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
术后病理图片
CASE5
女性、 54岁 系柏油样便2天,伴呕血1天
影像表现:胃体大弯侧外生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整,界限清晰,胃粘膜完整, 增强后肿块呈渐进性中等程度强化,内无坏死及钙化; 术后病理:粘膜下至肌壁间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表型,符合神经鞘瘤。
鉴别诊断一
胃间质瘤 F,68岁 胃部不适,胃镜发现 胃小弯区局部隆起, 黏膜下占位。 平扫等密度结节,边 界清楚;动脉期中心 区斑点状强化;静脉 期及延迟期病变呈逐 渐填充样强化
胃平滑肌瘤 胃小弯肌壁间肿块 ,平扫呈均匀等密 度(相对肌肉密度 )团块,增强后轻 度强化与肌肉强化 接近(弱于神经鞘 瘤强化),边界清 楚,胃黏膜完整
感谢 :赵海龙 老师分享精彩病例
• 胃平滑肌瘤,男女发病率相等,40-60岁多见,好发于贲门,多 向腔内生长,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与肌肉强化接近,静脉期CT值< 65Hu。
• 免疫组化:CD117、CD34和S-100均阴性,desmin和SMA阳性者。
鉴别诊断三
外生性胃癌
• 好发于年龄50-60岁,发 生黏膜层,但主要向胃 壁浆膜侧生长、蔓延, 而突出于胃外腹腔,临 床较为罕见。
• 临床表现:症状出现晚 ,腹痛、腹胀、腹部包 块、消化道出血,消瘦 等症状
影像表现
CT表现
• 好发于胃体部,胃底少见,以单发、腔外生长为主。 • 胃神经鞘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一般直径小于5cm,坏
死、钙化较少,密度均匀为主,较肌肉密度低 ;可见粘膜下溃疡, 肿块体积稍大;巨大病变可表现为分叶状、哑铃状等改变。 • 增强扫描肿瘤呈渐进性强化。 • 偶可见增大淋巴结,但多为反应性增生,不能作为恶性胃神经鞘瘤 的诊断依据。 • 当肿瘤较大、形态不规则,与邻近脂肪界限不清 ,坏死明显时要考 虑恶变可能。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
神经鞘瘤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间质瘤
平滑肌瘤
外生性胃癌
多见于40-60岁
早期无症状 后期消化道症状 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约3-4cm
50~65岁
消化道出血 膨胀性生长,向腔 内、腔外或混合型 生长,大小不等 胃体、胃底部,胃 窦少见
40-60岁多见
多无症状 可有消化道出血 呈圆形或类圆形 多小于5cm
中老年
鉴别诊断四
神经内分泌瘤
感谢 :西京医院 唐永强老师分享精彩病例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 中老年人多见。
• 多见于胃贲门部和胃窦部。经过检查,发现大部分的癌细胞均表达内 分泌标记物。 • 病理分型:小细胞癌,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
• 临床表现主要以上腹部不适、隐痛和进食困难,部分患者出现黑便。
• CT表现:壁间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平扫等密度,增强后显 著强化。
胃神经鞘瘤
• 1988年Daimaru et al首次报道。
• 起源于胃壁肌间的Auerbach’s神经丛神经鞘Schwann细胞
• 临床表现:初期无症状,当肿块生长一定程度,可造成胃黏膜溃疡
或糜烂,出现慢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
• 多见于40-60岁,无性别差异,临床少见,良性肿瘤,恶变罕见
• 术后诊断:胃神经鞘瘤
感谢 : 西京医院唐永强老师 提供病例2-4
CASE5
女性,64岁,上腹部不适
胃大弯前壁一5X6cm肿块,轻度强化,强化不均匀,外缘光滑锐利,内侧可见溃疡形成
术后病理图片
(胃体大弯侧前壁)形态及免疫组化结 果支持神经鞘瘤,局部细胞生长活跃, 建议密切随访。胃切缘及网膜未查见瘤 组织,胃周淋巴结(11枚)呈反应性增 生。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CD34(),Desmin(-),DOG-1(-),H-caldesmon(),Ki-67(+25%),S-100(+),SDH-β (),SMA(-)。
三叉神经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男性,47岁。
男,39岁头痛、头晕伴左面部麻木1月余。
左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伴囊性变。
女性,47岁,右侧面部 麻木伴头晕半月。
肿瘤可沿三叉神经分支生长
• 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鞍旁肿块,位于 硬膜内,病灶相对较小,实,完整包膜。
• 根部肿瘤常可同时向三叉神经延伸,呈哑铃状, 骑跨于中后颅窝之间呈哑铃状是三叉神经鞘瘤 典型的形态特征。
病理
• 按Antoni分类法进行病理分类,根据瘤细胞的排列结 构方式分为2型:一是Antoni A型(致密型):瘤细胞密 集排列,呈栅栏状或漩涡状排列;瘤体内尚可见多数 扩张的血管、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二是Antoni B型 (疏松型):瘤细胞稀疏零乱、排列疏松而零乱,细胞内 和细胞间有许多空泡或水样液体,形成微囊或较大的 囊腔。瘤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和脂肪变性、间 质中多有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
鉴别诊断
• 鞍旁脑膜瘤。 • 垂体瘤。 • 软骨类肿瘤。 • 动脉瘤。 • 海绵状血管瘤。
女,54岁,脑膜瘤。
脑膜 瘤,女, 69岁。
男 47岁海绵窦软骨瘤。
男,54岁,海 绵状血管瘤。
男性,54岁,发现左侧面部抽搐4月余。
小结
• 良性病变(境界清楚,推移压迫周围 结构)。
• 位于三叉神经走行区,可跨区生长。 • 囊变,出血常见。 • 实性部分强化明显。
