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医学影像学神经影像-临床专业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静脉及静脉窦损伤,出血聚积 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最常见。 影像学表现: CT:急性期:1.新月形均匀高密度影;
2.范围较广,常跨颅缝; 3.占位征象。
急性硬膜下血肿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聚积 于蛛网膜下腔。
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第一节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一、普通X线摄影 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 三、计算机体层摄影(CT) 四、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一、普通X线检查
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是将有机碘对比剂引入脑血管内从 而显示脑血管的成像方法
颈内动脉血管造影
三、CT
1.CT平扫
(1)普通扫描:轴位(横断位) (2)特殊扫描:薄层<5mm;靶扫描。
三 胺五乙酸)
途径:静脉注射 目的:明确病变数目、部位、范
围、性质
MRI Gd—DTPA增强
3、磁共振血流成像(MR angiography,
MRA)
利用磁共振特殊流动效应或注射对比剂,无创性 显示血管的一种MR成像方法
4.MRS
5.fMRI:DWI、DTI、PWI等
适应症:
各种颅内疾病,特别是后颅凹、鞍区、脑干 区域的病变及血管性病变、脱髓鞘疾病等。
骨瘤
骨折线
二、异常血管造影表现
1.脑血管移位 2.脑血管形态改变 3.循环时间改变,正常4秒钟, 6
秒钟以上为延长 4.肿瘤血管的形态与分布
肿瘤血管
静 脉 早 现
三、异常CT表现
1.脑实质密度改变
(1)高密度灶:出血、钙化、其它 (2)等密度灶:亚急性出血、肿瘤等 (3)低密度灶:大多数肿瘤、脑梗、水肿等 (4)混杂密度
2. 结构、形态改变 3.对比增强改变:强化否、程度、方式
高 密 度 病 灶
等密度病变并钙化
低密度病灶
混杂密度病灶
颅脑病变强化CT表现:
均一强化(脑膜瘤)
环状强化(脑脓肿)
四、异常MRI表现
1.脑实质信号异常
(1)长T1长T2:绝大多数病灶,如肿瘤、 炎症、脱髓鞘等 (2)长T1短T2:动脉瘤、血管畸形、钙化、 纤维化等 (3)短T1长T2:亚急性出血、脂肪性肿瘤
病变区形态、结构不清(直接征象), 右侧脑室受压闭塞,中线向左移位(间 接征象)
3、脑血管改变
4、对比增强改变:增强否、程 度及 方式
病变可见小环状、结节状、斑片状及线条样 异常对比强化
胆囊癌
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肿瘤 侵及邻近肝,致肝组织不规则强化
平扫T1WI
动脉期
平扫T2WI
静脉期
(一) 脑肿瘤
影像学表现:
CT:脑沟、脑池密度增高
六、弥漫性轴索损伤
旋转力作用所致的脑白质、灰白质交界 处和中线结构等部位的神经轴突弥漫性 断裂(轴突剪切伤)
临床症状重,常有持续性昏迷,存活者 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MRI
对无出血的弥漫性脑损伤MRI优于CT,尤其 是DWI更敏感 平扫: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等处灶状长T1、 长T2信 号,可无出血灶。DWI呈高信号 SWI显示微出血非常敏感
9)、松果体实质肿瘤 Pineal parenchymal tumors
10)、胚胎性肿瘤 Embryonal tumors 如髓母细胞瘤
2、周围神经肿瘤:如听神经瘤,三叉 神经瘤
脑 ( 3、脊) 膜 肿 瘤
1)脑(脊)膜上皮肿瘤 2)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肿瘤 3)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病变Primary
缝
人 字
间 骨
缝
二、脑血管造影表现
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正常脑血管走行迂曲、 自然,由近及远逐渐分支变细,管壁光滑, 分布均匀,各分支走行较为恒定,对应相关 脑叶。
三、正常颅脑CT表现
平扫
1.脑实质: 大脑半球:顶、枕、额、颞、岛叶 基底节:尾状核及豆状核 脑干及小脑半球 2.含脑脊液的间隙:脑室、脑沟、脑池 3.生理性钙化:松果体、大脑镰和侧脑室 脉络丛钙化
MRI
平扫:基本信号改变呈长T1 长T2信号,其余类似CT 增强:强化方式类似CT
右颞叶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Ⅱ级)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
三、脑膜瘤
占颅内肿瘤15%-20%,仅次于胶质 瘤 起自蛛网膜粒帽细胞,多位于脑外 多见于中年女性 好发部位: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 嵴、嗅沟、小脑桥脑角、鞍结节、大 脑镰、小脑幕、斜坡等
