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下)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下)8 临床决策8.1 药物治疗与血管重建术比较治疗的主要目地是将颅外颈动脉疾病导致卒中或死亡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选择药物治疗还是血管重建术应该依据卒中发生风险的以及血管重建术本身所致风险充分评估。
药物治疗的风险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而血管重建术的风险则与是否存在一些高危特点有关。
无论是否选择血管重建术,应该给所有的患者最佳药物治疗,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纠正和抗血小板治疗;单纯药物治疗应该给予那些手术风险性大于获益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包括药物治疗低风险的患者(症状性狭窄<50%;无症状性狭窄<60%)和一些手术相关的卒中或死亡高风险的患者(患者有关的一些因素或过高的手术的并发症)。
目前的指南推荐血管重建术适合于症状性狭窄≥50%及无症状性狭窄≥60%的患者。
可接受的手术风险性为症状性狭窄<6%,无症状性狭窄<3%。
8.2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重建术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卒中协会(ASA)最近出版了关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重建术指南。
指南似乎提高了症状性患者中实施CEA的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标准,CEA对这些患者有较高并发症风险(如高龄、严重合并症),和(或)CEA无获益(如女性、视网膜型TIA)。
8.3 无症状性CEA低危患者的血管重建术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占所有行CEA或者CAS血管重建术患者的80%~90%,因此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是极其重要的。
关于这些患者的治疗目前存在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一是血管重建术总体上的证据强度,另一个是血管重建术狭窄程度的标准。
血管重建术支持者认为第一个问题已通,过ACAS和ACST 2个试验得到了证实一一即对与外科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联合应用CEA和阿司匹林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反,保守疗法支持者认为ACAS试验已经过时了,因为积极纠正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最好的药物治疗”同过去相比已明显进步。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上)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上)本共识文件由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CECD)专项工作组发起,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血管医学和生物学协会(SVMB)、介入放射学会(SIR)以及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共同完成。
本文件旨在提供有关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现状的权威观点。
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内容提要介绍在美国,卒中是仅次于心脏疾病和肿瘤的第3位死亡原因(每年约164000人死于卒中),每年约有l00万例卒中相关事件发生,包括50万例初发卒中,20万例复发卒中和24万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适于行血管重建术治疗避免颈动脉闭塞性疾病者占初发卒中的5%-12%。
评估短暂性视网膜或半球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应该进行颅外颈动脉疾病筛查。
无症状的患者,除了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外,尚没有指南支持常规筛查颈动脉狭窄。
CABG前,对年龄>65岁、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周围动脉疾病、有吸烟史、TIA或卒中史或颈动脉杂音的无症状患者推荐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
其他无症状颈动脉杂音患者,仅仅对适宜颈动脉重建治疗的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
影像检查无创性影像检查对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指导治疗是有用的。
颈动脉超声是应用最广泛和最经济的无创性影像检查。
当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时,联合CT血管成像和(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将准确性增加到大于90%。
血管实验室必须有严格的质量保证方案来确立最佳的内部诊断标准,聘用有资质的技师,并获得血管实验室认证。
成功实施颈动脉血管造影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需要识别主动脉弓和颈部及脑循环的正常解剖及变异。
推荐CAS前进行双侧颈动脉选择性造影。
药物治疗不论是否进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手术,推荐采用药物治疗纠正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至目标水平,以限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临床事件。
症状性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采用阿司匹林(81-325 mg)、双嘧达莫缓释片加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意大利颈动脉支架共识(ICCS)和卒中预防及教育普及计划(SPREAD)
: : 证据强度 实施良好的 <0? 得到的证据 # 大规模, 实施良好的 <0? 得到的证据 % 小规模, $ 实施良好的队列研究得到的证据 & 实施良好的队列病例研 究 得 到的证 据 ( 从非对照研究或者对照 设 计 差的研 究中得到的证据 但倾向于支持推 ’ 证据显示结果冲突, 荐 ) 专家意见
