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分割

合集下载

肿瘤科放疗计划设计与剂量控制

肿瘤科放疗计划设计与剂量控制

肿瘤科放疗计划设计与剂量控制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在肿瘤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放疗计划的设计和剂量控制是确保放射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肿瘤科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剂量控制的几个重要方面。

I. 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原理放疗计划设计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适当的射线剂量和照射方向,确定治疗计划的过程。

放疗计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定位、定量和定时。

定位是指准确定位病灶和相关组织的位置,以确保准确照射病灶并最小化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现代放射治疗中,常用影像学技术如CT、MRI和PET来进行病灶定位,使得放疗计划设计更加精确。

定量是指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的风险器官,确定合理的剂量分布。

剂量的大小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期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高剂量照射可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而低剂量照射可以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定时是指确定治疗的持续时间和间隔。

放疗计划设计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和临床阶段来确定治疗时间和间隔,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II. 放疗计划设计的步骤放疗计划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采集、图像处理、剂量计算和评估。

数据采集是指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这些数据将为放疗计划提供必要的信息。

图像处理是指将影像学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病灶和正常组织的位置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目前常用的处理软件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进行分割和注册,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剂量计算是指使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根据病灶和风险器官的位置,计算出合理的照射剂量。

剂量计算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治疗目的来设定。

评估是指对放疗计划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以确保照射剂量和照射方向合理,最小化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评估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导引线。

III. 剂量控制的重要方面剂量控制是指根据治疗目标和正常组织耐受度,对放疗计划进行剂量修正和优化的过程。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的目的:一、根治性放射治疗;二、姑息性放射治疗;三、综合治疗。

姑息性放疗分高度姑息和低度姑息两种。

前者是为了延长生命,经治疗后可能带瘤存活多年甚至正常工作。

后者主要是为了减轻痛苦,往往达不到延长生命的目的,用于消除或缓解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压迫症、脊髓压迫等)、梗阻(如食管癌)、出血(如宫颈癌出血)、骨转移性疼痛以及脑转移的定位症状等。

术前放疗:因此需掌握放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一般以2---4周为宜。

辐射剂量以根治量的2/3左右(约40 ~50 Gy/ 4 ~5周)为好。

放射线的基本特性:一、物理效应:(一)穿透作用;(二)荧光作用;(三)电离作用;二、化学效应:(一)感光作用;(二)脱水作用;三、生物效应。

放射诊断学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及使胶片感光的特性,而肿瘤放疗则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生物细胞电离的特性。

X线是由特征辐射(作用于内层电子)和韧致辐射(作用于原子核)产生的。

光电效应:光子与被照射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相遇,并把能量全部传递给该电子,电子从轨道上飞出,外层电子向内补充,产生特征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飞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而该原子本身变为正离子。

康普顿效应:光子将其部分能量转移给外层电子,电子被击出,击出的电子称反冲电子或康普顿电子,光子本身以其残余能量向另一个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当光子能量>1.02MeV,在其通过原子核附近是,收到原子核电场影响,突然消失而变成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组成的电子对。

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对效应。

一般认为电离辐射对细胞杀伤的基本机制是破坏DNA,而细胞膜和微管等其他损伤是放射细胞毒作用的辅助机制。

(一)直接作用;(二)间接作用。

.低能时(单能50 kV以下——相当于X线管电压峰值150 keV)以光电效应为主,在单能10 kV时,骨吸收比肌肉吸收多6倍能量。

光子能量升高时,逐渐出现康普顿效应,在单能达60~90 kV(即管电压180 ~300 keV)时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同等重要。

不同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68例疗效观察

不同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68例疗效观察

无特殊要求 , 加速分割照射 由于照射疗程短 、 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可作为首选 。
关键词 : 肿瘤 ; 放射疗法 ; 骨转移 ; 疼痛 中图分类号 : 78 1 R3.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0 226 2 1 )30 6 -2 10 —6 X(0 1 3 - 80 0
9 .% (56 。 56 6 / 8)
表 1 不 同分割剂量间止痛效果 比较 [ ( ) 例 % ]
疗。患者均有不 同程度的疼痛和体力状况下 降, 无 严重 的心肺 功 能障 碍 , 无其 他放 射治 疗禁 忌证 。
12 方法 . 选用 6MV X线为 放 射 源 , 据 不 同部 根