• 上述两型常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存在。一般来说,瘤体 较小的以Antoni A型为主,瘤体较大时常出现退行性 变,则以Anotoni B型为主。
影像表现
• CT平扫呈等密度和低密度病变,囊变出 血则呈混杂密度,CT骨窗周围骨质吸收 或破坏。
听神经、神经鞘瘤影像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概述01解剖02病理03临床表现04影像表现05鉴别诊断06·c a t a l o g u e·目录概述·一·u 是颅内第三常见肿瘤,在发病率上仅次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及脑膜瘤。
u 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成人后颅凹肿瘤的4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70%-80%。
u 肿瘤一般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绝大多是是起自神经鞘膜,无听神经本身参入。
听神经瘤概述·一·u 占颅内肿瘤的0.2%-1%。
u 起源于三叉神经髓鞘的神经膜细胞:①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居颅中窝的硬膜外,生长缓慢,可向海绵窦及眶上裂扩展。
②起源于三叉神经根,居颅后窝的硬膜内。
u 可侵犯周围脑神经。
u 约25%的三叉神经瘤可位于颞骨岩部尖端,跨越颅中窝、颅后窝的硬膜内外。
三叉神经瘤·二·解剖CN VIII-位听神经(前庭蜗神经)前庭神经-平衡觉蜗神经-听觉入颅内耳门内耳门入脑延髓脑桥沟外侧部伴前庭神经终止前庭神经核群和小脑蜗神经蜗腹背侧、背侧核·二·解剖CN V-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入眶穿眶上裂入眶出颅经海绵窦外侧壁,穿圆孔出颅穿卵圆孔出颅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颧神经、翼腭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咀嚼肌神经·三·病理Antoni A 型(致密型)Antoni B 型(网状型)混合型肉眼观·四·临床表现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听觉及迷路功能丧失颞枕部疼痛小脑功能障碍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困难,小脑危象面部及口腔麻木感、痛觉减退、角膜放射迟钝或消失三叉神经痛,咀嚼肌、颞肌萎缩突眼、视力障碍;压迫颞叶产生癫痫、幻嗅影像表现·五·MRI:•T1 低或等信号,T2 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低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可见高信号)•增强实质部分可见强化,伴或不伴有无强化的囊变区CT:•平扫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较大可发生囊变,少数可见骨质破坏•增强多样性,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环状强化。
神经鞘瘤概述演示课件
新药研发
针对神经鞘瘤的发病机制,研 发新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生存率。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 科等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 综合治疗方案。
人工智能辅助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 进行分析和诊断,提高神经鞘
瘤的诊断准确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周围神经鞘膜瘤
与神经鞘瘤同属于周围神 经肿瘤,但组织起源和病 理特征不同。
误诊原因分析
症状不典型
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不 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
诊为其他疾病。
影像学表现多样
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多样,有时难以与其他
肿瘤相鉴别。
组织学检查不足
部分患者因未进行组织 学检查或检查不充分而
导致误诊。
医生经验不足
MRI
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更准确地显示神经 鞘瘤的范围、边界和内部结构。同时,MRI对于脊髓和神经根的显示更 为清晰,有助于评估肿瘤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
03
神经鞘瘤的病理生理学
组织起源与结构异常
神经鞘瘤起源于周围神经的施万细胞 (Schwann cell),属于良性肿瘤。
06
神经鞘瘤的并发症与风险 防范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
颅内压增高
由于肿瘤生长导致颅内压增高, 可能引发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状。处理措施包括使用降颅压药
物,必要时进行手术减压。
神经功能障碍
肿瘤压迫或侵犯周围神经组织,导 致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方法 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减轻压迫,同 时进行康复训练。
02
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表现
软组织肿块
01
X线平片上,神经鞘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肿块。
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超声诊断要点