! ! 3++, 年 初,意 大 利 介 入 心 脏 病 学 会 ( $"#" 2 5"$’ ,6778: 9 9 :::/ ;<=>/ <7) 组织了一个专项工作组 处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这一临床争论热点。 这个多学科的工作组由颈动脉治疗相关的多个具有代 表性的学科协会所委派的代表组成,包括:意大利介 入心脏病学会( "7?@<?A =BC<>7D BE <A7>FG>A7<BA?@ C?FH<B@BI ;D ,$"#" 2 5"$’ ) 、意大利心脏病学会( "7?@<?A =BC<>7D BE C?FH<B@B;D, $"# ) 、意 大 利 医 院 心 脏 科 医 生 协 会 ( A?7<BA?@ ?==BC<?7<BA BE 6B=8<7?@ C?FH<B@B;<=7=, (JI K#L) 、意大利神经放射学会( A?7<BA?@ ?==BC<?7<BA BE A>MFBF?H<B@B;D ,("J&) 、意大利血管外科和血管内治 疗学会( "7?@<?A =BC<>7D BE G?=CM@?F ?AH >AHBG?=CM@?F =MFI ;>FD ,$"#N’ ) 、意大利神经病学会( "7?@<?A =BC<>7D BE A>MFB@B;D,$"J) 以及意大利医学放射学学会( "7?@<?A =BC<>7D BE O>H<C?@ F?H<B@B;D,$"&K) 。 专项工作组也包括几名卒中预防及教育普及计划 ( =7FBP> 8F>G>A7<BA ?AH >HMC?7<BA?@ ?:?F>A>== H<EEM=<BA , $%&’()) 组的成员, $%&’() 是一个 多 学 科 协 会, 涉及心血管领域的 .+ 多个学术团体和患者组织,在 过去的 1 年里,此组织已发布 - 版卒中预防和治疗的 循证医学指南( 6778: 9 9 :::/ =8F>?H/ <7) 。 $"#" 2 5"$’ 和 $%&’() 工作组共同努力,致力 于为神经科、放射科、心脏科、血管外科以及所有有 关颈动脉疾病治疗和预防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份简 便、清晰、具有循证医学最新证据共识文件的研究。
2024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4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症状性CICAO患者有较高的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CICAO慢性缺血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CICAO尚缺乏统一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该专家共识对CICAO相关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对CICAO患者的评估、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国内神经病学医师对CICAO患者的诊治水平。颈内动脉闭塞所引起的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占颅内缺血事件总数的10%~15%[1],是造成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通常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资料将病程持续超过4周的颈内动脉闭塞称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CICAO)[2],该类患者的自然病史和临床症状与颅内动脉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密切相关。对于部分症状性CICAO患者,即使通过内科的系统治疗仍有较高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3]。此外,CICAO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诊疗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4]。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及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CICAO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但是国内外对于CICAO的评估和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方案。近年来,随着最新研究结果的报道、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介入理念的更新,CICAO患者的临床诊疗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笔者通过复习近年来最新的文献资料,结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对CICAO患者的评估、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国内神经病学医师对CICAO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1 方法1.1 共识范围适用人群和目标用户本共识的适用人群为临床上怀疑或确诊为CICAO的患者,目标用户为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1.2 共识工作组共识工作组成员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缺血性脑血管病学组。
颈动脉穿刺操作专家共识(全文)
颈动脉穿刺操作专家共识(全文)本文旨在分享一份颈动脉穿刺操作专家共识。
以下是专家们达成的一些重要共识。
1. 适应症颈动脉穿刺操作适用于以下情况:- 头颅、颈部、上肢以及相关血管的疾病或创伤性破坏- 需要行神经介入治疗或血管介入治疗的病例- 需要行血管内导管插管或置入可行静脉到颈动脉转流的留置导管2. 检查前准备在进行颈动脉穿刺操作之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过敏史和用药情况- 评估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 术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3. 操作技巧进行颈动脉穿刺操作时,需要遵循以下技巧:-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保证操作过程无菌- 在操作中适当固定患者的头颅和颈部- 穿刺入口点选择:遵循解剖标志,如甲状软骨上缘与颈总动脉峡部之间的中点- 穿刺器械选择:选择合适的大小和类型的穿刺针- 穿刺深度:根据病理情况和穿刺目的,确定穿刺的深度- 针头进入颈内动脉后,可注入适量对比剂进行确认4. 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颈动脉穿刺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遵循“看、放、射”原则,确保在穿刺过程中操作的准确性-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并注意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在穿刺结束后,应压迫注射点,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 在术后观察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5. 并发症和风险虽然颈动脉穿刺操作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和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出血:可能需要转换为其他导管介入技术或手术处理- 血肿:可能需要观察和处理- 颈动脉夹层或血栓形成:可能导致颈动脉闭塞和脑梗死等严重后果6. 结论通过遵循以上共识,颈动脉穿刺操作可以更加安全和可靠地进行。
