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
....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
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
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
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古诗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思乡之情。
(意对即可)(2)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楚可见。
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解析】
【详解】
(1)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往往会在诗歌的最后一句体现出来。
《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流露出来,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做此类题目,不仅需要掌握诗句的翻译,还要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让所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饱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翻译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在做题时,可以结合翻译,加入一些形容词,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2.诗人是为了“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
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形势。
有力烘托了诗人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突出其吊古伤今的悲愤。
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是对百姓的担忧和同情。
不是表现了作者对于古建筑的被破坏而感到十分的伤心。
更为百姓在战争中的遭遇而伤心,因此更加伤心。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宿七盘岭①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②空留听,褒城③闻曙鸡。
(注释)①七盘岭:地名。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
②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③褒城:地名。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本诗画线句中的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清夜”写出夜晚的清冷,渲染出悲凉的气氛;又以子规近似“不如归去”的悲啼倍添伤感。
表达了作者在流放途中失意、怀乡、孤独之情。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芳春”和“子规啼”表明时节是暮春。
作者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着悲啼的杜鹃声,虽然面对的是万紫千红,百鸟齐鸣,但只选择了银杏树的绿和杜鹃鸟的啼,一则代表了江南的名木和四川的名鸟,表明自己远游已快到蜀地了,二则寄托了自己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高枕安稳地睡卧在褒城西的七盘岭上。
远处山头的月亮近得到窗前,高处的天河低得流进门来。
春天的银杏树已绿,清凉夜晚杜鹃在啼叫。
浮游之人白白听到杜鹃唤归,听到褒城晨鸡报晓还得上路前行。
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词作的上片描述出猎情况,下片抒发情感,语言风格粗犷、豪放。
B.词作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感情基调,展现词人的不羁姿态。
C.“千骑卷平冈”描绘了一副千骑奔驰腾空越野的恢弘壮阔的画面。
D.下片引用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易老壮志未酬的感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抒发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C三项正确。
D项“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错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意思是: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情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此句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
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6.阅读宋代梅尧臣的《春寒①》,完成后面小题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1.请你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2.请你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本诗内容,分析标题中“寒”的原因。
【答案】
1.颔联运用了对偶、情景交融、一语双关等手法(1分,三种手法答出一种即可),描写了初春时节春寒料峭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凄冷。
2.“寒”的原因:①初春的阴沉沉的天气感到寒冷;②自然界的风雨让诗人感到寒冷;③作者体弱多病,毫无游兴而感到寒冷;④作者政治处境进入人生低潮;⑤妻子和次子又亡,让作者感到寒冷
【解析】
1.赏析诗句。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两句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
表现了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状态。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读懂诗句大意,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注释)解读。
如中间两
联,写到了自然界的寒冷: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
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
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同时要结合注释中“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的背景介绍。
即可归纳出答案:阴沉沉的天气,自然界的风雨,体弱多病的身体,政治处境的低潮,妻子和次子又亡。
这种种因素,哪能不让人感到寒冷?
7.阅读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
1.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或“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歌情感。
结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分析,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和诗歌明白首、颔、颈、尾四联,确定颈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结合其意思“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分析: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②,塞上风云接地阴③。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④,白帝城高急暮砧⑤。
[注释]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②兼天涌:波浪滔天。
③接地阴:风云盖地。
④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⑤砧:捣衣石。
1.诗中“_____,______”,既是眼前实景,也是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阴沉郁闷心情的写照。
2.说说尾联中“催”和“急”两个字的表达作用。
【答案】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催”字写家家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急”字写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
【解析】
1.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及借景抒情的写法。
结合写作背景来谈。
“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因此应填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赏析。
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句内容分析。
《秋兴八首》诗人寓居四川夔州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一个“催”字,写出了家家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之急。
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一个“急”字,写出了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由人家想到自家,由他乡想到故乡,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更见艰难。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诗中人物所处环境的特点。
(2)结合全诗,试概括“边将心”蕴含的具体感情。
【答案】
特点:天气寒冷,或萧条、萧索、或天气恶劣;军情紧急或危急或紧张。
边将饱受险恶环境的痛苦,或军旅生活艰辛的痛苦;对长久战争的厌倦;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
【解析】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
10.阅读下面两首古代文学作品,回答各题。
(甲)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简要赏析(甲)文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体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两句中的“接”“连”两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B.(甲)文抒发了作者李清照渴望追求自由与幸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之情。
C.“破阵子”是(乙)文的词牌名,其文中的“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生动地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也蕴含了作者辛弃疾杀敌报国的豪迈高昂之气。
D.(乙)文“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的意思是“奏”,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答案】
1.“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境界宏阔。
表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意思对即可) 。
2.C
【解析】
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
”“扶摇”,风名。
“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2.C错误,“吹角连营”是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是虚写,不是实写。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以上三首诗中,最能体现纪昀“刺当时之不恤民也,妙于不尽其词”这个评论的是哪一首?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B诗人在天竺灵感观音院游历,见到当地百姓遭受自然灾害,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虽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
本诗含蓄地讽刺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的当权者,并对百姓深受天灾人祸的疾苦怀有深切的同情。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歌的鉴赏。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背景: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时候。
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
作者在杭任职两年多,见到当地百姓一直受着水旱蝗灾的严重侵害,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有感创作此诗。
这是一首纪游诗,但与一般纪游诗不同,它不是山水名胜的赞颂与刻画,而是一首反映现实、关心人民疾苦借题发挥的政治讽刺诗。
最能体现纪昀“刺当时之不恤民也,妙于不尽其词”这个评论。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_”、“_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冰塞川雪满山
2.示例一:两首诗都运用比喻的手法。
【甲】中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信心。
【乙】诗句以浮云比喻“保守势力”,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示例二:两首诗都运用用典的手法。
【甲】中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乙】诗句”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语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诗人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语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尽管知道前路障碍重重,但用“长风破浪”和“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
语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从中可以看出,两句诗文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政治抱负的追求。
据此理解作答。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以动衬静手法,突出了环境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答案】
1.清幽(寂静)
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态;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以落棋之声惊醒昼眠来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点睛】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被贬谪到西北边塞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
B.首联写了诗人轻车简从,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奔赴目的地。
C.颔联借蓬草和归雁自喻,既言事又写景,表达了诗人飘零之感。
D.颈联把广阔的自然景象同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尾联运用“窦宪大破匈奴记功燕然山”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A
2.表达了诗人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的心情以及对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解析】
1.A项错误,此诗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的意思是“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燕然: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