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超声诊断要点作者: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轩维锋来源:我爱超声论坛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是指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一种良性周围神经瘤样增生性病变。
神经纤维瘤可表现为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图1、2-A),没有家族史,也可表现是神经纤维瘤病,亦称VonRecklinghuausen’s病。
神经纤维瘤病分两型,较常见的是Ⅰ型,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称为外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较少见,又称为双侧听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
图1神经鞘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示意图图A 神经鞘瘤图B 神经纤维瘤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年龄分布广泛,新生儿到老年均可发病,月1/3病例发生在13岁以前。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牛奶咖啡斑、腋窝和腹股沟区的雀斑样褐色斑、多发弥散分布的皮下神经纤维瘤、虹膜的Lisch结节等均为其特征性表现。
皮肤和皮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呈结节状或息肉状,境界清晰,但无包膜,常不能找到其发源的神经(图2)。
神经纤维瘤病病理组织学上分多发结节型、丛状型和弥漫型[2]。
多发结节型可以发生在大的神经干,也可以发生于小的皮神经,肿瘤多为实性,出血和囊性变少见(图2-B);丛状型好发于躯干部及上肢,常累及较大神经干的大范围并蔓延至其分支,形成大量沿神经走行的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梭形膨大结节;弥漫型以头颈部多见,表现为神经组织在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内沿结缔组织间隙弥漫型生长并包绕正常结构,同时病变内部常见大量扩张的血管。
图2-神经纤维瘤外观A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瘤体融入神经干;B神经内多发神经纤维瘤瘤体;C ♂,13岁,小腿弥漫性神经纤维瘤病外观;D ♀,50岁,神经纤维瘤病全身皮肤改变神经纤维瘤病声像图表现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声像图表现分两种类型[3]。
①皮肤结节型,表现皮下椭圆形均匀性低回声结节,境界清晰,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图3);②神经干融入型,表现为外形规则低回声,两端显示低回声神经干,且神经干融入甚至穿行于低回声之间。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以下简称MRI)检查对椎管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16例有完整磁共振检查病例资料确诊为椎管神经鞘瘤的患者,整理该病例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理表现。
结果16例椎管神经鞘瘤的MRI对脊柱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中,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信号高于脊髓、增强为均匀强化8个肿瘤,病理证实为实质性肿瘤;T1、T2WI整个信号强度与CSF相似、增强为环状强化3个肿瘤,病理为囊性肿瘤;T1、T2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呈环状和肿块状强化5个肿瘤,病理为囊、实性肿瘤。
结论椎管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分为3型能客观地反映其病理特征,更有助于与很少囊变、多数表现为与脊髓呈等信号的脊膜瘤鉴别。
MRI对脊柱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椎管神经鞘瘤;磁共振技术;诊断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好发于四肢,也可见于其他少见部位。
当神经鞘瘤发生于脊柱椎管,或表现不典型时,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神经鞘瘤以神经鞘膜细胞成分为主,通常是孤立病灶,不包绕邻近的神经根。
在一般人群中,神经鞘瘤是脊椎内较常见的病灶,占所有脊柱内肿块的16%~30%[1]。
发病部位按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颈椎、磁共振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特点,以进一步认识本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2009年3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为椎管神经鞘瘤的16例患者完整磁共振检查资料及病理资料。
男12例,女4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9.5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GE公司的光纤1.5T optima MR360超导MR扫描机检查。
16例均作了常规矢状位T1WI和T2WI、横轴位T1WI、冠状位STIR 压脂扫描。
16例作了Gd-DTPA增强后的矢状、横轴和冠状位T1WI扫描。
2 结果颈段神经鞘瘤6个(图1A、B),胸段7个、腰段2个,骶椎1个。
13个位于髓外硬膜下呈椭圆形或短棒状的肿块(图1C、D、E),3个位于硬膜内外呈哑铃状。