T1WI
T2WI
增 强
MRI
第三节 颅脑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异常X线表现 1.头颅大小与形状变化
偏头、尖头畸形
舟 状 头 畸 形 小头畸形
2.颅骨骨质结构变化
(1)颅骨缺损:包括破坏、吸收 (2)颅骨增生:
弥漫性:畸形性骨炎,石骨症 局限性:脑膜瘤、骨纤等 (3)连续性中断:骨折
骨质破坏(嗜酸性肉芽肿)
常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组 织内,多位于额、颞叶
影像表现类似脑出血
MRI也能清楚显示,优选CT
三、硬膜外血肿
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血液聚集在硬膜 外间隙,常为脑膜中动脉破裂。
影像学表现
CT:1.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影;
2.范围较局限,一般不超过颅缝; 3.占位征象、骨折及其它
四、硬膜下血肿
优缺点:
优点:无射线损害;多方位成像;直接显示 血管;无骨骼伪影。
缺点:价格较贵;成像时间较长;对钙化性 病变及骨皮质改变不直观。
第二节 颅脑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1.颅骨骨质、密度与结构
内、外板及板障三层结构,6岁以前 常不能区分
2.颅缝:颅骨间的透明线影,宽度小
于1mm,30岁左右开始闭合。
(4)短T1短T2:急性出血、黑色素瘤
(5)混杂信号:见于多种病变
病变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
病变内可见长T1、短T2异常信号
T1WI
FLAIR
病变(脂肪瘤)呈短T1、长T2异常信号
病变为出血呈短T1、长T2异常信号(亚急性 期);周边呈短T1、短T2异常信号(含铁血黄 素沉着)
2、形态和结构异常(直接和间接征象)
四、磁共振成像(MRI)
1.平扫 (1)普通扫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 (2)特殊扫描:小器官、小病变、薄层
T2-FLAIR 脂肪抑制 SWI
T1WI T2WI
(2)水抑制技术(FL源自文库IR序列) T2加权像
(3)脂肪抑制技术(STIR序列) T1WI和 FLAIR
STIR
2、增强扫描 对 比 剂 : Gd-DTPA ( 钆 - 二 乙 烯
基本改变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 低级别者密度可均匀,边界可清。周围 水肿无或较轻;占位效应轻;无或轻度 强化 高级别者,则密度不均(常有坏死囊变 、出血),边界不清;指状水肿和占位 效应重;明显不均匀或环状强化
CT平扫
CT增强
右颞叶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Ⅱ级)
CT平扫
CT增强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
CT平扫(软组织窗)
CT平扫(骨窗)
2.CT增强
目的:提高病变检出率,帮助进一步定性。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碘剂)。
适应症:各种颅内病变
优缺点:
(1)优点:检查时间短,费用较MRI便宜, 对钙化性病变及颅骨改变显示敏感。
(2)缺点:射线损害;显影伪影多(如后 颅凹、颞极),病变显示不如MRI敏感, 尤其是脑干、鞍区、小脑的病变。
皮
组
4)、室管膜肿瘤 Ependymal tumors 5)、脉络丛肿瘤 Choroid plexus tumors 6)、来源未定的胶质肿瘤 Glial tumors of uncertain origin 7)、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
8)、神经母细胞肿瘤 Neuroblastic tumors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为低密度,边缘模糊。CT增 强可见斑片状、结节状强化,也可不强化。
● MRI:主要为长T1、长T2信号。 DWI和FLAIR序列较CT敏感。
评价:MRI明显优于CT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AVM)
瘤
可见“束腰征”
中度均匀强化
五、脑转移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20% 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 原发肿瘤最常见依次为:肺癌 、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 癌等
影像学表现
CT和MRI
平扫:多发结节,可有不同程度水肿 ,典型者呈指状,常呈小病灶、大水 肿为其特征之一;少数为单发结节; 较大肿块者有囊变坏死;占位征象明 显
(三)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 脑卒中
●脑梗死 ●动脉瘤 ●血管畸形
一、脑出血
