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病毒的增殖(1)

第四章 病毒的增殖(1)

病毒受体的特点: ▲宿主特异性:如猪瘟病毒只感染猪
HIV
▲细胞特异性:如牛白血病毒只感染牛的B淋巴细胞
▲病毒的特异性:不同科属的病毒在同一细胞上有不同的受体
2-病毒的增殖过程
侵入与吸附是一个连续过程 目前发现病毒侵入细胞有3种方式: ①病毒直接转入:
小RNA病毒、肠道病毒及鼻病毒。 心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由于衣壳相对疏松, “A”粒子在穿过胞膜时,被彻底裂解,结果以 RNA及12~14S蛋白亚单位形式释入胞浆。
7.内质网
8.高尔基体 9.糖蛋白合成
10.装配
11
病毒在细胞内的感染过程中,细胞内合成的病毒成分有时不 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这种现象称为不全增殖。 缺损病毒——病毒往往由于病毒基因组缺乏一个或一个以上 病毒复制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基因,导致病毒复制不能正常进 行。 缺损病毒具有下列5种形式。 (1) 依赖辅助病毒的缺损病毒: 大多数病毒均可产生这类缺损病毒。常指的DI(de-fective interfering) 病毒粒子,就属这种形式。 DI 病毒的基因缺陷 程度差异较大,最高时可达90%。 在有辅助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DI 病毒缺陷基因的产物能在 辅助病毒增殖过程中得到补偿。
4-亚病毒
1982年普什纳(Prusiner)证明引起羊搔痒病的病原是一种分 子量为27kDa的蛋白质,他称之为蛋白侵染子(Prion)或朊病 毒,感染后引起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至少有6种人和动物的慢性病与此有关,如人的库鲁病 (Kuru) 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以及羊的痒疫、貂的传 染性脑病和近年发现的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鹿的搔痒病 等。
3-病毒的不全增殖和缺损病毒
缺损病毒在许多情况下,对正常病毒的感染起干扰作用。 缺损病毒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生物学意义: (1) 基因转移与表达: 缺损的乳多空病毒和腺病毒,经常携带的少量宿主细胞基因 转移给另一些细胞,并且有所表达。 (2) 毒力调节: 尤其是DI粒子和卫星病毒,具有明显的干扰完整病毒复制的 作用,起着减弱完整病毒感染力的作用。 乳鼠长期被呼肠孤病毒感染后,体内具有大量缺损病毒,显 然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抵抗形式的产物。 (3) 病毒与宿主的进化: 缺损病毒转化的细胞,已将病毒的插入基因作为自身成分代 代相传。同样,许多病毒携带部分细胞基因,继续传给子代 病毒。 病毒与细胞这种基因互用无疑在病毒和宿主的进化上起着重 要作用。

病毒的形态与构造

病毒的形态与构造

七、溶源性(Lysogeny)
• 溶源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侵入宿 主细胞后,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 上,并随宿主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 不裂解宿主细胞(溶源菌)的特性 。
溶源菌
• 溶源菌:指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 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或 其他微生物)。 ▪ 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核染色体组上的 噬菌体核酸。
蝌蚪状
球状(小顶衣壳粒) 球状(大顶衣壳粒)
丝状
四、病毒的繁殖方式
▪ 吸附
▪ 侵入

核酸复制
▪ 增殖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装配
▪ 释放(裂解)
• 裂解量:平均每个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 菌体数。
• 感染复数:一个细胞表面能吸附噬菌体的最大数 目。
• 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吸附在同一宿主细胞表面 并释放众多溶菌酶导致细胞裂解。
(PSTD)中发现了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 毒(PSTVd), PSTVd是闭合环状ssRNA, 呈棒形。
2、拟病毒
• 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是一类包裹在真 病毒粒子(辅助病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 1981年兰德里等在绒毛烟斑驳病毒(VTM0V) 中发现一种类似类病毒的环状ssRNA分子及其 线状形式。
• 丁型肝炎病毒---拟病毒(含ssRNA),宿主即 辅助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
• 拟病毒的复制和侵染都必须依赖辅助病毒 • 与辅助病毒基因组有同源性 • 拟病毒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减轻其对宿主的

