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的研究对 象应该是艺术而不是美。
• 第四种看法认为美学应该研究审美心理现象。比如移情说, 心理距离说,格式塔心理学等等。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另一方面在为 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 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 惑着人们的智慧。
我的建议 考上做 试课好 形态笔 式度记
问题讨论
• 美学是如何产生的? •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
么? • 中西美学家对美学研
究对象的看法……
第 二 讲 何 谓 美 学
第一阶段 审美意识的出现
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 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 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理论性 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 动体现出来。”
• 《墨子》:“非乐” • 《论语》:“里仁” • 《孟子》:“充实” • 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与感官欲望联系起来
• 《说文解字》“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 与善同意。”唐徐铉注曰:“羊大则美”。这是同食欲的关
系。
• 《列子·杨朱》说:“则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乐,为 声
泰勒斯:水 亚里士多德:在感性形式关系中寻找美。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结论:本质主义的弊端
凝固性 流动性
创造性的丧失 稳定性的丧失
美属于生成性的过程 (审美活动)
第四讲 中国美学家对美的思考
与功利欲望联系起来
• 《国语》:“伍举论美”。楚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 升焉, 曰:‘台美夫’!”答曰:“是聚民利以自封而 瘠民也,胡美之为”?

内容新颖
透析深彻
论理坚实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
深入浅出

思路清晰
参考书目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宗白华:《美学散步》
李泽厚:《美的历程》
蒋孔阳:《美学新论》
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 罗 素:《西方哲学史》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 • •
学习方法
与美哲 审学学 美史的 实的学 践学习 的习 结 合
逻辑学

(理性)
美学

(感性)
知识

(意志)
伦理学
美学学科原初的意思也就是“感性学”此词源于 希腊文aisthesne(感性)。他使用这个词时用的
是拉丁文Aesthetica。在他看来,“美学(感性
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 就是美。”
美学的研究对象
朱立元先生的意见:
“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认识论阶段” (17
的 对话录、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
第三阶段 美学的出现
美学:“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 所获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但非全部)这种思考,会 自觉地自称为美学。”
需要注意的是 美学思想在美学思想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美学 产生较晚。另外从历史上看,美学思想往往比美学更为深 刻、更有启发性。
国家级精品课程
来自百度文库
第一讲 绪论
•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
• 八十年代:
涌现出中国当代美学的基 本流派,代表人物有:
李泽厚,朱光潜,蔡仪, 蒋孔阳,高尔泰等。
又掀起了一段时期的美学 热潮,代表人物基本上是 上一时期代表人物的学生
• •
我们的学习目的
获取美的知识
增训 强练 审生 美活 判态 断度 力
朱立元先生:《美学》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的和谐,是对立因素的统一。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漂亮的小姐、母马、汤罐,黄金、恰 当。“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
使 那件事物成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 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美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使所
有 美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美的共同原因。) “型相”(Idea),精神实体。 “美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朱立元先生的观点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 行
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 审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 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问题讨论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什么看法?
第三讲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在客观的精神世界寻找美
世纪到19世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今)。审美 对
象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 的”。也就是说,各个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个阶段的审美
对 象。
• 鲍姆加登:“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 术的理论。”
• 黑格尔: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 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比如原始文化中我国半坡、丁村、 河套、山顶洞人等打磨的石具、骨 针、彩陶文化、人面鱼纹盆等等, 均是审美意识的表现。
民间画诀
“鼻如胆,瓜子脸, 樱桃小口蚂蚱眼;漫 步走,莫多手,要笑 千万莫张口。”
第二阶段 审美思想的出现
审美思想:“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 思
考的成果。”不过,审美思想并非是单独对审美现象所作的独立 的、整体性的表述。它突出表现为综合性的艺术思想。 比如中国《诗经》中的“杨柳依依”,荀况的《乐记》;柏拉图
色尔”。这是同安乐的联系。
• 《孟子·告上》“食、色,性也。”则是同生殖欲望联系起 来。
在主观的精神世界寻找美的根源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堆丑的东西也会被分光。 苏格拉底:美的功用说,心灵表现说。 休谟:“美在心中” 康德:“至于审美的的规定根据,我们认为它只能是主观的, 不可能是别的。”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四重规定:质,量,
关 系,判断。无关功利、概念而具普遍性。
在外部物质世界寻找美
学科的创立
克罗齐在自己的《美学史》中,把美学学科创立的 功劳归之为维柯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在 《美学纲要》中又说,“审美认识则到维柯的思 想中才出现。”
从理论本身来看,正如蒋孔阳先生所说,“维柯的 《新科学》,主要是探讨人类文化和思维的历史, 他的目的并不在于建立美学。”
鲍姆加登
A.G.Baumgarten(1714-1762) 1735年《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 1750年《美学》第一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