临床资料 : 本文 1 1例 女性 头晕 患者 , 2 年龄 均 < 0岁 。 4 患者血压正常 , 排除晕 动病 、 尼尔综 合征 、 梅 颈椎 病等 。1 1 2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6 和对 照组 5 4例 7例 , 组临床 资料 两
具 有 可 比性 。 方 法 : 疗 组 给 予养 血 清 脑 颗 粒 4 g口服 , / ; 照 治 3次 d 对
采用 S S 1 . 计 软 件 , 问 P S 3 0统 组
比较 采用 检 验 。P≤0 0 为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5 2 1 止 痛效 果 . 三种 不 同分 割剂 量 照 射 止 痛 效果
比较 见表 1 。加速 分割 的显 效率 和总 有效 率 稍 高 于 其他 两种 分割方 式 , 经 统计 学处 理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但 意义 ( 0 0 ) 8例 患者 显 效 率 、 效 率 及 总 有 P> .5 。6 有 效率 分 别 是 7 . % ( 36 ) l. % ( 26 ) 79 5/ 8 、7 6 1/ 8 及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343)基础知识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343)基础知识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343)基础知识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A、细胞周期特异性B、细胞增殖动力学C、正常组织耐受性D、细胞凋亡2、题干:以下哪种剂量水平的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A、0.5 GyB、2 GyC、10 GyD、20 Gy3、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导致放射性肺炎?A、照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B、照射剂量适中C、照射剂量超过常规剂量D、照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但照射范围广泛4、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剂量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A、照射野的大小B、照射野的形状C、源皮距(源到皮肤的距离)D、患者体位5、题干:以下哪种放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的局部控制?A、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B、调强放射治疗(IMRT)C、电子线放射治疗D、粒子植入治疗6、题干:以下哪种放射治疗设备主要用于治疗体部肿瘤?A、直线加速器B、模拟定位机C、CT模拟定位机D、γ刀7、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种剂量用于确定肿瘤靶区的外缘?A. 90%等剂量线B. 80%等剂量线C. 70%等剂量线D. 60%等剂量线8、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种技术可以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A. 3D适形放疗B. 调强放疗C. 载波粒子放疗D. 重离子放疗9、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种情况最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A. 单次大剂量照射B. 分次小剂量照射C. 单次低剂量照射D. 长时间连续照射 10、在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以下哪个参数是评估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的关键指标?A. 最大剂量点B. 平均剂量C. 治疗剂量D. 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Dose Uniformity Index, DUI)11、肿瘤放射治疗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放疗计划设计的三大要素?A. 线束类型B. 治疗剂量C. 治疗时间D. 照射野大小12、以下哪种放射治疗技术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A. 适形放疗B. 三维适形放疗C.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D. 刀射线放射治疗13、肿瘤放射治疗中,下列哪种剂量分布是正常组织接受剂量最小,而肿瘤组织接受剂量最大的?A. 等剂量线重叠B. 靶区剂量均匀分布C. 肿瘤剂量梯度分布D. 等剂量线集中14、以下哪项不是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主要步骤?A. 肿瘤定位B. 治疗计划评估C. 放射源选择D. 计划优化15、肿瘤放射治疗学中,以下哪种放射源被称为“快中子”?A. 60CoB. 192IrC. 6MV X线D. 10MeV电子16、关于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分布,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剂量分布总是均匀的,没有剂量热点B. 剂量分布是均匀的,但存在剂量热点C. 剂量分布不均匀,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优化D. 剂量分布不均匀,且技术手段无法优化17、肿瘤放射治疗学中,以下哪种剂量单位用于描述放射线的强度?A. 毫居里(mCi)B. 毫格雷(mGy)C. 拉德(rad)D. 西弗(Sv)18、在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以下哪个参数通常用于确定治疗野的大小?A. 治疗目标体积(PTV)B. 临界器官剂量限制C. 治疗剂量D. 皮肤入射剂量19、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放射源?A. 铯-137B. 铅-208C. 氪-85D. 钴-60 20、关于放射治疗中靶区体积的定义,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GTV(Gross Tumor Volume):大体肿瘤体积B.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体积C. 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体积D. ITV(Internal Target Volume):内部靶区体积21、肿瘤放射治疗中,哪种类型的剂量分布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最小?A. 靶区剂量分布均匀B. 靶区剂量分布不规则C. 靶区周围剂量梯度较大D. 靶区周围剂量梯度较小22、以下哪项不是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关键参数?A. 治疗靶区大小B. 治疗剂量C. 分次剂量D. 治疗时间23、下列哪项不属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A. 乏氧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B.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C.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D. 靶向放射治疗24、关于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分布,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高剂量区应与肿瘤体积完全重合B. 低剂量区应与肿瘤体积完全重合C. 高剂量区应远离肿瘤边缘D. 低剂量区应远离肿瘤边缘25、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种剂量用于治疗局部肿瘤?A. 5Gy/次B. 10Gy/次C. 15Gy/次D. 20Gy/次26、在放射治疗计划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剂量分布的因素?A. 