溶源性循环
自 发 或 诱 导
成裂 熟解
λ噬菌体
蝌蚪状,头部 是二十面体, 核心是线状 dsDNA,尾 部是非收缩长 尾。
溶源菌特点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4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1)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um。

1m=103mm=106um=109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宽0.5um。

最小到最大: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烟草花叶病病毒
腺病毒
65×95nm 70nm
30nm
脊髓灰质炎病毒
葡萄球菌 1000nm
痘苗病毒
300×250nm
40nm
100nm
流感病毒
乙脑病毒
1、测量单位——纳米(nm)
3、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
2、大多数病毒的直径小于150 nm
病毒的形态: 多为球型,还有杆状、子弹状、砖块状及蝌蚪状等。
原经MHC递呈的蛋白; (3)转化宿主细胞的作用; (4)抗细胞因子或抗细胞凋亡作用。
3 病毒的脂类
病毒脂类是病毒在成熟释放过程中从宿 主细胞获得的,主要存在于病毒的囊膜。 脂 类 约 占 其 结 构 成 分 的 20%-35% 。 痘 病 毒 脂类的含量约占5%,而狂犬病毒脂类的含 量达50%。
衣壳蛋白的功能:构成病毒的衣壳,保护病毒的 核酸;无囊膜病毒的衣壳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侵入、 决定病毒的宿主嗜性;病毒的表面抗原。
基质蛋白:
构成膜脂双层与核衣壳之间的亚膜结 构,具有支撑囊膜,维持病毒结构的作 用;介导核衣壳与囊膜糖蛋白之间的识 别,在病毒芽出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用。
囊膜糖蛋白:
辅助结构:
包膜
包膜子粒、 刺突
包膜(envelope):包绕在核衣壳外,上常有刺突(spike), 是病毒的表面抗原。
病毒壳粒三种排列方式:
螺旋对称 立体对称 复合对称
病毒的几种对称类型(据壳粒排列方式所分)
螺旋对称型 (helical symmetry)
20面体立体对称型(icosahedral symmetry) 大多数球状病毒属之;
病毒的特点:
体积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只有一种遗传物质(DNA 或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显示生命活性; 它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04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04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授课教师:易润华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病毒的形态:
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复合型。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病毒的对称体制
两种: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等轴对称)。 复杂病毒由两种对称相结合。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病毒的群体形态
烟草花叶病毒(tobaco mosaic virus,TMV)
发现:
1939年,G.A.Kansche在电镜下直接观察到TMV。
大小形状
直径为15nm,长为300nm的长杆状的颗粒。
组成:
有一条分子量为2×106道尔顿的单链RNA(ssRNA)。 核酸被2130个分子量为17530道尔顿的皮鞋状蛋白质亚基包裹, 即衣壳由2130个衣壳粒组成。
A型:dsDNA,蝌蚪形,收缩性尾丝 B型: dsDNA,蝌蚪形,非收缩性长尾丝 C型: dsDNA,非收缩性长尾丝 D型:ssDNA,球形,无尾,大顶衣壳粒 E型: ssDNA,球形,无尾,小顶衣壳粒 F型: ssDNA,丝状,无头尾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The Myoviridae are the only family with contractile tails. Plasmaviridae are pleomorphic. Tectiviridae have distinctive double capsids, whereas the Corticoviridae have complex capsids containing lipid.
D N A
花椰菜花叶病毒 香石竹蚀环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马铃薯黄矮病毒

