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7金属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总7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各单元板块主体: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地层.化石.卵石.地震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本单元以声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理解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知道影响声音大小和声调高低的因素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本单元从学生刚入新年级的秋季入手,依据〈〈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构建了这一研究体系。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本单元通过对常见材料特点的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水循环本单元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构建了〈〈水循环〉〉这一单元。
由《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和〈〈小水滴的旅行〉〉五课组成。
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2.火山 1课时3.地震 1课时4.做一块卵石 1课时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6.地表的变化 1课时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7. 声音的产生 1课时8. 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9. 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10. 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11. 噪声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第三单元秋冬星空12. 秋季星空 2课时13. 冬季星空 2课时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4. 木材 1课时15. 纸 1课时16. 陶瓷 1课时17. 金属 1课时18. 玻璃与塑料 1课时19 . 材料的分类 2课时第五单元水循环20. 蒸发 1课时21. 沸腾 1课时22 凝结 1课时23. 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24. 小水滴的旅行 1课时活动安排:1.活动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造纸业的负面影响。
青岛版小学科学2021最新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指导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叶子的样子。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左眼向目镜看,左手旋转调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右手拿笔做记录。
3.小组成员轮流观察、观察时不要随意挪动显微镜,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二:帮同学找父母【活动名称】帮同学找父母【活动目标】知道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在外貌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
【活动材料】父母的照片【活动过程】1.组长收集自己小组内同学父母的照片。
2.组间交换照片。
3.小组内观察其他小组同学父母的照片,找出其体貌特征,和班内同学的体貌进行对比,帮同学找到父母。
【活动结论】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有相似之处,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实验三:空气的成分实验【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空气是否是单一气体的实验)【实验材料】水槽、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等【实验方法】1.取一个水槽,倒入少量的有颜色的水,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然后用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罩住。
观察现象。
2.先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蜡烛刚被罩住时能燃烧,过了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瓶内的水面上升了。
2.木条的火焰立即熄灭了。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气体,有一部分气体能支持燃烧,有一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四: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砖块、纸条、木条等【实验方法】1.尝试用酒精灯的火焰点燃砖块。
2.分别用酒精灯的火焰点燃木条和纸条,对比被点燃时间。
3.观察点燃的酒精灯,然后盖上灯帽,观察现象。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第1课细胞1.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病毒无细胞结构。
2.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观察到的,他看到的是一些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3.草履虫、有孔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
4.在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5.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目镜、调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
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安放(2)对光(3)装片(4)调焦7.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不同。
8.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9.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
10.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第2课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称为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4.“种瓜的瓜,种豆的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变异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把层层叠叠的岩石层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而把岩层中的化石称为书中的特殊文字。
3.现代生物与远古生物在外形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二者可能存在进化关系,也可能仅存在亲缘关系。
4.化石的意义和价值(1)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
(2)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
(3)可以还原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5.恐龙灭绝原因有关恐龙的灭绝的学说有很多,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是:天体撞击和火山喷发综合作用。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铁生锈_课件1

我们可以……
怎么样防止铁生锈
涂油
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生锈的利与弊。
谢
谢
铁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 怎么样防止铁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
你见过生锈的铁吗?说一说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铁钉在潮湿的环 境中容易生锈。
洒点盐水试试。
铁生锈的条件 我们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吧。 实验步骤:
1.取三个相同的试管,向A试管中倒适量的水,将铁
钉完全浸没在水中;向B试管倒入少量的水,浸没铁 钉的一部分;将干燥剂和铁钉放入C试管中。 2.用试管塞将三个试管塞 紧,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观
察一周。
铁生锈的条件
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
铁钉所在 的环境 一周后的 生锈情况
水中
不生锈
一半水 一半空气 生锈
空气中
不生锈
我的结论 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氧气)。
铁生锈的条件 盐水与铁生锈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步骤:
1.取四个相同的试管,向A试管中倒油,向B试管倒醋,
向C试管中倒盐水,向D试管中倒肥皂水,将四个相同 的铁钉分别部分放入试管中。 2.将四个试管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一周。 肥皂水
油
醋
盐水
铁生锈的条件 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
铁钉所在 油中 的环境 一周后的 不生锈 生锈情况
醋中
生锈
盐水 中 生锈
肥皂 水中 生锈
我的结论 铁生锈需要酸或碱或盐的条件。
铁生锈的条件
我们的发现
容易生锈的环境 不容易生锈的环境
怎么样防止铁生锈
我们应该怎样防止生锈呢?