治疗机头角度B. 治疗野大小C. 穿透深度D. 患者体位27、以下哪种放疗技术主要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A. 刀片放疗B. 三维适形放疗C. 调强放疗D. 伽马刀放疗28、以下哪项不是放疗反应的急性反应?A. 皮肤反应B. 腹泻C. 咽炎D. 瘢痕增生29、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中,以下哪个剂量分布是治疗计划优化的关键指标?A. 平均剂量B. 最大剂量C. 最低剂量D. 等剂量线覆盖范围 30、关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靶区定义,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A. 靶区仅包括肿瘤组织B. 靶区包括肿瘤组织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C. 靶区仅包括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淋巴结D. 靶区包括肿瘤组织、淋巴结以及可能的远处转移灶31、下列哪种放射治疗设备主要用于治疗肿瘤?A. X线治疗机B. γ-刀C. 同步加速器D. 线性加速器32、在放射治疗计划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治疗计划的关键因素?A. 患者的体型B. 肿瘤的大小和位置C. 治疗师的经验D. 治疗机的能量33、以下哪项不是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基本原则?A. 确保肿瘤剂量覆盖B. 减少正常组织剂量C. 最大程度地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D. 忽略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保护34、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放射治疗适应症?A. 早期宫颈癌B. 晚期肺癌C. 中晚期食管癌D. 原发性肝癌35、肿瘤放射治疗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因素?A、肿瘤体积大小B、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分界C、患者的年龄和性别D、放射治疗的剂量和次数36、关于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分割剂量”,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分割剂量是指每次照射的剂量B、分割剂量是指整个治疗期间的总剂量C、分割剂量是指每次照射的总时间D、分割剂量是指每次照射后间隔的时间37、肿瘤放射治疗中,下列哪种剂量分布特点是不符合适形放射治疗的?A. 高剂量区与肿瘤形状一致B. 低剂量区与肿瘤形状一致C. 高剂量区边缘与肿瘤形状一致D. 低剂量区边缘与肿瘤形状一致38、关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皮肤反应是常见的早期副作用B. 恶心、呕吐是常见的急性副作用C. 骨髓抑制是常见的晚期副作用D. 放射性肠炎是常见的早期副作用39、下列哪种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应首先考虑肿瘤的最大剂量?A. 鼻咽癌B. 前列腺癌C. 肺癌D. 乳腺癌 40、以下哪种放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A. 三维适形放疗B. 旋转调强放疗C. 质子治疗D. 腔内放疗二、A2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列哪种放射治疗技术是利用高能X射线或电子束来治疗肿瘤的方法?A、光动力治疗B、近距离放射治疗C、质子束放射治疗D、伽马刀放射治疗2、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放射治疗剂量的因素?A、肿瘤的大小和位置B、患者的年龄和性别C、肿瘤的恶性程度D、放射源的类型3、题干: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种剂量适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性放疗?A、30-40 GyB、45-50 GyC、50-60 GyD、60-70 Gy4、题干: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进行肿瘤放射治疗?A、肿瘤体积较小,边界清晰B、肿瘤位于重要器官附近C、肿瘤位于活动部位D、患者一般状况良好5、题干:下列关于肿瘤放射治疗中放疗靶区定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疗靶区仅包括肿瘤本身B、放疗靶区包括肿瘤本身和肿瘤周围可能存在微转移的区域C、放疗靶区仅包括肿瘤周围可能存在微转移的区域D、放疗靶区不包括肿瘤周围可能存在微转移的区域6、题干: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下列哪种剂量定义通常用于评估肿瘤的控制情况:A、最大剂量(Dmax)B、最小剂量(Dmin)C、平均剂量(Dmean)D、危及器官的剂量7、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A、精确性原则B、剂量学原则C、生物学原则D、疗效最大化原则8、题干:下列关于放射治疗设备中直线加速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直线加速器是一种利用微波或射频加速电子的设备B、直线加速器输出的射线能量范围较广,从几兆电子伏特到几十兆电子伏特C、直线加速器输出的射线属于高能射线,穿透力强D、直线加速器输出射线时,会产生X射线,但通过铅帘即可屏蔽9、下列关于肿瘤放射治疗中放射源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A、高能X射线放射源常用于治疗浅表肿瘤B、电子束放射源适用于治疗较深部位的肿瘤C、质子束放射源具有较好的剂量分布均匀性D、中子束放射源主要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 10、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剂量分布的主要因素:A、射野大小B、射野形状C、患者体位D、治疗机器的物理特性11、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中,以下哪个剂量范围通常用于确定肿瘤靶区?A. 10-20 GyB. 20-30 GyC. 30-40 GyD. 45-50 Gy12、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导致放射性肺炎?A. 单次大剂量照射B. 分次小剂量照射C. 靶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晰D. 放射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肺功能13、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种剂量分割方式称为分割剂量?A. 分剂量B. 分次剂量C. 分野剂量D. 分区剂量14、以下哪项不是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一种放射源?A. 铯-137B. 氙-133C. 铯-137源D. 氩-12515、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以下哪种剂量适用于预防性照射?A. 30 GyB. 50 GyC. 60 GyD. 70 Gy16、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剂量分布的因素?A. 患者体型B. 治疗机器类型C. 患者年龄17、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以下哪种剂量水平的放疗通常用于肿瘤的预防性照射?()A. 10GyB. 20GyC. 30GyD. 40Gy18、在放射治疗计划中,以下哪个参数通常用于确定放射治疗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A. 等剂量曲线B. 分配剂量曲线C. 剂量-体积直方图D. 等中心19、某患者,男性,45岁,因肺癌晚期就诊。