微生物学-第四章2亚病毒

微生物学-第四章2亚病毒

病原体
羊骚痒病朊病毒 蛋白“PrPSc”
症状
“PrPBSE”
一种早老性痴 呆症 一种震颤病
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约由250个氨基酸 组成,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而且毒性很强。
朊病毒与真病毒的主要区别
①呈淀粉样颗粒状 ②无免疫原性
③无核酸成分
④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 ⑤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甲醛) 和高温(经120~130℃处理4h后仍具感染性)
羊骚痒病时发现的。 由于其意义重大,故他于1997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hot
至今已发现与哺乳动物脑部相关的10余种疾病都 是由朊病毒所引起的。 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
潜伏期长,对中枢神经的功能有严重影响。
羊搔痒症(scrapie)
link1
牛海绵状脑病 (spongiformencephalopathy)
人的库鲁病(kuru)、 克雅氏病(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 CJD)等
名称
羊骚痒症 (scrapie in sheep)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itis, BSE); 俗称“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人的克-雅氏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人的库鲁病(Kuru) G-S综合症
朊病毒的发病机制
正常的蛋白质:PrP c 异常的蛋白质:PrP sc
PrPc和PrPsc均来源于宿主中同一编码基因,
并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不同的是二者
空间三维结构。
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一些正常形式的细胞朊蛋白 (PrPc)受到致病朊蛋白(PrPsc)的影响而发生相应 的构象变化,发生了错误的折叠后变成了PrPsc,从而

华南理工微生物习题 第四章 病 毒-推荐下载

华南理工微生物习题 第四章 病 毒-推荐下载

(2)无活力的病毒数量
(4)致病性的病毒数量
(2)螺旋长度与直径
(4)蛋白质亚基大小
(2)正链 RNA,负链 RNA 和双意
(4)嗜肝 DNA 病毒
)。
(4)5 个
(4)病毒的宿主范围
(2)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
(4)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
7、在终点测定中,病毒效价以 50%试验单元出现感染反应的病毒稀释液的稀释 度的对数值表示。 8、在拓朴等价多面体中,在表面积一定时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故病毒壳体 多取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9、病毒包膜系病毒以芽出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和脂质种类 与含量皆与细胞膜相同。 10、病毒具有感染性,且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故所有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都 是感染性核酸。
三、是非题 √、√、×、√、×、×、×、√、√、×、
四、名词解释 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的噬菌体。 溶源性:感染细胞后噬菌体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 细胞内,没有子代噬菌体产生的现象。 温和噬菌体:能够导致溶源性发生的噬菌体,又称溶源性噬菌体。 原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溶源性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自发裂解:自然情况下的溶源性细菌的裂解,但裂解量较少。 诱发裂解:经紫外线、环氧化合物等理化因子处理,溶源性细菌发生的大量裂 解。 半数致死剂量:使半数试验宿主死亡的病毒剂量。 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内出现的特异性染色区域。不同病毒所形成的包涵体在 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内的定位不同;其染色性质亦不同,即有的嗜酸性染料, 有的嗜碱性染料;并且其大小、形态亦有所区别,所以包涵体在病毒的实验诊 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涵体是病毒复制所产生的复制复合物、转录复合物、装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可修改).ppt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可修改).ppt

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即整合在宿主
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溶原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
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
裂解。
最新.课件
29
温和噬菌体的繁殖
最新.课件
30
最新.课件
31
检验溶源菌的方法
最新.课件
32
最新.课件
33
四、植物病毒
最新.课件
34
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特征
最新.课件
单层平板法 双层平板法 电镜计26 数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one-step growth curve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观察一群噬菌体感 染一群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测定一步生长曲线的步骤
①用噬菌体的稀悬液去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以保证每个细胞至 多不超过一个噬菌体吸附。
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菌 混合培养在营养琼脂中,在平板 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菌苔上,可 以用肉眼看到一个个透明的不长 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每 个噬菌斑一般由一个噬菌体粒子 形成的。)
效价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 数,也即噬菌斑形成单最位新.课(件pfu)数或感染中心数。25
16
最新.课件
1. 烈性噬菌体 的繁殖
最新.课件
17
Fig. 1: Adsorption
Fig. 2: Penetration
最新.课件
18
Fig. 3: Early Replication
Fig. 4: Late Replication
最新.课件
19
Fig. 5: Maturation
Fig. 6: Release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ppt课件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ppt课件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 称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 称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 称C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情况
亚型名称 原甲型(A0) 亚甲型(A1) 亚洲甲型(A2) 香港亚型(A3)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gets its name becEaleucstreonofmtihcreosocboploicngpicttuubreerosf porotadtoucsepdindle frotmubienrfveicroteidd(PpSlaTnVtds).
效价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 数,也即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数或感染中心数。
单层平板法 双层平板法 电镜计数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one-step growth curve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观察一群噬菌体感 染一群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测定一步生长曲线的步骤
Symptoms of viroid diseases
这些裸露的RNA 分子可以导致许多谷物,水果, 观赏植物,严重的病变,例如:马铃薯,番茄, 黄瓜,菊花,鳄梨,椰子等
A: 番茄矮化病, B:鳄梨日斑病 , C:菊矮化病 , D:
菊花褪绿斑驳
二、拟病毒 virusoid
三 朊 病 毒
疯牛病朊病毒
设备灭菌 使用抗噬菌体菌株
补救方法:
①尽快提取产品 ②加药抑制 ③及时更换菌种
噬菌体的应用
1. 用于鉴定细菌的分型; 2. 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实验工具和最

