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合集下载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咏一咏
情感变化:




诵读注意要点:
①把握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②根据情感需要,确立朗读语速 ③根据意境关系,确定停顿节奏 ④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 音长音短
赏读示例
吟一吟Βιβλιοθήκ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 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 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 杯。(悲——乐)
李凭箜篌引
李贺
谢谢指导!
赏析练习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 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 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 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 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 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 销万古愁。 (愤——狂)
自主赏读1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李贺
自主赏读2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 不堪听急管烦弦" 不堪听急管烦弦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②快慢 五花马,千金裘,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 换美酒,与尔通销万古愁. 换美酒,与尔通销万古愁.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爱的感情: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
登 岳 阳 楼
亲朋无一字,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老病有孤舟.
悲的感情: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道 难
惧的感情: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
《将进酒》李白 将进酒》
④轻重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 程度的状语. 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 调的词语. 调的词语.
李白《越中览古》: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鹧鸪飞.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 伏,抑扬顿挫. 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 感情. 感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押韵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 押ao韵 偶句押韵
3、平仄
• 1、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 • 2、现代汉语四声: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 • A、平声:阴平、阳平如“方”为阴平, “房”为阳平 • B、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 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 入声:汉语调类之一,现代普通话和大部 分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已将入声归入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
音韵——诗韵(情韵)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 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 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 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 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 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 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 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 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 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 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 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 铿锵发金石声。”
⑤音速徐疾对比(快慢) 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 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 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 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弹 性。
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 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相谐调,就要注意读 出徐疾,读出变化。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悲伤、失望、冷淡、庄严宜慢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朗读古体诗时应把握哪几方面?朗读近体诗时 应把握哪几方面?朗读词曲时应把握哪几方面? 2、“吟咏诗韵” 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 3、我们在朗读古诗时,还应注意哪两点?
1、节奏 三言诗:12、21梧宫/秋,吴王/愁 生/相怜 四言诗:2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2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2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诵读: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
登 岳 阳 楼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
《将进酒》李白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音韵——诗韵
诵读: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 煮芹烧笋饷春耕。
一、要有感情 ——把握感情基调: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 气息、音色。
气____声____
诵读:
《新城道中》苏轼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二、掌握知识技巧 ——声律知识
①节奏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 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 感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声声慢》 悲切、忧伤、狭窄,音量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悲壮、激昂、开阔,愉快,音量大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来吟咏诗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吟咏实践,提高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吟咏诗韵的乐趣,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 学生通过吟咏经典诗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因声求气来吟咏诗句。

难点:1. 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对经典诗句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包括经典诗句和参考译文。

2. 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1.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诗歌材料,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2. 学生准备好吟咏的道具,如诗卷、笔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诗歌欣赏:教师展示一首经典诗句,学生欣赏并感受诗句的韵律和美感。

3. 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因声求气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吟咏实践,互相交流和指导。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吟咏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并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句,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进行吟咏练习。

六、教学延伸1.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吟咏技巧,创作出具有韵律美的诗句。

2.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吟咏诗韵方面的进步。

《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论语》
黄河
人生:青春已 逝,年华不在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 复西归,少壮不努
手法:比兴(黄河-人生)力—,老—大汉乐徒府伤《悲长歌。行》
夸张(天上来)
再读感悟 ——悲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之 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
君不见(从容、亲切)\高堂明 镜\悲(叹意极浓)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
钱贱的如粪土,富贵人家不屑于吃它,贫穷的老百姓又
不会吃,因此就便宜了我老苏了。所以说在苏东坡之前,
因为猪的地位很低,人们很少吃猪肉。
中国古代对于饮食等级是有严格规定的。《国 语 楚语下》中有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
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 庶人食菜。也就是说,最初猪肉的地位并不低,它 属于天子食用的三牲之一,那么为什么到了唐朝它 的地位下降了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自西晋灭亡以 后,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经过300多年的战乱, 隋朝短暂统一后,政权归于李唐。李唐家族虽然是 汉人,但早已严重胡化,将牛羊肉作为主要肉食。 皇族如此,吃得起肉的贵族、官僚们也是如此。所 以猪肉地位严重下降。由于根深蒂固的饮食礼仪制 度,皇族的饮食自然是高贵的。所以,李白在这里 写“烹羊宰牛且为乐”,因为这是高贵饮食的标志。
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 忽复乘舟梦日边。
尽欢”“天生我材必有 行路难!行路难!
用”,这种感,难有作为的悲 叹与愤激;不甘沉沦,没有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P13
完全绝望;旷达豪放,无奈
和自我安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 ➢“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 是人的价值宣言,肯定自我。透露出一 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 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 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因声求气

