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天圆地方2、浑天说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5、地球是圆的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附:板书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纬线和经线4、经纬网定位环节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2)教材分析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高二学生掌握地理必修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 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和防治措施;- 理解全球化的原因、影响和挑战;- 掌握我国的人口分布和迁移规律;- 熟悉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证研究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按照地理必修三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第二单元:全球化与地域发展差异- 全球化的概念和原因;- 全球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和挑战;- 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与全球化的关系。
3. 第三单元: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 我国人口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第四单元:城市化与农村转型- 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农村转型的特点和挑战;-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第五单元:地理实证研究- 地理实证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进行地理实证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分析和解读地理实证研究结果。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解: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探究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研究和实证分析,培养创新思维;- 讨论和合作研究: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和交流。
3. 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学评估是本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形ative评估和summative评估。
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其对知识掌握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活动中的表现;- 考试和测试:进行定期的考试和测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必修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地理必修三教学工作计划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遵循“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强化探究”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必修三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阶段(第1-8周):复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为必修三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第二阶段(第9-16周):学习必修三地理第一、二单元,包括区域地理和环境地理。
3. 第三阶段(第17-24周):学习必修三地理第三、四单元,包括城市地理和旅游地理。
4. 第四阶段(第25-32周):复习必修三地理内容,进行模拟考试,为高考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反馈。
3.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保障1. 教师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教材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学校支持:争取学校对地理教学工作的支持,为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模板
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模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地壳运动的分类;2.理解地壳运动对地球表层形态和地貌的影响;3.掌握地壳运动的主要地震体制和地震波传播规律;4.能够分析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5.引导学生对地震灾害进行防治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地壳运动的分类;2.地壳运动对地球表层形态和地貌的影响;3.地壳运动的主要地震体制和地震波传播规律;4.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5.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0分钟)1.介绍地壳构造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简要介绍地壳运动的分类,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运动。
第二步:地壳运动对地球表层形态和地貌的影响(30分钟)1.讲解地壳运动对地球表层形态和地貌的影响;2.分析抬升、下沉、错动等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塑造作用。
第三步:地壳运动的主要地震体制和地震波传播规律(30分钟)1.介绍地壳运动的主要地震体制,包括构造地震和地壳运动地震;2.解释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四步: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20分钟)1.分析地震的发生原因,包括构造应力和地壳断层;2.讲解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包括地震烈度和震源深度等因素。
第五步: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3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测地震,包括实地观测和地震监测技术;2.讲解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建筑物抗震设计和紧急疏散措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地壳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相关知识;2.示范法:教师可结合实际地质图和实践案例,进行示范教学;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地壳运动和地震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地质图、地震监测数据等教学资料;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质图和地震监测数据。
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地壳构造运动和地震的掌握程度;2.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3.布置作业,测试学生对地震灾害防治措施的理解能力。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篇1学生情况分析: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地理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文科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训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了。
教材分析:高二第一学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地理必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必修三以系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本学期所讲内容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总论,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湖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等知识。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1、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4、精讲精练,适量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
2024年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2024年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1. 本学期教学工作将遵循学校教学计划,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并积极转变教学理念;2. 在总结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作为教研工作的核心;3. 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地理教育的全面功能;4. 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通过地理学习,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拓宽视野,了解中国及世界的发展趋势,提升地理洞察力和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1.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构成有机整体。
2. 教材分析(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为地理必修2,涵盖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及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全册包含六大单元;(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教师需妥善处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学生活动与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和理论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3. 学生分析存在的学习问题(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对地理课程重视不足,导致学科知识和能力基础薄弱,新课程以专题形式展开,对他们而言存在较大挑战;(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抱有兴趣,但专题式探究学习对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难以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1. 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明确难点和重点,将知识分为了解、识记、掌握并运用三个层次,针对学生现有知识结构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掌握重点,记忆常识;2. 课堂教学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整年教课计划学习能够这样来看,它是一个耳濡目染、厚积薄发的过程。
查词典地理网编写了高二地理必修三整年教课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情剖析: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当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课工作。
而理科班面对 6 月份的会考 , 这将是他们参加高考的一个资格考试,怎样让学生顺利经过 , 我倍感压力 ;理科班的学生主要有 2 个问题,一个是初中和高一地理基础比较单薄,此外一个是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不够。
怎样增强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以及增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课要点。
这全部都要求老师增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仔细贯彻落实学校“创新体制、深入改革、打造特点、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生发展实用的地理”为主旨,以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浓重的学习兴趣为要点,深入认识学生状况,着手教课模式的商讨,不停提升教课质量。
三、学生基本状况:本学期教课班 4 个, 4 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特别特别,不爱学习的学生许多, 2 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总的来说,学生的状况不够理想,给教课带来很多困难。
四、教课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获取比较齐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平生发展有利的地理 ;倡议学生主动参加参加,乐于研究,勤奋着手,培育学生采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沟通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内容、教课要点和教课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事例教课、社会实践等,同时,装备了许多事例,这些事例源于实质的社会活动和不停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切写照 ;所以,学生思虑、剖析和研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经过事例剖析引导学生去察看、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课的要点,更是难点。
六.教课举措:中学地理与其余学科对比,他的独到性主要表此刻起直观性和辨证思想能力的宽泛运用上,所以在教课中,第一应充足培育地图的看法,包含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育。
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4、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1、相对位置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⑴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
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⑶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⑷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⑸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⑵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
有亚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等。
⑶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⑷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
2、资源条件(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
2023年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2023年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全面掌握地理必修三的基本内容;(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
2. 思想与道德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关系观和发展观;(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乡和珍惜资源的良好品质;(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
3. 方法与技能目标:(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3)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4)鼓励学生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进行地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单元:世界地理(1)地球与地图(2)世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3)世界人口与城市(4)世界经济与发展2. 第二单元:中国地理(1)中国的自然地理(2)中国的人文地理(3)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3. 第三单元:城市与乡村(1)城市与城市群(2)乡村与农业4.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1)人口与人口迁移(2)城市与城市化5. 第五单元:地层与地貌(1)岩石与矿产资源(2)地貌与水文环境6.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1)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生动形象地呈现地理概念、案例和实物图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课堂讨论: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解决地理问题。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外出观察和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实际认识和理解。