中科院考研851微生物学笔记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中科院考研851微生物学笔记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非细胞生物:分为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

其中亚病毒又分类病毒、拟病毒/卫星与朊病毒;拟病毒又细分为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朊病毒分颈椎动物与真菌朊病毒。

一、病毒(virus)/病毒粒子/病毒颗粒1、定义:指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2、特点:①不具细胞结构;②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作为遗传信息载体(DNA 或RNA);③以复制方式繁殖,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④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⑤严格的细胞内寄生;⑤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3、宿主范围:病毒具有宿主专一性,病毒识别蛋白/反受体(VAP)是一种毒粒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可以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

由此病毒可分为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4、形态结构:(个体微小,单位常以nm表示)1)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衣壳是由许多壳粒所构成。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①衣壳/蛋白质外壳/壳体:指由蛋白质亚基或颗粒排列形成的有规则的壳样结构,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

②壳粒:由一种或几种病毒蛋白形成的寡聚体,通常为5聚体或6聚体。

③核衣壳/核壳体:指衣壳与病毒核酸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无包膜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④包膜:指围绕核衣壳的双层脂质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寡聚糖组成。

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等附属物。

包膜的有无及其性质与该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关。

2)壳体结构:①螺旋对称壳体(如烟草花叶病毒TMV、狂犬病毒);②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③复合对称壳体(如痘病毒、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5、化学组成: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包膜蛋白和某些裸露蛋白还有类脂和糖类等1)核酸:病毒核酸有四种存在类型: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除dsRNA外其他均有环形和线性之分,单链还有正链和负链的极性之分2)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编码,在复制表达调控中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毒粒酶:参与病毒感染复制的酶,分为①参与病毒侵入、释放等过程(如T4的溶菌酶);②参与病毒大分子合成(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3)脂类:主要存在于包膜,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4)糖类:核糖/脱氧核糖、糖蛋白、糖脂等二、典型病毒:病毒主要分为三类: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是原核微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

第四章 病毒

第四章 病毒

根据对寄主的影响程度划分为2种病毒
• 温和性的病毒: 病毒的基因组可以与寄主基因组同 时复制,并且可以形成一种溶原化状态, 从而不导致细胞死亡。 • 烈性病毒:感染后能杀死细胞的病毒
四、 病毒群体形态
包涵体:某些感染病毒的宿 包涵体:
主内,出现光镜可见的大小、 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噬菌斑: 噬菌斑 把适量噬菌体倒在

