取得借鉴。
这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并不算什么创新的经济思维,但是这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在“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打破了传统与流行。
他赞扬了从春秋末期至秦汉以来的大货殖家,如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程郑、孔氏、师氏、任氏等。
并说“智者有采焉”,认为应当向他们学习。
本文仅就《货殖列传》浅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商业的重要地位司马迁认为,利己之心人皆有之,求富求利,追求和满足更多的物质需要是人的本性。
他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衿势能之荣”等欲望,就一直存在着,它是生来就有的。
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去追逐利益,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浅析史记·货殖列传中蕴含中国古代市场经济
浅析《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早期的市场经济摘要《史记·货殖列传》作为一部战国到汉的商品经济史, 描绘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变化情况,体现了商品济发展的轨迹。
本文阐述了其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早期市场理论。
主要容包括市场预测理论、商品购销理论、经济效益评价理论。
文章认为,早在战国、汉时期,便已涉及到商品流通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市场预测成为商品买卖的重要依据,同时强调商品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动而变化, 直观地指出了价值规律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并且从微观角度,具体到某一生产者、商业营者的利润来评价其济效益。
关键词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中国古代早期市场理论《史记·货殖列传》作为一部战国到汉的广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以生产和交换为坐标,描绘了当时的经济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的经济曲线,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轨迹,反映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远见卓识。
下面仅就其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早期的市场理论作具体探析。
《货殖列传》作为战国到西汉时期的一部商业经济史,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在市场理论的阐述和运用方面尤其花费较多的篇幅,包括市场预测理论、商品购销理论、效益评价理论等诸多方面的容。
一、市场预测理论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的子贡应是中国古代早期进行市场预测的最典型的代表。
市场预测在春秋时期称为亿。
《论语·先进》中有孔子赞誉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的话。
“亿”,据朱熹所说:“意度也。
”即市场预测,子贡善于猜度市场行情,因此增加财富。
既然是意度, 照字面意思看是凭经验的主观成份自会居多,而预测虽然是预计和推测,但不是主观臆断,更不是毫无根据的瞎说,预测应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分析,市场预测必须以市场调研为依据。
那么子贡是仅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还是他对市场有一定了解,并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和有实际的依据呢?市场预测理论其实早在汉时期就已经提出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
史记货殖列传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於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於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馀力而让财矣。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秦末世,迁不轨之民於南阳。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
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於众斗,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
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於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於周人。
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鲁,微重而矜节。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货殖列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货殖列传》读书笔记《货殖列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货殖列传》读书笔记1《史记货殖列传》是一篇极有政治、经济价值的文章。
商人,在中国古代常常是被压制、歧视的一个阶层。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士大夫以道德君子自居,对商人不屑一顾。
司马迁却能给他们列传,肯定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赞赏他们的才智。
更难能可贵的是,司马迁对人的逐利之心给与肯定,认为这是人的天性。
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社会风气宽容、自由、开放。
所以能培育出司马迁这样自由的思想家。
《货值列传》的一开篇,司马迁就引用了老子的一段话:”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明显,司马迁是反对老子的观点的。
他说这是”堵塞人民的耳目“,是行不通的。
司马迁说的还算客气。
我倒觉得这是一种愚民的政策。
至于其中的”邻国相关,老死不相往来“,让人想起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有康乾盛世,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斥外界、自我封闭,施行”闭关锁国“,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第二段中,司马迁讲述了人的各种欲望。
并表示道德教化是不能压制人的欲望的。
所以,司马迁主张顺其自然。
司马迁认为”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可惜,后来的统治者,采用的都是下策。
比如重视道德教化、用典章制度束缚民众等。
各种道德、各种规章制度束缚了人的思想,使得社会长期停滞不前,以致于最后远远的落后于西方。
司马迁说,”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物品价格低廉,商人就会把商品销售到可以贵卖的地方;物品价格昂贵,商人就会从价格低廉的地方运来销售。
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
《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商理念