肝癌放疗中剂量分数和分割方案的比较研究

肝癌放疗中剂量分数和分割方案的比较研究

肝癌放疗中剂量分数和分割方案的比较研究一、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肝癌放疗中,剂量分数和分割方案的选择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肝癌放疗中剂量分数和分割方案的比较研究进行探讨。

二、剂量分数的比较研究1. 前射束放疗(pre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PORT)和术后放疗(post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PORT)的剂量分数选择比较研究。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手术方案的不同,肝癌患者可能接受PORT或者PORT。

PORT的剂量分数通常较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充分的放射治疗,但可能导致更多的放射性损伤。

而POST的剂量分数通常较低,可以减少放射性损伤,但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需要对PORT和POST的剂量分数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放疗方案。

2. 同期放化疗和分期放化疗的剂量分数选择比较研究。

放化疗是一种联合应用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期放化疗将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剂量分数的选择非常重要。

分期放化疗则是先进行放疗,然后再进行化疗。

需要对同期放化疗和分期放化疗的剂量分数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放疗方案。

三、分割方案的比较研究1. 同一剂量分数下不同分割方案的比较研究。

分割方案是指将放疗的总剂量分为多个小剂量进行分次治疗的方案。

在肝癌放疗中,常用的分割方案有二次分割和三次分割。

二次分割将总剂量分为两次给予,三次分割将总剂量分为三次给予。

需要对二次分割和三次分割方案在同一剂量分数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分割方案。

2. 不同剂量分数下同一分割方案的比较研究。

分割方案在肝癌放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同的剂量分数可能对治疗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需要对同一分割方案在不同剂量分数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剂量分数。

四、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肝癌放疗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剂量分数、分割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等数据。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方法及原则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方法及原则
目前,肿瘤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局部控制和缓 解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的重要性
肿瘤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于一些对化疗 不敏感的肿瘤类型,如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放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 段。
肿瘤放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 于一些早期肿瘤,放疗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03
个体化放疗与其他治 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探索个体化放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 合应用,如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照射,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
强度调节放疗
03
通过动态调整放疗剂量和照射野的大小,实现个体化治疗,降
低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
个体化放疗的发展
01
基因组学在放疗中的 应用
研究基因组学在放疗中的指导作用, 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个体化放疗剂量和照 射野的设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设 计个体化的放疗剂量和照射野,以最 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并提高肿瘤控 制率。
适形与剂量适形放疗的优点
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
剂量分割与分次放疗
剂量分割放疗
是指将总剂量分成若干个小剂量,分多次照 射,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和生存率。
分次放疗
是指将总剂量分成若干次照射,每次照射后给予一 定的时间间隔,以减轻放疗反应和恢复正常组织功 能。
剂量分割与分次放疗的优 点
对于早期发现的肿瘤,放 射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 方法,可以控制肿瘤生长, 提高治愈率。
局部晚期肿瘤

放射生物学

放射生物学

放射生物学(Radiobiology)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是放射对生物体作用及其效应规律的一-门学科。

1.正常组织对放射性的反应2.肿瘤对放射性的反应正常组织对放射的反应最小耐受量(TD5/5)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内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的剂量最大耐受量(TD50/5)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内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0%的剂量肿瘤放射治疗的两大基本原则1.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2.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分次照射后的差别二、分次放疗的生物学基础(4R理论)在引起相同正常组织损伤时,多数时候分割照射的肿瘤局控要优于单次照射分割放射的生物学基础一4R理论(1975由Withers提出)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细胞周期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 cycle)乏氧细胞的再氧合(Reoxygenation)再群体化(Repopulation)(一)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1.亚致死损伤(sublethal damage)指受照射以后,细胞的部分靶内所累积的电离事件,通常指DNA单链断裂。

亚致死损伤是一种可修复的放射损伤。

亚致死损伤的修复:指假如将某一给定单次照射剂量,分成间隔一定时间的两次时所观察到的存活细胞增加的现象。

1959年EIkind发现,当细胞受照射产生亚致死损伤而保持修复能力时,细胞能在3小时内完成这种修复,将其称之为亚致死损伤修复。

影响亚致死损伤的修复的因素:1.放射线的质低LET辐射细胞有亚致死损伤和亚致死损伤的修复,高LET辐射细胞没有亚致死损伤因此也没有亚致死损伤的修复2.细胞的氧合状态处于慢性乏氧环境的细胞比氧合状态好的细胞对亚致死损伤的修复能力差3.细胞群的增殖状态未增殖的细胞几乎没有亚致死损伤的修复临床意义: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速率一般为30分钟到数小时常用亚致死损伤半修复时间(T1/2) 来表示不同组织亚致死损伤的修复特性在临床非常规分割照射过程中,两次照射之间间隔时间应大于6小时,以利于亚致死损伤完全修复2.潜在致死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在照射后置于适当条件下由于损伤的修复又可存活的现象。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

【 7 ] 施丽琴 , 方琴 , 沈燕 国. 高压氧综合 治疗闭合性胫腓 骨骨折后肢 体 肿胀 的疗效 分析 中国康 复医学杂志 , 2 0 1 3 , 1 8 ( 6 ) : 4 5 2 - - 4 5 3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8 )
I 期 非 小 细胞 肺 癌 大剂 量 分 割放 射 治 疗 的预 后分 析
纯采用 外固定架固定复杂胫腓骨骨折 , 骨折端会 留下不稳定界
[ 1 ] 陆裕 补 , 胥 少汀 , 葛 宝丰 , 等. 实用骨 科学[ M ] . 北京 : 人 民军 医出版
社, 2 0 0 3 : 7 3 1 .
【 2 ] 范立军 , 王仁和 , 夏玉珍. 微创锁定钢板治疗 老年胫腓 骨骨折 3 8 例
■ 缉睑 国
骨骼肌 舒缩活动影响较小 , 实施解 剖复位 , 界面稳定 , 创造一个 有利于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环境 , 故 能促 进骨折愈合 。 ②方便
伤 口的观察换 药 , 去除外 固定架 时患者不需 要二 次住院 , 不必
内、 外 固定 系统 , 不仅提供骨折 区域 的良好稳定性 , 同时提高骨 折 的负荷 , 有利于骨折早 日愈合1 " 7 1 。 本组患者采 用先对胫骨骨折 实施 内固定的方法 , 未 出现胫骨 缩短 位移情 况 , 腓骨复位 良好 ,
王春 雷 黄 江河 张顺 洪
( 运 城市第一 医院 , 山西 运城 0 4 4 0 0 0 )
【 摘 要 】目的 观察 I 期非 小细胞肺 癌( N S C L C ) 行 大剂
量 分 割 放 疗 的 疗 效及 失 败 原 因 。方 法 1 1 例 I期 非 小 细胞 肺
1 . 1 一般 资料

