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温病条辨绪论ppt课件
不隐人之善,不掩己之过,光明磊落, 认真求实。
41
人品医德 治学态度
晋·博物学家杨泉《物理论·论医》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 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 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明良,其德能 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能知天地 神袛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 之分,定逆顺之节,原疾疹之轻重,而 量药剂之多少,贯微达幽,不失细小, 如此乃谓良医。
14
机理探讨
用三种吹喉药分别做抑菌试验时,根据 化验室的报告,
一号对白喉杆菌呈耐药性; 二号及三号对于白喉杆菌均有中度敏感
现象
– 轻型患者大都给用一号,只有重型或极重型 的患者,才给以二号及三号
15
1954、1956中医救治乙脑
1954年石家庄地区流行乙型脑炎
– ---郭可明运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开窍法用于冠心病; 通下法用于急腹证; 凉血化瘀用于妇科热入血室等; 养阴法在扶助正气,补充微量元素(三甲、
大小定风珠含钙、镁、铜、锌等),提高 免疫功能方面都有明显作用。
35
现代温病
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再障、白血病、艾滋病等列 入“伏气温病”的范围,在伏气理论指导下可得 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陈平伯、柳宝诒、张凤逵、戴天章、余 师愚、雷丰、叶霖等。
29
明清成熟期——温病学著作大量问世
《温疫论》第一部急性感染性热病学专著; 《温热论》温病学的第一篇论文,奠定了温病学科
的基础; 《温热经纬》集诸家之长,上溯《素问》、《灵枢
经》、《伤寒论》,下集明清吴中温病学家学说之 大成。
急性心肌炎,为气阴两伤,气阴欲脱证; 神经系统的损害,出现肢体瘫痪—湿热阻滞经络
41
人品医德 治学态度
晋·博物学家杨泉《物理论·论医》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 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 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明良,其德能 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能知天地 神袛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 之分,定逆顺之节,原疾疹之轻重,而 量药剂之多少,贯微达幽,不失细小, 如此乃谓良医。
14
机理探讨
用三种吹喉药分别做抑菌试验时,根据 化验室的报告,
一号对白喉杆菌呈耐药性; 二号及三号对于白喉杆菌均有中度敏感
现象
– 轻型患者大都给用一号,只有重型或极重型 的患者,才给以二号及三号
15
1954、1956中医救治乙脑
1954年石家庄地区流行乙型脑炎
– ---郭可明运用白虎汤加减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开窍法用于冠心病; 通下法用于急腹证; 凉血化瘀用于妇科热入血室等; 养阴法在扶助正气,补充微量元素(三甲、
大小定风珠含钙、镁、铜、锌等),提高 免疫功能方面都有明显作用。
35
现代温病
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再障、白血病、艾滋病等列 入“伏气温病”的范围,在伏气理论指导下可得 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陈平伯、柳宝诒、张凤逵、戴天章、余 师愚、雷丰、叶霖等。
29
明清成熟期——温病学著作大量问世
《温疫论》第一部急性感染性热病学专著; 《温热论》温病学的第一篇论文,奠定了温病学科
的基础; 《温热经纬》集诸家之长,上溯《素问》、《灵枢
经》、《伤寒论》,下集明清吴中温病学家学说之 大成。
急性心肌炎,为气阴两伤,气阴欲脱证; 神经系统的损害,出现肢体瘫痪—湿热阻滞经络
温病条辨叙PPT课件
容
肺腑无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同一
辙,可胜慨哉!
今译:肺腑不能说话,含冤而死的鬼魂在夜间号哭,二千多 年以来,情况都大致相同,怎能不令人感慨不已呢!
.
35
返回主页
返回
溯:《说文》“逆流而上曰溯 洄”
溯:多音字:sù,shuò
异体:〖泝〗〖遡〗 sù (1)逆流而上。
(2)往上推求;回想。 Shuò 水名。
逆 流 而 上
往 上 推 求
推 究 探 求
.
返回主页
36
返回
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
吴县人,清代康乾时的著名医家。叶氏一
叶 天 士
生忙于诊事,在世没有亲笔著述。现传有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后附《幼科心法》 及《温热论治》各一卷;《叶天士医案存 真》三卷。据载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代整理
记录的。
温 治療,敘述溫疫的各种兼挾証治。17世紀中
疫 葉細菌學出現前,《溫疫論》提出了:“夫
论 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气
間別有一种异气所感”,這种异气即“戾
气”。這种學說是十分先進的。
.
27
返回主页
返回
方 中 行
明末医家,名有执,字中行。著有 《伤寒论条辨》、《本草钞》等。
喻 明末清初伤寒学医家。名昌 ,字嘉 嘉 言。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 言 《尚论篇》。
之疎也。因而沿习故方,略变药
.