• 现在认为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 自我复制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植株感染病毒的症状
花叶
第一节 病毒
病毒是 超显微的 无细胞结构的 无细胞结构的 只含一种核酸类型的 只含一种核酸类型的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 实体 体外可以无生命状态 存在且保持其侵染性
朊病毒(Prion):普列昂:Protein infection
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 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1982年,美国病毒学家Prusiner发现羊搔痒病 致病因子为一种蛋白质,是一种不含核酸的微蛋白 颗粒,形态为杆状颗粒,直径25nm,长100-200nm, 对朊病毒影响最大的为蛋白酶、氨基酸化学修饰剂 和蛋白质变性剂。其复制机制违背了现行的中心法 则。
1、吸附
位点:受体、性菌毛等 过程:随机碰撞、尾丝散开、固着、刺突插入、 基板固定 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每 一敏感细胞可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 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 内裂解:
2 、侵入
•过程:尾丝展开、释放溶菌酶、尾丝尾鞘收缩、DNA
病毒的可利用价值

1935 年美国生物学家斯坦莱 (W. M. Stanley) 从烟草 花叶病病叶中提取出了病毒结晶,并证实该结晶具有 致病力。这一事件成为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 碑。斯坦莱也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奖。随后鲍顿 (Frederick Charles Bawden) 和皮里 (Norman W. Pirie) 这两位英国生物化学家证明了病毒结晶含有核酸 和蛋白质两种成分,而只有核酸具有感染和复制能力。

微生物 04 病毒和亚病毒

微生物 04 病毒和亚病毒

裂解性循环与溶源性循环的相互关系
病毒的特点、结构与对称体制


个体微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
结构简单
– 无细胞结构
– 成分为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 – 严格寄生(无产酶及合成系统)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独特的繁殖方式——复制(增殖)
烈性噬菌体的繁殖
6、噬菌体的生活史
在原噬菌体阶段,噬菌体的复制被抑制,宿主细胞 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细菌染色 溶源性细菌经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进入裂解循环 体同步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给子代细胞。
②诱发裂解 ③免疫性:溶源菌对已感染的噬菌体以外的其它噬菌体具抵制能力。 ④复愈性:在溶源菌细菌群体增殖时,部分细胞丧失细胞内的噬菌体, 成为非溶源性细菌。 ⑤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是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 疫性外的其他的表形改变,包括溶源菌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和致病性转 变
②具有多个或不定部位的温和噬菌体:
如: 大肠杆菌的P1噬菌体
鼠伤寒沙门氏菌 P22 噬菌体 。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 成裂解循环(lytic cycle)。 在大多数情况下,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都整合于宿主染色 体中(如λ噬菌体),亦有少数是以质粒形成存在(如P1噬菌体)。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即 1) 吸附 2) 侵入
3) 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
4) 成熟(装配) 5) 裂解(释放)
(1) 吸附
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 受体接触,可触发尾丝散开,附着 在受体上,随之把刺突、基板固定
(2) 侵入
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

4、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4、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病毒的特性: (1)形态微小,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 (2)无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一些简
单的病毒,只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又称“分子生物”。 (3)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
不但没有产能酶系,也没有完整的酶系统,只能利用宿 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然后以核 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成病毒颗粒。

病毒核酸类型极其多样,分为4种类型:
(1)单链DNA(ssDNA , single-stranded DNA):线状、环状。
(2)双链DNA(dsDNA ,double-stranded DNA):线状、环状。
(3)单链RNA(ssRNA , single-stranded RNA) :线状、环状。
(3)细菌病毒:即噬菌体多为蝌蚪状,也有为球状和丝状。
例如:大肠杆菌偶数T噬菌体系列为蝌蚪状,
大肠杆菌噬菌体fd为丝状,фX174为球形
14
第二节: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结构(struture)
1、病毒的基本结构
衣壳
衣壳粒
核酸 包膜 刺突
15
16
2、病毒衣壳的对称性
(1)螺旋对称型壳体(杆状) 例如烟草花叶病毒,参考P89,图4-3
46
B、包涵体在细胞中的形成部位
• 位于细胞核内—如人类巨细胞病毒 • 位于细胞质内—如狂犬病毒等 • 细胞核、细胞质都有—麻疹病毒
47
包涵体
48
第五节 亚病毒(subvirus)
★类病毒(viroid):只有侵染性RNA组分. ★卫星病毒(satellite virus):是一类基因组缺损、 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完成增殖的