乳腺癌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方案

乳腺癌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方案

乳腺癌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方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针对乳腺癌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方案的选择一直是临床上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就乳腺癌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并介绍目前常用的一些方案。

一、放疗剂量的选择放疗剂量是指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所获得的辐射剂量。

在乳腺癌的放疗中,通常采用总剂量分为多个小剂量进行分割治疗,目的是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保证对癌细胞的有效杀伤。

1. 标准剂量分割方案常用的标准剂量分割方案是采用50 Gy的总剂量,分为25次,每次给予2 Gy。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案,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放疗中。

这种方案通过较小的剂量分次给药,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同时保证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2. 加速放疗剂量分割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加速放疗方案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逐渐被采用。

加速放疗方案采用较高的剂量,将总剂量分割为较少的次数给药,通常每次给予2.5 - 3 Gy。

这种方案可以减少放疗的总疗程,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个体化放疗剂量方案个体化放疗剂量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亚型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这种方案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来调整剂量和分割方案,旨在提高治疗的效果,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分割方案的选择在乳腺癌的放疗中,分割方案是指将总剂量分为多个小剂量给药的方式和时间安排。

分割方案的选择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标准分割方案标准分割方案是指将总剂量平均分为多次给药。

常用的标准分割方案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5天,然后休息2天,周一至周五进行5次,共计25次。

这种方案通过较长的治疗周期将剂量逐渐积累,既能保证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又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2. 加速分割方案加速分割方案是指通过缩短给药的间隔时间来加速治疗进程。

常用的加速分割方案是每天给药两次,中间间隔6小时。

肝癌的放射治疗和放疗剂量

肝癌的放射治疗和放疗剂量

肝癌的放射治疗和放疗剂量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放射治疗在其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物质的能量破坏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

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和剂量在肝癌治疗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一、放射治疗方法:肝癌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1. 外部放射治疗:外部放射治疗是通过将放射线源放置在患者体外,以直接照射肿瘤部位。

常用的外部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和强度调制放射治疗等。

外部放射治疗能够准确定位肿瘤位置,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2. 内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是通过将放射性核素经血管或体腔注射到肿瘤附近,直接照射肿瘤细胞。

常用的内部放射治疗包括经肝动脉化学栓塞和直接注射放射性颗粒等。

内部放射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3.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将放射性种子或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通过手术或腔镜等方式进行,具有较高的放射剂量局部控制率。

二、放疗剂量:放射治疗的剂量选择对于肝癌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正确选择合适的放疗剂量可以提高治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1. 总剂量:放射治疗的总剂量是指治疗期间给予的总剂量,通常以Gray(Gy)为单位。

总剂量的选择应根据肝癌的分期、病变大小和病人的整体情况来决定。

2. 分割剂量:放疗剂量的分割是指总剂量分为若干个小剂量,进行分次治疗。

分割剂量能够减少副作用和提高治疗效果。

3. 单次剂量:单次剂量是指每次放射治疗过程中给予的剂量,通常以Gray为单位。

单次剂量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放射治疗的方式来确定。

4. 放射分数:放射分数是指将总剂量分为若干次给予的时间。

较小的分数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同时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

结论:肝癌的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大剂量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中的应用对比

大剂量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中的应用对比

大剂量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中的应用对比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__年9月-20__年9月期间本院行放疗的21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行常规分割放疗患者110例为对照组,行大剂量分割放疗10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纳入标准:(1)210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乳腺癌患者;(2)腋窝淋巴结清扫不彻底;(3)T3、T4期的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由医院理论委员会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慢性疾病;(2)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3)术前已行放化疗。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后行放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具体为:2 Gy/次,5次/周,一共治疗5周,总剂量50 Gy。

观察组患者则是采取大剂量分割放疗,具体为:2.8 Gy/次,5次/周,治疗3周,总剂量42 Gy。

两组患者的放疗范围包括胸壁和同侧锁骨上区。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放疗方案下的1、3及5年总生存率、治疗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5-7]。

1.4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观察患者在全程放疗结束时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以及放疗结束1个月后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8]。

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分级采用RTOG/EORTC标准进行评价:0级:无变化;Ⅰ级:滤泡样暗色红斑或干性脱发或出汗减少;Ⅱ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Ⅲ级:皮肤皱折以外部位融合湿性脱皮或凹陷性水肿;Ⅳ级:溃疡或出血、坏死。

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标准:患者胸部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在照射野内发现肺组织炎症性改变,排除肺转移。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大剂量与常规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效果观察

