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温病条辨》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温病条辨序ppt课件

温病条辨序ppt课件
六气之疴,御风以絺,指鹿为马,迨试而 辄困。
今译:从王叔和以后,大致都是用伤寒的方法治疗六气造成的外感 病,这种治法就像用细葛布挡风一样,混淆了伤寒病与温病,等到 临床运用就感到行不通了。
返回主页
返回

世俗乐其浅近,相与宗之,而生民之祸亟
点 矣。
内 容
今译:社会上的人喜欢它内容浅显,就一起遵从它,那么百 姓的灾祸就频繁了。
返回主页
三年(1818)升礼部尚书,道光五年(1825) 升协办大学士。精于教育,任祭酒时,选 《成均课士录》,教学生“立言以义法, 力戒摹拟剽窃之习”。做学政时,制定 《学约》“辨途、端本、敬业、裁伪、自 立”五则以训示学生。与学生讲话,谆谆 如父兄之于子弟,士风为之一变。为人风 裁严峻,立朝无所亲附。出入内廷,百官 见之莫不肃然。其著作后人辑为《实事求 是斋集》。立朝30年,以文章品谊闻于天 下,被誉为“正人”。卒谥文端。
我朝治洽学明,名贤辈出,咸 知泝原《灵》、《素》,问道长沙。 自吴人叶天士氏《温病论》、《温 病续论》出,然後当名辨物。好学 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 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
返回主页
十全:满意的疗 效。
秉:持。
抗志:坚持高尚 的志向。 贸贸:对温病昏 愦不清。 摅:抒发。
笥:书箱。
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 施之於用,罕得十全。吾友鞠通 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 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 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 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 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 然犹未敢自信,且惧世之未信之 也,藏诸笥者久之。予谓学者之 心,固无自信时也。然以天下至 多之病,而竟无应病之方,幸而 得之,亟宜出而公之。
返回主页
触类旁通的、以缺少治疗六气致病方法为可耻的、有才识的医生, 而大都不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地去类推,只是拘泥不变地像按照 图样去寻求好马一样地就伤寒而论伤寒。

温病条辨叙PPT课件

温病条辨叙PPT课件


肺腑无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同一
辙,可胜慨哉!
今译:肺腑不能说话,含冤而死的鬼魂在夜间号哭,二千多 年以来,情况都大致相同,怎能不令人感慨不已呢!
.
35
返回主页
返回
溯:《说文》“逆流而上曰溯 洄”
溯:多音字:sù,shuò
异体:〖泝〗〖遡〗 sù (1)逆流而上。
(2)往上推求;回想。 Shuò 水名。
逆 流 而 上
往 上 推 求
推 究 探 求
.
返回主页
36
返回
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
吴县人,清代康乾时的著名医家。叶氏一
叶 天 士
生忙于诊事,在世没有亲笔著述。现传有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后附《幼科心法》 及《温热论治》各一卷;《叶天士医案存 真》三卷。据载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代整理
记录的。
温 治療,敘述溫疫的各种兼挾証治。17世紀中
疫 葉細菌學出現前,《溫疫論》提出了:“夫
论 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气
間別有一种异气所感”,這种异气即“戾
气”。這种學說是十分先進的。
.
27
返回主页
返回
方 中 行
明末医家,名有执,字中行。著有 《伤寒论条辨》、《本草钞》等。
喻 明末清初伤寒学医家。名昌 ,字嘉 嘉 言。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 言 《尚论篇》。
之疎也。因而沿习故方,略变药
.
9
返回主页
陶氏之书:陶华的 味,沖和、解肌诸汤纷然著录。 《伤寒六书》。 至陶氏之书出,遂居然以杜撰之
伤寒,治天下之六气。不独仲景
之书所未言者不能发明,竝仲景
已定之书尽遭窜易。世俗乐其浅
宗:遵从。

《温病条辨序》课件

《温病条辨序》课件

对后世中医温病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
誉为“温病学之宗”
03
温病条辨序的影响
章节副标题
温病条辨序对后世的影响
温病条辨序提出了“温病” 的概念,丰富了中医学的理 论体系。
温病条辨序是清代著名医学 家吴鞠通的代表作,对后世 中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温病条辨序对后世中医学的 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产
温病条辨序在现代的应用价值
温病条辨序是中医经典著作,对现代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温病条辨序中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现代中医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温病条辨序中的养生保健理念,对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 用。 温病条辨序中的药方和治疗方法,对现代中药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 义。
生了重要影响。
温病条辨序对后世中医学的 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
了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温病条辨序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温病条辨序是中 医经典著作,对 现代医学有重要 启示
温病条辨序强调 辨证论治,对现 代医学的个体化 治疗有启示
温病条辨序注重 整体观念,对现 代医学的系统生 物学有启示
温病条辨序强调 预防为主,对现 代医学的预防医 学有启示
04
温病条辨序的评价
章节副标题
温病条辨序的学术评价
学术地位:温病 条辨序是温病学 领域的经典著作, 具有很高的学术 地位。
学术价值:温病 条辨序对温病学 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具有很高的学术 价值。
学术影响:温病 条辨序对后世的 温病学研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被誉为温病学的 奠基之作。
温病条辨序在 清代及后世中 医界享有很高 的声誉,被誉 为“温病学之
宗”
温病条辨序的现代评价