微生物第4-6章作业

微生物第4-6章作业

第四章病毒1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壳体有哪几种对称类型?答:病毒的特点:1、形体极其微小,电镜下可见,通过细菌滤器。

2、非细胞结构,蛋白质包裹着的核酸(DNA或RNA)。

3、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代谢能力系统,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4、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入宿主的能力。

5、在细胞外以大分子状态存在,不显示生命现象。

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廿面体对称(球状)螺旋对称(杆状)复合对称(蝌蚪状)2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几个期?各有何特点?答: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包括:1 .调整期:细菌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以及其他细胞成分2 。

对数期: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3 。

稳定期: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新增细胞数目与死亡细胞数目达到动态平衡,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形成芽孢4 .衰亡期:细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畸形细菌3以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答:烈性噬菌体的繁殖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菌后,将其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成为原噬菌体,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4比较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不同。

答:噬菌体的生活史分成两种途径—裂解途径和溶原途径。

仅能裂解生长的噬菌体叫烈性噬菌体。

溶原反应只存在在双链DNA噬菌体中,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它们感染细胞质,并不复制。

染色体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此时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当它可导致敏感性细菌裂解,故称“溶原”.5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点?病毒鉴定的方法有哪些?答: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免疫性,重复性,溶源转变。

鉴定方法:噬菌斑(细菌)蚀斑和感染病灶(动物病毒)坏死斑(植物病毒)6名词:烈性噬菌体: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菌体。

病毒与亚病毒因子

病毒与亚病毒因子
1. 衣 壳 粒(capsomere):
概念:为病毒的最小形态 单位,由1~6个多肽分子折 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 (三级结构)。
病毒的形态结构
衣壳粒的特点:
◆ 不同病毒,多肽分子的组成不同; ◆ 简单病毒只有1~2种衣壳粒,
如:TMV就只含有1种壳粒; ◆ 复杂病毒,20种左右 。
2. 衣 壳(capsid):
一般单链DNA只发现了“+”链的,无“-”链的 !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⑤核酸功能:
• 储存病毒的遗传信息 • 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 • 控制病毒的增殖 • 控制病毒对宿主的感染性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2)蛋 白 质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①结 构 蛋 白(structural protein):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二、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一)病毒的大小: 1、测定病毒大小的方法:
• 电镜法、 • 分级过滤法、 • 超速离心法、 • 电泳法、 • X射线衍射或电离辐射法
病毒的大小和组成
内基氏小体(Negri body):狂犬病毒包涵体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绘制成的曲线。 刺 突(spikes) (二)一步生长曲线(one step growth curve) 包膜(envelope)
病毒与亚病毒因子
第一节 病毒
病毒(Virus)形体微小,但形态各异, 具有与一般生物不同的特殊生理结构。
本节提要:
病毒(virus)的概念 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形态结构 理化因子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的分类
一、病毒的概念
(一) 病毒的特点:
1、个体极小,可以 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 普通光镜下不可见,形态 大 小 以 nm 计 。 有 球 状 、 杆状、复合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侵入
过程:尾丝展开、释放溶菌酶、尾丝尾鞘收缩、DNA注入
大肠杆菌 ( E.coli )T 4 噬菌体以其尾部吸附到敏感菌表面后, 将尾丝展开并固着于细胞上。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 使细胞壁产生一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将头部的核酸通过中 空的尾髓压入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
(3) 增殖
二十面体对称
双对称壳体: 具有双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tailed phage),其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 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呈螺旋对称。
1. 烟草花叶病毒(TMV)---螺旋对称
衣壳蛋白:占95%,2130个衣壳粒 衣壳
核心RNA:占5%,ssRNA
2.腺病毒(ADENOVIRUS)---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植物病毒没有专门的侵入机制,主要通 过昆虫作为媒介进行传播。 植物病毒必须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才脱去 蛋白质衣壳,这一过程称为脱壳
(三)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脊椎动物病毒可引起许多人类疾病如流 行性感冒、肝炎、疱疹、流行性乙型脑 炎、狂犬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由 SARS 病毒引起)等。 在已发现的动物病毒中约有 1/4 的病毒 具有致肿瘤作用,至少有 5 五类病毒 (乳头瘤病毒、反转录病毒、疱疹病毒、 肝 DNA 病毒和黄病毒)与癌症发病有关。

