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

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

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引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逐渐朝着高质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食品加工厂商纷纷使用各种甜味剂,以增加产品的甜味。

然而,食品中的甜味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患病风险。

因此,分析与检测食品中的甜味剂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甜味剂的常见类型甜味剂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如果糖、蔗糖、麦芽糖等,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而人工合成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糖精、糖蜜素等则是由化学反应合成的。

二、甜味剂分析的目的甜味剂的分析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验证食品中是否添加了甜味剂,以保证食品质量;二是控制甜味剂的用量,避免超量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品样品的可见性、流变性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甜味剂。

例如,通过观察食品的颜色、气味和味道等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添加了甜味剂。

同时,通过检测食品的黏度和流变性等物性参数,可以进一步确认其中是否含有甜味剂。

四、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常用的甜味剂检测手段之一。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联用(GC-MS)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萃取、分离和检测,可以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甜味剂种类和含量。

其中,HPLC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将样品中的甜味剂分离并测定其浓度。

GC-MS则可以通过对甜味剂的质谱图谱进行分析,确认其种类和结构。

五、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是利用生物学体系对食品样品中的甜味剂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感知器、生化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

其中,生物感知器主要利用细胞、组织或生物反应进行甜味剂的感知和检测;生化传感器则是通过酶、抗体等生物分子与甜味剂的特异性反应,来实现对甜味剂的检测和测定。

结语: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精确度。

八种食品用化工生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

八种食品用化工生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

八种食品用化工生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一、食品用化工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的重要性咱都知道啊,食品用化工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那可太重要了。

就说那些食品添加剂吧,虽然听起来有点化学的感觉,但要是没有合适的标准和检验方法,那可就乱套了。

比如说防腐剂,要是没有标准规定它能加多少,有些不良商家可能就会加很多,那对我们的健康可就有大危害了。

还有那些改善食品口感的乳化剂之类的东西,都得有个严格的标准和准确的检验方法,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吃那些加工食品呀。

二、八种食品用化工产品标准1. 防腐剂对于防腐剂来说,它的标准得从很多方面考虑。

首先是成分方面,必须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哪些化学物质作为防腐剂,像苯甲酸及其钠盐,它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就有严格限制。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食品类型里,每千克食品中苯甲酸及其钠盐的最大使用量可能在0.2 - 1克之间。

这是为了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又不能让消费者摄入过多的化学物质。

从纯度方面,防腐剂的纯度也得有要求。

如果纯度不够,可能会含有其他有害杂质。

比如说,纯度要达到99%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它在起到防腐作用的同时不会带来其他未知的风险。

2. 甜味剂像阿斯巴甜这种常见的甜味剂,它的甜度很高,但是标准规定了它在不同食品中的添加量。

因为它虽然热量低,但是过量食用可能也会有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在饮料中,每升可能允许添加0.6克左右。

它的标准还包括对其化学结构的要求,必须符合规定的分子结构,这样才能确保是安全有效的阿斯巴甜。

另外,对于从天然物质提取的甜味剂,比如甜菊糖苷,它的标准要考虑提取过程中的杂质控制。

不能有过多的农药残留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并且要保证其甜度和口感的稳定性。

3. 着色剂人工合成的着色剂,例如胭脂红。

它的颜色很鲜艳,在食品中的使用标准主要是看颜色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糖果中,每千克允许使用的胭脂红量大概是0.05克左右。

而且它的标准还包括在不同的储存条件下,颜色不能有太大的变化,不能褪色或者变色,不然会影响食品的外观品质。

实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料中甜味剂

实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料中甜味剂

实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料中甜味剂一、实验目的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分析测定汽水、可乐型饮料、果汁、果茶等食品中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的色谱条件选择。

二、实验原理试样中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经高效液相反相C18柱分离后,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三、实验器材1、试剂1.1 甲醇:色谱纯。