然而,每个病例都有其特殊的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临床情况和医生指导来进行。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et al. 颈动脉穿刺操作专家共识[J]. 医学杂志, 20xx, xx(x): xx-xx.2. 中国介入放射学会. 颈总动脉穿刺置管术指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xx.。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目前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脑血管病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世界卫牛组织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和决定因素研究(MONICA)前瞻性研究(调奋人群涵盖我国16个省市约330万人)和1986年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回顾性研究(研究人群涵盖我国的29个省市580万人),脑卒中病死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20%、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9%;全年龄组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16/10万,平均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
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子脱落引起的脑动脉栓塞和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据国内外报道,20%~30%脑血管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颈动脉狭。
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即脑梗死的发生;其二是解除颈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及纤维肌肉结构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等;其他病因如外伤、动脉扭转、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等较少见。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约90%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我国中青年患者中,大动脉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附肇血栓和微栓子脱落;斑块内出血、纤维化和钙化引起狭窄进行性加重;血管壁溃疡、夹层及动脉瘤形成产生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病理变化。
最终导致颈动脉狭窄、闭塞及脑组织的缺血和梗死。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丰要有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操作经验(精品pdf)
Chin J Stroke ·Volume 2.Number 5.2007【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操作经验杜彬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通讯作者杜彬*****************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为某些特定颈动脉狭窄的群体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
CAS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乃至对CA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都会产生影响。
2006年意大利的一个颈动脉治疗跨学科专题小组提供了一份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专家共识[1]。
此共识建议对于具体的操作者来说,在获得了介入基本技术之后,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2年内至少参与150例弓上血管手术操作(诊断或治疗),其中至少100例是作为主要术者;(2)2年内至少参与75例CAS,其中至少50例作为主要术者。
保持手术技能的最低要求,为每年作为主要术者至少需开展并记录50例颈动脉支架术。
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手术操作者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培训。
笔者认为CAS技能的高低与术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经常使用的器材种类和对不同器材特性的了解程度等都有直接关系。
对于同一个病变,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可能也都是好的,但最佳的处理方法一定是最简便、安全的方法,所需时间越短越好。
本文介绍CAS手术各步骤的操作过程,仅供参考。
1 术前准备加压袋包裹的软包装生理盐水(其内加入肝素500U)通过连接管与导引导管相连时,一定要注意排空连接管内和导引导管内的气泡。
加压袋的压力待气泡排空后再加到标准压力。
2 导引导管置入颈总动脉导引导管的置入是手术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2.1 使用同轴技术放置导引导管 在导引导管(长度为90 cm)内插入导管(长度为125 cm),导管内再配以超滑导丝。
先将导丝选入颈外动脉分支远端,再在导管、导丝的协助下将导引导管送达靶病变的近心端,然后撤除导管和导丝。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谈话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谈话一、为什么要放支架血管内的斑块会造成血管腔狭窄,像这样:狭窄的血管会造成以下后果:1.慢性缺血:脑细胞长期吃不饱饭,造成头昏,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脑子不够用(认知障碍)。
2.急性缺血:狭窄的基础上急性闭塞、斑块脱落堵塞远端血管或者血压突然下降时远端灌注不足,造成急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严重到一定程度,很难逆转。
急性梗死时,脑细胞一旦坏死,不可再生,所以梗死后基本都会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
上医治未病,如能在发生严重缺血前开通血管,是最好的选择-------脑缺血预防重于治疗。
二、所有的狭窄都要放支架吗不是。
三个标准:1.无症状狭窄大于70%。
2.狭窄大于50%并且有缺血症状。
3.正规内科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缺血的狭窄。
一般来说,狭窄很重,症状相对较轻,是支架治疗的最佳时机。
如果大面积梗死已经形成,瘫痪很重,这时再开通血管意义就不大了。
三、治疗狭窄血管只有放支架一个办法吗不是。
还有两个1.内科治疗。
可以稳定斑块不进展,或者一定程度逆转,但是严重狭窄可能效果不好,2.颈动脉斑块切除术。
切开血管,把斑块整个切除。
缺点是:有创伤,需要全身麻醉,脖子上留疤。