因声求气

㈠把握诗歌的节奏美 形式 四言诗 节奏 二/二 二 二/一/二 一二 五言诗 二/二/一 二一 二/三 三 二/二/二/一 二二一 七言诗 二/二/一/二 二一二 例句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月明 星稀 乌鹊 南飞 海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知己,天涯/ 邻 白日/依山/ 黄河/入海 入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目 孤帆/ 远影/碧空/ 孤帆 远影/碧空 尽, 唯见/长江/天际/ 唯见/长江/天际/流 含情/凝睇 凝睇/谢 君王 君王, 含情 凝睇 谢/君王, 一别/音容 音容/两 渺茫 一别 音容 两/渺茫
(三)合理调控朗诵的速度
说话时吐字的快慢。 语速 ——说话时吐字的快慢。 说话时吐字的快慢 朗诵的速度,大体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 朗诵的速度,大体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
决定语速的因素: 决定语速的因素: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快读 快读; a.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快读; 平静,严肃的场面宜慢读. 平静,严肃的场面宜慢读. 慢读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快读 快读; b.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快读; 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慢读. 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慢读. 慢读 辩论,争吵,急呼, 快读; c. 辩论,争吵,急呼,宜快读; 闲谈,絮语,宜慢读._ 闲谈,絮语, 慢读._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 快读; d.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快读; 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慢读. 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 慢读.
(四)把握语调的高低变化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1)平调 平调(→) 平调 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陈述、说明的句子可以用平 直调,表示庄严、严肃、悲痛、冷淡、沉重、思索等感情。 (2)升调 ↗) 升调(↗ 升调 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调明显上扬。表示疑问、反诘、号召、兴奋、惊 讶等感情。 (3)降调 ↘) 降调(↘ 降调 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说得低而短促。表示坚决、赞扬、祝愿,请求 沉痛、惭愧等感情。 (4)曲调 ↗↘ 曲调(↗↘ 曲调 ↗↘) 句子语势有低——高——低的曲折变化,或者末一二个音节音调曲折并且拖 长。疑问句、陈述句可以用曲折调,表示惊讶、意外、讽刺等感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吟咏诗韵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吟咏诗韵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吟咏诗韵的基本知识。

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验吟咏诗韵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吟咏诗韵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第二章:声音与气息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吟咏诗韵中声音和气息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控制气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控制。

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口型和舌位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掌握气息的控制技巧。

结合诗歌实例,指导学生运用声音和气息进行吟咏。

第三章:韵律与节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韵律与节奏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感知和表现诗歌韵律与节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韵律与节奏的定义和特点。

如何在吟咏中把握韵律与节奏。

3.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韵律与节奏,让学生感受其美感。

引导学生进行韵律与节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韵律与节奏技巧。

第四章: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在吟咏诗韵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意境营造的要素与方法。

4.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练习。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技巧,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诗歌吟咏欣赏与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欣赏。

分析诗歌吟咏中的技巧与特色。

5.3 教学活动播放或表演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魅力。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课件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课件

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
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重捶只是其中一种, 轻读轻吐、拖长、快中显慢、高低相间、虚实互转、
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
练习
1.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D.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 (A)
3、语调
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采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可形 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表现各种感情态度。 一般地说,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
语句,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祈使的
语句,用降调;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 解释的话,用平调;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 用曲调。
2、语速
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
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
的印象。 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 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
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
如:杜牧的《江南春》、朱熹的《春日》诗中充 满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语速可稍快些;陆游的 《示儿》表达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 国热情,情绪悲伤,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抒发诗 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诵读语速可稍缓。
语调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调的 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往往连为一体: 语速缓慢的,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语速
急切的,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反之,
语调低沉平抑的,语速就较慢;语调激昂
高扬的,语速就较快。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一、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3、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4、诵读并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教学重、难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赏析诗歌的方法。

学法指津:二、单元赏析指导:◆阅读“赏析指导”弄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1、解题:A、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

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B、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解“读”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A、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是“气细声粘”。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精品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精品
万古愁情
长愁

朗读训练: 呼
将 进 酒



君不见……来,奔流……回。(气满声高) 君不见……发,朝如……雪。(气沉声缓) 人生……… 欢,莫使……月。(重读字) 天生………用,千金……来。(铿锵有力) 烹羊………乐,会须……杯。(气足调扬)


岑…,丹…,将…,杯…。(气短声促) 与君…曲,请君………听 钟鼓……贵,但愿……醒。(气足声缓) 古来……寞,惟有……名。(前轻后重) 陈王……乐,斗酒……谑。(稍轻缓) 主人……钱,径须……酌。(稍急促) 五…,千…,呼儿……酒,(气短声促) 与尔…………愁。 (重、慢、扬)
要求:读出诗句节拍, 读准字音
一、音读
1.学生自由试读全诗
酒《 》将 进
2、学生个读,找出本文的情感变化 之词,整体感知思想情感 “悲” “欢“乐” “寂寞”
“愁”
二、情读
学生分组分层自由读 思考:该用何种语速、语调、语气 来读出这种情感?
将 进 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愤激:怀才不遇
第 二 次 情 感 变 化 :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第三次情感变化: 由愤懑转狂放 第四次情感变化:
由狂放转长愁
狂放:万古愁情
《将进酒》情感发展脉络
《将进酒》情感发展脉络
悲 叹
人生易老
欢 畅
聚友畅饮
愤 激
怀才不遇
狂 放
• •
• •
《虞美人》朗读训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平 淡、缓慢)小楼昨夜(延长)又(重 )东风(轻、淡),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深沉、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轻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延长)。

