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方法及原则PPT课件

乏氧细胞和G0期细胞对放射不敏感 六、加温治疗
放疗反应
一、全身反应:厌食、恶心、呕吐、头痛、 全身乏力
二、血象反应:骨髓和淋巴组织高度敏感, 最明显是白细胞,其次是淋巴细胞和血 小板,红细胞不敏感
三、局部反应:根据照射部位不同而不同
放射防护
减少受量 缩短时间 延长距离 防护屏蔽 定期保健及剂量监督
医学研究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物理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学 ,人体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病毒学, 人体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学信息学, 急救学, 护病学, 新中心法则。 临床医学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核医诊断学*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手术治疗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 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③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 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 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 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 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 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 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 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放疗反应
一、全身反应:厌食、恶心、呕吐、头痛、 全身乏力
二、血象反应:骨髓和淋巴组织高度敏感, 最明显是白细胞,其次是淋巴细胞和血 小板,红细胞不敏感
三、局部反应:根据照射部位不同而不同
放射防护
减少受量 缩短时间 延长距离 防护屏蔽 定期保健及剂量监督
医学研究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物理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学 ,人体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病毒学, 人体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学信息学, 急救学, 护病学, 新中心法则。 临床医学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核医诊断学*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手术治疗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 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③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 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 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 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 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 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 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 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肿瘤放射治疗学ppt课件

3
地位
放射治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 统计,大约60-70%的恶性肿瘤患者, 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因不同的需要而接 受放射治疗,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 中大约有70%的病人可实施根治性放 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 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25
低能机 中能机 高能机
X射线能量范围 及能量分档
4~6MeV,1档
8~10MeV,1档
6~10MeV, 15~25MeV,1档
电子射线能量范 围及能量分档
应用范围
无
深部肿瘤
5~15MeV,3~5 大部分深部肿瘤、
档
部分表浅肿瘤
5~25MeV,5~8 档
同上
26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由(1)加速系统,(2) 辐射系统,(3)剂量检测系统,(4)机架及治 疗床运动系统,(5)电气控制系统,(6)温控 及充气系统六部分组成。
5
2、辅助性放疗: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 一部分,应用放疗与手术或化疗综合 治疗,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在手术 或化疗前后,放疗可以缩小肿瘤或消 除潜在的局部转移病灶,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和转移
6
3、姑息性放射治疗:对于病期较晚,一般情况较 差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症状、减轻痛 苦、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1)止痛 ,如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 起的疼痛。 2)缓解压迫, 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系统等的梗阻,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 。 3)止血, 如宫颈癌出血、肺癌或肺转移病灶 引起的咯血等。 4)促进溃疡性癌灶控制 ,如伴有溃疡的大面 积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不仅正面方向的精确剂量计算,而且从逆方向算 法来进行验证和审核,因而它可以提高强度,达 到适应肿瘤形状高输出剂量,三维数字图象重建 功能
地位
放射治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 统计,大约60-70%的恶性肿瘤患者, 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因不同的需要而接 受放射治疗,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 中大约有70%的病人可实施根治性放 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 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25
低能机 中能机 高能机
X射线能量范围 及能量分档
4~6MeV,1档
8~10MeV,1档
6~10MeV, 15~25MeV,1档
电子射线能量范 围及能量分档
应用范围
无
深部肿瘤
5~15MeV,3~5 大部分深部肿瘤、
档
部分表浅肿瘤
5~25MeV,5~8 档
同上
26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由(1)加速系统,(2) 辐射系统,(3)剂量检测系统,(4)机架及治 疗床运动系统,(5)电气控制系统,(6)温控 及充气系统六部分组成。
5
2、辅助性放疗: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 一部分,应用放疗与手术或化疗综合 治疗,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在手术 或化疗前后,放疗可以缩小肿瘤或消 除潜在的局部转移病灶,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和转移