四、怎么放支架从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用个管子顺着大血管通到脖子,参见勤劳的管道工亮仔小神经,公众号:简乐神经勤劳的管道工------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取栓首先用个导丝通过狭窄处,然后顺着导丝放进去一个保护伞,防止操作时斑块脱落跑到脑子里,再顺着保护伞的导丝,送进去一个球囊把狭窄处扩大一点,球囊撤下来,把支架顺着导丝放到狭窄处释放,如果有残余狭窄,可以用球囊再扩一次。
最后把保护伞回收。
放支架的优点是:微创,没有痛苦,对身体没有损伤,几乎不出血。
如果一切顺利,术后1-2天就可以出院。
五、放支架危险吗危险。
颈动脉支架手术虽然是微创手术。
但是在手术分类级别中属于4级(最高级别),所有的手术都有风险,级别越高,说明难度和风险越大。
手术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狭窄的血管突然打开,犹如开闸放水,有可能冲破上游的脑血管,一旦发生是致命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一项大型meta分析纳入了近16 000例行CEA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结果发现,如由神经科医生评估患者,则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风险为7.7%,如由血管外科医生评估,则该风险为2.3%。
这些数据均支持CEA和CAS后需进行独立的神经系统评估。
6.5适应证是否行CEA应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狭窄程度。
当前的AHA指南建议,对于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如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风险<6%,狭窄程度为50%-99%时施行CEA。
对于无症状者,如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风险<3%,AHA指南则建议狭窄程度在60%-99%的患者行CEA。
虽然临床试验数据支持无症状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60%-79%时即可行CEA,但据AHA指南提示,一些医生对于无症状患者狭窄程度>80%才给予施行血管重建术。
总体的指南建议可能会受一些其他重要临床因素(期望寿命、年龄、性别和并发其他疾病)以及手术实施者记录的手术结局的影响,二者可能共同增加(或降低)CEA的风险,减弱(或改善)其卒中预防效果。
当为某一特殊患者提供治疗建议时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各项临床因素和外科结局。
此外,美国神经病学会2005年指南提出,CEA适用于40-75岁且至少有5年预期寿命的患者。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有偏瘫无眼部症状的老年人CEA获益最大。
鉴于30d卒中或死亡风险为6%,为预防2年内l例卒中的发生,狭窄程度≥7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需要治疗的人数(NNT)为6,狭窄程度50%69%者NNT为20,狭窄程度>60%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NNT为17。
对参与NASCET和ECST试验的狭窄程度≥5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5年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男性NNT为9,女性为36;年龄≥75岁者为5,<65岁者为18;如末次TIA2周内随机进入试验则NNT为5,如超过12周进入研究则为125。
6.6禁忌证 1998年AHA专家小组一致建议,当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的预期风险>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且再次行CEA的风险>10%时,应使用阿司匹林和冠险因素控制代替CEA。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中)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中)5 内科治疗5.1危险因素的干预识别卒中危险因素对于卒中预防是重要的,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降低卒中风险。
种族、年龄、家族史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但这些因素无法进行干预。
尽管没有对严重颈动脉狭窄进行专门的评估,但无论是否行颈动脉再通治疗,推荐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内科治疗以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降低临床事件。
治疗的目标见表3。
5.1.1 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是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除直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对全身和脑循环产生影响外,还与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均增加了脑栓塞的风险。
血压与卒中风险成线性关系,即使在正常血压范围也是如此。
当收缩压>160mmHg,卒中风险增加3倍。
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卒中的影响是相同的,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特别重要的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干预的基础治疗。
抗高血压治疗的益处适用于各组人群,尤其适合于糖尿病患者。
即使轻微降低收缩压(10mm Hg)和舒张压(3~6 mm Hg),卒中风险下降可达30%-42%。
降血压药物的选择以美国全国联合会(JNC)的7个指南为基础,同时参考患者的内科情况(如糖尿病、左心室功能紊乱、肾衰竭等)和种族。
至少2/3的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才能控制血压。
5.1.2 戒烟吸烟可以使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1倍,其风险直接与吸烟数量相关。
对于使用口服避孕药物女性来说吸烟的风险更高。
吸烟者的配偶由于被动吸烟,其卒中风险较其他不吸烟者增高近1倍。
加入规范的戒烟计划,如尼古丁替代、丁胺苯丙酮、社会支持、技巧训练等,被证实是最有效的戒烟方法。
5.1.3 血脂异常的治疗尽管流行病学证实,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是无可置疑的,但它与卒中的关系尚不明确。
实际上,血脂与卒中的关系存有争议,部分原因是由于临床试验中把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作为整体分析。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治疗原则和方法一、适应症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像。
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
