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点符号的故事
标点符号?不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标点吗?有什么希奇的呀!哎哎哎,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标点符号,有时把它悄悄移动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全反啦!下面就让我为你们介绍标点符号的故事吧!
古时候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啊,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
他们把这行字念成: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可到了把新娘迎娶进门,送入洞房后,才发现新娘是个秃头,瘸腿,一脸麻子的丑八怪。大户找媒婆算帐.媒婆不认帐,说她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哈哈哈,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很好笑呢?现在,你们明白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了吧!!!切记!!!切记!!!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
关于标点符号曾留下了不少趣闻。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仅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从这些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 然而我国古时候却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直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一)土鳖财主
一土鳖财主家里既开酒庄又酿醋,一位学术给他送了一幅对联:
上联: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上下联本意是: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财主很高兴,命人贴在大门口,可过了几天,有人在对联上加了标点,变成:
上联: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故事篇
我们中华的古汉文无标点符号,通篇文章由读者断句解读。狡辩者正是在断句上做功夫、取狡辩之利。
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其目的是教导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五十几年
过去了,记忆犹新。
(1).媒婆善辩
某生适婚配之年,其父母托媒婆说媒。有待字号某,年过二八,尚未出阁。其父母急于嫁女。媒婆讨过生庚八字,送到男家。申言:“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
那还是妇女要裹脚的时代。以脚似“三寸金莲”为美。在人前,大脚妇女往往靠近板凳坐立,尽量以板凳脚遮大脚之“丑”。民间谓之曰“靠板凳”是也。某生之父乃熟读诗书之儒者。听过媒说之言,沉思良久,摇头晃脑地吟颂道:“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连声说好。随即订下这门婚事。
大喜之日。新娘落轿,现出一双大脚!新郎家不高兴了;洞房花烛夜,揭下新娘的盖头,新郎呆了:一个麻面新娘!
新郎家以媒婆欺骗为由,拉媒婆到茶馆说理。
媒婆理直气壮地对调解人说:我向他家说得明明白白:那姑娘“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他家自己要订下这门子亲事,我有啥办法呢!
(2).夫子亦有失
有教书先生应聘家庭教师。老先生同主人家签约如下:“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约”。先生学识渊博,教授有方;学童乖巧,勤奋好学。学童长进显著,可就是供先生的伙食无“长进”。除了到任第一天外,接连几天,先生的饭桌上是顿顿青菜罗卜浠饭。
先生不高兴了。一天,他终于委婉地在主人面前提起待遇问题:按约,待遇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约”。你顿顿青菜罗卜浠饭打发我,不合适吧!
主人家回答:我没有违约呀!你不是同我签过“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之约吗!
(3).徐文祥巧散逐客令
传说是清朝江南才子徐文祥的故事。
徐文祥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盛情款待。连续几日绵绵阴雨,看到不放晴的迹象。徐文祥也绝口不提走的意思。主人烦,又不好意思明说。于是写好一首打油诗,贴在客厅的显眼处。诗曰:“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隔天一早,徐文祥按例上客厅,要同朋友一起喝茶。他一看到那打油诗,就明白是朋友的逐客令。生性不羁的徐文祥立即想出玩笑朋友的招儿。他把朋友原意“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打油诗加以窜改,高声地吟唱:“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朋友无法了。过了一会儿,还是来到客厅同徐文祥一起喝茶。
(4).乱出恭有据
这是一个现代故事。据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中山公园。
一条连接市中心与长江岸边储奇门的坡道贯穿公园。人流量大,常有“耐不住”的行人在公园的一个角落“方便”。公园管理人士大为脑火。于是在那个角落竖立起一块警示牌:书“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其意显然是“过路人等(包括过路人在内的所有的人),不得在此小便”。
第二天,有个军人公然又在那个角落“方便”。公园管理人过去,怒气冲冲地指责道:没长眼?牌子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此处不准小便!
那位老兄继续他的恭事。不紧不慢地回答:那牌子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吗?我就是“等不得”了,才在此小便的哦。
实谬篇
“标点符号”早已是世界各民族语文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我们的现代汉文也不例外。它的功能之强大,甚至可以让作文者仅用一个符号就能表达出确切意思。但运用标点符号不当,也会令读者难解文意__读者需据上下文费力地猜测作者的本意;甚至让读者误解文意。如果错误发生在合同及其它法律文书上,势必引发合同纠纷或者其它法律纠纷;如果传播媒体、甚至教科书都频频出现标点符号错误,势必会在语文知识层面上误导读者和学生__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更不可低估了。
今列举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以资说明。
(1).一“、”万金
施工中的某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发生过一起合同争执。因施工工作面地下水量增大,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要求施工方增大排水工程投入,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施工方很快就提出预算,要求业主追加数以十万计的排水工程款__索赔。其理由是:现有施工排水设施是按照招标文件地质部分的技术数据设计和配置;而实际地下水发生量大大地超过标书提供的数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