1.2 乙腈:色谱纯。

1.3 0.02 mol/L硫酸铵溶液,称取硫酸铵2.642 g,加水溶解至1000mL。

1.4 10%硫酸溶液。

1.5 中性氧化铝层析用,100目~200目。

1.6 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标准储备液:精密称取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各0.1000g,用流动相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即含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各1mg/mL的溶液。

3.7 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标准使用溶液:吸取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标准储备液2mL于50mL容量瓶,加流动相至刻度,然后分别吸取此液1mL、2mL、3mL、4mL、5mL于10mL容量瓶中,各加流动相至刻度,即得各含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4μg/mL、8μg/mL、12μg/mL、16μg/mL、20μg/mL的混合标准液系列。

3.8 流动相:0.02mol/L硫酸铵(740~800)+甲醇(170~150)+乙腈(90~50)+10%硫酸(1mL)。

2、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超声清洗仪(溶剂脱气用);离心机;抽滤瓶;G3耐酸漏斗;微孔滤膜0.45μm;层析柱,可用10ml注射器筒代替,内装3cm高的中性氧化铝。

四、实验步骤1、试样处理1.1 汽水:将试样温热,搅拌除去二氧化碳或超声脱气。

吸取试样2.5mL于25mL 容量瓶中。

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后,溶液通过微孔滤膜过滤,滤液作HPLC分析用。

1.2 可乐型饮料:将试样温热,搅拌除去二氧化碳或超声脱气,吸取已除去二氧化碳的试样2.5mL,通过中性氧化铝柱,待试样液流至柱表面时,用流动相洗脱,收集25mL洗脱液,摇匀后超声脱气,此液作HPLC分析用。

白酒中阿斯巴甜的检测国标

白酒中阿斯巴甜的检测国标

白酒中阿斯巴甜的检测国标【原创实用版】目录1.阿斯巴甜的概述2.阿斯巴甜在白酒中的应用3.白酒中阿斯巴甜的检测方法4.我国对阿斯巴甜的监管标准5.结论正文一、阿斯巴甜的概述阿斯巴甜(Aspartame)是一种人造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 200 倍左右,且几乎不含热量。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中,如碳酸饮料、果汁、糖果等。

阿斯巴甜由两种氨基酸组成,分别是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其在人体内可迅速代谢,不会积存于组织中。

然而,对于苯丙酮尿症患者来说,阿斯巴甜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二、阿斯巴甜在白酒中的应用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类饮品,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部分白酒生产商会在白酒中添加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在白酒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白酒的口感,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三、白酒中阿斯巴甜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白酒中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目前,检测阿斯巴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化学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检测白酒中的阿斯巴甜含量。

2.酶标仪法:通过检测阿斯巴甜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产生的物质,间接测量阿斯巴甜的含量。

3.试纸法:通过试纸条的变色来判断白酒中是否含有阿斯巴甜。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四、我国对阿斯巴甜的监管标准我国对阿斯巴甜的监管标准十分严格。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应符合以下标准:1.饮料类(含酒精饮料):0.6g/kg2.糕点、糖果类:0.2g/kg3.其他食品:0.05g/kg此外,我国还要求食品生产商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阿斯巴甜的含量,以便消费者选择。

五、结论总之,阿斯巴甜作为一种常见的人造甜味剂,在白酒中的应用广泛。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我国对阿斯巴甜的检测和监管标准十分严格。

DB34T 2498-2015 白酒中四种甜味剂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pdf

DB34T 2498-2015 白酒中四种甜味剂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pdf

ICS01.040.67X 04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 34/T 2498—2015白酒中四种甜味剂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four kinds of sweetener in liquor -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文稿版次选择2015-11-10发布2015-12-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 2498—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浓香型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安军、周庆伍、汤有宏、王银辉、高江婧、马雷、刘国英、何宏魁、唐林、聂加燕。

IDB34/T 2498—2015 白酒中四种甜味剂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酒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和阿斯巴甜四种甜味剂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白酒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和阿斯巴甜四种甜味剂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 原理酒样除醇、净化后,经液质质联用仪进行测定。

采用外标法定量检测四种甜味剂的含量。

4 试剂与材料4.1 本标准中所用的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符合 GB/T 6682 中要求的一极水。