颈动脉区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谢 谢
颈部神经解剖
标题文本预设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
概述
1 2 3 4
亦称神经血管隙、茎突后隙
临床表现
1
●2
3
病理
Atoni A区
瘤细胞排列紧 密,呈栅栏状
或旋涡状
Atoni
B区
瘤细胞排列疏松, 富含脂质、黏液样
基质、粘多糖
影像表现
形态:椭圆形多见,长轴与神经走形方向一致 境界:清楚,包膜多完整 密度/信号:低于肌肉,可均匀或不均匀
peripheral high T2 signal central low signal rarely seen intracranially 7 fascicular sign: multiple small ring-like structures
男45岁 发现左侧口咽肿胀1月余
女29岁 饮水呛咳1年
T1WI: 等信号 T2WI:混杂高信号 (Antoni A区稍高信号, Antoni B区富含黏液基质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渐进性强化,“斑驳状”强化, Antoni A区明显强化, Antoni B区轻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CTA:MIP图瘤体不显影
影像表现
与血管关系:推移血管,连接面< 180° 迷走神经:将颈总(或颈内)动脉 与颈内静脉撑开,动脉位于肿瘤的 外半周,静脉位于肿瘤的内半周, 二者在弧形线上呈90-180° 交感神经:动、静脉皆移位于肿瘤 的外半周
颈动脉鞘解剖
定义: 是颈筋膜向两侧的扩展, 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 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 位置:上起自颅底,下续于纵隔
Q 颈动脉鞘区神经解剖
标题文本预设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四肢周围神经鞘瘤的MRI表现
—
神经血管束结构 , 3例可见靶 征 , 表现为肿瘤信号不 均匀 , T 1 WI 肿瘤 中央 呈等 信号 , 周 边 为略 低信 号 ,
3 结
果
本组 病 例 上 肢 神 经 鞘 瘤 3例 , 下肢 神经 鞘瘤 5
T 2 WI 肿瘤 周边 部 分 呈 环 状 高 信 号 , 中心 呈 等 或 低 信
号 。增 强扫 描后 病灶 均有 不 同程 度 强化 , 其 中均匀 强
1 2 0 ms ) , T 1 WI F S( T R 5 5 0 ~6 8 0 m s , T E l 2—2 O
化 2例 , 不均 匀 强化 6例 。
信号 , 5 例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 , 包膜为低信号 , 周 围 脂肪组织为高信号 , 所有肿瘤均位于四肢软组织深部
的神 经血 管 束 走 行 区 内 , 3例 与 四肢 长 骨 干 紧 密 相 邻, 7例 肿瘤 与神 经血 管束 相邻 , 3例 在 横 断面 上 显示 与肿 块 伴 行 的神 经 束 膜 中断 , 3例 可 见 神 经 出入 征 , 表现 为肿瘤 的上 下极 与 四肢 内的神 经 干相 连 , 呈偏 心 性生长 , 神经干无增粗及膨大 , 1例 肿 瘤 周 围未 看 到
号, 肿瘤 大小 不等 , 最 长径 3 . 2~1 2 . 3 c m, 中位 数 5 . 4 c m。其 中 6例 可见 肿瘤 周 围“ 脂肪 包绕 征 ” , 5例 可 见
“ 脂 肪尾 征 ” , 表 现 为肿 瘤 包 膜 外 或 多 或 少 的脂 肪 组
织, 脂 肪 组织 以薄 层 紧贴瘤 体包 膜 , 包 围肿 瘤 组 织 , 为
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
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郁万江周炜徐海滨刘剑(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影像科青岛266071)【摘要】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结果: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
绝大多数(31/35)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2例,囊实性病灶18例,单纯囊性病灶5例。
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
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
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
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关键词】神经鞘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Imaging diagnosis of rare site schwannomaYU Wanjiang ZHOU Wei XU Haibin LIU Jian(Imaging department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7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imaging characters of rare site schwannoma. Methods CT and MR imaging of 35 cases of schwannoma of unusual site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CT of the lesions demonstrated round or lobular mass with low or low-isodensity. Most of the lesions(31/35) had distinct boundary. There were 12 solid lesions, 18 cystic-solid lesions and 5 pure cystic lesions. Parenchyma of the