多继发于高血压,在血压骤升时小动 脉破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动脉瘤、血管畸形等也可引起。
好发部位: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 脑,易破入脑室。
影像学表现: CT:
1.血肿形态:类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 2.密度:均匀高密度(60-80HU),随着时间延
melanocytic lesions 4)组织来源未定肿瘤:血管母细胞
瘤
4、淋巴和造血系统肿瘤 5、生殖细胞肿瘤 6、鞍区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 7、 转移性肿瘤
二、星形细胞瘤
传统Kernohan分法,是按肿瘤内异 形星形细胞的排列分为Ⅰ--Ⅳ级
Ⅰ级为良性 Ⅱ级生长活跃
Ⅲ、Ⅳ级为恶性
CT平扫和增强
大 冠状位为葫芦状、哑铃状,表现 腺 为“束腰征”。 瘤 增强后多数呈中度均匀强化
肿瘤可浸润海绵窦,也可挤压视 交叉
垂体大腺瘤
束腰征
MRI
微 腺 瘤 MR 优 于 CT , 鞍 区 动 态 增 强 检查,早期显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
蝶鞍内占位
T1WI、T2WI信号改变与皮
大
质相等或略低
腺
冠状位为葫芦状、哑铃状,
大脑镰钙化 松果体及脉络丛钙化
CT增强
1.脑实质:不强化—血脑屏障存在 2.血管:明显强化,判断标志
四、正常颅脑MRI表现
平扫和增强
1.脑实质:白质-较短T1、稍长T2 灰质-稍长T1、稍长T2
2.含脑脊液的间隙:长T1、长T2 3.脑神经:T1WI显示好,呈等信号 4.脑血管 5.颅骨与软组织
长逐渐吸收变为等密度、低密度 3.周围水肿:有,程度不一 4.占位效应:脑室及中线结构受压移位。 5. 脑室、蛛网膜下腔积血;脑积水等。
左侧基底节区血肿(2周后有吸收)
二、脑梗死
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细胞功能和 形态改变。
病 脑血栓形成 因 脑栓塞 分 类 低血压和凝血状态
病 缺血性 理 出血性 分 类 腔隙性
3.MRA:血管狭窄闭塞、血管流空消失(较 大的血管)。
●增强:强化方式同CT增强。
CT、T2WI和DWI 第四天后CT平扫
57
男 性
岁 突 发 头 痛 二 天 伴 呕 吐
腔隙性梗死
是由脑穿支小动脉闭塞所引起的深部 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坏死,直径5-15mm 。
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可单发或多发。
影像学表现:
一、缺血性脑梗死
CT:
●平扫:局部脑低密度、边缘模糊,与闭
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呈扇形。
●增强:可出现强化,多不均匀,呈脑回
状、条、片状等。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梗死(起病4小时)
MRI:
●平扫:
1.超急性期(6小时内)DWI敏感,可早期 发现高信号梗死灶;
2.在缺血6h以后,呈长T1、长T2信号,以 FLAIR显示佳,边缘模糊。
增强:多发肿瘤多呈结节状、小环状 强化,较大瘤灶者一般呈不规则厚环 状;水肿区不强化
肺癌脑多发转移
(二) 脑外伤
急性脑外伤死亡率高,CT和 MRI应用以来,提高了脑外伤的诊 断水平,使死亡率和病残率大大地 降低
急诊首选CT
一、脑挫裂伤
是脑外伤所致的散发小出血、脑水 肿和脑肿胀。
二、脑内血肿
骨 质 破 坏
MRI
典型:呈等皮质T1、T2信号, 具有脑外肿瘤征象,可显示血 管流空征象,多数显著均匀强 化
平 扫 增 强
四、垂体瘤
占颅内肿瘤的10%;发生于成人
。 按大小
微腺瘤<10mm
大腺瘤>10mm
影像学表现
X线平 蝶鞍片扩大,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破坏
鞍底塌陷;
CT
蝶鞍内占位,平扫为等或略低密 度,多数均匀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脑膜中动脉增粗、局部骨质改变、 钙化
矢状窦旁 脑膜瘤
CT
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边界清楚,密度均 匀
具有脑外肿瘤征象:宽基底与颅骨或脑
典 型 者
膜相连,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邻近骨 质增生或吸收、破坏
可有占位征象;可有水肿(不同程度)
10%-20%见钙化
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
右 枕 凸 面 脑 膜 瘤
起源于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 肿瘤(80%)及从颅外其它部位 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肿瘤(20% )
一、分类:WHO2000年
版
1)、星形细胞肿瘤 Astrocytic tumors