所用试剂,在未注明其他规格时,均指分析纯(A.R)。

4.2 乙腈:色谱纯,高效液相色谱淋洗剂。

4.3 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标准物质:纯度≥99.99%。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

甜味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中,但是甜味剂的使用量国内国际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综述了近年来在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气质联用法和液质联用法等几种分析检测技术。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日益受到重视,是甜味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寻找蔗糖的替代品。

在蔗糖替代品中,美国主要使用阿斯巴甜,达90%以上,日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人对AK糖(安赛蜜)比较感兴趣。

这三种非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用。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各类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对糖精的适用范围是:可在冷冻饮品、腌渍的蔬菜、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配制酒中使用,不得超过0.15g/kg;对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可在冷冻饮品、水果罐头、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配制酒、果冻中使用,但最大使用范围不得超过0.65g/kg;对甜菊糖的使用范围是:可在蜜饯凉果、熟制坚果与籽类、糖果、糕点、调味品、饮料类和膨化食品中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阿斯巴甜,我国卫生部门于1986年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目前,它已被广泛用于除罐头食品之外的各类食品中。

据大量研究表明,阿斯巴甜不仅适合儿童使用(不会造成龋齿),孕妇合理使用也是安全的。

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范围广泛,所以其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甜味剂检测方法以食品中常见的5种甜味剂:安赛蜜、阿巴斯甜、糖精钠、甜蜜素、甜菊糖为例,介绍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检测食品中甜味剂常用的方法之一。

半乳糖醇 标准

半乳糖醇 标准

半乳糖醇 标准
半乳糖醇的标准主要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规定。

半乳糖醇,也称为乳糖醇或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是一种低热量的糖醇类食品添加剂,常用于无糖或低糖食品中作为甜味剂。

在国家标准中,半乳糖醇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适用范围:标准规定了半乳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包括它可以添加的食品类型和最大使用量。

2.化学名称、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半乳糖醇的化学名称为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分子式为C12H24O11。

3.质量和纯度要求:标准还规定了半乳糖醇的质量要求,包括其纯度、颜色、气味等物理化学指标。

4.检测方法:为了确保半乳糖醇的质量符合标准,标准中还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

5.包装、标签和储存:标准还包括了半乳糖醇的包装、标签和储存条件的要求,以确保其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食品安全要求:标准强调了半乳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半乳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

对于生产商和消费者来说,了解并遵守这些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甜蜜素的检测方法

甜蜜素的检测方法

甜蜜素的检测方法
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的人工甜味剂,其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pH试纸法:甜蜜素一般为碱性物质,可以使用pH试纸检测其溶液的酸碱性。

甜蜜素溶液的pH值一般在8-9之间。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甜蜜素检测方法。

通过将甜蜜素样品与固定相分离,并使用紫外光谱检测器检测其峰值,从而确定甜蜜素的含量。

3. UV-Vis光谱法:甜蜜素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使用UV-Vis光谱仪测定其吸光度。

根据甜蜜素的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定量测定甜蜜素的含量。

4. 电化学法:甜蜜素可以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电极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检测甜蜜素的含量。

总之,甜蜜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pH试纸法、HPLC、UV-Vis光谱法和电化学法。

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白酒中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等甜味剂的测定(上)

白酒中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等甜味剂的测定(上)

白酒中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的分析方法1 范围1.1本方法规定了食品中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检验的制样和液相色谱-质谱法。

1.2本方法适用食品、固态化发酵酒及勾兑低度饮料性用白酒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等的测定。

2 引用文件本方法引用了GB/T5009.28-2003;SN/T1948-2007。

3 总则3.1本方法所采用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3.2本方法所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要按时检定,所用的移液管、刻度吸管、容量瓶、微型进样器等计量器具应按相关检定规程进行校正。