我们可以给铁 涂上油漆,还 可以……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7金属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当学生汇报金属被捶扁,变形时,老师可引导生金属的这种特性叫延展性。)
师:请同学们跟随我再到铁匠炉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打铁图片)你看到了什么?通过铁匠师傅的工作更说明什么?(金属有延展性)
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金属有什么特点吗?生汇报(课件出示)
师:你认识的金属有哪些?我们只所以把金、银、铜、铁、铝等都叫金属,就是因为它们都具备金属的这些特点,若缺少其中的一个特点,就不是金属。这也是金属区别其他材料的标准。
师:关于金属你想研究那些问题?(生提问题)
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可真大啊,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但时间有限,我们今天重点先研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金属有哪些特点?金属从哪里来?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㈡、猜想问题
师:我们先来研究金属有哪些特点,研究前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大胆地猜想吗?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
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生汇报)
四、拓展用应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探究的积极性真高,收获也很大,老师心里特别高兴。既然我们都知道了金属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就请回收废旧金属物品,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㈢、验证问题
1、制定并交流研究计划
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那小组内先讨论: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确定后,制定出实验方案。时间越快越好,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坐好。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还有实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
2、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师:同学们,那你知道金属是从那里来的了吗?(课件展示:有的金属是开采地下金属矿石提炼来的,有的金属是回收废旧金属冶炼而来。)无论是从金属矿石中提炼而来,还是从回收废旧物品中冶炼而来的,它们都是经过人工制造的材料,所以说“金属是人造材料,又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可以再生的材料。”(课件)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习题第17课金属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第17课、金属
一.填空:
1.金属是(人造)材料,是由天然金属矿(开采)、(冶炼)而来。
2.将废旧金属物品回收,冶炼加工就可得到(再生)金属,所以金属是可以(再生)的材料。
3.所有的导线都用金属制成,这是因为金属易(导电)。
4.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金属勺很快就会变热,这说明金属易(导热),用铁锤砸钉子,钉子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没折断,说明金属有(延展性)。
5、金属中的(钢铁)称为黑色金属,其他金属被称为有色金属。
二、简答:
1、金属特点?答:(1)有金属光泽(2)有延展性(3)易传热(4)易导电
2、金属从哪里来?答;(1)来自金属矿,经开采、冶炼获得
(2)来自回收站,将废旧金属冶炼、加工获得。
3、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答:工农业生产、国防、航天、航海、医疗、科研及日常生活都用到金属。
1。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详细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好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地壳下面是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固态物质。
地幔下面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主要由铁镍组成。
4.制作地球模型的实验中,用到的材料是: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5.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6.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7.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就像烧融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爆发时有时会伴随地震的发生。
8.火山爆发后形成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但岩浆造成树木、房屋损毁;说明火山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9.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
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
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
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
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如我国长白山天池。
10.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1.地震成因模拟实验中,筷子——地壳的岩层;筷子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1.填一填。 (1)不易导电、易燃烧、有软硬 (2)天然材 料 人造材料 。 (3)天然材料 做家具、木雕、生活用品 我珍 惜
2、小法官。
(1)×(2)√(3)√(4)√(5) √
3、生活中的科学。
木材可以做家具、工具、玩具、装饰、造纸、 作肥料、燃烧取暖做饭、雕刻等。
15 纸 ★观察实验 ●各种各样的纸的特点。
我的猜想:不同种类的纸,它们的光滑程度、 软硬程度、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我的方案: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的特点。用 手感受纸的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将几种 纸放入水槽中,观察纸的吸水情况。 我的记录:
牛皮纸
光滑程度 软硬程度 吸水能力 光滑 硬 吸水很少
餐巾纸
粗糙 软 吸水很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报纸
比较光滑 比较硬 吸水比较多
18 玻璃与塑料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玻璃具有易碎、透明、不燃烧、传热等特点。塑 料具有不易碎、易燃、较轻 、易老化等的特点。 (2)玻璃和塑料都属于人造材料。 (3)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 和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 袋。 2、小法官。 (1)塑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2)秸秆餐具的生产,大大降低了白色污染。(√)
16 陶瓷 我的收获
(1)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 “瓷国”美誉。许多国家将“陶瓷”作为中 国的代名词。 (2)陶瓷具有耐高温、易破碎、不导电、不易 传热等特点。 (3)用陶瓷做飞机上的隔热材料,是利用陶瓷 不容易传热的特点;用陶瓷做下水管道,是 利用它耐腐蚀的特点;利用陶瓷做绝缘材料, 则利用了它不容易导电的特点。
2.小法官 。
(1)√(2)×(3)×(4)×(5)×(6)√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改变试验1 模拟火山喷发试验(第2课火山)试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试验步骤:1、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态。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试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试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留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须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性视察试验现象。
试验2 地震成因模拟试验(第3课地震)试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试验步骤:1、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改变?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渐渐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视察发生的现象。
试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试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留意事项:运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留意平安。
试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试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试验步骤:1、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摆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视察。
试验现象:视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试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逝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留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显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试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试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试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2024年秋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7.《地表的变化》教学课件

《地球与地表》-地 表 的 变 化
青岛版《科学》
材料准备 搜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地表产生影响的资料。
导入新课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一:水流对地表产生了哪些影响?