古代诗歌阅读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古代诗歌阅读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古代诗歌阅读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者:王寿波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3年第35期【技法指津】“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诗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地诵读、吟咏,体味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这两方面来解读诗歌,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吟诵中领略古诗词的音乐美朗读、吟咏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诗词讲究严格的音韵格律,节奏感强,有音乐美的特点,诵读时我们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1.把握诗歌的节奏。

诗歌节奏主要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但一首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合,形成停顿。

(1)一般情况下,诗歌的停顿规律是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五言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七言四顿,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体会诗歌的韵律。

诗歌讲究押韵,我们诵读时要找出诗词的韵脚,了解平仄规律。

在律诗、绝句中一般只有一韵,找出韵脚比较容易。

而乐府诗或宋词中,则可能出现两韵。

转韵往往意味着诗词层次、情感上的变化。

同样,诗词中平仄这两类声调有规律地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变化多样,不致单调,读起来可以产生音乐美。

3.注意双声叠韵。

除平仄以外,古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二、在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吟诵是用一定的语气、语调,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对诗文进行有节奏地诵读。

在领略诗歌音乐美的同时,我们更要能体会诗词的情感美。

如《将进酒》,通过吟诵我们可以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知识讲解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知识讲解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知识讲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元曲的相关知识;2.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3.掌握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原则。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律诗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

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杂剧最基本的特点是有剧情,能演出;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李凭箜篌引》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所创造的离奇幽怪的艺术境界,赞美李凭的高超技巧,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虞美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其中,既有他为曾经拥有的王国、权利、荣华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也包含了对故国山河的留恋和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

《苏幕遮》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思念朋友的情怀。

作者面对象征江南陂塘风景的荷花时,很自然地会勾起乡思。

《国殇》这首诗是祭祀为保卫国土而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燕歌行》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菩萨蛮》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地吟咏诗歌。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吟咏、声母、韵母、声调等。

1.2.2 吟咏诗韵的基本方法:正确的发音、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融入等。

1.2.3 吟咏诗韵的实践练习:选取一些简单的诗歌进行吟咏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1.2 示范法:教师进行吟咏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1.3 实践法:学生进行吟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播放吟咏诗歌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2.2.2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经典的吟咏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讲解: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1.3 示范:教师进行吟咏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1.4 实践:学生进行吟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讲解:10分钟3.2.3 示范:10分钟3.2.4 实践: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吟咏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4.1.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吟咏表现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4.2.1 学生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

4.2.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5.1.1 教材:吟咏诗韵教材、诗歌选集等。

5.1.2 音响设备:播放音频资料的音响设备。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陈

读下面的句子, 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在哪个地方 特别要注意停顿? 特别要注意停顿?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顿失滔滔。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岑夫子 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丹丘生 短促)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短促)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 延长)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延长)醉不 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 花马,千金裘(短促) 花马,千金裘(短促),呼儿将出换美 与尔同销(延长、停顿) 酒,与尔同销(延长、停顿)万古愁。

• 请判断下例诗句,哪些应该读得快,哪些 请判断下例诗句,哪些应该读得快, • 应该读得慢? 应该读得慢?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 万古愁。 万古愁。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 •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 虞美人 听雨 • 蒋捷 • • • • • • • • •
基调:悲愁,低沉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韵脚(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 字的韵母)一般要相应延长。
枯藤老书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jiα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xiα
断肠人在天涯

•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 韵母,这就是韵脚。
吟咏诗韵
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 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 歌的思想感情。
一、要有感情 ——把握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 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
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 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满 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 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因声求气 吟由 由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浅 入
表 及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深 里
1、因声求气:
因:依据; 声:声律(节奏、平仄、押韵); 求:探求; 气:诗的精神。
因声求气
• 含义:通过掌握中国古典诗歌的节拍、用韵等诗律 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建议: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

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

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

“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

二、阅读课文诵读指导,理解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是怎样构成的?1、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和形成停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五言一般是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一、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

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侃侃而谈。

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

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因声求气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

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1、因声求气:因:依据;声:声律(节奏、平仄、押韵);
求:探求;气:诗的精神。

2、吟咏诗韵: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玩味,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音韵——诗韵
三、方法解说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新城道中》苏轼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喜:气满声高)《登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悲:气沉声缓)
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惧:气提声凝)
《将进酒》李白: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急:气短声促;)
《燕歌行》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憎:气足声硬)
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①音顿疏密对比。

②音尾长短对比。

③音高抑扬对比。

④音量轻重对比。

⑤音速徐疾对比
①音顿疏密对比。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

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
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要特别注意不可“读破句”!
②音尾长短对比
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

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

例如上词中的“悦”“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

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如“深”“音”。

实战模拟: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
a.天门/中断/楚江/开……
b.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音高抑扬对比
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

一般来说,语调高,比较激昂、愉悦、开阔;语调低,比较深沉、忧伤、狭窄。

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涯”字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

又如,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 “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

④音量轻重对比
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

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

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

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

“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的神态,“只今惟有”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诵读时,对特别能体现情感的字词,要采用重音来突出和强调。

⑤音速徐疾对比
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

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弹性。

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通销万古愁。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