3.3本方法所用的试剂均为色谱纯(HPLC)或经0.22μL膜过滤、所用的水为实验室一级。

4 基本要求4.1分析样品应做平行试验,以实测数据报告其分析结果,不需要按酒精度折算,有效数字要与技术要求相一致。

4.2分析中所用器皿应先用溶剂浸泡并经过过超声处理,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实验室一级水冲洗。

5 原理白酒样品处理后,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采用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模式(MRM),以碎片离子的丰度比定性,标准样品定量离子外标法定量。

6 仪器及器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有电喷雾(ESI)离子源、分析天平、真空泵及真空过滤器、100ml烧杯、25ml容量瓶、2ml样品瓶、25ml吸管等。

7 试剂7.1甲醇7.2水7.3甲酸或乙酸7.4标准溶液7.4.1糖精钠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量糖精钠标准品100mg溶液于100mL的容量瓶内加水定容,即为1000mg/L标准储备溶液。

7.4.2安赛蜜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100mg安赛蜜加水定容至100mL,即为1000mg/L的标准储备溶液。

7.4.3甜蜜素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100mg甜蜜素加水定容至100mL,即为1000mg/L的标准储备溶液。

7.4.4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混合标准溶液(100mg/L)7.4.4.1混合标准溶液:分别吸取以上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标准储备溶液各10mL于100mL 容量瓶加水定容,即为100mg/L的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混合标准溶液。

甜味剂(香味剂)验收标准

甜味剂(香味剂)验收标准

甜味剂(香味剂)验收标准1.目的明确公司购进的所有甜味剂(香味剂)的质量要求,对公司购进的所有甜味剂(香味剂)进行检验、验证,确保入库甜味剂(香味剂)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所用甜味剂(香味剂)的质量要求、产品分类、检验方法、包装运输要求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适用于公司采购的所有甜味剂(香味剂)的来料检验、试验和判定。

3.规范性引用文件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9924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 1886.47 《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GB 25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 1886.37 《食品添加剂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Q/QHB 0021S 《低聚半乳糖》GB 1886.208 《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4.质量要求4.1证件要求资质证明、型式检验报告、随批检验报告。

4.2质量技术指标4.2.1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AK糖)4.2.3 三氯蔗糖4.2.5低聚半乳糖5.抽样方法同一生产日期产品为一批,同一批次至少抽一袋(桶/箱),取样量不少于检测。

6.检验方法外包装;目测。

6.2 感官质量:在自然光条件下,用目测、口尝、鼻闻的方式进行检测。

6.3 PH检测方法: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AK糖)PH检测:称取适量试液,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溶液,用PH计测定;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PH检测:称取试样0.8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甜蜜素PH检测:称取10g样品,精确至0.01g,加无二氧化碳的水至100ML,混合均匀后用PH计测定;低聚半乳糖PH检测:用新煮沸冷却的中性蒸馏水配制干物质为30%的低聚半乳糖待测溶液,用蒸馏水冲洗电机探头,用滤纸轻轻吸干,将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调节温度调节器,使仪器指示温度与溶液温度相同,稳定后读数,精确至一位小数点。

甜度检测方法

甜度检测方法

甜度检测方法以蔗糖甜度作为标准,蔗糖的甜度为1(100%)。

一、比蔗糖甜的物质的甜度测定二、1、试剂和容器:三、蔗糖四、甜味剂样品五、蒸馏水六、 100ml容量瓶七、 10ml刻度移液管八、2、操作步骤:九、①对照样,10%蔗糖溶液十、配制方法:称取10g蔗糖,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十一、②系列浓度实验样品的配制十二、配制方法:先称取样品1.0g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即成1.0%的样品溶液。

分别量取1.0%样品溶液20ml、12.5ml、10.0ml、5ml、4ml、3.3ml、2.5ml到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100 ml,其溶液浓度分别是0.2%、0.125%、0.1%、0.05%、0.04%、0.033%、0.025%。