4. 实验研究:开展地理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地调查,探究地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高二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二必修三教学规划1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本钱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规划: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纳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局部,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根底学问、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展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把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局部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根底,选取了与人类社会进展亲密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进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把握地理问题思索、分析的方法,特殊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熟悉,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从上期期末考试状况看,六个班的成绩比拟趋于统一,但抽象思维和规律思维力量都比拟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学问、学科力量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展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局部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学问点。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表达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效劳学生全面进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进展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育良好习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根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根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根底学问梳理。
发觉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预备。
②上课时,活泼思索,仔细听讲,踊跃发言,使怀疑在分钟内真正排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殊是对预习过程消失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
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学问水平,将大力推动教材活动实践。
高二地理3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3 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高二本期五个班。
独生子女逐步成为学生主体,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增大,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环境,很多学生从很小就受到了多方面不利于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学习的动机目的、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许多不利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东西,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总是以一种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大无畏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来战胜之。
整个上一学期,全体地理老师一直感觉学生分科倾向明显,课堂教学困难,教学效果较差。
并且很多学生在没有经过自己努力。
二、新学期教学任务分析新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地理3必修1和必修2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学习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因此,从必修1、必修2到必修3,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在面上拓展的过程,更是一个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更有利。
必修3的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对这一核心内容的表述是“以……为例,分析……,了解……”,各个版本的教材也都是采用具体的案例来呈现这部分内容的,可以看出必修3的教学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因此,必修度和方法问题,未来新学期的地理教学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组地理老师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用自己的严谨态度和认真教的教学作风感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逐步形成认真的地理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为新的一学期取得更大的教学成绩打下继续学习的基础。
3、针对学习课时少,教学要求不降反而提高的情况,未来新学期应从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总的要求出发,加强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关注学法指导,完成学习方法的衔接。
2024年高二地理教学计划(4篇)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去年的地理教学,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三个班在全县名列前茅,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
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
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
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措施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教案
⼈教版⾼⼆地理必修三教学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教版⾼⼆地理必修三教学教案,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教版⾼⼆地理必修三教学教案(⼀)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的空间单位,它是⼈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定的指标和⽅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区域具有⼀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然环境有差异,⼈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量都在800毫⽶以上。
但⾃然环境对⼈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不同。
(2)具有⼀定的⾯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湿地区。
(3)既是上⼀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可进⼀步划分为下⼀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部分,⼜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的不同,所⽤的指标和⽅法不同,⼈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教版⾼⼆地理必修三教学教案(⼆)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深刻的影响。
具体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们⽣产、⽣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平、发展⽅向等差异 思考: 1.导致长江三⾓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思考回答。
2.长江三⾓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洲的年降⽔量⼤致和我国降⽔量的普遍规律⼀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主要来⾃东南季风等⽅⾯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量由于受东⾯有长⽩⼭的阻挡,降⽔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洲和松嫩平原河⽹密度的差异,对农业⽣产会产⽣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洲地区因河⽹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较为分散。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地理必修三教材内容2.相关地理案例及资料3.地理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地理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组织。
2.教学难点: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讨论法3.实践活动法4.小组合作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展示一幅地理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中的地理要素。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要素、地理环境、地理规律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规律,如地域分异规律、地理循环等。
3.案例分析: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地理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察,记录身边的地理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地理规律。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及分析结果。
第三课时1.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调查、地理观测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查,调查学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分析其优缺点。
4.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调查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课时1.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3.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地理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一: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基本情况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较差,教学难度增大。
一个班级内部,仅少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多数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
二、教学任务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活动安排1、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
2、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
3、地理教学要加强训练,提高地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理科班课时较少,所以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如果不会考,则放慢进度。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多篇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多篇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德育目标: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教具准备:投影仪(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4全球性大气环流”(板书) 新课教学: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高二地理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百中高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刘宏亮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必修三(湘教版), 内容包括区域地理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本册内容以人文地理为主, 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 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人文地理特点, 为将来进一步
学习地理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对初中地理在主观学习上不重视.使高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差, 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
地理知识的基础, 这也就是造成高二学生感觉地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
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
所以, 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 适当放慢教学进度, 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 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教学主要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 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 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4 通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 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5 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验、观察、测量、参观、制作教具、多媒体教学等),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 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 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 注重效率。
四教学进度(每周四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地理组童青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高二文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的基础较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习。
如何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
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五. 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
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
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六、具体措施: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
《课程标准》是教学、命题的标准和依据,教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落实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要求,为会考和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中学科知识点的落实,也要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视教材的整合,树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价值观,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来源,根据《课标》要求选取恰当的案例,弥补教材的不足。
改变传统地理教材观,由单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转化,由依赖教材向主动构建教材转化。
3、重视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关键性目标。
要在教学中倡导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稳固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
4、重视备课环节
备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处理好“量”与“时间”的关系,合理取舍和整合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校内备课组的活动,开展校际交流,寻求共同发展。
七:进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