6
3、姑息性放射治疗:对于病期较晚,一般情况较 差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症状、减轻痛 苦、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1)止痛 ,如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 起的疼痛。 2)缓解压迫, 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系统等的梗阻,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 。 3)止血, 如宫颈癌出血、肺癌或肺转移病灶 引起的咯血等。 4)促进溃疡性癌灶控制 ,如伴有溃疡的大面 积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不仅正面方向的精确剂量计算,而且从逆方向算 法来进行验证和审核,因而它可以提高强度,达 到适应肿瘤形状高输出剂量,三维数字图象重建 功能
肿瘤放射治疗学课件

发展前景和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疗技术将变得更加精确和个体化,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未来,放疗有望与免疫疗法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组合 应用,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放疗可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疲劳、皮肤炎症、恶心和呕吐。这些副作用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 和休息来减轻。个体化的护理和支持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临床应用案例
我们将介绍几个临床应用案例,包括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的放疗治疗方 案。这些案例将展示放疗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应用和治疗效果。
放疗技术综述
传统放疗使用X射线作为放射源,而现代放疗技术包括3D适形放射治疗、强度 调控放射治疗(IMRT)和体素强度调控放射治疗(VMAT)等。这些技术可以 更准确地瞄准肿瘤并最大程度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适应症和禁忌症
放疗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头颈部、胸部、腹部和盆腔的肿 瘤。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孕妇和严重免疫抑制的患者,放疗可能是禁忌 的。
肿瘤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学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本课件将介绍放射治疗的定义、 原理、技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探讨 其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放疗原理与作用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它可以破坏DNA,导致癌细胞死 亡或无法分裂增殖。
肿瘤放射治疗及皮肤护理 ppt课件

放疗期间的不适
情绪:许多病人会感到沮丧、害怕、生气、失败、孤独或 无助。也可能由于放疗感到很累,从而破坏情绪。作用通 常与接受治疗的部位有关,例如对头部进行放疗后所引起 的脱发。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的副作用都会及时消除。同 时,我们还有办法来减轻副作用所带来的不适。如果病人 的反应特别严重,医生会中断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法。通常 来讲都不愿意中断放疗疗程,因为这会降低治疗效果。
• 2.脊髓和脑 放射可导致:脑脊髓充血、水
肿,可增加颅内、管内高压。在放疗后数 月到数年可发生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脑 坏死。
• 治疗主要采用大量皮质激素、脱水剂、VC、
VB能量合剂。
(二)晚反应组织受照射后的表现
• 3、放射性肝炎:肝大、腹水、黄疸、肝衰 • 4、放射性肾炎:蛋白尿、高血压、贫血 • 5、放射性膀胱炎:腹痛、尿频、尿急、感
放疗期间的护理 营养和饮食护理
• 放疗中嘱患者戒烟酒,避免吃过硬及过酸、 过甜等刺激性的食物
• 保持口腔清洁,反应明显时可服用清热解 毒药,消炎止痛药,或维生素B12含服
• 口腔粘膜疼痛严重者,进食前可用1%利多 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含漱, 以缓解疼痛。
营养和饮食护理
• 饮食调养:放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 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要加 强营养,促进组织的修复。要给予高蛋白 (如蛋、奶、鱼、瘦肉、豆制品等)、高 维生素(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饮食。放疗 期间可适量饮茶,茶可减少放射性损害。 饮食宜清淡,应增加食物的色、香、味, 以刺激病人的食欲。
• 腹腔、盆腔照射前应排空小便,减少膀胱 反应。
• 进放射治疗室不能带入金属物品如手表、 钢笔等。
• 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全身或局部反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 量在3000ml左右,以增加尿量,使因 放疗所致大量肿瘤细胞破裂、死亡而 释放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以减轻全身 放疗反应。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培训课件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13
外照射
将放射源在距离人体一 定距离下对病灶进行治 疗,它利用大型医疗设 备如医用直线加速器、 60钴治疗机或者X线治 疗机产生的高能X线、
γ射线及电子束等。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14
内照射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 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 体的天然腔内,如鼻、咽、 食管、宫颈等部位进行照 射,叫组织间放疗,和腔 内放疗,又称近距离治疗。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41
放疗情况
曾做过放疗,皮肤 或局部组织器官 受到严重损害, 不允许再行放疗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42
放疗种类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43
根治性 放射治疗
姑息性 放射治疗
术中放 射治疗
术后放 射治疗
术前放 射治疗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28
头颈部鳞癌
肺鳞癌
中度 敏感
乳腺癌
食管鳞癌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29
特点
发展相对较慢 出现转移较晚 放疗疗效较好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30
胃肠腺癌
前列腺癌
低度 敏感
胰腺癌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细
31
特点
需要高剂量照射 适形放疗
44
根治性放疗
给予肿瘤 致死剂量的照射 使病变在治疗区 域内永久消除, 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4/12/2021
肿瘤放射治疗常识培训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常识
14
10:放射治疗一个疗程要多长时间?