大剂量与常规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效果观察

大剂量与常规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效果观察作者:杨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分割与常规剂量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

方法:70例骨转移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

大剂量分割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30Gy/10次/2周。

常规剂量分割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40Gy/20次/4周。

KPS提高20分为显效,提高10分为有效。

结果:大剂量分割组与常规剂量分割组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分别是86.8%、88.1%。

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KPS评分改善分别为85.7%、80%,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7例Ⅰ-Ⅱ级消化道反应,5例白细胞下降(Ⅰ级),毒副作用轻微。

结论:大剂量分割与常规剂量分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缓解疼痛、改善KPS无差异。

但大剂量分割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骨转移癌;疼痛;KPS;放射治疗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70例骨转移癌患者。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

年龄40岁—75岁,中位年龄65岁。

肺癌25例,乳腺癌20例,结直肠癌7例,鼻咽癌6例,食管癌5例,宫颈癌3例,前列腺癌2例,胃癌、卵巢癌各一例。

以上病例原发灶均有组织病理学诊断。

转移灶的诊断和定位依据CT、MRI、ECT或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骨转移灶98处,其中脊柱41处,四肢骨22处,肋骨20处,髂骨11处,肩胛骨4处。

临床有明确持续性疼痛部位80处,完全依赖于药物止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程度4级分级法:0级:无痛;Ⅰ级:疼痛可耐受,不影响睡眠,可正常工作;Ⅱ级: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需一般性止痛、镇静、安眠药物;Ⅲ级:疼痛剧烈,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麻醉性药物。

Ⅰ级13例,Ⅱ级33例,Ⅲ级24例。

KPS评分40—70分。

1.2治疗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直线加速器6-MV-X线治疗,采用对穿野或单野照射,照射野于病灶外放3cm,椎体病灶上下各外放一个椎体。

放射肿瘤科规培考试真题

放射肿瘤科规培考试真题

选择题放射治疗计划中,确定靶区边界时主要依据的是:A. 病理切片结果B. 影像学检查结果(正确答案)C. 患者主诉D. 医生经验判断关于放射治疗剂量分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分次照射可减轻正常组织损伤B. 总剂量不变时,分割次数越多效果越好C. 适当的分割照射可提高治疗增益比D. 分割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B为错误选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中,不包括:A. 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B.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用品C. 照射野皮肤可随意涂抹化妆品(正确答案)D. 避免阳光直射和过热刺激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 直接杀灭所有肿瘤细胞B.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正确答案)C. 仅对敏感肿瘤细胞有效D. 通过提高免疫力间接杀伤肿瘤在制定头颈部肿瘤放疗方案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的器官是:A. 心脏B. 肺C. 脊髓D. 唾液腺(正确答案)关于放射治疗并发症,下列哪项不属于早期反应:A. 放射性皮炎B. 放射性食管炎C. 放射性肺炎D. 放射性骨坏死(正确答案)在进行放射治疗时,为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辐射防护原则是:A. 时间、距离、屏蔽(正确答案)B. 高剂量、短时间、小范围C. 低剂量、长时间、大范围D. 仅依赖个人防护装备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采用放射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A. 鼻咽癌早期B. 皮肤癌浅表病灶C. 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正确答案)D. 前列腺癌局限期关于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下列哪项不是必须建立的制度?A. 设备定期校准和维护B. 治疗计划双人复核C. 患者随意更改治疗时间(正确答案)D. 放射治疗记录完整准确。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放射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放射治疗中,合理的剂量计算对于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的相关内容,包括剂量的定义、计算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等。

一、剂量的定义放射治疗中的剂量通常指的是给予患者放射线照射的能量量。

常用的剂量单位是格雷(Gy),1格雷相当于患者吸收1焦耳的能量。

根据放射治疗的目的和疾病的特点,剂量的分配可以有所不同,通常分为总剂量、分割剂量和每日剂量等。

总剂量(Total Dose)是指放射治疗一次性给予患者的总辐射剂量。

通常根据乳腺癌的不同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总剂量的选择会有所差异。

分割剂量(Fractional Dose)是指将总剂量分为若干小剂量分次给予患者的方式。

分割剂量的选择既要考虑乳腺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又要考虑正常组织对辐射的耐受性。

每日剂量(Daily Dose)是指每次治疗给予患者的辐射剂量。

每日剂量的调整需根据患者的肿瘤反应和毒副反应来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二、剂量计算的原理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中,剂量计算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确定。

常见的剂量计算方法有等效平均剂量(EQD2)和百分比通量剂量(PCTD)。

等效平均剂量(EQD2)是根据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差异,通过将分割剂量进行修正,得到一个等效的总剂量。

这个等效总剂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肿瘤对放射线的耐受性。

百分比通量剂量(PCTD)是根据放射线通过组织时的吸收和散射情况,计算出组织中达到剂量的百分比。

这种剂量计算方法可以对不同组织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放射治疗的精确度和剂量调整。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情要充分考虑,包括分期、年龄、健康状况等。

