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4: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宇宙与地球的基本知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宇宙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2.组织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安排课外时间进行天文观测,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妙。
6.设想六: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
-结合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培养其责任感。
-通过学习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视频,如星系、恒星、行星等,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特点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层次结构,如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重难点二:宇宙因素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分析太阳辐射、地球自转与公转等宇宙因素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探讨地球环境问题与宇宙因素之间的关联。
-教会学生使用天文望远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地球环境问题为例,让学生分析宇宙因素对地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策略。
-鼓励学生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全球化视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设计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使其认识到地理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其在面对未知领域时,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4.通过团队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项目,如制作太阳系模型、地球仪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地球科学的理解。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利用天文图片、实际观测数据等,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提高其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
3.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如讨论地球存在的意义、分析地球的自然环境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天文图片、实际观测数据等,创建直观的宇宙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
2.通过展示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地球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3.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例,如季节变化、地球的自然灾害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设问题情境,如地球为什么存在生命、地球的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成过程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重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三、知识结构:(教学过程)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积累可见宇宙:半径光年,约千米天体系统的形成:主要组成:等较大天体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和河外星系:超过亿个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组成:太阳系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和地月系行星:包括和运动特征:、、地月系:组成和普通性: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①②③课堂练习1、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A、140亿光年B、140亿年C、140亿天文单位140亿千米2、下列关于河外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位于河外星系B、是目前观察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C、是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D、是与太阳系级别相当的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级别,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4、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总星系B、地月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5、下列各组行星均属巨行星的是A、金星、地球B、木星、土星C、地球、木星D、水星、冥王星6、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远的是A、水星B、金星C、木星D、冥王星7、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球运动方向③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④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2001年11月19日狮子座流星雨的来源是A、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B、哈雷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C、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D、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碎片9、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C,G,H。

(2)彗星J是在轨道上绕日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的公转方向(北极上空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选择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节名称1.1地球的宇宙环境授课对象高一课标解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为“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星球打基础。

“运用资料”是指学生会运用图文资料进行描述,“描述”指学生能用文字、图像等形象地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个什么样的环境教材分析“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

本节课主要是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学习天体、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知识是为了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从地球外部的宇宙环境看,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普通的,但又由于地球上存在着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这三个内部条件,就使得地球具有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宇宙中的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且宇宙的神秘以及人类对浩瀚宇宙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因此,“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也是后面章节内容学习的启下。

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宇宙和地球的相关知识,也能够从各种媒体上对宇宙和地球有一些或多或少的了解,但了解不透彻,认识不系统,也不能聚焦于地球与宇宙环境关系这个核心上。

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习惯、认知水平、自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但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能力仍然较低,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升入高中的第一堂课,学生能否形成对本学科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因此本节课应当兼顾知识学习与兴趣培养。

教学目标1.根据图片资料,能描述各类天体的特点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示意图,能够说明地球在不同层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能够阐述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5.熟悉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特征,了解地球的地理坐标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宇宙和地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地球运动对季节、昼夜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地理坐标系: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讲解地理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位置的表达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宇宙中地球的地位和特点;
b.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c.地理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组织实地观察、天文科普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宇宙中地球的位置关系图,标注地球与太阳、月球等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以此加深对地球宇宙环境的理解。
2.请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地球运动对生活中具体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四季更替等)的影响,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据充分,不少于500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地理坐标系等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 公开课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 公开课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中的天体: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精品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设计:高一地理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天体的概念、主要类型、天体系统的层次;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及运动特征;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在地理活动中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学习的快乐。

【自主预习】【补充知识】1.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是指存在于太空中并且运行着的物质,按属性可分为两类,即: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如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天体系统是指宇宙中运动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

高级别的天体系统包含低级别的天体系统,级别越高所包含的天体数目越多,类型越复杂。

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的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作为一颗普通的行星是指地球既具有与其他七大行星一样的运行特征,又在结构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类似;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唯一的有生物,特别是存在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因此地球是宇宙中(尤其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导学】1、阅读《到哪里寻找外星人》,你能说出一个关于外星人的故事吗?2、天体的类型有、、、等。

运动中的天体、形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难点]读第3页图1.2:①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依次为:、、、。

河外星系不是一个星系而是一类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②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③总星系就是,它的半径约。

