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望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望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望月》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望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望月》课文原文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小外甥向我挑战了。

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

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

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望月》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

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

4、学习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三)教学难点: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意境。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也有许多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板书课题:望月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3、检查字词读音。

外甥闪烁比喻云絮呵欠挑战
4、指导描红“絮”“斑”“锁”
5、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6、学生质疑理解词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瞳仁:黑眼珠。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通过工具书理解)
云絮:淡淡的云。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通过讨论理解)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讨论。

课文除了写月光下的景色,还写了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的事,以及小外甥对月亮奇特的想象。

3、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指名读有关课文。

2、作者描写的月下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图画中的景物有:月光、江面、芦荡、树林、山峰。

景物的特点:
月光--淡雅清纯
江面--浮光跃金
芦荡、树林、山峰--镀上花边
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朗读体会。

播放课文第一段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朗读。

试背诵。

五、作业设计。

生字描红,临写。

背诵第一段。

写近义词(从课文中找)
光点( )凝望( )
惊奇( )封闭(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望月》教学反思
《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

文章语言隽(juan)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望月的内容,感受望月的乐趣;又凭借渴望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追求美好事物的品质的两大难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四步措施:
一、创设情境,情景交融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字——“美”,文美、境美、情美。

课堂上,我不时萦绕着优美的音乐背景,用灵动的语言,极富的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把他们带入了优美的情境中,仿佛融入了迷人的月色中,尽情去感悟、去诵读、去幻想,情感在不断地推波助澜中升华。

二、深入感悟,注重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学习语文的过程要重感悟。

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这一点,没有串讲串问,没有烦琐的分析,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立足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朗读,充分感悟,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读中悟,悟中读,浑然一体,美感十足。

三、训练扎实,关注培养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读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想画面、悟情感等方法进行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最后,在拓展延
伸这一环节,我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然后进行练笔、说话。

这一训练扎实有效,真正为教育实践服务。

四、教学创新,生成资源
本课我的一大亮点就是对教材处理的一大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开发生成资源,把小外甥的话改成了一首小诗,诗文相通,学生朗读,诗味十足,给人以美感。

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