活动过程 活动一:水流对地表产生了哪些影响?
活动过程
结论:
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 塑造着地表形态。
活动过程 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
活动过程
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活动过程
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
活动过程
沙尘暴天气
活动过程 地表环境的保护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
调查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哪些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

十六、(21.)沸腾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 表、水、中间带孔硬纸板(能盖过烧杯口即可)。
【实验步骤】 1、在铁架台的上面和下面各组装一个铁圈,下面的铁圈上垫一石棉网,石棉 网上面放上少半杯凉水,下面放上酒精灯。 2、在铁架台的上面的铁圈上挂一只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3、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直至水冒泡翻腾。 5、水冒泡翻腾后,继续加热约二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表、统计图
无忧PPT整理发布
四、(做一块卵石)卵石磨圆的模 拟实验
【实验器材】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 【实验步骤】 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
的砖块。 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 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麽现象 发生。 【实验现象】碎砖块没了棱角,变成了圆形的
【实验现象及结论】。 金属不易燃,多数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
不易碎。 【注意】
1、有些金属较软,这些要让学生了解。 2.进18. )玻璃与塑料的实验
【实验器材】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记下称量的数 据。
十一、(16.陶瓷)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器材】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 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刀、小灯座及灯泡、火柴、 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
【实验步骤】 1、用火烧各种陶瓷,观察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
用小刀刻,感觉陶瓷的软硬。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4、 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的沉浮现象。 5、把陶瓷联入电路 中,观察是否导电。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观察是否易 碎。7、用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及结论】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 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容易碎、碎片很锋利。 【注意】
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全册六三制精编版目录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 (3)常考简答背记 (6)第二单元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 (7)常考简答背记 (9)第三单元热的传递基础知识梳理 (10)常考简答背记 (13)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基础知识梳理 (13)常考简答背记 (18)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基础知识梳理 (19)常考简答背记 (22)第六单元创新和发明基础知识梳理 (23)常考简答背记 (26)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认识光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
5.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不要用激光笔照射他人和自己的眼睛。
7.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
如“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用激光做手术、灯光照明等。
光具有能量。
8.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
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电焊弧光会灼伤眼睛等。
9.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10.防治光污染的方法: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合理选择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等。
11.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有文献记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小孔成像的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
13.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第2课光的反射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诗句中水里的人和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课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 、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
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
3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 (图片、课件、视频图像 );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猜测。
(石油、矿产、水)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
)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
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 --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2 .学生汇报。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沿着裂缝上升。
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火山岩,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物。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火山碎屑、岩浆和涌出地面的岩浆冷却而成的堆积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休眠火山。
二、当好小法官:1.√2.×3.√三、我来选一选:1.B2.A3.C四、科学探究:1.火山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之一,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了解火山的内部结构和喷发机制,但是用炸药破坏火山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
因此,这项构想不可取。
2.地下的温度和石油、煤的温度不同,地下温度高是因为地热作用,而石油、煤的温度不高是因为它们在地壳中形成的时间较长,温度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并且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它们燃烧。
三、改写后的文章:火山的益处和灾难火山喷发不仅给我们带来灾难,也会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在地下形成矿藏等。
因此,火山也有一定的益处。
地壳深处的高压高温环境地壳越往深处,压力和温度就越高。
在地壳深处,物质会变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这就是岩浆。
关于火山的一些事实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都是死火山。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益处也有灾难。