《温病条辨序》课件

《温病条辨序》课件

对中医药科研的推动作用
提供理论支持
01
《温病条辨序》为中医药科研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学借鉴,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科研的发展和创新。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02
《温病条辨序》的科研成果可以促进中医药与其他学科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
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03
通过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温病条辨序》有助于提
应用
在解读《温病条辨序》时,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比不同版本和记 载,鉴别其中的真伪和差异,整理出较为可靠的信息,并对其中涉及的人物、 事件、时间等进行考据,以探究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比较研究法
定义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比较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来探究其内 在规律和意义的方法。
应用
在解读《温病条辨序》时,可以将不同版本的《温病条辨》进行比较,分析其中 的异同点,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演变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该文献的意义 和价值。
临床应用法
定义
临床应用法是将文献中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实践 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应用
在解读《温病条辨序》时,可以将其中涉及的温病理论和治 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 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文献的精髓和实际应用价值。
价值观念
探讨《温病条辨序》所体现的价值 观念,如医德、仁爱等,及其对现 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03
《温病条辨》与中医温病学
《温病条辨》在中医温病学中的地位
重要经典之一
临床指导
作为中医温病学的经典著作,为后世 温病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温病的 思路和方法,成为温病学临床实践的 必备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4.2020
12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注释】 1.作俑:指创始,但具贬义。 2.朗若列眉:所见真切,如人的眉毛那样 明朗,显而易见。 【提要】 温病的种类及其病因。
13.04.2020
13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3. 感传途径、治法、预后及与伤寒的区别
2.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治法必以仲 景六经次传为祖法。 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辨 治方法)必从河间三焦定论。 寒为阴邪……,伤寒阴邪也,阴盛伤人之阳也。 温为阳邪……,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 (上焦篇2)
13.04.2020
14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注释】 1.觱发:觱,音毕。觱发,指寒冷的风。 大明:太阳。 2.烛:照亮。此处指辨明。 3.鉴:镜子。 【提要】 温病发病的部位及受邪途径。
13.04.2020
15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二)上焦篇证治举例
1.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证治
4.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 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 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 例。 (上焦篇4)
13.04.2020
16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注释】 1.膜原:又称募原。此处指湿热性质的病邪初犯 人体所在的半表半里部位。 2.藜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3.膏梁:指饮食的肥美。 4.纨绔(wanku):华美衣服。 此处指富家子弟。
13.04.2020
17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提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4种温病 初起,邪在卫分的证治。 辛凉平剂银翘散是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的代表方,是治疗温 病上焦证的首方。
13.04.2020
4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二.吴鞠通著作
吴氏的主要著作有: 《温病条辨》,《医 医病书》二卷,《吴 鞠通医案》四卷。 (一为五卷)
13.04.2020
5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二.吴鞠通著作
《吴鞠通医案》四卷:卷一温病,伤寒。卷二 卷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 此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对 学习和研究温病学有很大帮助。伤寒,杂病及 妇儿各案,又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 “解儿难”篇相呼应,所以可以认为《吴鞠通 医案》是吴鞠通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3.04.2020
6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三.《温病条辨》简介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 病学著作,该书以三焦为纲, 病名为目。分别论述风温、 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湿温、秋燥、 寒湿及疟、痢、疸、痹等病 证治。共计265条文,208首 方。
13.04.2020
7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13.04.2020
10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一)温病大纲
1.温病的种类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 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 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 有温疟。 (上焦篇1)
13.04.2020
11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2.九种温病的病因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 湿热者,春末夏初,阳气驰张,温盛为热也。 湿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 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 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 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 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 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 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
第十三章
吴瑭《温病条辨》(选)
13.04.2020
1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一、吴瑭生平
吴 瑭 , 字 佩 珩 (heng) , 又字鞠通,江苏淮阴人。 清代著名医学家,生于清 乾 隆 道 光 年 间 1758 年 1836年。
13.04.2020
2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一、吴瑭生平
吴鞠通早年习儒。19岁时父亲病亡,悲痛欲绝, 认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于是 买来医书细读,当读至张仲景《伤寒论·序》“外 逐荣辱,内忘身命”之论时,慨然弃举子业,专 攻方术。1783年秋赴京师,当时“四库”馆开放, 得以读秘阁所藏医家各书,医道大进。读吴又可 《温疫论》,佩服其学说,于是认真研究此书。
13.04.2020
3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一、吴瑭生平
吴鞠通潜心钻研医术十多年,仍然未敢轻治一 人。1793年京师温疫大行,时医以伤寒法治疗 未效,朋友们强求吴鞠通给以治疗,以温病法 救治,存活者众,从此名声大振。吴鞠通鉴于 世医墨守《伤寒论》,治疗温病不知变通,乃 撰写《温病条辨》六卷,首创“三焦辨证”学 说,对温病学作出很大贡献。
吴氏指出湿温病缠绵难愈的原因是:“湿为阴邪, 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 一凉即退,故难速已”。吴氏经验:“湿温较诸 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 中焦病最多…当于中焦求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04.2020
18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 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 。
13.04.2020
19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注释】 1.洞泄:原指食后即腹泻,泻下物完谷不化。这 里指泻下无度。 2.氤氲:音姻晕,形容烟气弥漫很盛的样子。 3.陶氏《六书》:指陶节庵的《伤寒六书》。 【提要】 湿温初起证治及治禁
13.04.2020
20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
三.《温病条辨》简介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 病三焦辨治纲领,丰富 了温病的证治内容。具 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 用价值,是研究温病学 的必读之书。
13.04.2020
8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四.《温病条辨》主要条文简介
13.04.2020
9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背诵条文
理解并能背诵原文: 上焦篇(1、2、4、43条) 中焦篇原文(1、17、63条) 下篇原文(1及“治病法论” )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