9
返回主页
陶氏之书:陶华的 味,沖和、解肌诸汤纷然著录。 《伤寒六书》。 至陶氏之书出,遂居然以杜撰之
伤寒,治天下之六气。不独仲景
之书所未言者不能发明,竝仲景
已定之书尽遭窜易。世俗乐其浅
宗:遵从。
《温病条辨叙》课件
现代医学研究
深入研究
对《温病条辨叙》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挖掘其科学内涵和临床价值。
创新发展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对《温病条辨叙 》进行创新和发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 温病条辨叙》的现代应用和发展。
中医药教育
教材编写
01
将《温病条辨叙》作为中医药教育的必修课程,编写相关教材
02
《温病条辨叙》内容解析
温病概念
温病定义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 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 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热病的
总称。
温病分类
温病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 两类,新感温病是由外界温邪引 起的,伏气温病则是体内温邪潜
伏,遇诱因发作。
温病特点
温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传变 复杂等特点,其病程较长,易耗 伤人体正气,导致病情复杂多变
05
《温病条辨叙》在现代的应 用
临床应用
诊断依据
将《温病条辨叙》中的理 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诊断 ,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病情 分析和治疗方案。
用药指导
根据《温病条辨叙》的指 导原则,为患者提供个性 化的用药建议,提高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预防保健
运用《温病条辨叙》的理 念和方法,指导患者进行 预防保健,降低疾病发生 的风险。
作品影响
对温病学派的影响
《温病条辨叙》是温病学派的重 要著作之一,对于温病学的发展 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中医临床的影响
《温病条辨叙》所阐述的温病治疗 方法,对于当时的中医临床实践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后世的影响
《温病条辨叙》作为中医温病学的 重要著作,对于后世的医学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中 医临床实践和教学中。
温病条辨(谢冬梅)PPT演示课件
8
四.《温病背诵原文: 上焦篇(1、2、4、43条) 中焦篇原文(1、17、63条) 下篇原文(1及“治病法论” )内容。
10
(一)温病大纲
1.温病的种类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 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 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 有温疟。 (上焦篇1)
二.吴鞠通著作
吴氏的主要著作有: 《温病条辨》,《医 医病书》二卷,《吴 鞠通医案》四卷。 (一为五卷)
5
二.吴鞠通著作
《吴鞠通医案》四卷:卷一温病,伤寒。卷二 卷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 此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对 学习和研究温病学有很大帮助。伤寒,杂病及 妇儿各案,又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 “解儿难”篇相呼应,所以可以认为《吴鞠通 医案》是吴鞠通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禁下:若见胸闷不饥等湿热阻滞脾胃之症,误以为胃肠 积滞而妄用苦寒攻下。则脾阳受损,脾气下陷,湿 邪下趋而为洞泄。
禁润:若见午后身热等而误认为阴虚,妄用滋腻阴柔 之药,势必使湿邪锢结难解,病情加重而难以治愈。 这些均为难得的经验之谈。
19
(三)中焦篇证治举例
1.阳明温病证治
16.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 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 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 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 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中焦篇原文1)
15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 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 。
四.《温病背诵原文: 上焦篇(1、2、4、43条) 中焦篇原文(1、17、63条) 下篇原文(1及“治病法论” )内容。
10
(一)温病大纲
1.温病的种类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 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 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 有温疟。 (上焦篇1)
二.吴鞠通著作
吴氏的主要著作有: 《温病条辨》,《医 医病书》二卷,《吴 鞠通医案》四卷。 (一为五卷)
5
二.吴鞠通著作
《吴鞠通医案》四卷:卷一温病,伤寒。卷二 卷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 此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对 学习和研究温病学有很大帮助。伤寒,杂病及 妇儿各案,又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 “解儿难”篇相呼应,所以可以认为《吴鞠通 医案》是吴鞠通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禁下:若见胸闷不饥等湿热阻滞脾胃之症,误以为胃肠 积滞而妄用苦寒攻下。则脾阳受损,脾气下陷,湿 邪下趋而为洞泄。
禁润:若见午后身热等而误认为阴虚,妄用滋腻阴柔 之药,势必使湿邪锢结难解,病情加重而难以治愈。 这些均为难得的经验之谈。
19
(三)中焦篇证治举例
1.阳明温病证治
16.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 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 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 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 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中焦篇原文1)
15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 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 。
中医医古文课件温病条辨共65页文档
中医医古文课件温病条辨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
【原文】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 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 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
.
22
【提要】 湿温初起证治及治禁
【释评】 湿温初起有三大禁忌。一则禁汗:若见 恶寒头痛,身重疼痛,误认为伤寒而用辛温发汗之 药,则会耗伤心阳,湿浊随辛温之品上蒙清窍,可 致神昏、耳聋、目闭等症。二则禁下;若见胸闷不 饥等湿热阻滞脾胃之症,误以为胃肠积滞而妄用苦 寒攻下。则脾阳受损,脾气下陷,湿邪下趋而为洞 泄。三则禁润:若见午后身热等而误认为阴虚,妄 用滋腻阴柔之药,势必使湿邪锢结难解,病情加重 而难以治愈。
.