测试你的地震知识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化。
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并储存着巨大的能量。
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断裂,释放出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引起地震。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多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做地动仪。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1.地球的结构似乎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稳固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遭到〔温度、水、植被〕等要素的影响,会发作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别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惹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同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自然气等属于〔动力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经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退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管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址〕。
化石可以通知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退化〕的许多信息,在迷信研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作地震的主要缘由是〔岩层断裂〕。
8.迷信家应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外部的状况停止探求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惹起地表变化的要素有〔地球外部的运动〕、〔自然力气〕、〔人的力气〕等。
1.声响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发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发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发生的。
2.声响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达,任何声响都以〔声波〕的方式向〔五湖四海〕传达。
声响不能在〔真空〕中传达。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局部。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外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惹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经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衔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响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的主要用途 近五十年来,铝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 泛应用的金属之一。在建筑业上,由于铝 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和阳极处理后的极佳外 观而受到很大应用;在航空及国防军工部 门也大量使用铝合金材料;在电力输送上 则常用高强度钢线补强的铝缆;此外,汽 车制造、集装箱运输、日常用品、家用电 器、机械设备等都需要大量的铝。
铜的主要用途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 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 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 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 中仅次于铝。 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 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且价廉的金属元素, 几乎是所有的产业不可欠缺的基础素材,其 制品用途广泛种类多,没有钢铁不会有近代 的社会,民生不能一日没有它。 钢铁制品的使用到处可见,从家里的冰 箱、厨具、洗衣机,交通的汽机车、铁道、 电车、铁桥、船只,输电铁塔、住家大楼、 工厂场房、机械类都是;钢铁制品是由铁矿 砂提炼,经由加工过程作成各种用途的制品, 其加工切削品或使用过的旧品变成废钢,可 以无限次数回收循环使用。
做 法 现 象
把一端 置于水中
连接到 电路上
用砂布 用小锤 敲打 打磨 有光亮 变长变宽
材料名称
铜 铁
铝
变热 变热 变热
小灯泡发亮
小灯泡发亮 小灯泡发亮
有光亮 变长变宽
有光亮 变长变宽
金属 铜
铁 铝
颜色
黄色
光泽
导热
导电
柔韧性 (延展性)
√
√
√ √ √
√ √ √
√ √ √
银白色 银白色
√
金属的共同特点
铝是一种轻金属,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地 壳中铝的含量约为8%(重量),仅次于氧和硅,具第三位。 在金属品种中,仅次于钢铁,为第二大类金属。铝具有 特殊的化学、物理特性,是当今最常用的工业金属之一, 不仅重量轻,质地坚,而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 导热性、耐热性和耐核辐射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 基础原材料。
金属光泽。 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 金属都能导电。 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
古代炼铁过程
炼钢炼铁
大多数金属矿 石里含有杂质,如 石英、石灰等,因 此在冶炼金属时首 先需要富集矿石。
在富集好的矿石 中利用不同方法将金 属还原出来,最后进 行提纯。
热还原法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金属
你知道吗?
金属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
类物质,那么你知道哪些 金属的名称呢? 金、银、铜、铁、锡、锌、 铅、镁······
铁
锌
铜
铅
钨
铝
铝锅
铝合金门
铝梯
铝箱子
铁大门
铁桌椅
铜接头
铜钱
铜锁
猜想与假设: 铜丝,铁丝和铝丝它们有哪 些共同的特点呢?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意大利)
1.实验器材:砂布,铜丝,铁丝, 铝丝等。 2.实验步骤:将铜丝,铁丝,铝丝 分别用砂布打磨,观察打磨后的材料。
实验三:用砂布打磨
Hale Waihona Puke 3.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四:用小锤敲砸
1.实验材料:铜丝,铁丝,铝丝,硬 物体等。
2.实验步骤:将铜丝,铁丝,铝丝分 别放在硬物体上用小锤敲砸,看看有 什么变化?
3.记录实验现象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 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 金属铜,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 熔点1083oC。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 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 理化学特性,例如其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 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抗蚀性、可塑 性、延展性。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 铜箔。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 属形成合金。
实验一:连接到电路上
1.实验器材:电池两节,电池座,带小灯泡 的灯座,导线,铜丝,铁丝,铝丝,木棍 等。 2.实验步骤:将导线,小灯泡与电池相互连 接,然后将铜丝,铁丝,铝丝和木棍接入 电路中。
3.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二:把一端置于热水中
1.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 水,火柴,铜丝,铁丝,铝丝,木棍等。 2.实验步骤:将铁架台固定好,放上石棉网,烧 杯倒入一定的水,放在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 加热。然后把铜丝,铁丝,铝丝,木棍的一端置 于热水中,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记录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