十三、3、样品品尝比较:由至少5个人组成评定小组对样品进行品尝,判断系列浓度样品中哪一个与10%蔗糖溶液的甜度相同或相近,从而计算出样品的甜度。

公式如下:十四、十五、4、计算甜度=10%/样品浓度十六、十七、4、附:样品的甜度与浓度的关系:十八、吸取1%样品溶液量稀释后溶液浓度相当于蔗糖的甜度十九、 20ml 0.2% 50二十、 12.5 0.125% 80二十一、 10 0.1% 100二十二、 5 0.05% 200二十三、 4 0.04% 250二十四、 3.3 0.033% 300二十五、 2.5 0.025% 400二十六、无蔗糖甜的物质的甜度测定参照菊糖苷GB8270-1999中甜度的测定制定本方法。

1、称取蔗糖2g,加水100ml,制成2%的蔗糖溶液。

另称取被测物质,同样加100ml水溶解。

根据被测物质的情况,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2、对比品尝两种溶液,当两种溶液甜度相当时就计算被测物质的甜度。

3、计算:n=2/W其中:W为被测物质的质量(g),n为被测物质的甜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高效、精确的色谱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成分分析。

在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是常见的添加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需要对其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进行准确的检测。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HPLC方法对调味茶饮料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进行分析。

一、实验原理1.甜味剂的测定调味茶饮料中常用的甜味剂包括蔗糖、蜂蜜、阿斯巴甜、赖氨酸等。

利用HPLC方法测定甜味剂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的甜味剂分离出来,并且通过检测器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调味茶饮料中可能添加的防腐剂有山梨酸、丙二醇、苯甲酸钠等。

HPLC方法可以将样品中的防腐剂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调味茶饮料样品取定量,加入适量的溶剂或者稀释剂,进行样品的制备。

2. 色谱条件:在HPLC色谱仪上设置适当的柱温、流动相流速、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

3. 样品进样:将制备好的样品进样进入HPLC色谱仪进行分析。

4. 数据处理:将色谱图谱分析,并且利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验结果通过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HPLC分析,可以得到各种样品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各种样品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分布,从而得出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使用情况和质量状况。

三、实验优点1. 高效、精确:HPLC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分离样品中的各种成分,并且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

2. 多样化:HPLC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样品的分析,对于调味茶饮料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也可以进行准确的分析。

3. 可靠性:HPLC方法的结果可靠性较高,可以为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使用注意事项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对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分解或者损失。

2. 色谱条件: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成分特点进行合适的色谱条件设置。

3. 样品进样:需要确保样品进样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析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精准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利用HPLC技术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进行测定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背景调味茶饮料是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市场需求量大。

为了提高产品口感和保鲜效果,生产厂家常常会添加甜味剂和防腐剂。

过量使用甜味剂和防腐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HPLC分析方法,用于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

三、实验方法1. 仪器和试剂(1)HPLC仪器:包括色谱柱、色谱泵、进样器、检测器等。

(2)甜味剂和防腐剂标准品:分别准备不同浓度的甜味剂和防腐剂标准溶液。

(3)色谱柱填料:选择适合的色谱柱填料,如C18柱填料。

(4)流动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流动相组成。

2. 样品制备取一定量的调味茶饮料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取得液相。

3. HPLC分析条件(1)色谱柱温度:常温。

(2)流动相流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检测器:UV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

(4)进样量:根据样品的特性确定。

4. 操作步骤(1)样品处理:按照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过滤、稀释等。

(2)进样:将经过处理的样品溶液注入HPLC系统的进样器中。

(3)色谱条件设置:设置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组成、流速、检测器波长等。

(4)检测和分析:启动HPLC仪器,进行样品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HPLC分析,得到了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的含量数据。

通过比对标准曲线,确定了甜味剂和防腐剂的浓度。

对样品的色谱图谱进行分析,确定了甜味剂和防腐剂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峰形。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利用HPLC技术对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进行测定的方法。

《白酒中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四种甜味剂的测

《白酒中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四种甜味剂的测

《白酒中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四种甜味剂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背景我院从2010年来承担了我省每年的白酒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发现生产企业违规添加甜味剂的检出率在2%左右,小作坊的检出率更高,白酒中滥用甜味剂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一些白酒生产企业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在白酒中加入甜味剂以增加白酒的甜味和回甜感来改善口感,从而赚取高额利润。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发现现有国家标准针对不同甜味剂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前处理较繁琐,且容易出现假阳性。