lesions presented gradual enhancement after contrast and varying degree of enhanced nodes within a cystic lesion is characteristic for cystic-solid schwannoma. Concentric circle like enhancement of solid lesions is probable a valuable sign of solid schwannoma. On MRI, the parenchyma of schwannoma appeared slight long T1and slight long T2 signal, the cystic parts of the lesions show long T1 and long T2signal. Edema could be found around the lesions and ‘ta r get sign’ is specific for diagnosis on MRI. Conclusion Rare site schwannoma can be found in any site of the body, familiar with the imaging characters is helpful for diagnosis.【Key words】Schwannoma,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神经鞘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当神经鞘瘤发生于不常见的部位,和/或表现不典型时,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⒈引言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组织肿瘤,通常发生在副神经节及其附近。
影像学在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并提供相应的鉴别诊断依据。
⒉影像学表现⑴ CT表现副神经节瘤在CT影像上呈现为可见的肿块影像,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软组织密度影像,在增强扫描中可呈现明显的强化效应。
- 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
- 可能伴有钙化灶,呈点状或弥漫性分布。
- 可观察到神经功能受压迫的征象,如扩大的神经鞘。
⑵ MRI表现副神经节瘤在MRI影像上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常见的表现包括:- T1加权像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 T2加权像上常呈高信号。
- 弥漫性均匀的强化效应在增强扫描中呈现。
- 可观察到与周围神经结构的融合征象。
⒊鉴别诊断副神经节瘤在影像学上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⑴神经纤维瘤:通常表现为较小的肿块影像,边界清晰,增强后可呈现轻度强化效应。
⑵神经鞘瘤:多表现为肿块影像,边界清晰,可伴有“砂粒样”钙化灶。
⑶神经鞘腺瘤:常见的表现为界限清晰的肿块影像,增强扫描中可呈现显著强化效应。
⒋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材料供参考:- CT影像示例:包含副神经节瘤的CT影像序列。
- MRI影像示例:包含副神经节瘤的MRI影像序列。
⒌法律名词及注释- 副神经节瘤:一种罕见的神经组织肿瘤,通常发生在副神经节及其附近。
-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常用的医学成像技术。
-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一种常用的医学成像技术。
:请注意,由于本文档只是一个范本,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以符合您的需求。
神经鞘瘤病诊断标准
神经鞘瘤病诊断标准
神经鞘瘤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因素:年龄大于30岁,且出现多个非皮内神经鞘瘤,其中至少一个经组织学证实。
或者年龄小于30岁,但出现多个非皮内神经鞘瘤,其中至
少一个经组织学证实,同时没有NF2基因的组成性突变。
2. 家族遗传因素:如果有一个一级亲属满足上述确诊标准,也可以作为疑似标准。
3. 临床症状:以神经根痛为主要表现时,通常为良性肿瘤。
如在神经根痛的基础上合并明显麻木,常提示肿瘤使神经根受到明显侵犯,则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
4. 疾病进程:如病程进展较缓慢,可持续几年的时间,常提示为良性肿瘤。
如病程进展较快,甚至在几周之内症状有明显加重的趋势,常提示为恶性肿瘤。
5. 影像学表现:若肿瘤为腊肠状边界,边界清晰且属于均匀强化肿瘤,常提示为良性神经鞘瘤。
若患者神经鞘瘤边界不清晰,累及椎管或其他多个腔室,甚至进入腹膜后纵的区域,并且使周围软组织、骨质多重受累,常提示为恶性神经鞘瘤。
请注意,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
如有相关症状或疑虑,请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影像诊断PPT
颈动脉体瘤的CT诊断
CT平扫
颈动脉体瘤在CT平扫中通常表现 为颈动脉分叉处的软组织肿块,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后,颈动脉体瘤通常有 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程度与肿 瘤内部血管密度有关。
颈动脉体瘤的MRI诊断
T1加权像
颈动脉体瘤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 信号或等信号。
T2加权像
在T2加权像上,颈动脉体瘤通常表现 为高信号,内部信号可能不均匀。
详细描述