将高浓度的敏感菌培养物与适量相应的噬菌体悬液相 混,使得一个病毒体与 10~100 个细菌细胞相混合, 这样的比例系数可降低几个噬菌体同时侵染单个细菌 细胞的机率。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使噬菌体吸附在细菌 上,再用抗病毒血清或离心或稀释除去未吸附的噬菌 体。接着,用新鲜培养液把经过上述处理的细菌悬液 高倍稀释,以免发生第二次吸附和感染。培养后,定 时取样,将含有噬菌体的样品与敏感细菌培养物混合 培养,计算每个样品在培养基平板表面产生的噬菌斑 数目。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噬菌斑数为纵坐标,可 以绘出一步生长曲线。
12个顶角 形状:二十面体 20个面 30个边 衣壳:252个衣壳粒 腺质体 12个五邻体,240个六邻体 核心:dsDNA,线状
致病性:消化道炎症等。
3.T偶噬菌体---复合对称
目前噬菌体基本形态分为3种 蝌蚪形 > 微球形 > 丝状 椭圆形20面体 衣壳粒212个 内含DNA和中心蛋白 螺旋对称 衣壳粒144个 注射核酸的通道
2.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效价指噬菌体悬液的浓度。即噬菌体数/ml样品。
斑点试验法 液体稀释管法 双层平板法 单层平板法 快速玻片法
· · · 涂布菌液液 45℃培养
斑点试验法
噬菌斑
液体稀释管法
试样( 未知效价的噬菌体液)
计数管中完整宿主细胞数 (定时取样对活细胞计数)
培养液和宿主细胞
噬菌体数=原细胞数 — 活细胞数
原噬菌体(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
的温和噬菌体核酸。
游离态:具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整合态:原噬菌体,附着或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 营养态:在宿主细胞内指导特定的病毒核酸和蛋
白质的合成
(2 )溶源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细
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溶源性细菌基本特性:
(1) 溶源性是溶源性细菌的一个极其稳定的遗传特性 (2) 自发裂解 (3) 诱发裂解 (4) 具“免疫性” (5) 溶源性细菌的复愈:非溶源化 (6) 溶源转变:可获得一些新的生理特性 E. coli K12 (λ ):表示一株带有λ 前噬菌体的大肠杆菌 K12溶源菌株。
非细胞 生物
(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组分 亚病毒
类病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卫星RNA: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朊病毒:只含蛋小,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 般都具过滤性; 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 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 RNA;

1.裂性噬菌体增殖
吸附、侵入、增殖(复制)、装配、释放
(1) 吸附

当噬菌体和敏感细胞混合时,发生碰撞接触, 敏感的细菌细胞表面具有噬菌体吸附的特异性 受点,噬菌体的吸附点与细菌的接受点可以互 补结合,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特异性反应。




一种细菌可以被多种噬菌体感染,这是因为宿 主细胞表面对各种噬菌体有不同的吸附受点。 吸附时,噬菌体尾部末端尾丝散开,固着于特 异性的受点,随之尾刺和基板固定在受点上。 不同的噬菌体粒子吸附于宿主细胞的部位也不 一样。 至于每个宿主究竟能被多少噬菌体吸附,据测 定一般在 250~360 个即达到饱和状态,这称 作最大吸附量。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合成系统; 利用宿主细胞设备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 生长和二均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 状态存在,并可行成结晶;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一)大小

病毒的大小常用纳米(nm) 来度量,病毒大小在 10~300 nm之间,通常大 小在100 nm左右。
(二)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大多是单链 RNA 病毒。从病毒 粒子的形态来看基本上有三种类型:杆 状、线状或近球形的多面体。有些植物 病毒也具囊膜。 植物病毒也是严格寄生生物,但专一性 不强,一种病毒往往能寄生在不同的科、 属、种的植物上。例如烟草花叶病毒能 侵染十几个科、百余种草本和木本植物。