这些因素对剂量的选择和计算有重要的影响。

2. 剂量计算涉及到放射物理学知识和技术,必须由专业的放射治疗师或医学物理师进行操作。

不同放射剂量分割治疗转移性脑肿瘤的临床观察

不同放射剂量分割治疗转移性脑肿瘤的临床观察

不同放射剂量分割治疗转移性脑肿瘤的临床观察
罗中银;王海云;唐雷杰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下半月刊)》
【年(卷),期】2009(002)003
【摘要】@@ 脑转移瘤是癌瘤患者的主要病残及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全身癌瘤患者病程中约25%出现脑转移瘤.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瘤不能手术切除或不全切除,在并用激素或减压术后可采取放疗,即或某些原发灶尚未完全控制的脑转移瘤患者也可选择应用;我们观察了不同放射剂量分割治疗脑转移60例,总结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518-1519)
【作者】罗中银;王海云;唐雷杰
【作者单位】629000,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629000,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629000,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转移性脑肿瘤患者疗效的对比分析 [J], 刘石;颐湘琪;雷绍宏;罗勇勇
2.转移性脑肿瘤68例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J], 叶宏勋
3.不同放射剂量分割治疗转移性脑肿瘤的临床观察 [J], 罗中银;王海云;唐雷杰
4.转移性脑肿瘤38例伽玛刀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J], 武莉萍;高国伟
5.不同治疗方法对转移性脑肿瘤疗效的对比分析 [J], 彭友波;卢刚;厉民;郑新法;黄润生;王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的技术要点

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的技术要点

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的技术要点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目标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的技术要点。

剂量分割是指将治疗剂量分为多个小剂量,以减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保证足够剂量用于杀灭肿瘤细胞。

剂量分割有助于减少功能组织器官(OAR)的风险和晚期放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在剂量分割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肿瘤类型和位置进行剂量分割。

不同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敏感性,因此需要对每个肿瘤进行个性化的剂量分割方案。

例如,对于位于关键结构附近的肿瘤,可以使用更多的剂量分割来减小对关键结构的风险。

其次,剂量分割还需考虑肿瘤的体积和发展阶段。

较大体积的肿瘤可能需要更多的分割,以确保足够的剂量到达每个部分。

此外,尚未缩小或稳定的肿瘤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剂量分割,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另外,剂量分割还需考虑到放射性治疗设备的限制。

放射治疗设备在给定时间内只能释放一定剂量的辐射,因此需要根据设备的能力和限制来确定剂量分割方案。

合理安排剂量分割有助于提高放疗效果并减少治疗的总体时间。

分次治疗是指将整体治疗剂量分为多个治疗分次进行,以提高肿瘤控制和减少副作用。

分次治疗可以有效分散对正常组织的剂量,让正常组织有时间修复和恢复。

在进行分次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肿瘤特点和患者的整体条件来制定分次治疗方案。

有些肿瘤可能需要更短的时间间隔和更多的分次,而对于一些较小或较慢生长的肿瘤,可以考虑减少分次或延长时间间隔。

其次,分次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次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长时间的分次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干扰。

因此,在制定分次治疗方案时,要充分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限制。

另外,分次治疗还需考虑到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患者的治疗可接受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Q线性二次模型
外推反应剂量ERD又称为生物效应剂量 (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BED)
BED=Nd(1+d/(α/β)) 上式表达的BED是分次数N的线性函数,因此 BED像TDF一样,可以直接进行相加:
BED总=BED1+BED2+…
上述公式表达的BED中没有考虑到照射后 的细胞增殖,所以利用浪费剂量WD,对其进 行时间因子的修正:
早反应组织对放射损伤的修复能力低,修复速 度快,照射会加快早反应组织的细胞增殖。因此适 当次间隔(不能小于亚致死损伤的修复时间)的分 次小剂量拉长疗程的照射会有利于减少早反应正常 组织的放射反应。
晚反应正常组织对放射损伤的修复能力较大、 修复速度慢,为避免晚反应正常组织的损伤,必须 减少分次照射的剂量,但拉长疗程不会给它带来太 多好处。
应用实例
• 例1 治疗方案比较:常规每周5次,每 次200cGy,共25次,若改为每周3次, 共21次,每次剂量应该给多少?
解: 按TDF模型计算:
因肿瘤组织有关TDF参数不知道,假定与 正常组织相同,题中又没有规定任何正常组 织,按常量TDF模型计算:
TDF1=TDF2
25*2001.538*(7/5)-0.169×10-3=21*d1.538*(7/3)-0.169×10-3
解得d=215.8 cGy
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α/β值
组织类型
晚反 应组 织
早反 应组 织
肿瘤 组织
皮肤