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Oligodendroglioma
3)、混合性胶质瘤 Mixed gliomas
织神
1、肿瘤
经 上
2.范围较广,常跨颅缝; 3.占位征象。
急性硬膜下血肿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聚积 于蛛网膜下腔。
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第一节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一、普通X线摄影 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 三、计算机体层摄影(CT) 四、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一、普通X线检查
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是将有机碘对比剂引入脑血管内从 而显示脑血管的成像方法
颈内动脉血管造影
三、CT
1.CT平扫
(1)普通扫描:轴位(横断位) (2)特殊扫描:薄层<5mm;靶扫描。
三 胺五乙酸)
途径:静脉注射 目的:明确病变数目、部位、范
围、性质
MRI Gd—DTPA增强
3、磁共振血流成像(MR angiography,
MRA)
利用磁共振特殊流动效应或注射对比剂,无创性 显示血管的一种MR成像方法
4.MRS
5.fMRI:DWI、DTI、PWI等
适应症:
各种颅内疾病,特别是后颅凹、鞍区、脑干 区域的病变及血管性病变、脱髓鞘疾病等。
骨瘤
骨折线
二、异常血管造影表现
1.脑血管移位 2.脑血管形态改变 3.循环时间改变,正常4秒钟, 6
秒钟以上为延长 4.肿瘤血管的形态与分布
肿瘤血管
静 脉 早 现
三、异常CT表现
1.脑实质密度改变
(1)高密度灶:出血、钙化、其它 (2)等密度灶:亚急性出血、肿瘤等 (3)低密度灶:大多数肿瘤、脑梗、水肿等 (4)混杂密度
2. 结构、形态改变 3.对比增强改变:强化否、程度、方式
高 密 度 病 灶
等密度病变并钙化
低密度病灶
混杂密度病灶
颅脑病变强化CT表现:
均一强化(脑膜瘤)
环状强化(脑脓肿)
四、异常MRI表现
1.脑实质信号异常
(1)长T1长T2:绝大多数病灶,如肿瘤、 炎症、脱髓鞘等 (2)长T1短T2:动脉瘤、血管畸形、钙化、 纤维化等 (3)短T1长T2:亚急性出血、脂肪性肿瘤
病变区形态、结构不清(直接征象), 右侧脑室受压闭塞,中线向左移位(间 接征象)
3、脑血管改变
4、对比增强改变:增强否、程 度及 方式
病变可见小环状、结节状、斑片状及线条样 异常对比强化
胆囊癌
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肿瘤 侵及邻近肝,致肝组织不规则强化
平扫T1WI
动脉期
平扫T2WI
静脉期
(一) 脑肿瘤
影像学表现:
CT:脑沟、脑池密度增高
六、弥漫性轴索损伤
旋转力作用所致的脑白质、灰白质交界 处和中线结构等部位的神经轴突弥漫性 断裂(轴突剪切伤)
临床症状重,常有持续性昏迷,存活者 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MRI
对无出血的弥漫性脑损伤MRI优于CT,尤其 是DWI更敏感 平扫: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等处灶状长T1、 长T2信 号,可无出血灶。DWI呈高信号 SWI显示微出血非常敏感
9)、松果体实质肿瘤 Pineal parenchymal tumors
10)、胚胎性肿瘤 Embryonal tumors 如髓母细胞瘤
2、周围神经肿瘤:如听神经瘤,三叉 神经瘤
脑 ( 3、脊) 膜 肿 瘤
1)脑(脊)膜上皮肿瘤 2)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肿瘤 3)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病变Primary
缝
人 字
间 骨
缝
二、脑血管造影表现
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正常脑血管走行迂曲、 自然,由近及远逐渐分支变细,管壁光滑, 分布均匀,各分支走行较为恒定,对应相关 脑叶。
三、正常颅脑CT表现
平扫
1.脑实质: 大脑半球:顶、枕、额、颞、岛叶 基底节:尾状核及豆状核 脑干及小脑半球 2.含脑脊液的间隙:脑室、脑沟、脑池 3.生理性钙化:松果体、大脑镰和侧脑室 脉络丛钙化
MRI
平扫:基本信号改变呈长T1 长T2信号,其余类似CT 增强:强化方式类似CT
右颞叶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Ⅱ级)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
三、脑膜瘤
占颅内肿瘤15%-20%,仅次于胶质 瘤 起自蛛网膜粒帽细胞,多位于脑外 多见于中年女性 好发部位: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 嵴、嗅沟、小脑桥脑角、鞍结节、大 脑镰、小脑幕、斜坡等
T1WI
T2WI
增 强
MRI
第三节 颅脑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异常X线表现 1.头颅大小与形状变化