正负链之分
单、双链之分
三、病毒的分类
病毒分类最初是根据病毒的寄主特性将病毒分 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噬菌体) 三大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其实用性,而沿用至 今。但这种分类方法并没有反映出病毒的本质 特征。随着电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分离、提纯病 毒新方法的应用,逐渐转向病毒本身的结构特 征、化学组成的研究、使病毒的分类朝着自然 系统的方向发展。
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称为 “平均收获量,也称裂解量。
裂解期平均噬菌斑数 裂解量=潜伏期平均噬菌斑数
4 溶源性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 细胞后,细菌并不裂解,即它 们有溶源性的生活周期。 如λ和P1噬菌体

(1)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噬菌体吸附或侵入细胞后,其DNA只整合在宿主核染 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一般不进行增殖或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动物 病毒 侵入 寄主 细胞 后可 引起 4种 结果

动物病毒也是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才脱去 蛋白质衣壳,即脱壳。
(四)昆虫病毒


昆虫病毒属于无脊椎动物病毒。 有些昆虫具有经济上的重要性,例如蜜 蜂和家蚕,一旦染上病毒病,就会造成 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但有些病毒却能侵染杀死农作物和森林 的重要害虫。
病毒分类的依据
① 基因组性质与结构; ② 衣壳对称性; ③ 有无包膜; ④ 病毒粒子的大小、形状; ⑤ 对理化因素的敏感性; ⑥ 病毒脂类、碳水化合物、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特征;
⑦ 抗原性;
⑧ 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
三、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一)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B 以动物为接种物
实验动物
动物病毒 鸡胚 多种细胞培养
大多数动物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能引起其显微表现的改变,即产生致 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例如
细胞聚集成团、肿大、圆缩、脱落,细胞融合形成多核细胞,细胞内出
现包涵体(inclusion body),乃至细胞裂解等。 若标本经过适当稀释进行接种并辅以染色处理,病毒可在培养的细胞单

绝大多数病毒能通过细菌滤 器。
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 形态和大小。

(二)形态 1、毒粒的壳状结构
病毒粒子
核心:DNA或RNA 核衣壳 衣壳:衣壳粒蛋白 包膜
2、病毒粒的对称结构
螺旋对称壳体:
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核酸)呈螺旋排列,进而形 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二十面体对称壳体:
构成对称结构壳体的第二种方式是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 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 蛋白质的鞘。
•核酸复制 •核酸转录 •蛋白质合成
(4) 装配
DNA分子的缩合
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 头部与尾部相结合
尾丝和尾部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 装上尾丝
(5) 释放

成熟的病毒粒子从被感染细胞内转移到外界的过程。 成熟的噬菌体粒子,均借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细 菌裂解导致一种肉眼可见的液体培养物由混浊变清 或固体培养物出现噬菌斑。
▼ ▼病毒的DNA与RNA均有单链和双链:
dsDNA dsRNA ssDNA ssRNA
▼病毒DNA分子有线状和环状之分。 ▼病毒核酸有正链(+)和负链(-)的区分。 ▼有某些病毒的RNA是双意(ambisense),即部分为正极性、 部分为负极性。
DNA,RAN之分
环状,线状之分(闭合,开放)
头部
尾部
4 病毒群体形态
A 以细菌为接种物
培养液
噬菌体 细菌培养物
细菌培养液变清亮
营养琼脂平板
细菌平板成 为残迹平板

若是噬菌体标本经过适当稀释再接种细 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在细菌菌 苔上可形成圆形局部透明区域,即噬斑 (plague)。
如同对细菌计数一样,形成的噬菌斑也 可用于对噬菌体的数目进行估算。
层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即蚀斑(plaque)或称空斑。
C 以植物为接种物
植物病毒 敏感植物叶片 产生坏死斑,或称枯斑
烟草花叶病毒
花生斑驳病毒病
(三) 病毒的核酸
◆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