据报道目前我国白酒中甜味剂的添加呈现出多样少量的特点,企业加到白酒中的甜味剂仅需微量甚至痕量即可改善白酒的口感,因此传统的色谱法并不能有效地对白酒中的微量甜味剂进行监控。

本标准拟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白酒中四种甜味剂,该检测手段拥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通过同时检测改善目前检测工作繁琐低效的现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判,准确定量。

2013年贵州省卫生厅组织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组召开了评审会议,通过了《白酒中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四种甜味剂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地方标准的立项,项目批准文号为:黔卫函【2014】26号。

二、主要工作过程(一)标准起草小组的成立《白酒中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四种甜味剂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地方标准任务下达后,我院于2014年2月成立了以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单位组成的标准起草小组,对职责进行分工,确定工作计划,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负责起草。

(二)收集资料及市场调研标准起草小组按标准的编制计划,组织技术人员对白酒中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四种甜味剂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方法资料查找收集,了解了目前我省白酒的生产情况,主要香型为酱香型白酒居多,同时生产的还有浓香型白酒、兼香型白酒、少量清香型白酒和普通白酒。

食品甜味剂及其检测技术

食品甜味剂及其检测技术

T logy科技食品科技1 食品甜味剂的概述甜味剂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赋予食品以甜味。

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天然甜味剂与人工合成甜味剂;根据化学结构及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糖类与非糖类甜味剂;根据营养价值来分包括营养性甜味剂与非营养性甜味剂。

研究显示,糖尿病、肥胖症、龋齿等疾病的一大诱因就是不良饮食习惯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特别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很大的关联[1]。

因此,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今后甜味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2 食品甜味剂的常见检测技术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与阿斯巴甜等,检测技术也有很多,主要有电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质谱联用法等。

2.1 气相色谱法该检测技术是食品甜味剂检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优势在于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

对前处理的要求比较严格,程序较为繁琐。

国内对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主要运用的就是此技术。

目前,气相色谱柱也有所改进,毛细管柱正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填充柱,应用范围更广。

刘先华在检测糕点中甜蜜素的含量时,对气相色谱法作了相应的改进,在测定样品中甜蜜素时提前将糕点中的水分与脂肪去除,或直接采用脂肪检测后的糕点作为样品。

这有效解决了脂肪与脂溶性物质在正己烷溶剂中不易清除的难题。

针对检出限低问题,实验中选用大口径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办法,检测效果显著[1]。

2.2 液相色谱法此法前处理简单,应用范围更广,适合检测部分大分子甜味剂,包括纽甜、阿斯巴甜等。

蒋定国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固体饮料、乳饮料、浓缩果汁中的阿斯巴甜进行测定,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使用了不同的前处理办法。

分离条件为C18柱与甲醇/水流动相,并在208 nm波长下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2 mg/kg为此法的最低检出限,可用于各种成分复杂的食品的定性定量分析[2]。

2.3 离子色谱法该检测技术是通过电导检测器完成对阴离子、阳离子混合物的常量与痕量分析。

由于此法问世时间较短,未来在洗脱液,高灵敏度检测器、低交换容量离子交换树脂等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食品添加剂测定—甜味剂的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添加剂测定—甜味剂的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一)概述 1. 甜味剂定义 • 以增加食品甜味而加入食品中的添加剂
2.甜味剂分类
• 天然甜味剂:植物组织中提取,如甜菊糖苷、甘草 等,其安全性较高
• 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较高,不具营养价值,价格 低廉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甜味素等。
(二)甜味剂的应用和测定意义 糖精,难溶于水,糖精钠为水溶性。两者可在酸碱性溶液中互相转化。
(三是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GB 5009.28-2016) 1. 原理
样品经水提取,高脂肪样品经正己烷脱脂、高蛋白样品经蛋白沉淀剂沉 淀蛋白,采用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四)甜蜜素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GB 5009.97-2016) 1.原理
食品中的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用水提取,在硫酸介质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与亚硝酸反应,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 行分离及分析,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在食品工业中常将水溶性较差的糖精转变成易溶于水的盐类物质糖精钠,以 增加其水溶性,便于食品工业生产的使用。糖精钠不具有营养价值,摄入人 体后,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甜蜜素,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其甜味是蔗糖的40倍左右 ,是一种高甜度的甜味剂。长期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食品,会因摄入过量过 高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味剂检测标准
(13-05-17)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