4、请学生阅读课本“太阳系与地月系”相关内容,回答: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②以地球的位置为界,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为:地内行星()、地外行星()③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5、把八大行星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①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包括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讲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地月系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总星系,让学生明确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和相关数据,让学生比较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公转方向、公转周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总结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即地球与其他行星在结构和运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3)存在生命的行星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温度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其具备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3、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天体、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分析某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等,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地理_必修一_教案__人教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实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实录
4.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能够识别一些基本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宇宙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星空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学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对宇宙、天文等神秘领域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同时,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关注度较高,有较强的国家荣誉感。
4.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如: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项目背景及意义;
-项目进展及成果;
-项目对国家及人类的贡献;
-个人对项目前景的看法及建议。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2.选择题: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等,测试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3.问答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实践题:让学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宇宙的层次结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主题涉及到太空探索、宇宙观念和地球的定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宇宙中的地球”的教案,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其对地球四季变化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与PPT。

天球仪模型。

教学视频:太阳系的构造与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有关地球在宇宙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直观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展示太阳系的图片,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动画。

讨论法:小组讨论地球的位置、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如何发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巩固练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夜晚会来临?归纳小结:回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运动方式。

检测与反馈:检测:提问学生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等问题。

反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的知识。

在家中观察夜空,思考夜空中的星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节宇宙中的地球⼀、课前引⾔:⾃我介绍。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1.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针对性地解决。

2.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

上课时⼀定要顺着⽼师的思路积极投⼊到课堂学习,并动脑⼦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3.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教材分析:本章是⾼中地理课程的第⼀章,是⾃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标是希望学⽣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珍惜、爱护⼈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类未来⽣存空间的责任感。

三、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理解。

宏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员,但是,存在⽣命尤其是⾼级智慧⽣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命⽣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条件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从必修Ⅰ选择)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宇宙中的地球讲堂教课方案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 1)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波及许多的天文知识,而宇宙的神迷与人类对浩大宇宙知识的激烈渴求,这些都很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设计了许多的活动,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材在介绍天体的详细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如闪耀的恒星之类),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并采纳阅读的形式介绍了此中的四种天体,以增添学生的课外知识。

关于天系统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资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叙述,学生在填写层次的框图的同时,就理解了天系统统层次性的含意。

为了说明地球的一般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指引学生应用数据剖析研究,把地球与其余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一般的行星。

而关于本节的要点也是难点内容—地球的特别性,教材第一摆出结论,地球的特别性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独一一颗适合生物生计和繁衍的星球。

那么为何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备如何的条件来保证生物的生计与繁衍呢?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色,剖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液态水和安全稳固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由和优胜性,进而说了然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别的行星。

本章是学习整个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的基础,而本节不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仍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

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前因后果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楚的科学的认识。

学习基础:只管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地球和宇宙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从各样媒体上对宇宙和地球有一些或多或少认识,但认识不透辟,认识不系统,更不可以聚焦于地球宇宙环境这个中心上。

现实程度: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习惯、认知水平、自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概念、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4.通过对九大行星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应用多媒体演示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内容(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等),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

2.通过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图1.4),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观察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示意图、数据表、多媒体保件演示等方式,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天体),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从而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宇宙环境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从而树立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观赏集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天文图片或影像,培养学生欣赏美。

感受美的能力和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其二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其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首先介绍了天体概念与各种天体的基本特点。

然后通过天体系统的形成与构成来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从而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地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下基础。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准备●教学分析✧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表1-1 教学内容分解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描述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教学目标: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难点:
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
方法与策略:
谈“天”是为了说“地”,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因此教学时不要讲太多的天文知识,以致把地理课上成天文课。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活动或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宇宙上看到的地球组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也是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本章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

本节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所以要研究地球首先要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阅读归纳:宇宙环境的组成成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形容词)
小结: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宇宙环境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
过渡:物以类聚,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且天体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系统(强调关键词: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地月系
活动探究:完成天体系统的框图
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
过渡:从天体系统中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地球是处于太阳系中的,那么,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如何的呢?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太阳系具体包括哪些具体的成员。

巧记: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探究活动:1.读图表得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最终得出结论,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读课本八大行星数据图,列表比较九大行星特性,最终得出结论:地球质量和体积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总结与过渡: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物理性质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所以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但是,我们为什么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呢?
回答: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探究、资料分析:距日适中适宜的温度
生命存在的条件:质量、体积适中;适宜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液态水的存在
活动:讨论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课堂总结: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地球在宇宙中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地球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使地球上有智慧生命的存在,从这个方面来讲,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板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环境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宇宙环境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的关系
(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2.八大行星数据图,完成运动特征的比较表格三、存在生命的行星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