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主要内容包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
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
腹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
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
需急诊手术者,应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
除一般性术前准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颈动脉支架概述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情况,进行必 要的药物治疗和复查。
颈动脉支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恢复血液 流通,缓解症状;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局限性
可能发生支架内再狭窄;需要长 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影响颈部 血管其他操作。
颈动脉支架的适应
03
症与禁忌症
颈动脉支架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介入 手术。通过在病变的颈动脉处放置支架,可以恢复颈动脉的通 畅,改善脑部供血。
颈动脉支架概述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颈动脉支架简介 • 颈动脉支架的工作原理 • 颈动脉支架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颈动脉支架的手术过程 • 颈动脉支架的疗效与预后 • 颈动脉支架的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颈动脉支架简介
01
颈动脉支架的定义
01
颈动脉支架是一种医疗设备,用 于支撑和保持颈动脉通畅,以改 善脑部供血。
颈动脉支架的手术
04
过程
颈动脉支架的手术过程
• 颈动脉支架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阻塞的医疗设备。它通过在病变的颈动脉段放置一个支架,以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 改善脑部供血。
颈动脉支架的疗效
05
与预后
颈动脉支架的疗效与预后
• 颈动脉支架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介入技术 。通过在病变部位放置支架,可以恢复颈动脉的通畅,改善 脑部供血。
02
它通常由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形状和大小根据个体颈动脉的 解剖结构定制。
颈动脉支架的用途
01
02
03
治疗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可以扩大 狭窄的颈动脉,恢复正常 的血流,改善脑部供血。
颈动脉支架概述课件ppt
锥形支架的直径规格:6/8 mm, 7/10 mm 锥形支架的长度规格:30 mm, 40 mm 锥形支架占Acculink全球植入总数的80%以上
• 直形支架的直径规格:5-10 mm • 直形支架的长度规格:20 mm, 30 mm, 40 mm
22 cm
132 cm
5.9F (1.98 mm)
4.4F (1.47 mm)
5.7F (1.91 mm)
3.6 F (1.19 mm)
ACCUNET
Company Confidential
30
March 2008
Not For Distribution or
支架尺寸
ACCUNET
Company Confidential
3.颈动脉血管重建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 术的对比研究(2010 CREST).
年龄小于70%岁CAS更加有效;年龄大于70 岁CEA更占优势。
19
判断 CSA或CEA
掌握颈动脉狭窄的自然病程;病理生理机制 ;相关解剖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等相关专业 基础知识是关键。
20
颈动脉支架注册研究汇总
注册研究
CAS 器 械 的 发 展 Stent &EPD
FDA在2004年8月批准了首批用于高危病人的 CAS器材(Acculink/Accunet)
CMS(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在 2005年3月批准可有限赔付CAS
23
颈动脉支架一览
支架类型 公司
不锈钢 Boston
开环 镍钛 合金
Company Confidential Company Co3n4 fidential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目前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脑血管病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世界卫牛组织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和决定因素研究(MONICA)前瞻性研究(调奋人群涵盖我国16个省市约330万人)和1986年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回顾性研究(研究人群涵盖我国的29个省市580万人),脑卒中病死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20%、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9%;全年龄组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16/10万,平均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
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子脱落引起的脑动脉栓塞和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据国内外报道,20%~30%脑血管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颈动脉狭。
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即脑梗死的发生;其二是解除颈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及纤维肌肉结构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等;其他病因如外伤、动脉扭转、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等较少见。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约90%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我国中青年患者中,大动脉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附肇血栓和微栓子脱落;斑块内出血、纤维化和钙化引起狭窄进行性加重;血管壁溃疡、夹层及动脉瘤形成产生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病理变化。