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

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热值很小,多不参与代谢过程。

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001发布)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功能性单糖:高果糖浆、结晶果糖、L-糖等;
2、功能性低聚糖:异麦芽酮糖、乳酮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
3、多元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等;
4、糖苷:甜菊苷、甜菊双糖苷、二氢查耳酮、甘草甜素等;
5、二肽类:甜味素(阿斯巴甜)、阿力甜等;
6、蛋白质:索马甜、莫奈林、奇异果素等;
7、蔗糖衍生物:三氯蔗糖(又叫蔗糖精)等;
8、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甜蜜素、安塞蜜、纽甜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09年1月刊登的一篇相关论文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吃加了高效甜味剂的食品对控制体重有好处。

很多研究证明,这些甜味剂本身虽然能量很低,但是它们却会增强人的食欲,因而在食物不限量的前提下,喝添加甜味剂的饮料反而有诱发人饮食过量的危险。

因此,从长期角度来说,它们会增大肥胖的危险。

的确,有研究发现,在不控制饲料数量的情况下,用含有三氯蔗糖的饲料饲喂小鼠12周后,小鼠的体重比饲喂正常饲料的要明显地重。

也就是说,让小鼠放开来吃的话,那么三氯蔗糖令他们感觉饲料更好吃,因此胃口变得更大,身体长得更胖。

研究者建议消费者,不要把减肥的希望寄托在什么甜味剂上。

有研究者推测,实际上甜味剂是在愚弄我们的大脑和消化系统。

它的甜味让人体感觉到吃了含有糖的食物,刺激胰岛素的产生,从而阻碍了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的合成。

然而
因为血糖没有升高反而还有下降,人体会感觉到糖分不足,从而反射性地增强食欲,最终结果可能是促进肥胖的发生。

另一项报告则更令人惊讶。

德国科学家报告,在水体中发现了各种甜味剂,包括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和安赛蜜,它们难以用普通的水处理方法除去,已经成为水污染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这些甜味剂难以像正常的糖那样被微生物所分解,会在环境当中存留较长的时间。

如果大量使用甜味剂的现状日益加剧,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人们不想吃甜味剂也不行了,因为环境中到处存在它们的残留…
或许,对我们来说,要么少吃甜味的食品,要么就堂堂正正地吃含真正糖的食品。

不要梦想甜味剂给我们开辟出第三条光明大道。

各种甜味剂的使用: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用于果汁(果味)型饮料、冰淇淋、糕点、糖果、果酱(不含罐头)、酱菜、蜜饯、胶姆糖等,用量为0.3g/kg;用于餐桌调味料,用量为40mg/包(片).
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各类食品中(罐头食品除外).
FAO/WHO(1984)规定:可配制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病的低糖、低热量的保健食品,用量视需要而定.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在酱菜、调味酱汁、配制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果汁(味)型饮料、碳酸饮料中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65g/kg;蜜饯1.0g/kg;陈皮、话梅8.0g/kg.
糖精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用于酱菜类、复合调味汁、蜜饯、配制酒、雪糕、冰淇淋、冰棍、糕点、饼干和面包,最大用量为0.15g/kg;瓜子中最大用量为1.2g/kg;用于话梅、陈皮类为5.0g/kg.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婴幼儿食品中不得添加糖精.
木糖醇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糖果、糕点、果汁(味)型饮料等.用木糖醇代替糖的产品,可以在标签上说明适用于糖尿病人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