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密度和强化程度,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同时,CT 还能显示肿瘤对骨骼和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为手术切除提供重要参考。
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结词
MRI诊断具有高分辨率和高软组织对比度,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范围和边界 ,对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详细描述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关系。 同时,MRI还可以检测到肿瘤内部的囊变、坏死和出血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 的良恶性。
PART 04
颈动脉体瘤及神经鞘瘤的 治疗与预后
REPORTING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与预后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
颈动脉体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 体瘤切除术和颈动脉体瘤栓塞术。手术切除 是根治性治疗方法,而栓塞术则适用于不能 手术或复发的情况。
颈动脉体瘤的预后
颈动脉体瘤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与肿瘤 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治疗方式等因素 有关。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并接受手术治疗 的患者预后较好,但仍有复发的可能。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的症状主要包括神经受压症状(如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等)以及肿瘤局部症状(如肿 块、疼痛等)。
病理学鉴别
颈动脉体瘤
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 与神经纤维瘤难以鉴别,声像图很相似, 确,包膜完整,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 普勒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
• 神经鞘瘤推移神经束,呈偏心性生长表 现;神经纤维瘤包绕神经束,呈中心性 生长表现。 • 神经鞘瘤内常见囊变、坏死、出血,而 神经纤维瘤少见。
超声声像图:
请各位分析这个包块考虑什么?
病理结果: 病理结果:
•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一)病理解剖特点: 病理解剖特点:
• 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髓鞘的良 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罕见。 • 由施万细胞和周围胶原基质组成。
• 肿瘤质地硬,边界清楚,有包膜。 • 瘤体较大者可有黄色区及囊变区。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 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也很少复发。
谢谢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瘤内可见少许血 流信号。
• 这些表现并不具有特征性,只有在肿物 一端或两端发现与神经相连时,方能与 其他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 当肿瘤生长于较小的神经或其上下两端 的神经被骨骼遮挡时,超声明确诊断则 较为困难。
声像图显示:两端相连的神经干在接近肿瘤时 变粗、回声减低
声像图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物,后方回声稍增强, 上下两端可见与神经相连
病例分析
患者,女,63岁,10年前右侧腘窝长 出一包块,一直未就诊,近年来有所增 大,质硬,走路时无疼痛,久坐及站立 时明显胀痛。
超声声像图表现: 超声声像图表现:
• 右侧腘窝见大小为3.1cm×2.1cm的低回声 团块,边界清,内见不规则的絮状强回声, 并可见大小为0.5cm×0.3cm的无回声。 • 此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神经鞘瘤多发生于头、颈部及肢体的 神经主干,其次是四肢的屈侧,尤其 是靠近肘、腕和膝关节处。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
三叉神经瘤概述
• 占颅内肿瘤的0.2%-1%。 • 起源于三叉神经髓鞘的神经膜细胞: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
居颅中窝的硬膜外,生长缓慢,可向海绵窦及眶上裂扩展;起 源于三叉神经根,居颅后窝的硬膜内。 • 可侵犯周围脑神经。 • 约25%的三叉神经瘤可位于颞骨岩部尖端,跨越颅中窝、颅后 窝的硬膜内外。
影像表现-神经鞘瘤
• MRI:T1 低或等信号,T2 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低 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可见高信号),增强实质部 分可见强化,伴或不伴有无强化的囊变区。
• CT:平扫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较大可发生囊变,少 数可见骨质破坏,增强多样性,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 环状强化。
影像表现-听神经瘤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 与三叉神经瘤)的影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概述