最终导致颈动脉狭窄、闭塞及脑组织的缺血和梗死。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丰要有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全文)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全文)目前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脑血管病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和决定因素研究( MONICA)前瞻性研究(调查人群涵盖我国16个省市约330万人)和1986年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回顾性研究(研究人群涵盖我国的29个省市580万人),脑卒中病死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20%、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9%;全年龄组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16/10万,平均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1000,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子脱落引起的脑动脉栓塞和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丰要病因之一。
据国内外报道,20%~3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颈动脉狭窄。
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即脑梗死的发生;其二是解除颈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及纤维肌肉结构不良( fibromuscular dysplasia)等;其他病因如外伤、动脉扭转、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等较少见。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约90%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我国中青年患者中,大动脉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附壁血栓和微栓子脱落;斑块内出血、纤维化和钙化引起狭窄进行性加重;血管壁溃疡、夹层及动脉瘤形成产生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病理变化。
最终导致颈动脉狭窄、闭塞及脑组织的缺血和梗死。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意大利颈动脉支架共识(ICCS)和卒中预防及教育普及计划(SPREAD)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意大利颈动脉支架共识(ICCS)和卒中预防及教育普及计划(SPREAD)高峰;王拥军【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06(001)008【摘要】@@ 2005年初,意大利介入心脏病学会(SICI-GISE,http://www.gise.it)组织了一个专项工作组处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这一临床争论热点.【总页数】7页(P568-574)【作者】高峰;王拥军【作者单位】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007年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 [J], 高峰;杜彬;秦海强;申丹丹;王桂红2.ACCF/SCAI/SVMB/SIR/ASIIN 2007年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专家共识文件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特别工作组关于临床专家共识文件的报告(ACCF/SCAI/SVMB/SIR/ASIIN颈动脉支架置人术临床专家共识文件委员会)与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血管医学和生物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联合发布 [J], Bates ER(著);Babb JD(著);Casey DE Jr(著);Cates CU(著);Duckwiler GR(著);Feldman TE(著);Gray WA (著);Ouriel K(著);Peterson ED(著);Rosenfield K(著);Rundback JH (著);Safian RD(著);Sloan MA(著);White CJ(著);刘慧慧(译);吴延华(译);靳勇(译);曹勇军(译);刘春风(译)3.专家共识--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房颤筛查中国专家共识简介 [J], 医学论坛网4.《2018年意大利肝病学会/意大利内科学会/意大利传染病和热带病学会/意大利肾脏病学会专家共识:慢性肾脏病患者HCV感染的管理》摘译 [J], 韩超5.专家共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原则和方法一、适应症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像。
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
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主要内容包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
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
腹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
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
需急诊手术者,应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
除一般性术前准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d)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
常用器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a)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动脉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术中发生夹层等并发症时可植入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术中推荐使用脑保护装置。
2、操作要点:(1)血管造影:首先行常规主动脉弓、颈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
(2)远端EPD技术:通过超滑导丝【0.035in(1in=2.54cm)/150cm】、超长导管(如125cm 5F MPA 导管和VTK导管)和8F MPA导引导管(或6F导引长鞘)三者同轴技术,或超滑导丝、造影导管选择性插管至颈外动脉远端,通过260cm导丝交换技术。
以上方法将导引导管或长鞘头端置于狭窄近端预定位置(通常位于狭窄病变近端3~5cm)。