《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商理念【发现生意经】的小编来为大家讲解;《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商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古人就认识到了供需关系决定价格,驱使人们劳动的是金钱,隐含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理性人的概念,还提出了逆向投资,经济周期,货币商品周转和财务自由等概念,更重要的是阐述了深刻的经济思想和先进的财富观。
《史记-货殖列传》太史公司马迁在里面概括了当时全国的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和发展程度,囊括了范蠡白圭等从春秋至汉朝的富豪的致富思想,总结了他们的财富观。
货殖中“货”是贩卖货物,可以引申为买卖的交易行为,“殖”是让钱增殖,货和殖互为表里,就是通过做生意让财富增殖,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新颖深刻,醍醐灌顶,其中的致富智慧和经济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司马迁引用管仲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认为物质是更高的精神层面追求的基础,财富对于君子和小人都是必需品,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就不能有追求礼节的心思。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驱使。
而那些王侯将相都担心金钱不够用,何况普通老百姓呢?老百姓要赚钱,追求财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人只会嫌钱少,不会嫌钱多。
司马迁阐述了这样的道理,对财富的追求是人的基本欲望,没什么值得羞耻的。
人们应该破除以经营致富为耻的旧意识,大胆追求财富。
计然–经济周期,互利共赢,逆向投资,价值投资,货币周转,计然是春秋时期越国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用经济学的知识和范蠡一起帮助越王勾践富国强兵,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称霸中原。
以下是他的致富思想。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旱的时候要去投资船,涝的时候要去投资车。
这里他阐述的观点主要是货物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供需关系决定的,这和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观点不谋而合。
旱的时候因为大家都需要车所以车比较贵而船比较便宜,这时要逆向思维,买船为涝的时候高价卖出做好准备。
货殖列传原文加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加翻译货殖列传原文加翻译《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货殖列传原文加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货殖列传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殖列传今解-中国古代生意经的当代解读--似水人
今天再读货殖列传-司马迁的生意观,取其精华部分按照似水人生的理解换成现在的说法,跟大家共享,并非直译,请不必苛求。
此乃似水人生原创,责任自负。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自古以来,耳朵要听发烧音响和周杰伦邓丽君的歌,眼睛要看桂林山水丽江和章子怡刘德华,嘴巴要吃山珍海味还要唱卡拉OK,身体要安逸舒服(水疗按摩),无聊时候要上网玩游戏,钱多了就玩玩股票期货啦,这些爱好是天生就有的,虽然政府苦口婆心劝说节欲,大家还是不理你,高明的领导人就因循利导地利用大家的享乐心理来通过让大家开网吧水吧酒吧增加就业和顺便发展经济,差一点的就教育整顿、关停并转还要讲精神文明建设,最次的就是与民争利,比如政府自己开卡拉OK厅放爱国和革命歌曲、设立国营按摩社和网吧统一规范经营内容等等。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供应商提供原料,运输行业输送材料,工厂进行加工,贸易公司进行市场营销,这些不用政府规定和学校教育,大家就会去做,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赚钱后又去购物消费。
东西贵贱会互相转化,大家各就其位,认真工作,就像水不断往低处流,不召而自来,政府不用要求,民众就会拿东西出来买卖,这些是都是自然发生的。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古书上说农民不干活大家没有饭吃,工人不上班就没有人做事、服务,商人不做买卖你就买不到东西,物流公司关门就没货来,矿山林场因而就没有人开发了,饭店不开就只能在家里吃了,各行各业都是老百姓吃饭的来源啊。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所以说啊,家里有些存款就比较文明,吃穿不愁了就比较顾面子,有钱就有礼,无钱就无礼,高尚的人有钱了就会捐款做好事,一般老百姓有钱了至少照顾一下自己和亲戚朋友和员工。
水深如洞庭湖就会有大鱼,我们也就有大鱼头吃,山林茂盛老虎豹子就去了,大城市繁荣,有地铁、悬浮列车和世界大港大机场了,富人就搬过去住了。
富人得势就更不得了了,失势则原来的客人没有地方喝茶了就不高兴了。
俗语说得好,百万富翁的子女不会轻易死掉的,这里那么多人,都是为钱来的,那里那么多人,也是为钱去的。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旱灾的时候就投资造船厂,水灾的时候投资汽车厂,这些都是聪明人干的。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股票房产涨得太高了就肯定要跌,跌得没有人要了就要涨。
牛人是东西明明很贵了大家还抢着买的时候你跟丢垃圾一样就出掉收集多年深有感情的邮票股票房地产证和古董,东西便宜得没有人要的时候你象宝贝一样买到你家仓库和保险箱里面。
花钱要象流水,当然是指花在做生意的钱。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
与时逐而不责於人。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陶朱公选择陶地是因为各国都来这里做生意,你选择深圳是因为这里离香港近,有水货,你如果选择上海是因为这里老外多,选择北京是官大官多,地方选对了就赶快买房买铺开店,找人来合作帮忙,抓住时机赚钱。
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类的同志则一直看着股票曲线,别人不要了就买一些,别人要了就卖给他一些。
开公司订盒饭都和员工一样吃6元一盒的,穿假名牌,听到有生意做就丢下饭盒赶快去签约。
但是我的这一套生意经就如同毛泽东论革命,不是一般人可以学到的,尽管看了我的书,但是不会随机应变、无法大胆拍板、不能大方给钱、对方太难缠不能顶住,也是没有用的。
怪不得我成了生意人的祖师爷。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总而言之,土地多而人少,鱼米不愁的自给自足的地方,老百姓饿不死,但也懒得出去打工经商,所以也出不了大富人。
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最深的道理来了:穷光蛋的时候就去打工,积了几万快就要动脑袋做买卖,几十万以上呢就要会抓住商机了。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
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
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
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
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
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
马医,浅方,张里击锺。
此皆诚壹之所致。
赚小钱靠力气,赚大钱就要有点跟别人不一样的做法了。
做快餐是辛苦命,但是面点王和麦当劳也做成了大事业;按脚业听起来没有面子,但是变成足道连锁有限公司就大不一样了;卖豆浆有点难为情,永和大王的老板却令人起敬。
其实做得专一和管理规范,开连锁就不成问题。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这样看来,各行各业都可以发达,钱财上面没有刻谁的名字,高明的人能够积聚财富以钱生钱,不肖子孙则把祖宗的田产股票都花光了。
上了富豪榜以后可以和布什克林顿吃饭,至少也可以和部长们称兄道弟一起唱歌,其实待遇和当官也好像差不多还多点自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