• 是颅内第三常见肿瘤,在发病率上仅次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及脑 膜瘤。
• 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成人后颅凹肿瘤的40%,占桥小 脑角区肿瘤70%-80%。
• 肿瘤一般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绝大 多是是起自神经鞘膜。
• 在内听道生长,并引起内听道扩大,因面神经的 池段限制而向后生长。 • 特征性的“冰激凌圆锥”征,也可能有脑膜尾征。
影像表现-三叉Biblioteka 经瘤• 三叉神经瘤常位于内听道前内上方。 • 沿三叉神经走形方向生长,不累及内听道。 • 肿瘤可跨越中、后颅窝,形成颇具特征的哑铃状结构。
谢谢
临床表现
• 听神经瘤:听觉及迷路功能丧失→颞枕部疼痛→小脑功能障碍 →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困难,小脑危象。
• 三叉神经瘤:面部及口腔麻木感、痛觉减退、角膜放射迟钝或 消失→三叉神经痛,咀嚼肌、颞肌萎缩→突眼、视力障碍;压 迫颞叶产生癫痫、幻嗅→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 困难,小脑危象。
神经鞘瘤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最常见者为神经根痛,其次为 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上颈段肿瘤的疼痛 主要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颈 胸段的肿瘤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背部, 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 上胸段的肿瘤常表现为背痛,放射到肩 或胸部;胸段肿瘤的疼痛多位于胸腰部, 可放射到腹部、腹股沟及下肢。胸腰段 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部,可放射至腹股沟、 臂部、大腿及小腿部。腰骶段肿瘤的疼 痛位于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和下肢。
括约肌功能紊乱往往是晚期症状,表明 脊髓部分或完全受压。 有明显的神经根性疼痛,运动、感觉障 碍自下而上发展,肿瘤节段水平有一个 皮肤过敏区,特别是存在脊髓半切综合 征,即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 动神经元性运动麻痹以及触觉、深感觉 的减退,对侧的痛、温觉丧失,以及脑 脊液动力学改变常引起疼痛加剧时,均 提示脊髓髓外神经鞘瘤的可能,需作必 要的辅助性检查加以确诊。
发病原因:
相当多的观点认为肿瘤的发生及生长主要 系基因水平的分子的改变所形成。许多癌症形 成被认为是由于正常肿瘤抑制基因丢失及其癌 基因激活所致。 两种类型的神经纤维瘤病已被广泛研究。遗传 学研究认为NF1和NF2基因分别定位于第17号 和22号染色体长臂上。两种类型的神经纤维瘤 病均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高度的外显率。 NF1发生率大约为1/4000出生次,其中一半为 散在病例,由更新的突变所引起。除脊神经纤 维瘤外,NF1临床表现包括咖啡色素斑、皮肤 结节、骨骼异常、皮下神经纤维瘤、周围神经 丛状神经瘤,并发某些儿童常见肿瘤,如视神 经及下丘脑胶质瘤、室管膜瘤。椎管内神经纤 维瘤远比发生在椎管外的神经纤维瘤少。
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占20%,其可 分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前者表现为蚁 行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后者 大多为痛、温及触觉的联合减退。 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占第3位。因肿瘤 的部位不同,可产生神经根性或束性损 害致运动障碍,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 锥体束的功能障碍,因而瘫痪范围和程 度各不相同。 脊髓神经鞘瘤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 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 肌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达85%左 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
神经鞘瘤——精选推荐
神经鞘瘤病例1:患者张XX,⼥,75岁,2年前⽆意发现右颈部⼀包块,⽆红肿,⽆疼痛,偶有右上肢⿇⽊。
超声所见:患者所⽰包块处⽪下探及⼀⼤⼩1.6cmx0.9cm的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规则,呈椭圆形,内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囊样回声,上下两端与臂丛神经上⼲相连呈“⿏尾征”,CDFI:周边及其内可见点条状⾎流信号。
超声诊断:患者所⽰包块处⽪下实性结节,考虑神经鞘瘤(来源于臂丛神经上⼲)我院⼿术及病理证实:神经鞘瘤,来源于臂丛神经上⼲病例2:患者张XX,男,52岁,发现右侧上臂包块2年,偶感⽆诱因的右侧⼿指⿇⽊(⽆名指及⼩指),近两⽉加重。
超声所见:患者所⽰包块处⽪下探及⼀⼤⼩1.6cmx1.3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规则,上下连续扫查可见与尺神经相连呈⿏尾征,CDFI:周边及其内可见点少量⾎流信号。
连续性动态扫查:神经鞘瘤是⼜称雪旺⽒细胞瘤。
是⼀种起源于周围神经鞘膜细胞肿瘤。
包括良性和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可发⽣于任何年龄,常见于20-50岁,⽆性别差异,神经鞘瘤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波动感。
多发者可沿神经⼲聚集排列或分布于神经⼲不同节段。