放射治疗一个疗程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肿 瘤的性质、病变的早晚、治疗的目的、 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 需时4~6周。
肿瘤放射治疗常识
15
11:物理师是做什么的?
放射物理 是放射治疗中的一门重要学
科,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日常要完成放射治疗中的剂 量监测、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放射治疗 质量控制、内外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新 技术开发应用,模拟定位,模型设计、 制作等工作。
等; ②有些患者的放疗疗效甚至同手术疗效一样好,如早期宫颈癌、声带癌、皮肤癌、舌
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而患者的说话、发音、咀嚼、进食和排便等功能完好,外 观也保存完好;早期乳腺癌通过小手术大放疗后,不仅存活时间同根治术,而且乳腺 外观保存基本完好,为世界各国女性乳癌患者所接受; ③有些肿瘤患者开始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切除困难,但经术前放疗后,多数患者肿瘤 缩小,术中肿瘤播散机会减少,切除率提高,术后生存率提高,如头颈部中晚期癌, 较晚期的食管癌、乳腺癌和直肠癌等;
8)神经系统肿瘤 :多数颅内原发性肿瘤需行术后放疗;但髓母细胞瘤、室管膜母 细胞瘤及生殖细胞瘤尚需行全中枢神经系统照射;颅内转移瘤姑息放疗首选。
9)皮肤软组织肿瘤 :皮肤早期癌放疗与手术疗效相同,晚期癌用放疗或配合手术; 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用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l0)乳腺癌: 早期癌采用小手术加根治性放疗,疗效同根治术,但保留了乳腺外 观和功能;中期癌可术后放、化疗,提高局部控制;晚期癌可用术前放疗或化、放 疗。
肿瘤放射治疗常识
5
④也有些患者需术后放疗,既消灭残存病灶、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存活率,如肺癌、 食管癌、直肠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头颈部癌和脑瘤等;
肿瘤放射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放射生物学
37
细胞照射后的存活曲线-氧效应
38
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 中的4个变化(4R)
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致死性损伤
亚致死性损伤
潜在致死性损伤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Regeneration)
残存细胞加速再增殖、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 G2
电
离
辐
电子
射
中子
粒子辐射
质子
加 速
器
负π介子
重粒子LETຫໍສະໝຸດ LET远距离治疗 低
近距离治疗
射 线
高
远距离治疗
射 线
11
放射物理学及放疗设备
1. 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 2. 放射源与放射治疗设备 3. 放射剂量单位 4. 放射治疗剂量学四原则
12
一.电离辐射和物质作用
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称为电离辐射线 电离是射线引起物质物理、化学变化及生物效 应的主要机制。 带电粒子辐射: α粒子、β粒子等 非带电粒子辐射:X射线、 γ射线、中子等
疗程时间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小
总剂量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大
放疗原则:以较小的分割剂量、在尽可能短的总疗
程内给予一定的总剂量。
照射(重要器官的保护)
Cancer Center 26 SUMS
三 高能电子束临床剂量学特点
射程深度与能量成正比; 一定深度内剂量分布较 均匀,超过一定深度后 剂量迅速下降; 骨、脂肪、肌肉对电子 线吸收差别不显著; 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 部位肿瘤的照射。
电子束深度剂量曲线
放射物理学
27
37
细胞照射后的存活曲线-氧效应
38
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 中的4个变化(4R)
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致死性损伤
亚致死性损伤
潜在致死性损伤
肿瘤细胞的再增殖(Regeneration)
残存细胞加速再增殖、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 G2
电
离
辐
电子
射
中子
粒子辐射
质子
加 速
器
负π介子
重粒子LETຫໍສະໝຸດ LET远距离治疗 低
近距离治疗
射 线
高
远距离治疗
射 线
11
放射物理学及放疗设备
1. 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 2. 放射源与放射治疗设备 3. 放射剂量单位 4. 放射治疗剂量学四原则
12
一.电离辐射和物质作用
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称为电离辐射线 电离是射线引起物质物理、化学变化及生物效 应的主要机制。 带电粒子辐射: α粒子、β粒子等 非带电粒子辐射:X射线、 γ射线、中子等
疗程时间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小
总剂量
影响大
影响大
影响大
放疗原则:以较小的分割剂量、在尽可能短的总疗
程内给予一定的总剂量。
照射(重要器官的保护)
Cancer Center 26 SUMS
三 高能电子束临床剂量学特点
射程深度与能量成正比; 一定深度内剂量分布较 均匀,超过一定深度后 剂量迅速下降; 骨、脂肪、肌肉对电子 线吸收差别不显著; 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 部位肿瘤的照射。
电子束深度剂量曲线
放射物理学
27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总论-PPT

❖ 1953年 英国Hammer Smith医院安装第一台8MV固定 型射频微波直线加速器。1953年治疗第一位病人。
❖ 1953 氡效应概念。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60年代以后随着各类医用加速器得产生, 高能X线及 电子束治疗逐步替代了同位素钴[ 60 Co ] 治疗机及 普通X线。
❖ 适形 照射野得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 ❖ 每个与射野线束垂直得平面上,放射线得强度一直
3D-CRT实现方式: ❖ 非公面多固定野适形照射法 ❖ 同步挡块法 ❖ 循迹扫描法 ❖ 多叶准直器法(MLC)
