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概况作者:王雪燕游达坤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11期

【摘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见有效的方法,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在放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放射性的皮肤损伤,成为这一治疗方法的常见并发症。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做好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工作,了解其发病机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肿瘤;放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制;防治方法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目前,对于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法为放射治疗,该方法是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进行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患者在不同的发病时期,由于不同的原因会接受放射治疗,而在放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为放射性皮肤损伤。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照射野皮肤可逐渐出现红斑、烧灼感、刺痛、瘙痒、色素沉着、干性脱皮,严重者可见水泡、溃疡、出血和坏死,部分患者被迫中断放疗。如何对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防治,成为医务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就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如下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

(1)放射线造成DNA的破坏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DNA合成和分化不平衡,使皮肤基底细胞不能产生新的细胞,成熟的上皮细胞持续丢失,若不能及时增殖补充脱落的表层细胞,即引起皮肤损伤;(2)射线引起的小血管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从而加重缺血、缺氧,加重皮肤损伤的程度,另外放射性皮肤损伤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受电离辐射的作用,体内分子激发和电离,产生自由基以及氧效应的存在,导致大分子断裂和细胞内DNA 损伤,引起双螺旋结构的复制紊乱和错误有关。

2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措施

2.1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在放疗前应向患者讲解该疗法治疗的重要性、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在放疗前有一个心理准备,重点介绍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并教给如何对放射野皮肤进行保护,让患者明白一旦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应如何应对。有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的健康教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且患者均能顺利地接受放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