脊髓 肠 肾
α/β Gy
2.5 10 10 7.6 6.9 3.3 2.5 7.9 3.4
2、周期内细胞再分布
一般来说,分次放疗中存在着处于相对放 射抗拒的细胞向放射敏感时相移动的再分布 现象,这有助于提高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 伤效果。但如果未能进行有效的细胞周期内 时相的再分布,则有可能成为放射耐受的机 制之一。
d=242.8 cGy
例2 假设一病变4cm*4cm,用铯-137插植, 5天内照射剂量为6000cGy。若用体外4MeV 电子束代替铯-137插植,照射同一病变,每 周5次,每次剂量应为多少?
解: TDF计算:因TDF近距离=TDF体外
4.67*10-3*120*501.35=30*d1.35*(40/30)-0.169*10-3
短寿命同位素临时性插植治疗,TDF变成: TDF=r01.35×4.76×10-3(1-e-1.35λT)/1.35λ 式 始中剂λ量为率同(位c素Gy衰)变。常数(h-1),r0为插植是初
对短寿命同位素永久性插植,T→∞,上式变 为: TDF=λ-1r01.35×3.53×10-3
外照射和近距离照射的TDF值可以直接相加 : TDF总=TDF外照射+TDF近距离
4、再群体化
组织损伤后,其中干细胞在集体调节机制的调 节下,进行增殖、分化、恢复组织原来形态的过程 成为再群体化。
在常规放疗期间,大部分早反应组织有一定程 度的快速再群体化,而晚反应组织由于它的生物学 特性一般认为疗程中不发生再群体化。如果疗程太 长,疗程后期的分次剂量效应将由于肿瘤内存活的 干细胞已被启动进入快速再群体化而受到损害。
体外分次照射方案
参数
常规分次
每次剂量 (Gy)
1.7-2.5
次数/天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超分次 0.8-1.3
2-5
加速分次
非常规大剂 量
常规大剂量
1.6-2.2
>3
>2.5
2-3
<1
1
总次数
疗程时间 (周)
总剂量 (Gy)
25-35 5-7
45-70
>50 5-7 55-80
25-35 <4
40-65
<20 5-7 30-60
WD=KT
式中K为计及整个疗程期T(d)内,因细胞 增殖每次照射应增加的剂量:
BED=Nd(1+d/(α/β))-K最后(T-T0) T0为细胞增殖的触发时间。
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BED计算参数
组织类型
晚反应组织
早反应组织
肿瘤组织
T0(d)
0
K(Gy/d)
0
0
28
0.2
0.5
K最后=K×(1+d/(α/β))
3、氧效应及泛氧细胞的再结合
如果用单次大剂量照射肿瘤,绝大多数放 射敏感的有氧细胞会被杀死,存活的大多数 细胞将是泛氧的。因此照射后放射生物性泛 氧比例将接近100%,随后逐渐下降并接近初 始值,这种现象就叫做再氧合,特指在剩下 的存活细胞中泛氧细胞状态的改变(即放射 生物性泛氧比例)。
再氧合对临床放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假如一 个肿瘤,90%的肿瘤细胞是氧合好的,10%是泛氧 的,在没有氧合的情况下,随着总剂量的增加,每 次照射将会杀死越来越少的细胞,应为到后期存活 的细胞主要是泛氧细胞。但是在分次照射间隔中发 生再氧合,使原来部分泛氧细胞逐渐成为氧合好的 细胞,从而对射线敏感,因此泛氧细胞对疗效的影 响不会太大。
BED1=BED2有:
50*(1+(2/10))-(35-28)*0.6=21d*(1+(d/10))(49-28)*0.6
d=258cGy
3.早反应组织:设α/β=10Gy K最后=0.2*(1+(2/10))=0.24Gy/d,代入式 中,有
50*(1+(2/10))- 35*0.24= 21d*(1+(d/10))-49*0.24
<25 <5 30-60
变量TDF模型
TDF=Nd1.538(T/N)-0.169 ×10-3 式中d为分次剂量(cGy);T/D为间次平均 间隔时间(d);10-3是一个比例系数。
用于长寿命同位素低剂量率连续照射时TDF: TDF=Tr1.35×4.76×10-3 T为插植时间(h),r为剂量率(cGy), 4.76×10-3是比例系数。
小结
肿瘤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如果不考虑肿瘤内泛 氧细胞的存在,应该采用单次大剂量或少数几次大 剂量缩短疗程的照射,以减弱甚至消除其细胞修复 能力、修复速度和照射中干细胞的增殖对疗效的影 响,确保肿瘤得到局部控制。由于肿瘤组织内部部 分泛氧,不能用单次或少数几次大剂量将它们杀灭 ,加上肿瘤组织周围早、晚反应正常组织的存在和 限制,必须采取适当的剂量分次方式。
d=236.9cGy
按L-Q模型计算: 1.晚反应正常组织:α/β=2.5Gy,忽略细胞增
殖,则有:
BED1=BED2 50*(1+(2/2.5))=21*d*(1+(d/2.5))
d=225cGy
2.肿瘤:设α/β=10Gy,T0=28天, K最后=0.5*(1+(2/10))=0.6Gy/d,代入
肿瘤放射治疗 剂量分割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 1、细胞放射损伤修复 • 2、周期内细胞再分布 • 3、氧效应及泛氧细胞的再结合 • 4、再群体化
1、细胞放射损伤修复
射线对细胞作用最关键的靶是DNA。目前 临床上所用的照射剂量会造成大量的DNA损 伤,但是大多数的DNA损伤都可被细胞成功 的修复,它与照射后时间长短呈指数关系。
现代放射生物学的观点认为,在照射靶组织中 的正常组织,按细胞照射后损伤表达的时间不同, 可将增值性的组织分为两大类:照射后损伤出现早 或增值快的组织为早或急性反应组织;若损伤在照 射开始后很长时间才表达或增殖慢的组织称为晚反 应组织。
早反应组织包括皮肤、粘膜、小肠上皮细 胞等;晚反应组织如肺、肾、脊髓、脑等组 织。大部分肿瘤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其放 射生物学特点与早反应正常组织相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