适形调强放疗(IMRT)
❖ 适形要求放疗高剂量区得分布形式从三维方 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正常组织耐受量显 著减少。
❖ 标准源皮距(SSD)照射技术 放射源到患者皮肤表面得距离为100cm
❖ 等中心(SAD)照射技术 放射源到病灶中心得距离保持100cm
❖ 旋转(ROT)照射技术 与SAD相同,源瘤距不变,机架旋转代替机架成角
按射线束布局分类: 共面照射 、 非共面照射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
照射野设计
❖ 单野照射 ❖ 两野对穿照射 ❖ 两野交角照射 ❖ 相邻野照射
❖ 原发肿瘤得局部控制就是肿瘤治愈得先决条件。大 约有60%~70%得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得地位
❖ 放射治疗几乎适用于所有得癌症, 而对部分癌症病 人而言, 放射治疗就是其唯一适用得治疗方法。
❖ 当前约有45%得恶性肿瘤可以治愈, 其中22%为手 术治愈, 18%为放射治疗治愈, 5%为药物治愈。
——至今仍就是指导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得基础
❖ 放射敏感性(rediosensitivity): ——第五个“R”。Steel提出。放疗个体化得基础
❖ 1953 氡效应概念。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60年代以后随着各类医用加速器得产生, 高能X线及 电子束治疗逐步替代了同位素钴[ 60 Co ] 治疗机及 普通X线。
❖ 适形 照射野得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 ❖ 每个与射野线束垂直得平面上,放射线得强度一直
3D-CRT实现方式: ❖ 非公面多固定野适形照射法 ❖ 同步挡块法 ❖ 循迹扫描法 ❖ 多叶准直器法(MLC)
适形调强放疗(IMRT)
❖ 适形要求放疗高剂量区得分布形式从三维方 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正常组织耐受量显 著减少。
❖ 标准源皮距(SSD)照射技术 放射源到患者皮肤表面得距离为100cm
❖ 等中心(SAD)照射技术 放射源到病灶中心得距离保持100cm
❖ 旋转(ROT)照射技术 与SAD相同,源瘤距不变,机架旋转代替机架成角
按射线束布局分类: 共面照射 、 非共面照射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
照射野设计
❖ 单野照射 ❖ 两野对穿照射 ❖ 两野交角照射 ❖ 相邻野照射
❖ 原发肿瘤得局部控制就是肿瘤治愈得先决条件。大 约有60%~70%得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得地位
❖ 放射治疗几乎适用于所有得癌症, 而对部分癌症病 人而言, 放射治疗就是其唯一适用得治疗方法。
❖ 当前约有45%得恶性肿瘤可以治愈, 其中22%为手 术治愈, 18%为放射治疗治愈, 5%为药物治愈。
——至今仍就是指导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得基础
❖ 放射敏感性(rediosensitivity): ——第五个“R”。Steel提出。放疗个体化得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床主要用于颅内病变,如垂体腺瘤、听 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 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传统手术比较
▪ 优点:避免了开颅手术的许多风险,诸如 麻醉意外、出血、感染以及因为切除脑组 织而导致脑部功能的缺损,也不会遗留疤 痕,住院时间缩短。
▪ 问题:肿瘤需数月后才能逐渐消退;有些 肿瘤虽然被灭活,但也许不会永远消失。
适应症
▪ 颅内病变:术后残存的脑胶质瘤、转移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
▪ 颅外各系统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肺癌、 肺转移癌、肝癌、胰腺癌、腹、盆腔单发 转移癌等。
▪ 有些病变可单独采用FSRT给予肿瘤根治, 多数肿瘤需要与常规外照射配合,作为对 肿瘤靶区追加剂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2
特点:
▪ 治疗区(高剂量区)和非治疗区(低剂量 区)靶点内外的界限非常清楚,象刀切一 样,故形象的称之为“γ刀”。
▪ 这种技术不用开刀,却通过一次或少数几 次治疗达到了开刀切除肿瘤的效果。
▪ 主要用于颅内<3cm的病变。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3
“X刀”:
根据同样原理,采 用加速器产生的 X线 进行同中心的多个弧 形照射,使射线都聚 焦到一 个点上,使肿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8
SRS概念:
▪ SRS是以精确的立体定位和聚焦方法对 病变靶区进行多角度、单次大剂量照射。
▪ 其靶区剂量分布特点: (1)高剂量分布相对集中 (2)边缘等剂量线以外剂量锐减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历史
▪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医师lars leksell首先提 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
瘤细胞遭受到损毁性 的打击,称为“X 刀”。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4
弧形照射
特点:
▪ X刀除应用在头部肿瘤外,还可应用在胸、 腹、盆等区域,应用范围比γ刀广。
▪ 可用于<4cm的病变。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8
适应症:
▪ SRS 特别适宜治疗头部重要神经高度集中 区域的小肿瘤以及脑转移瘤和位置较深的 肿瘤。
▪ 1968年leksell&larsson在瑞典研制成功首台 “γ刀”
▪ 1985年Colombo&Hartman将直线加速器引 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脑X刀问世
▪ 1996年瑞典korolinska医院研制成功体部X 刀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1
“γ刀”:
▪ 由201个钴放射源排列成半球形,每一个放射 源发射出的γ射线都聚焦到一个点上。
▪ 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人高桥(Takahashi) 首先提出了适形治疗(conformal therapy)的 概念。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8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技术的扩展。
