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成本费用管理办法
目录
1、质量成本构成
1.1、质量成本的定义
1.2、质量成本的具体构成
2、质量成本费用控制
2.1、质量预防成本控制
2.2、鉴定成本
2.3、内部损失成本控制(废品损失费)
2.4、外部损失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售后服务)
3、质量成本预算及报告
1、质量成本构成
1.1、质量成本的定义
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一般可划分为由内部运行而发生的质量费用和由外部活动而发生的质量费用,具体包括质量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损失成本又可细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1.2、质量成本的具体构成
质量成本构成表
2、质量成本费用控制
2.1、质量预防成本控制
2.1.1、质量培训费控制
2.1.1.1、目的、适用范围、相关定义
●目的:为规范、指导厂质量培训费控制工作,为质量培训费的预算、开
支报销及核算工作提供支持,执行厂培训管理制度及相关财务规定。
●适用范围:适用于厂质量培训费的管理控制工作,该项费用的具体发生
部门包括生产车间、研发部、物资部、厂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
●相关定义:质量培训费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相关
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的业务水平所支付的培训费用。
质量培训费具体项目明细表
2.1.1.2、质量培训费的管理办法
2.1.1.2.1、质量培训费预算管理
●所有培训项目都遵循“先预算、审批,后使用、执行”的原则。各部门、
车间在拟订本年(月)度培训计划时,要明确本部门的质量培训计划,
并进行费用预算,报厂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批。
●厂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汇总编制厂质量培训费预算,列入教育
经费年(月)度预算总额,经厂联席会议讨论、厂长批准,按财务部规
定的相关程序执行。
●质量培训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制。厂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应填写《质
量培训项目申报表》,详细列支该项培训的费用预算,经批准后实施。
质量培训项目申报表
编号:填表
日期:年月日
2.1.1.2.2、质量培训费报销控制
●质量培训费的报销应遵循严格的预算及审批流程,通过财务流程报销
后,由财务部出纳人员办理预算额度内的支付业务。
●质量培训费的使用应遵循“谁主办、谁负责”以及“专款专用”的原则。
厂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是培训费用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应当确保质
量培训费切实用到质量人员、实施人员及质量手册责任人的培训上,在
确保合理、合规使用的同时,确保培训效用的最大化。
●质量培训费应在年(月)度质量培训费预算范围内支出,以质量培训项
目的形式报销。预算外的质量培训费需报厂长批准。
●厂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在报销质量培训项目费用时,应如实提供下
列报销凭证。《质量培训项目申报表》、《质量培训考勤表》、《质量培训
费用表》、相关发票等。
●培训合同。如果是外训项目,还应提供该项目的培训通知;如果是聘用
厂内部培训师或非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授课,不能签订培训合同或相关
协议书的,应提供能证明项目实施的文本凭证。
●符合财务规定的费用凭证。其中,聘用厂外非培训机构专业人士不能出
具正规发票的,应提供课时费领取的原始文本记录,并依据法律法规代
扣代缴相关税费。
质量培训费用表
编号:填表
日期:年月日2.1.2、质量改进措施费及质量评审费
参照2.1.1条中预算、报销规定执行。
2.2、鉴定成本
2.2.1、新产品试制,由各研发部提出《新产品可行性报告》、《新产品开发费用预算》,报厂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经厂联席会议讨论、厂长批准,由财务部按相关规定审核票据,支付并报销费用。
2.2.2、已投产产品的复检,由各研发部、市场部依据产品标准规定及用户要求提出,报厂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经厂联席会议讨论、厂长批准,由财务部按相关规定审核票据,支付并报销费用。
2.2.3、重大质量问题产品的检验,由厂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提出。经厂联席会议讨论、厂长批准,由财务部按相关规定审核票据,支付并报销费用。
2.3、内部损失成本控制(废品损失费)
2.3.1、废品损失费的定义
废品损失费主要是指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具体包括在生产以及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报废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费用以及消耗的人工费用、能源动力费用等。
2.3.2、形成废品损失的原因分析
产品在生产、储存过程中,由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造成的报废,具体如下。
●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不足形成废品。
●机器设备或工艺装备不合格形成废品。
●原材料或辅助材料、燃料等不符合相关标准形成废品。
●生产、工艺、技术文件发生错误或不明确形成废品。
●产品周转过程中由于防护措施不当形成废品。
●生产或储存的环境与产品要求不符形成废品。
●生产线为了追赶生产进度而忽略质量标准形成废品。
●单次采购原物料的数量过大,与实际使用情况产生较大差距,原产线停
产、转产造成较多原物料丧失使用价值形成废品。
2.3.3、废品损失费的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生产和周转中的产品损耗,有效控制废品损失费,根据上述分析,企业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制定控制措施。
●加强开工前的检验检查工作
●对生产工序和生产过程,特别是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需要在开工前进
行检查,保证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条件符合工艺规程
规定的要求。
●生产前对机器设备进行调试及维护保养,对进厂原物料严格把关(尤其
将投产的特采原材料报研发部进行审批),完善作业指导书、作业注意
事项等文件资料,改善工艺装备,设定合理的环境温湿度并严格管控,
协调生产线进度和生产计划等,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生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