3
(一)温病大纲
【原文】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 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 有冬温、有温疟。
.
4
【提要】 温病的范围及病因
病因和发病季节,将温病分为九种 :风温;温 热(实指春温);温毒;暑温;湿温;秋燥; 冬温;温疟。
.
5
【原文】 2.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 阴。
.
10
【提要】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证治及治忌
吴氏以“恶风寒”和“不恶寒”作为药用辛 温和辛凉的依据.恶风寒较著系表邪偏盛, 可借辛温之剂暂解其表,但不可投麻、桂之 类辛温峻汗之剂,以免助热化燥。恶寒较轻 而热重者,用银翘散之辛凉以疏解之。
.
11
至若吴又可开首立一达原饮,其意以为直透膜原, 使邪速溃,其方施于藜藿壮实人之温疫病,容有愈 者,芳香辟秽之功也;若施于膏梁纨绔,及不甚壮 实人,未有不败者。盖其方中首用槟榔、草果、厚 朴为君。夫槟榔,子之坚者也,诸子皆降,槟榔苦 辛而温,体重而坚,由中走下,直达肛门,中下焦 药也;草果亦子也,其气臭烈大热,其味苦,太阴 脾经之劫药也;厚朴苦温,亦中焦药也,岂有上焦 温病,首用中下焦苦温雄烈劫夺之品,先动少阴津 液之理!
吴瑭《温病条辨》
.
1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 温病四大家之一。一般认为其生于1758年, 卒于1836年。江苏淮阴人。吴氏少习儒学, 后因父、侄身亡而发愤习医,专事方术,终
至一代医学巨匠。吴氏的著作主要有《温病 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
.
2
《温病条辨》于1798年著成的。全书共6 卷,并卷首1卷,计265条,附方208首。 该书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分别论述了风 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 湿温、秋燥、寒湿以及疟、痢、疸、痹等病 证治。
.
12
【原文】 5.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 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提要】 风热犯肺证治。
吴氏在上焦篇治温热邪犯手太阴,均主用辛 凉,但有轻、平、重之分,桑菊饮乃辛凉轻 剂,是治风热侵犯肺卫,邪浅病轻的方子。
.
13
【原文】 6.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 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 之。
【提要】 白虎四禁
【释评】 若脉浮为病在表,脉弦为病在少 阳,脉细为阴虚;脉沉为热结肠腑或阳气虚 弱;不渴为津液未伤;汗不出为表气郁闭或 无作汗之源。这些情况均非白虎汤适应证。
.
15
【原文】 8.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 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 去黄连主之。
渴乃温之本病,今反不渴,滋人疑惑;而舌 绛且干,两寸脉大,的系温病。盖邪热入营 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不可疑不渴非温 病也。故以清营汤清营分之热,去黄连者, 不欲其深入也。
.
6
【提要】 温病发病的部位及受邪途径
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足 太阳膀胱属水。
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 手太阴。
.
7
【原文】 3.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 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 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 者,名曰温病
【提要】热入气分,肺胃热盛证治
白虎汤是《伤寒论》阳明篇治疗邪从火化, 阳明热盛的主方,吴氏将其列为辛凉重剂, 主治温邪入里,肺胃热盛之证。
.
14
【原文】 7.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 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 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伤 寒之厥,足厥阴病也。温病之厥,手厥阴病 也。舌卷囊缩,虽同系厥阴现证,要之,舌 属手,囊属足也。
.
20
【提要】 邪入心包证治及厥证产生的机理治 法
【释评】 舌謇,指舌体卷缩,或强硬而转动 不灵。邪入心包也。
厥证有寒热之分,病位有手足厥阴之异。寒厥 多见于伤寒,乃因阳气大衰,阴寒内盛所致, 可见囊缩,因肾囊前后,为厥阴肝经循行之地。 热厥多见于温病,乃因邪热内闭,阳气不能外 达所致,可见舌卷,因舌为心窍,手厥阴包络 代心用事故也。
【提要】 手太阴肺经血分证辨治
.
18
细按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 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 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 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 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 深入,消烁津液,涸尽而死也。
.
19
【原文】 10.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 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
16
【提要】 手太阴肺经营分证治
【释评】 温病始于上焦手太阴,今寸脉大, 知上焦热重,也是手太阴温病应有之脉象。 舌干燥,色绛知病位虽在上焦,但病邪已不 在卫、气,而直入营分了。
.
17
【原文】 9.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 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有中焦病者,以中焦 法治之。若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血从上 溢,脉七、八至以上,面反黑者,死不治; 可用清络育阴法。
.
8
【提要】 太阴病脉证。
吴氏太阴病的主要表现是:脉象不浮缓,不 浮紧(以别于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而是 躁动快速,发热,还有头痛,轻微的怕风寒, 全身发热,有汗,口渴也可不渴,发热在午 后较明显等症。
.
9
(二)上焦篇
1.温热病 【原文】 4.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
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 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 湿温、温疟,不在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