偏头、尖头畸形
舟 状 头 畸 形 小头畸形
2.颅骨骨质结构变化
(1)颅骨缺损:包括破坏、吸收 (2)颅骨增生:
弥漫性:畸形性骨炎,石骨症 局限性:脑膜瘤、骨纤等 (3)连续性中断:骨折
骨质破坏(嗜酸性肉芽肿)
常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组 织内,多位于额、颞叶
影像表现类似脑出血
MRI也能清楚显示,优选CT
三、硬膜外血肿
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血液聚集在硬膜 外间隙,常为脑膜中动脉破裂。
影像学表现
CT:1.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影;
2.范围较局限,一般不超过颅缝; 3.占位征象、骨折及其它
四、硬膜下血肿
优缺点:
优点:无射线损害;多方位成像;直接显示 血管;无骨骼伪影。
缺点:价格较贵;成像时间较长;对钙化性 病变及骨皮质改变不直观。
第二节 颅脑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1.颅骨骨质、密度与结构
内、外板及板障三层结构,6岁以前 常不能区分
2.颅缝:颅骨间的透明线影,宽度小
于1mm,30岁左右开始闭合。
(4)短T1短T2:急性出血、黑色素瘤
(5)混杂信号:见于多种病变
病变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
病变内可见长T1、短T2异常信号
T1WI
FLAIR
病变(脂肪瘤)呈短T1、长T2异常信号
病变为出血呈短T1、长T2异常信号(亚急性 期);周边呈短T1、短T2异常信号(含铁血黄 素沉着)
2、形态和结构异常(直接和间接征象)
四、磁共振成像(MRI)
1.平扫 (1)普通扫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 (2)特殊扫描:小器官、小病变、薄层
T2-FLAIR 脂肪抑制 SWI
T1WI T2WI
(2)水抑制技术(FL源自文库IR序列) T2加权像
(3)脂肪抑制技术(STIR序列) T1WI和 FLAIR
STIR
2、增强扫描 对 比 剂 : Gd-DTPA ( 钆 - 二 乙 烯
基本改变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 低级别者密度可均匀,边界可清。周围 水肿无或较轻;占位效应轻;无或轻度 强化 高级别者,则密度不均(常有坏死囊变 、出血),边界不清;指状水肿和占位 效应重;明显不均匀或环状强化
CT平扫
CT增强
右颞叶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Ⅱ级)
CT平扫
CT增强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
CT平扫(软组织窗)
CT平扫(骨窗)
2.CT增强
目的:提高病变检出率,帮助进一步定性。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碘剂)。
适应症:各种颅内病变
优缺点:
(1)优点:检查时间短,费用较MRI便宜, 对钙化性病变及颅骨改变显示敏感。
(2)缺点:射线损害;显影伪影多(如后 颅凹、颞极),病变显示不如MRI敏感, 尤其是脑干、鞍区、小脑的病变。
皮
组
4)、室管膜肿瘤 Ependymal tumors 5)、脉络丛肿瘤 Choroid plexus tumors 6)、来源未定的胶质肿瘤 Glial tumors of uncertain origin 7)、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
8)、神经母细胞肿瘤 Neuroblastic tumors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为低密度,边缘模糊。CT增 强可见斑片状、结节状强化,也可不强化。
● MRI:主要为长T1、长T2信号。 DWI和FLAIR序列较CT敏感。
评价:MRI明显优于CT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AVM)
瘤
可见“束腰征”
中度均匀强化
五、脑转移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20% 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 原发肿瘤最常见依次为:肺癌 、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 癌等
影像学表现
CT和MRI
平扫:多发结节,可有不同程度水肿 ,典型者呈指状,常呈小病灶、大水 肿为其特征之一;少数为单发结节; 较大肿块者有囊变坏死;占位征象明 显
(三)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 脑卒中
●脑梗死 ●动脉瘤 ●血管畸形
一、脑出血
多继发于高血压,在血压骤升时小动 脉破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动脉瘤、血管畸形等也可引起。
好发部位: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 脑,易破入脑室。