经导引导管或长鞘输送远端EPD通过狭窄至颈内动脉狭窄远端预定位置(至少位于狭窄病变远端3cm以上)释放EPD。
如果狭窄病变90%以上(近闭塞病变),为防止EPD通过困难和减少栓子脱落风险。
提倡先行小球囊(直径2.5mm)预扩张后再将EPD输送装置通过狭窄病变。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远端EPD装置供选择,不同EPD 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类似。
远端EPD是在狭窄病变的远端放置一过滤网,术中允许血流通过,但可将脱落的栓子捕获,支架植入后取走滤网。
熟悉不同EPD的使用特点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还缺少比较不同远端E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3)近端EPD技术:超滑导丝(0.035in/150cm)、4~5F 造影导管选择至颈外动脉,通过长导丝(260cm)交换近端栓子保护装置至预定位置,选择0.014in治疗导丝通过狭窄至颈内动脉远端。
近端保护装置国内使用极少,原理是采用两个闭塞球囊分别阻断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使颈内动脉血流暂时停滞甚至逆流。
支架植入后通过导引导管回抽颈动脉的一定量血液,将可能脱落的栓子吸出体外。
近端保护装置和远端保护装置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因此,原则上应该选择操作者最为熟悉的EPD。
(4)支架植入:通过远端保护装置自身导丝或近端保护装置放置的治疗导丝对狭窄颈动脉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
对重度狭窄病变推荐进行球囊预扩张技术。
支架植入前预扩张多主张采用5~6mm直径,长度20~30mm球囊,扩张后植入自膨式颈动脉支架多不再需要后扩张。
若植入支架后仍残余再狭窄大于30%,再行5~6mm球囊做后扩张。
目前市场上颈动脉专用支架种类较多,均为自膨式,编织或激光切割制作而成。
常用支架的规格为直径7~9mm,长度30~40mm。
长度为60mm的支架使用较少。
哪种支架在治疗颈动脉狭窄方面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尚缺乏有力证据。
(5)支架植入后即刻检查:支架植入后即刻行颈动脉血管造影,观察颈动脉内是否充盈缺损(栓子),确认没有后再回收EPD,并在体外进行冲洗,以确认是否捕捉到红白栓子。
若造影发现颈动脉有栓子存在,应即刻采取导管取栓和药物溶栓治疗。
确认栓子取出或溶解消失后,再取出EpD。
(6)完成手术后检查:再次进行治疗侧颈动脉和颅内血管造影评价,达到形态学疗效满意和查体没有脑缺血并发症则手术操作完成。
五、操作注意事项1.术中血压的控制:如患者基础血压不正常,在开通颈动脉狭窄前应给以适度降压。
推荐收缩压降至正常或比基础血压降低20~30mmHg。
2.颈动脉窦压力反射的处理:在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和植入支架前,备好阿托品1mg,一旦出现严重心率过缓(小于40次/分)和血压降低(收缩压小于90mmHg),可静脉推注阿托品。
若收缩压难以维持在90mmHg,可给以多巴胺类升压药物。
将心率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低于正常20~30mmHg。
术后要动态监测血压至少24h,或至稳定为止。
如出现心脏骤停或心率持续小于40次/分,置入临时起搏器。
由于部分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扩张和支架术中迷走神经反射轻微,或迅速恢复正常,使用阿托品会使血压升高,有加重脑过度灌注风险。
所以不推荐扩张前预防性使用阿托品。
3.抗凝药物的使用:术前即刻静脉推注肝素50U/kg,术中持续经导引导管加压灌注肝素等渗盐水。
4.球囊扩张:对于颈动脉近闭塞性狭窄,预计远端EPD通过有一定难度时可先行小球囊(直径2~3mm)预扩张后再放置EPD;或使用近端保护装置。
对于重度狭窄(直径大于70%)植入支架前推荐采用等大球囊(直径5~6mm)预扩张。
植入支架后若仍有残余狭窄大于30%,再行后扩张。
5.麻醉的选择。
推荐采用局部麻醉,必要时采取全身麻醉。
六、术后处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至少24h心电、血压监护,或监护至心电、血压平稳。
2.术后经静脉滴注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至少24h。
3.术后继续应用术前所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持续至少术后6~12个月。
七、并发症及其防治1.脑梗死:脑梗死是CAS术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5%。
目前认为在术中使用EPD可以减少脑栓塞事件的发生概率。
另外,术前和围术期有效的抗栓治疗是公认的预防手段。
术中一旦发生严重栓塞事件应立即进行动脉溶栓和取栓治疗。
2.脑过度灌注损伤:脑过度灌注是指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发生。
有报道脑出血发生率在0.5%左右。
围手术期有效的血压控制是预防过度灌注损伤的最有效手段。
癫痫发作及颅内出血被认为是严重过度灌注损伤的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抗凝治疗。
严重者可考虑脑室引流或外科治疗。
3.颈动脉并发症:血管痉挛多可自行恢复,也可采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尼莫地平动脉推注可取得即刻疗效。
颈动脉和颈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应在积极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考虑动脉导管取栓治疗。
4.心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心脏骤停及低血压。
是由于颈动脉球内感受器对机械压迫导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引起。
常出现在颈动脉分叉部位的球囊扩张时,也可在支架植入后发生。
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前要准备阿托品,一旦发生迷走反射立即静脉推注0.5~1mg,能有效防止心动过缓的发生。
必要时使用临时起搏器。
发生持续低血压时,可使用稳定血压药物,如多巴胺等。
5.一般并发症:穿刺点损伤,局部血肿形成,对比剂过敏、对比剂肾病等。
处理原则参照动脉血管造影等有关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1、颈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的标准:(1)残存狭窄小于30%,和(或)跨狭窄段压力差小于10mmHg(不做为常规推荐);(2)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目前,据大宗病例统计,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达95%~100%,随访3~5年,支架通畅率为85%~95%。
2、随访:建议分别于术后1、3、6和12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全面复查,并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
当怀疑颈动脉支架后再狭窄时,同时进行CTA或直接行血管造影检查。
1年后建议每6个月复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