临床表现视肿瘤⼤⼩和部位⽽异。
⼩肿瘤可⽆症状,较⼤者因受累神经受压⽽引起⿇痹或疼痛,并沿神经放射。
神经鞘瘤是周围神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多见于头颈、四肢、躯⼲等部位,发⽣于四肢时多位于屈侧⾯。
肿瘤的发⽣部分与神经⾛⾏有关,沿着神经⼲⽣长。
典型的声像图:为均匀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边缘光整,有包膜,肿瘤内发⽣出⾎、坏死时,可见⼩⽚状液性暗区。
肿瘤的⼀端或两端边缘可找到与之相连的神经⼲细尾状低回声(“⿏尾征”,见病例⼀、⼆),后⽅回声不衰减。
CDFI: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少许⾎流信号;或仅在“肿块边缘探及少许⾎流信号。
“⿏尾征”是神经鞘瘤的特征性改变。
“⿏尾征”实际上是与肿瘤相连的于神经⼲。
总结:神经鞘瘤瘤体可沿神经⼲单发或多发性,两端呈“⿏尾征”与肿瘤相连,强烈提⽰神经源性,清晰显⽰病灶两端连接神经⼲并显⽰两端⾼回声三⾓是诊断神经鞘瘤的关键,熟悉解剖,连续性动态扫查⽅能精确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脊膜瘤:密度、信号多无区别,但易钙化,向 椎间孔侵犯者少,很少出现哑铃状。
神经纤维瘤:鉴别困难,早期仅见相应脊神经 增粗,但存在多发倾向,可恶变,常合并其他 位置肿瘤存在。
胸段神经鞘瘤穿出神经孔椎旁生长应与纵隔肿 瘤鉴别。
起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 频繁,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肩周炎”病史3年,偶有右侧肩 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适,否认“高血压、冠 心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特殊病史,否 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吐词清晰,眼球活
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 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舌居中,口角
T3-4节段椎管内(硬膜下)占位性病变,神经鞘瘤首 先考虑。
手术
术中见T3椎体水平硬膜囊隆起,纵行切开硬膜 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脊髓位于左后 方,右前方有一约1.5*1cm大小包块,界限清 楚,包膜完整,上下各有一蒂。
病理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 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 可发生于脊髓各个节段,多呈孤立结节, 有完整包膜,常与脊神经根相连,与脊 髓无粘连。肿瘤网织部分可囊变,较大 者可出血,极少发生钙化。肿瘤可从硬 膜囊向神经根孔方向生长,延及硬膜内、 外,可成典型的哑铃状。
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
患者,女,49岁
主诉:双下肢乏力1年余 患者约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费力,以右下肢明显,同 时觉双下肢肢端发凉、麻木,但双上肢无乏力、麻木感,无发热、头痛、 头晕,曾在我院康复科和中西医结核科行理疗治疗后疗效欠佳,自觉双下 肢无力加重,剑突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同时出现小便及大便次数增多,有 尿急、尿不尽感,无尿痛、血尿,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黑便,今 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以“下肢乏力待查”收入我科。
肿瘤可呈多发性,部分并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病。
CT平扫密度略高于脊髓,增强后可中度强化。
平扫肿瘤信号略高于脊髓,相应椎间孔扩张, 压迫脊髓后,相应蛛网膜下腔增宽;增强明显 强化,边界清楚,冠状位可清晰显示全貌。
神经纤维瘤
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组织学上可见雪旺氏 细胞、纤维母细胞、有髓鞘或无髓鞘的神经纤 维等多种成分组成。两者在病理、临床上常混 合存在,结构组织相仿,区分较为困难。
T3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
MRI平扫
T3-4节段椎管内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大小 约13×10mm,边界清楚。
T3-4节段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建议增强扫描。
MRI增强
增强后,T3-4节段椎管内病灶呈环状强化,大小约 22*16mm,病灶位于椎管偏右侧,右侧蛛网膜下腔 增宽,脊髓向左侧移位,与脊髓界限尚清。余未见 明显异常强化信号。
无歪斜,颈软,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3 级,肌张力正常高,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左侧腱反射稍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右侧明
显,脑膜刺激征阴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步诊断:双下肢乏力待查:脊髓病变?
MSCT
T3椎管内隐约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边缘模糊 不清,内见点状钙化,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椎间隙正常,双侧椎间孔未见明显扩大。余未 见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