影像学表现: CT:
1.血肿形态:类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 2.密度:均匀高密度(60-80HU),随着时间延
melanocytic lesions 4)组织来源未定肿瘤:血管母细胞
瘤
4、淋巴和造血系统肿瘤 5、生殖细胞肿瘤 6、鞍区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 7、 转移性肿瘤
二、星形细胞瘤
传统Kernohan分法,是按肿瘤内异 形星形细胞的排列分为Ⅰ--Ⅳ级
Ⅰ级为良性 Ⅱ级生长活跃
Ⅲ、Ⅳ级为恶性
CT平扫和增强
大 冠状位为葫芦状、哑铃状,表现 腺 为“束腰征”。 瘤 增强后多数呈中度均匀强化
肿瘤可浸润海绵窦,也可挤压视 交叉
垂体大腺瘤
束腰征
MRI
微 腺 瘤 MR 优 于 CT , 鞍 区 动 态 增 强 检查,早期显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
蝶鞍内占位
T1WI、T2WI信号改变与皮
大
质相等或略低
腺
冠状位为葫芦状、哑铃状,
大脑镰钙化 松果体及脉络丛钙化
CT增强
1.脑实质:不强化—血脑屏障存在 2.血管:明显强化,判断标志
四、正常颅脑MRI表现
平扫和增强
1.脑实质:白质-较短T1、稍长T2 灰质-稍长T1、稍长T2
2.含脑脊液的间隙:长T1、长T2 3.脑神经:T1WI显示好,呈等信号 4.脑血管 5.颅骨与软组织
长逐渐吸收变为等密度、低密度 3.周围水肿:有,程度不一 4.占位效应:脑室及中线结构受压移位。 5. 脑室、蛛网膜下腔积血;脑积水等。
左侧基底节区血肿(2周后有吸收)
二、脑梗死
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细胞功能和 形态改变。
病 脑血栓形成 因 脑栓塞 分 类 低血压和凝血状态
病 缺血性 理 出血性 分 类 腔隙性
3.MRA:血管狭窄闭塞、血管流空消失(较 大的血管)。
●增强:强化方式同CT增强。
CT、T2WI和DWI 第四天后CT平扫
57
男 性
岁 突 发 头 痛 二 天 伴 呕 吐
腔隙性梗死
是由脑穿支小动脉闭塞所引起的深部 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坏死,直径5-15mm 。
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可单发或多发。
影像学表现:
一、缺血性脑梗死
CT:
●平扫:局部脑低密度、边缘模糊,与闭
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呈扇形。
●增强:可出现强化,多不均匀,呈脑回
状、条、片状等。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梗死(起病4小时)
MRI:
●平扫:
1.超急性期(6小时内)DWI敏感,可早期 发现高信号梗死灶;
2.在缺血6h以后,呈长T1、长T2信号,以 FLAIR显示佳,边缘模糊。
增强:多发肿瘤多呈结节状、小环状 强化,较大瘤灶者一般呈不规则厚环 状;水肿区不强化
肺癌脑多发转移
(二) 脑外伤
急性脑外伤死亡率高,CT和 MRI应用以来,提高了脑外伤的诊 断水平,使死亡率和病残率大大地 降低
急诊首选CT
一、脑挫裂伤
是脑外伤所致的散发小出血、脑水 肿和脑肿胀。
二、脑内血肿
骨 质 破 坏
MRI
典型:呈等皮质T1、T2信号, 具有脑外肿瘤征象,可显示血 管流空征象,多数显著均匀强 化
平 扫 增 强
四、垂体瘤
占颅内肿瘤的10%;发生于成人
。 按大小
微腺瘤<10mm
大腺瘤>10mm
影像学表现
X线平 蝶鞍片扩大,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破坏
鞍底塌陷;
CT
蝶鞍内占位,平扫为等或略低密 度,多数均匀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脑膜中动脉增粗、局部骨质改变、 钙化
矢状窦旁 脑膜瘤
CT
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边界清楚,密度均 匀
具有脑外肿瘤征象:宽基底与颅骨或脑
典 型 者
膜相连,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邻近骨 质增生或吸收、破坏
可有占位征象;可有水肿(不同程度)
10%-20%见钙化
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
右 枕 凸 面 脑 膜 瘤
起源于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 肿瘤(80%)及从颅外其它部位 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肿瘤(20% )
一、分类:WHO2000年
版
1)、星形细胞肿瘤 Astrocytic tumors
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Oligodendroglioma
3)、混合性胶质瘤 Mixed gliomas
织神
1、肿瘤
经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