▪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 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 瘤的形状。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 之一,大约有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 要接受放射治疗。
▪ 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 的DNA,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杀死 肿瘤细胞的目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
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
的同时,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受到 不同程度的照射。
▪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 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 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 瘤的控制率。
与常规放疗相比
▪ 3DCRT对肿瘤组织的适形聚焦照射和对正常 组织的良好保护,提高了肿瘤与正常组织的 剂量比。
▪ 在正常组织受到允许剂量照射的情况下,肿 瘤组织可以得到比常规放疗更高的总剂量。
25
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限性
▪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6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7
▪ 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是按照肿瘤形状给 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 织不受到照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3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
▪ 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 率。
▪ 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 器官的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4
▪ 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 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 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和更新。
▪ 放射治疗新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 以及质子治疗技术先后问世并不断发展完 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局限性
▪ 乏氧细胞对放射线抗拒 ▪ 肿瘤细胞周期时相性对放射线抗拒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1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2
FSRT的特点:
▪ FSRT是利用SRS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 计划系统。
▪ 治疗时可以明显地提高单次剂量,缩短总的 治疗时间。
▪ 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损伤, 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31
适应症
▪ 3DCRT适用于头、体部位体积较大的肿瘤, 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食管癌、肝癌、 肝血管瘤、胰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 妇科肿瘤等;
▪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FSRT保留了常规 放疗的分次照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3
分次照射的优点:
▪ 使那些对放射线抗拒的乏氧细胞在两次照 射之间有时间发生再氧合,转变为对放射 线敏感的充氧细胞。
▪ 使处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不敏感时相的细 胞向敏感时相转变, 从而提高放射的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4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5
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7
SRT 俗称 X(γ)刀,包含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传统手术比较
▪ 优点:避免了开颅手术的许多风险,诸如 麻醉意外、出血、感染以及因为切除脑组 织而导致脑部功能的缺损,也不会遗留疤 痕,住院时间缩短。
▪ 问题:肿瘤需数月后才能逐渐消退;有些 肿瘤虽然被灭活,但也许不会永远消失。
适应症
▪ 颅内病变:术后残存的脑胶质瘤、转移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
▪ 颅外各系统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肺癌、 肺转移癌、肝癌、胰腺癌、腹、盆腔单发 转移癌等。
▪ 有些病变可单独采用FSRT给予肿瘤根治, 多数肿瘤需要与常规外照射配合,作为对 肿瘤靶区追加剂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2
特点:
▪ 治疗区(高剂量区)和非治疗区(低剂量 区)靶点内外的界限非常清楚,象刀切一 样,故形象的称之为“γ刀”。
▪ 这种技术不用开刀,却通过一次或少数几 次治疗达到了开刀切除肿瘤的效果。
▪ 主要用于颅内<3cm的病变。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3
“X刀”:
根据同样原理,采 用加速器产生的 X线 进行同中心的多个弧 形照射,使射线都聚 焦到一 个点上,使肿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8
SRS概念:
▪ SRS是以精确的立体定位和聚焦方法对 病变靶区进行多角度、单次大剂量照射。
▪ 其靶区剂量分布特点: (1)高剂量分布相对集中 (2)边缘等剂量线以外剂量锐减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历史
▪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医师lars leksell首先提 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
瘤细胞遭受到损毁性 的打击,称为“X 刀”。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4
弧形照射
特点:
▪ X刀除应用在头部肿瘤外,还可应用在胸、 腹、盆等区域,应用范围比γ刀广。
▪ 可用于<4cm的病变。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8
适应症:
▪ SRS 特别适宜治疗头部重要神经高度集中 区域的小肿瘤以及脑转移瘤和位置较深的 肿瘤。
▪ 1968年leksell&larsson在瑞典研制成功首台 “γ刀”
▪ 1985年Colombo&Hartman将直线加速器引 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脑X刀问世
▪ 1996年瑞典korolinska医院研制成功体部X 刀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11
“γ刀”:
▪ 由201个钴放射源排列成半球形,每一个放射 源发射出的γ射线都聚焦到一个点上。
▪ 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人高桥(Takahashi) 首先提出了适形治疗(conformal therapy)的 概念。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8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技术的扩展。
▪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 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 瘤的形状。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 之一,大约有60%~70%的恶性肿瘤病人需 要接受放射治疗。
▪ 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 的DNA,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杀死 肿瘤细胞的目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
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
的同时,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受到 不同程度的照射。
▪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 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 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 瘤的控制率。
与常规放疗相比
▪ 3DCRT对肿瘤组织的适形聚焦照射和对正常 组织的良好保护,提高了肿瘤与正常组织的 剂量比。
▪ 在正常组织受到允许剂量照射的情况下,肿 瘤组织可以得到比常规放疗更高的总剂量。
25
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限性
▪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6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7
▪ 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是按照肿瘤形状给 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 织不受到照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3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
▪ 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 率。
▪ 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 器官的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4
▪ 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 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 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和更新。
▪ 放射治疗新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 以及质子治疗技术先后问世并不断发展完 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局限性
▪ 乏氧细胞对放射线抗拒 ▪ 肿瘤细胞周期时相性对放射线抗拒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1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2
FSRT的特点:
▪ FSRT是利用SRS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 计划系统。
▪ 治疗时可以明显地提高单次剂量,缩短总的 治疗时间。
▪ 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损伤, 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31
适应症
▪ 3DCRT适用于头、体部位体积较大的肿瘤, 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食管癌、肝癌、 肝血管瘤、胰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 妇科肿瘤等;
▪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FSRT保留了常规 放疗的分次照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3
分次照射的优点:
▪ 使那些对放射线抗拒的乏氧细胞在两次照 射之间有时间发生再氧合,转变为对放射 线敏感的充氧细胞。
▪ 使处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不敏感时相的细 胞向敏感时相转变, 从而提高放射的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24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5
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7
SRT 俗称 X(γ)刀,包含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